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活塞式空氣壓縮機工作原理
活塞式空氣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在氣缸內的往復運動來壓縮氣體。具體來說,其工作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基本步驟:吸氣、壓縮、排氣和膨脹。
1. 吸氣:活塞向氣缸一端移動,此時氣缸內體積增大,壓力降低。進氣閥開啟,外界空氣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氣缸。
2. 壓縮:活塞反向移動,氣缸內體積減小,空氣被壓縮,壓力和溫度升高。進氣閥在此時關閉,防止外部空氣進入。
3. 排氣:當空氣被壓縮至一定程度,排氣閥打開,高壓空氣通過排氣管排出。活塞繼續移動,確保氣缸內空氣完全排出。
4. 膨脹:排氣過程結束後,活塞再次反向移動,准備下一個吸氣過程。氣缸內體積增大,壓力降低,為下一次吸氣做准備。
活塞式空氣壓縮機通過不斷重復上述過程,可以連續提供高壓空氣。這種壓縮機在工業製造、氣體運輸、車輛制動系統、氣動工具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❷ 活塞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活塞式壓縮機是指靠一組或數組氣缸及其內做往復運動的活塞,改變其內部容積的壓縮機。活塞式壓縮機是容積型往復式壓縮機的一種,能滿足各種氣量的需求,主要應用於石油、化工、采礦、冶金、機械、建築等部門。
工作原理:
電動機啟動後帶動曲軸旋轉,通過連桿的傳動,活塞做往復運動,由汽缸內壁、汽缸蓋和活塞頂面所構成的工作容積則會發生周期性變化。活塞從汽缸蓋處開始運動時,汽缸內的工作容積逐漸增大,這時,汽體即沿著進氣管推開進氣閥而進入汽缸,直到工作容積變到最大時為止,進氣閥關閉;活塞反向運動時,汽缸內工作容積縮小,氣體壓力升高,當汽缸內壓力達到並略高於排氣壓力時,排氣閥打開,氣體排出汽缸,直到活塞運動到極限位置為止,排氣閥關閉。當活塞再次反向運動時,上述過程重復出現。總之,曲軸旋轉一周,活塞往復一次,汽缸內相繼實現進氣、壓縮、排氣的過程,即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❸ 活塞式壓縮機是如何工作的
(1)活塞式壓縮機的專業術語
①壓縮機轉速(n)。壓縮機曲軸在單位時間內旋轉圈數稱為壓縮機轉速(單位:r/min)。
②上止點和下止點。活塞在汽缸內作往復運動時,向上移動的最高位置稱為上止點;活塞向下移動的最低位置稱為下止點。
③活塞行程(S)。活塞在汽缸內作往復運動時,上止點到下止點之間的距離稱為活塞行程,它等於曲軸的曲柄半徑R的兩倍。
④汽缸直徑(D)。汽缸的內圓直徑稱為汽缸直徑。
⑤工作容積(Vg)。活塞在汽缸內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時所掃過的體積,即活塞行程與汽缸截面積的乘積。
⑥余隙容積(Vc)。活塞運行到上止點位置時,為了防止活塞與閥板、閥片的撞擊,活塞頂面和閥板底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活塞頂面和閥板底面之間所包含的空間(包括排氣孔容積)稱為余隙容積。
⑦相對余隙容積(C)。余隙容積與工作容積之比稱為相對余隙容積。表示余隙容積占汽缸工作容積的比例。中、小型活塞式壓縮機的相對余隙容積一般取C=2%~6%。
(2)活塞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活塞式製冷壓縮機的活塞在汽缸中往返1次,曲軸旋轉1周時,依次進行了壓縮、排氣、膨脹、吸氣4個過程。
①壓縮過程(圖2-4a)。當活塞從下止點開始往上移動時,汽缸內的製冷劑蒸氣受到壓縮,此時吸氣閥片在汽缸壓力增大的作用下,迅速關閉。隨著活塞的移動,汽缸內的氣體壓力和溫度上升,當汽缸內氣體的壓力高於排氣腔中的壓力時,排氣閥打開,壓縮過程結束。
②排氣過程(圖2-4b)。活塞在電動機的驅動下,繼續向上止點方向運動。汽缸內的高溫高壓製冷劑蒸氣不斷從排氣閥排出,直到活塞達到上止點位置時,排氣過程結束。
③膨脹過程(圖2-4c)。當活塞從上止點開始向下止點方向運動時,由於汽缸余隙容積的存在,留在余隙容積中的製冷劑蒸氣就開始膨脹,其壓力和溫度隨之下降;當壓力下降到與吸氣壓力相等時,膨脹過程結束。在膨脹過程中,吸、排氣閥均關閉。
④吸氣過程(圖2-4d)。活塞在電動機的驅動下,繼續向下止點方向運動。汽缸內的製冷劑蒸氣壓力開始低於吸氣壓力時,在壓差的作用下,吸氣閥片打開,吸氣過程開始,直到活塞移至下止點時,吸氣過程結束。
圖2-4 活塞式壓縮機工作原理
(a)壓縮 (b)排氣 (c)膨脹 (d)吸氣
吸氣過程結束後,活塞又從下止點向上止點反向運動,依次再進行壓縮、排氣、膨脹、吸氣的過程。周而復始,壓縮機吸入低壓氣體,排出高壓氣體,為製冷系統建立起壓差,推動製冷劑在系統中循環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