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導論,急用,十萬火急!謝謝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822368.html 這個網站有,不支持迅雷下載,所以你自己去下吧。
㈡ 中國思想史的作品四
《中國思想史》葛兆光這一卷主要討論的是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思想世界的最終確立和逐漸瓦解的過程。其實,現代中國人常常說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種所謂古代中國知識、思想和信仰的傳統,應該說,並不是秦漢時代奠基的那種古代中國思想,而是經過唐宋兩代相當長時間才逐漸建構起來的新傳統。在八世紀的社會變亂之後,由於一統而變得平庸的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重新發掘歷史資源,圍繞著重建國家權威和思想秩序,人們藉助舊學開出新知,提出了種種問題,終於在傳統中求新變,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學」和「心學」為代表的新的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在經歷了「道統」與「政統」也就是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短暫分離的歷史後,十三世紀前後,中國確立了新的國家政治意識形態,也由於這種觀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個時代形成了古代中國倫理的同一性。可是,經過元明兩代,當十六世紀的中國開始從「天下中心」的朝貢想像逐漸進入「萬國」的時代,這種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卻漸漸出現了深刻的裂縫,盡管明清嬗代,曾經有一度在表面上彌合了這種裂縫,暫時在公眾和政治話語層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這種公與私的領域之間已經分裂的傳統,終於在堅船利炮的壓力和誘惑中開始瓦解,特別是1895年中國被日本所敗,在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覺下,中國開始按照西方的樣式追求富強,走上了向西轉的不歸路,由此激盪出現代中國的種種思想。 上冊
導論(上)
引言思想史的寫作
第一節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的歷史
關於中國思想史敘述與解釋的習慣——對「經典話語系統」中的思想史寫法的三個疑問——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的歷史——思想史的基盤或底線:長時段——獻資料范圍的拓展與使用方法——重寫思想史的前景與困境
第二節知識史與思想史
學術與思想:近年來學界的一個爭論話題——思想史的知識源頭與背景:以數術史與經學史為例——知識的變動與思想的變動之間——知識影響思想的一些歷史例證——對歷史的體驗和理解——關於這一想法的來歷
第三節「道」或「終極依據」
科林伍德的比喻和馬王堆帛畫的聯想——探尋知識、思想和信仰的歷史源頭處——天經地義:天不變道亦不變——天人合一:不僅僅是環境保護或親近自然的口號——天崩地裂:終極依據的坍塌以及思想史的變局——處處碰著它:朱熹直覺中領悟到的終極依據
第四節連續性:思路、章節及其他
思想史、《思想史》以及《思想史》的三種寫法——歷史的連續性與福科的疑問——連續性追尋的三種思路——教科書模式與章節的割裂——思想史連續性的三種類型——對一個思想命題的不斷解釋——脫魅或理性的排斥,斷中的連續——對外來思想的回應中重新發掘和解釋思想傳統中的資源——個人性寫作與重寫思想史的想法
導論(下)
續思想史的寫法
至今思想史仍難以把握:中心清楚而敘述的邊界模糊——與宗教史、學術史、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經濟史之間的關系——哲學史與思想史——目前我思考的幾個問題——一切尚無明確的答案
第一節無畫處皆是畫
……
中冊
第一編
第二編
第三編
第四編
主要徵引書目
後記
下冊
第一編
第二編
第三編
主要徵引書目
後記
㈢ 中國思想史的書籍有哪些
摘要 馬克思史學就是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侯外廬的《中國思想通史》。
㈣ 如何評價葛兆光著《中國思想史》
贊同您說的這本書的脈絡上還是舊的,讀過第一遍之後,我就覺得,他對先秦諸家的敘述,流派的繼起與變換,和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的思路有相同的地方,陳朱陸王的心、理之學的描寫,也有相同的地方。但他對唐代思想的描述,對佛家、道家思想的觀點,對西方思潮的侵入,對清代直至近代鴉片戰爭之間的思想走向的看法,我以為較其他中哲史家有較新的地方,說了一些很不錯的東西。例如他對鴉片戰爭在思想史上的意義,我就非常贊同。
㈤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葛兆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XhV2fvIuSiMuDyg0tcMELQ
書名: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作者:葛兆光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06-01
頁數:214
內容簡介: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涇渭分明地劃開,也不想特別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只是想讓閱讀者了解並且感受「古代中國文化世界」。所以,這里的內容,有古代中國觀察世界的方式,它影響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國人面對外部世界的立場和態度,也有古代的婚禮喪儀,因為它可以了解到中國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作者想這是古代與現代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構造著中國人對內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來到中國之前,對中國沖擊最大的外來文化,需要追問的是,到底它如何影響了中國古代和現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則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至今中國人的生死觀念和幸福觀念,好像還在古代道教的延長線上。盡管前面儒、釋、道都有了,但是,為了讓閱讀者了解一個更真實更普遍的古代中國,作者也在書中勉力去談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特別是專門講了一下流行於中國的風水,因為,在風水背後是影響整個漢族中國人思維的陰陽五行知識。
作者簡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初中畢來以後,曾經在貴州苗族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1984年研究生畢業。曾經在江蘇揚州師范學遼歷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與兼職教授。並曾應邀先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化名著導讀》、《中國宗教與文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研究》、《歷史與文化理論》、《中國學術經典選讀與研究》、《宗教文獻概論》、《思想史經典著作研讀》等課程。
㈥ 《中國思想史 導論》葛兆光 的讀後感
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論著,我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把它讀完了。獲益良多。
一、他這本書突出思想發展的「史」這個主線,所以,在這本書里,你很難找到具體某個人的思想,所以,看完這本書只能讓你把中國思想史的發展過程基本縷清楚,進一步的學習要再看一本中國哲學史或者其他人寫的中國思想史。
二、第二,這套書里加入了一個其他「思想史」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這也是這套書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有很大爭議的地方,作為我們的話,讀讀無害,我個人認為他這種寫法是非常有想法的。我認為「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不但存在於中國歷史中,而且是貫穿中國歷史始終的,在知識、思想與信仰平庸的時代可以用它來表示那個時代的思想,在思想激盪的時代則被影響力巨大的思想所淹沒。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寫一部中國「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史出來。
三、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必須要把導論讀明白,導論沒讀懂的話,下面兩卷讀起來不是很順暢,所以我讀了兩遍才開始正文的閱讀。
四、葛的這套書有千頁之多,所以必須要弄清楚他的寫作思路。看目錄會發現,他分兩卷,把唐代前後作為一個思想史的分期,而在這之下又進行了分期,每一編就是一個思想史段,每一編都是圍繞一個主題,比如百家爭鳴,比如新儒學,比如佛學等等,所以在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主題結合起來理解,不然就可能看了後面忘了前面。
五、讀的時候會發現,這本書的所有章節全是用總分的結構來寫的,也包括每一段都是用總分結構來寫的。它一章一節一段都有一個主旨,這個主旨就是它的開始段、開始句,後面的全是圍繞這個主旨來寫的,所以,當你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後,也就是看懂第一句話後,後面的那些圍繞主旨的闡釋性的話語就可以跳過去直接看後面的,這樣,一段弄清楚了,一節的主幹也就抓住了,一章的內容也就把握了。這本書每一節都至少有二十多頁,完完整整地去看一節的話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要把整書看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六、思想史是一個承上啟下而且不斷創新的過程,在看的時候如果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它,也就是看到某一段的時間把它與它之前的思想聯系起來作個比較,看它們之間的關系,這能促進你對思想史的理解。
七、這本書里通常是用年代而不是朝代來標記時間的,所以最好把各個朝代的起止時間寫在書的首頁或者尾頁,作為一個工具。
㈦ 《思想史的寫法中國思想史導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思想史的寫法》(葛兆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lFlVmSPm5vH1xUQQJz_oNg
書名:思想史的寫法
作者:葛兆光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07
頁數:204
內容簡介:
本書原系《中國思想史》「導論」,內容為交代和說明研究角度、資料取捨、寫作思路。現經作者補充、修改,增加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三節,以單行本問世,題為《思想史的寫法》。
用「寫法」為題,並不是說這里討論的只是一種寫作策略,因為思想史的不同寫法背後,總是有不同的觀念、思路和方法,寫法的改變常常意味著思想史研究的觀念、思路和方法的改變。這里討論的就是一些關於中國思想史或哲學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方法問題,比如思想史應當如何思考精英與經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知識史與思想史之間應當如何互相說明,古代中國思想的終極依據或者說基本預設是什麼;思想史應當如何改變過去的傳統寫法和充滿訓導性的教科書式的章節結構,以追尋思想史的真正脈絡和精神;思想史是否應當描述所謂「無思想」的時代,在無畫處看出畫來;作為歷史記憶的傳統知識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詮釋中成為新的思想資源,又因此而產生了思想史的連續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發現與文物資料等等,最後,《導論》也討論了在後現代歷史學理論漸漸進入中國的背景下,應當怎樣理解和限制這種理論資源的意義和邊界。
作者簡介:
葛兆光:
清華大學教授。1950年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班。
已出版的主要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想像力的世界》、《中國經典十種》、《中國禪思想史》等。
㈧ 與中國古代思想史有關的書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本書是由作者李澤厚所編著,2008年6月1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本書貫穿論說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種主要思潮、派別和人物。其中著重論證了中國的辯證法是「行動的」,而非「思辯的」,論說了秦漢時期所形成具有機反饋機制的「天人感應」宇宙觀流傳至今,莊子、禪宗的哲學是對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學,宋明理學作為道德形而上學仍具有重要價值,以及在明清時期思想中「內聖」與「治法」已出現分離,標志著中國式的政教合一將逐動搖,認為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趨向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批有關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著作:
張豈之主編:《中國思想史》,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至六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沈善洪:《中國倫理學說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華東師大出版社1992年版。
陳少峰:《中國倫理學史》(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楊幻炯:《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海書店1984年版。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桑咸之:《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白綱:《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10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林代昭:《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史》,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
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上、下),上海書店1990年版。
陳顧遠:《中國法制史》,中國書店1988年版。
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簡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傅築夫:《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柳詒征:《中國文化史》(上、下),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
陰法魯:《中國古代文化史》(1-3),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中華書局1983年版。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華書局1982年版。
陳嘉穀:《中國德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馮友蘭:《貞元六書》(上、下),華東師大出版社1996年版。
錢穆:《中國學術通義》,(台灣)學生書店1984年版。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李申:《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先秦—南北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李申:《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隋唐至清代之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牟宗三:《中國哲學匯通十四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牟宗三:《歷史哲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楊東蒓:《中國學術史講話》,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梁啟超:《近三百年學術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牟宗三:《中國哲學特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上、中、下),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朱維錚:《中國經學史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李約瑟著陳立夫譯:《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
匡亞明主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9本
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思想史參考資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