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春宮圖是啥
春宮圖,又名「秘戲圖」,「春畫」,作為古時性教育的媒介之外,還有「避火圖」、「護書」和「嫁妝畫」等功能在民間流行。
明清時期,天津楊柳青等地的一些婦女每年春節前將春宮畫當做年畫銷售,被稱為「女兒春」。「春畫」的起源頗為悠久,傳說中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莊子》中所說「(黃帝)御女三千,白日飛升」,而《素女經》行文也是以黃帝與素女一問一答的形式。
後來孫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補益》中也提到了:「昔黃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漢朝的劉向在《列女傳》一書中也講到殷商末期,商紂王與妲己在酒池肉林中舉辦餐宴。周邊都是繪滿春宮畫的屏風,兩人一面欣賞這些畫,一面縱情作樂。然而,吊詭的是,昔日紂王妲己在酒池肉林之中的享樂,在漢朝時期,也成了「作品」。
陰錯陽差的「春宮」
其實,「春宮」的本義與男女之事無關。屈原《離騷》中寫到「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此處的春宮指的是東方青帝的居所。古人對於時空觀念與現在不同,他們常將陰陽、四季、五行、五色,甚至天乾地支、五德等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相搭配。
而東方青帝所對應的則是古代神話中位於東方的司春之神,也叫蒼帝、木帝。在神話傳說中,青帝主宰著春天,因此其所居之地稱為春宮。直至《春宵秘戲圖》的出現,將這類畫的場景帶入了宮闈之中,「春宮」,顧名思義,「春宵宮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