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北斗星歷校驗演算法

北斗星歷校驗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3-03-28 04:46:31

Ⅰ 廣播星歷比精密星歷的精度高

精密星手拿歷精度高。根據查詢得知精密星歷精度高,主要用於事後碰遲處理,廣播星歷由北斗衛星以導航電文的形式實時向用戶播報,其畢吵搭精度較低。

Ⅱ 有了GPS之後還需要北斗導航衛星嗎

需要啊,GPS信號是分為精密星歷和普通星歷的,精密星歷滲鎮是軍用的,精度高,高精度星歷可以加密也可以人為控制,如果發生戰爭是可以加上干擾或關閉的。這種東西最主要的還是拍喊鍵要能在關鍵時襲巧刻有自已的核心科技。

Ⅲ 北斗系統的定位原理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定位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

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紀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北斗衛星行為系統的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高咐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於300m;P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於30m。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歷、工作狀況、時鍾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從衛星信號中解調制出來,以50b/s調制在載頻上發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三十秒重復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後兩幀共15000b。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數據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歷數據。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並將其與自己的時鍾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見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衛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射導航電文。然而,由於用戶接受機使用的時鍾與衛星星載時鍾不可能總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戶的三維坐標x、y、z外,還要引進一個Δt即衛星與接收機之間的時間差作為未知數,然後用4個方程將這4個未知數解出來。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機所處的戚橋純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個衛星的消清信號。
這就是北斗系統的定位原理。

Ⅳ 世界上有幾種衛星導航

1.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又名導航星(NAVSTAR),是由美國國防部控制的星基無線電定位和標准時間傳送系統。GPS能在全球范圍、全天候地為陸地、航海、航空和航天用戶提供精確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GPS用戶數目無限。GPS由三部分組成,包括空間星座(24顆以上)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設備部分。GPS是軍民兩用系統,它提供兩種級別的定位服務,即利用C/A碼的標準定位服務(SPS)和利用P(Y)碼的精密定位服務(PPS)。標準定位服務(SPS)對全球用戶免費開放,精密定位服務(PPS)只供已獲得授權的用戶使用。GPS的可用性為99.85%。定位更新率主要取決於GPS接收機的性能,通常為1~20次/秒。目前GPS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陸上車輛、測繪、勘探、授時等領域。GPS的軍事應用包括,各種軍用衛星、航天發射器;各種軍用飛機、海面艦船、潛艇;地面軍用車輛、步兵、炮兵、導彈陣地,洲際導彈、巡航導彈以及精確制導炸彈。
GPS現代化(GPS modernization),隨著GPS定位和授時服務在軍民應用中有了巨大的增長,GPS已成為美國信息基礎的必備組成部分。為了提高GPS的性能,更好地滿足軍民用戶的需求,同時應對俄羅斯GLONASS和歐洲衛星導航系統計劃的競爭,保持美國在衛星導航領域的霸權地位,決定對GPS進行現代化改進。1997年,由美國國防部、交通部、貿易部、農業部以及美國國家航空及航天局(NASA)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收集軍民用戶的各種需求,確定了GPS系統相對這些需求的不足,提出了提高GPS服務的改進建議。GPS現代化將主要集中於提高GPS 的定位和授時精度、可用性、完好性監測能力以及提高信號的抗干擾能力。GPS現代化的第一個步驟是將於2003年在L2頻率上提供民用信號。到時民用GPS用戶將可利用L1和L2兩個頻率校正電離層延時誤差。在2005年發射的GPS BLOCK ⅡF衛星上將加發第三民用信號,其頻率為1176.45MHz。2000年5月1日美國停好碰止了GPS標準定位服務中的選擇可用性措施,民用用戶的定位精度大為提友租談高。在軍用方面,GPS現代化可能將通過把軍、民用信號頻譜分隔開,提高軍用信號功率,使用新的偽碼和星歷等方法,以確保美軍及其盟軍能夠不間斷地獲得GPS精密定位服務信號。另外,在停止使用SA後,將採用GPS區域性禁用方式以禁止敵方利用GPS服務。GPS信號的現代化改進具有後向兼容性,因此,用戶的現有GPS接收機將可以繼續使用,但要充分利用GPS新的信號功能,必須購買新的用戶設備。

2. 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
是在前蘇聯就已開始建造,1994年12月由俄羅斯建成的一種星基無線電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它可全天候向用戶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以及精確的時間信息。其覆蓋范圍包括全球海、陸、空以及部分外層空間。GLONASS是一種由俄羅斯國防部控制的軍民共用系統。GLONASS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空間段由24顆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與地球赤道成64.8度的三個近圓軌道面上,衛星離地高度19100公里,軌道周期為型衡11小時15分鍾。GLONASS採用頻分多址(FDMA)方式工作。每顆衛星的工作頻率不同。衛星在L1=1602~1616MHz和L2=1246~1257MHz兩個頻段上發播導航信息。地面跟蹤站分布於前蘇聯境內,主控站位於莫斯科附近。地面段完成衛星星歷、歷書和時鍾修正信息的制備,並上行發送給各衛星。GLONASS用戶設備接收衛星輻射的導航信號,並計算出用戶 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GLONAA也提供兩種級別的導航服務,民用用戶只能使用調制在L1頻率的民用碼,水平定位精度約為25米(2drms),軍用接收機可在L1和L2上的軍用碼進行高精度的雙頻定位,水平定位精度優於20米(2drms)。由於俄羅斯經濟和技術原因,目前在軌工作衛星只有7顆。

3. 雙星定位系統
也稱為"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是我國正在獨立自主設計與建設的一種全天侯、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該系統可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計劃2000年10和12月兩顆衛星分別部設成功。"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為用戶提供快速定位,簡短數字報文通信和授時服務。正式運行服務的系統由兩顆地球靜止衛星,一顆在軌備份衛星,中心控制系統,標校系統和各類用戶接收機等部分組成。各部分通過出站鏈路(即中心控制系統--衛星--用戶)和入站鏈路(即用戶--衛星--中心控制系統)相連接。

4. 目前正在發展的廣域差分(增強)衛星導航系統
利用我國雙星系統的衛星導航增強系統是我國計劃研製和建設的廣域差分GPS系統。
衛星導航增強系統(一期工程)由空間和地面兩部分組成。空間部分包括GPS衛星和"北斗一號"衛星,地面部分除利用"北斗一號"地面應用系統中心控制系統以外,由中心站、參考站和用戶機三個分系統組成,其中用戶機含各型廣域差分信息接收機和廣域差分GPS接收機。
衛星導航增強系統(一期工程)的基本工作原理為:分布在覆蓋區域內的參考站監測全部可見的GPS衛星,並將監測數據通過"北斗一號"衛星和地面中心控制系統發送到中心站分系統,中心站分系統用所收集到的數據計算GPS差分改正數和完好性信息。差分改正數包括衛星鍾差、衛星星歷、電離層延遲改正數。完好性信息包括"不要用"、"未被監測"和GPS偽距誤差以及差分改正數的誤差。差分改正數和完好性信息通過"北斗一號"地面中心控制系統和衛星用S波段發播,衛星導航增強系統廣域差分GPS接收機(或廣域差分信息接收機與GPS接收機)接收差分改正數、完好性信息和GPS衛星數據,經計算處理得到精確的用戶位置和導航參數,同時獲得GPS系統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的完好性狀況信息。
衛星導航增強系統(一期工程)建成後,將為軍、民用戶提供全天候(一天24小時不間斷)、大范圍(覆蓋我國大陸及周邊一定范圍)、高精度(東部5米、西部10米)的導航定位服務,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並將產生巨大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效益。

廣域差分GPS wide area differential GPS(WADGPS) 是為大范圍的區域(幾千公里)提供精度一致的差分GPS服務的系統。WADGPS提供給用戶的是由三維星歷誤差、每顆衛星的時鍾偏移和電離層時延組成的誤差校正矢量。這種誤差矢量校正技術克服了偽距差分GPS系統中,隨著用戶與基準站距離增大定位精度會降低的問題。WADGPS網至少包括一個主控站、若干個監測站和通信鏈路。每個監測站配有高質量的原子鍾以及能夠接收視野內所有衛星信號的高質量的GPS接收機。在每一個監測站進行GPS測量,並將測量結果傳送到主控站。主控站則根據已知監測站的位置和採集到的參數計算GPS誤差分量,然後,通過適當的通信鏈路將計算的誤差修正值傳送給用戶。其處理過程摘要如下:
(1) 在位置已知的監測站採集其視野中所有GPS衛星的偽距。
(2) 將測得的偽距和雙頻電離層延遲傳送到主控站。
(3) 主控站計算誤差修正矢量。
(4) 用恰當的通信鏈路將誤差修正矢量發送給用戶。
(5) 用戶利用誤差修正矢量值,校正他們測量的偽距和採集的星歷數據,以改善導航精度。

廣域增強系統 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WAAS) 是由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發展的星基增強系統(SBAS),它能提供覆蓋整個美國的GPS增強服務。FAA把 WAAS看作是民用航空無縫衛星導航系統戰略目標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將提高覆蓋區域內GPS的精度(通過差分技術)、完好性(提供及時的報警能力)和可用性(通過附加測距信號)。WAAS的目標是要使GPS能夠成為民航飛機從起飛至Ⅰ類精密進近階段的主用導航方式。WAAS的工作過程為:由廣泛分布於美國及其周邊區域內的廣域基準站(WRS)收集GPS及靜地軌道(GEO)衛星發來的數據。廣域主控站(WMS)匯集來自各WRS的數據並進行處理,以確定每顆被監測衛星的完好性、差分校正適量值、殘差和電離層信息,並產生靜地軌道(GEO)衛星的導航參數。這些信息然後傳到上行注入站(GUS),隨同GEO衛星導航信息一起上行傳給GEO衛星。GEO衛星上的轉發器在L1頻率上以與GPS衛星相同的調制方式下行傳送這些數據。同時GEO衛星還發射C/A碼測距信號,以增加用戶可用的測距衛星源,從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導航精度、可用性及完好性。WAAS將使覆蓋區域內的GPS水平精度提高至7.6m(2drms)。

歐洲靜地星導航重疊服務 european geostationary navigation overlay service (EGNOS) 是正由歐洲開發的同時對GPS和GLONASS廣域星基增強系統。它的原理與美國的WAAS類似,包括相應的地面設施和空間衛星,以提高GPS 和GLONASS系統的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EGNOS是歐洲GNSS計劃的第一階段,即GNSS-1,並將作為向歐洲GNSS-2(即伽利略計劃)發展的基礎。按計劃EGNOS將在2002年達到初始遠行能力,2005年達到全遠行能力。系統將包括2~3個主控站,33~50個基準站,3~4個地球靜止衛星的導航轉發器,以及多個地球上行注入站。其目標是使整個歐洲地區的宇航、海上和陸上用戶均從中受益,並可作為民航用戶從起飛至Ⅰ類精密著陸的唯一導航手段。

利用多功能交通衛星的星基增強系統 MTSAT 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MSAS) 是由日本民航局為民用航空應用而開發的對GPS進行區域性星基增強的系統。MSAS系統原理與美國WAAS相似,並將與WAAS兼容。MSAS從1996年開始實施,系統建成時將包括兩個空間轉發器(MTSAT-1和MTSAT-2衛星),2個基準站和2個主控站。覆蓋范圍為日本飛行服務區,也可以逐步擴展到亞太地區。MTSAT是多功能傳送衛星(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的縮寫,MTSAT將為空中飛機提供通信和導航服務,並可為亞太地區的機動用戶發送氣象數據。按照MSAS計劃,1999年發第一顆MTSAT-1多功能衛星,2000年進入初始運行階段,2004年發MTSAT-2,2005年進入全面運行階段。但是,1999年11月15日的第一顆MTSAT發射失敗,預計2002年才能達到初始運行階段。

我國在衛星導航領域內的科研和應用發展情況

1.在子午儀(Transit)時代的研究成果
(1)七十年代末,在國內研製成功我國首台"691甲子午儀衛星導航接收機",裝在向陽紅5號上,圓滿完成第三、四次遠洋科學調查。
(2)八十年代初,研製生產七套"691子午儀衛星導航接收設備",完成導彈和同步衛星試驗的落點測量任務;
(3)八十年代中,研製成功小型化"子午儀/奧米加組合導航儀"1、2、3型,共七套,為部隊使用;
(4)八十年代中,研製成功定位、測速、定時三位一體的"雙頻測速儀"為部隊使用。

2.GPS時代的研究成果
對子午儀系統技術的跟蹤和接收機設備的研製,培養和造就了一批衛星導航專業軟、硬體和系統技術骨幹隊伍,為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奠定了堅實的人材和技術基礎。
(1)GPS接收機
從78年開始跟蹤世界導航技術發展主流的GPS系統技術;
79年突破"GPS"微帶接收天線技術"、"L波段鎖相跟蹤頻率合成技術"、"存貯器C/A碼、P碼產生技術"、"擴頻信號相關接收、解擴技術"、載波恢復和偽距測量技術"、"數字載波環、碼環技術"、"數字數據解調技術"、"GPS衛星預報和導航演算法技術"及"GPS信號模擬技術"等關鍵技術。
86年,率先研製成功我國首台GPS接收機----9301SD型授時定位接收機,實現了和GPS系統建設同步使用,後生產20台為我國天文台和高精度時統領域服務;
89-91年,研製成功868DH(陸用導航)、868DH-1(海用導航)、868DH-2(空用導航)型系列接收機;
92年,研製成功9301-CZ測量型GPS接收機;
94-95年,研製成功坦克車用TANK-1型GPS接收機;
94年,研製成功9302型車輛調度系統車台GPS接收機。
(2) GPS應用系統
近年來國內研製開發了許多軍民用GPS/DGPS應用系統,交付使用,受到用戶好評。
95年,97年分別為三艘遠洋測量船(遠望1、2、3號)研製成功遠距離後處理差分GPS測量系統;
97年,為某靶場研製成功實時偽距差分GPS測量系統;
96年,研製成功中波數據鏈DGPS系統,同年研製成功長江三峽壩區DGPS水上交管演示系統;
98年,研製成功"長江三峽水遠船舶目標自動跟蹤系統";
96年,研製成功"上海寶鋼鐵水遠輸動態監控系統";
96年,研製成功"泉州車輛監控系統";
96年,完成"GPS超視距雷達目標探測系統";
97年為山東淄搏建成運鈔車監控系統;
98年,為交通部建設RB-DGPS系統(含建台)
98年,為部隊研製成功船用GPS姿態測量系統;
98年底研製成功GSM公用GPS監管系統。
(3)雙星座衛星導航接收機
97年為部隊研製成功GPS/GLONASS雙星座兼容機,並已裝備部隊。
(4)GPS OEM板的研製和生產
目前國內一些單位如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二十研究所已具備開發、生產GPS OEM板的能力。現已與美國SIRF公司合作,開發成功GPS OEM板,已初步具備批量生產能力。

GALILEO計劃可供借鑒的技術
衛星系統體制方面:如衛星軌道的選擇、信號頻率和信號結構的選擇;
關鍵技術方面:如星載原子鍾技術;
應用領域和服務等級的劃分;
與GPS兼容及國際標准化方面。

參考資料:http://hi..com/wenteng/blog/item/e1bfe5501e79915d1038c2e9.html

Ⅳ 下列關於北斗導航衛星系統說法正確的是

1. 北斗導航衛星小知識
北斗導航衛星小知識 1.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原理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一代『北斗』只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線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路。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向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線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鍾,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資料庫,記載著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旦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系統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

一代「北斗」模閉凳採用的基本技術路線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系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系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採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系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原理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工作原理北斗衛星定位系統 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一種,他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態旅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 *** 置。

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紀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北斗衛星行為系統的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於300m;P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於30m。

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歷、工作狀況、時鍾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

它是從衛星信號中解調制出來,以50b/s調制在載頻上發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

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三十秒重復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後兩幀共15000b。

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數據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歷數據。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並將其與自己的時鍾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可見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衛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射導航電文。然而,由於用戶接受機使用的時鍾與衛星星載時鍾不可能總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戶的三維坐標x、y、z外,還要引進一個Δt即衛星與接收機之間的時間差作為未知數,然後用4個方程將這4個未知數解出來。

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機所處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個衛星的信號。工作原理1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接收機可接收到可用於授時的准確至納秒級的時間信息;用於預報未來幾個月內衛星所處概略位置的預報星歷;用於計算定位時所需衛星坐標的廣播星歷,精度為幾米至幾十米(各個衛星不同,隨時變化);以及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信息,如衛星狀況等。
3.北斗衛星的作用有哪些
目前全世界有4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海域,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2000年以來,中國已成功發射了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

這個系統具備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范圍內的定位、授時、報文和GPS廣域差分功能,並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正在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於第二代系統)。

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中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滿足全球應用需求,我國啟動實施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編輯本段]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概述 【第1顆】 2007年4月1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1顆北斗導航衛星。

【第2顆】 2009年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2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PASS-G2),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建設計劃中的第二顆組網衛星,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

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對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已建成的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正在實施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這次發射的衛星和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16次飛行。 【第3顆】 2010年1月17日0時1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PASS,中文音譯名稱為BeiDou)建設工作,規劃相繼發射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此前,已成功發射了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一顆衛星為靜止軌道衛星。

按照建設規劃,2012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首先提供覆蓋亞太地區的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編輯本段]建設原則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以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為根本目標,不僅要建成系統,更要用好系統,強調質量、安全、應用、效益,遵循以下建設原則: 1、開放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發展和應用將對全世界開放,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免費服務,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各衛星導航系統間的兼容與互操作,推動衛星導航技術與產業的發展。

2、自主性。中國將自主建設和運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獨立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3、兼容性。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和國際電聯(ITU)框架下,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世界各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兼容與互操作,使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衛星導航發展的成果。

4、漸進性。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並實現各階段的無縫銜接。

[編輯本段]發展計劃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成功發射三顆北斗導航衛星。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編輯本段]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包括開放服務和授權服。
4.北斗衛星定位導航原理是怎樣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計劃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

5顆靜止軌道衛星定點位置為東經58。75°、80°、110。

5°、140°、160°,中地球軌道衛星運行在3個軌道面上,軌道面之間為相隔120°均勻分布。 至2012年底北斗亞太區域導航正式開通時,已為正式系統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16顆衛星,其中14顆組網並提供服務,分別為5顆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均在傾角55°的軌道面上),4顆中地球軌道衛星(均在傾角55°的軌道面上),35顆衛星在離地面2萬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環繞地球運行,使得在任意時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由於衛星的位置精確可知,在接收機對衛星觀測中,我們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利用三維坐標中的距離公式,利用3顆衛星,就可以組成3個方程式,解出觀測點的位置(X,Y,Z)。

考慮到衛星的時鍾與接收機時鍾之間的誤差,實際上有4個未知數,X、Y、Z和鍾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顆衛星,形成4個方程式進行求解,從而得到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程,事實上,接收機往往可以鎖住4顆以上的衛星,這時,接收機可按衛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組,每組4顆,然後通過演算法挑選出誤差最小的一組用作定位,從而提高精度,衛星定位實施的是「到達時間差」(時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顆衛星的精確位置和連續發送的星上原子鍾生成的導航信息獲得從衛星至接收機的到達時間差,衛星在空中連續發送帶有時間和位置信息的無線電信號,供接收機接收。 由於傳輸的距離因素,接收機接收到信號的時刻要比衛星發送信號的時刻延遲,通常稱之為時延,因此,也可以通過時延來確定距離。

衛星和接收機同時產生同樣的偽隨機碼,一旦兩個碼實現時間同步,接收機便能測定時延;將時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離,每顆衛星上的計算機和導航信息發生器非常精確地了解其軌道位置和系統時間,而全球監測站網保持連續跟蹤,蹤衛星的軌道位置和系統時間。 位於地面的主控站與其運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對每顆衛星注入校正數據。

注入數據包括:星座中每顆衛星的軌道位置測定和星上時鍾的校正。這些校正數據是在復雜模型的基礎上算出的,可在幾個星期內保持有效,衛星導航系統時間是由每顆衛星上原子鍾的銫和銣原子頻標保持的。

這些星鍾一般來講精確到世界協調時(UTC)的幾納秒以內,UTC是由美國海軍觀象台的「主鍾」保持的,每台主鍾的穩定性為若干個10^-13秒。衛星早期採用兩部銫頻標和兩部銣頻標,後來逐步改變為更多地採用銣頻標。

通常,在任一指定時間內,每顆衛星上只有一台頻標在工作,衛星導航原理:衛星至用戶間的距離測量是基於衛星信號的發射時間與到達接收機的時間之差,稱為偽距。 為了計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和接收機時鍾偏差,偽距測量要求至少接收來自4顆衛星的信號,由於衛星運行軌道、衛星時鍾存在誤差,大氣對流層、電離層對信號的影響,使得民用的定位精度只有數十米量級。

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採用差分定位技術(如DGPS、DGNSS),建立地面基準站(差分台)進行衛星觀測,利用已知的基準站精確坐標,與觀測值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一修正數,並對外發布。 接收機收到該修正數後,與自身的觀測值進行比較,消去大部分誤差,得到一個比較准確的位置。

實驗表明,利用差分定位技術,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級。
5.北斗導航衛星那時可以民用的岀來、軍用和民用有什麼不同
北斗系統,到現在為止,還未正式建成,到2020年時就可以成為全球定位系統,現在,才可以為整個亞洲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

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

用戶端由北斗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 中國此前已成功發射四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九顆北斗導航衛星(其中,北斗-1A已經結束任務),將在系統組網和試驗基礎上,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支撐、推廣和保障體系,推動衛星導航在國民經濟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目前全世界有4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其中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已建成投入使用。

中國北斗,歐洲「伽利略」仍處於建設階段。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海域,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2000年以來,中國已成功發射了9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

這個系統具備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范圍內的定位、授時、報文和GPS廣域差分功能,並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正在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於第二代系統)。

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我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成功發射九顆北斗導航衛星。

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發展歷程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滿足全球應用需求,我國啟動實施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從古至今,人類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發明了多種導航方法。

例如,天文導航是通過觀測天體的位置來確定自身的位置和航向,此法設備簡單,但受到氣象條件的限制;無線電導航是接收海岸電台發出的無線電波來確定艦船自身的位置,它雖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但由於無線電波的傳播距離有限,故用於遠航時有困難。其他導航方法也不盡如人意。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可以預見的將來看,衛星導航技術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導航工具。衛星導航技術是指利用一組導航衛星,對地面、海洋和空間用全戶進行精確的定位。

它具有全時空、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地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的特點,已成為應用廣泛的導航定位技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重要的空 系統圖間基礎設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就開展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工作,但由於諸多原因而夭折。

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國內開展了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後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的設想,並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得以實現。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我國就結合國情,科學、合理地提出並制訂自主研製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三步走」規劃:第一步是試驗階段,即用少量衛星利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來完成試驗任務,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積累技術經驗、培養人才,研製一些地面應用基礎設施設備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計劃發射10。
6.北斗導航詳細介紹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

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

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

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簡稱為BD,在ITU(國際電信聯合會)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發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為pass(即指南針),在ITU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 北斗一號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時。

北斗二代系統的功能與GPS相同,即定位與授時。[編輯本段]系統工作原理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

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

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編輯本段]與GPS系統對比 1、覆蓋范圍: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

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顆)。

2、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北斗導航系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顆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

航衛星為准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

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

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裡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系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向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

而「北斗一號」系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統受損,系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 4、實時性:「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

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簡訊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綜上所述,北斗導航系統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

缺點是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維主動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戶高程數據,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少的初步起步系統。

此外,該系統並不排斥國內民用市場對GPS的廣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礎上還將建立中國的GPS廣域差分系統。

可以使受SA干擾的GPS民用碼接收機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級修正到數米級,可以更好的促進GPS在民間的利用。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隨著我軍高技術武器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來越高。

[編輯本段]雙星定位不同於「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線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路。

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向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線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

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鍾,同時還有一個。

Ⅵ 北斗系統的主要用途

北斗星導航定位系統(簡稱北斗系統)由空間星座、地面控制中心系統和用戶終端三部分構成。

1、空間星座
建設中的中國北斗導航系統(COMPASS)空間段計劃由五顆靜止軌道衛星和三十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距離地面36000km,分別位於東經80和140的赤道上空,執行地面控制中心與用戶終端的雙向無線電信號的中繼任務。另外還有一顆備份衛星定位於東經115.5的赤道上空。衛星重980kg,壽命不少於8年,

余銷2、地面控制中心系統
北斗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包括主控、測軌站、測高站、校正站和計算中心,主要用來測量和收集校正導航定位參數,完成測軌和調整衛星的運行軌道,姿態,編制星歷,形成用戶定位修正數據和對用戶進行定位,即負責無線電信號的發送接收及對整個工作系統的監控管理。

3、用戶設備
根據北斗用戶機和應用環境和功能的不同,通常北斗用戶機有五種類型:

普通型。
該型用戶機只能進行定位和點對點的通信,適合於一般車輛、船舶及便攜等用戶的定位導航應用,可接收和發送定位及通信信息,與中心站及其它用戶終端雙向通信。

通信型。
適合於野外作業、水文測量、環境檢測等各類數據採集和數據傳輸用戶,可接收和發送簡訊息、報文,與中心站和其它用戶終端進行雙向或單向通信。

授時型。
適合於授時、校時、時間同步等用戶,可提供數十納秒級的時間同步精度。

指揮型。
指揮型用戶機是供擁有一定數量用悉毀讓戶的上級集團管理部睜局門所使用,除具有普通用戶機所有功能外,還能夠播發通播信息和接收中心控制系統發給所屬用戶的定位通信信息。指揮型用戶機又可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指揮型用戶機,所轄用戶為普通型用戶機;二級指揮用戶機,所轄用戶為一級指揮機用戶;三級指揮型用戶機,所轄用戶為二級指揮機用戶。

多模型用戶機。
此種用戶機既能接收北斗衛星定位和通信信息,又可利用GPS系統或GPS增強系統導航定位,適合於對位置信息要求比較高的用戶。

Ⅶ 北斗導航系統和GLONASS導航系統,它們有什麼異同

俄羅斯GLONASS導航與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對比分析:

1.GLONASS導航
GLONASS採用頻分多址體制,衛星靠頻率不同來區分,每組頻率的偽隨機碼相同。基於這個原因,GLONASS可以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同時被敵方干擾,因而,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強。另外,由於GLONASS衛星的軌道傾角大於GPS衛星的軌道傾角,所以在高緯度(50度以上)地區的可視性尺衫較好。
每顆GLONASS衛星上裝有艷原子鍾以產生衛星上高穩定時標,並向所有星載設備的處理提供同步信號。星載計算機將從地面控制站接收到的專用信息進行處理,生成導航電文向用戶廣播。導航電文包括:①星歷參數;②星鍾相對於GLONASS時的偏移值;③時間標記;④GLONASS歷書

2.北斗: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於20m,授時精度優於100ns。
北斗導航系統的主要優勢在於:消並
第一是北斗系統有斜軌道衛星,在遮擋物復雜的地形、地表的定位信號更強、精度更高(比如城市高樓集中的CBD);
第二是北斗系統支持短報文傳訊功能,終端設備不僅能接受到北斗的定位信號,還能發送終端訊息到衛星陵橋腔或者到調控中心,這個功能是其他導航系統不支持的。

Ⅷ 用GPS算北斗衛星坐標為什麼Z正確,XY不對廣播星歷時間已經轉化為GPS時,實在不知道哪裡錯了

t是用戶計算時刻。toe是星歷的參考歷元,也就是本星歷拍雹中所列某些參數的參考時刻,它是衛星鍾本身記錄的時間,所以是GPS周和秒的形式。廣播星歷文件數據段第一行,衛星號之後的有關時間的參數,它察薯們是星歷播送時刻(更新時刻)的衛星鍾敗賀者面時,即星...1996

Ⅸ 定位是怎麼定位的

定位根據使用環境分為室外定位和室內定位兩種,其中室外定位主要是靠GNSS模塊接收GPS/BDS/GLONASS/GALILEO/QZSS/IRNSS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區域衛星定位系統的衛星信號,並通過NMEA0183協議,模塊串口輸出位置信息,繼而實現定位。

1、GPS定位


UWB定位:超寬頻(UWB)定位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與傳統通信定位技術有極大差異的新技術。它利用事先布置好的已知位置的錨節點和橋節點,與新加入的盲節點進行通訊,並利用TDOA定位演算法,通過測量出不同基站與移動終端的傳輸時延差來進行定位。

Ⅹ 北斗評分多久更新一次

北斗評分孫喊每小時更新一次。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北斗評分每小時更新一次,正常下,都在整點更新,toe與toc保持同步,從一整天的尺度來看,這一更新過程從每天00:00時開始,播發的星歷參考時間toe為00:00,以30s周期一直播發該星歷,則改野直到01:00,開始播發新的星歷參數,對應參考時間toe為01:00,通過無線網路採集車載殲判導航設備的狀態信息。

閱讀全文

與北斗星歷校驗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天才app鬧鍾怎麼改 瀏覽:962
司馬彥PDF 瀏覽:885
動力轉向編程 瀏覽:831
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pdf 瀏覽:811
怎麼更改appid名字 瀏覽:235
抖音很解壓的東西 瀏覽:520
怎麼在app上進行機場升艙 瀏覽:133
fx3ga用什麼編程軟體 瀏覽:498
深度學習演算法樣本數量 瀏覽:966
電腦文件夾打開畫面塊狀 瀏覽:790
固態硬碟與機械盤的加密方法 瀏覽:634
unix編譯軟體 瀏覽:563
影視製作中西書局中央編譯出版社 瀏覽:822
變數作用域是編譯器決定的嗎 瀏覽:755
linux結構分析 瀏覽:812
程序員記錄歷史 瀏覽:798
編譯器怎麼調用構造函數的 瀏覽:97
高質量cpdf 瀏覽:824
福建電信代理伺服器雲主機 瀏覽:618
美圖看看pdf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