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雙核程序怎麼編譯

雙核程序怎麼編譯

發布時間:2022-09-28 05:11:58

1. Ubuntu虛擬機里怎麼編譯內核

步驟/方法
一、下載源代碼和編譯軟體的准備

注意,點擊2.6.25內核的F版,即完整版。
如果你懶得去網站點聯接,運行下列命令
代碼:$cd ~$ wget
安裝有關編譯程序。安裝make ,gcc, make-kpkg,運行menuconfig等等和編譯內核相關的工具。安裝不了,請檢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關命令:代碼:$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壓源代碼注意,網上很多教程上說應該解壓到 /usr/src,純屬以訛傳訛,linux掌門人linus說解壓到任何目錄上都可以。當然,linus的說法是正確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錄下的src目錄。如果你下載源代碼是放到自己的主目錄下或者運行上面的wget下載的,那麼運行下列命令:代碼:$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現在,源代碼就在 ~/src/linux-2.6.25.10進入源代碼的目錄,准備下一步的工作。後面都在這個目錄裡面進行。代碼:$ cd ~/src/linux-2.6.25.10
三、開始編譯前的准備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編譯時留下的臨時文件。如果是剛剛解開的包,不需要執行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編譯,那麼一定要執行。相關命令如下:代碼:$ sudo make mrproper網上很多教程上說把現在使用的內核的config拷貝過來參考,據實驗,是不需要的,ubuntu還有debian會自動做這步。不過這條命令倒是可以學習一下。當然你可以將以前的配置拷貝過來。命令:代碼: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開始配置內核選項。相關命令:代碼:$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鍵只有幾個,esc退出菜單;空格改變選項狀態;游標鍵上下左右移動,回車選定。選項意義:M是編譯成可以隨時加入的模塊,*是編譯進入內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選項非常多,具體配置可以參考金步國先生翻譯的資料:Linux 2.6.19.x 內核編譯配置選項。參考網址:http://lamp.linux.gov.cn/Linux/kernel_options.html為了一次成功,請大家遵循一個原則,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內核已經選用了某個選項,如果你沒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隨便改動。這樣雖然內核不那麼精簡,但是不容易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精簡的部分是硬體模塊部分,對於自己沒有的硬體要毫不猶豫的清除。如果你很執著,或者你有潔癖,你也可以一項項對過去,按照金步國先生的資料描述去選擇基本上沒有問題。
五、必須強調的幾個選項:1、
在「General setup」裡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國認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體比較新,那幾乎是必須選的,這樣,我們才可以找到4965無線網卡,alsa聲音驅動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選15,雙核。如果你用ia64,要選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內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選擇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沒有2TB的硬碟,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誰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關於cpu的,要認真選。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開多核的開關,我的cpu是雙核的,選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後,把Generic x86 support選項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選(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輸入自己的核心數目,我輸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說的是超線程技術,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場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選1G;我是3G,選4G;4G以上的選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認是250Hz,較新的cpu都可以選擇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關閉。現在的電腦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筆記本cpu節電技術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節電模式有四個,筆記本默認選conservative比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須選,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後面的可選自己硬體相關的,我選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統統消滅。
5、Bus options的選擇: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現在新買的機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較新的新機器沒有ISA設備,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沒有PCI熱插拔設備,去掉這里的選項可以考慮全部編譯進內核,而不是以模塊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點,由於linux不但面向個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伺服器的應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機器上沒有的硬體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選項要慎重。比如在網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網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無線網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餘的硬體支持統統去掉。再比如音效卡部分,我的是hd音效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選intel hd 音效卡,再選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體支持全部去掉。
音效卡還有一個細節,在ubuntu7.10裡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後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這樣我的筆記本喇叭才可以發聲,不然只有外接耳機或者音箱。這次編譯以後,這個動作就不必了,但是兩個耳機插口只有一個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電腦中沒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關的選項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碟上,那麼這里一定要選*,選M都不行。否則啟動時會出現「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滯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錄機,必須選。SCSI device support 現在都是SATA硬碟,一定要選*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碟上,一定要選*。
SCSI CDROM support 雖然康寶刻錄機是ide介面的,但是必須把它當成scsi介面的,這是老問題了。用刻錄機,必須選。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選中,進入選擇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選上,不然字元界面啟動會有問題,後面的顯卡選擇:由於我的顯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裝nvidia公司的驅動,所以一個都沒有選。這樣導致ubuntu開機動畫會出問題,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元全部刪除,把開機動畫關閉。字元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開機後字元控制台錯誤,就是這部分選項沒有選,出問題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開。
Bootup logo 開機圖標,會在自檢的畫面上加上個性圖標。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選項,可以參考http://dotimes.com/articles /t23-slackware-framebuffer.html7、File systemsFilesystem in Userspace support 簡稱fuse。是必選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區。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選*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區就選*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區就選*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對 NTFS分區進行寫操作,選*必須將啟動盤的文件系統編譯進內核,默認是編譯成模塊,這樣無法啟動系統。ubuntu採用的文件系統是ext3,請把ext2,ext3相關的必要選項都編譯進入內核。
8、Virtualization這個大類是我多花幾百元買t8100的主要原因,因為t8100支持intel vt技術使linux上的虛擬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這里的選項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編譯成模塊。
9、全部設置完成,最後一項是保存設置。按照我的習慣,先在上一層目錄保存一個備份,文件名類似 ../config20080630然後再保存到當起目錄,文件名 .config退出設置程序。
六、開始編譯內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發行版相比,步驟相對簡單。相關命令:代碼:$sudo make-kpkg clean 這條命令好像不要超級許可權,很多資料上說要,不過這不是原則問題。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字元代替,最後的字元一定是數字.輸完上述命令回車之前,建議大家把瀏覽器還有別的運用程序都關掉,機器開始的工作比較艱苦。
我的機器大概十幾分鍾。
七、安裝內核編譯完成就是安裝工作。編譯好的內核在上一層目錄。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兩個文件,如果你不搞開發的話,只要安裝內核就可以,頭文件以後要用的時候再說。安裝相關命令:
代碼:$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鍵)文件名很長,如果不用tab自動補足是不可能的,tab鍵萬歲。安裝完成後和老內核比較一下大小代碼:
$ ls -l /boot/
八、重新啟動驗證新內核。代碼:$ sudo reboot
九、顯卡驅動如果你的顯卡和我一樣是nvidia顯卡,啟動之後往往無法正常進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錄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麼就要安裝nvidia驅動。用ctrl+alt+f1 進入字元命令行,輸入用戶名,密碼登錄。命令:代碼:下載驅動$ wget http://us.download.nvidia.com/XFree86/Linux-x86/173.14.12/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sudo -s輸入密碼取得超級許可權。#ps ax看看和gdm相關的進程,把這些進程全部關閉;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個進程沒有關閉:#kill 進程號然後安裝nvidia顯卡驅動,當然驅動要先下好,到nvidia驅動所在的目錄里,運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啟動以後就ok。要用nvidia的驅動,每次升級內核都要這么做。
十、無線網卡相關的內核選項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還有4965的驅動。4965
無線網卡驅動雖然已經編入內核,但沒有firmware無法使用。需要把原來內核的firmware拷貝到新內核對應的目錄,名字和內核一致,我的內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錄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碼:具體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內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貝過來。$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價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啟動系統,無線網卡就正常了。
附編譯使用的機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顯卡,內置SigmaTel STAC9228晶元的音效卡,4965無線網卡,BCM5906M千兆網卡,3G內存,160G硬碟,combo刻錄。
編譯系統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

2. 如何編譯android kernel

1.准備工作: (ubuntu1110 32位)
ubuntu等linuxOS,下載好eclipse,安裝好JDK, 安裝好android的SDK, 在eclipse中成功打開android 手機模擬器即OK。

2.初始化編譯環境 :
關注該網頁上的「installing required packages」,其中有的軟體包因為版本問題而安裝不上,不用管它,之後遇到錯誤再單獨解決。

3.下載內核源碼
android 2.3 內核 下載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4.下載交叉編譯器:
該步驟有可能耗費大量時間,依據網速不同,幾個小時到幾天不等,或許可以嘗試git clone 後面的地址只下載prebuilt/linux-x86/toolchain

5.設置參數以及編譯:
$ export ARCH=arm
$ export SUBARCH=arm
$ export CROSS_COMPILE=arm-eabi-
$ cd goldfish // 進入下載的源代碼目錄
$ git checkout <commit_from_first_step> //這個步驟我沒有做,不知道幹嘛用的
$ make goldfish_defconfig
$ make

6.報錯信息:
若有報錯說找不到 (arm-eabi-gcc command not found)等等,嘗試使用http://blog.csdn.net/davidbeckham2901/article/details/7397447 中說到的解決方案即可(即採用另外一個交叉編譯器)。

7.測試:

最後,測試一下剛才編譯的內核:emulator -avd myavd -kernel ~/goldfish/arch/arm/boot/zImageemulator若系統找不到,可以去android SDK中某文件夾找到,加入系統PATH即可。 -avd後面的參數 myavd即為模擬器的名字,這個我是在eclipse中的模擬器管理中新建的一個模擬器,用那個模擬器的名字即可。 -kernel後面的參數就找到剛才編譯出的內核的路徑。
若啟動模擬器失敗,可嘗試關閉後再啟動。第一次啟動模擬器時可能需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3分鍾到15分鍾不等。

3. 有什麼辦法可以加速make的編譯耗時,以利用到底層的多核硬體

在使用 makefile 工具對多個源程序進行編譯、連接時,首先必須要確保你需要編譯的程序都是正確的,然後將編譯各個源程序按照一定的先後順序寫入到一個 makefile 文件中(預設名稱叫 makefile,但是也可以使用別的文件名),在此編譯過程中,到底哪一個源程序是只編譯、不連接;
哪一個源程序是需要等別的源程序都編譯好了之後,再進行最後的連接,這些都必須寫清楚。

4. 一個程序兩個以上源文件怎麼編譯

每一個項目只能有一個main函數,如果想再寫一個main函數那隻能新建一個項目了,然後把其他需要的代碼添加進來。之前的項目源文件不修改,exe文件沒有必要保存,除非你做出來一個有意義的可以稱為軟體的程序。

5. 如何編譯OpenWrt

Openwrt 官方正式的發行版是已編譯好了的映像文件(後綴名bin或trx、trx2),此映像文件可從Openwrt官方網站的下載頁面中輕松獲取到,連接地址為 OpenWrt官方網站。這些編譯好的映像文件是基於默認的配置設置,且只針對受支持的平台或設備的。因此,為什麼要打造一個自己的映像文件,理由有以下四點:
您想擁有一個個性化的配置OpenWrt(彰顯個性,在朋友圈子裡顯擺顯擺,開個玩笑);
您想在實驗性的平台上測試OpenWrt;
您參與測試或參與開發OpenWrt的工作;
或者,最簡單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自己的Openwrt為最新版本;
若想實現上述目的,其實很簡單,按下述文字即可成功編譯出一個您的Openwrt來。
准備工作
在開始編譯Openwrt之前需要您做些准備工作;與其他編譯過程一樣,類似的編譯工具和編譯環境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構建OpenWrt映像的系統平台,簡單說就是准備一個操作系統(比如Ubuntu、Debian等);
確保安裝了所需的依賴關系庫, (在debian系統中就是安裝各種需要的軟體包)
OpenWrt源代碼副本
首先, 開機登陸到支持編譯Openwrt的操作系統(廢話了)。實體機或者虛擬機(Vmware 或者 Qemu)里的操作系統都行,這里推薦使用Linux系統。 bsd和mac osx系統也可以編,但不推薦,且未驗證是否可編譯成功。下文假定您使用的是Debian操作系統,使用 apt-get 來管理包. 替代的選擇是 Ubuntu (分支 Kubuntu, Xubuntu 等即可)。
第二步, 就是安裝所需要的各種軟體包, 包括編譯器,解壓工具,特定的庫等. 這些工作可以簡單的通過鍵入以下命令 (通常需要root 或者是 sudo 許可權),以root許可權安裝下列軟體包(可能並不完整,會有提示,提示缺少即裝就可以了):
32位(x86)請執行下列命令:
#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asciidoc binutils bzip2 gawk gettext \
git libncurses5-dev libz-dev patch unzip zlib1g-dev

64位(x86_64)請執行下列命令(多裝了哪些庫或軟體包呢?請您仔細看一看哦):
#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asciidoc binutils bzip2 gawk gettext \
git libncurses5-dev libz-dev patch unzip zlib1g-dev ia32-libs \
lib32gcc1 libc6-dev-i386

參考 本列表中 所列的編譯環境所需要軟體包或庫。
某些依賴的為庫或軟體包也許操作系統中已經安裝過,此時apt-get會作出提示(提示您忽略或重新安裝的),別緊張,放輕鬆些,編譯Openwrt不會像編譯DD-WRT那樣難的(至少本人是體會到了編譯DD-WRT的難)。
最後下載一份完整的 Openwrt 源碼到編譯環境中。關於Openwrt的源代碼下載,途徑有二,一是通過 svn ,一是通過 git,建議使用 svn ,因為Openwrt主要以 svn 來維護Openwrt系統的版本。另外,請注意Openwrt中不同的分支版本,一個是用得較多的開發快照,俗稱 trunk,二是穩定版,俗稱 backfire。
安裝Subversion
若你想通過svn下載源代碼,你需安裝 Subversion。Subversion,或稱SVN, 是OpenWrt的project中用來控製版本的系統,它非常類似的 CVS的界面和使用條款。 執行下述命令即可安裝SVN,很容易的:
# apt-get install subversion

Subversion安裝完畢,通過SVN命令可獲取得到一份OpenWrt純凈源代碼。您還得創建一個目錄以便存放獲取得到的Openwrt源代碼,要獲取源代碼你還得輸入subversion命令來獲取 (svn里這種操作稱之為'check out') 。命令很簡單的,繼續看下去就能見到了,別著急,耐心點兒。
編譯流程
編譯專屬於您的設備的特定Openwrt固件以一下五個步驟:
通過Subversion命令獲得源代碼;
更新(或安裝) package feeds〔package feeds無法確切翻譯,待譯吧);
創建一個默認配置以檢查編譯環境是否搭建好了 (假如需要的話);
用Menuconfig來配置即將編譯生成的固件映像文件的配置項;
最後開始編譯固件;
下載源代碼
最後,下載一份完整的OpenWrt源代碼。你可選擇:
下載穩定發行版,或
下載開發版 (俗稱"trunk"版)。
使用發行版的源碼
截止本文時, Openwrt公開發行的穩定版為 OpenWrt 10.03 "backfire"。此版本是最穩定的,但也許不包括最新更新的補丁或最新編寫的出的新功能。
下述代碼即舉例說明了通過svn從brandkfire獲得backfire源代碼(此版本意思是從trunk分支的補丁也在backfire版本中了,即包含修復補丁):
# mkdir OpenWrt/
# cd OpenWrt/
# svn co svn://svn.openwrt.org/openwrt/branches/backfire

註解: 上述svn命令將在當前目錄創建一個 OpenWrt/backfire/ 子目錄,此目錄包含此命令獲取到的源代碼。
您也可以通過下述命令,下載不含修復補丁的backfire的原版源碼:
# svn co svn://svn.openwrt.org/openwrt/tags/backfire_10.03

使用開發版源代碼
當前的開發版本分支(trunk)已包含最新的實驗補丁。此分支或許還突破了Openwrt原來所不支持的硬體設備的限制哦,驚喜的同時也有風險存在。因此,編譯trunk版,慎之~
# mkdir OpenWrt/
# cd OpenWrt/
# svn co svn://svn.openwrt.org/openwrt/trunk/

更多詳細資料詳見: https://dev.openwrt.org/wiki/GetSource.
跟進並更新源代碼
因Openwrt的源代碼隨時都會變動,故此命令將確保您所獲取得到的源碼的最新性。下述假設您用的是backfire版本的源碼:
## Here, backfire is the directory name of the current release branch you're tracking
# cd OpenWrt/backfire/
# svn up

'svn up' 命令用於更新SVN上更新了,但本地尚未更新的這部分源代碼(本人實踐證明此命令會將本地源碼與SVN上的源碼先比較,若SVN有更新才會下載更新的部分,很實用的一個命令)。如果未指定目標路徑,則此命令將更新當前目錄及當前目錄的子目錄內的源碼。
Feeds下載
Feeds即為包含到你的OpenWrt環境中的額外軟體包的索引之類的。(feed譯名很多,莫衷一是,至2008年底為止,還沒有一個十分通用而備受認可的中文譯名;所以此文當中我們用英文feed來稱呼)。 最主要的Feeds有以下三個:
'packages' - 路由的基本功能,
'LuCI' - OpenWrt默認的GUI(WEB管理界面), 及
'Xwrt' - 其他的GUI。
一般情況,你至少需要含 'packages' 和 'LuCI'兩個Feeds。
下載完feeds之後, (為編譯OpenWrt的recipies額外的預定義包) 您可以檢查哪些feeds要包括在內。編輯在你的編譯環境的根目錄下的'feeds.conf.default'文件。
然後使用下列命令開始下載(註:可能你需要先運行cd trunk進入trunk目錄才能成功執行下列命令):
# ./scripts/feeds update -a

在此之後,下載的軟體包需要安裝。亦即指的下邊的命令啦。若路過下邊的install命令則後續make menuconfig將無法成功執行!(註:可能你需要先運行cd trunk進入trunk目錄才能成功執行下列命令):
# ./scripts/feeds install -a

只需編輯Feeds的配置文件或運行更新命令,即可很方便地更新或添加新的實驗性的packages到源碼中並編譯到OpenWrt固件去。
注意:請老壇友及舊的新聞組成員們注意了,這一步取代了創建符號鏈接symlinks的老辦法哦。
更新Feeds
諸如此類源碼,你得定期更新Feeds。 通過如上相同的命令:
# ./scripts/feeds update -a
# ./scripts/feeds install -a

注意:若你清楚地知道你不需添加新的packages到menuconfig中去,那麼你可在更新Feeds時跳過這一步。
生成配置
You may not have to make configration always after updating sources and feeds, but making it ensures that all packages from source and feeds are correctly included in your build configuration.
Defconfig
下一步是檢查編譯環境,若可進行編譯則生成默認配置:
# make defconfig

若defconfig回顯提示缺少軟體包或編譯庫等依賴,則按提示安裝所缺軟體包或庫等即可,不難的,細心點就行。
Menuconfig
menuconfig是一個基於文本的工具,它處理選擇的目標(需要還是不需要)、編譯生成軟體包(openwrt下是IPKG格式)以及內核選項(編譯成模塊還是內核)等等
# make menuconfig

在你離開並保存配置文件(默認都是.config)後,將自動配置依賴關系,讓你可以著手編譯更新的固件。
大眾可通過'menuconfig'這一簡單的圖形化的配置環境,非常輕松地編譯出專屬您本人的OpenWrt固件。
可以用'menuconfig',以開發的意圖來編譯OpenWrt的固件,為自己(個人)創造一個結構簡單但是功能強大的環境。(上句實在難翻譯,只能意譯。並且也請大家都學習下編譯OP固件,讓以OP固件盈利的人丟掉那骯臟的飯碗!)
Menuconfig或多或少有些難以說明的地方,即使是最專業的配置,也可以尋求幫助並加以解決。 需要你指定何種目標平台,要包含的package軟體包和內核模塊等均需要你指定,配置標準的過程中會包括修改:
目標平台(即路由器何種架構,BCM呢還是AR均可選擇)
選擇要包含的package軟體包
構建系統設置
內核模塊
Target system is selected from the extensive list of supported platforms, with the numerous target profiles – ranging from specific devices to generic profiles, all depending on the particular device at hand. Package selection has the option of either 'selecting all package', which might be un-practical in certain situation, or relying on the default set of packages will be adequate or make an indivial selection. It is here needed to mention that some package combinations might break the build process, so it can take some experimentation before the expected result is reached. Added to this, the OpenWrt developers are themselves only maintaining a smaller set of packages – which includes all default packages – but, the feeds-script makes it very simple to handle a locally maintained set of packages and integrate them in the build-process.
假如你需要LuCI, 要到Administration 菜單里,在LuCI組件的子菜單下, 並選擇: luci-admin-core, luci-admin-full, and luci-admin-mini組件包。
假如你不需要PPP,你可到Network菜單下取消對它的選擇,以便編譯時不包含此組件。
Menuconfig用法: 確保這些組件包是以 '*'星號標記而不是 'M'標記。
如果你是以星號 '*'標記該組件包, 則該組件包將編譯進最終生成的OpenWrt固件中。
如果你僅以 'M'標記該組件包, 則該組件包將不會編譯進最終生成的OpenWrt固件中。
The final step before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the intended image(s) is to exit 'menuconfig' – this also includes the option to save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r load an already existing, and pre-configured, version.
Exit and save.
Source Mirrors
The 'Build system settings' include some efficient options for changing package locations which makes it easy to handle a local package set:
Local mirror for source packages
Download folder
In the case of the first option, you simply enter a full URL to the web or ftp server on which the package sources are hosted. Download folder would in the same way be the path to a local folder on the build system (or network). If you have a web/ftp-server hosting the tarballs, the OpenWrt build system will try this one before trying to download from the location(s) mentioned in the Makefiles . Similar if a local 'download folder', residing on the build system, has been specified. The 'Kernel moles' option is required if you need specific (non-standard) drivers and so forth – this would typically be things like moles for USB or particular network interface drivers etc.
編譯固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通過下面簡單的make命令來編譯:
# make

在多核電腦中編譯
具有多核CPU處理器的電腦進行編譯,使用下述參數可令編譯過程加速。 常規用法為 <您cpu處理器的數目 + 1> – 例如使用3進程來編譯 (即雙核CPU), 命令及參數如下:
# make -j 3

後台編譯
若你在這個系統內編譯OpenWrt的同時還處理其他,可以讓閑置的I/O及CPU來在後台編譯固件 (雙核CPU):
# ionice -c 3 nice -n 20 make -j 2

編譯簡單的基本的軟體包
當你為OpenWrt開發或打包軟體包,編譯簡單的基本的軟體包可以很輕易地編譯該軟體包 (例如, 軟體包cups):
# make package/cups/compile V=99

一個在Feeds里的軟體包大約是這樣子的:
# make package/feeds/packages/ndyndns/compile V=99

編譯錯誤
如果因某種不知道的原因而編譯失敗,下面有種簡單的方法來得知編譯到底錯在哪裡了:
# make V=99 2>&1 |tee build.log |grep -i error

上述編譯命令意為:V99參數,將出錯信息保存在build.log,生成輸出完整詳細的副本(with stdout piped to stderr),只有在屏幕上顯示的錯誤。
舉例說明:
# ionice -c 3 nice -n 20 make -j 2 V=99 CONFIG_DEBUG_SECTION_MISMATCH=y 2>&1 \
|tee build.log |egrep -i '(warn|error)'

The above saves a full verbose of the build output (with stdout piped to stderr) in build.log and outputs only warnings and errors while building using only background resources on a al core CPU.
一鍵編譯
即使用腳本來編譯Openwrt固件。許多朋友編譯Openwrt是用的腳本來編譯的,詳見: https://forum.openwrt.org/viewtopic.php?id=28267
生成的固件在哪
編譯成功後所生成的固件文件位於bin目錄下,可用如下命令查看:
# cd bin/
# ls */

清理
編譯OpneWrt時你可能需要一個清潔干凈的編譯環境。 以下操作有利用編譯工作:
清潔
清潔trunk/ 目錄,在編譯過程中使用「make clean」命令即可。 此命令將刪除bin目錄和build_dir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文件夾。
## See CAUTION below
# make clean

6. C語言如何做到兩個程序一起編譯

C語言編譯是線性的
同時只能編譯一個程序 無法做到兩個程序一起編譯
只能先編譯一個 再編譯另一個。
如果是命令行 可以開兩個終端 同時編譯
不過 這並不能提高編譯速度,意義不大。

7. 如何讓程序雙核運行

太簡單了,打開你那個程序,然後按出任務管理器-應用程序右鍵-轉到進程-再點右鍵-找到關系設置-打開之後把所有的都打對鉤

8. 程序寫好後怎麼編譯

把配置管理器選擇為Release,然後選擇菜單--生成--生成xxx(或者直接點擊綠色小箭頭運行下)就已經生成exe程序了,在bin/release文件夾下。讓你選擇release是把程序編譯成發布版,vs會自動優化代碼。如果是debug則不會。

9. ubuntu系統下怎麼編譯內核文件

一、下載源代碼和編譯軟體的准備
安裝有關編譯程序。安裝make ,gcc, make-kpkg,運行menuconfig等等和編譯內核相關的工具。安裝不了,請檢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關命令:代碼:$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壓源代碼注意,網上很多教程上說應該解壓到 /usr/src,純屬以訛傳訛,linux掌門人linus說解壓到任何目錄上都可以。當然,linus的說法是正確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錄下的src目錄。如果你下載源代碼是放到自己的主目錄下或者運行上面的wget下載的,那麼運行下列命令:代碼:$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現在,源代碼就在 ~/src/linux-2.6.25.10進入源代碼的目錄,准備下一步的工作。後面都在這個目錄裡面進行。代碼:$ cd ~/src/linux-2.6.25.10
三、開始編譯前的准備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編譯時留下的臨時文件。如果是剛剛解開的包,不需要執行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編譯,那麼一定要執行。相關命令如下:代碼:$ sudo make mrproper網上很多教程上說把現在使用的內核的config拷貝過來參考,據實驗,是不需要的,ubuntu還有debian會自動做這步。不過這條命令倒是可以學習一下。當然你可以將以前的配置拷貝過來。命令:代碼: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開始配置內核選項。相關命令:代碼:$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鍵只有幾個,esc退出菜單;空格改變選項狀態;游標鍵上下左右移動,回車選定。選項意義:M是編譯成可以隨時加入的模塊,*是編譯進入內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選項非常多,具體配置可以參考金步國先生翻譯的資料:Linux 2.6.19.x 內核編譯配置選項。 請大家遵循一個原則,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內核已經選用了某個選項,如果你沒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隨便改動。這樣雖然內核不那麼精簡,但是不容易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精簡的部分是硬體模塊部分,對於自己沒有的硬體要毫不猶豫的清除。如果你很執著,或者你有潔癖,你也可以一項項對過去,按照金步國先生的資料描述去選擇基本上沒有問題。
五、必須強調的幾個選項:1、
在「General setup」裡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國認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體比較新,那幾乎是必須選的,這樣,我們才可以找到4965無線網卡,alsa聲音驅動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選15,雙核。如果你用ia64,要選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內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選擇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沒有2TB的硬碟,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誰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關於cpu的,要認真選。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開多核的開關,我的cpu是雙核的,選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後,把Generic x86 support選項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選(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輸入自己的核心數目,我輸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說的是超線程技術,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場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選1G;我是3G,選4G;4G以上的選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認是250Hz,較新的cpu都可以選擇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關閉。現在的電腦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筆記本cpu節電技術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節電模式有四個,筆記本默認選conservative比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須選,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後面的可選自己硬體相關的,我選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統統消滅。
5、Bus options的選擇: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現在新買的機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較新的新機器沒有ISA設備,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沒有PCI熱插拔設備,去掉這里的選項可以考慮全部編譯進內核,而不是以模塊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點,由於linux不但面向個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伺服器的應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機器上沒有的硬體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選項要慎重。比如在網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網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無線網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餘的硬體支持統統去掉。再比如音效卡部分,我的是hd音效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選intel hd 音效卡,再選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體支持全部去掉。
音效卡還有一個細節,在ubuntu7.10裡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後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這樣我的筆記本喇叭才可以發聲,不然只有外接耳機或者音箱。這次編譯以後,這個動作就不必了,但是兩個耳機插口只有一個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電腦中沒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關的選項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碟上,那麼這里一定要選*,選M都不行。否則啟動時會出現「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滯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錄機,必須選。SCSI device support 現在都是SATA硬碟,一定要選*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碟上,一定要選*。
SCSI CDROM support 雖然康寶刻錄機是ide介面的,但是必須把它當成scsi介面的,這是老問題了。用刻錄機,必須選。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選中,進入選擇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選上,不然字元界面啟動會有問題,後面的顯卡選擇:由於我的顯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裝nvidia公司的驅動,所以一個都沒有選。這樣導致ubuntu開機動畫會出問題,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元全部刪除,把開機動畫關閉。字元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開機後字元控制台錯誤,就是這部分選項沒有選,出問題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開。
Bootup logo 開機圖標,會在自檢的畫面上加上個性圖標。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選項 簡稱fuse。是必選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區。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選*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區就選*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區就選*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對 NTFS分區進行寫操作,選*必須將啟動盤的文件系統編譯進內核,默認是編譯成模塊,這樣無法啟動系統。ubuntu採用的文件系統是ext3,請把ext2,ext3相關的必要選項都編譯進入內核。
8、Virtualization這個大類是我多花幾百元買t8100的主要原因,因為t8100支持intel vt技術使linux上的虛擬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這里的選項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編譯成模塊。
9、全部設置完成,最後一項是保存設置。按照我的習慣,先在上一層目錄保存一個備份,文件名類似 ../config20080630然後再保存到當起目錄,文件名 .config退出設置程序。
六、開始編譯內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發行版相比,步驟相對簡單。相關命令:代碼:$sudo make-kpkg clean 這條命令好像不要超級許可權,很多資料上說要,不過這不是原則問題。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字元代替,最後的字元一定是數字.輸完上述命令回車之前,建議大家把瀏覽器還有別的運用程序都關掉,機器開始的工作比較艱苦。
我的機器大概十幾分鍾。
七、安裝內核編譯完成就是安裝工作。編譯好的內核在上一層目錄。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兩個文件,如果你不搞開發的話,只要安裝內核就可以,頭文件以後要用的時候再說。安裝相關命令:
代碼:$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鍵)文件名很長,如果不用tab自動補足是不可能的,tab鍵萬歲。安裝完成後和老內核比較一下大小代碼:
$ ls -l /boot/
八、重新啟動驗證新內核。代碼:$ sudo reboot
九、顯卡驅動如果你的顯卡和我一樣是nvidia顯卡,啟動之後往往無法正常進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錄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麼就要安裝nvidia驅動。用ctrl+alt+f1 進入字元命令行,輸入用戶名,密碼登錄。 #ps ax看看和gdm相關的進程,把這些進程全部關閉;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個進程沒有關閉:#kill 進程號然後安裝nvidia顯卡驅動,當然驅動要先下好,到nvidia驅動所在的目錄里,運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啟動以後就ok。要用nvidia的驅動,每次升級內核都要這么做。
十、無線網卡相關的內核選項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還有4965的驅動。4965
無線網卡驅動雖然已經編入內核,但沒有firmware無法使用。需要把原來內核的firmware拷貝到新內核對應的目錄,名字和內核一致,我的內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錄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碼:具體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內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貝過來。$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價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啟動系統,無線網卡就正常了。
附編譯使用的機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顯卡,內置SigmaTel STAC9228晶元的音效卡,4965無線網卡,BCM5906M千兆網卡,3G內存,160G硬碟,combo刻錄。
編譯系統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

10. 請問如何讓雙核CPU在單任務下如何使用100% ,重新編譯軟體從那裡入手,是否可行

死循環,肯定 100%

閱讀全文

與雙核程序怎麼編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個人叫喪清的電影 瀏覽:730
androidmysql驅動 瀏覽:687
偷襲珍珠港國語版全部 瀏覽:611
美國一個電影叫什麼漢 瀏覽:673
叔嫂外遇電影 瀏覽:736
露點外國電影 瀏覽:197
鎮江伺服器做棋牌游戲怎麼樣 瀏覽:855
uni小游戲源碼 瀏覽:116
母乳在線母乳中出 瀏覽:783
鴻蒙為什麼沒有安卓彩蛋 瀏覽:997
可樂老師創意編程 瀏覽:28
七日殺如何設置專用伺服器 瀏覽:28
主機怎麼打開加密文件 瀏覽:19
重生收母系統小說 瀏覽:691
韓國電影靜華 瀏覽:415
女的參加女兒運動會,下體塞了性愛玩具的電影 瀏覽:249
特警破案電影大全 瀏覽:443
學而思哪個app免費 瀏覽:972
孝敬爸媽電影介紹 瀏覽:94
軟體編程前端月收入多少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