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說一下,再編譯linux內核時,分開編譯的內核和模塊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編到內核裡面就那不出來了,模塊可以隨時刪掉。
⑵ linux為什麼要編譯內核
Linux內核版本是不斷更新的,通常,更新的內核會支持更多的硬體,具備更好的進程管理能力,運行速度更快、 更穩定,並且一般會修復老版本中發現的許多漏洞等。而已安裝好的Linux系統如果不是滾動升級的,或者沒有內核更新選擇的話,如果用戶想要使用這些新特性,或想根據自己的硬體平台定製一個更高效,更穩定,更快速的內核,就需要重新編譯內核。
下載源碼編譯內核,如果不做相關優化,直接編譯,結果就跟現在正在使用的系統沒什麼區別。
學習linux驅動,必須要有實踐的平台環境吧,至於需不需要購置平台,要看你的學習目的了。
⑶ 什麼叫做內核編譯,為什麼要進行內核編譯呢
對開源操作系統(主要是指Linux)的內核源代碼在本機進行有針對性的編譯,就叫做內核編譯。
編譯內核的目的主要是改變內核的默認選項,比如內核原來不支持某硬體,原因是內核的相應選項默認狀態是disactivated,需要改變。
當然,也有人把新版的linux裝在舊機子上。這樣,許多在內核里activated的硬體,他沒有,將來也不需要。那麼,就可以在內核里去掉。以及一些服務、特殊的功能等等,如果用不著,比如機子是伺服器的話,最好在內核里關掉,"精兵簡政"。這是以系統安全和提高效率為目的。
有專門的工具對其進行編譯。這個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看你的提問就知道你是剛剛學習這些內容,建議不要好高騖遠,先把c語言學好,然後再研究這些東西。
歡迎訪問我的論壇:)
http://www.chinesebloger.com
期待您的支持:)
⑷ 編譯內核和編譯內核模塊有什麼區別(linux)
LINUX 的內核編譯
1.編譯內核指的時通常的內核
2.應為內核可以將驅動和功能模塊動態的載入內核,所以在需要的時間把功能模塊
動態載入,所以就有了,內核模塊的編譯
⑸ linux的編譯內核和編譯內核模塊有什麼區別
當然需要。。。
第一點,就是源碼樹中有相應的頭文件和函數的實現,沒有源碼樹,你哪調用去呢?(PC上編譯的時候內核有導出符號,系統中有頭文件,這樣就可以引用內核給你的介面了,但是只能編譯你PC上版本的內核可載入的模塊)。
第二個,內核模塊中會記錄版本號的部分,需要記錄版本號的原因是不同的內核版本之間,那些介面和調用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要保證你的代碼和某個特定的內核對應,這樣編譯出來的模塊就可以(也是只能)在運行這個內核版本的Linux系統中載入,否則一個很簡單的異常就會導致內核崩潰,或者你的代碼根本無法編譯通過(介面名變了)。
我上面說的是編譯模塊的情況,當然如果是把模塊直接編譯到內核當中去的話,那就不用說了,沒有內核源碼,你無法編譯內核。
⑹ linux內核編譯的幾點疑惑
(1)編譯內核於升級內核沒有直接關聯。如果編譯的內核的版本比現在系統使用的版本新,那麼使用編譯後的內核可以看成是內核升級。但是有時候是因為需要而編譯內核,比如某些模塊需要重新編譯,打開某些原來內核沒打開的選項,這時候可以是同版本內核重新編譯,這就不能說是升級內核。
(2)新內核編譯好後,還需要安裝。也就是make install(把bzimage移動到boot,重命名為vmlinuz) ,make moles install(把模塊全部放到/lib/moles/(內核名)文件夾內);然後depmod,在/lib/moles/(內核名)建好新的***.dep文件,這樣啟動時系統就能通過讀取***.dep文件信息來載入模塊。還要在boot下新建一個於內核名一樣的.img文件,如vmlinuz,那麼就是vmlinuz.img,至於系統使用哪個內核,那是在grub.cfg裡面寫的配置文件決定的。指定哪個就從哪個啟動,寫兩個entry就可以選擇啟動到哪一個。老內核當然還可以繼續使用。
(3)新內核主要是一些新的特性,驅動更改什麼的,我不是很清楚,比如2.6.34以上的內核就支持通過echo OFF>/sys/kernel/debug/vgaswitchroo/switch關閉某個顯卡,也就是雙顯卡切換支持,又比如2.6.38中加入了所謂的autogroup在某些情況下提升桌面性能的特性,還有一些對系統某些情況的處理方式的變化等。但是從用戶層來說一般感覺不到明顯變化。對於程序什麼的使用不影響(絕大多數)。
⑺ 為什麼要配置內核為何要重新編譯內核
為什麼要配置內核?
編譯前當然要配置一下內核啊,make menuconfig ,生成默認配置文件 .config ,這個文件是設置 cpu 體系,及很多驅動選項的,你沒配置這個,怎麼可能編譯那
新下載的內核都是沒有默認 .config 需要你找到一個默認的config 文件,比如 arch/arm/configs/ 下是 arm cpu 很多的默認配置,當然你也可以把你以前的 config 文件拷貝到新內核目錄下。
.config 是配置編譯內核的最初步驟,你要編譯驅動程序,就必須要了解這個,多上網查下資料
然後重新編譯
為何要重新編譯內核?
Linux作為一個自由軟體,在廣大愛好者的支持下,內核版本不斷更新。
新的內核修訂了舊內核的bug,並增加了許多新的特性。如果用戶想要使用這些新特性,或想根據自己的系統度身定製一個更高效,更穩定的內核,就需要重新編譯Linux內核。
通常,更新的內核會支持更多的硬體,具備更好的進程管理能力,運行速度更快、 更穩定,並且一般會修復老版本中發現的許多漏洞等,經常性地選擇升級更新的系統內核是Linux使用者的必要操作內容。
為了正確的合理地設置內核編譯配置選項,從而只編譯系統需要的功能的代碼,一般主要有下面四個考慮:
(1)自己定製編譯的內核運行更快(具有更少的代碼)
(2)系統將擁有更多的內存(內核部分將不會被交換到虛擬內存中)
(3)不需要的功能編譯進入內核可能會增加被系統攻擊者利用的漏洞
(4) 將某種功能編譯為模塊方式會比編譯到內核內的方式速度要慢一些
這樣就了解為什麼要編譯Linux內核了。
⑻ linux編譯好了內核,也編譯好了內核模塊,最後內核放在fllash中,內核模塊放哪裡
問題補充:如題了,linux模塊編程為什麼要編譯內核源碼樹。以及為什麼內核版本當然需要。。。 第一點,就是源碼樹中有相應的頭文件和函數的實現,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