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警3什麼是紅色警戒模式,什麼是威脅等級
你的部隊傷亡越慘重,威脅等級就月高,威脅等級越高,你獲得的最高機密點數也越快. 紅色警戒模式實質是給你一定的資金,並給你的所有部隊英雄等級.但回有時間的懲罰.
㈡ 軍事中威脅度怎麼定義和劃分等級
常規戰爭和核戰爭兩種。
戰爭有內因和外因。內因起決定性作用。需要分析清楚!
現在巡航導彈等低空突襲和隱形戰機和隱形導彈突襲!
國際上屈指可數的幾個軍事大國實力和態勢比較好分析!
美國通常最先襲擊通信目標和核控制目標!
㈢ 想知道騰訊電腦管家的那個互聯網安全評級是怎麼算的求知道的告訴下或者是騰訊內部的某某詳細的介紹下
樓主你好
如果是問內部數據,是沒什麼人知道的。
騰訊電腦管家後台實時監控攔截到的病毒、欺詐網站的實時數據及分布,讓你打開管家便知道今天上網究竟安全不安全。就像通過監測PM2.5來判斷空氣污染指數一樣,ISL的紅、橙、藍三檔讓您直觀的感受到網路風險高低,並同時給出詳盡的防範措施,讓我們遠離網路威脅。
如果遇到橙色預警說明,當前網路上有新的風險狀況,而在一般情況下,電腦管家能夠幫助你自動攔截這類風險。滑鼠移到預警標題區域,會展示預警信息的描述,點擊「詳情」,會跳轉到電腦管家論壇,可以了解到該威脅的詳細描述。
㈣ 請問《魔獸世界》中威脅值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樣計算在哪裡顯示謝謝!
威脅值指怪物對你的仇恨度,仇恨大怪就會過來打你,插件裡面一般都有,例如魔獸大腳裡面有一欄是計算威脅值和怪物目標的
㈤ 什麼是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介紹一下風險評估的五種方法。這幾種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重,針對不同的風險識別對象,可靈活運用,或專取一種,或幾種組合,主要應考慮其有效性和員工的接受性,最終的目的是准確地識別出所有可能的有價值的風險,為後續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1 現場觀察法:通過對工作環境的現場觀察,以查找現場隱患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危險源,適應范圍較廣。
優點:現場觀察法適用各場所及作業環節;缺點:①從事現場觀察的人員,要求具有安全技術知識和掌握了完善的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准;②不適應於大面積的觀察。
2 安全檢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對工藝過程、機械設備和作業情況熟悉並富有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經驗的人員,根據有關規范、標准、工藝、制度等事先對分析對象進行詳盡分析和充分討論,列出檢查項目和檢查要點等內容並編製成表。 分析者依據現場觀察、閱讀系統文件、與操作人員交談、以及個人的理解,通過回答安全檢查表所列的問題,發現系統設計和操作等各個方面與標准、規定不符的地方,記下差異。
優點:安全檢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檢查基礎之上,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尤其適用於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對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於全面辨識危害因素。
缺點:檢查表約束限制了人們主管能動性的發揮,對不在檢查表中反映的問題,可能會被忽視,因此,採用該方法可能會漏掉以往未曾出現過的一些新的危害。
應用范圍:安全檢查表一般適用於比較成熟(或傳統)的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且需要事先編制檢查表,以對照進行辨識。安全檢查表法尤其適用於一線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如,作業活動開始前,或對設備設施的檢查等等。只能對已經有的或傳統的業務對象、活動進行檢查,對新業務活動、新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不適用此法。
危害因素辨識所使用的檢查表與安全檢查時所使用的檢查表並不完全一致,它們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側重,因此,不應直接使用安全檢查表所用的檢查表進行危害因素辨識,應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最好是重新編制。
3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PHA:預先危險性分析又稱初步危險性分析,是在進行某項工程活動(包括設計、施工、生產、維修等)之前,對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類別、分布)、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優點:在最初構思產品設計時,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險,從一開始便可採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們,避免由於考慮不周造成損失。在進行龐大、復雜系統危害因素辨識,可以首先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分析判斷系統主要危險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主要風險進行深入分析。
缺點:易受分析人員主觀因素影響。另外,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且精準程度不高,復雜或高風險系統需在此基礎上,藉助其他方法再做進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不夠全面,也無法提供有關風險及其最佳風險預防措施方面的詳細信息。
應用范圍: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用於項目評價的初期,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過濾一些風險性低的環節、區域,同時,也為在其它風險性高的環節、區域,進一步採用其它方法進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識創造了條件。適用於固有系統中採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設備的危險性評價。當只希望進行粗略的危險和潛在事故情況分析時,也可以用PHA對已建成的裝置進行分析。
4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稱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歐美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是為了識別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預防性工作流程。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餘的、有危險的工作步驟和工作設備/設施,制定控制和改進措施,以達到控制風險、減少和杜絕事故的目標。
優點:該方法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尤其是目前已開發JSA/JHA方法標准,可操作性強,便於實施。使作業人員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作業過程的風險,使預防措施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缺點:該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識方面並無太多優勢,它並不是推薦用於危害因素辨識的專門方法,但由於其簡單明了、可操作,一般用於非常規作業活動的風險管理。
應用范圍:工作危害分析一般應用於一些作業活動,如對新的作業、非常規(臨時)的風險管理(當然,包括危害因素辨識),或者在評估現有的作業,改變現有的作業時,開展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不適用於對連續性工藝流程以及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辨識。
5 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法FMEA:
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就是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產品各組成單元潛在的各種故障類型及其對產品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並把每一個故障按它的嚴重程度予以分類,提出可以採取的預防、改進措施,以提高是將工作系統分別分割為子系統、設備或原件,逐個分析各自可能發生的故障類型及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優點:系統化表述工具;創造了詳細的可審核的危害因素辨識過程;適用性較廣,廣泛適用於人力、設備和系統失效模式,以及軟硬體等。
缺點:該方法只考慮了單個的失效情況,而無法把這些失效情況綜合在一起去考慮;該方法需要依靠哪些對該系統、裝置有著透徹了解的專業人士的參與;另外,該方法耗時費力,花費較高。
應用范圍: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廣泛應用於製造行業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尤其適用於產品或工藝設計階段的危害因素辨識。如果說要做好作業活動的危害因素辨識需要細化活動步驟,那麼,設備、裝置的危害因素辨識就要細化其功能單元,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好設備、裝置的危害因素辨識,FMEA方法就是範例。
㈥ 地質災害危害性初步評價
一、地質災害危害性構成及危害性指標
災害是一種自然的或人為因素引起的不幸事件(或過程),災害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社會經濟活動和發展的基礎——資源與環境造成危害和破壞。災害的形成必需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具有災害現象的起源,即自然動力活動或自然環境的異常變化;二是具有受災害的對象,即人類生命財產以及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與環境。在一個災害事件中,前者可稱為災害體,後者可稱為承災體或受災體,二者互相作用則形成了災害。地質災害是指以地質營力為主要原因引起的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危害性分為歷史災害危害性和潛在災害危害性。歷史災害危害性是指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以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潛在地質災害危害性是指具有災害形成條件,但尚未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可能性的活動強度以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二者危害性的標准不同。地質災害的危害性從定性分析看,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越高,危害性越大,災害的損失越嚴重。從定量化評價的要求看,地質災害的危害性需要通過具體的指標予以反映。深圳地區地質災害調查為區域性調查工作,只對地質災害危害性進行初步評價,擬選取地質災害已造成的人員傷亡,現狀經濟損失、受威脅人數、預估經濟損失指標進行地質災害危害性初步評價。
(一)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評估標准
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評估目前大多採用實物統計法,即根據損失各類物質多少,在此基礎上採用統一價格摺合成人民幣作為統計依據,本章統計價格是根據深圳市經濟特區的實際情況選取,其判定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的標准見表2-4-37。
表2-4-37 地質災害主要項目經濟損失評估標准表
1.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評估
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評估是指地質災害體在發展過程中或產生後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經濟損失以人民幣計算)。按表2-4-37中的判定標准,深圳市各區主要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見表2-4-38。從表中可以看出,深圳市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總額為7738.73萬元。其中滑坡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5568.45萬元,佔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總額的72%;崩塌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額678.13萬元,占總額的8.8%;塌岸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額2.15萬元,占總額的0.2%;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額1490.00萬元,占總額的19.0%。
2.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評估
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評估是對存在隱患的地質災害在未來發生災害時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進行估算。按表2-4-37中的判定標准,深圳市各區主要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見表2-4-39。
深圳市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總額為2402050.55萬元。其中滑坡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額6621.5萬元,佔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總額的0.3%;崩塌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額773.0萬元,占總額的0.03%;塌岸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額3.05萬元,占總額的0.000001%;不穩定邊坡(潛在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額151.00萬元,占總額的63.17%;岩溶塌陷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額487600.00萬元,占總額的20.0%;土壤侵蝕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額395400.00萬元,占總額的16.5%。
表2-4-38 深圳市各區主要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表 單位:萬元
表2-4-39 深圳市各區主要地質災害預測經濟損失表 單位:萬元
(二)地質災害災情及危害程度評估的判定標准
地質災害的災情分級是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災害程度的分級,採用災害發生後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指標評價;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是對存在隱患的地質災害在未來發生災害時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進行預測分級,採用存在隱患的地質災害在未來發生時可能產生的「受威脅人數」和「預估經濟損失」指標評價。根據深圳市城市建設平整場地存在大量不穩定人工邊坡(潛在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採用「受威脅人數」和「預估經濟損失」指標進行評估,根據上述原則,參照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文件「粵國土資(地環)字〔2002〕171號」關於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標准中的危害對象,潛在經濟損失等指標進行分級評估,按表2-4-40確定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為很嚴重、嚴重和不嚴重三級。災害體(包括潛在危害體)只要其中某一項指標達到即劃入相應級別。
(三)地質災害危害程度評估
根據表2-4-40分級標准,深圳市主要地質災害危害程度評估統計見表2-4-41,各區地質災害危害程度評估統計見表2-4-42。
表2-4-40 地質災害破壞後果劃分表
表2-4-41表明,深圳市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很嚴重級共554個,其中滑坡很嚴重級17個,佔地質災害很嚴重總數的3%;崩塌10個,佔1.8%;不穩定邊坡(潛在地質災害)526個,佔94.9%;塌岸無很嚴重級;岩溶塌陷1個,佔0.3%。嚴重級共233個,其中滑坡35個,佔地質災害嚴重級總數的15%;崩塌37個,佔15.9%;不穩定邊坡(潛在地質災害)158個,佔67.8%;岩溶塌陷3個,佔1.3%。不嚴重級共349個,其中滑坡87個,佔地質災害不嚴重級總數的25%;崩塌197個,佔56.4%;不穩定邊坡(潛在地質災害)34個,佔9.7%;岩溶塌陷23個,佔6.6%;塌岸8個,佔2.3%。
表2-4-41 深圳市主要地質災害災度及危害程度統計表
表2-4-42 深圳市各區主要地質災害災度及危害程度評估統計表
二、地質災害危害性評價方法
(一)評價方法
地質災害的危害性除與其災害發育強度相關外,主要還是由災害的受災對象所決定的。在城鎮或人口相對集中地區,地質災害危害性較大,反之人口稀少或無重要建設地區的地質災害危害性相對要小。因此,考慮權重分配時,給予預估經濟損失和受威脅人口分值較高,而給予地質災害發育強度分值較低,評價參數的分級標准和各因子權重見表2-4-43。
根據表2-4-43規定的各項標准和各因子權重,合理分配各因子等級分值,計算各剖分單元內的各項參數,累加得出危害性總分值。根據總分將地質災害危害性分為3個級別;取危害性大總分56分和危害性中等總分30分的中間值43分為危害性大、中等區的界線值,即總分大於等於43分為危害性大區。同樣,取危害性中等總分30分和危害性小總分14分的中間值22分為危害性中等、小區的界線值,即總分小於22分為危害性小區,總分為22~43分為危害性中等區。
表2-4-43 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標准表
圖2-4-69 深圳市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單元剖分圖
(二)評價結果
在1∶5萬地質災害分布圖上將市區面積按1 km 2(2cm×2cm)劃分為1990個剖分單元,根據剖分單元內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和預估經濟損失大小、受威脅人數多少給予相應分值,並計算出各剖分單元的總分值,根據各單元總分值進行地質災害危害性初步分區評價(圖2-4-69)。
三、各行政區地質災害危害性初步評價
根據以上方法,將深圳市地質災害危害性共劃分為22個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總面積307.4km2;26個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總面積276.2km2;1個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總面積1369.4km2(表2-4-44)。
現按行政區分述如下。
(一)鹽田區
1.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Ⅰ9、Ⅰ14)
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分布於大、小梅沙(Ⅰ9)和壢背村-鹽田港(Ⅰ14)一帶,面積19.6km2,區內發育滑坡4處,崩塌8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33處,頻度系數均值為2.31個/km2。已造成經濟損失79萬元,受威脅人數大於555人,受威脅財產141930.0萬元。該區剖分單位總分值≥43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
2.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Ⅱ8、Ⅱ9)
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分布於梅沙海關(Ⅱ8)和沙頭角(Ⅱ9)一帶,面積4.5km2,區內發育不穩定人工邊坡1處,頻度系數均值為0.22個/km2。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在22~42之間,為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
3.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Ⅲ)
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主要分布於梅沙尖、梧桐山低山坡麓以上一帶,面積48.26km2,區內崩塌、涉險人數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零星分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小於22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
表2-4-44 地質災害危害性分區表
(二)羅湖區
1.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Ⅰ15、Ⅰ17 )
該區分布於蓮塘(Ⅰ15)和布心小學-銀湖汽車站一帶(Ⅰ17),面積24.1km2。區內發育滑坡6處,崩塌6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48處,頻度系數均值為2.49個/km2,已造成經濟損失43.5萬元,受威脅人數大於1100人,受威脅財產144405萬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大於等於43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
2.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Ⅱ18、Ⅱ20)
該區分布於梧桐山微波站(Ⅱ18)和沙灣聯站(]120)一帶,面積4.5km2。區內發育涉險人數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3處和危害性中等人工邊坡多處。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在22~42之間,為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
3.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Ⅲ)
該區主要分布於仙湖植物園,羅湖中心城區一帶,面積49.76km2。區內涉險人數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零星分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小於22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
(三)龍崗區
1.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Ⅰ1-Ⅰ8、Ⅰ1。-Ⅰ13、Ⅰ16 )
該區分布於南澳、大鵬灣油庫、坪山、坑梓、坪地、龍崗、橫崗、平湖和布吉等地,面積136 km2,區內發育滑坡58處,崩塌33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218處,岩溶塌陷27處,塌岸6處,土壤侵蝕17處,頻度系數均值為2.64個/km2。已造成經濟損失4958萬元,受威脅人數大於11000個,受威脅財產1159979.00萬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大於等於43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
2.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Ⅱ1-Ⅱ18 )
該區主要分布於大鵬、葵沖、坪山、坑梓、坪地、龍崗、橫崗、平湖和布吉等地,面積106.1km2,區內發育滑坡16處,崩塌27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52處,土壤侵蝕1處,頻度系數均值為0.90個/km2。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在22~42之間,為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
3.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Ⅲ)
該區主要分布在大鵬半島低山、高丘陵和龍崗、坪山、坪地、坑梓、坪地、橫崗、平湖和布吉等地丘陵,河谷平原人類工程活動相對較弱的區域,面積601.97km2。區內滑坡、崩塌、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等地質災害零星分布。該區剖面單元總分值小於22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
(四)福田區
1.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Ⅰ18 )
該區分布於梅林路北丘陵斜坡一帶,面積17.5km2,區內發育滑坡6處,崩塌43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44處,土壤侵蝕2處,頻度系數均值為5.43個/km2。已造成經濟損失56萬元,受威脅人數大於600個,受威脅財產130734萬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大於等於43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
2.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Ⅲ)
該區分布於福田區中心城區一帶,面積61.3km2。區內滑坡、崩塌、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等地質災害零星分布。該區剖面單元總分值小於22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
(五)南山區
1.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Ⅰ19、Ⅰ22)
該區分布於南山南西坡、南坡坡麓(I22)和黃京坑(I19)一帶,面積31.4km2。區內發育滑坡1處,崩塌37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36處,頻度系數均值2.36個/km2。已造成經濟損失67萬元,受威脅人數大於500個,受威脅財產203440萬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大於等於43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
2.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Ⅱ26)
該區分布於南山西麗一帶,面積42km2。區內發育滑坡3處,崩塌25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29處,頻度系數均值為136個/km2。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在22~42之間,為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
3.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Ⅲ)
該區主要分布於南山中心城區,面積108.6km2。區內滑坡、崩塌、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等地質災害零星分布。該區剖面單元總分值小於22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
(六)寶安區
1.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Ⅰ19、Ⅰ20)
該區分布於石岩、松崗、福永一帶,面積78.8km2。區內發育滑坡4處,崩塌21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84處,土壤侵蝕15處,頻度系數均值為1.57個/km 2。已造成經濟損失2533萬元,受威脅人數大於10000個,受威脅財產749298萬元。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大於等於43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大區。
2.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Ⅱ22、Ⅱ26)
該區分布於觀瀾人和村、觀瀾、光明農場、福永一帶,面積119.4km2。區內發育滑坡4處,崩塌30處,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87處,土壤侵蝕10處,頻度系數均值為1.1個/km2。該區剖分單元總分值在22~42之間,為地質災害危害性中等區。
3.地質災害危害性小區(Ⅲ)
該區主要分布於河谷平坦地帶人類工程活動相對較弱帶,面積534.8km2。區內滑坡、崩塌、涉險人員較多的不穩定人工邊坡等地質災害零星分布。該區剖面單元總分值小於22分,為地質災害危害性小。
㈦ 在紅警3中什麼是威脅等級
隨著游戲時間的加長,而你又沒有給予對手足夠的壓制,讓他的科技和兵力對你當前情況的威協越來越大,危險等級也就隨之提高~不過紅3給我的感覺一般,沒有啥大的操作性~show time還可以~兩天就膩了~
㈧ 計算機病毒是怎麼定義等級的
也可以分為一星、2星、3星、4星、五星
★威脅級別:差
病毒只會在本機傳播,如一些玩笑程序,不會對系統造成影響或者輕微影響,如熊貓燒香原版
★★威脅級別:中
病毒會在區域網上傳播,對系統有輕微或中等影響,會耗用網路資源,如代理木馬及其變種。
★★★威脅級別:強
病毒具有有限的internet傳染力,對系統造成較厲害的影響,大量耗用網路資源如什麼,我也沒中過
★★★★威脅級別:超強
病毒擁有主動攻擊,對系統造成很厲害的影響,堵塞網路,我沒中過
★★★★★威脅級別:幾乎無敵
病毒會造成系統崩潰,對系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頻繁藍屏,如熊貓燒香變種,遇到此類需謹慎
㈨ 信息安全第幾級威脅最大
信息安全工程師知識點:信息系統威脅分級 一般將信息系統的威脅分為7級
㈩ 風險怎麼計算
常用的風險分析方法有兩種:矩陣法和相乘法。
1. 矩陣法
矩陣法的概念:Z=f(x,y)。函數f採用矩陣形式表示。以要素x和要素y的取值構建一個二維矩陣,矩陣內m´n個值即為要素Z的取值
矩陣法的適用范圍:矩陣法主要適用於由兩個要素值確定一個要素值的情形。 在風險值計算中,通常需要對兩個要素確定的另一個要素值進行計算,例如由威脅和脆弱性確定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值、由資產和脆弱性確定安全事件的損失值等,同時需要整體掌握風險值的確定,因此矩陣法在風險分析中得到廣泛採用。
矩陣法的構造方式:首先需要確定二維計算矩陣,矩陣內各個要素的值根據具體情況和函數遞增情況採用數學方法確定,然後將兩個元素的值在矩陣中進行比對,行列交叉處即為所確定的計算結果。矩陣的計算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矩陣內值的計算不一定遵循統一的計算公式,但必須具有統一的增減趨勢,即如果是遞增函數,Z值應隨著x與y的值遞增,反之亦然。
矩陣法的特點:矩陣法的特點在於通過構造兩兩要素計算矩陣,可以清晰羅列要素的變化趨勢,具備良好的靈活性。
矩陣法風險計算過程:
l 計算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
(1)構建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矩陣;
(2)根據威脅發生頻率值和脆弱性嚴重程度值在矩陣中進行對照,確定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值;
(3)對計算得到的安全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進行等級劃分。
l 計算安全事件的損失
(1)構建安全事件損失矩陣;
(2)根據資產價值和脆弱性嚴重程度值在矩陣中進行對照,確定安全事件損失值;
(3)對計算得到的安全事件損失進行等級劃分。
l 計算風險值
(1)構建風險矩陣;
(2)根據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和安全事件損失在矩陣中進行對照,確定安全事件風險。
l 風險結果判定
2. 相乘法
相乘法的概念:z=f(x,y)=xy,當f為增量函數時,Ä可以為直接相乘,也可以為相乘後取模等。
相乘法的適用范圍:在風險值計算中,通常需要對兩個要素確定的另一個要素值進行計算,因此相乘法在風險分析中得到廣泛採用。
相乘法的特點:簡單明確,直接按照統一公式計算,即可得到所需結果。
相乘法的計算過程:
l 計算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
(1)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威脅發生頻率值 Ä 脆弱性嚴重程度值;
(2)對計算得到的安全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進行等級劃分 。
l 計算安全事件的損失
(1)安全事件損失值=資產價值 Ä 脆弱性嚴重程度值 ;
(2)對計算得到的安全事件損失進行等級劃分 。
l 計算風險值
(1)安全事件風險值=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 Ä 安全事件損失;
l 風險結果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