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linux中代碼放在哪個目錄
一般來說,放在/bin目錄里,但也不是絕對,你可以用echo $PATH來查看
環境變數。他顯示你的環境變數。裡面是可執行代碼文件。
還可以用which命令來查看命令代碼的存放位置。比如:which cp 系統就會顯示cp命令存放的目錄位置,當然系統為了防止用戶修改,數據都加密了,看到的都是亂碼。如果您需要查看源代碼,則:shell的源代碼在GNU的fileutils-4.1.tar.gz包里。更多Linux介紹可查看《Linux命令大全」。
B. 如何查看Linux源代碼
一般在Linux系統中的/usr/src/linux*.*.*(*.*.*代表的是內核版本,如2.4.23)目錄下就是內核源代碼(如果沒有類似目錄,是因為還沒安裝內核代碼)。另外還可從互連網上免費下載。注意,不要總到http://www.kernel.org/去下載,最好使用它的鏡像站點下載。請在http://www.kernel.org/mirrors/里找一個合適的下載點,再到pub/linux/kernel/v2.6/目錄下去下載2.4.23內核。
C. linux源碼在哪個目錄
如果是別人發布的二進制包,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Linux系統 /usr/bin 下面;如果是自己從源代碼安裝的,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除非配置時指定了安裝位置。
例如:
rpm -ivh xxx1.rpm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 /usr/bin 下面
./configure (或者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因為默認參數就是 --prefix=/usr/local
./configure --prefix=/usr (或者 ./configure --prefix=/opt 也可以指定其他位置,如你的家目錄 --prefix=~,~就是 /home/xxx<即你的家目錄>的縮寫)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bin 下面(或者相應地位於 /opt/bin 下面,或者 /home/xxx/bin 下面,xxx 是你的家目錄)
無論那種方法,在 bash 控制台下只要輸入可執行文件頭幾個字母,然後連續按兩次 Tab 鍵,就可以列出可能的所有命令,如果只有一種可能,則自動顯示該文件全名,這稱為命令補全。想執行當前目錄下的可執行文件,則必須使用 ./ 作為命令前導,例如:
./myprogram
除此之外,一般的可執行文件都處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只要在控制台直接輸入命令名就可執行。例如你編譯安裝了一個叫 synaptic 的軟體,只需要在 KDE 的 konsole 虛擬控制台下輸入 synaptic 即可。
如果不幸,你的可執行文件不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就會報告沒有這個命令。那麼你需要把那個可執行文件的位置加入環境變數 PATH 里,用冒號作分割符,例如:
在你的家目錄的 .profile 文件或 .bashrc 文件里添加如下命令
PATH="~/bin:$PATH" 就可以把你的家目錄的 bin 目錄追加到搜索路徑里。
無論任何時候想知道系統里某個「命令文件」的位置,都可以使用 which 命令,例如:
$which pwd
/usr/bin/pwd
說明 pwd 命令位於 /usr/bin 下面。
D. 如何查看 linux 內核源代碼
一般在Linux系統中的/usr/src/linux***(***代表的是內核版本,如2423)目錄下就是內核源代碼(如果沒有類似目錄,是因為還沒安裝內核代碼)。另外還可從互連網上免費下載。注意,不要總到去下載,最好使用它的鏡像如何查看 linux 內核源代碼
E. linux 源碼包含哪些文件夾
如果是別人發布的二進制包,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Linux系統 /usr/bin 下面;如果是自己從源代碼安裝的,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除非配置時指定了安裝位置。
例如:
rpm -ivh xxx1.rpm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 /usr/bin 下面
./configure (或者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因為默認參數就是 --prefix=/usr/local
./configure --prefix=/usr (或者 ./configure --prefix=/opt 也可以指定其他位置,如你的家目錄 --prefix=~,~就是 /home/xxx<即你的家目錄>的縮寫)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bin 下面(或者相應地位於 /opt/bin 下面,或者 /home/xxx/bin 下面,xxx 是你的家目錄)
無論那種方法,在 bash 控制台下只要輸入可執行文件頭幾個字母,然後連續按兩次 Tab 鍵,就可以列出可能的所有命令,如果只有一種可能,則自動顯示該文件全名,這稱為命令補全。想執行當前目錄下的可執行文件,則必須使用 ./ 作為命令前導,例如:
./myprogram
除此之外,一般的可執行文件都處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只要在控制台直接輸入命令名就可執行。例如你編譯安裝了一個叫 synaptic 的軟體,只需要在 KDE 的 konsole 虛擬控制台下輸入 synaptic 即可。
如果不幸,你的可執行文件不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就會報告沒有這個命令。那麼你需要把那個可執行文件的位置加入環境變數 PATH 里,用冒號作分割符,例如:
在你的家目錄的 .profile 文件或 .bashrc 文件里添加如下命令
PATH="~/bin:$PATH" 就可以把你的家目錄的 bin 目錄追加到搜索路徑里。
無論任何時候想知道系統里某個「命令文件」的位置,都可以使用 which 命令,例如:
$which pwd
/usr/bin/pwd
說明 pwd 命令位於 /usr/bin 下面。
需要解決更多linux問題,詳情請看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0.html
F. 我在電腦上安裝了linux操作系統,linux的源碼應該是在系統的某個目錄下吧,請問是在哪個目錄呢謝謝
首先研究 Linux 源代碼樹的頂層目錄,它通常(但不總是)位於 /usr/src/linux-。我們不會研究得過於詳細,因為 Linux 源代碼經常會發生變化,但是,我們將嘗試讓給出的信息足以找出特定驅動程序或函數的位置。
Makefile:這個文件是整個源代碼樹的頂層 makefile。它定義了很多實用的變數和規則,比如默認的 gcc 編譯標記。
Documentation/:這個目錄中包含很多關於配置內核、運行 ramdisk 等任務的實用信息(但通常是過時的)。不過,與不同配置選項相應的幫助條目並不在這里 —— 它們在每個源代碼目錄的 Kconfig 文件中。
arch/:所有與體系結構相關的代碼都在這個目錄以及 include/asm- 目錄中。在此目錄中,每種體系結構都有自己的目錄。例如,用於基於 PowerPC 的計算機的代碼位於 arch/ppc 目錄中。在這些目錄里,可以找到底層內存管理、中斷處理、早期初始化、匯編常式,等等。
crypto/:這是內核本身所用的加密 API。
drivers/:按照慣例,在此目錄的子目錄中可以找到運行外圍設備的代碼。包括視頻驅動程序、網卡驅動程序、底層 SCSI 驅動程序,以及其他類似的驅動程序。例如,在 drivers/net 中可以找到大部分網卡驅動程序。將一類驅動程序組合在一起的某些更高層代碼,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像底層驅動程序本身那些包含在同一目錄中。
fs/:通用文件系統的代碼(稱做 VFS,即 Virtual File System)和各個不同文件系統的代碼都可以在這個目錄中找到。ext2 文件系統是在 Linux 中最常廣泛使用的文件系統之一;在 fs/ext2 中可以找到讀取 ext2 格式的代碼。並不是所有文件系統都會編譯或運行;對某些尋找內核項目的人而言,更生僻的文件系統永遠都是理想的候選者。
include/:在 .c 文件的開頭所包含的大部分頭文件都可以在這個目錄中找到。 asm- 目錄下是與體系結構相關的包含(include )文件。部分內核構建過程創建從 asm 指定 asm- 的符號鏈接。這樣,無需將其固定編碼到 .c 文件 #include 就可以獲得用於那個體系結構的正確文件。其他目錄中包含的是 非-體系結構-相關 的頭文件。如果在不只一個 .c 文件中使用了某個結構體、常量或者變數,那麼它可能應該放入其中一個頭文件中。
init/:這個目錄中的文件包括 main.c、創建 早期用戶空間(early userspace) 的代碼,以及其他初始化代碼。可以認為 main.c 是內核「粘合劑(glue)」。在下一部分將深入討論 main.c。早期用戶空間提供了 Linux 內核引導起來時所需要的功能,而這些功能並不需要在內核本身運行。
ipc/:IPC 的意思是 進程間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它包含了共享內存、信號量以及其他形式 IPC 的代碼。
kernel/:不適合放在任何其他位置的通用內核級代碼位於此處。這里有高層系統調用代碼,以及 printk() 代碼、調度程序、信號處理代碼,等等。文件名包含很多信息,所以可以使用 ls kernel/,並非能常准確地猜到每個文件的功能。
lib/:這里是對所有內核代碼都通用的實用常式。常見的字元串操作、調試常式,以及命令行解析代碼都位於此處。
mm/:這個目錄中是高層次內核管理代碼。聯合使用這些常式以及底層的與體系結構相關的常式(通常位於 arch//mm/ 目錄中)來實現虛擬內存(Virtual memory,VM)。在這里會完成早期內存管理(在內存子系統完全建立起來之前需要它),以及文件的內存映射、頁高速緩存管理、內存分配、RAM 中頁的清除(還有很多其他事情)。
net/:這里是高層網路代碼。底層網路驅動程序與此層次代碼交換數據包,這個層次的代碼可以根據數據包將數據傳遞給用戶層應用程序,或者丟棄數據,或者在內核中使用它。net/core 包含大部分不同的網路協議都可以使用的代碼,和某些位於 net/ 目錄本身中的文件一樣。特定的網路協議在 net/ 的子目錄下實現。例如,在 net/ipv4 目錄中可以找到 IP(版本 4)代碼。
scripts/:這個目錄中包含的腳本可用於內核的構建,但並不將任何代碼加入到內核本身之中。例如,各種配置工具可以將它們的文件放在這里。
security/:在這里可以找到不同 Linux 安全模型的代碼,比如 NSA Security-Enhanced Linux 以及套接字和網路安全鉤子函數(hooks),以及其他安全選項。
sound/:這里放置的是音效卡驅動程序和其他與聲音相關的代碼。
usr/:此目錄中的代碼用於構建包含 root 文件系統映像的 cpio-格式 的歸檔文件,用於早期用戶空間。
G. 如何確定Linux內核源代碼目錄即,KBUILD的路徑
方法一:
確定內核源代碼目錄通常==文件系統中內核驅動模塊的build路徑
即/lib/moles/2.6.25-14.fc9.i686/build,這個build通常為鏈接文件,連接到
/usr/src/kernels/2.6.25-14.fc9.i686
此方法較准確,通常可以寫如下腳本實現:
# KBUILD is the path to the Linux kernel build tree. It is usually the
# same as the kernel source tree, except when the kernel was compiled in
# a separate directory.
KBUILD ?= $(shell readlink -f /lib/moles/$(KVERS)/build)
方法二:
自己下載內核源文件包,自己指定內核的編譯目錄!
不推薦這種做法,還是按照各大發行版的做法比較好!這樣不至於在編譯下載的某個設備驅動程序時
H. linux源碼包的源代碼在哪個文件
如果是別人發布的二進制包,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Linux系統 /usr/bin 下面;如果是自己從源代碼安裝的,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除非配置時指定了安裝位置。
例如:
rpm -ivh xxx1.rpm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安裝到 /usr/bin 下面
./configure (或者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local/bin 下面,因為默認參數就是 --prefix=/usr/local
./configure --prefix=/usr (或者 ./configure --prefix=/opt 也可以指定其他位置,如你的家目錄 --prefix=~,~就是 /home/xxx<即你的家目錄>的縮寫)
make
make install
可執行文件通常都在 /usr/bin 下面(或者相應地位於 /opt/bin 下面,或者 /home/xxx/bin 下面,xxx 是你的家目錄)
無論那種方法,在 bash 控制台下只要輸入可執行文件頭幾個字母,然後連續按兩次 Tab 鍵,就可以列出可能的所有命令,如果只有一種可能,則自動顯示該文件全名,這稱為命令補全。想執行當前目錄下的可執行文件,則必須使用 ./ 作為命令前導,例如:
./myprogram
除此之外,一般的可執行文件都處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只要在控制台直接輸入命令名就可執行。例如你編譯安裝了一個叫 synaptic 的軟體,只需要在 KDE 的 konsole 虛擬控制台下輸入 synaptic 即可。
如果不幸,你的可執行文件不在系統的搜索路徑里,就會報告沒有這個命令。那麼你需要把那個可執行文件的位置加入環境變數 PATH 里,用冒號作分割符,例如:
在你的家目錄的 .profile 文件或 .bashrc 文件里添加如下命令
PATH="~/bin:$PATH" 就可以把你的家目錄的 bin 目錄追加到搜索路徑里。
無論任何時候想知道系統里某個「命令文件」的位置,都可以使用 which 命令,例如:
$which pwd
/usr/bin/pwd
說明 pwd 命令位於 /usr/bin 下面。
需要解決更多linux問題,詳情請看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0.html
I. 如何查看 linux 內核源代碼
Linux的內核源代碼可以從很多途徑得到。一般來講,在安裝的linux系統下,/usr/src/linux目錄下的東西就是內核源代碼。
對於源代碼的閱讀,要想比較順利,事先最好對源代碼的知識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對於linux內核源代碼來講,我認為,基本要求是:1、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2、對C語言比較熟悉,最好要有匯編語言的知識和GNU C對標准C的擴展的知識的了解。另外在閱讀之前,還應該知道Linux內核源代碼的整體分布情況。我們知道現代的操作系統一般由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驅動程序、網路等組成。看一下Linux內核源代碼就可看出,各個目錄大致對應了這些方面。Linux內核源代碼的組成如下(假設相對於linux目錄):
arch 這個子目錄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碼所支持的硬體體系結構相關的核心代碼。如對於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 這個目錄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數include文件。另外對於每種支持的體系結構分別有一個子目錄。
init 此目錄包含核心啟動代碼。
mm 此目錄包含了所有的內存管理代碼。與具體硬體體系結構相關的內存管理代碼位於arch/*/mm目錄下,如對應於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
drivers 系統中所有的設備驅動都位於此目錄中。它又進一步劃分成幾類設備驅動,每一種也有對應的子目錄,如音效卡的驅動對應於drivers/sound。
ipc 此目錄包含了核心的進程間通訊代碼。
moles 此目錄包含已建好可動態載入的模塊。
fs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代碼。不同的文件系統有不同的子目錄對應,如ext2文件系統對應的就是ext2子目錄。
kernel 主要核心代碼。同時與處理器結構相關代碼都放在arch/*/kernel目錄下。
net 核心的網路部分代碼。裡面的每個子目錄對應於網路的一個方面。
lib 此目錄包含了核心的庫代碼。與處理器結構相關庫代碼被放在arch/*/lib/目錄下。
scripts此目錄包含用於配置核心的腳本文件。
Documentation 此目錄是一些文檔,起參考作用。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閱讀象Linux核心代碼這樣的復雜程序令人望而生畏。它象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閱讀核心某個部分經常要用到好幾個其他的相關文件,不久你將會忘記你原來在干什麼。所以沒有一個好的工具是不行的。由於大部分愛好者對於Window平台比較熟悉,並且還是常用Window系列平台,所以在此我介紹一個Window下的一個工具軟體:Source Insight。這是一個有30天免費期的軟體,可以從www.sourcedyn.com下載。安裝非常簡單,和別的安裝一樣,雙擊安裝文件名,然後按提示進行就可以了。安裝完成後,就可啟動該程序。這個軟體使用起來非常簡單,是一個閱讀源代碼的好工具。它的使用簡單介紹如下:先選擇Project菜單下的new,新建一個工程,輸入工程名,接著要求你把欲讀的源代碼加入(可以整個目錄加)後,該軟體就分析你所加的源代碼。分析完後,就可以進行閱讀了。對於打開的閱讀文件,如果想看某一變數的定義,先把游標定位於該變數,然後點擊工具條上的相應選項,該變數的定義就顯示出來。對於函數的定義與實現也可以同樣操作。別的功能在這里就不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裝一個Source Insight,那樣你閱讀源代碼的效率會有很大提高的。怎麼樣,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