1. 51单片机能否使用Zigbee模块进行无线通信
当然啦,51单片机用处很广的,且51单片机是一个系列,好多类型,比如zigbee通信的核心芯片cc2530就是用的其中的一种51单片机作为内核,再加上许多其他数模转换啊什么的组成了一个可以用来进行无线通信的芯片,(具体加了什么你去看芯片的数据手册啊)。其实单一个51是不行的;所以大学很多本科生都要学51单片机,因为这种单片机在工业生产中非常常见,而且其他单片机原理跟51类的大同小异,选51具有代表性;而学单片机现在来说汇编语言部分了解就可以了,主要是把它的结构,用法,内存,寄存器,搞明白,一定要真正弄个单片机操作一下,因为芯片里面的结构你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书本里的示意图,理解,做实验是让你明白里面确实可以实现这些功能。那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据我所知就是大量mos管组成的各种逻辑电路,然后把整个电路的几个引脚印出来让你用,告诉你怎么用能实现什么功能;逻辑电路就要学数字电路啊*
2. 单片机与zigbee的关系
当然可以,但zigbee相对还是比较复杂哦。不知道你这个报告要有多少技术含量,如果单单实现简单的短距离无线传输的话用nrf24l01简单多了,还便宜,可以传输几十米。。。望采纳
3. “51单片机” 和 “zigbee” 、 “cc2530芯片”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单片机:是一款比较老的单片机,至于单片机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脑中的CPU。
Zigbee:是一短距离、低功耗的局域网无线通信技术,但可以进行自组网。
CC2530:是TI公司推出的一款芯片,里面包含了51单片机的内核与Zigbee技术,而且TI提供了很好的Zigbee协议栈以及决解方案。
4. 51单片机与zigbee怎么连接
首先,PC之间直接用zigbee通信的程序应该是有示例代码的;如果这个做好了的话,接下来可以把单片机看成透明的(推荐使用STC的12或是15系列的51单片机,因为这个51具有双串口);然后,通过max232连接单片机串口1,单片机串口2连接ZigBee,串口1接收什么,串口2就往外发送什么。在串口1接收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加入显示的代码,就能实现51单片机与zigbee的连接。
5. 单片机怎样和zigbee直接通信
看支持你的zigbee协议的硬件是什么,一般zigbee硬件都会有个微处理器(MCU),并且有各种接口定时器等,你可以通过SPI或者UART方式将单片机和zigbee硬件直接连起来就可以实现通信了,当然一些必要的代码还是要的
6. 单片机的通讯用zigbee实现
根据你的描述,得用两个单片机+两个zigbee模块
控制部分用一个单片机控制一个zigbee模块来发送和接收无线数据。
动作执行部分也是一个单片机+一个zegbee模块发送这个单片机收集的数据。
也有单片机开发板内嵌zigbee模块的,好像价格不菲,好几百呢。
一个zigbee模块才百来元钱,单片机如果是51的话有几块钱的,再买个万用板几块钱,自己焊接上便宜点。
7. 谁能描述一下单片机,zigbee,c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单片机是硬件,Zigbee是一种协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可以由单片机配合外围设备实现,C语言是编程语言,单片机的程序可以由C语言编制
8. 请问谁知道zigbee的缺点
动态组网和动态路由目前,Zigbee网络在数据传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态组网和动态路由。Zigbee网络的节点不是静态的,而是实时动态变化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被分隔一定的时间。它需要通过无线信号交换重新组网,每次都需要将信息从一个节点发送到另一个节点。此时,需要扫描各种可能的路径,从最短路径开始。这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延问题也被放大。尤其是在网络节点数量增加和传输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因此,虽然Zigbee的射频传输速率为250kbps,但多次传输后的实际可用速率会大大降低。
通信稳定性较弱目前国内Zigbee技术主要使用ISM频段的2.5G频率,一般采用信号反射传输。但它的衍射能力并不强。在此期间,由于建筑物等障碍物的阻碍,信号大大减弱。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网络节点进行数据传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放大器来增加Zigbee网络节点的传输距离。然而,这不可能两全其美。这种解决方案将大大增加网络节点的功耗和成本,ZigBee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优势,已将不复存在。
使用电池驱动难以保证网络节点的正常运行Zigbee的每个网络节点除了充当信息采集点,执行来自中心的命令外,还随时承担来自网络的数据传输任务。这样,网络节点的收发器必须随时处于收发状态,即其最低功耗至少在20mA左右。一般使用放大器的远程网络节点,功耗一般在150mA左右,因此使用电池驱动来保证网络节点的正常运行还是存在困难的。
ZigBee技术成本和工作量难以降低由于Zigbee中的每个节点都参与自动组网和动态路由的工作,每个网络节点的MCU都变得非常复杂,成本也相应会增加。而对于成本敏感、节点众多的智能家居来说,成本就更显得尴尬。此外,基于Zigbee网络的具体应用的开发工作量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