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預演算法》有幾部,分別在什麼時候頒布並實行的
1、中國預演算法有一部,是1995年11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95年11月22日發布實施的。
2、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預演算法的決定,修改後的預演算法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納入預算」、賦予地方政府有限發債權、實行預算公開制度等成為亮點。法律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3、重點修改內容:
(1)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保障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增加一條,作為第二條:「預算、決算的編制、審查、批准、監督,以及預算的執行和調整,依照本法規定執行。」
(3)將第二條改為第三條,刪去第二款。
將第五條第一款、第二款改為第三條第二款、第三款,修改為:「全國預算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地方預算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
「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下一級只有本級預算的,下一級總預算即指下一級的本級預算。沒有下一級預算的,總預算即指本級預算。」
(4)將第三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各級預算應當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
「各級政府應當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5)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6)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http://www.kuaiji.com/news/1751900_4
4、新預演算法的修訂,給我國政府的啟示:
(1)堅持對人們負責,依法行政。
(2)健全和完善行政內部監督體系 。
⑵ 新預演算法的修法背景
1995年以來預算制度的改革與成效
1994年,我國啟動了影響深遠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間財政關系、稅收制度等財稅重大改革相繼推開。幾乎與此同步,1994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制定了預演算法,形成了預算制度的基本框架。預演算法的頒布實施,對規范政府預算管理、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逐步確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在2000年前後轉向預算管理制度,預算管理機制不斷改革完善,預算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明顯強化。
一是預算管理范圍不斷拓展。過去,除了納入預算管理的預算內收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大量的預算外收支,主要指的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機構為履行或代行政府職能,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各種未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財政性資金,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企業和主管部門收入等。
在財政體制改革不到位的背景下,我國預算外收支規模不斷膨脹,到2007年最高時達到6820億元。但由於對預算外資金缺乏有效地監督管理,也帶來了一系列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單位擅自將財政預算資金通過各種非法手段轉為預算外資金等。同時,預算外資金的使用脫離財政管理和各級人大監督,亂支濫用現象較為突出,助長了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發生,成為各方詬病的焦點問題。
1996年,國務院制定《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開始逐步將各類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進行管理。2002年財政部等部門發布了《關於將部分行政事業型收費納入預算管理的通知》,逐步將有關部門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預算管理。2004年,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逐步將政府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2006年,國務院制定了《關於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逐步將土地出讓收入納入地方預算管理。到2011年,我國實現了將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了預算管理的目標。
二是政府預算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在預算編制領域,2000年啟動了以部門為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為重點的部門預算改革,實現「一個部門一本預算」。在預算執行領域,2001年啟動了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進行集中的資金收繳和支付。在支出管理上,1999年啟動了政府采購改革,將分散式的政府采購模式改為政府采購機構集中采購。
在績效評價上,2005年在試點基礎上啟動了中央部門績效評價工作,由財政部統一領導,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在預算管理科目上,2007年起啟動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建立了收入分類和支出分別按功能分類、經濟分類的收支分類科目。
隨著各類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各級政府財政部門開始編制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四本預算」。其中,政府性基金預算從2010年起正式報送全國人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於2007年開始試點,從2010年起開始正式報送全國人大;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從2010年起開始試編,2014年起首次編入預算草案並報全國人大。
三是人大預算審查監督不斷加強。在預演算法基礎上,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對加強中央預算的初步審查、預算調整等作了明確規定。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監督法對各級人大常委會審查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的審查重點等作了具體規定。
⑶ 預演算法是提高預算單位管理水平的基礎法律。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不對,《預演算法》:
1、是制定其他預演算法規的基本依據
2、對於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健全財政預算制度有重要意義
3、是我國國家預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
《預演算法》是我國第一部財政基本法律,是我國國家預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預演算法規的基本依據。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健全財政預算制度,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保障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94年3月2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預演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我國第一部財政基本法律,是我國國家預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是制定其他預演算法規的基本依據。
⑷ 我國預演算法修改,頒布有什麼意義
新預演算法的頒布和實行,是我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里程碑事件,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用什麼角度來看新預演算法的意義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局角度橫向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僅僅專注於預演算法的內容和內涵,難以真正理解新預演算法的深遠意義。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設立了單獨的一章進行了闡述,並首次將「財政」定義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可見財稅體制改革工作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的重要性。《決定》分17、18、19三節從預算管理制度、稅收制度、事權和支出責任,指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任務。其中,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在第一位的,樓部長在回答財稅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時也指出,「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礎,要先行」。因此,從宏觀上看,新預演算法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基礎,是突破口,而財稅體制改革又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先行軍。新預演算法的頒布,不僅僅是一部法律的重新修訂,更意味著吹響了財稅體制改革的沖鋒號,意味著我們已經置身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之中。
站在歷史進程的角度縱向看。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財政體制主要經歷了四段時期三次變革,即:計劃經濟時期的統收統支制度,78年改革開放到94年期間的大包干制度,94年分稅制改革至當下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新預演算法頒布後的新時期。預算是財政的核心,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如果說94年的分稅制保證了我國20年的高速發展,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財稅體制基礎,那麼,現在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新階段,新預演算法的頒布和執行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一些條款的修改,一些內容的增加,而是財政體制和財政理念的一種變革,是中國經濟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歷史新時期的一種必然要求。若干年後回過頭來看,新預演算法的頒布必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座里程碑。
二、怎麼理解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
新預演算法的第一條指出,要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要求。新預演算法共11章101條,內容豐富,亮點很多,但「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這8個字,實際是新預演算法最顯著特徵的集中表述,具有豐富的內涵。
「全面」體現在:一是所有的財政資金都要納入預算管理,沒有了預算外資金的提法。二是原先不屬於財政資金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及或有債務,也要通過政府債券的形式,逐步納入到預算監管的范圍內,做到預算管理無死角。三是實現四本預算制度,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基金預算都納入到全口徑預算中來;四是建立跨年度預算調整機制,更加全面的體現了預算的周期性、波動性和長期屬性。
「規范」體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政府的支出都必須以已經批準的預算為依據,沒有依據不得支出,強化預算的硬約束,防止原先財政支出的隨意性和開口子;預算的編制、執行,都要按規定的收支分類科目進行,體現預算的嚴謹性、統一性、規范性。對違規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明確的處罰條款,追究違規單位和違規人員的責任,保證預演算法的嚴肅性和可執行性。
「公開透明」體現在:除開涉密的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各級政府以及部門,都要公開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報告及報表,並且老百姓關心的三公經費、民生支出、政府采購等重要事項,都要公開並進行說明,從而實現透明預算,陽光預算。
因此,新預演算法,通過「全面規范、公開透明」來概括最重要的特徵,是十分精確到位的。
三、新預演算法與專員辦工作的聯系
預算是財政的核心,專員辦的工作重心通過財預352號文件,已經轉移並嵌入到財政主體工作之中,實際就是嵌入預算管理的主體工作之中。專員辦的業務,過去側重於事後監督,而現在是全面嵌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全過程之中。對於專員辦監督檢查處來說,雖然是保留的唯一對口部監督檢查局的業務處室,但這並不和服務於預算管理工作相矛盾,相反,監督檢查工作應該和預算管理是一個整體,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預算管理的職能主要涵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而監督是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重要保障,監督檢查工作可以寓於預、決算編制之中,看預算編制是否科學、合規,是否復合既定程序,也可以體現在預算執行情況的過程之中,比如預算執行進度,執行的績效,執行的合規性,當然,監督檢查還可以用於發現違反預演算法、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總之,新預演算法和財預352號文,賦予了專員辦更大的一個舞台,而監督檢查工作,在這個大舞台上,大有可為。
⑸ 我國新預演算法與稅收關系的新變化是什麼
2015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預演算法,與1994年頒布的預演算法相比較,在財政預算與稅收的關繫上主要有五點變化。
一是在法律形態上第一次明確了稅收是公共財政收入的主體地位和主要源泉。新預演算法第6條第一款規定:「一般公共預算是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使用於保障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支出。」這種對稅收作為公共財政收入主體地位的確立,說明了稅收是國家政府的公共收入,稅法是公法;說明了稅收在組織公共財政收入中唱主角的主導作用,說明財政預算收入和支出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本質。同時,新預演算法第27條第一款還規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五個方面,其中把各項稅收收入排在最前列,這也說明了新預演算法把稅收放在公共財政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事實上,國家每年財政總收入中的稅收收入比例為85%—90%以上,例如2011年全國稅收總收入95729.46億元,占當年財政總收入的92%,2012年全國稅收總收入110764.04億元,占當年財政總收入的95%,2013年全國稅收總收入110497億元,占當年財政總收入的86%。可見我國不僅進入世界經濟大國,而且也是世界財政稅收大國。
二是新預演算法明確規定了稅收的調控作用。稅收的調控作用不僅體現在財政預算收入政策和收入總量上,而且還體現在財政預算支出政策和支出形式上。例如:新預演算法第6條第二、第三款明確規定了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包括「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轉移支付預算」;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包括「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新預演算法第7條第一款規定:地方各級一般公共預算包括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第二款規定:地方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包括「本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預算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所有這些都說明了稅收返還雖然本質上已屬於財政支出的范疇,但終究還是採取了稅收的形式;也說明稅收直接對平衡地方財政、支持地方改革建設和發展的調控作用。
三是新預演算法明確了稅收和稅制結構在財政體制中的重要作用。新預演算法第15條規定:「國家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稅制」。這是對1994年頒布的預演算法第8條的保留,這說明稅收和稅制結構在財政體制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原有的分稅制要完善並且盡可能與公共財政體制相結合,而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分配更要規范化、公開透明化、稅收政策和稅收工作更要創新和更有力度,稅收和稅制結構上升為國家財政預算分配體制的負責制度後,其價值取向更加顯現。合理的稅制和稅制結構對於構建地方稅收體系和完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對於完善中央與地方的財權、財力分配的合理性,對於結合稅制改革,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以及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將繼續發揮稅收體制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新預演算法再一次確定了稅務部門是預算和預演算法執行的主體(之一)地位和職責。新預演算法保留了1994年頒布的預演算法中的第49條而成為了新預演算法的第62條,該條第一款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預算執行的領導,並支持政府財政、稅務、海關等預算收入的徵收部門,依法組織預算收入。」該法第二款規定:「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在預算執行中,應當加強對預算執行的分析;發現問題時應當及時建議本級政府採取措施予以解決。」這些規定對稅務部門來說是一個依法行政和行政執法問題。新預演算法規定,稅務部門在執行預演算法中的兩項重要任務,一是依法組織稅收收入,組織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二是加強對預算執行中的分析和反映問題的建議。由於稅務部門站在徵收管理的第一線,最能了解情況、掌握信息,發現問題,故能起到預算執行中的督促作用。
五是新預演算法對稅收稅務的紀律與法律進行了嚴格約束。新預演算法第55條第一款規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足額徵收應征的預算收入。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多征、提前徵收或者減征、免徵、緩征應征的預算收入,不得截留、佔用或者挪用預算收入。」這是很有針對性和強制性的規定。該條第二款規定「各級政府不得向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下達收入指標」。而應當從實際出發,應收盡收,應當依法徵收,依率計征。正確處理依法行政、依法征稅與完成稅收任務規劃的關系。
第56條又規定:「政府的全部收入應當上繳國家金庫,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佔用、挪用或者拖欠」。這對稅務部門來說,把應收入稅款稅金及時按級次分別入庫,這是稅收征管的最後一道程序,只有完成了這道法律程序,稅收征管工作才真正到位,任何單位個人和部門對政府收入都無權拖欠、挪用、占留。違背這些紀律和法律的規定,輕者要受到行政警告記過的處分,重者要開除公職,構成犯罪者要依法懲治,這在新預演算法的第92條至96條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這是一道風險牆,既是一道鐵的財稅預算紀律,又是一道鋼的財稅預演算法律。新預演算法的這些規定對包括稅務部門在內的人員,從法律上和紀律上、制度上進行了有力的約束。
⑹ 新預演算法實施條例評析:社保預算、國庫、地方債、稅收返還 楊志勇
2015年新預演算法實施以來,預算改革加快進行,現代財政制度也在加快建立和完善之中。近日,新預演算法實施條例頒布並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這將為進一步落實預演算法,鞏固財政改革前期成果提供製度上的保障,讓財政改革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預演算法涉及面廣,預演算法實施條例同樣如此。本文只就新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中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庫管理、地方債管理、稅收返還等談點看法。
財政補貼體現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公共屬性
新預演算法實施以來,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位一體,形成了統一的預算體系。四本子預算各有特點,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更是如此,具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對所服務的人員更有針對性。
但四本子預算均有公共屬性,正是在這一意義上,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得到財政補貼。新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在精算平衡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運行,一般公共預算可以根據需要和財力適當安排資金補充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這一規定可見一般公共預算在預算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對於一個人口老齡化且老年人存量較大的國家來說,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可持續性是個大問題。最近幾年,一般公共預算補助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金額越來越大。201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3152.13億元,支出74740.78億元,結餘8411.35億元,而當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中來自財政補貼(即來自一般公共預算)的有19103.12億元,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財政補貼,社會保險基金年度可持續運行都成問題。人口老齡化意味著領取養老金人口佔比的增加,意味著醫療費用的增加。前者加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後者加大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壓力。醫療費用水平與醫療技術進步有關。一些疾病本來不可治療,但隨著技術進步,或可治癒,或不能治癒但可以帶病生存,相應的醫療費用增加,相應的養老金支出也會增加。醫療技術與其他許多技術進步不太一樣,在短期內醫療費用有可能不降反升。而且,醫療保險支出還與社會進步有關。一些疾病原先未納入醫保范圍,隨著社會進步納入醫保,醫保支出就會增加。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可持續性遇到困難時,或改革社會保險基金制度,或加大財政補貼,新實施條例為加大財政補貼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持。
各級國庫庫款的支配權屬於本級政府財政部門
國庫管理最為引人注目。有人費心費力要在新實施條例中找到相關爭論的解決方案,但實際上,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早在2000年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確定了大方向。
國庫庫款如何支配,看似爭議最大,但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新預演算法第五十九條就有明確的規定:「各級國庫庫款的支配權屬於本級政府財政部門。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同意,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凍結、動用國庫庫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國庫的庫款。」
而且,新預演算法第九十三條還有人員問責的規定,即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違反預演算法規定凍結、動用國庫庫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國庫庫款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新實施條例第九十三條對違反預演算法法規定凍結、動用國庫庫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國庫庫款作了明確的界定,直指六種行為:未經有關政府財政部門同意,凍結、動用國庫庫款;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違反規定將所收稅款和其他預算收入存入國庫之外的其他賬戶;未經有關政府財政部門或者財政部門授權的機構同意,辦理資金撥付和退付;將國庫庫款挪作他用;延解、占壓國庫庫款;占壓政府財政部門撥付的預算資金。
無疑,這些規定讓國庫庫款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國庫管理的現代化。
建立健全地方債風險防範機制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新預演算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經國務院批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舉借債務的規模,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依照國務院下達的限額舉借的債務,列入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舉借的債務應當有償還計劃和穩定的償還資金來源,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
新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對此作了細化,即:「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實行限額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債務限額,由財政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批準的總限額內,根據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等因素,並考慮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需要,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債務余額不得突破國務院批準的限額。」
新預演算法第三十五條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地方政府違規擔保一度是地方債風險管理領域的突出問題,新預演算法的規定已經堵上這一漏洞,強化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新實施條例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限額作了明確的界定,即使用的是債務限額大口徑的概念,包括一般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限額。
新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對省級政府財政部門如何管理本地區債務作出規定;「接受轉貸並向下級政府轉貸的政府應當將轉貸債務納入本級預算管理」,突出了各級政府債務的全口徑預算管理;「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統一管理本地區政府債務」突出了地方債務管理的主體責任。
新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財政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組織評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狀況,對債務高風險地區提出預警,並監督化解債務風險。」這是對新預演算法「國務院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國務院財政部門對地方政府債務實施監督」規定的細化和擴展,有利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全流程管理。
稅收返還似應明確劃歸轉移支付
新實施條例在細節上仍有一定完善空間。關於「稅收返還」的處理就是一例。先來看現實是怎麼做的。根據2019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決算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中有「稅收返還及固定補助」。
根據新實施條例第九條的界定,一般性轉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財力補助;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我們可以將「稅收返還」理解為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的一種。
但是,新實施條例中第十二條、第十三條均有將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並列的表述。第十二條規定:「預演算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所稱轉移性收入,是指上級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下級上解收入、調入資金以及按照財政部規定列入轉移性收入的無隸屬關系政府的無償援助。」
第十三條規定:「轉移性支出包括上解上級支出、對下級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調出資金以及按照財政部規定列入轉移性支出的給予無隸屬關系政府的無償援助。」第三十三條和第三十四條也將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並列。顯然,新實施條例這四條的規定未將稅收返還視為轉移支付的一種。
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稅收返還與轉移支付關系的現實處理經歷了一個過程。最初,稅收返還是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一種;接著,稅收返還單列,不作為轉移支付;後來又把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放在一起,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在做法上二者並列;再後來,轉移支付又包括稅收返還。從最近的轉移支付分類來看,新實施條例在這一點上似未全面吸收改革的成果。
從理論上看,稅收返還既然是一級政府給另一級政府的財力轉移,那麼它就完全符合轉移支付的定義,將它歸類為轉移支付是站得住腳的,沒有必要將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並列。
(作者楊志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⑺ 新預演算法的五大特點
新預演算法指出「舉措債務的規模,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依照國務院下達的限額舉措的債務,列入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舉借的債務應當有償還計劃和穩定的償還自己來源,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此外,新預演算法開了允許地方政府發債的「正門」,同時也堵上了地方政府舉債的「偏門」——「除前款規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舉措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同時,新預演算法將強化總量監管和風險防控。「國務院建立地方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國務院財政部門對地方政府債務實施監督。」
⑻ 論述我國《預演算法》修訂的內容及影響
我國《預演算法》的產生是財政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黨的十四大以後,在分稅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確立分稅制改革的法律依據,1994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以下簡稱《預演算法》),並於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在財政法律體系中,《預演算法》處於核心法和骨幹法的地位;預演算法實行以來在財政法律約束、財政分配、宏觀調控和財政監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2003年我國開始探索預演算法的修訂,經過草擬、徵求意見、人大審核,2014年8月《預演算法修正草案》四審稿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進行審議,2014年8月31日表決通過《預演算法修正草案》。此次表決通過的《預演算法修訂草案》要求確立全口徑預算體系;鼓勵一般性轉移支付,限制專項轉移支付;確立了省一級地方政府預算中的建設投資資金可以舉債(與三審稿相比擴大了發債的預算范圍,即不僅一般公共預算中的建設投資資金可以舉債,政府性基金預算中的建設投資資金也可以舉債),地方政府要明確償債計劃和償債資金來源;要求預算在規定時限內進行全面公開,並要求政府部門在規定的時限內公開部門預算,尤其是地方政府需要對其舉債情況做出說明。
盡管此次表決通過的《預演算法修正草案》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預演算法修正草案》確立的一系列預算制度將對財政體制改革產生一定影響,將推進建立符合財政經濟發展的分稅制制度和科學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公開、透明的財政體制;《預演算法修正草案》確立了省級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法律依據,明年省級地方政府自行發債有可能將全面放開。建立了規范、透明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要求地方政府明確償債計劃和償債資金來源,將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更加可控。長期看,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將會逐步替代用於公益性項目的部分城投債,但近期內由於地方政府發債規模有限,對城投債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