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身高計算公式
一、男孩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孩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二、男孩身高=59.699+0.419×父親身高+0.265×母親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親身高+0.431×母親身高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無論用那種方法預測,預測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而且,在某時間內預測後,被預測對象的營養、疾病、環境等許多變化因素也無法預測。
這些預測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預測的結果所反映的趨勢是不會錯的。但是,身高預測的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
(1)標准身高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生物年齡,與生長密切相關,常用來評價人生長發育的成熟狀態。判斷骨齡主要是利用X線,拍一張小兒右手腕骨的X片,根據腕骨X片顯示的骨化點的個數及小兒的實際年齡就可以確定小兒的生長潛力。
骨化點出現比實際年齡早,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相反說明小兒生長潛力很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長高些,給孩子服用一些催長的葯物,雖然暫時加快了小孩的生長,但由於「剎車」時間提前反而影響了最終的身高,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幾種方法可相互參照,還可以預知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長潛力,如發現骨齡和孩子的實際年齡不符,應到醫院進行檢查。
❷ 正常人的身高公式
成人身高計算公式:
1.
男性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2×1.08。
2.
女性身高(厘米)=(父身高×0.923+母身高)÷2。
❸ 最准確的身高計算公式
最准確的身高計算公式如下:
男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厘米)女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厘米)。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男孩子,父親的身高是180厘米,母親的身高是160厘米,那麼他的理論身高就是(180+160+13)/2=176.5CM,將上下7.5的自身成長值計算在內,這個孩子的最終身高是169CM-184CM之間。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成長環境不佳、成長潛力沒有被挖掘,孩子的身高將定格在169CM,而在成長充分的前提下,孩子則可以長到184CM。
❹ 最准確的身高計算公式
男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厘米)
女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厘米)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4)標准身高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生物年齡,與生長密切相關,常用來評價人生長發育的成熟狀態。判斷骨齡主要是利用X線,拍一張小兒右手腕骨的X片,根據腕骨X片顯示的骨化點的個數及小兒的實際年齡就可以確定小兒的生長潛力。
骨化點出現比實際年齡早,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相反說明小兒生長潛力很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長高些,給孩子服用一些催長的葯物,雖然暫時加快了小孩的生長,但由於「剎車」時間提前反而影響了最終的身高,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❺ 怎樣計算自己的身高
計算自己的標准身材三種簡易方法如下:1、簡易計演算法:1)成 人: 男性:(身高 - 80)×0.7(千克);2)女性:(身高 - 70)×0.6(千克);3)兒童:年齡×2+8(千克);4)標准體重+10%屬於正常范圍;超重20%屬輕度肥胖;超重50%屬重度肥胖。除以上這個計算標准之外,還要考慮骨骼是否粗大,肌肉是否發達,脂肪的肥厚及分布情況。2、BMI體重指數計演算法: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BMI計算公式為:BMl=[體重(千克)/身高(米)]/2 ;BMl<18.5為消瘦;BMl 在18.5~24.9之間為正常;BMl≥25為超重;BMl在25~29.9之間為1級肥胖;BMl>30~34.9為2級肥胖;BMl>35~39.9為 3級肥胖;BMl>40為4級肥胖。3、腰臀比計演算法:腰圍(WC)和腰與臀圍長之比(WHR)也是檢測肥胖的指標。男性腰圍大於85厘米,女性腰圍大於80厘米,或腰臀圍長之大於8.5,就可視為腹型肥胖。
❻ 兒童身高標准計算公式
兒童 身高體重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一樣的增長變換,兒童身高要到一定階段的身高與體重是正常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兒童身高體重對照表,僅供參考。
用小兒身長預測成年時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適用於正常足月新生兒;測量身長數據時如能精確到0.1厘米,身高的預測將更准確。
2、男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體標准身高預測公式(遺傳法則) (下述公式大體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原則。) 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厘米)
骨齡可知孩子的生長潛力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生物年齡,與生長密切相關,常用來評價人生長發育的成熟狀態。判斷骨齡主要是利用X線,拍一張小兒右手腕骨的X片,根據腕骨X片顯示的骨化點的個數及小兒的實際年齡就可以確定小兒的生長潛力。骨化點出現比實際年齡早,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相反說明小兒生長潛力很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長高些,給孩子服用一些催長的葯物,雖然暫時加快了小孩的生長,但由於“剎車”時間提前反而影響了最終的身高,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幾種 方法 可相互參照,還可以預知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長潛力,如發現骨齡和孩子的實際年齡不符,應到醫院檢查。
青少年身高與哪些因素有關 在青春期生長突增中,身高的增長非常快。長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發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達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達8~10厘米。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長。一般女性在19~23歲、男性在23~26歲身高才停止增長。這時因為骨骺閉合,所以不能再生長了。由於女性的骨骺閉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較高的身材,這就要進一步了解可能影響身高的因素:
(1) 身高與性成熟早晚有關 成熟年齡的遲早會影響急速成長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長現象發生較早的人,就較快達到終止點;較晚發生的,也較晚達到其終點。當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長高時,性晚熟的少女卻還在長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較高。身高長得最快的時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經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達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長的巔峰期是青春期頭一年,約13~14歲,身高增加可達10~12厘米。
(2)身高與營養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高是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堆砌”起來的。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的物質有5~10萬種,組成這些蛋白質的8種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給。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種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特別是骨骼和骼軟骨的生長發育。對學齡前兒童的試驗表明,每餐麵包中增加0.5克賴氨酸的實驗組的身高體重顯著超過其他兒童。日本將6對孿生嬰兒分兩組進行試驗,第一組給予正常營養,第二組在食物中增添賴氨酸。1300天後,第二組的嬰兒比第一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見,全面、合理的營養是影響身高的因素,同時也是補救身高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發育期新陳代謝最旺盛,這就需要豐富的營養供給。飲食中的高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等無機鹽類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魚類以及各種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族、E族,豆類、雜糧及新鮮水果、蔬菜等所含營養成分,都有助於骨骼的充分發育,即骨骼的增長、增粗、增寬和骨皮質增厚。
(3) 身高與睡眠有關 生物學家研究內分泌腺分泌規律時發現,對少年兒童來說,睡得好長得高。身高的增長,取決於骨骺的不斷增長,而骨骺的生長又受內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素、黃體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長激素作用最顯著。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明顯的規律性,即白天分泌較少,夜晚睡眠時分泌較多。研究人員發現,當兒童深睡1小時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白天5~7倍,而深睡時性激素和黃體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顯然,這對兒童身高的增長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生長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長;雄性激素則使骨骼增粗,更結實。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個小時。
(4) 身高與遺傳有關 據研究,人體的最終身高75%取決於遺傳因素。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響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環境條件對身高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生活習慣、體育鍛煉等。
(5)身高與體育鍛煉有關 據調查,一年的體育鍛煉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鍛煉的同齡者多長1~2厘米,女孩子多長2~3厘米。經常鍛煉的小學生比不鍛煉者高5厘米左右。體育鍛煉所以能促使身材長高,一是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強了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提高骺軟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對骺軟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據研究,運動以後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同時,運動還會鍛煉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壯。因此,國內外研究者一致肯定:運動有助於長高。專家建議,下面一些運動特別有助於孩子長高。A.摸高練習;B.爬桿或爬繩梯鍛煉;C.上體前引;D.交叉伸展;E.跳繩、跳皮筋、踢毽子;F.單桿懸垂;G. 游泳 。這些訓練會增加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有助於身高發育。像舉重、杠鈴、 鉛球 、 鐵餅 等負重訓練,不宜作為18歲以前少年的經常訓練項目,即使過了青春發育期,也不適於進行這類運動,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
(6)身高與精神因素有關。研究發現,精神上受過嚴重創傷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這是因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輕者影響身體發育,重者導致各種疾病。因此,憂傷和郁悶不僅會使兒童少年易患各種疾病,而且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兒童身高標准計算公式
新生兒剛出生時身高平均為50厘米,0-6個月時每月的平均增長幅度為2.5厘米,後半年每月平均增長1.5厘米,1歲時達75厘米,2歲達85厘米,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5厘米,因此2—12歲平均身長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長(厘米)=年齡×5十75(或80)
這些數值是一般情況,各個小兒出生時體重、身長的不同,家庭遺傳因素的差異,都會使孩子在生長發育中有一定的差異。但如相差太多,則需找醫生咨詢,及早糾正,以免影響小兒健康發育
體質指數/理想體重計算
什麼是BMI?
BMI是Body Mass Index 的縮寫,BMI中文是“體質指數”的意思。BMI是世界衛生
組織(WHO)推薦的國際統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標准,其缺點是不能反映局部體脂的分布。
BMI=體重(千克)/身高的2次方
標准體重公式:(該法是按照一定的身高有相應的理想體重的原理,用實際身高值來推測標准體重) 男生:標准
體重=(身高-100)×0.90 女生:標准體重=(身高-105)×0.92 注:當實際體重大於標准體重的10%~20%為過重,大於標准體重20%以上為肥胖,小於標准體重10%~20%為瘦,小於標准體重20%以上為嚴重消瘦。
❼ 怎樣計算人的身高
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 成年:〔身高(cm)-100〕×0.9=標准體重(kg) 另一種是: 男性:身高(cm)-105=標准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准體重(kg)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最近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准體重(kg) 7~12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准體重(kg) 1歲以上:8+年齡×2=標准體重(kg) 標准體重應結合性別和身高進行判定,才比較科學。嚴格地講,不同地區應制定不同的標准。 國內學者提出按性別計算標准體重的公式: 男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日本學者提出亞洲人按身高計算標准體重的公式: 1.身高159厘米以下者: 標准體重(千克)=身高-105 2.身高160厘米以上者: 標准體重(千克)=(身高-100)×0.9 應該說明的是,根據以上公式計算出的標准體重並不是絕對「標准」,實際體重高於或低於標准體重10%以內,都應該視為正常體重。
❽ 身高公式計算公式是什麼
身高公式計算公式:
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厘米)。
詳細介紹:
身高計算公式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男孩身高的cm數等於父親的身高加上母親身高的cm數再加上13cm,這些的總和除以二,這個公式得出來的結果再加六或者減六,這個范圍就是正常男孩身高的生長范圍。
而女孩身高等於父親身高的cm數減去13cm再加上母親身高的cm數的總和再除以二,這個公式得出來的結果加六或者是減六,這個范圍就是正常女孩兒身高的生長范圍。
還有一種計算方式就是男孩的身高等於父親的身高加上母親身高cm數的總和乘以1.08再除以二,而女孩的身高的cm數等於父親身高加上0.923乘以母親身高的cm數的總和再除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