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個人所得稅演算法!
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法(元)1不超過500元的 50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25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125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375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13756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33757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63758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103759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15375 工資、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驟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1600元/月(來源於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員、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同胞在中國境內的所得每月還可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按5%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王某當月取得工資收入9000元,當月個人承擔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共計1000元,費用扣除額為1600元,則王某當月應納稅所得額=9000-1000-1600=64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6400×20%-375=905元。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統一由支付人負責代扣代繳,支付人是 稅法規定的扣繳義務人。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或年終加薪,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的,應分兩種情況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1)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減去「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由於上述計算納稅方法是一種優惠辦法,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人,該計算納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對於全年考核,分次發放獎金的,該辦法也只能採用一次。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人,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平時按月取得的生活費或部分工資,應按月依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終取得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應按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辦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內部退養(或提前離崗)人員取得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1)企業減員增效和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機構改革中,未達到離退休年齡,提前離崗且未辦理離退休手續(內部退養)的職工,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於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提前離崗)手續後,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並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並,減去當月費用扣除標准後,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然後再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准,按照已確定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一次性內部退養收入)-費用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3)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並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在中國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無論是否由中國境內或境外的企業或僱主支付或負擔,均屬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除依照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條約、簽定的稅收協定或者有關政策規定可以免稅或減稅以外,都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與中國公民相同。但是,外籍人員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在每月16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的基礎上,再減去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徵收辦法,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萬元,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應納稅所得額=40000-40000×20%=320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個人擔任董事職務而取得董事費,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由於擔任董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屬於勞務報酬所得,按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對於本企業的職工或高級管理人員同時兼任本企業董事所取得的董事費,應與其當月工資、薪金合並,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獲得的稿酬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個人獲得的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去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減去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可以免納30%的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1-30%)例如:孫某在某美容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獲得稿酬3000元,孫某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000-800)×20%×(1-30%)=308元。報刊、雜志、出版等單位的職員在本單位的刊物上發表作品、出版圖書取得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1)任職、受雇於報刊、雜志等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專業人員,因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屬於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應與其當月工資收入合並,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除上述專業人員以外,其他人員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應按稿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出版社的專業作者撰寫、編寫或翻譯的作品,由本社以圖書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費收入,應按稿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例如: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9000)×(1-20%)×20%=2400元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1280=3680元個人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或復印件公開拍賣所取得的收入,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方法是:以每次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例:衛某年初取得單位集資款的利息收入1000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20%=200元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03-09個人在我國境內存儲人民幣、外幣而取得的利息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以每次取得的利息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利息全額×20%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由儲蓄機構在向儲戶結付利息時代扣代繳。個人取得財產租賃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財產租賃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取得的財產租賃收入-合理費用-費用扣除標准合理費用包括以下項目:(1)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教育費附加,可憑完稅憑證,從財產租賃收入中扣除。(2)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必須是實際發生並能夠提供有效准確憑證的支出,以每次扣除800元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可以繼續扣除,直至扣完為止。費用扣除標准為: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800元;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收入的20%。財產租賃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為20%。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個人財產轉讓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以一次轉讓財產收入額(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應合並為一次轉讓財產收入)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應納稅所得額=每次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確定財產原值,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繳納的有關費用。二是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三是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四是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五是其他財產原值,參照以上四種辦法確定。上述財產原值的確定,個人必須提供有關的合法憑證;對未能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合法憑證而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稅務部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核定其財產原值或實行核定徵收。例如房產轉讓,如果納稅人不能准確提供房產原值和有關稅費憑證,無法確定房產原值時,稅務機關可以綜合考慮該項房產的坐落地、建造時間、當地房價、面積等因素,按房產轉讓收入額的一定比例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合理費用是指個人在賣出財產時按有關規定所支付的費用,如營業稅及其附加、中介服務費、資產評估費等等。個人在集體企業改組改制過程中取得量化資產,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允許集體所有制企業在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時可以將有關資產量化給職工個人。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僅作為分紅依據,不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在量化環節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暫緩繳納個人所得稅;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去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後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業量化資產參與企業分配而獲得的股息、紅利,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中獎、中彩等偶然所得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例如:葉某參加電視台舉辦的有獎競猜活動中獎,獲一台價值8000元的電腦,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20%=1600元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准由800元改為1600元後,納稅人取得工資、薪金應如何繳稅 (1)2005年12月31日(含)前,納稅人實際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無論稅款是否在2006年1月1日以後入庫,均應適用原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每月800元,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自2006年1月1日起,納稅人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適用新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每月1600元,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舉例說明如下:某單位於2005年12月28日向一員工發放當年12月份的工資1300元,並扣繳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款,在2006年1月5日繳入國庫。由於該納稅人實際取得工資的時間是2005年12月31日(含)之前,因此,應適用800元的費用扣除標准來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扣繳個人所得稅25元。
該單位又於2006年1月9日向該員工發放2006年1月份的工資1400元,按照規定,這筆在2006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可減除費用1600元,因此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6年1月12日,該單位再向該員工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5000元,由於該員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1600元(只有1400元),因此,應將年終一次性獎金減除當月工資與費用扣除額1600元之間的差額後,余額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據此,單位在發放這筆年終一次性獎金時,應扣繳個人所得稅240元。計算過程為:
應納稅所得額:5000-(1600-1400)=4800元;
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額4800元除以12後為400元,適用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
應納稅額:4800×5%=240元。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 其中,收入總額是指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收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入、營運收入、勞務服務收入、工程價款收入、財產出租或轉讓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等。各項收入應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 成本、費用是指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損失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按年度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如下: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1不超過5000元的502超過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2503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12504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42505超過50000元的部分 356750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計稅辦法適用於查賬徵收的個體工商戶,不適用於核定徵收的個體工商戶。 演職人員取得報酬,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演職人員是指參加演出(包括舞台演出、錄音、錄像、拍攝影視等)而取得報酬的個人。演職人員參加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為工資、薪金所得,按月繳納個人所得稅。演職人員參加非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為勞務報酬所得,按次繳納個人所得稅。演職人員取得報酬後按規定上交給單位和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費以及收入分成,經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後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演職人員取得報酬為不含稅收入(指稅後收入)的,分兩種情況:(1)作為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數)÷(1-稅率)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作為勞務報酬所得的,計算公式為:不含稅收入額低於336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不含稅收入額高於336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向演職人員支付報酬的單位或個人,應該按照稅法規定代扣代繳演職人員的個人所得稅。計程車司機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1)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計程車司機採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的,計程車司機從事客貨運營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從事個體計程車運營的計程車司機取得的收入,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3)計程車屬個人所有,但掛靠出租汽車經營單位或企事業單位,計程車司機向掛靠單位繳納管理費的,或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將計程車所有權轉移給計程車司機的,計程車司機從事客貨運輸取得的收入,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律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1)律師個人出資興辦的獨資和合夥性質的律師事務所的年度經營所得,作為出資律師的個人經營所得,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在計算其經營所得時,出資律師本人的工資、薪金不得扣除。(2)合夥制律師事務所應將年度經營所得全額作為基數,按出資比例或者事先約定的比例計算各合夥人應分配的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3)律師事務所支付給雇員(包括律師及行政輔助人員,但不包括律師事務所的投資者)的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4)作為律師事務所雇員的律師與律師事務所按規定的比例對收入分成,律師事務所不負擔律師辦理案件支出的費用(如交通費、資料費、通訊費及聘請人員等費用),律師當月的分成收入,按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確定的不高於律師當月分成收入的30%比例內,扣除辦理案件支出的費用後,余額與律師事務所發給的工資合並,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5)兼職律師從律師事務所取得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律師事務所在代扣代繳其個人所得稅時,不再減去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准,以收入全額(取得分成收入的為扣除辦理案件支出費用後的余額)直接確定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6)律師從接受法律事務服務的當事人處取得的法律顧問費或其他酬金,均按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從事醫療服務活動取得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1)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以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衛生院、醫院等醫療機構形式從事疾病診斷、治療及售葯等服務活動,應當以該醫療機構取得的所得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自行連續從事醫療服務活動取得所得,無論是否有經營場所,要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醫生承包經營由集體、合夥或個人出資的鄉村衛生室(站),經營成果歸醫生個人所有,承包人取得的所得,按照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鄉村衛生室(站)的醫務人員取得的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3)受醫療機構臨時聘請坐堂門診及售葯,由該醫療機構支付報酬,或收入與該醫療機構按比例分成的人員,其取得的所得,按照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所得為一次,稅款由該醫療機構代扣代繳。個人從事彩票代銷業務取得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從事彩票代銷業務而取得所得,應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⑵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1、2021個稅年度匯算計算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①綜合所得收入額-②60000元-③「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④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⑥捐贈)×⑦適用稅率-⑧速算扣除數]-2021年已預繳稅額
2、公式具體內容詳解:
①「綜合所得收入額」包括四項收入,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等
②至⑥五項內容可以減除後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即:
個稅起征點60000元/年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
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和大病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
⑦適用稅率和⑧速算扣除數,如下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⑶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有哪些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例: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萬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兒園,同時父母已經60多歲。
起征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345元個稅;
起征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每月需繳納(10000-5000-2000)×3%=90元個稅。
根據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贍養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攤扣除額),所以,個稅=(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3)個體所得稅有幾種演算法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1、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⑷ 2021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2021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是「應繳個稅金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所以說,我們要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這三個數。按照最新的稅法,需要扣除的項目有5000元的免徵額、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子女教育等附加的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企業年金等其它國家規定可以扣除的項目。
個人所得稅具體計算如下: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個人所得稅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收入來計算的,具體情況如下:
1、綜合所得的,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的;
2、經營所得,是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其中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計算,稅率為20%。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⑸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1.應繳納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2.應納稅額=應納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⑹ 個人所得稅演算法
個人所得稅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收入來計算的:1、綜合所得的,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的;2、經營所得,是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其中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計算,稅率為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⑺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式為:應納稅額乘以稅率。不同應稅項目對應的稅率不同,應納稅額也不同。例如: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應納稅額為: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經營所得的應納稅額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⑻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是: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比如小明月收入是8000元,三險一金是1000元,沒有其他的專項扣除,那麼他每月應繳稅費是:(8000-5000-1000)*3%=90元。因為小明的應繳納稅額在3000元以內,所以他是按照最低標準的3%稅率來扣費,如果高於3000元標準的話,應該按照更高標准來扣稅。當然了,符合條件的人可以申請扣除專項附加,這樣可以有稅收優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