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80 詳細的中國出版社排名,前100名,高分!
中國出版社是都走一個口徑,沒有市場競爭的概念在這樣的事業編制單位中發酵很難做出一個影響力排名。他們之間相互作用,不夠獨立。但是僅從選題角度和編輯功底以及資金實力來看,
財經暢銷書類的多可看看中信出版社的,他家有錢直接買世界影響力因子很高的出版社作品版權,比如基辛格倫中國等。
國內文學類多可看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經典譯著類的多可以看看譯林出版社的
學術專著經典多可以看看商務印書局的
教材類的就買清華影印類的,都是很權威的
當然還有很多出版社的優秀作品,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人民出版社必然不是中國前一百名中的第一位,他家應該徘徊在100左右。主要是政治,軍事 ,歷史方面的書的內容質量還算高,但是這類內容題材的書一般在出版界都是邊角料。沒有思想創新。
Ⅱ 什麼是中央級的出版社
中央級的出版社是相對地方出版社而言的,中央級出版社隸屬中央,而地方出版社則隸屬各地區對應部門。
以中央編譯出版社為例,他成立於1993年9月,是隸屬於中共中央編譯局的中央級社會科學類專業出版社。
中國社會新聞出版總社也是我國中央級的出版社。經民政部黨組討論決定並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社會報社、中國社會出版社、鄉鎮論壇雜志社三個事業單位組建而成,實行總編輯負責制,為民政部直屬事業單位。
(2)東方編譯局中華書局擴展閱讀:
我國中央級的出版社還有中國標准出版社。中國標准出版社成立於1963年10月,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直屬中央一級專業出版社,依法享有我國國家標准、部分行業標準的專有出版權。
由中國標准出版社主辦的《中國標准導報》為雙月刊,除刊載標准化學術論述、報道標准化動態、宣貫重點標准、普及標准化知識外,還重點提供標準的審批、發布、出版發行信息,是學術性、實用性、信息性兼備的刊物。
Ⅲ 請大家介紹一下清代和民國都有哪些著名書局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成立於1897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商務印書館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務,1897年在上海創辦,創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成昌、高鳳池等。初為合夥經營的小型印刷工場。1901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增至五萬元,張元濟入股,並主持編譯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編譯所和發行所,改為中日合辦,資本各十萬元,引進日本先進印刷技術。翌年編印《最新國文教科書》,數月間風行全國。此後,陸續編印修身、算術、史地、英語等教科書,興辦師范講習班、附屬小學、養正幼稚園及函授學校,還出版各種中外文工具書、刊物和學術著作。1907年在上海閘北寶山路建成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1909年將編譯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涵芬樓,後改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資本增至一百五十萬元,職工達七百五十人,成為國內最大的集編輯、印刷、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總務處、編譯所、印刷總廠和東方圖書館等被日軍焚毀。隨後,企業得到部分恢復。抗日戰爭前夕,在長沙建設印刷廠,往香港和西南地區疏散存書和機器。抗戰爆發後,總管理處遷到長沙,後移至重慶,抗戰勝利後遷回上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間,除了以編印教科書為主要業務外,還陸續出版了《辭源》、《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醫學大辭典》等大型工具書,《東方雜志》、《小說月報》等重要刊物,整理影印了《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續古逸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還出版了嚴復、林紓等人翻譯的著名外國小說和學術著作。全盛時期在北京、香港設有印刷分廠,先後在全國各地和新加坡、吉隆坡等八十三個地方設立分館,在國內外頗負盛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商務印書館遷址北京。1958年以後,根據國家出版方針的規定調整了出版范圍。現主要編譯出版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編纂出版中外語文工具書以及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讀物等,出版《中國語文》、《方言》、《英語世界》等期刊,在讀者中有良好影響和聲譽。一個世紀以來,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是「全國優秀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設有25個部門,控股一個合資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在職員工260人。
商務印書館年均出版圖書、音像製品等700餘種。100多年來,共出版各類書刊4萬余種。代表性出版物有《辭源》《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故訓匯纂》、《四庫全書》(影印文津閣本)、「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400種)「世界名人傳記」(40種)「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100種)「商務印書館文庫」(50種)及《英語世界》、《中國學術》雜志等。有不少品牌書刊相繼榮獲國家圖書獎、國家辭書獎和國家期刊獎。
歷史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於1897年2月11日創立於上海,至今已走過了近110年的歷程。它的創立標志著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始。一百多年來,商務印書館從最初一個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發展成為現當代中國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機構,歷經滄桑、默默耕耘,人才薈萃、名家輩出,至今出版各類書刊近5萬種,為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得到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正如陳雲同志所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
以張元濟、夏瑞芳為首的老一輩出版家,平地為山、艱苦創業,為商務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早在商務創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並從此先後延請高夢旦、王雲五等一大批傑出人才,開展以出版為中心的多種經營,實力迅速壯大,編寫大、中、小學等各類學校教科書,編纂《辭源》等大型工具書,譯介《天演論》《國富論》等西方學術名著,出版魯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現當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整理《四部叢刊》等重要古籍,編輯「萬有文庫」「大學叢書」等大型系列圖書,出版《東方雜志》《小說月報》《自然界》等各科雜志十數種,創辦東方圖書館、尚公小學校,製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攝電影等。極盛時期,商務有員工5000多人,在海內外設有分館36個,各類辦事機構1000多個,所出書刊佔全國60%以上,創造了中國現代出版業的諸多第一,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出版機構,在海內外鑄造了商務印書館的這個民族出版業最著名的品牌,成為堪與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鎮。從這座文化重鎮里,走出了一大批傑出人物,陳雲、張元濟、茅盾、陳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雲五、鄭振鐸、葉聖陶、蔣夢麟、竺可禎、黃賓虹、袁翰青、陳翰伯、陳原……這些光輝的名字都寫在了商務的史冊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國難不息,商務也飽受兵燹,兩度慘遭破壞,艱於維持。但是,在百般艱苦的環境下,商務堅持「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之精神,依然舉起文化抗戰和國家復興之大旗,與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書不輟,奮斗不歇。
現狀
[編輯本段]
新中國成立後,商務積極完成公私合營改造,並1954年遷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新的奮斗歷程。1958年,全國出版社業務分工,商務承擔了翻譯出版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和編纂出版中外語文辭書等出版任務,逐漸形成了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世界名人傳記」為代表的翻譯作品,和《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華大詞典》等為代表的中外文語文辭書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和辭書兩大支柱之外,商務人銳意進取,積極、穩妥地開拓新的出版領域,比如大力扶持出版國內學者的原創性學術研究,出版傳播國內學者的一流研究成果;針對青少年和大眾讀者,開發素質教育讀物和文化普及讀物;與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合作,翻譯出版哈佛商學院的暢銷經管圖書;成立商務印書館世界漢語教學研究中心,旨在以學術研究帶動對外漢語教材研發,把中心建成世界漢語教學精品圖書的研發基地和出版基地。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宗旨,秉承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的出版理念,商務不追風,不逐利,踏踏實實為海內外讀者服務、為廣大學人服務,出版規模不斷擴大。近些年陸續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故訓匯纂》及「新華」系列漢語辭書,「新時代」「精選」「牛津」「朗文」等幾大系列外語辭書,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文庫50種等大型原創學術著作,以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10輯400種、《藍海戰略》等哈佛經管圖書150種,等等,都深受海內外億萬讀者的歡迎,成為圖書市場上商務代表性品牌。有100多種精品書刊相繼榮獲國家圖書獎、國家期刊獎等省部級以上重要獎項。一直以來,商務在出版行業處於領軍地位,始終有較大的影響力,目前是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辭書學會、中國版權保護協會等行業團體的副會長單位。
為了長遠發展,商務在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開拓經營領域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氣,已經形成業內較強的競爭力,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現有正式員工275人,其中,90人擁有碩士、博士學位,97人擁有副編審以上高級職稱,學術水平和專業素養較高。一批年輕人走上管理崗位,成為業務骨幹,促進了管理隊伍和技術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商務在出版行業內較早利用新興的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實施全面、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開發了在國內出版界領先的辭書語料庫及編纂系統、門戶網站、管理信息系統,正一步步實現生產、管理、銷售的自動化、網路化。此外還積極開拓與出版業務相關的經營領域,目前成立並控股北京群益物業公司、北京商易華信息技術公司、北京涵芬樓書店有限公司等經營性機構,在上海、太原、長春、武漢、南京等地開設專賣店等,在多種經營上邁開了堅實的步伐。商務有著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不僅與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務印書館進行經常性的業務交流,而且還合資成立並控股了一家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此外,商務還與牛津大學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魯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學館、斗山東亞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版權貿易活躍,每年引進和輸出圖書200多種。
現在,商務年出圖書800種左右,其中新書350種左右,重印書450種左右;此外還出版《英語世界》《漢語世界》雜志及《中國語文》《方言》等重要學術期刊20種,以及部分音像製品。據近幾年開卷圖書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上,商務出版的中外語文辭書處於絕對領先地位。2005年全年出版碼洋5.4億元,利潤超過5000萬元。各項指標在全國綜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說,經過改革開發20多年來的努力,商務印書館現在已經成為風格比較突出、特色比較明顯、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發展勢頭比較穩健、在中國現代出版史上擁有獨特地位、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一家著名出版單位。
商務印書館現隸屬於新組建的中國出版集團,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出版體制創新的機遇和挑戰。
商務之最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在中國出版史乃至文化史上創造了諸多第一,擇要列之如下:
* 出版第一部語法學學術專著——《馬氏文通》(1898);
*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對照排版印刷的英語教科書——《華英初階》(1898);
* 出版大陸第一部英漢字典——《商務書館華英字典》(1899);
* 第一個使用紙型印書(1900);
* 第一個系統地介紹西方學術論著(1902);
* 第一個使用著作權印花(1903);
* 第一個作為文化企業引進外資(1903);
* 第一個作為民間企業聘請外國專家和技師(1903);
* 第一個系統地編印出版《最新教科書》等近現代中小學教科書(1904);
* 第一個創辦《東方雜志》等一系列現代意義的雜志(1904);
* 第一個採用珂羅版印刷(1907);
* 出版第一部由中國學者自己編纂的雙語辭典《英華大辭典》(1908);
* 第一個採用電鍍銅版印刷(1912);
* 第一個使用自動鑄字機(1913);
* 第一個採用膠版彩色印刷(1915);
* 出版我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網路的大型現代語文辭書《辭源》(1915);
* 出版我國第一部專科辭典《植物學大辭典》(1917);
* 成立我國第一個中資電影機構——活動影戲部(1918);
* 生產製造我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1919);
* 製作我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震東華文打字機》(1919)。
商務印書館對文化的貢獻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是我國現在所有出版社中資格最老的出版社。它不是我國最早的出版社,在它之前還有很多,競爭中都被淘汰了。開始時它是個小印刷廠。當時正值甲午戰敗之後,人心思變,出版事業發展。同時代人杜亞泉說,當時「維新同志,皆以編譯書報為開發中國急務,而海上各印刷業皆濫惡相沿,無可與謀者,於是咸踵於商務印書館」。指出了商務成功的關鍵是講究質量,因為辦事認真,講信用、保質量,所以南洋公學代校長兼譯書院長張元濟辭掉公職到這個小印刷廠主持編譯工作,從此商務兼營出版。張元濟進商務後,陸續進用高夢旦、杜亞泉、蔣維喬、庄俞等一批反對科舉有志於維新的年輕人。他們都將富國強兵、復興中華的希望寄託在未來一代,他們兢兢於小學、中學課本以及詞書等學慣用書的編寫。他們的認真,使出版物獲得成功,又注意經營管理,企業就站住腳並得到發展。敬業樂事的精神和注意經營管理代代相傳,成為傳統。它幾十年服務於人民的文化需要,幾十年服務於積累文化,對社會有一定貢獻,所以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在1952年6月指定商務印書館為中央一級出版機構,這在私營出版業中是僅見的。公私合營後它在黨和政府直接領導下,更加兢兢業業,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努力工作。在近現代出版史上它努力為人先,開創性活動極多,影響深遠。這兒羅列其什一,以見其貢獻。
出版社第一個建立編輯部的是商務印書館。中國出版事業雖然源遠流長,但其文字工作都是一個人說了算,沒有編輯部一說。商務印書館初創時是印刷廠,兼出一些書,也同樣沒有編輯部,由創業人之一鮑咸恩先生兼做文字工作。經理夏瑞芳經常向人請教,怎樣使出版業務發展,知道要有一批學者。當時與商務印書館有業務往來的南洋公學譯書院,其院長兼代校長、維新人士張元濟苦於公學學監、美國人福開森事事牽肘使得無法辦事。夏瑞芳與張元濟在兩年多的業務交往中建立了個人感情,1900年夏先資助張辦《外交報》,次年夏建議張對商務投資,進而順理成章地1902年張辭南洋公學職進商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元濟通過朋友蔡元培等聘請了一批各有專長的新派人士進商務,成立編譯所。編譯所的成立使商務在同業中佔有絕大優勢。又有高夢旦從事協調,破除文人相輕的陋習,各人發揚專長,又互相切磋,書稿質量自高於同業。商務自此繼印刷後在出版上也站住了腳;同業也紛紛仿效,推動了出版業的進步。
近代小學教科書是商務印書館最早推出的。我國社會的近代形態,基礎教育興起很晚。戊戌時僅康有為《幼學通議》中提到,他是依據《禮記•學記》原則,談不上近代教育。辛丑「新政」,清廷「令多設蒙養學堂」,同時規定「教法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教育目的仍是和科舉銜接。有志之士進行了改變教育目的的活動,商務印書館是重要的一環:它提供了近代基礎教育第一批課本。最早是1902年6月由杜亞泉編寫的《文學初階》,共6冊供3年用。它全部用兒童身邊常見的淺近事物做認字課文和內容。如第一課,生字為「大小牛羊」4字,再組成:「大牛、小羊、大小、牛羊」4詞作課文。八十課後出現簡單句,如「牛負車、牛耕田、桃開花、竹生筍」。第三冊開始穿插各科淺近知識,倫理修身,激勵發憤讀書學藝以振興中國。後續各冊有聲光化學,中外史地人物。對道光以還割地「賠款」多有議論。這是第一本同科舉教育割斷而講究國民素質教育的課本。1904年2月商務印書館又推出小學《最新國文教科書》。這套課本由張元濟、高夢旦、蔣維喬、庄俞共同編寫,一反歷來啟蒙讀本由一人寫的作法。很多關於它編寫認真的佳話至今流傳。這本書編寫認真,影響十分深遠:蔡元培當時是旁觀者,他嘆為觀止,說這本書的認真,改變了整個出版業編書草率的風氣。這套課本開創了沿用至今的用楷體字排課文和每課都在一個展開面上,並附豐富的插圖的作法。這套課本出版後,一直受到學生和家長、老師的歡迎。
我國第一部近代詞書——《辭源》。我國的詞書起源很早,但千餘年來一直分為3個互不照應的體系:《爾雅》、《說文》和韻書——名物、文字和語音。而且主要環繞四書五經,脫離人們生活。《康熙字典》雖在-一定程度上將字的音、形、義結合解釋,但它僅顧及字而還不懂復音詞,只收列極少一部分復音詞作為字(單音詞)的義項無規律地安排在某個單字下;而且主要是專有名詞。如「倉山」在「倉」字下:「河津」(龍門)在「津」字下,「天一星」在「一」字下。晚清復音詞隨著西學進入大量產生,沒有一本詞書搜集、解釋,閱讀書報常生誤會。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高夢旦、陸爾奎有鑒於此,發憤編纂一部集詞彙、單字、語音、釋義於一書,熔舊學新知於一爐而檢索方便的詞書。陸、高二位於1908年開始與20多位編輯編寫4年後完稿,發現詞書釋義中引文有因循類書而脫漏、多字——自古詞書引文衍奪是常事,《康熙字典》這類問題僅影響字義的就有2600多條。他們硬是再添人全部重查原書,又花了3年時間才發排,於1915年出版。正是由於認真,後來中華書局《辭海》出版,雖後來居上,並不能壓倒它,80多年經過修訂,現在還在發行。
《辭源》在詞書編纂上至少在3個方面具有開創性。首先收錄了大量近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詞彙。其次規定了這些復音詞以第一字列於該單字後,便於檢索。第三,單字義項嚴格以單音詞所含意義為限,即嚴格以詞為單位釋義。第二、三兩個原則至今為所有漢語和漢外詞典所遵循。
世界詞書銷售量之最。《吉尼斯世界記錄》在1980年版中說,它的這本書各種文本各年累計發行量已達到3200餘萬冊,是世界書籍發行量之最。這個版本傳到我國後就有人撰文指出它是夜郎,它的發行量遠遠落後於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當時《新華字典》銷售量已達8000萬冊。《新華字典》是魏建功等5位語言學家商定體例編法,由魏建功率領一批詞書工作者精心編成,是以質量上乘。1970年周恩來總理又指示由北京大學文科各系、中國科科學院、商務印書館、北京市教育系統抽調人員講行修訂,總理不僅多次具體指示,克服修訂工作人員中普遍存在的怕被人說右的顧慮,還在百忙中親自審讀修改稿並作改動。當年,《新華字典》修訂本全國各省市造貨4000萬冊;以後每年分區造貨量在1000一1500萬冊左右;至今累計發行量已在2.5億冊左右。這個數量在古今中外無數詞書中是絕無僅有的;即使以人均佔有量,世界上也沒有第二本詞典可望其項背。
中國第一部規范詞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是我國的主要語言,它有許多差異嚴重的方言,妨礙不同地區人們的交往。歷代政府除了秦始皇「書同文」統一了字的寫法,讀音和詞義始終沒有統一。新中國建立後,有了規范語言文字的條件,大規模的經濟、文化建設也提出了這個要求。這就有了《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必須推廣普通話。周恩來總理指出:「學習普通話光靠耳朵和嘴巴是不夠的,學了容易忘記,必須有一套標音符號,用來編印拼音的讀物和注音的字典,供學的人隨時查考。」1956年2月6日周恩來簽署總理命令:「為了幫助普通話的教學,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應該在1956年編好以確定語音規范化為目的的普通話正音字典;在1958年編好以確定詞彙為規范目的的中型現代漢語詞典。」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確定由編輯、排校、出版詞書經驗最豐富的商務印書館擔任該詞典的出版任務。並決定正音字典與詞典合在一起。1959年初稿完成,商務印書館從審稿角度提出意見修改後在1960年出版「試印本」向專家徵求意見。各地專家意見匯總後經過修改1965年印出「試用本」送審稿。1973年開始對「試用本」進行修訂。由於「四人幫」干擾,1978年才正式出版。至此,我們國家才有了第一部規范詞書。這部詞典由呂叔湘、葉聖陶、丁聲樹、李榮等專家審讀,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平。它的科學性無愧於促進漢語規范化的任務,出版後享有極高聲譽,去年又出版了修訂本;前後10多年總共出版3000萬部,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選題民主之最。商務印書館出好書,它的功夫從選題開始。1903年10月它就開始實行「編譯所會議」制度,從根本上保障了出好書。一百年中,選題民主程度必有不同,但做好做差在出書上大體都獲得反映。做得最好,當推1958年獨立建制後和1979年重又獨立建制後。當時前後兩位總編輯都享有國際聲譽,他們都極尊重他人,發揚學術民主。1958年獨立建制時,4年前三聯書店牽頭已制訂了一個翻譯外國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長遠規劃,商務接手後,總編輯仍然親自出馬,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學術界廣泛徵求意見,再制訂出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文革」結束後繼續這一做法,而且學科範圍擴大至全部選題內容,包括中外語文和詞書。不僅范圍擴大,也更加細致,多一個來回:先登門徵求專家意見,匯總後再請專家會議確定,稱「規劃會」。已進行過4次。名著都是有定評的,還有什麼意見可徵求?不一定!哪些應先出,哪些可晚些;哪本書請誰譯最合適;用哪個版本最好;國際上有些什麼動態,這些聽聽專家們意見不是更好嗎?在這樣的規劃基礎上確定的選題計劃,絕無商業味,自然經得起檢驗,符合讀者的需求,前幾年社科書訂數普遍滑坡時,商務版的名著受影響比較小,年年有1/3重印。像這樣的選題民主是僅見的。
(原載《中華讀書報》1997年5月7 )
香港商務印書館
[編輯本段]
香港商務印書館成立於1914年,一直致力推動中國文化和教育,主要出版歷史文化畫冊、經典著作、語言學習及語文工具書和教科書等。2007年10月22日,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舉行110周年館慶酒會。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新加坡分館、商務印書館馬來西亞有限公司於1993年共同投資的國內首家綜合性合資出版機構。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致力於促進和加強中外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出版面向海內外的語言工具書,知識性叢書、華人學校教科書以及弘揚中華文化的書籍;經營中外文學書刊和與文教有關的聲像製品(包括電子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印刷和銷售。近年來,公司先後出版了《最新高級英漢詞典》、《新編漢語教程》等精品圖書和「中華文明系列」光碟以及《〈英語世界〉100期精華》、《全唐詩》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光碟等電子出版物,深受中國大陸和海外華人讀者的歡迎。
商務館歌
[編輯本段]
千丈之松
陳原集張元濟、茅盾、葉聖陶句成歌
昌明教育平生願,故向書林努力來;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獲仗群才。
世事白雲蒼狗,風濤盪激,
順潮流左右應付,穩度過灘險浪急。
論傳天演,木鐸啟路。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
敢雲有志竟成,總算樓台平地。
從今以後更艱難,努力還需再試。
森森兮千丈之松,矯矯兮雲中之龍。
言滿天下兮百齡之躬!
Ⅳ 中國十大出版社排名
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穩坐第一的寶座,這個人民教育出版社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吧!有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就學習這個出版社出版的課本,一直到大學,據說人教還是由太上老君開創的呢!
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它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它是隸屬於國家教育部的一所大型出版社,鄧小平同志親自為該出版社提筆寫下了出版社的名字。
3、重慶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重慶出版社是一所大型的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三,它的前身是西南人民出版社,在1980年的時候改名成為重慶出版社。該出版社向社會提供了很多的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都有益的圖書。4、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創立於1979年,是一個集外語出版、漢語出版、科學出版、少兒出版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教育出版集團,企業綜合實力、銷售碼洋、年利潤和總資產在國內出版界位居前三。
5、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江蘇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84年,是十大出版社排名之一,主要出版學校和業余教育的教材、教學參考書;教育科學理論、學術著作。建社至今,蘇教社走過了20載風雨歷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和市場經濟的磨練,從稚嫩邁向成熟,帶著成功的喜悅,帶著未來的期盼,步入了嶄新的世紀。
6、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十大著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壟斷了整個教育行業(www.souid.co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貝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均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全資子公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5月、上海貝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月,均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之全資子公司。
Ⅳ 國內三大出版社是什麼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它的前身是三十年代在上海創立的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1948年三店在香港合並,正式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1年與人民出版社合並,1986年恢復獨立建制。在各種不同的時期,三聯書店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家歷史悠久的出版社,以它優良的歷史傳統和強烈的人文精神,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歷程。「生活·讀書·新知」雖然只是三家書店名字的組合,但卻巧合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個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熱愛生活,好好生活;然後是讀書,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最後是新知,新知從讀書中來,從生活中來,又讓讀書和生活更美好。半個多世紀以來,三聯以其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學專業圖書和社會科學的譯著圖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牌,受到讀書界的廣泛尊敬,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三聯書店在中國已不僅意味著一家出版社,而且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公共的知識精神。
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成立於1897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商務印書館遷址北京。1958年以後,根據國家出版方針的規定調整了出版范圍。現主要編譯出版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編纂出版中外語文工具書以及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讀物等,出版《中國語文》、《方言》、《英語世界》等期刊,在讀者中有良好影響和聲譽。一個世紀以來,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是「全國優秀出版社」。
中華書局:中華書局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務的出版機構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5月,中華書局實行公私合營,總公司遷至北京,同時在上海留有中華書局上海辦事處,1958年改組為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同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中華書局被指定為該小組的辦事機構,成為整理出版中國古代和近代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圖書及相關的學術著作、通俗讀物的專業出版社,承擔著國家級古籍整理的基本項目。歷經20年時間,組織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點校本,被公認為新中國最偉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相繼編輯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唐文》、《全唐詩》、《全宋詞》、《古本小說叢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資治通鑒》、《文苑英華》、《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冊府元龜》、《清實錄》、《光緒朝硃批奏摺》、《中華大藏經》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經典文獻。陸續推出的重點叢書如「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歷代史料筆記叢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中外交通史籍叢刊」、「中外關系史名著譯叢」、「中華史學叢書」、「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新編諸子集成」、「中國佛教典籍選刊」、「道教典籍選刊」、「理學叢書」、「學術筆記叢刊」、「古逸叢書三編」、「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等,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華書局還出版了梁啟超、王國維、顧頡剛、陳垣、王力、錢鍾書等著名學者的學術著作;中華書局編輯出版的學術集刊、文史類期刊《文史》、《文學遺產》、《書品》等,在學術界、讀書界、教育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Ⅵ 《新華字典》的出版機構是
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它最初專營印刷,後來成立印刷所、編譯所和發行所,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我們常用的《新華字典》就是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物之一.
故選C.
Ⅶ 中國前十名圖書出版社是哪些
綜合社科類出版社排名 1、商務印書館 2、人民出版社 3、人民文學出版社 4、作家出版社 5、譯林出版社 6、中華書局 7、社科文獻出版社 8、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出版社 9、中央編譯出版社 10、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科學技術類出版社排名 1、科學出版社 2、清華大學出版社 3、機械工業出版社 4、電子工業出版社 5、化學工業出版社 6、建築工業出版社 7、人民郵電出版社 8、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9、中國電力出版社 10、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經濟類出版社排名 1、中國金融出版社2、中國財經出版社 3、中信出版社 4、中國經濟出版社
法律類出版社排名 1、法律出版社2、中國法制出版社 3、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人民法院出版社
學術、教育教材類出版社排名 1、清華大學出版社 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北京大學出版社 4、高等教育出版社 5、人民教育出版社
Ⅷ 四大名著哪個出版社出版的比較真
1、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於北京,系國家級專業文學出版機構,現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員單位。
除用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圖書外,還先後使用過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藝術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學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國戲劇出版社(1954至1979)、外國文學出版社(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類文藝圖書。
2、光明日報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簡稱「光明社」)創立於1981年1月10日,隸屬於中共中央主管主辦的光明日報社(集團),光明社於2010年12月30日轉制為企業法人,是中國出版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8)東方編譯局中華書局擴展閱讀
各學科的權威的出版社:
一、 綜合類 1、人民出版社 2、商務印書館 3、三聯書店 4、中華書局 5、北京大學出版社
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復旦大學出版社 8、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 法學類 1、 法律出版社 2、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三、 經濟學類 1、中國經濟出版社 2、中國金融出版社 3、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4、經濟科學出版社
四、 政治學、社會學類 1、中央編譯出版社 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新華出版社 5、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五、 文學類 1、人民文學出版社 2、外國文學出版社 3、上海譯文出版社
六、 教育類 1、高等教育出版社 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遼寧教育出版社
Ⅸ 08語文高考涉及的名著《老人與海》的譯者和出版社是哪個
一、比較多的見的,是以下三種:
1、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李錫胤
2、灕江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董衡巽
3、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初版,譯者吳勞。
二、擴展知識:
1、原著簡介:《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2、作品簡介: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游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並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1940)。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斗爭。1941年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持我國抗日戰爭。後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斗。戰後客居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斯特羅掌權後,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郁,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海明威去世後發表的遺作,主要有:《島在灣流中》(1970)和《伊甸園》(1986)。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子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