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java這個冒泡排序是怎麼回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這個代碼肯定是完全沒問題的,這就是冒泡排序的寫法:
至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重新創一個類,然後把代碼復制過去試試。
冒泡演算法就是一個排序,例如一個數組里的所有數值由小到大,具體實現方式就是遍歷數值,將第一個和第二個值比較,較大放第二位,第二位和第三位比較。較大放第三位。。。。最後遍歷一次之後出現最大值在數組末尾,具體要雙重循環。比較N-1次
㈢ java 冒泡程序代碼注釋
for(i=0;i<args.length;i++)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
for(j=0;j<args.length;j++){
if(Integer.parseInt(args[j])>Integer.parseInt(args[j+1])){
temp = args[j];
args[j] = args[j+1];
args[j+1] = temp;
}
}
這段代碼很容易理解啊,就是冒泡演算法的基本思想,將待排序的元素看作是豎著排列的「氣泡」,較小的元素比較輕,從而要往上浮。在冒泡排序演算法中我們要對這個「氣泡」序列處理若干遍。所謂一遍處理,就是自底向上檢查一遍這個序列,並時刻注意兩個相鄰的元素的順序是否正確。如果發現兩個相鄰元素的順序不對,即「輕」的元素在下面,就交換它們的位置。顯然,處理一遍之後,「最輕」的元素就浮到了最高位置;處理二遍之後,「次輕」的元素就浮到了次高位置。在作第二遍處理時,由於最高位置上的元素已是「最輕」元素,所以不必檢查。一般地,第i遍處理時,不必檢查第i高位置以上的元素,因為經過前面i-1遍的處理,它們已正確地排好序。
㈣ 冒泡排序如何使用Java語言完成
冒泡排序的原理: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將相鄰的兩個元素依次進行比較,直到最後兩個元素完成比較。如果前一個元素比後一個元素大,則交換它們的位置。整個過程完成後最後一個元素就是最大值,完成第一輪比較,後邊通過for循環依次完成後續比較。
運行代碼如下:
package day01;
public class 冒泡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new int[] {12,45,33,46,3};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前的元素順序:");
for(int i=0;i<arr.length;i++)
{
System.out.print(arr[i]+" ");
}
int t;
for(int j=0;j<arr.length-1;j++)
{
for(int x=0;x<arr.length-1;x++)
{
if(arr[x]>arr[x+1])
{
t=arr[x];
arr[x]=arr[x+1];
arr[x+1]=t;
}
}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後的元素順序:");
for(int k=0;k<arr.length;k++)
{
System.out.print(arr[k]+" ");
}
}
}
運行結果截圖:
(4)冒泡演算法java代碼擴展閱讀:
(1)冒泡排序每一輪把一個最大的元素放在數組的最後
(2)如果想要實現倒敘比較輸出可以把代碼判斷大小的部分改為下邊代碼即可。
if(arr[x]>arr[x+1])
{
t=arr[x];
arr[x]=arr[x+1];
arr[x+1]=t;
}
(3)使用知識點:數組length的使用,數組的定義,for循環的嵌套。
㈤ 冒泡排序java是
冒泡排序演算法:
int類型的數組:3 1 6 2 5
演算法:取出最大的放在最後,下次就不用比較最後一個了。*/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3,1,6,2,5};
//開始排序
for(int i=a.length-1;i>0;i--){
for(int j=0;j<i;j++){
if(a[j]>a[j+1]){
//交換位置
int temp;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遍歷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演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從後往前)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㈥ JAVA 冒泡排序法的詳細解釋是什麼
冒泡排序的英文Bubble Sort,是一種最基礎的交換排序。
大家一定都喝過汽水,汽水中常常有許多小小的氣泡,嘩啦嘩啦飄到上面來。這是因為組成小氣泡的二氧化碳比水要輕,所以小氣泡可以一點一點向上浮動。而我們的冒泡排序之所以叫做冒泡排序,正是因為這種排序演算法的每一個元素都可以像小氣泡一樣,根據自身大小,一點一點向著數組的一側移動。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原理如下: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具體如何來移動呢?讓我們來看一個栗子: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㈦ java冒泡排序代碼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簡單的排序演算法。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publicclassBubbleSort{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score[]={67,69,75,87,89,90,99,100};
for(inti=0;i<score.length-1;i++){//最多做n-1趟排序
for(intj=0;j<score.length-i-1;j++){//對當前無序區間score[0......length-i-1]進行排序(j的范圍很關鍵,這個范圍是在逐步縮小的)
if(score[j]<score[j+1]){//把小的值交換到後面
inttemp=score[j];
score[j]=score[j+1];
score[j+1]=temp;
}
}
System.out.print("第"+(i+1)+"次排序結果:");
for(inta=0;a<score.length;a++){
System.out.print(score[a]+" ");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最終排序結果:");
for(inta=0;a<score.length;a++){
System.out.print(score[a]+" ");
}
}
}
㈧ 用java冒泡排序和遞歸演算法
冒泡排序
(1)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對當前還未排好序的范圍內的全部數,自上而下對相鄰的兩個數依次進行比較和調整,讓較大的數往下沉,較小的往上冒。即:每當兩相鄰的數比較後發現它們的排序與排序要求相反時,就將它們互換。
(2)用java實現
ublicclassbubbleSort{
publicbubbleSort(){
inta[]={1,54,6,3,78,34,12,45};
inttemp=0;
for(inti=0;i<a.length;i++){
for(intj=i+1;j<a.length;j++){
if(a[i]>a[j]){
temp=a[i];
a[i]=a[j];
a[j]=temp;
}
}
}
for(int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
遞歸
遞歸演算法,就是程序的自身調用。表現在一段程序中往往會遇到調用自身的那樣一種coding策略,可以利用大道至簡的思想,把一個大的復雜的問題層層轉換為一個小的和原問題相似的問題來求解的這樣一種策略。能看到我們會用很少的語句解決了非常大的問題,所以遞歸策略的最主要體現就是小的代碼量解決了非常復雜的問題。
java代碼:
packagecom.cjq.filedown;
publicclassFab{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fab(5));
}
privatestaticintfab(intindex){
if(index==1||index==2){
return1;
}else{
returnfab(index-1)+fab(index-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