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大步流星指標源碼

大步流星指標源碼

發布時間:2022-09-23 12:25:53

A. 每天一萬步的好處

1、走路是一種增強體質和增加免疫系統的理想運動方法。它不僅能夠促進心血管的流通,鍛煉心肺功能,還能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可是,步行健身法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更多的熱能,它能通過步行健身使身體能更有效地從食物中攝取營養。

2、步行健身可以讓心臟更加強壯,可達到減肥效果;可以收獲更多能量,從而鍛煉自己的耐力及身體的柔韌性,這些都可以起到延長壽命,提升生活質量的作用,試驗證明,如果一周進行4次45分鍾輕快的步行運動,無須改變飲食習慣,體重就會下降。

3、步行可以和緩解壓力和解除憂慮。運動可以緩解腦中啡肽,減輕疼痛感並且還有鎮定的功效。這就是每天晚上30分鍾的步行可以緩解一天中所有的緊張情緒,疲乏感,最後起到振作精神作用的原因。

4、步行可以減輕很多疾病的痛苦。比如糖尿病,心臟病,骨刺,背痛,氣喘病以及支氣管炎等病的疼痛感。

(1)大步流星指標源碼擴展閱讀

走路健身應注意:

走路鍛煉深受一些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喜歡,盡管走路鍛煉屬於一種非常安全的運動健身項目,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其鍛煉的方法和要領,就很難達到應有的健身效果,甚至還可能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如果選擇長走鍛煉身體,方法一定要正確。

首先選一雙合腳的軟底運動鞋。如是專門的跑鞋更好,這樣可緩沖腳底的壓力,以防止不太運動的關節受到傷害。穿一套舒適的運動裝。這樣能讓自己的心情和身體放鬆,從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來。准備一壺清茶水。可適當加些糖、鹽,因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鹽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

其次,選擇一條合適的運動路線。在運動中人體耗氧量會增加,如空氣不好,甚至有廢氣等污染物,反而會使運動效果適得其反。所以,長走路線應該是人流量少、通風、空氣好,離汽車越遠越好。

另外,走路時間要恰當。長走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天太陽升起以後,下午3點也是最佳的鍛煉時間。長走運動不能等同於平常的走路、散步或逛街,速度應略快,每周鍛煉至少3次,並且每次不能少於30分鍾。

此外,長走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備活動,如輕輕壓一壓肌肉和韌帶,做一些下蹲運動等,讓自己的心臟和肌肉進入到運動狀態。長走健身運動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應由小到大,運動時間由短到長。運動後別忘做一些放鬆運動。

參考資料:走路-網路

B. 紅色警戒3問題

起義時刻 最新公布的《起義》封面來源於http://www.shacknews.com/laryn.x?story=56657
發行商電子藝界(EA)今日宣布,去年十月上市的《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將在今年三月份迎來第一個僅以網上下載形式發布的資料片。具體發售時間為3月14日。
這個獨立資料片標題為《起義》,將包含每個陣營各4個的迷你戰役,還有一個講述旭日帝國特種兵尤莉子來歷的額外戰役。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起義》同時還會引入「指揮官挑戰」,這個特色內容讓你在不同領土不同難度多達50個挑戰關卡中與9大指揮官一試身手,每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游戲規則。
在真人電影方面,傑瑪·阿特金森(Gemma Atkinson)[征服者註:扮演伊娃·麥肯納]和伊娃娜·米莉塞維奇(Ivana Milicevic) [征服者註:扮演達莎·費多洛維奇]將在回歸演員之列,其餘演出陣容很快將陸續公布。
「《起義》在很多方面來說都是來自C&C社區的回饋結晶,」EALA高級製作人Amer Ajami說,「我們正在為玩家帶來超乎他們想要的——更多快速、流暢、有趣的游戲過程,更多在RA3裡面沒說完的故事,以及更多好萊塢頂級演員的精彩表演。同時,我們也很激動能夠為游戲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新的單位和指揮官挑戰,這是玩家們磨礪技術、深入戰斗的好途徑。」《紅色警報3:起義》的開發消息宣布後,EA洛杉磯的社區經理Apoc和開發團隊的其他成員,在接受媒體采訪以及官方論壇的發言時,吸取了去年公布DRM加密後缺少有效溝通和信息發布的錯誤,面對玩家的種種疑問,及時做出了准確回答:
1、《紅色警報3:起義》是一款獨立運行的游戲,不需要原版的《紅色警報3》。
2、《紅色警報3::起義》包含了傳統的遭遇戰模式,玩家可以在大量新增的遭遇戰地圖上對抗電腦AI
3、《紅色警報3:起義》聚焦游戲的單人戰役和遭遇戰,並不包含雙人合作和聯機游戲的內容,因此不會對《紅色警報3》的多人游戲造成明顯的影響。至於多人游戲部分,未來將通過類似《起義》的方式推出相關資料片。
4、EA洛杉磯將會全力提供對《紅色警報3》的補丁和技術支持,推出各種官方錦標賽,《起義》中新增的遭遇戰地圖也將在未來通過補丁的方式,陸續添加到《紅色警報3》中
5、Apoc暗示開發組並不急於添加第四陣營,而是先帶給玩家新的單位和地圖,其中專為尤里子量身定做的迷你戰役,將會包含一些「玩家從未在C&C游戲中看到過的內容」。新增的「指揮官挑戰模式」將包含50多個挑戰任務,類似於擁有各種目標和挑戰的迷你戰役
6、《紅色警報3:起義》將首先通過EA商店提供數字下載,但是EA洛杉磯強調這部游戲也會推出普通的零售版(很大可能是光碟載體,也有可能是類似點卡的方式,玩家購買專門的游戲下載卡後通過網路進行下載)
7、《紅色警報3:起義》已經在EA網路商店全面開放預定,售價為19.95美元或者19.99歐元(征服者註:這樣的價格安排,再次證明歐版游戲為啥在國內不受待見了)
8,女歌手聖潔凡蕾絲將在 《起義時刻》中演出。
http://eastore.ea.com/DRHM/servlet/ControllerServlet?Action=DisplayProctDetailsPage&SiteID=ea&Locale=en_US&ThemeID=718200&proctID=110709700
[編輯本段]新增單位

升陽帝國

弓箭少女

定位:防空/對地步兵
訓練總部:北海道真宗弓道寺 所屬國:日本 戰場訓練地點:帝國速成道場 信條:「迎接敵人的是我們的滿弦弓」 配備:>「空殺」二式巨弓 >充能保護手套 >多功能目鏡 >提供最佳靈活性的輕身裝甲>激發忠心的作戰准則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弓箭少女的情報:
小弓辦大事——弓箭少女武器的傳統外形是非常具欺騙性的,實際上它發射出去的與其說是箭還不如說是激光制導穿甲火箭還更像些。和坦克殺手的等離子切割炮又不同的是,少女們的巨弓可以有效對付步兵、飛機和其他輕裝甲目標。 [這是在暗示坦克殺手混上她們就可以掃全圖么……]
穿心刺骨雨——弓箭少女們受過訓練使用特殊的充能弓箭,可以在半空分裂成狂風驟雨般的一片白熱飛矛,這樣一次散彈雨可以抹殺大群的步兵,不過對別的東西就沒什麼用處了。少女們發射這些較重的武器前必須短暫充能。
進樓有特「長」——由於今時的戰爭里頭流行巷戰,大多數現代步兵都受過在進駐建築中作戰的訓練。弓箭少女們尤其深諳此道,她們在進駐時可以在比平時更遠的距離外擊落敵機。
專業多面手——雖然弓箭少女們可說是旭日帝國步兵力量中最全能的單位,他們和男兵相比在數量上還是處於劣勢,所以部署代價較為高些。她們偏低的射速是另一個應該拉上其他步兵作戰的理由。

超巨堡壘

設計用途:對地/重型炮擊 製造方:天使財閥 [Tenshi = TENzai + SHIrada,即天齋健二所屬的機器人家族+白田直美所屬的造船家族] 原產國:日本 量產方:帝國船塢 關鍵指標: >自優化「GIGA」CPU核心 >多向海/空推進器 >白田350毫米主炮(×8)>天齋VX型脈沖導彈(×4) >神息裝置隨著帝國戰敗之日的迫近,頂尖軍火商們聯手起來,把他們各自最強也最昂貴的武器和人工智慧系統整合到最後的項目中:超巨堡壘超巨堡壘最初被當作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平台,現在確信這是一座能變換成兩種截然不同模式的平台:一種是巨大的海上堡壘,填滿了超過半打的重型艦炮和多具獨立追蹤的導彈系統;還有一種是天空堡壘,形似一張巨臉,在「嘴」部安裝了叫做「天神吐息裝置」的武器。是天齋機器人公司和白田船業公司的強制聯姻讓這一切變為可能,總有一天這會被認為是戰後帝國所做的最古怪的東西之一,另外,這也可能被作為是軍用機器人的巔峰之作而被萬世膜拜。白田船業的先進武器、復合裝甲、還有浮島要塞的水面運動系統和天齋機器人最精密的AI和兩級形態變換系統無縫結合起來,成就了這件絕世武器。項目的直接負責人都是匿名的,很可能已經身故;一些同盟國官員甚至懷疑這座電腦驅動的超巨堡壘是那些拒絕認罪的戰犯的傑作。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超巨堡壘的情報:
雙重變形——就像旭日帝國幾種小得多的人工輔助機器人,超巨堡壘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作為海上堡壘,它可以擊敗敵人一整支艦隊、轟炸海岸線、或者攻擊空軍編隊。作為天空堡壘,它可以用一種叫做神息裝置的東西毀滅地面上應該是任何東西。要是什麼東西在天空堡壘變形回海上模式時呆在那大頭下面,會被直接壓扁的。
真夠巨的——在超巨堡壘面前,其他所有現代兵器都變成玩具似的,包括蘇盟海軍中最大的船隻也是如此。因此它被認為應該是緩慢且不可撼動的。它體內眾多冗餘的系統據說會不斷地進行自我維護與修理。 [這是說這東西還像天啟、基洛夫它們那樣自動補血嗎……]
造價高昂——在超巨堡壘的開發過程中,原本幾乎無限的研究經費逐漸演變成了赤字。根據資源評估,世上存在的這些大怪物的數量應該十個指頭都數得過來。
納米拼裝——超巨堡壘那體積遠遠不是帝國船塢能像造普通戰艦那樣弄出來的,所以它必須通過像建造帝國船塢所用到的那些納米核心一樣展開得來。要是納米核心被提前幹掉,超巨堡壘自然毀於一旦。

鋼鐵浪人

設計用途:反裝甲機器人 [呃,比鬼王少了「先進」兩個字]
製造方:天使財閥 [如同以前介紹所說,Tenshi = TENzai + SHIrada,即天齋健二所屬的機器人家族+白田直美所屬的造船家族]
原產國:日本
量產方:帝國機械工房
關鍵指標:
>波動大刀
>生物調節儀
>皮下神經控制介面
>暴力抑制器
>嚇人用的惡鬼外甲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鋼鐵浪人的情報:
波動大刀——鋼鐵浪人和其他帝國部隊不同,因為它的特長是白刃戰,這些人工輔助機器人對敵人裝甲師非常有效,但首先需要接近敵人,能量武器才派得上用場把敵人切塊剁絲。波動大刀一砍就能嚴重損毀集中在一起的多體敵人。
排成一線——鋼鐵浪人並非全無間距攻擊能力,波動大刀積蓄著一股能量,可以在武器大力插進地面時被釋放出來,這動作將打出一到灼熱的能量波直線殺傷鋼鐵浪人前方的一切物體。
流星大步——雖然鋼鐵浪人論體型上僅次於巨大的鬼王戰斗機甲,它的步速卻顯著地快,想占射程便宜的裝甲部隊最好不要浪費他們的第一炮。 [開完一炮就沒機會了……]
人海控制——浪人們的波動大刀實在太大,對步兵這樣的小體積目標缺乏效率,不過即便如此,任何人都還是會被巨大的力量掀翻在地,成為待宰的羔羊。

盟軍

冷凍軍團兵

定位:高級對地步兵
訓練總部:維也納未來科技公司天氣控制分部 戰場訓練地點:盟軍新兵訓練營 信條:「我們喊『定住』的時候,我們就那個意思。」 [註:美國口語常用freeze(凍住)表達叫人不許動的意思,尤以警察使用頻率為甚……] 配備: >「霜寒」式冷凍炮>動力噴氣包 >苔原護足 >X-1「本能」式單兵裝甲 >布魯克林-費爾牌贊助的太陽眼鏡
「軍團兵」計劃的一個吸引人之處是它「非暴力」的解決沖突方式,冷凍軍團兵擯棄了一切傳統武器而訴諸一款半固定式的「冷凍炮」,所用科技吸納自未來科技公司自己的冷凍直升機設計,此裝置能迅速吸收前方一個圓錐形區域里99%的熱量,實質上就是令到周圍的一切瞬間冰凍。這效果來得是如此突然,生命體會進入一個神志清醒但不能動彈的狀態,方便把他們禁錮、收集起來,日後將其復活接受快速、公平的戰爭審訊。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冷凍軍團兵的情報:
冷凍武器——冷凍軍團兵可以用冷凍炮讓一整個班的敵人乖乖留在原地,這武器可以快速冰凍地面目標,下至無保護的步兵、上至一整個工廠或者裝甲師。被凍住的物體無法移動且極端脆弱。
竟是兩棲——他們看上去到了水上就會像石頭一樣往下沉,但冷凍軍團兵卻能夠溜冰一樣橫越水面。只需速凍他們腳下的水(感謝未來科技公司創新的苔原護足),冷凍軍團兵便能在海面上也找到落腳之處。
凌空一腳——冷凍軍團兵背後的噴氣推進裝置中儲存的熱能可以用來進行短距離飛行和其他戰術。由於他們裝甲的質量,冷凍軍團兵通常會狠狠地落地,並可以作近身作戰之用。
錢包空空——「軍團兵」計劃屬於盟軍和未來科技公司諸多合作項目之一,而賬單卻分攤到了申請使用這些精英特種部隊的戰地指揮官的頭上。好在,少量冷凍軍團兵就已經足以抵一個步兵排了。

先驅者炮艇機

設計用途:高級支援轟炸機
製造方:未來科技公司
原產國:荷蘭
量產於: 盟軍空軍基地
關鍵指標:
>120mm撞擊加農炮(×2)[譯註:就是盟軍超武那種玩意]
>25mm消滅者鏈炮
>機載質子撞擊燃料電池
>三重加強的渦扇引擎(×4)
>掃描和通訊組件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先驅者的情報:
撞擊加農炮——依靠質子撞擊炮的巨大威力,撞擊加農炮能夠屠殺敵人的裝甲師和建築。撞擊加農炮的第一炮幾乎永遠能正中目標,但後續射擊會因為過熱和後坐力而產生些許偏移。即便如此,接踵而至的大爆炸會讓小小的誤差不再(也不可能)重要。
機鼻鏈炮——如果先驅者遇到需要「收拾殘局」的情況,或是腳下有需要優先照顧的目標,它可以切換到25mm消滅者鏈炮來完成這些工作。鏈炮缺乏全面的火力,但它可以利用致命的精度與極高的射速來彌補。
保持盤旋——先驅者炮艇機的一個特點就是必須時刻保持運動,哪怕是在攻擊時也是如此。由於撞擊加農炮安裝在機身右側,使得它在開火時一般向順時針方向飛行。因此,先驅者在進行突擊時會把自身暴露在大量防空火力之中。
一分貨一分礦——先驅者炮艇機毫無疑問是盟軍兵器譜中最昂貴的一員,造價甚至比航空母艦還高。此外,只有獲得最高級別許可等級的戰地指揮官才能夠呼叫這種飛機,而且未來科技公司需要通過部署區域的防衛局來搜集運行數據。

平息者自行野戰火炮

「平息者」
用途:先進重型火力壓制
設計:未來科技公司
原產國:荷蘭
量產方:盟軍重工廠
特徵裝備:150毫米可收縮加農炮, 兩挺7.62毫米機槍,4具全地形氣墊推進泵,全息目標指向儀,「火雞(!!)」式火炮展開系統
戰場信息:
巨型大炮——平息者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它的雙管火炮部件,凸現了它作為現今使用的地面火炮平台中最長的射程及最強的火力。沒有很多東西能承受巨型大炮單單一發炮彈,火炮可以粉碎敵人的防禦,軍事設施和部隊。因為它的爆炸半徑和85%的命中率,當面殺傷可以被接受時,巨型大炮是最佳的武器。
全地形適用性——平息者能跨越任何地域,包括水面,而且速度頗佳,噪音輕微。它的小型機槍能在移動過程中保護機槍手,360度全方位的覆蓋使之免受敵軍的火力侵襲。平息者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展開大炮。
早期可得——部分未來科技公司富有競爭力的主張涉及到使平息者比雅典娜火炮更容易獲得。比如說,平息者在更低的許可水準下就能為指揮官所用。不過仍在試驗中的平息者相對地較貴,並且只有盟軍國防部建築出現在當地來採集戰斗數據及與未來科技公司保持聯系後才能提出徵用申請。
已知問題——雖然擁有雙管小型機槍和不錯的裝甲,平息者既不能在近距離上對付重型載具,也不能對敵人的空軍作出回擊。因此,它最好被用於保護良好的後排。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平息者的全息掃描儀(瞄準時地面出現的光靶)能被敵我雙方發現。在距離光靶過近的兵力被強烈建議立刻撤出該區域。

蘇聯

研磨坦克

設計用途:高級對地車輛
製造方:框架建築公司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量產方:蘇聯重工廠
關鍵指標:
>鎢合金錶面研磨筒
>裝甲頂蓋
>氣冷引擎組件
>水敏式浮筒
>清潔工具儲藏間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研磨坦克的情報:
吞噬天地——雖然缺乏傳統武器,但研磨坦克可以迅速磨爛任何地面目標。一般來說,目標越大,研磨坦克把它撕爛嚼碎所需要的時間也更長。當研磨坦克開工時,被它吞噬的犧牲品可是毫無反抗之力的。
加速沖鋒——通常研磨坦克並不是紅軍最快的車輛。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一個工業強度的渦輪增壓器大大提升了它的最大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散熱問題,研磨坦克無法長時間維持這種速度。
水深火熱——正是由於它是山寨品,研磨坦克結合了蘇聯礦車的部分配件,使得它如此龐大也能擁有兩棲能力。這可能是研磨坦克最不出所料的設計了:蘇聯知道他們需要一種可以用於突破交戰水域,為後續部隊殺出一條血路來的重裝甲戰斗車輛。
轉向噩夢——雖然研磨坦克比主戰坦克速度還快,但由於軸距問題它的轉向可不輕松。這就意味著較小的敵人有時可以依靠機動性躲過被撕成碎片的厄運。而蘇聯戰略家提供的解決辦法就是,用更多的研磨坦克排成一列橫線碾過去。

生化步兵

譯註:首先要表明一下的是,這個單位和二代的輻射工兵是同名的,不過原名Desolator並沒有輻射、生化什麼的意思,所以僅就其武器進行名稱翻譯。
設計用途:高級反人員步兵
製造方:鄂木斯克實驗科學部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量產方:蘇聯兵營
關鍵指標:
>死亡噴沫管(×2)
>潑濺槍
>防碎毒液罐
>裝甲防毒面具
>電池供電的維生系統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生化步兵的情報:
恰如其名的死亡噴沫——生化步兵使用一對加壓喉管噴射出致命毒液作戰,那些劇毒可以讓人幾乎立即骨肉分離——字面意思,而骨頭也會在一陣子之後化掉。因此,這種非常規武器對活體目標的威脅被認為遠大於子彈或者炸彈。
融化裝甲的潑濺槍——生化步兵對裝甲車輛也有絕活,從它們濺射炮中發射出來的團狀腐蝕物不僅會阻塞機件(從而減緩移動速度),還會作為死亡噴沫的催化劑。本質上,一旦車輛被「潑濺」了,它就會像陷入沙灘的胖子一樣容易被死亡噴沫幹掉。
近乎傷害免疫——生化步兵對各種不同毒物的抵抗力有一個喜人的副作用,就是讓他們幾乎不會感受到普通疼痛和身體創傷。這不是說這些人沒有疼痛感覺,他們只是早已習慣了體驗「持久的負面感覺」。
昂貴的實驗——戰後,實驗科學部不顧一切地把所有剩餘資金都投入到了研製生化步兵裝甲和武器中去。雖然結果證明是有效的,但這些部隊的相關花費還是限制了他們的數量。

收割機甲

設計用途:對地/防空機甲
製造方:實驗科學部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量產方:蘇聯重工廠
關鍵指標:
>PKX40榴彈發射器 (x3)
>喀秋莎火箭炮
>加壓腿部活塞
>可選獨立懸掛
>嚇人用的鯊魚嘴塗裝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收割機甲的情報:
渾身是炮——收割機甲從蘇聯的過量生產中獲益良多,所以它才一次過裝了那麼多爆炸性武器。三門榴彈發射器和頭頂的火箭發射架從戰鬥力來說已經是過頭的了,這還讓收割機甲能同時攻擊地面和空中目標。 [譯註:雙武器同時對空對地,似乎是RA2天啟黨的怨念起效了]
價格牛B——由於供應短缺而且裝了那麼多武器,收割機甲造價頗貴,甚至超過了一台蘇聯主戰坦克。雖然大多數蘇聯單位都被認為是專業且高效,收割機甲看上去卻是全才。
原始跳躍——就像鐮刀機甲那樣,收割機甲可以進行遠距離跳躍。然而和鐮刀又不同的是,收割機甲這一跳就能把腿給跳斷了,從此以後就是當炮塔的命。由於重量遠超鐮刀,收割機甲可以在著地那一下子踩爆幾乎任何東西,使得原始跳躍的潛在價值可能蓋過了不良後果。
堅固炮台——失去腿之後,收割機甲除了不能移動之外還是維持著戰鬥力的,它可以向任何方向攻擊。而由於原始跳躍通常會把收割機甲的座艙一半塞進地里,它在這個狀態的防禦力會得到提升。

迫擊炮摩托

設計用途:輕型炮擊單位
製造方:克拉斯尼摩托廠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量產方:蘇聯兵營
關鍵指標:
>1100cc 兩缸發動機
>裝甲載人跨斗
>可折疊「便攜迫擊炮」
>防火燃燒瓶酒箱
>帥氣的軍綠色塗漆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迫擊炮摩托的情報:
燃燒瓶陣風——雖然迫擊炮摩托的名字來源於它最重的武器,坐在跨鬥上的炮手卻傾向於使用莫洛托夫燃燒瓶來做打帶跑攻擊,因為這樣摩托無須減速。這些人似乎非常懂得在飛車途中扔出一個個著火的瓶子,炸人技巧比普通蘇聯動員兵顯然來得高。
便攜迫擊炮——迫擊炮摩托最強最遠的武器需要剎住車來使用,以極佳的命中率拋射出爆炸彈頭。它們用來炸毀固定防禦實在太有效了,不過炮手最好讓第一炮發出去得有價值。 [因為打完一炮他們就要有覺悟被炸飛么……]
飈車無極限——或許迫擊炮摩托最要命的地方是它的速度,在一個出色司機的手中迫擊炮摩托真的可以圍著敵人繞圈圈。據說,為了練習在最高速度下掌控車輛(也為了提高同志們的士氣),摩托車手們經常和恐怖機器人比賽斗快。
兵營新特產——迫擊炮摩托是唯一足夠小到能從兵營裝配維護的車輛,然而,還是需要本區域建有蘇聯重工廠來提供替換零件、燃油和彈葯。

C. kdj線咱們看

大部分股民朋友都了解炒股就是炒預期,炒股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但炒股不僅要仔細考察公司的基本面,還需要了解一下技術面。一談到技術面,多數人都會想起MACD指標,卻對KDJ的用法很陌生,對付想要做短線的朋友來說,KDJ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麼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KDJ指標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到底該如何用這個技術指標來提升自己做短線操作的容錯率。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KDJ是什麼?
KDJ指標又被稱作隨機指標,由K線、D線和J線這三條曲線共同構成,通過看圖,我們得出,K、D、J它們三個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其中快速確認線就是K線,D線代表的是慢速主幹線,所謂J線則代表的是方向明暗線。K值和D值的浮動范圍是0~100,而J值則能夠小於0或者大於100,波動范圍更大。KDJ就是拿來判斷中短期行情走勢。

總體看來,KDJ指標只是用來判斷行情的一種技術手段,想要准確地判斷個股走勢,大盤走勢、所處的板塊及時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也是判斷的標准。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的朋友,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三、KDJ指標的優劣勢
KDJ指標的優點是對股價變化非常敏銳,可以利用它來短線操作。但由於該指標有著過高的敏感度,有時買入或者賣出信號發出得過早,容易導致投資者操作錯誤。那如何才能找到完美買賣時機?純人力技術分析還有用嗎?試試點擊下方鏈接,AI智能判斷買賣時機,進場再也不猶豫:【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D. 電影行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前景是怎樣的

一、電影行業的現狀

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而此前一直占據世界電影市場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計票房僅20.89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18.45%,創40年來歷史新低。

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盡管中國電影總票房因疫情影響比上年減少68.23 %,但中國電影票房仍然以29.83億元的好成績,遠高第二名北美8.94億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二、電影行業的就業前景

電影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就業率也不錯。畢業生主要到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電影行業,娛樂行業等從事電影的製作、策劃等工作。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仍需時間恢復

2015-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良好,電影票房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5.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重創,2020年票房僅有約204.2億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後,電影產業將逐年回歸正軌。

E. 日晷怎樣計時

編輯本段日晷簡介
rì guǐ (1)太陽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銅制的指針叫「晷針」
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鍾,而中國則在1601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鍾,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製的鍾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鍾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編輯本段常見的日晷
使用日影測時的日晷,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有一根指時針(Gnomon),這根指時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必需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並且正確的指向北極點,也就是都有一根與地球自轉軸平行的指針。觀察這根指針在指定區域內的投影,就能確定時間。現有常見的日晷有下列幾種不同的形式: 常見日晷
(1)水平式日晷
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 是最常用的日晷,採用水平式的刻度盤,日晷軸的傾斜度,依使用地的緯度設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數計算才能確定。適合低緯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緯度,將軸(指時針)朝向北極固定,觀察軸投影在垂直於軸的圓盤上的刻度來判斷時間的裝置。 盤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軸投影在圓盤上的影子會分在圓盤的北面和南面,適合中低緯度的使用。若將圓盤改為圓環則稱為赤道式羅盤日晷。
(3)極地晷
極地晷(TheRE polar Dial) 供指時針投影的平面與指時針平行,即與地平面的夾角與地理緯度相同,並朝向正北。時間的刻畫可以用簡單的幾何圖來處理,投 大日晷
影的時間線是平行的線條。適合各種不同的緯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盤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這一種日晷較適合在中緯度(30~70)使用。
(5)東或西向垂直式
東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盤面朝向正東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這一種日晷只能在上半日(東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緯度都適用。
(6)側向垂直式
側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盤面採用垂直方向的日晷。這一種日晷需要依照建築物的牆面方向換算刻度,不容易製作。依季節及時間的不同,有時不會產生影子。南向與東西垂直日晷都可視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設置指時針,僅在地平面依地理緯度的不同繪制不同扁率的橢圓,在其上刻劃時間線,並將長軸指向正東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軸上則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測量時刻的正確位置。
編輯本段用於導航和計時的攜帶式日晷

編輯本段日晷的角度等計算
日晷的製作除了指時針必需正確的安裝之外,時間線的刻劃也不能忽視。各形日晷時間線的刻劃與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時針的高度等,都有關系。假設地理緯度為φ,指時針的高度為H,要刻劃的時間與正午的差值為T;時間線與指時針的夾角為A,距離為D,則各形日晷的計算式如下: (1) 水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 (2) 赤道式日晷:等分圓盤,每小時相當與十五度,正午線垂直朝下。 (3) 極地晷:D=H*TAN(15*T) (4) 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 東或西向垂直式:D=H*TAN((6-T)*15) (6) 側向垂直式:TAN(A)=SIN(O)*TAN(R+15*T) 指時針與牆面垂線的夾角TAN(W)=SIN(θ)*COT(φ) 指時針高出於牆面的夾角SIN(O)=COS(θ)*COS(φ) 指時針與正午線的時間線差COT(R)=COT(θ)*SIN(φ) 6點與12點時間線的夾角COT(S)=SIN(θ)*TAN(φ) θ:日晷牆面的斜角 (7) 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橢圓長軸與短軸的比:sin(φ) 豎竿(人立足)的位置:Z=TAN(del)*COS(φ) del:太陽的赤緯,V:時間點在短軸方向上的值 D:時間點在長軸方向上的值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中國古代測時儀器。由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垂直於盤面,通過晷針日影在盤面上的方向就能測定時間。因盤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日晷的早期歷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594)發明的短影平儀(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但晷盤是木製的。後世改用石質晷盤,金屬晷針。北京故宮等處保存的都是清代製造的石質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於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極。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sundial]∶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人利用日影來定時刻的計時器。日晷的種類很多,根據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種,功能也不盡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皇宮里的日晷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鍾,而中國則在1601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鍾,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製的鍾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鍾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焰火點亮日晷 時鍾接近20:00,焰火在「鳥巢」上空綻放,突然,一道耀眼的焰火在體育場上方滾動,激活古老的日晷。日晷將光芒反射到2008面缶組成的缶陣上,和著擊打聲,方陣顯示倒計時秒數。缶面上連續閃出巨大的9、8、7、6、5、4、3、2、1…… 震撼理由:構思巧妙,猝不及防,沖擊視覺 震撼二:煙花璀璨京華 "大腳"大步流星 焰火組成的巨大的腳印沿著北京的中軸路穿過天安門廣場直奔國家體育場而來,29個焰火腳印,暗合29屆奧運會,同時也有古老的中華民族正大步流星地奔向奧林匹克的意味。 補充材料: 日晷本義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陽的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設備,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陽陰影的指標、承受指標投影的投影面 (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線組成。最常見的設計,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謂的庭園日晷,讓日影投射在一個標有時刻的平面上,當太陽移動時,影子所指示的時間也跟著變動。其實,日晷可以設計在任何物體的表面上,讓固定的指針產生陰影來測量時間,因此日晷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和卯酉式日晷等等。 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准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2009年08月27日一款由8盎司純銀打造的「日晷」銀章在北京亮相。這款銀章以我國古代的計時儀器「日晷」為設計原型, '日晷'銀章
銀章正面記錄了開國大典、改革開放、港澳回歸、飛天夢圓、北京奧運、新中國六十華誕等中國的重大事件。
用於導航和計時的攜帶式日晷
可攜帶的摺疊式日晷 一種便於攜帶的日晷稱為摺疊式日晷,他有以絞鏈結合在一起的兩個小晷面,通常會折疊起來放在平整的小盒子內,以方便放在口袋中。晷針則是在兩晷面之間的帶子,當帶子被扯緊拉直時,兩個晷面會互相垂直,一個面形成垂直式日晷,另一個面則是水平式的日晷。 最考究的晷面材料是以白色的象牙製作,圖飾上來自中國的暗色真漆,晷針則是黑色的絲綢、亞麻或大麻纖維。 如果在晷針上正確的位置打個結作為節點,摺疊式日晷也能當作日歷來使用,至少可以顯示農作的適當時機。 讓兩個晷面以不同的角度結合(會產生不同的投影),摺疊式日晷便可以自行調整。當兩晷面顯示出相同的時間,而且絞鏈是水平的,摺疊式日晷指示的是當地的視太陽時。另外,當絞鏈朝向北方(在北半球時),摺疊式日晷被旋轉了一個角度,晷針才能與地球的自轉軸平行,則當正午、日出與日落時,摺疊式日晷的時間不會受到緯度改變的影響,但是在早上9點和下午3點,緯度每偏差1度,在兩個晷面上的時間便會相差4分鍾(肇因於日晷在錯誤的緯度上)。 這表示摺疊式日晷可以像指南針一樣來使用,甚至可以測量緯度。也些摺疊式日晷附有小的鉛錘和分度器來讀取正確的緯度;也有些附有指南針,可以測量地理上的特徵。在古代,大型的(1公尺以上的)摺疊式日晷曾經被用於航海上。 18世紀早期的攜帶式日晷 這一種形式的日晷以黃銅製造,直徑約8公分,當攜帶外出時有黃銅的蓋子保護(圖中未顯示)。有些特點使他能保持足夠的精確度,如附有指南針可以正確的定出北方,時間的刻度為5分鍾。這個日晷是1742年由在都柏林的一位數學儀器製造商Gabriel Stokes製造的。
等高儀日晷(Elevation sundial)
等高儀可以顯示正確的日期,是使用在導航與天文學上的日晷。 在設計上是一個平坦的小圓環,有一個小把手,或是像表鏈上的飾物,還是小裝飾。. 當以把手將環懸吊起來時,小孔會在環的內側投下陰影,經由環內的標示可以顯示時間,但使用者自己必須知道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通常這個小孔被設置在一片可以滑動和鎖住,用來調整日期的金屬片上。 在現代,美國的特種部隊仍然喜歡在他們的刀片上刻上一個簡易的日晷,以便在手錶失效時仍能知道時間。

F. 火箭發射利用什麼原理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通常火箭一詞也包括導彈、航天器,甚至煙花焰火。最常見的火箭燃燒的是固體或液體的化學推進劑。推進劑燃燒產生熱氣,通過噴口向火箭後部噴出氣流。火箭自帶燃料和氧化劑,而其他各種噴氣發動機僅須攜帶燃料,燃料燃燒所須的氧取自空氣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氣層以外使用,而其他噴氣發動機不能。火箭發射時產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升入高空,隨著燃料不斷減少,火箭自身質量逐漸減小,在與地球距離增大的同時,質量和重力影響不斷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來越快。「土星」5號火箭啟程登月時,5台發動機每秒鍾消耗近3噸煤油,它們產生的推力相當於32架波音747的起飛推力。無法確定火箭發明的確切時間。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人早在13世紀就研製出了實用的軍用火箭。19世紀出現了幾項重大技術進步:燃料容器的紙殼改為金屬殼,延長了燃燒的持續時間;火葯推進劑的配方標准化;製造出發射台;發現了自旋導向原理等等。19世紀末,火箭開始用於非軍事目的,如用火箭攜帶救生索飛向海上遇難船隻。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科學家戈達德和其他幾位專家奠定了現代火箭技術的基礎,並發射了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20世紀70年代,美國研製出全新的火箭動力航天運載工具即太空梭。它主要分3個部分:機身後部裝有3台主發動機的軌道飛行器;裝有液氫和液氧推進劑的外掛燃料箱(5分鍾後脫落),保證主發動機工作;裝有2台可分離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2分鍾後脫落),它們與軌道飛行器主發動機同時啟動,提供初始升空階段的推力。198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升空。

火箭是依靠火箭發動機噴射工質產生的反作用力推進的飛行器。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制導的稱為導彈,無制導的稱為火箭彈。

簡史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與使用,為火箭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後稱「起火」),就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類的煙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於觀賞的火箭。南宋時期,不遲於12世紀中葉出現了軍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軍用火箭已經相當完善並被用於戰場,稱為「軍中利器」。明初時期的兵書《火龍神器陣法》和明代晚期的兵書《武備志》等有關文獻,都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火箭的製作和使用情況,僅《武備志》就記載了20多種火葯火箭,其中「火龍出水」火箭已是二級火箭的雛形。

中國古代火箭技術傳到歐洲之後,經改進,火箭 曾被列為軍隊的裝備。早期的火箭射程近、落點散布大,以後被火炮代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火箭武器得到迅速發展,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威力。

19世紀末20世紀初,液體火箭技術開始興起。1903年,俄國的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製造大型液體火箭的設想和設計原理。1926年,美國的火箭專家、物理學家R. H. 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無控液體火箭。 1944年,德國首次將有控的、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V—2導彈用於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和美國等相繼研製出包括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各種火箭武器。

中國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製新型火箭。1970年 4月24日,用「長征」1號三級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長征」2號運載火箭(圖1)發射了可回收的重型衛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發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潛艇水下發射火箭又獲成功。1984年4月8日, 用第三級裝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的 「長征」3號運載火箭(圖2)成功地發射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衛星。1988年9月7日,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圖3)將氣象衛星成功地送入太陽同步軌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製的「長征」2號E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又將澳大利亞的奧賽特B1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些都表明火箭發源地的中國,在現代火箭技術領域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並已穩步地進入國際發射服務市場。

在發展現代火箭技術方面,中國的錢學森、美國的W.von布勞恩和蘇聯的S.P.科羅廖夫等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分類與組成 火箭可按不同方法分類。按能源不 同,分為化學火箭、 核火箭、電火箭以及光子火箭 等。化學火箭又分為液體推進劑火箭、固體推進劑火箭和固液混合推進劑火箭。按用途不同分為衛星運載火箭、布雷火箭、氣象火箭、防雹火箭以及各類軍用火箭等。按有無控制分為有控火箭和無控火箭。按級數分為單級火箭和多級火箭。按射程分為近程火箭、中程火箭和遠程火箭等。火箭的分類方法雖然很多,但其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火箭的基本組成部分有推進系統、箭體和有效載 荷。有控火箭還裝有制導系統。

火箭推進系統是火箭賴以飛行的動力源。其中火 箭發動機按其工質,可分為化學火箭發動機、核火箭發動機、電火箭發動機和光子火箭發動機等。廣泛使用的是化學火箭發動機,它是依靠推進劑在燃燒室內進行化學反應釋放出來的能量轉化為推力的。推力與推進劑每秒消耗量之比稱為比沖,它是發動機性能的主要指標,其高低與發動機設計、製造水平有關,但主要取決於所選用的推進劑的性能。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根據其特點和用途選定的,其大小相差很大,小到微牛,如電火箭發動機;大到十幾兆牛,如美國太空梭的固體火箭助推器。

對有控火箭而言,為保證火箭准確地導向目標, 還裝有制導系統。制導系統控制火箭的質心運動和繞質心的轉動(俯仰、偏航與滾動),將火箭穩定而精確地導向目標。制導系統的日臻完善和制導精度的不斷提高,是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大特點。

箭體用來安裝和連接火箭各個系統,並容納推進 劑。箭體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外形外,還要求在既定功能不變的前提下,質量越輕越好,體積越小越好。在起飛質量一定時,結構質量輕,則可獲得較大的飛行速度或射程。

運載火箭的有效載荷有人造衛星、飛船或空間探 測器等航天器。火箭武器的有效載荷就是戰斗部(彈頭)。

為成功地發射火箭,還必須有地面發射設備和發 射設施。地面發射設備有大有小。小的可手提肩扛,如攜帶型防空火箭和反坦克火箭的發射筒(架);大的如衛星運載火箭,則需有固定的發射場和龐大的發射設施,以及飛行跟蹤測控台站等。

現狀與發展趨勢 20世紀50年代以來,火箭技術 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中尤以各類可控火箭武器(導彈)和空間運載火箭發展最為迅速。從火箭彈到反坦克導彈、反飛機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各類戰術導彈和戰略導彈,均已發展到相當完善的程度,已成為現代軍隊不可缺少的武器裝 備。各類火箭武器正在繼續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擾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發展。此外,反導彈、反衛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製和發展之中,在地地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載火箭,已廣泛用於發射衛星、載人飛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80年代初, 蘇、 美兩國已經分別研製出六、 七個系列的運載火 箭。其中,美國載人登月的「土星」5號火箭,直徑10米,長111米,起飛質量約293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27噸。蘇聯的「能源」號火箭,起飛質量約2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00噸。中國的「長征」2號E火箭(圖5),採用了並聯助推技術,不僅提高了運載能力,還為進一步發展更大運載能力的火箭奠定基礎。運載火箭正向著高可靠性、低成本、多用途和多次使用的方向發展。可多次往返於太空和地球之間的太空梭的問世就是這一發展趨勢的體現。火箭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可提供更加完善的各類導彈和推動相關科學的發展,還將使開發空間資源、建立空間產業、空間基地及星際航行等成為可能。

G. 每天一萬步的好處

1.飯後散步30分鍾,可以增加熱量消耗30%。
2.在沙地、松軟的土地或草地步行,也可以增加熱量消耗45%。
3.每天步行1公里(加上日常活動),每個月能減少約0.3公斤的脂肪。
4.步行可促進新的骨骼細胞生成,幫助身體完成相當龐大的新陳代謝——相當於每7年產生一套全新的骨骼。
走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在我們眼中稀鬆平常的走路,其實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鄭麗麗介紹,肥胖、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甚至腫瘤的發生,都與久坐不動有關系。而走路則可以改善這一狀況。「已經有醫學研究表明,走路這種運動方式,可以減少30%的心臟病、50%的糖尿病。」鄭麗麗說。
「走路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等消化系統不適;還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感冒、肺炎等疾病。」鄭麗麗說,此外,走路時骨骼、肌肉、韌帶、神經都參與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大腦皮層的活動功能,提神醒腦,愉悅心情。
走路對骨骼也有好處。「很多50歲左右的人尤其是女性,下肢力量減退,只有年輕人的40%。而走路可以促進鈣的合成,預防骨質疏鬆,同時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鄭麗麗說。
至於走路在減肥方面的卓著成效,有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可以證明,在此就不必啰唆了。
每天最好走一萬步

閱讀全文

與大步流星指標源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網搭建及應用pdf 瀏覽:742
symanteclinux 瀏覽:876
程序員朋友化妝改造 瀏覽:491
應用被加密但不知道密碼 瀏覽:586
百度雲黑馬android 瀏覽:773
java格式化long 瀏覽:893
汽車如何加密文檔 瀏覽:625
公司理財第9版pdf 瀏覽:524
微信個人表情在文件夾 瀏覽:833
加密狗密碼監控 瀏覽:437
重載發生在編譯時 瀏覽:417
怎麼用app買東西 瀏覽:532
ug後處理多坐標宏命令 瀏覽:34
性教育pdf 瀏覽:863
解釋方式編譯方式名詞解釋 瀏覽:851
wrf編譯出現module 瀏覽:616
插入演算法最基礎代碼 瀏覽:27
powermill和ug編程 瀏覽:843
vf命令按鈕 瀏覽:283
塗鴉王國app怎麼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