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pdf

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pdf

發布時間:2022-05-16 01:11:08

A. 孫紹振的《名作細讀》與《如是解讀作品》是一本嗎

不是,但有些內容是重復的

B. 今對一教育措施效果調查,問該措施效果是否與性別有關相關程度如何

比較長,你還需要自己真理一下,不行你在聯系我,我重新做一下。本次調查從周一上午至周六晚間,調查時間超過36小時。我們將一天分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時段,每天抽取兩個時段(每時段3—4小時)開展調查:一是發放調查問卷(周六,共十份,對象兼顧男女老少,對象學歷為中學學生至碩士不等,職業包括學生、工程師、教師、離休幹部等,其中有兩人在“留言”欄目作了填寫),二是賣場信息了解[將各部分圖書與新書推薦和月份銷售排行榜結合起來考量,主要涉及人文社科類、教育類(包括教育理論、教學案例、教師讀物等)、教輔類、學生課外讀物類、少兒類,關注此類圖書的訪問量和銷售量及讀者構成,留心圖書的作者、出版方、內容、開本、裝幀、印數、印張、版面設計等],三是訪談讀者和銷售代表(共訪談兩位銷售代表、五位讀者)。由於圖書城婉拒提供數據,本人只能據以上三種調查所得到的結果作概述與分析,並嘗試在此基礎上,結合我社情況,初步探討出版營銷方面的微調可能。 (一)問卷調查及分析1.青年讀者(25—40)對文學、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比較關注,家長對教輔類也有比較明顯的關注;中學學生對教輔和以文學為主的課外讀物的圖書較感興趣;老年人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包括醫學知識方面)比較關注。讀者群不分職業、年齡地對人文社科類圖書保持關注,這與圖書城方面提供給我們的信息基本一致——全年2000多萬碼洋,其中40%左右為社科類圖書。如果把人文社科類的范疇擴大些,再加上文學類,其比例應該更高。看來雖然讀者群對各自年齡層的閱讀需求有所區別,但更多是共同的。2.讀者一般傾向於購買簡裝和30元以下的書籍的裝幀和價格的圖書。圖書裝幀與印數對定價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雖然讀者認為認可的圖書不論價位,但考慮到目前較少有鮮明獨特性的圖書,定價對購買者的影響也在加大。3.購書時多半注重出版社,並多半曾購買過我社圖書。讀者對出版社的認定與評價的程度日趨明顯,而我社有一定傳統優勢。4.讀者留言上,一位教師表示2004年時候曾用過我社編寫的高考教輔,因內容質量一般而舍棄,如今雖然是省內命題,但校方依舊沒有選用我社教輔;另一位初中生則建議在教材類圖書後增加一個閱讀板塊,作為課外閱讀的一個素材。購買者對教輔與教學需要、本省實際的要求較高,對本省出版社也有期許,但目前出版似乎沒有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而一位學生建議在教輔類圖書背後增加相應學科的閱讀板塊,使教輔多功能化,也不失為今後出版的一個賣點。 (二)賣場信息及分析1.圖書類別方面 (1)社科類紅火,圖書出版且漸呈系列化、品牌化及與電視傳媒結合化的特點。9月的銷售榜前列里,就有百家講壇系列的圖書,而自我管理、勵志類的圖書等,賣場里也有良好的訪問量和銷售量。我社近幾年在這方面的出版力度加大,民國時期調查叢書售罄,《劉燕敏生活小品》也有一定的銷售,其他圖書在賣場則較難找到。總的看,讀者對人文社科類圖書的關注較為廣泛,電視傳媒與網路對讀者影響日漸擴大,比如百家講壇,出版方更多是成為成品化的一道程序,讀者不介意出版社的名氣,更多是以電視傳媒效果為主,所以易中天、於丹、錢文忠等人的圖書的出版方雖然不同,但並沒很大程度地影響其銷售效果。而網路小說特別是網路歷史解讀式小說,如《明朝那些事兒》(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清朝那些人》(新世界出版社)、《盜墓筆記》(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等,和概述式的圖書如《一口氣讀完大清史》《一口氣讀完歐洲史》……(京華出版社)都帶有比較明顯的符合當前快餐式閱讀的性質。另外,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發展,讀者對“成功學”、修身養性等一類兼具心理學和醫學性質的圖書需求越來越大,這些圖書裝幀上似乎呈現兩個態勢:一是色彩濃重,設計誇張;二是風格清新淡雅。而在出版方面,目前已經有較多出版社搶奪市場,南海出版公司的《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中國中醫葯出版社的《求醫不如求己》、京華出版社等都相當成功。以卡耐基為代表的成功學和口才技巧相關著作也廣受讀者青睞,教育類出版社也逐漸著手此類圖書,並有關注閱讀習慣的走向而我社研究民國時期的書籍已有走向市場的能力,生活小品文也有一定額度,且我社在圖書系列化上有自身傳統,如早年的木犁書系,近年的明日教育文庫、新教育文庫,以及這幾年在對民國時期進行歸納整理方面,魯迅研究方面都有高質量的圖書出品。若在圖書營銷上有進一步包裝,應能社會效應和市場效應雙豐收。 (2)文學讀物依舊風采,出版社知名度和傳統優勢對此類圖書銷售影響加深。古典文學、20世紀初國內經典不斷被出版社重新包裝,國外名著則被多人次翻譯,其中比較明顯的是四大名著和五四時期作品。由於中學課程標准里把課外閱讀作為很重要的部分來考察學生閱讀情況,文學讀物和學生課外閱讀交叉頻繁,所以此類圖書訪問者年齡跨度較大。根據銷售情況,古典文學方面,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在讀者中有較高認可度。另外,新時期部分作家的作品成為暢銷書和常銷書,比如余華帶有明顯現代寫作特點的作品《兄弟》(上海文藝出版社)僅上部就有60多萬的印數,而莫言回歸傳統寫作的《檀香刑》(作家出版社)也有15萬左右的印數。 (3)工具類圖書頗受歡迎,辭書類出版社優勢明顯,辭書類別多元化。商務印書館、外文書店、語文出版社等辭書類出版社優勢較為明顯。雖然目前辭書多元化,出版方也日益增加。銷售方面,在這方面有悠久歷史並有高度權威的出版社出版的工具書更被認可。但也有一些出版社從讀者查詢習慣入手編寫辭書,並獲得一定的訪問量。 (4)少兒讀物(包括兒童文學)規模不斷擴大,並與教育類圖書逐漸兼容,成為圖書市場較為強勢的增長點。調查期間,適值《哈里波特·7》面市,一時占據銷售頭名。而像《小王子》(群言出版社)、《窗邊的小豆豆》(南海出版社)、《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京華出版社)、《絕對小孩》(上海文藝出版社)這類圖書既被一般家長喜愛,又為廣大教師認可,成為真正意義的被家長、孩子接納的少兒讀物。國內兒童文學方面,鄭淵潔繼續保持其影響力,其最新的皮皮魯系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人氣極高,曹文軒的著作《草房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也很被讀者留意;地域特點上,東北兒童文學作家群如劉東等的作品孩子們也比較喜歡翻閱。此外,經典文學讀物口袋本化、圖文化趨勢明顯,較多出版社結合當前國學熱推出系列書籍。而電腦查詢結果顯示,我社出版的“奧運小子”系列有一定銷售,但具體在賣場上卻不容易找到,少兒讀物特別是學前讀物方面著力相對較少。隨著學前教育的走熱,少兒讀物中面向學前幼兒的圖書所佔的比例不斷升高。目前,多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讀物內容較為粗糙,圖片效果並不很符合幼兒閱讀習慣,比較暢銷的有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寶寶認知網路(大卡掛圖圖畫書專為0-3歲嬰幼兒設計)》、幼兒學習包(福建人民出版社)等。但即便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依舊很有購買沖動,可見幼兒讀物市場潛力很大。另一方面,人民文學出版社、傳統的少兒類出版社繼續大量投入,而不少綜合類出版社也開始加大介入少兒讀物出版的力度,比如接力出版社(淘氣包系列)、南海出版社等。從銷售和好評方面看,除了廣受佳評的哈里波特系列外,像《小王子》這類更有模擬空間的圖書能將少兒讀物與教育讀物很好地結合起來,既有賣點,又有品位,使銷售對象和手段有更寬裕的空間,應為今後出版方向,如果出版少兒版和成人版,效果應該會更好。 (5)教材銷售穩中有升,教輔市場競爭激烈,考試類教材潛力日漲。因為教材走新華書店系統,所以越洋圖書城銷售的品種較少,由於低幼孩子容易丟書,故低年級教材銷售較好。而教輔則競爭激烈,省內出版社在市場銷售里幾乎沒有份額,外省做得非常出色的,有《中學教材全解》系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三點一測》系列(龍門書局)、《啟東中學作業本》系列(龍門書局)《啟東黃岡大試卷》系列(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同步作文》系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編寫的初中英語教輔、《同步教練》系列(延邊大學出版社)、《優化方案》系列(延邊人民出版社)大量進入市場,不少學生還表示部分教輔為其老師額外推薦。我社教輔目前在市場上的,《詞語手冊》廣被認可,建議可以繼續包裝。考試類用書,以公務員考試和自學考試為主,職業資格考試相對一般。我社2007年上半年投入市場的公務員考試用書在與權威出版社的競爭中,依舊早早售罄。教材銷售受政策及配額征訂等影響,無法投入市場。而教輔開發幾乎不受限制,外省教輔大量湧入福建市場,表明: 一、福建省內教輔教育系統推廣有餘,而市場推廣力度不足; 二、市場實際需求大,學生一人多套教輔現象突出,學校征訂的教輔正日益成為學生手中教輔的一種; 三、教輔的系統發行與市場銷售不完全對立,應為互補關系。暢銷的教輔特別是針對非畢業班學生的教輔,多半注重學習過程解析,使真正需要教輔的孩子能夠較為直觀地獲取學習方法,明細作答步驟雖然該周越洋圖書城此類圖書銷售一般,但品種的豐富性反而能從側面表明市場對教育圖書的潛在需求。由於教師壓力大,時間緊,所以教學分析、案例等圖書較為暢銷。而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解析水準的《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的銷售則表明我社此類圖書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並被市場認可。考慮到圖書定價與銷售,以及其他出版社的圖書出版策略,日後分期出版圖書並以此形成系列的做法較為可行,這樣也能減輕單本圖書銷售壓力。2.圖書製作方面暢銷的圖書在製作上相對都比較精細,價位基本在30元以下,書名都較為獨特。圖書作者、書名、裝幀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左右讀者的選擇。目前暢銷類圖書的封面設計都比較大膽,傳統意義上比較注重淡雅風格的文學類和社科類圖書現在也日益走向華麗和獨特的裝幀風格。突出書名,適當大量留白等手段都較能引人注目。由於多半圖書只露出書脊,因此書脊的設計也廣被關注。另外,封面方面日益由一些美術工作室承擔。目前異型16開、輕型紙較為普遍,但由此也帶來紙張的浪費和價格的提高。因此印數較多的圖書成本顯得更低,當前輕型紙1個印張價格基本維持在1.3元~1.6元左右,最低的是1.1元,最高的是2.1元(引進版)。目前我社圖書總體初版印數5100左右,所以圖書成本的核算與定價應妥善綜合考慮。 (三)訪談結果及分析1.讀者方面。多數讀者根據個人愛好、作者、出版社、推薦購買圖書,並希望圖書價格有所下降。年輕讀者對裝幀有所要求,老年讀者則表示“書最大作用是交流,價格不能太高”。目前圖書同質化較為明顯,同等條件下,讀者更多是從物美價廉的角度選擇讀物。而老年讀者多為離休職工,購買力並不弱,若能在價位上取勝,從裝幀到開本都有所精簡、淡雅,應該能有更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讀者表示知曉我社,但都表示在圖書市場較難找到相關圖書。考慮到當前圖書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或可加大與書店的聯系力度,至少在本省范圍內,能使圖書上更為醒目的櫃台,進推薦數目。2.銷售代表方面,分別訪談了門市部經理和中小學教輔區銷售代表。 (1)門市部經理訪談要點。A目前比較暢銷的圖書是?哪些出版社比較被認可,教育圖書出版社方面呢?人文社科類銷售情況較好,全年2000多萬的銷售額里,社科類就佔了40%左右,像百家講壇等,都賣得很好。人民文學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的圖書都有很好的銷售,教育類出版社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圖書都比較被認可,你們社的教師讀物也有一定規模。B我社圖書哪些銷售比較好?雙方在賣場是否有合作推廣的活動?其他社這方面是如何做的?《名校學案》之前銷售很好,但這學年沒有到貨。後來聽說是走教育系統,不走市場了,其實並沒有絕對對立的。(那如果作為系統的輔助,你們能接受嗎?)當然可以,雖然會受影響,但是畢竟還是有銷售,而且這樣也能豐富我們的品種,買書的人也因為能在這找到他需要的書,以後繼續關注我們。去年魯迅逝世70周年時候,你們社有幾套書(《魯迅全集編年體》、“而已叢書”)結合起來做互動,總的書福建這方面的氣氛不濃,所以效果比較一般。其實做促銷、廣告的手段都差不多,送小禮品什麼的,關鍵是看閱讀氛圍和讀者的需要。C目前其他出版社發貨是什麼形式?我社呢?做得比較好的,都是先把圖書信息發過來,定期地發送一些圖書信息,比如介紹什麼的。你們社比較多是先發貨過來,我們接收,然後上櫃,一個品種大概10本。當然,我們是比較喜歡先看到圖書信息的,如果比較合適的,這樣就能先多進一些,也比較好處理圖書。目前還沒有。(如果出版社有這方面的合作意願呢?)當然還是比較歡迎的,我們也像知道出版的依據等。這些都可以合作。E我留意了一下,像我社今年出版的圖書《我即語文》、《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等,電腦查詢都顯示為賣完了,而2005年出版的一套新教育文庫,有一個系列是《教育有夢》《教育有悟》五本,其中四個品種都賣完了,書店方面會怎樣處理?(查詢後)如果是近期出版的書賣完了,我們會和出版社發行部門聯系,因為程序要走一些,雙方都可能延誤一些時間,你說的那兩本書應該會盡快處理,我們書店自然很樂意多賣書。(像剛才說的那系列新教育文庫的書,今年二三月份的時候我們作了重版,不僅僅是重印,如果書店知道這樣的信息,是否會考慮再進貨?)哦,這些可能還比較欠缺溝通,因為得跟很多出版社聯系,所以如果有出版社主動告知,我們會反應迅速點。●加強並擴展與賣場聯系可能是今後的一個工作點。如果能就圖書出版和銷售的信息作雙向交流,雙方之間的合作可以有更多的共同點。比如門市部方面就比較希望出版社能預先提供出版信息,這樣賣場推廣也相對能盡早跟上,並做到詳盡。另一方面,在出版社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通過信息溝通,避免書商被動接貨,也能有效避免圖書被退貨。此外,關注銷售情況,主動聯系,並將重版圖書信息告知,也可能有利於雙方深入合作。教輔方面,省外出版社通用的,似乎是教育系統與市場並重,所以市面上有大量流通,這點可能也可以借鑒,因為當前學生用的教輔不僅僅是學校征訂的那少數的幾份。 (2)銷售代表訪談要點A哪些教輔銷售比較好?都是誰編寫的?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全解》、龍門書局《三點一測》、《啟東中學作業本》這些都比較好賣。薛金星主編的,北京仁愛教育編寫的,名校編寫的一些教輔都很多人買。B內容上呢?講解性質的。題目大都差不多,很多老師都推薦學生買剛才說的那幾種書。●購買者一是教師介紹,二是看重講解性質。前文提及,有學生建議在教材教輔類圖書背後適當添加相關學科的課外延伸資料,若能就此三方多作深度挖掘,當能使《名校學案》的品種和內容多元化。 (四)思考與建議1.圖書出版當前比較熱門的圖書是人文社科類(可涵蓋文學)、少兒讀物、教輔,教師讀物品種雖然不少,但和教師及大中專、研究生相關專業的人數不少,因此市場額度開發還是較少。我社在這幾類圖書均有開發傳統,從近日觀察來看,建議:(1)以民國時期系列圖書為輻射點,做大做強社科類圖書。現有民國系列圖書形成品牌,有社會效益。而近年來民國時期事件及人物漸成熱點,若能結合當下對民國歷史的興趣,逐漸把學科研究與歷史普及相結合,當有更好效果。(2)少兒讀物可從低幼入手,利用本省優勢,著重開放學前教育資源。此外,根據幼兒閱讀習慣,圖文結合地將經典文學或民間故事以童話的形式作相關出版,既能作為育兒讀物,也能作為幼兒讀物,還可作為課外讀物延伸。 (3)注重小學教輔研發。2.圖書營銷(1)以《閩教書香》為基礎,定時及時將圖書出版信息圖文,通過電子文檔、紙質產品等方式,並第一時間告知賣場。其中,對一些比較重點的圖書,建議改變等圖書出版後才發布消息的做法,採取緊跟選題、適時公布、醞釀鋪陳、後期跟進等方式,使圖書出版與宣傳不再兩層皮。(2)結合官方媒體和大眾期刊,對圖書作相應推薦。官方的如《中國新聞出版報》、《出版人》等,較受大眾認可的讀書類期刊則有《中華讀書報》、《讀書》等,特別是《讀書》,讀者群有十餘萬之眾,有更高學歷,建議可和其出版社加強合作。(3)銷售上與書店保持聯絡,爭取與省內賣場保持緊密聯系,從而及時收集市場信息和賣場信息。用“圖書信息——圖書——銷售信息——市場信息”的模式,使發行出版一體化。 (4)以教育圖書為平台,創辦讀書會。通過一周的調查、學習,本人感受到當前我社圖書既有傳統優勢,又面臨激烈,在對市場進行一定了解的情況下,作了個人的匯總與分析。考慮到信息及分析為個人觀察所得,難免疏漏片面,希望能拋磚引玉。

C. 初中語文老師必讀書目

1.《怎樣學語文》作家出版社   王麗主編2.《名家談語文學習》華東師范出版社   王麗著3.《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錢理群著4.《經典閱讀與語文教學》麗江出版社   錢理群著5.《王君講語文》語文出版社   王君著6.《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餘映潮著7.《解讀語文》福建人民出版社   錢理群 孫紹振  王富仁著8.《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陳日亮著9.《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江蘇教育出版社   黃厚江著10.《讓語文回家——劉仁增語用教學新思路》福建教育出版社   劉仁增11.《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江蘇教育出版社,王棟生著12.《錢夢龍與導讀藝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3.《韓軍與新語文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4.《趙謙翔與綠色語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5.《程翔與語文教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程翔著16.《於永正與五重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17.《語文教學談藝錄》上海教育出版社,於漪著18.《於漪老師教作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於漪著19.《從批判走向建設》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李鎮西著20.《語文教學的反思與重構》商務印書社,鄭桂華著21.《竇桂梅與主題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竇桂梅著22.《魏書生·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魏書生著23.《語文教育門外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錢理群著24.《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尚文著25.《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王榮生著26.《名作重讀》上海教育出版社,錢理群著27.《文本細讀》(修訂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孫紹振著28..《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福建教育出版社,孫紹振著29.《語文教學的常識性回歸》程紅兵,灕江出版社30.《溫儒敏論語文教育》溫儒敏,北京大學出版社《語文教學的反思與重構》商務印書社,鄭桂華著

D. 有孫紹振的《名作細讀》原著

孫紹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這里有個之三可以下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634967.html

讀孫紹振的《名作細讀》一-分析,微觀
這學期讀孫紹振的《名作細讀》,首先網路搜索其人,介紹如下:祖籍,先後就讀於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廂二中心。1952年畢業於青浦初級中學,1960畢業於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於「反右」時期堅持為「右派」辯護之舊帳,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中文系。20世紀90年代先後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香港嶺南學院客座研究員並為翻譯系講課。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孫紹振如是說》、《文學創作論》、《孫紹振默文集》(三卷)、《論變異》、《幽默五十法》、《美女危險論——孫紹振幽默散文選)等。《文學創作論》獲福建省10年優秀成果獎、台灣祁楓文學獎、全國寫作學會一等獎,《美的結構》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掃了一眼目錄,便直奔本書《自序》,讀之,實乃不凡。佩服孫老師的膽識,勇氣,他確實說前人所未說。不管在中學還是大學課堂上,經典文本的微觀解讀都是難點,也是弱點。難在學生面對文本,一目瞭然,間或文字上有某些障礙,求助於註解或者工具書也不費事。這和數理化或者英語課程不同,課本上那些難點、疑點,如果教師不加闡釋,學生不可能憑著自發的感性理解悟透徹。自然科學或者外語教師的權威建立在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未知到已知。而語文教師,卻沒有這樣的便宜。他們面對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從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上的盲點,將已知轉化為未知,再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秘,讓他們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負了教師這個光榮稱號。語文教師的使命,要比數理化和英語教師艱巨得多,也光榮得多。數理化英語教師的解釋,往往是現成的,全世界公認的,而語文教師,卻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獨特的領悟、探索和發現。不能勝任這樣任務的人,有一種辦法,就是矇混,把人家的已知當作未知,視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復在文本以外打游擊,將人所共知的、現成的、無需理解力的、沒有生命的知識反復嘮叨,甚至人為地製造難點,自我迷惑,愚弄學生。這樣的教師白白辜負了自己的生命。按常理來說,這樣的教師應該是極少數,但據我多年觀察,現實情況恰恰相反。我在問自己是不是反復推敲文本,是不是有自己獨特的領悟。
試問大學中文系教授,讓你們去教中學語文,在微觀分析中,有多大把握能保證超越中學水準?請問古典文學的教授,有多少能把「霜葉紅於二月花」、「二月春風似剪刀」、「草色遙看近卻無」、「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妙處說得令人心服口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究竟好在哪裡?講了多少年了,還是古典詩話中那些印象式語言。中學課堂要的是貨真價實的、系統的分析,而不是玄妙的、空洞的贊美。請問美學教授,如果學生反映《背影》中父親的形象「很不瀟灑」,又「違反交通規則」,有多少人能夠當場點出這是什麼樣的美學問題?有誰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回答學生的疑問:薛寶釵、繁漪、周朴園是壞人嗎?對於《荷塘月色》的解讀,長期限於反映「大革命失敗以後知識分子的苦悶和矛盾」,誰能從中看出文學觀念和思維方法的桎梏?如果學生感覺不到郁達夫《故都的秋》里生命走向衰亡的美,應該如何應對?對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學教師感到無從分析,你能告訴他們,從哪裡發現矛盾?祥林嫂之死為什麼沒有兇手?《祝福》中的那個「我」為什麼有負疚之感?對於小說是否多餘,該如何闡釋?為什麼魯迅在給傅斯年的信中說《狂人日記》「很幼稚,在藝術上不該這樣的」?為什麼又最喜歡《孔乙己》?那麼《孔乙己》在藝術上成熟在哪裡?在《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對於學習法語的轉變,是可信的嗎?過一天,他又故態復萌,又討厭起法語語法來了,怎麼辦?在《項鏈》中,發現借來的項鏈是假的,為什麼不繼續寫下去,把真項鏈換回來,彌補經濟上的損失?這不是更加「環環緊扣」嗎?為什麼《皇帝的新裝》中的人物沒有個性?《愚公移山》中的智叟是真正實事求是的,有智慧的,而蠻乾的,正是愚公。應不應該給智叟平反?對於「愚」和「智」的轉化又該如何分析?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用兩節文字介紹長媽媽的名字,不是多餘嗎?為什麼主張盡可能將可有可無的字句刪去的魯迅,這樣浪費篇幅?等等等等。
要解決這些微觀的問題,不但要有深厚的宏觀學養,而且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功夫,這種功夫,不是一般的,而是過硬的功夫。而這種過硬功夫的特點,就是於細微處見精神,越是細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學術水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徹底的分析是無所畏懼的,不可窮盡的。這正是智慧的尖端,生命的高峰體驗。在這樣的尖端上,教授的頭銜並不能保證任何優勢。 微觀分析的幼稚和粗暴,策源地乃在大學課堂,長期流毒中小學,遂成頑症。大學教授們應該感到慚愧,感到臉紅,感到無地自容才是。但是,現實卻是,悲天憫人的教授們一個個活得很滋潤。這是為什麼?大學的學院體制庇護了他們。學院式的評估體系,把文本的微觀分析當作「小兒科」。其實,這是愚昧。不論在自然科學還是經濟科學,乃至於管理科學,微觀分析都絕不是「小兒科」,而是「大學問」。美國聲名赫赫的MBA,那些最名牌院校(如哈佛、西北大學)的教學,就是以個案分析為主的,甚至連畢業論文都可以省略。
宏觀的基礎研究和具體部門的應用研究,是根結連理的。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互相促進。研究宇宙以及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大學問。研究一粒沙,從中看到整個世界;研究一滴水,從中看到大海;研究果子狸的病毒,從中找到克制SARS之道;研究果蠅,從中追尋長生之途,也是大學問。研究大腦血管,並不見得比研究烏賊魚更高貴。宏觀有宏觀的難度和局限,微觀有微觀的難度和局限。二者不可偏廢。但是,當前最缺乏的,可能還是微觀的。當然,我並不想把一切責任都歸咎於大學教授,中學自有中學的問題。
缺乏微觀基礎的空話、套話、大話、胡話乃至黑話,本是由來已久的頑症,卻在基礎教育改革中,借強調師生平等對話之機,找到了合法的避難所,於是,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所問膚淺,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空空洞洞,糊里糊塗。在處理課文的方法上作秀,多媒體豪華包裝,花里胡哨,目迷五色。但是,對於文本內涵的分析卻有時如蜻蜒點水,有時如木偶探海。
從做學問來說,有兩種方法,一種以宏觀的理論建構為基礎,把握了普遍的原理,然後高屋建瓴,在必要的時候,再作有限的個案的具體分析;另一種方法則是,在對宏觀理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的、規律性的把握以後,進行廣泛的、大量的個案分析。在個案分析的基礎上,發展理論,甚至顛覆權威理論。走這條路的人似乎比較少,在中國幾乎是絕無僅有。但是,在西方,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者,都是以文本分析起家的。這個辦法比較艱苦,有點手工業方式。但是,也有它的優越性,就是它的基礎比較雄厚。以這樣的文本分析為基礎概括起來的理論,其可靠性和可行性都比較可觀。
什麼叫細微解讀,今天才算見了。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也一定會做到對文本進行細致的閱讀,於細微處發現美妙的風景。

E. 《經典小說解讀》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經典小說解讀》(孫紹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uw1bIhzsOzU1sv0u0vcY2Q

提取碼:2cik

書名:經典小說解讀

作者:孫紹振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4-30

頁數:331

內容簡介:

《經典小說解讀》是孫紹振教授專門針對古今中外的經典小說作品進行的文本細讀的又一部專著。在解讀小說的選擇上集中於各版本中學語文教材中經典小說,解讀質量比同類作品更成熟,更貼近中學語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師提高文學修養的良師益友,同時能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能力。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心研究員, 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學術著作有《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新的美學原則 在崛起》《文學的堅守與理論的突圍》《直諫中學語文教學》《文本中心的突圍和理論建構》《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演說經典之美》《幽默心理與幽默邏輯》 等。散文集有《美女危險論》《滿臉蒼蠅》《靈魂的喜劇》《愧對書齋》《孫紹振演講體散文》。2009年,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出版《孫紹振文集》八卷。*著作有《文學文本解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

F. 《文學文本解讀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文學文本解讀學》(孫紹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XPEV-2iTEtIj4VAeFjNmWg

提取碼:juys

書名:文學文本解讀學

作者:孫紹振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503

內容簡介:

《文學文本解讀學》作者認為,西方文學理論對解讀文學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無效的,文學文本解讀應該追求對審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復性的闡釋。基本觀點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學審美。落實到具體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觀直接分析:隱性矛盾;第二,微觀間接分析之一:藝術感知的還原;第三,微觀間接分析之二:情感邏輯的還原("無理而妙");第四,宏觀比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現代的情理交融;第五,歷史語境的還原,等等。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文學性講演錄》、《直諫中學語文教學》、《挑剔文壇》、《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怎樣寫小說》等。


G. 《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孫紹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wLIqqjod8srYVEgxsoYDMA

提取碼:nrwn

書名: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

作者:孫紹振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5-9-1

頁數:482

作者簡介: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范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心研究員,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學術著作《文學文本解讀學》《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名作細讀》《月迷津渡:古典詩歌個案微觀分析》《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等,散文集《美女危險論》《滿臉蒼蠅》《靈魂的喜劇》《愧對書齋》,《孫紹振文集》八卷(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2009年)。

H. 月迷津渡的作者介紹

孫紹振,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1990年,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1992年,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語系講學,1995年香港嶺南大學訪問研究。現任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北大校友會副會長。
主要著作有《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孫紹振如是說》《挑剔文壇》《文學性講演錄》《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演說經典之美》《幽默邏輯探秘》《幽默理論基礎》《漫話幽默談吐》《幽默心理與幽默邏輯》;散文集有《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美女危險論》《滿臉蒼蠅》等。

I. 孫紹振如何用「還原-分析法」解讀古代詩詞

——《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讀後(1)福建龍岩一中 邱靜芳 古代詩詞的鑒賞在高考中屬於雷打不動的固定考點,長期是教學復習迎考的重點,而且提高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無論怎麼說,掌握古典詩詞的鑒賞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孫教授強調,分析就是要把原本統一的對象加以剖析,不應該從統一性出發,而是應該從差異性,或者矛盾性出發。因此,就要善於從看來相同的作品中看出相異的地方,而且要善於看來相異的作品中,看出來相同的地方。這是科學抽象的基本功,是需要長期培養的。而看出矛盾所在,看出相異所在,是分析的前提。孫紹振教授在他的《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一書中,解讀了27首古代詩詞。為了便於學習,筆者試著對他的解讀方法作個歸納。一、多角度提出質疑1.與同題材的其他作品比。如解讀《敕勒歌》,提出這個問題:類似寫草原的民歌並不少見,為什麼這一首卻成了經典性的,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成就?2.從詩話家已有的定評中提出質疑。如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北風卷地白草折」一句,有這么一段文字: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白草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經霜草脆,故能折斷。這種說法也許有根據,但是其中有矛盾:既然很堅韌,就不易折斷。至於經霜草脆,則不是西北草的特點。草枯則黃,枯久則朽,朽則發白。這是北方普遍的現象,並不是某一種草的特有現象。為什麼古代的學者要這么費勁地考證西北實有其物呢?3.從詩歌類型角度質疑。如寫景抒情詩歌,解讀《春夜喜雨》,提出:詩憑什麼感人?解讀《望廬山瀑布》,提出:從哪裡可以看出李白的感情呢?4.藉助詩話家的定評,進一步質疑。如解讀《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提出:眾口一詞都說好,但是好在什麼地方,一千多年來,那麼多詩話家,卻幾乎沒有人能夠說清楚。解讀柳宗元的《江雪》,提出:這也是一首以圖畫來抒情的傑作,歷代詩評家,一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大多數是印象式的論斷,並沒有把道理講出來。如解讀《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批點唐音》說:「此篇鮮媚如晚唐,但不俗。」孫教授接著寫道:為什麼並沒有感到俗艷呢?自從這個問題提出來以來,幾百年了,還沒有人從理性上回答過。在我看來,這是因為……5.從風格還原上提出質疑。孫教授強調分析的最終目標是抓住作品的特殊點,要對作品的風格或者作家的特點窮追不舍。如解讀《西江月遣興》,直接提出:它很有特點,特點何在?6.在同一種表現手法上比較質疑。如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大多詞評家都集中贊賞她的十四個疊詞。疊字的使用固然有其特殊的效果,但從修辭技巧來說,這樣連續性的疊詞並不是越多越妙,孫教授接著列舉了許多不成功的例子,然後提出質疑:為什麼其他人用的疊字給人多餘繁冗的感覺,而李清照卻不會?從而探究其深層次的根本原因:是在內容上,情感上的深沉。7.還原情感邏輯提出質疑按常規情感來理解,提出假設。再與詩歌的情感邏輯發展作比較。前後對比,提出質疑。如解讀《獨坐敬亭山》的三四句時,孫教授解讀道:和孤獨聯系在一起的,是寂寞、苦悶、煩厭。這對於人來說,有一種否定的性質,詩人完全可以宣洩他的苦悶和煩厭。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俗了,就沒有李白的特點了……但是,就在這樣的極端孤寂之中,詩的情感,卻發生了一次倒轉。面對無聲的敬亭山,不但沒有感到煩厭,相反倒是感到「不厭」。這不是無理嗎?不,這里隱含著詩的情感的邏輯特點。……這里,李白的妙處在於,既突然,而又不太突然。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如孫教授在自序里所說的,各種還原法、比較法都是低層次的操作性方法,而最高層次,從哲學上說,是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他說,「如果我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話,那也不過是,我把這種方法用得很徹底,用得很堅決,將之轉化為操作性方法,並使之系統化。」筆者笨拙,並沒從紛繁復雜的分析之中看出其系統性,但是,確實知道了孫教授如何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1.抓住詩歌創作特點如解讀王之渙的《涼州詞》時,引出《萬首唐人絕句》編者提出的問題:「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且首句寫關外之景,但見無際黃沙直與白雲相連,已令人生荒遠之感。再加第二句寫其空曠寥廓,愈覺難堪。乃於此等境界之中,忽聞羌笛吹《折楊柳》曲,不能不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怨詞。」表面上是一字之爭,實質是關於詩的寫實性還是想像虛擬性質的分歧。因而,這首詩歌解讀時,孫教授抓住詩歌創作的特點,進一步解讀道:「詩歌的感人力量並不僅僅來自真切的畫面,來自視覺寫實,同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更為依賴假定、想像來超越現實,如果拘泥於寫實,詩人的感情就比較難以滲透在景觀之中而得以自由發揮了。只有在假定的、虛擬的情景中,主觀的情感才能滲透在客觀的情景之中,得到比較自由的發揮。」「詩歌的藝術准則,不是寫實與否,而是情感與景觀的猝然遇合、交融中是否有獨特的感觸,虛擬的自由,意境的創造是否產生特殊的審美價值。」2.抓住詩歌的結構特點如解讀《涼州詞》抓住絕句的特點,從結構上去解析,先講述作為絕句的共同點:比較傑出的絕句,往往是第三句、第四句,在句式上有所變化,從陳述句變成疑問、感嘆、否定,條件復句的比較多。這是因為,這種句式,主觀的情感色彩比較強烈。並舉了大量例子證明「這是一種規律,許多傑出的絕句都是合乎詞規律的」,然後重點鑒賞「何須」二字:因為有了這個「何須」二字,這首絕句就從描繪圖景,轉入為抒情。這樣的解讀擴展了詩歌的深度,有一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感。倘若你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就必須佔領知識的高地。還有對《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的解讀更是從結構上去分析的,六言絕句,缺少變化。聯系王維精通音律,不會不知道六言節奏上的缺陷,最後分析得出結論:「或許正因為六言缺少了起伏變化,才更有一種淡漠、平靜、閑適的感覺」。3.抓住作品特殊的角度如解讀《敕勒歌》最後三句時,孫教授分析道:從意念上來說,這是一個對轉:從蒼涼,到水草豐美;從無人,到人的欣賞的目光和喜悅的心靈。從結構上來說,這是雙重的反襯:一是廣闊無垠、大面積的空白,與微露的牛羊之間的對比;二是從蒼涼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悅。解讀《木蘭辭》還從文化學的角度去理解「英雄」。4.抓住詩人的特點進行分析如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抓住岑參的兩個特點進行分析:其一是很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尤其是抓住局部特點,以激發讀者全面的聯想;其二是善於運用比喻。解讀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時,開篇就明確:要真正品出陶詩的純真韻味來,有一點要明確,他的詩雖然屬於抒情詩,但與一般的抒情詩不太一樣。一般的抒情詩,所抒發的往往是強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謂激情。如……而陶淵明的詩,則不太相同,好像沒有什麼激情似的。……這種特點,還表現在另一個方面,那就是他的語言,他的文字,不像一般詩作那樣詞采華麗,而是相當樸素。5.多方比較深入分析孫教授在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文最後一段中對「比較」一法作了補充說明:「比較只須一點相通,四面八方,無可不比。故本文有意將該詩與李白、杜甫,甚至李世民的相比,以顯示比較作為方法貴在不拘一格。」例如,提到雪,就從漢語講到英語,從謝道韞講到李杜,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歸納解說:岑參從戰爭的現場寫邊疆將士感覺中的雪,雪仍然是美的,但不是李白式的浪漫的溫暖,他並沒有迴避寒冷的感覺,但是也沒有杜甫那樣的悲苦之感,而是一種以酷寒為美的豪邁的感覺。這可以說是岑參對唐詩中苦寒美感的一種開拓。6.運用美學知識提升解讀的高度如上例,解讀陶淵明的樸素的特點時,作者運用了樸素美的相關知識:「……樸素,本身並不一定就是美的。從字面上孤立起來看,是很平淡的。但是平淡之所以能夠轉化為深沉,主要靠整體結構,各關鍵語詞之間,有一種內在的關聯和照應,字里行間,默默地互相補充,互相滲透,構成一種有機的情感和景物的『場』。」這也是詩歌結構的一種,是內在的結構。如解讀韋應物的《滁州西澗》,鑒賞時含有哲學的思考。孫教授抓住「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橫」字,解讀了其三重內心感應暗示,說其無人而有人憐,有人而無人影。內心和外物之間的多重的互動,構成了情感的「場」,無聲地升華為意境。並明確「這是從詩的內在結構和人的情感結構來欣賞的」。又如解讀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作者運用到了時空變化的審美知識:「在這首詩中,情感主要是依賴空間和時間的自由的雙重跳躍性轉換而得到充分的表達的。……以時間空間的轉換,表現情感的轉折,就這一點來說,是中外詩歌不約而同的:眼下的一切會成為未來的回憶,而回憶可能使不幸轉化為美好的欣慰。如普希金著名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是這樣。」三、點滴感悟要會揭示矛盾,才能找到可分析的對象。而要從天衣無縫的統一中找出相異點、特殊點,沒有一定的知識積淀是沒法做到的。「只有具備抽象的想像力,才能把隱秘的矛盾揪出來」(第10頁),這談何容易?而要能夠從四面八方對作品進行還原進行比較,也不是一件易事。不僅要掌握各種詩歌體裁的結構特點章法特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還要了解歷代詩話家對其的相關評論;既要有詩學知識,還要有美學知識、哲學知識、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文化學知識。所以,孫教授的解讀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境界。當然,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J. 有關於孫紹振的簡介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36
民 族: 漢族
祖籍福建長樂,先後就讀於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廂二中心。1952年畢業於青浦初級中學,1960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於「反右」時期堅持為「右派」辯護之舊帳,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華僑大學中文系。20世紀90年代先後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香港嶺南學院客座研究員並為翻譯系講課。現為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孫紹振如是說》、《文學創作論》、《孫紹振默文集》(三卷)、《論變異》等。《文學創作論》獲福建省10年優秀成果獎、台灣祁楓文學獎、全國寫作學會一等獎,《美的結構》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編輯本段]個人小傳
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調至福建師范大學。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孫氏曾致力於詩歌創作,曾有詩集出版,八十年初捲入朦朧詩大辯論,其《 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從1981年在《詩刊》刊出以後,引起廣泛的批判,1983年又與謝冕之《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亞之《崛起的詩群》遭到批判。但是日後的實踐證明:孫氏的這一論文已成為當代新詩發展史的重要文獻。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經為一系列當代文學史所肯定,其手稿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自1981年以後,孫氏集中力量從事文藝理論之研究。有專著《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等等。孫氏的所有學術以其獨創之真善美三維錯位、及形象之三維結構之理論為基礎,自成系統。
九十年代中期,孫氏將三維錯位學說,引入幽默理論之研究。故其《幽默答辯五十法》出版之後,在內地和港台均甚暢銷。中央電視台曾邀其作《幽默漫談》講座二十集。在1997年出版之《幽默邏輯探秘》中,提出了幽默的二重錯位邏輯學說,其幽默理論不滿足於轉述西方經典,《在幽默學全書》中,更著重於將理論的獨創性與操作的可行性結合起來在具體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還有幽默與雄辯、詭辯、吹牛、抒情、滑稽等相鄰范疇的辨析,完成了他以錯位為核心范疇的的理論體系的建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年來孫氏又從事於幽默散文創作,近年出版集《面對陌生人》《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其幽默風格為其幽默理論的藝術實踐。
[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幽默答辯五十法》《幽默邏輯探秘》 《在幽默學全書》《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
[編輯本段]部分著作
一、論文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錯位《名著欣賞》(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名著欣賞》(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名著欣賞》(1998年第4期)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名著欣賞》(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名著欣賞》(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文藝報》(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藝報》(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我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17000千字)《文學評論》(1999年第五期)
(《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論點摘錄500字)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藝報》(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論壇》(2000第2期)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 (20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7000字)《龍岩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12000字)《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21000字)《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第6期)
(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卷》(2001年第2期)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10000字)《東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18000)《粵海風》(2001年第2期)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10500字)《名作欣賞》(2000年第6期)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學》(2001年第4期)
課程標准———基礎教育的憲法(5000字)《素質教育博覽》(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1年第1期)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偽問題和謬答案》(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22日)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42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7月14日)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2500字)《海峽都市報》(2001年5月27日)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20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2000字)《東南學術》(2002年第3期)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論壇》(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12000字)《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卷》轉載)
標准答案還是荒謬答案(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1年12月12日)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10000字)《師道》(廣東教育廳主辦)(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7000字)《名作欣賞》(2002年第1期)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7000字)《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5期)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3000字)《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4期)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己———解讀《荷塘月色》(8000字)《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5000字)《師道》(廣東)(2003年第3期)
標准化選擇題即將終結(5000字)《中華讀書報》(2003年11月5日)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5000字)《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8期)
荷塘月色解讀 ( 上、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3年第4、5期)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3000字)《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7月11日)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5000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8000字)《明日教育論壇》(2003年5月16日)
睜眼看不見人(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
關於高考作文 (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0期)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1期)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7000字)《福建文學》(2003年1月)
《背影》背後的美學(2000字)《語文學習》(2003年第12期)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3000字)《語言學習》(2004年)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3000字)———評2004年各省自主高考作文命題的成果與缺憾
《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7日)

二、專著
《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4月/20萬字
《挑剔文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24 萬字
《文學創作論》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64 萬字
《論變異》花城出版社/1986年/12萬字
《美的結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24萬字
《孫紹振如是說》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20萬字
《怎樣寫小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10萬字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9年/23萬字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40萬字
《幽默邏輯探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20萬字
三、散文集
《面對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0萬字
《美女危險論》知識出版社/1999年/20萬字
《美女危險論》作家出版社/2003年/20萬字
《靈魂的喜劇》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年/20萬字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
《幽默學全書》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
《你會幽默嗎》,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編輯本段]主編
1,初中語文教材(一到六冊),北京師大出版社 。到2006年秋,已經出版了前三冊。
2,配套的教學參考(一到六冊)。 北京師大出版社,到2006年秋,已經出版了前三冊[1]。

閱讀全文

與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統一刪除文件夾raw文件 瀏覽:121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9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4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3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40
dospdf 瀏覽:431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92
pdftoeps 瀏覽:496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6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6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4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81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33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9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83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12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9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5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14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