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超方面的順加和倒扣的具體區別
順加和倒扣的區別就是基數是以供貨價還是零售價的區別。一般作為供貨商都會按順加算,這樣和超市談判中讓超市感覺自己的產品毛利高。做為超市則一般是按倒扣來算。
舉個列子:A產品你供給超市1元,建議零售價1.5元,順加的演算法就是:(零售價減供貨價)/供貨價*100%也就是(1.5-1)/1*100%=50%的利潤點。倒扣的演算法就是(1-供貨價除零售價)*100%,也就是(1-1/1.5)*100%=33%的利潤點。
從三個方面來闡釋他們各自的特點:
一、計算公式不同
以毛利率20%為例。如果是「倒扣」,計算公式為: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零售價格=20%
而「順加」的計算公式: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供貨價格=20%
二、供應商的毛利率不同
在商品的零售價格、「倒扣」或者「順加」點數以及供應商商品成本一定的情況下,不同的價格概念,所得出供應商的供貨價格以及毛利額都是不一樣的。
註:
1、供貨價格即供應商向商超供應商品的價格。
2、商品成本即供應商生產或購入商品的價格。
3、毛利額即供應商供貨價格與商品成本的差額。
4、毛利率即毛利額與供貨價格的比率。
三、針對性不同
由表一不難看出,價格概念不同,其結果也是千差萬別。「倒扣」針對的是售價,而「順加」則針對成本。商超采購所講的價格一般都是指「倒扣」,其目的就是要在零售價格確定的情況下,保證本商超的凈收益,而作為供應商的我們則更願採用「順加」來維護我們的利益。
掌握了以上兩種價格的概念,再跟商超談定價合同時,我們就不難把握要點,折中確定讓大家共贏的商品售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