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並行編譯技術的發展

並行編譯技術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4-11-29 13:40:55

1. 語言處理系統的發展過程

隨著程序設計語言的變化和發展,語言處理系統也跟著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和發展。最初人們直接用機器語言來描述問題的解法,這種程序無需任何處理就能直接在計算機上運行。但是這樣的編程方式太繁瑣,極易出錯,效率極低,是非常不可取的。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人們就在努力設法改變這種編程方式。開始時傾向於准備好一個由一些常用的常式程序組成的庫,並借用一些代碼來引用該庫中的例行程序。後來改用一些字元或語言來表示這些代碼,這樣就成了符號語言的雛形。在此基礎上,人們努力使機器語言符號化。機器語言發展成了匯編語言。語言的這一發展導致要求有一翻譯程序把匯編語言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這種翻譯程序稱為匯編程序。
緊隨匯編語言和匯編程序之後發展的是自動編譯器。在自動編譯器中,程序人員用的語言更接近通常的數學表示體系。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的第一批自動編譯器都十分初步,它們只允許簡單的單目運算,數據元素的命名方式有很多限制,然而它們促進了對高級語源殲鬧言處理系統和通用的翻譯過程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了FORTRAN等一批高級語言,與此相適用的語言處理程序、解釋程序和編譯程序也相繼開發成功。
隨著編譯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對編譯程序需求的不斷增長,50年代末有人開始研究編譯程序的自動生成工具,提出並研製編譯程序的編譯程序,它的功能是從任一語言的詞法規則、語法規則和語義解釋出發,自動產生該語言的編譯程序。研製一個功能完全且實用的編譯程序的編譯程序是很困難的。多數編雹罩譯程序的編譯程序都是一些專用編程序生成系統,如自動生成詞法分析程序的掃描程序生成系統,自動生成語法分析程序的語法分析程序生成系統。
60年代起,不斷有人開始使用自展技術來構造編譯程序。自展的主要特徵是用被編譯的語言來書寫該語言自身的編譯程序。自展的思想最早在50年代中間就有人提出,到1971年,PASCAL的編譯程序用改帆自展技術生成後,其影響越來越大。
隨著並行技術和並行語言的發展,處理並行語言的並行編譯技術正在深入研究之中,將串列程序轉換成並行程序的自動並行編譯技術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閱讀全文

與並行編譯技術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稅後工資多少可以跳槽 瀏覽:172
個別網站無法解析伺服器的dns地址 瀏覽:970
安卓手機如何打開rmb文件 瀏覽:213
新生兒app叫什麼 瀏覽:63
斗魚加密怎麼弄 瀏覽:759
為什麼會加密不可上網 瀏覽:529
步步高手機編譯時間啥意思 瀏覽:394
程序員復盤app 瀏覽:160
pdf確定 瀏覽:534
php連接mysql埠號 瀏覽:997
id3演算法在進行某個節點劃分時 瀏覽:404
麥塊伺服器如何登錄正版 瀏覽:684
中國民俗學pdf 瀏覽:383
程序員如何做人力資源 瀏覽:656
p單片機數字電壓表項目設計報告 瀏覽:446
做一個單片機系統要經過哪些步驟 瀏覽:151
阿里雲php版本升級 瀏覽:353
pdf轉換word綠色 瀏覽:357
使用代理伺服器地址和埠怎麼填 瀏覽:384
php獲取當天的日期時間戳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