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不能介紹本軍事訓練書
前兩年舊書攤上面流行過一本"軍事基本訓練", 坊間稱為"民兵訓練手冊", 扉頁還有毛主席語錄. 運氣好的話還能找得到.
美國陸軍野戰手冊FM 21-75 [Combat Skill of the Soldier]"戰鬥技巧".
全書共八章, 分為:1. 掩護和隱蔽; 2.射擊陣地的選擇; 3.機動; 4.觀察; 5.三防; 6.偵查與反偵察; 7.通訊; 8.急救
另外還附帶介紹地雷, 簡易反坦克器材等基礎爆破設施, 輕武器使用, 戰地生存等.
網上有電子版, 我手頭也有一份, 不過是英文的.
類似還有很多分冊, 分別講解各種型號自動步槍, 機槍, 狙擊步槍, 火箭筒等輕武器使用的專門手冊, 講解格鬥的小冊子, 介紹野外生存和自救的手冊等.
㈡ 三線城市建設怎麼進行
1、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三線建設理念是冷戰主流思想。尤其對於中國來說,中蘇中美關系都不正常,同時得罪了地球上最大的兩位老大,不得不採取更激進的防禦措施。三線廠由此而來。我家現在還有當時發的各種手冊,化學戰民兵手冊、防核打擊手冊、中子彈攻擊特徵辨識、如何防範生物武器攻擊——總之都是按末日戰爭的設定來的,真要爆發世界大戰我爹我娘他們肯定比我活得長。我問我爹,怎麼都是核武化武,沒有常規武器的?我爹說:普通軍隊打不過來。
2、三線廠與當地經濟文化幾乎是割裂的,頂樓 @楊陽 列舉了十堰市和一些較大的三線廠對周邊經濟的帶動作用,但作為在兩個省三個廠區親身體驗過的人,我認為文章內所舉的例子才是特例。絕大多數三線廠在冷戰年代與地方經濟割裂,與當地唯一的交集就是有在當地招收了一批非技術工種。廠區有自己的憲政文教衛生郵政系統,並且有廠區武裝力量,與周邊村民發生矛盾時,廠區往往會動用自己的保衛力量解決,完全不在乎所在地政府的心情。所以,當三線廠開始關停破產時,周邊村民對三線廠下崗職工沒有什麼好感。我所知在山東、河南兩地都發生過職工半夜偷村民玉米,被人打死的情況。84年的事情。
3、在三線廠問題上,我對國家最不滿的地方,是嚴重的人才浪費!!三線廠生產的炮彈子彈,到了年限用不完,都拉去戈壁靶場統一銷毀。而當三線廠子落伍了,國家一紙文件,這些技術工人也都隨著廠子一起報廢了。我贊成冷戰時期建設三線廠,我也贊成冷戰結束後關停三線廠。但設備可以報廢,廠區可以報廢,技術工人不能報廢啊!!當時我父母的廠只是個普通的無後坐力炮彈加工廠,廠里有20名大學生,有高級鉗工車工木工數十人,這些人隨著廠子破產都下崗了,後來合並到另一個地市的一家機械廠,但沒有對口技術工作,過幾年機械廠也破產,這些人大都靠修自行車、補鞋、烙燒餅為生。他們都是頂級技工,是能徒手打磨標准件的人,但就這么廢了。下圖是我爸爸仿寄木細工做的貼花盒子。是09年又一次失業後閑得無聊隨手做的。料用的是路邊撿來的廢木頭,工具用的是一套生銹的粗苯刨子和工字鋸。看了幾眼寄木細工的產品照片,就仿製了這么一套練手。
㈢ 求一個《農民進城防騙手冊》書籍電子版百度雲盤下載資源
農民進城防騙手冊
鏈接:https://pan..com/s/1KH4f6pj_uNOOJc8zeRYC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