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攤面積怎麼算
公攤面積:公攤系數乘以套內建築面積。
1、 公攤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為整幢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外牆(山牆)、計入套內建築面積之外的共用牆體面積。
2、 普通多層住宅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系數約在10%-15%;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約在15%-20%;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約在20%-25%。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合同上都會註明房屋的公攤系數范圍。房屋面積以房地產交易權屬登記中心測繪部的測繪結果為准,房產證上標注的面積也以此為准。
一般公攤面積可以住宅樓公攤系數為參考數值來計算:一般用各單元參加公攤的建築面積乘以分攤系數,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攤面積。當然,這需要公攤的面積要由產權部門測繪隊實地測量。
公式:住宅樓公攤系數=需要公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總和除以參加公攤的各單元的建築面積總和。
1、國家在公攤面積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必須控制在哪個區間范圍內,普通多層住所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系數在10%-15%之間。
2、帶電梯的小高層,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3、高層住所相對更高,在20%-25%之間。
4、為數不多的高層和小高層,房源面積公攤則控制在20%左右,具有雙電梯、地下車庫,而樓體寬度、公共走道等面積也嚴厲依照有關規范進行劃分。
❷ 房子的公攤面積怎麼算
1、公攤面積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電梯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室、公共門廳和過道等功能上為整樓建築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各單元與樓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2、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公用建築面積部分、一般情況下、公用建築面積按以下方法計算:整棟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扣除整棟建築物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並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築面積,即為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
❸ 買房子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購買新房子時,房屋的面積大小要知道如何計算,尤其是公攤面積方面。那買房子公攤面積如何計算?PChouse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公攤面積是根據建築的類型來區分的:
1、無電梯多層建築:公攤面積一般是5%到10%,只有少數會超過10%。
2、有電梯的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15%到20%之間。
3、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18%到25%之間。
4、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18%到22%之間。
5、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公攤面積一般是20%到30%。
除了根據建築類型區分,還可以根據樓層數目來區分:
1、7層的底層住宅:一般公攤為7%-12%。
2、7層以上到11層之間:一般公攤面積是10%-16%。
3、12層以上到33層之間:一般公攤面積是14%-24%。
❹ 公攤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面積=公攤系數_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_總套數)
拓展資料:
公攤建築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
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有戶型、套內面積、公共設施以及建築規模。
公攤面積怎麼區分
在目前,我國並沒有對於公攤面積是不存在任何的約束的,但是在地方政府卻對公攤面積有著原則性的要求。根據2000年實施的「房產測量規范」,可以看出室內的公攤面積主要是分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1、公攤面積,最常見的是大廳,供大家一起使用的門廳、門外的走廊(過道)、樓梯、電梯房、值班警衛室等等。
2、有的牆體也被劃分為公攤面積。在住房區域與公用區域之間,通常是會使用分割牆(即外牆)分離開,這時的公攤面積就是牆面投入水中的倒影的一半。
公攤面積怎麼攤?
1、如果說一棟房子的公攤面積設計得比較大的話,那麼將會導致這間房子的性價比嚴重降低,而且對於居住的舒適度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合理設計公攤面積。
2、為了更好的提供房子的性價比,會使用住宅的公攤系數進行公攤面積的劃分,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將一棟樓的總建築面積_這棟樓的總房間的建築面積,接著將房間的建築面積_公攤系數,就可以得出我們說需要的公攤面積了。
3、正常情況下,如果樓房的層數越高,那麼公攤面積也會越大。高層的樓房的公攤面積的系數一般是在0.18~0.26左右;而多層的樓房的公攤面積的系數一般是在0.11~0.16左右。
4、即使是層數相同的樓房,其公攤系數也是不一樣的,具體是需要根據房屋的具體功能,以及室內的搭配情況而定。因此在計算公攤面積時,是需要到現場進行精準測量的。
❺ 公攤面積如何計算如何計算
法律分析:不同類別的住宅公攤比例是不一樣的,7層以下的住宅公攤率為10%左右,而樓層越高公攤的面積就越大,即高層的用戶就會多出一部分錢,室內的實際面積反而不會增加。
法律依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第十八條 商品房銷售可以按套(單元)計價,也可以按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計價。商品房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組成,套內建築面積部分為獨立產權,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部分為共有產權,買受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按套(單元)計價或者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應當註明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❻ 房子公攤面積怎麼算
分攤系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總建築面積之和=(總建築面積之和一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總建築面積之和。
多層商品住宅樓,須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再按幢內的各套建築面積比例分攤。一般來講分攤面積是整棟樓的公用面積,當然房屋樓體的牆壁也在裡面,帶電梯的房子公攤相對大點。各戶分攤公用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用各戶套面積按比例進行分攤。
公攤面積的規定
1、從屬於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2、供出租或出售的固定車位或專用車庫。
3、幢外的用做公共休憩的設施或架空層。
共有建築面積分攤原則為:產權雙方有合法權屬分割文件或協議的,按其文件或協議計算分攤;無權屬分割文件或協議的,可按建築面積比例進行計算分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公攤面積
❼ 買房子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購買新房子時,房屋的面積大小要知道如何計算,尤其是公攤面積方面。那買房子公攤面積如何計算?PChouse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公攤面積是根據建築的類型來區分的:
1、無電梯多層建築:公攤面積一般是5%到10%,只有少數會超過10%。
2、有電梯的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15%到20%之間。
3、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18%到25%之間。
4、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18%到22%之間。
5、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公攤面積一般是20%到30%。
除了根據建築類型區分,還可以根據樓層數目來區分:
1、7層的底層住宅:一般公攤為7%-12%。
2、7層以上到11層之間:一般公攤面積是10%-16%。
3、12層以上到33層之間:一般公攤面積是14%-24%。
❽ 公攤面積計算公式_計算方法
公攤面積計算公式_計算方法
購房者在買房過程中,往往只看得房率的大小,不會實際的計算房屋公攤面積的多少,這也使得房屋公攤面積在買賣房屋的時候處於灰色地帶,購房者自己也忽略掉了公攤面積的准確性。那麼公攤面積怎麼計算?下面是我整理的公攤面積計算公式,歡迎大家參閱!
公攤面積計算公式
①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②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③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綜合以上公式,我們可以得出:公攤面積=總公攤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檯面積)×總套數】×(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如果你想要計算建築面積,可以在得出公攤面積之後運用公式(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得出結果。
公攤主要指哪些地方?
「公攤」主要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共用牆體等地方,購房者應該對此有準確的認識。
不同樓宇公攤的比例應該是多少?
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
多層建築是層數在6層左右的建築,公攤部分的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的1/2、樓梯、樓梯間和為住戶提供服務的物管用房(熱交換站、水泵房、配電室等)。
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16%
樓層為7—9層的小高層公攤取決於各樓盤自身的情況,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底層沒有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小高層公攤系數 在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24%
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是最大的。根據建築規模的不同,高層建築一般在25-33層之間,而且高層住宅的樓梯高度最高。
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
一般來說獨立別墅沒有公攤面積,聯體別墅有較少的公攤面積。公用面積分攤的原則是僅存在於本樓內部並與本樓建築結構存有連接的部分,並且僅向本樓居住者提供非營利性服務,不符合此條件的建築不得計入公攤面積。
房產買賣過程中,每平方米都是錢,作為購房者你千萬不要傻傻的只聽不算,到頭來浪費不少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