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湖雷峰塔得名的由來
雷峰塔原本是一處建在
西湖南屏山北脈一個小山峰上的人文景觀,
因小山峰謂之雷峰而得名。
據說是宋代開寶八年(975年)吳越王錢弘俶賀貴妃黃氏得子而建。塔自建成即為西湖名景,在西湖眾多古塔中,卓然風流。
這是一座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芯為紅磚砌成,塔檐、游廊、欄桿等均為木質建構,整體建築呈現著經典的、獨具的藝術美感。似乎命中註定雷峰塔劫數難逃。北宋末年,塔遭雷擊,南宋初修復時不得已將七級浮屠降為五級,之後「屢毀屢建」;明嘉靖年間,倭寇一把火燒得只剩下磚砌塔芯,但雷峰塔仍以其特殊風姿凌然聳立四百年。
夕陽落照里,湖光山色映襯下,塔影橫空,金光耀目,「西湖黃昏暮景中,無有堪與之相匹者」。其歷盡滄桑的殘缺之美竟傾倒了無數騷人墨客。
『貳』 西湖的雷峰塔簡介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獻及民間亦名黃妃塔、王妃塔、黃皮塔,原為五代吳越王錢俶所建供養舍利的佛塔(功德塔),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南岸凈慈寺前雷峰之上,與北岸寶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對峙、遙相呼應。原塔於1924年坍塌,僅存遺址,2002年在原址重建新塔。
夕陽西下時余暉映照雷峰塔形成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觀,為西湖十景之一。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重要景區之一。
(2)雷峰塔和西湖裡的源碼擴展閱讀:
2000年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雷峰塔遺址進行了清理發掘。已探明的遺址主要有塔基、地宮、殘存的塔身及部分外圍建築(僧房、道路等)。塔基與塔身均為等邊八角形,塔基為外緣包磚砌石的生土台基,利用自然山崗平整改造而成,以最外側計算每邊長17米,對徑41米,高出地面1.2-2.5米。
塔身基座為石砌須彌座,因地勢西高東低,故東側採用雙層須彌座,西側採用單層須彌座,東側須彌座上雕刻有象徵佛教「九山八海」的須彌山、海濤,西側須彌座上雕刻有仰覆蓮。塔基外緣與塔身基座之間為副階,從塔基外緣出土的24塊石灰岩方形柱頂石判斷,原副階每面均為四柱三開間,明間與次間面闊均約5米,進深約5.8米。
塔身僅存最底層,殘高平均3-5米,為套筒式迴廊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外套筒、迴廊、內套筒和塔心室,與蘇州雲岩寺塔、杭州六和塔相仿,為吳越國後期典型的佛塔形制,其外套筒外壁邊長10米,對徑25米,為現存五代佛塔中體量最大的一座。
『叄』 雷峰塔是西湖著名景點,雷峰塔真的像故事中那樣為了鎮壓白蛇修建的嗎
雷峰塔,又名黃妃塔,這座塔是吳越王為其愛妃所建,而《白蛇傳》只是一則故事傳說,因此傳說是假,塔是真,雷峰塔下的白素貞只是古代愛情故事中虛構的罷了。
雷峰塔下的地宮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雖然在地宮之中有幾條小蛇,但這些小蛇也確實不是白素貞的化身,因此雷峰塔下沒有白素貞。
『肆』 杭州西湖中的雷峰塔介紹一下
進去需要買票,大概40一個人,去塔下有自動扶梯,進塔的電梯人比較多,可以選擇爬樓梯,樓梯比較窄注意安全,每層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俯瞰整個西湖很漂亮,塔內有很多雕刻的壁畫,金碧堂皇,值得一去
『伍』 西湖的雷峰塔簡介是什麼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重要景區之一。
(5)雷峰塔和西湖裡的源碼擴展閱讀
雷峰塔歷朝發展:
1,雷峰塔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
2,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緻,被命名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圖》),列入西湖十景。
3,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
4,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系,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游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
『陸』 雷峰塔的來歷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國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皇妃塔的。至於雷峰之名的由來,據《淳祐臨安志》所載,是因舊有郡人雷就築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證,中峰又稱回峰,回峰之回字舊作雷,後人以形致誤,錯作雷峰。」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後人將雷峰塔景緻稱「雷峰夕照」,列為西湖十景之一。
拓展資料:
雷峰塔初建時為十三層,(雷峰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竣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雄偉壯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塔檐等木結構件被毀僅剩磚結構赭黃色塔身。此後,人們傳說塔磚可以驅病健身,底層磚塊被挖一空,終於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
雷峰塔下的千年地宮的洞口就位於塔心部位, 距塔首層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達數米的塔 身殘體。地宮口用一塊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則壓 著一塊據稱重達750公斤的巨石,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宮開始發掘,雷峰塔地宮體積不大,長約0.5米、寬約0.5米,深度據探測,約1米。
『柒』 雷峰塔為什麼成了西湖十景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之一
明朝嘉靖年間,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1555年,雷峰塔再度遭到戰爭的破壞。那是狡詐殘忍的倭寇一路侵掠殺戮後,來到杭州城外,倭酋看見雷峰塔,懷疑其中藏有明軍的伏兵,便下令縱火燒掉了塔外圍的木構檐廊。災後的古塔僅僅剩下磚砌的塔身,塔身通體赤紅,呈現出滄桑、殘缺的風貌。不久後,雷峰塔的頂部也被毀殘,長出了野草雜樹,招來了雀鳥安巢。年屆600歲的古塔從此顯得老態龍鍾,人們戲稱他為「老衲」,但他依然突兀凌空。
從明代末年到清代前期,雷峰塔以其裸露的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成了西湖十景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之一。
明代末年,杭州的一位名士聞啟祥曾將雷峰塔與湖對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無不贊嘆他的絕句。
20世紀初,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砌塔身已經岌岌可危。
這時,市井鄉間盛傳起雷峰塔磚能「辟邪」「宜男」「利蠶」等荒誕不經的傳言,芸芸眾生中對現實和未來失去信心與希望的人們,紛紛想方設法挖取塔磚,奉為至寶。
『捌』 百年前杭州老照片:原生態西湖風光,蘇堤和雷峰塔今昔對比鮮明嗎
這是現在的蘇堤,我們可以做個今昔對比。以前的泥巴路,改成了柏油馬路。
在西湖湖面上拍攝寶石山和保俶塔。 寶石山位於西湖之北,山岩中有許多閃亮的紅色小石子,太陽一照分外耀眼,因此得名。山上建於五代後周年間的保俶塔巍然挺拔,它是西湖風景線上一個亮麗的標志,清末以來許多關於西湖的影像中,都有她的身影。
這是現在的寶石山和保俶塔風光。
在西湖湖面上拍攝雷峰塔。這里就是著名的“雷峰夕照”美景,也是“白蛇傳”故事裡法海永鎮白娘子之處。每當夕陽西下,金碧照耀,清輝入望,美不勝收。可惜的是,雷峰塔因為年久失修,於1924年倒塌。
這是現在的雷峰塔,2002年重建竣工。
孤山腳下皇帝行宮的大門。康熙帝、乾隆帝南巡時都在這里住過,雍正年間改為聖因寺。門前的一對漢白玉獅子,是明朝的遺物。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闢建為“中山公園”。
『玖』 杭州西湖邊著名的雷峰塔,是什麼來歷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拾』 杭州西湖雷峰塔的來歷是什麼
由來: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吳越國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祈求國泰民安而建一塔,高7層,名黃妃塔,後因處雷峰(夕照山)之上名雷峰塔。
建築規模:
雷峰塔主體為平面八角形體仿唐宋樓閣式塔,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總高71.679米,總佔地面積313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6089平方米。
塔身對徑28米,邊長11米,周長88米,塔底為原雷峰塔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