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dp收入法計算公式
用收入法計算國內生成總值主要是將生產的所有收入在加上企業間接稅和折舊,這樣的最紅結果就是國內生產總值。那麼計算公式為:GDP=勞動者的工資+資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租金+企業利潤+企業間接稅+資本折舊。
其中企業間接稅是對產品徵收的稅收,比如說貨物稅、周轉稅等,因為這種稅是對企業徵收的,企業可以算入生成成本的一部分。資本折舊同樣是包括在應回收的投資成本中,因此也要計算到GDP中。
【拓展資料】
GDP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生產法。以價值形態考核,從總產出中剔除生產過程中的中間投入,即總產出減中間投入。
二、收入法(分配法)。以收入形態計量,從本期生產過程形成的要素收入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要素收入主要包括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餘;
三、支出法。從產品最終使用角度來反映本期新創造貨物和服務的最終去向,本期新增產品的最終去向主要是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我國現行核算方法中,佔GDP百分之六十的工農業增加值核算,採用「生產法」。
以生產法核算GDP,主要是對工農業的總產出與增加值分別進行測算。農業增加值,採用「產品法」計算,先將每種產品按產品產量乘以相應單價求得每種農產品的產值,再將各種產品的產值相加求得總產值,之後扣減農業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非固定資產和服務的價值。工業增加值分別按「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計算,規模以上增加值由工業總產出減工業中間投入加本期應繳增值稅;規模以下增加值,則用抽樣調查方法,分別計算總產出和增加值率再相乘求得。
在計算勞動者報酬時,需要注意作為勞動者報酬的實物性收入與中間消耗的界限。如果生產單位向從事生產活動的勞動者提供的貨物或服務,可以滿足勞動者在閑暇時間里的需要,並可改善和提高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同時,其他普通消費者也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這些貨物和服務,那麼這部分貨物和服務就屬於勞動者的實物收入。生產單位為了生產能正常進行,為勞動者購買的貨物和提供的服務,如因特殊工作需要提供的服裝或鞋,因公出差提供的運輸和旅館服務費用等,屬於中間投入。
『貳』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怎麼計算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GDP的含義:
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也就是說首先要定義是2017年還是2018年的,然後確定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如果決定是中國的,那所有在中國境內生產的都算,哪怕是外資企業,只要是產品和服務在中國發生,就計入中國的GDP),最後,再去合算總價值。
根據以上定義,GDP總共有三種計算方法:
生產法 GDP=所有最終產品的價值之和
支出法 GDP=消費+投資(增加或更換資本財產)+政府對物品和勞務的購買+(出口—進口)
收入法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匯總各地數據,逐級上報。最後中央和地方的數據存在出入
『叄』 gdp計算三種公式是什麼
gdp計算三種公式是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應從單位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資總額、福利費和其他實物形式的勞動報酬。農戶和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所獲得的純收益主要是勞動所得,也都列入勞動者報酬中。
gdp的相關基礎概念
生產稅凈額一定時期內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後的差額。生產稅是企業的利前稅,如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及企業管理費中的各種稅金等,但不包括所得稅。
營業盈餘從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凈額後的余額,大致相當於營業利潤,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費。如果企業從政府獲得生產補貼,應將補貼計入營業盈餘中。
支出法是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計算GDP,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價值,這些產品最終使用的去向,一是用於最終消費,二是用於投資即資本形成,三是用於出口。
『肆』 核算GDP的方法,簡述
關於GDP的核算,按照曼昆的《經濟學原理》,GDP(Y)=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NX)。其實GDP還有3種方法進行核算: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產法是我國GDP的統計方法,GDP從產業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算它們的增加值然後進行加總,當然還要從最終產品和中間投入兩方面扣除通脹因素。用生產法計算的GDP,是指各部門在核算期內的增加值。公式如下:GDP=各部門的總產出-各部門的中間消耗;
2、收入法:收入法是從各個生產要素的收入角度來計算GDP。公式如下: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本消耗+營業盈餘;
3、支出法:支出法其實就是曼昆的公式,即加總全社會各類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總額:(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再加上凈出口。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應答時間:2022-01-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伍』 gdp怎麼算
一國GDP核算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包括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1.生產法簡單來說是計算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生產商品、服務的增加值之和;2.支出法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3.收入法為各個單位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折舊總和。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GDP核算的生產范圍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第二,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第三,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生產范圍不包括不支付報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生的、未經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陸』 gdp計算三種公式是什麼
如下:
1、生產法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2、收入法
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的收入
3、支出法
GDP = C + I + G +(X-M)
需知:
實質GDP和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數學實質GDP的固定價格的基數年相等),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實質GDP=名義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指以基期為100該期間的指數)。
名義GDP=實質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
至於名義GDP增長率與實質GDP增長率的關系,則是名義GDP增長率=[(1+實質GDP增長率)×(1+本地平減物價指數升幅)×100%]-1。
『柒』 如何計算GDP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捌』 gdp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包括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產法:
各個產業一定時期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各部門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的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通過生產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
GDP=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支出法:
一定時期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的價值。
GDP=C+I+G+(X-M)
總需求=國內生產總值
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C、投資需求I、政府購買需求G、進出口NX。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國(或地區)普遍使用的衡量經濟活動總量的基本指標。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玖』 GDP怎麼計算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