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培訓機構成熱門行業,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教育培訓機構之所以成為熱門行業,也和大多人崇尚教育有關,而且不少人為了升值加薪以及提高學習成績的需要,所以才會選擇報教育機構,所以對我們來說正是迎合了消費者心理,所以才導致教育機構能夠成為熱門行業,總的來說要從下幾個方面出發思考問題。
其實不得不說,我們會發現教育已經較為普遍了,在社會發展今天,大多數人都是接受受過教育而且從幼兒教育階段很多父母不惜血本的投入,也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高的起點,而對於成人來說很多人之所以在社會上依舊選擇教育培訓機構,也是為了升職加薪,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正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訴求,這些教育機構才得以成為熱門行業。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教育機構之所以成為一個熱門行業,也是因為這是一個為知識買單的社會,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多數已經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有更多人更願意為了升職加薪和孩子教育問題下血本,所以正是因為這種心理訴求,才導致教育機構能夠成為熱門行業。
❷ 怎樣看待知識付費時代
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
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從而推動了知識內容的提升。
知識付費的本質可以延伸三個視角:
1.對供應者來說,不變成產品就沒有價值;
2.對消費者來說:沒有解決問題就沒有價值;
3.對於平台視角來說,不能規模化,就沒有價值。
二.知識付費和傳統知識的區別:
1.傳統知識學習是一個日漸積累的過程,這種過程更多的強調的是水滴石穿和日積月累,通過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積累,終究學貫東西,得償所願,一理通而百理明。
2.而知識付費則更具有知識付費點到點更加具有針對性,直達患處直達痛處的特點。
三.知識付費的優點:
1.門檻低、方便
1.知識付費是實踐的第一手資料和結果。三人行必有我師,比起著書立傳,知識付費門檻更低,更加方便,內容更加廣泛,按照長尾理論而言,知識的需求不單單有大眾的頭部需求,也有小眾的尾部需要,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這種知識付費的技術門檻已然降低,越來越多的訴求可以實現。
2.減少時間成本
知識付費解決了成人教育領域中學習者學習時間較少的問題,線上學習可以幫助學習者大量減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3.反復驗證,隨時隨地學習
知識付費時代的線上學習,可以反復進行驗證觀察,隨時隨地學習,極大程度提升了學習效果,讓回報更加明顯。
從概念新奇到火爆井噴,知識付費行業只用了不到兩年。
四.知識付費的市場
1.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達2.92億
兩年內,知識付費出現了社區問答、直播、課程付費、內容付費等形式,也覆蓋了幼教、口才培訓、情商、財經、國學等領域。這幾年,知識付費仍是業內人士推崇的有前景的行業和模式。
2.2019年的知識付費創業的矩陣
五.未來發展趨勢:
1.知識付費愈發普遍,如何留住粉絲是關鍵。
在早期階段各知識付費平台為了吸引用戶著於網羅各路知識大V,豐富知識內容的供給端,目前知識付費愈發普遍,內容呈現同質化,如何留住粉絲,提高打開率和復購率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2.知識產權保護亟待解決。
目前,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屢屢發生,部分平台和用戶低價販賣付費音頻、課程等內容產品,破壞知識付費產業的市場秩序,這一問題亟待。
3.有效的內容篩選和推廣體系需要形成。
隨著用戶消費趨於理性,高質量的付費內容是未來的方向。
4.實用型、技能提升型內容將是付費主力。
未來能夠填補傳統出版行業薄弱環節的實用型、經驗型內容,以及相比線下培訓行業,具備明顯便利性優勢的技能提升型知識內容將是付費主力。
❸ 百學習是什麼模式為什麼這么多教育機構都在百學習上做知識付費
百學習是免費的知識付費平台,專注知識電商新教育!幫助教育機構、自媒體實現零成本變現,實現知識付費行業真正「0」門檻,幫助內容創業者和企業機構打造獨立品牌,建立店鋪私域流量池。
教培機構、自媒體及內容創業者可以免費創建專屬獨立的知識店鋪,百學習支持音頻、視頻、圖文、電子書、付費文件、短知識、專欄、大專欄、會員等幾十種課程類型,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碎片化、多樣化學習場景。
❹ 知識付費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你好,這里是多維課堂。知識付費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了優質內容的生產。
那麼,互聯網發展下半場,以及知識付費的未來的趨勢是什麼?
根據目前知識付費市場的發展態勢以及人們購買知識付費產品的實際體驗,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曾經高喊的解決知識焦慮其實是知識付費的偽命題,而知識付費的下一階段必然聚焦於如何讓學習者獲得真正有效的學習效果。
基於這樣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可以判斷成人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趨勢如下:
趨勢一:內容下沉,回歸有價值的真實內容
今天在互聯網上的知識付費平台一抓一大把,然而相比平台方的百花齊放,內容方則顯得有點「人丁稀落」。無論是頭部平台還是尾部力量,所裝載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內容板塊里不是心靈雞湯就是成功學,這也是導致拙劣用戶體驗的原因之一。
教育行業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慢行業,內容永遠是教育的核心問題,因此回歸內容是知識付費的必然趨勢。
趨勢二:後續服務提升,注重全流程效果
今天多數的知識付費產品,提供的服務方案基本就是聽音頻或者看視頻,最多輔助一兩次直播或微信群答疑。但回想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會發現,以前我們上完課之後老師都會布置一些相關的課後練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也必不可少。
而這些在傳統教育行業中的常規服務內容,在今天的知識付費領域卻還是一個致命的短板。為什麼知識付費的學習效果差、口碑不好,根本原因就在於學習服務不足、缺失必要的學習流程支持。
知識付費的學習模式應該是怎樣的?
知識付費需要做好三個關鍵點的平衡:碎片化學習、學習規模和學習效果,三者缺一不可。從課程自學到mooc大學、雙師課堂再到線上1V1,業界還沒有出現真正平衡的知識付費學習模式。
根據業內行家的實踐和推斷,下一階段知識付費的標配服務模式將會是1+1+N模式。
其中第一個「1」代表的是標准化的課程。
這個課程將會以「視頻」或「音頻」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習者完成自學。這個「1」滿足了碎片化學習的隨時隨地性,給予了學習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度,同時也滿足了由於學習規模日益擴大而帶來的各種問題。
而第二個「1」代表的是在線訓練營。
在線訓練營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產生學習效果。在線訓練營模式,就是把線下的集中學習模式搬到線上,開展一段時間的在線集中訓練,通過學習流程、學習氛圍、學習評估的三位一體運作,從而使學習效果得以達成。
總體做法是把所有參與訓練營的學員,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後配定相應老師。每個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完成相應作業,然後交給老師進行批改和點評。整個訓練營階段會有實戰練習,根據學習者的自身情況或使用真實的案例來進行實戰,進而幫助學習者實現學以致用。
同時,老師需要對每個學習者進行階段性評分,在學習完成時要進行總體評估;老師還需要針對小組學習效果進行展示和相應氛圍的營造。
從學習流程、學習氛圍、學習評估三個維度來看,在線訓練營都會比mooc模式更加緊湊,學習目標更加清晰、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學生的投入度和最終學習效果也會更強。
而最後一個「N」則代表通過 科技 的力量,實現多種教學輔助手段。
比如:
我們如何來加強老師和學員之間的交互?
我們如何來進行學員的評分和評估?
我們如何來實現針對學習者的獎勵?
等等所有這些輔助手段,將會讓老師和學員之間的交互更緊密,讓學習效率更高、讓學習流程更完整、學習模式更人性,從而最終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
趨勢三: 科技 強勢進入,在線學習模式進一步變革
科技 智能化是所有領域不變的發展趨勢,就算放在教育領域也沒有例外。未來教育 科技 的主流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是對VR、AR模式的接入。
目前在線學習我們普遍停留在觀看視頻、聽音頻的模式上,但如何實際接觸到老師、接觸到其它學習者這是作為一個學習者的必要訴求。而通過VR、AR模式,會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產生更緊密的鏈接和交互,這對於學習氛圍、學習體驗、學習效果來講,都會發生巨大的提升。
與此同時,整個AI技術的全面切入也會是未來在線教育的一大發展趨勢。在目前的K12在線教育領域已經有相關的機構在努力嘗試實現AI教師模式。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上課過程中間,我們所直接面對的老師並不是一個真實的老師,很有可能是一個AI的老師;而這個AI老師可以去幫你解決80%常見的問題,剩下的20%問題再由真人來幫助實現。
而只有AI技術的全面發展,才能夠讓在線教育來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的階段。
趨勢四:IP效應增強,教育IP大量涌現
在文化教育領域,最長遠且最有價值的變現方法就是生產IP,通過內核來驅動成長。今天傳統教育領域的兩大巨頭新東方和學而思,走的都是這一路線。
而在在線教育領域,由於互聯網的強大傳播性和影響力,個人教育IP的建立速度將會更快、規模效應也將會更加巨大。
「得到」這個品牌,迄今也只是2年不到的時間,但其在知識拓展領域已經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比如「創客匠人」在內容付費技術服務領域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己協助數十萬家知識創業者打造屬於自己的內容平台;又比如「喜馬拉雅」這個平台,僅僅6年的時間,已經成為一家估計超過200億的公司。
因此,可以預測的是,在未來3年內,每個細分領域都會出現至少5個以上的全國性IP;誰能真正成為細分領域的IP代表,就會在下一階段的知識付費競爭中占據巨大領先優勢。
我感覺知識付費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的過程,合理的收費,是可以的,勞動創造價值,腦力勞動更是一樣,我們很多人覺得知識付費就回感覺嗤之以鼻,這個現象來自於我們前十幾年的互聯網發展,盜版叢生,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比較薄弱,對於付費很多人覺得無法接受,其實這個是片面的認識,也是不可持持續發展的。所以知識付費,我是贊成的
❺ 知識付費源碼是什麼
知識付費源碼廣義上來說就是知識付費系統,例如 短書就支持搭建各種類型的知識付費系統,通過SaaS工具和服務,幫助自媒體、教育機構、等眾多有隻是變現的內容創作者搭建 線上知識店鋪,從而達到知識付費、內容變現的目的。
❻ 知識付費的優勢有哪些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有用知識太難了!知識付費的出現,讓我們通過較少的金錢成本,消除了我們對知識獲取的焦慮,下面來講講知識付費都有哪些優勢:
第一個優勢,作者、從業者收入穩定。
內容付費的人群十分穩定,因為有很多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用戶。基本每天新增的用戶和新增的收入是成正比例關系的。
第三個優勢,內容產生正向循環。
選擇一個適合的平台,類似美閱教育、小鵝通,從業者們不僅節省了時間成本,產生的內容更加高質,自然容易帶來更多的付費用戶。反過來又會給予作者正向的刺激。在正向的反饋循環下,互聯網內容環境的生態更加健康。
❼ 知識付費項目盈利能力怎麼樣99學商好做嗎
1、線上教育有嚴格的教研體系,由長期負責相關教育的專業人士把關教學內容、定期輔導和考試制度等;知識付費則並不需要全職從事教育。在 「 所有人對話所有人 」 的時代,知識付費的最大意義是能夠刺激大多數普通人貢獻出自己的認知盈餘,它重新定義了知識生產的方式。
2、知識付費更加符合移動生產和消費的模式,內容更加多樣化、時長更短、展現形式更自由(聲音、文本、視頻皆有,問答均可)。這三個特徵是知識付費在自媒體尤其2016年後出現小爆發的原因之一。
3、教育行業的價值鏈極短,僅有講師、機構、個人,三個參與方,不需要大規模的協作,且單人服務能力有限,因此市場極為分散。以K12市場為例,即使新東方與好未來這兩大巨頭,行業中的滲透率也不及2%。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1-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❽ 知識付費是什麼概念
一、「知識付費」的定義
廣義上知識付費就是將教育、知識作為商品出售,從中獲取商業價值的一種經濟門類。傳統教育行業(包括在線教育)、圖書出版行業等都屬於知識付費的范疇。狹義的知識付費是一種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購買信息內容和服務的一種互聯網經濟模式。這種狹義上的知識付費不同於「逆人性」的傳統教育,更強調一種自主學習和主動付費。知識付費的過程就是藉助互聯網平台將碎片化的知識分享給有閑暇時間、尋求知識滿足的消費個體的過程。
二、 知識付費興起原因
第一,互聯網發展產生的信息鴻溝引發群體焦慮,激發了個體學習的慾望;
第二,新技術的進步,使知識內容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間距離縮短;
第三,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使小額付費意識加強,知識付費成為可能;
第四,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大量碎片化的時間,也為這一波知識消費熱潮提供了時間條件。
三、「知識付費」的分類(簡答題常用知識點)
1、根據知識付費內容形態的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為:付費問答、付費講座、專欄訂閱三類。
2、(1)付費問答,通常是內容生產者基於用戶的特定問題進行回答,並由所有查看答案的用戶均攤付費的形式,其內容生產門檻低,知識性弱,用戶黏性較弱,以圖文為主要形式,分答、微博問答是典型案例;(2)付費講座,是指由內容生產者自選主題進行的單次內容分享,用戶在試聽的基礎上選擇是否付費觀看,每次分享時長為1小時左右,主要以音頻形式呈現,輔以圖文,知乎live、分答小講是其典型案例;(3)專欄訂閱,是指內容生產者推出長期的系列課程、講座,通常以月或年為單位進行一次性預付費,這類產品價格最高,用戶黏性強,但內容也更具專業性、體系化。(這三類都是需要理解記憶的)
四.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
要判斷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趨勢,需要先了解知識付費的基本商業模式。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
1.圍繞生產者的商業模式
(1)知識生產者費用抽成
(2)生產技術培訓或產品代理
(3)IP包裝、營銷及孵化
(4)工具(知識整理工具、備課工具、社群管理工具)
2.圍繞在線消費者的商業模式
(1)即時一對一問答
(2)付費閱讀/下載
(3)線上授課
(4)個人咨詢
3.圍繞二次消費者的商業模式
(1)廣告
(2)內容的二次銷售或版權轉讓
(3)付費社群
(4)線下產品轉化和其他
❾ 傳統教育如何抓住知識付費「風口」帶來的機會
基於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普及,對於「內容」和「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轉變——「知識付費」風口來襲
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同時也激勵著優質內容的生產。對優質內容的渴求,是消費升級的表現;為優質內容付費,也正成為消費者的內在需求
能夠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個體提供知識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身處知識付費大潮,普通人也能參與其中並分享風口紅利
「知識就是財富」是一句經典格言。時至今日,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擁有知識已不再僅僅是被描述為學富五車或滿腹經綸,而是財富真正的源泉。
從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志性的事件讓內容付費漸漸成為時尚。2016年5月15日,付費語音問答平台——「分答」上線。通過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給自己提供幫助的那個人,用一分鍾時間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領域的專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費問答模式。隨後,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知乎上線知乎live等等。
進入2017年,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3月7日,豆瓣網推出了首款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隨後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
在注意力和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的時代,這些敏感的機構和個人彷彿嗅到了遠處傳來的風信,准備拎著知識迎風而起。
從內容創業到知識付費
春江水暖鴨先知。最先感覺到「風來了」的,還是身處行業之中的創業者們。
知乎創始人周源在2016年一次對外發布會上表示,「近一兩年,用戶對於內容和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正在發生轉變——大家從不願付費開始變得願意對高質量、服務更好的類似產品付費,並且這一趨勢正在加速」。
這對於內容創業者的確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他們已經默默耕耘了很久。
以知乎為例,2012年下半年,知乎放棄邀請碼模式開始鼓勵用戶注冊,到了2016年知乎已擁有6500萬名注冊用戶、1850萬日均活躍用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知乎都是以知識社區的方式與用戶見面。令人遺憾的是,數量龐大的用戶群體並沒有帶來現金流。那些在知乎埋頭生產內容的用戶更多的是分享,答疑解惑。直到去年知乎Live上線,知乎內部可能第一次有了一款產品能夠實現穩定可觀的現金流。這一刻,多年的堅守都值了。
除了知乎,內容創業在2016年還結出其他果子。「分答」上線僅一個半月之後,已擁有超過1000萬收聽用戶,100萬付費用戶,交易額超過1800萬元;2016年12月4日,喜馬拉雅FM首屆「123知識狂歡節」以5088萬成交額結束;2016年6月5日,羅輯思維旗下「得到APP」上線第一個付費訂閱專欄,截至目前19個付費訂閱欄目銷售量已逾85萬份,銷售額超過1.7億元……
2016年知識付費迎來爆發式增長,知識變現的確給不少人帶來了驚喜。因此,2016年也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天時地利人和
知識付費模式崛起,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對於想要獲取知識的人來說,當下的確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知識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唾手可得;但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知識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泛濫冗餘。
以微信訂閱號為例,我們每天都能在不同時間段收到自媒體推送的內容,對於大部分內容我們只是淺嘗輒止,有些則被完全忽略了。
實際上,一個讀者能關注到的微信公眾號數量,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只是鳳毛麟角。這些碎片化、泛娛樂化的信息,讓我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更使得優質內容難以被挖掘到。因此,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就成為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當人們對時間成本的關注逐漸超出獲取信息的渠道成本時,為優質內容付費正好能把用戶從海量信息中解放出來。
對優質內容的渴求,是消費升級的表現。易觀國際日前發布《知識付費風口來襲》報告認為,知識付費的興起,源自我國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消費型的重大轉變——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居民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為主的消費比例降低,人力資本投資為主的教育、文化、娛樂新消費結構正在形成。
周源在2016年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表示:「我們在2015年發現,消費升級對知識付費有非常顯著的影響。現在大家看起來更在乎什麼樣的信息是有質量的,我能不能獲得它。如果我能獲得它,是不是可以通過付費讓獲取知識更加精準和可持續。」
為優質內容付費,正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在現有社會體系中,分工正越來越細,但多數人並不會在一個工作崗位上終老一生。跨界和融合是時代賦予的機會,也對每一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知識,因為害怕對外面變化的世界一無所知,也害怕技術變革導致優勢不在。
作為消費的對象,知識並不僅僅是文化和價值傳承的載體。當內容從介質升級為一種服務,就變身為一件可以定製化和個性化的知識商品。羅振宇曾明確表示,當前用戶時間碎片化,已是既成事實。「用戶選擇碎片化學習來填充這些時間,是有價值的真實需求。」
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這兩個條件不斷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場和生態,知識付費悄然崛起。
從漫無目的地接受信息,到主動獲取知識,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對信息的選擇行為更為成熟。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平台更為寬廣。大量自媒體人、知識類網紅等個人IP成為知識流量和資訊的集散地,他們通過垂直內容的長期耕耘,擁有了數量不菲的忠實用戶。大屏手機的普及、移動支付場景的搭建和用戶習慣培養,都使付費閱讀觸手可及。
Knowledge is power,是「知識就是力量」的英語表達。從字面上看,知識不僅是一種能力和相對優勢,更是能夠對他人產生要求的權利。
時至今日,知識不僅是力量,也是財富。知識與金錢的距離,好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近。
當前,部分知識付費平台依託網路大V、大咖和網紅,迅速形成了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比如「得到APP」的李翔、李笑來,喜馬拉雅FM的馬東等。但這些頭部用戶所生產的內容,並不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
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認為,分享經濟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在於通過互聯網,扶持更多的草根和紮根在各個行業但不太起眼的行家裡手,讓擁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加快能量釋放。
這與內容創業者想法不謀而合。內容方面深耕垂直化與社交化,構建內容消費的閉環將成為趨勢。首先,內容應該更長尾,更有針對性;其次,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與內容生產者以定製的形式連接在一起並形成閉環將是內容付費領域的未來;第三,內容不僅是流量貨幣,也是社交貨幣。不僅內容生產者和用戶要社交,用戶和用戶之間也要社交,這是用戶付費的動力,也是內容的潛在價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知識付費不同於出行或外賣行業「高頻+剛需」的應用場景,知識交易的頻率相對較低,但是個性化程度非常高。從認知盈餘分享的供給,到人們對專業化和垂直化等優質內容的認知渴求,能夠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個體提供知識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知識付費的潛在用戶市場也將得到無限拓展。
從這個角度看,身處知識付費的大潮,作為一個普通人也能參與其中並分享風口紅利。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擁有一技之長,待價而沽;如果還沒有,不妨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