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單片機的基本外圍電路
單片機的基本外圍電路:
復位電路中電阻R1=10k時RST是高電平 ,而當R1=50時RST為低電平,很明顯R1=10k時是錯誤的,單片機一直處在復位狀態時根本無法工作。
出現這樣的原脊好因是由於RST引腳內含三極體,即便在截止狀態時也會有少量截止電流,當R取的非常大時,微弱的截止電流通過就產生了高電平。
濾波電容
濾波電容分為高頻濾波電容和低頻濾波電容。
1、高頻濾波電容一般用104容(孫行0.1uF),目的是短路高頻分量則野嘩,保護器件免受高頻干擾。普通的IC(集成)器件的電源與地之間都要加,去除高頻干擾(空氣靜電)。
2、低頻濾波電容一般用電解電容(100uF),目的是去除低頻紋波,存儲一部分能量,穩定電源。大多接在電源介面處,大功率元器件旁邊,如:USB借口,步進電機、1602背光顯示。耐壓值至少高於系統最高電壓的2倍。
Ⅱ 請問如何用單片機的IO口控制直流5V電源的通或斷,求電路圖,越簡單越好,不想用繼電器
用三極體來做,如果你的單片機也是5V工作的話。可用下面這個電路
Ⅲ 單片機最小系統是什麼
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一般應該包括:單片機、電源、晶振電路、復位電路。
1、單片機
89C51單片機一片
2、電源
5V直流電源1個
3、晶振電路
包括12MHz晶振1隻、30pF瓷片電容2隻
4、復位電路
10uF電解電容1隻,4k7電阻1隻。
電路如下:
向左轉|向右轉
註:上圖中/EA(31引腳)也可直接連接電源VCC,2k電阻可去除。
Ⅳ 單片機的按鍵啟動和復位電路圖
單片機的復位有上電復位和按鈕手動復位兩種。如圖(a)所示為上電復位電路,圖(b)所示為上電按鍵復位電路。
上電復位是利用電容充電來實現的,即上電瞬間RST端的電位與VCC相同,隨著充電電流的減少,RST的電位逐漸下降。圖(a)中的R是施密特觸發器輸入端的一個10KΩ下拉電阻,時間常數為10×10-6×10×103=100ms。只要VCC的上升時間不超過1ms,振盪器建立時間不超過10ms,這個時間常數足以保證完成復位操作。上電復位所需的最短時間是振盪周期建立時間加上2個機器周期時間,在這個時間內RST的電平應維持高於施密特觸發器的下閾值。
上電按鍵復位(b)所示。當按下復位按鍵時,RST端產生高電平,使單片機復位。復位後,其片內各寄存器狀態改變,片內RAM內容不變。
由於單片機內部的各個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運行直接受程序計數器PC指揮。各寄存器復位時的狀態決定了單片機內有關功能部件的初始狀態。
另外,在復位有效期間(即高電平),80C51單片機的ALE引腳和引腳均為高電平,且內部RAM不受復位的影響。
圖要點一下查看大圖才清楚哦O(∩_∩)O
Ⅳ 關於單片機中的一鍵開關機電路
對計算器、電子秤來說,不確定是題主所述的前者方案,還是後者方案。
不過對於前者的方案,也就是一鍵開關機電路,整個原理圖是這樣的:
一鍵開關機電路
在關機狀態,按鍵SW1被按下,MOS管Q1會打開,VCC就有電了,並供給MCU,MCU一上電就通過GPIO-Out輸出高電平,打開三極體Q2,進一步維持MOS管Q1的打開。
具體分析過程參考自「電路啊」的《軟體配合實現的「一鍵開關機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