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1Q84》的書評!以及簡介
《1Q84》的書評
1.《1Q84》村上春樹的作品,以非常獨特的風格講述了一個半科幻的故事,作者寫作手法非常獨特,最大的感觸是他對事物細節的描寫非常到位,看到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以前學語文課里學的那些東西,原來行文流露可以這么完美,原來對主人公中周邊事物的細節描寫對主人公感情的表達意義如此巨大,感受到了一些大師級的寫作手法,這是在其它的小說或者文字中沒有感受到的,最起碼在我之前看到書中是這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讀的書太少這一事實。
最初為何看這本書呢?其實是做地鐵的時候,看到對面一哥們在讀,看到封面上說什麼被翻譯為多國語言,銷量很好什麼的,就回來網上search了一下,評價貌似都不錯,正好也沒有看過日本的小說,就拿來看了一下,沒想到一共三本,小說挺長的,6寸的pdf加一塊一共快2000頁了,貌似之前沒有看過這么長的小說,沒辦法,事情一但開始做,就沒有理由放棄或者停止,只得把它看完了,不過確實挺不錯的,我還是從客觀的角度描述一下這本書吧。
對其在寫作手法上的贊揚我就不說了,就說說故事安排的特別之處吧。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只要兩個,還會穿插著一些有寓意的特別事物存在,比如說小小人、先驅,這些都是單純穿插進來的,作者自己在寓意些什麼。。。第一部看完你會認為兩個主人公之間沒有任何聯系,完全是兩個平行的故事在繼續,也完全可以分為兩部來描述,不過作者始終貫徹這這兩段故事,平行並交錯著排版到各個章節,一遞一個章節的交錯描述著。從第二部開始,你感受到了主人公直接的隱含聯系,背後的故事也開始漸漸明朗起來,不過還是分角色分章節的在交錯的描述著,這可能就是它的一個特色吧,到了第三部,又加入了一個角色,就是那個私家偵探,通過描述他的調查,把他安排進來,來描述主人公之間的聯系,有點像做程序的感覺,把二者之間的協調工作放在第三方身上了,有點MVC的感覺。結束時也留有一些懸念,大多故事貌似都是這樣吧,呵呵……
另外是對書中部分內容的評價,比較書是圍繞主人公在描述的,而兩位主人公年齡都在28~30左右。為了故事的完整性,會涉及到一些這個年齡段必須涉及的東西,所以么,會出現一些很黃很暴力的部分,仔細想想也是,故事是圍繞主人公的,為了詳細的記錄故事的發展,難免會交代到日常生活部分,最後還會涉及到這個話題(我想這本書的暢銷應該不會是因為這個吧,開玩笑);同時引發一種深思,中國人一般不會在公共刊物,或者大批量的發行物中很直觀的大談性事什麼的,可能是源於根深蒂固的保守的性格,並且都會對這個話題比較敏感。確實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不免會讓人想到哲學或者心理學裡面的一些命題,理性的力量,性沖動應該是最原始的一種動物沖動,是比較難以克制的,同時也是動物本質特徵的體現(盡管人類總是試圖把自己從動物中獨立出來),但是理性卻可以壓制這種沖動,並且幾千年來的文化可以塑造這在東西,讓你接受這個環境的思想開始,就在影響著你,已經把一些東西無形之中注入到了你的體內;另外就會聯想到內心的強大是多麼可貴。為什麼要修心……額,扯遠了,不過我只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2.近兩天,如果有人見到我,那麼就會看到一個不是在讀《1Q84》,就是在期待讀《1Q84》的人。我在在睡前讀,清晨醒來讀,走在路上的時候讀,等車的時候讀,公汽上讀,地鐵里讀,辦公室里讀,吃飯的時候讀……一天一夜,終於抽時間讀完了。
故事未完。BOOK2對我來說,太遙遙無期了。但是對於村上的資深書迷來說,讀不讀BOOK2其實已經不重要——BOOK1已經重新讓我返回「並非這里的那個世界」——通過文字和書頁,一部分我已巧妙地進入1Q84年,一部分「遺傳基因」已經形同那裡的時空一樣和書中人物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在這本書里,孤獨被升華成為一種精神寄託而漸漸失去原有的存在價值——是一種孤獨到「孤獨」這個詞本身所不能承載的境況——青豆漸漸覺得,尤其是在一個人住的陽台上看到天空中出現兩個月亮的時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不再是人們普通意義上所謂的生活的這個世界。為了迎合自己的存在,青豆將自己生活的世界稱為1Q84。「空氣變了,風景變了。我必須盡快適應這個帶著問號的世界。像被放進陌生森林裡的動物一樣,為了生存下去,得盡快了解並順應這里的規則。」但其實,我覺得這僅僅是青豆適應自己的一種方式。接受自己生活在人們普通意義上所謂的世界上的一種自我保護、獲得精神自由的一種方式。
書中的絕妙比喻隨處可見,我比較偏愛村上獨有的「宇宙系」氣質比喻——「長時間傾聽,漸漸感覺不像掌聲,竟像在聽無休無止的火星沙暴。」「而一旦沉默不語,他就像月球背面的岩石似的,沉默不語。」這樣的比喻總是讓我忍不住猜想,在他筆下人物的身邊,還存在著一個五維世界,彷彿這樣,宇宙的體系才更為健全。事實上不正是嗎,所謂的五維世界,也許就是人們思想的延伸以及靈魂除了身體外的另一個神秘聚集地。
3.作為一部嚴肅小說,《1Q84》不合格,情節混亂的雙線式表述,最後雙線相交,少年相戀的男主女主成年後不幸分離,但是兩人都如有神助,彼此擁有不同尋常的人生,最後機緣巧合,在「未知的力量」的指引下,找到對方,合二為一,達到精神上的飛升——這么死乞白爛的情節不是披著抱奧威爾大腿的書名就能掩蓋過去的——當然,如果在白爛的情節瓶子里裝的是深刻動人的美酒佳釀,我也不會這么吐村上的槽。但是凡事怕比,舉個栗子,《傲慢與偏見》的情節無非就是准灰姑娘釣到金龜婿,白爛么?就算在兩百年前也算得上白爛!但是不妨礙它是好小說,是偉大的小說。
《1Q84》是么?看上去村上好像對其抱著巨大的希望,但是看完整本書之後,果不其然,村上的「輕浮」依舊壓過了他所期望所寫作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性質的「綜合性」小說的野望。什麼是村上的「輕浮」?再舉個栗子,《1Q84》第一部寫了一個神秘的組織,這個包袱賣的很響亮,把人胃口吊得老高,但是在第二部里,我們得知這個神秘組織是由「小小人」控制的(一下讓我想起之前的短篇「電視人」了),但是這個「小小人」是什麼呢?本以為在第三部里能得到解釋,結果沒了,就這么沒了。我敢打賭,村上一定覺得自己這個包袱抖得真機靈,真有范,真神龍擺尾去無蹤,搞不定心裡還美滋滋地想卡夫卡的城堡和地洞啊、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叉的花園啊、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啊……總而言之,超現實的現實,隱喻了無限的人生,真牛逼!
可是,您到底隱喻了嘛呀?隱喻這種手法一點也不新奇,被人翻來覆去用了無數遍了,真正牛逼的是一部作品隱喻背後的真實,是否強大?是否深刻?是否振聾發聵?卡夫卡牛逼之處不在於寫了一個(其實很搞笑的)大甲蟲,而在於他是第一個在人類自以為掌握理性之火,可以智慧地攜手走向光明的前方時,意識到人類為這個自由的新世界所付出的代價是自我的喪失;博爾赫斯的花園牛逼之處不在於詭秘的情節設置,而在於他通過短短萬言,讓讀者深深領會到了命運的無常和荒謬;卡爾維諾是著名的輕而又輕的作家,但就算他最小品的一部著作《看不見的城市》,你依舊能從他抖的那些小聰明裡,窺視到大智慧不可遮掩的光芒。
但是《1Q84》這本書,帶來了什麼新的?深刻的?洞見的?有價值的思想精華嗎?要我說,沒有。整部書,拋去那些奇巧的、空洞的、華麗的、做作的詭異部分,我只看到了一個內核:即被這個世界莫名其妙所擠壓的個體通過自我的抗爭和完整,與世界達到一個平衡的結果。
其他的一切,都是耍花腔的點綴,或者說,裝神弄鬼。
這樣的概念新奇嗎?一點也不!他寫的深刻嗎?一點也不!
把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內核,用花里胡哨的點綴,貼上閃閃發光的標簽:「邪教」、「迫害女性」、「自我完整」、「兩個世界」、「小小人」、「性」,要我說,都!沒!用!你真正寫的是什麼,你是否真誠地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些什麼,這不是靠扔一堆莫名其妙的想像,在想像之間扯上莫名其妙的關系,編織莫名其妙的迷局能做到的,再說一遍——都!沒!用!
如果說早期我看村上的長篇(不包括《挪》,留待後面再提),雖然也會被他抖的小聰明小想像偶爾膩歪到,但是我能感到,裡面還是有相當分量的真誠在,《世界盡頭冷酷仙境》、《舞舞舞》、《尋羊冒險記》,探討的都是心靈的空虛,但是村上不隱瞞,也不自我美化,所以不討厭,雖然有點刻意,但是起碼不討厭。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討厭的呢?《奇鳥形狀錄》。這本書給我留下很臟的印象,不是因為性描寫,而是因為性描寫背後展示出的村上猥瑣的意圖:「看我多牛逼啊,只有我敢這么寫性」。我對於嚴肅作品寫作者的要求是:尊重讀者。不要玩弄,不要居高臨下,不要虛偽,更不要炫耀。總而言之一個詞:真誠。《奇鳥形狀錄》不是一部真誠的小說,在這部書里,村上開始大量地敷衍讀者,用胡編亂造毫無邏輯的遐想,輔以故意花團錦簇的筆法和技巧,暗示讀者:「看到沒?我是有深意的!」
呸,深你個頭意啊!
然後接下來的《海邊的卡夫卡》,把村上的自戀表達得淋漓盡致,那個少年一出場就讓我想起村上自己,我真是不能不猜想,村上寫的時候在多大的程度上是為了彌補自己不得志的少年時代啊……看到結尾,又是迷失的少年在自我的強悍和奇特的際遇下,擊敗了莫名其妙的黑暗,尋找到了人生的新境界。我說您能不能不要每次都這么三板斧啊……
然後是《1Q84》,把自戀和自我膨脹推向極致的《1Q84》……居然在采訪中提《卡拉馬佐夫兄弟》。您醒醒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勇氣和筆力是您能比的嗎?對於艱深如一座座大山的宗教、社會、倫理問題,陀氏是抱著雖手無寸鐵仍然定要穿山而過的勇氣,自斷後路地撞進去的,換了您,看看您寫的什麼「小小人」,什麼「空氣繭」,都是神馬玩意啊……連爬山都不能算,簡直就是糊了個(無比精美的)紙飛機往山上一扔,然後鼓掌自賀已經征服大山了吧。
最後說說《挪》,之所以要最後說它,是因為《挪》是村上唯一一部收斂小聰明去寫的書。《挪》發揮了村上最好的一面,但是也把他的老底兜了一干凈。無論是雙線式情節(綠子和直子的情節完全獨立),還是刻骨的空虛感(是村上所有小說的內核),還是無端幻想中的犧牲和壓迫(以木月為首的好幾個莫名其妙就自殺的犧牲者)。如果說在那之後的書比《挪》有所改變,只在一點,那就是結局。《挪》的結尾飄渺而略帶空虛,但之後的書里,村上編造出無數個世界裡的無數種手段,為主人公創造一個具有各種奇特要素的充滿希望的結局。
也就是說,村上的所有作品,無不是一個主題的變奏:
1.我很空虛/痛苦。(不知道為啥)
2.我要抗爭/逃避。(主角沒做什麼努力但是配角都來幫他)
3.我勝利了。
最後,我問我自己,為什麼村上會這樣?為什麼呢?而且,就算這樣,為什麼我會覺得氣憤呢?
我想,這是因為我覺得村上太矯情了,也就是說,不真誠。作為一個喜歡過他甚至目前還喜歡他幾部作品的讀者,我非常討厭不真誠的作者,和他們不真誠的作品。
什麼叫不真誠?舉個栗子,《1Q84》里寫了好多悲慘的事情,但是我想問,在讀的時候,你真正感覺到了悲慘嗎?你真的感覺到痛了嗎?書里的人物真的讓你覺得,他們有血有肉,血淚淋漓?還是說,他們只是一堆木偶,被作者無形的手砍得七零八落?
不,絲毫不,無論村上怎麼在書里用各種編造或者非編造的凄慘情節,向讀者撒嬌:「我好慘啊,看看我,我好慘啊,快點被我震撼。」對不起,我做不到,因為我能看出來,你不懂,什麼是痛苦。
沒有真真正正痛過的人,是裝不出那種刻骨銘心的痛的,不管你怎麼想像,怎麼自憐自傷,怎麼通過長時間跑步、清規戒律近乎自虐、把自己關起來一寫寫六個月,直到「把這種重復性的生活堅持很長時間——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和體力了」(引自《巴黎評論》村上春樹訪談),沒有就是沒有。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痛指的不是肉體或者際遇的痛,不是!這種痛是靈魂深處的痛,是一個人勇敢面對他自己靈魂中所有骯臟、高尚、虛偽、真實、絕望、壯麗的時刻,所感受到的那種直插內心的痛楚——一個一生際遇平靜,沒有遭遇過太多悲慘的人同樣可能因其敏感銳利的靈魂而得以從身邊所有寡淡的事物中汲取生命的養分,最終品嘗到這種痛苦——比如說艾米麗·勃朗特,她一生平庸,交遊狹窄,未婚早逝,但在《呼嘯山莊》中,她讓全世界為她靈魂的痛楚之強烈之深刻而戰栗。
但村上,他沒有,他或許感受過,但是他沒能在他的小說中表達出來。他最大的痛苦,我所看到過的,無非就是渡邊在直子死後,一個人悲痛欲絕地流浪,他提到他傷心的是「那般鬼斧神工的肉體再也見不到了」(可能記憶有誤,大概這個意思)。這種和丟了一個iphone本質上毫無區別的傷心,對不起,離真正的悼亡還差了十萬八千里的深度。在村上的小說里,你是看不到真正深刻的情感,和真正震撼的心靈的。村上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輕盈」的作家,他沒有真正深刻地展現這個世界的能力,因為他無論離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的痛苦,都太遙遠了。這不是不好,但是拜託他,別老自我催眠,抱牛逼大師的大腿了,看著都替他難受。
《1Q84》簡介: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2009年所發表的長篇小說。故事以雙線(BOOK3為三線)進行,並以村上較少用的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來說故事。榮獲2009年日本「年度最暢銷圖書」第1名。
1984年,青豆與天吾皆為30歲,青豆為健身教練但另一面則是暗殺者,將受到極度暴力的婦女們的丈夫們送至死亡的世界。天吾的職業為升大學的補習班數學教師,另一面是一位作家,但只寫過專欄而未出版正式的作品。青豆與天吾皆於某一時間點進入1Q84年,青豆為了區別與之前世界的不同,自行命名當年為1Q84年。1Q84年與1984年主要差異在於天空有一大一小的兩個月亮,並出現一些於1984年並未發生的歷史事件。這些獨立於1Q84年的事件將青豆與天吾引導至一個宗教團體:「先驅」,先驅前身為一主張社會主義的政治團體。而在這團體的背後又有不屬於這個世界的Little People。Little People具有製作空氣蛹的能力,並可藉由空氣蛹來到這個世界。青豆與天吾雖對彼此持有絕對的好感,但在青豆小學轉學後並沒有再次碰面。二人在1Q84年以不同的角度來探索這個世界,青豆藉由一次的暗殺事件而對1Q84年有自己的認知與覺悟,而天吾則是將深繪里的作品《空氣蛹》重新書寫編排時有了Little People與兩個月亮的概念,二人因緣際會的漸漸拉近彼此的距離,在Book 2結尾時二人只有透過空氣蛹而有過短暫的時空重逢。在Book 3中,青豆為了躲避「先驅」的追殺在女主人及Tamaru的幫助下躲藏起來,而天吾則由於父親的死徘徊於醫院和家之間,期間青豆得知自己懷了天吾的孩子(藉由深繪里,二人並沒見面)苦苦尋找著天吾想再次重逢卻險些被「先驅」所派追蹤者牛河發現,最後結尾二人相會共同返回了現實世界。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著名作家。1979年,《且聽風吟》出版以來,寂寞憂郁的文字、清淡閑適的情節,尤其是獨特新穎的都市感覺的寫作文風,令萬千讀者如痴如醉。隨著《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卡夫卡》等作品的陸續出版,逐漸贏得世界性的崇高聲譽,最終形成「村上春樹文學山系」。 2009年,集畢生文學之大成的巔峰傑作《1Q84》隆重出版,以席捲之勢榮登日本所有暢銷榜首,在整個日本、東亞乃至全球都引起巨大反響。正如媒體評論:「如此重大而復雜的題材,幾可視為日本文學在新千年的偉大開篇。」
㈡ 《刺殺騎士團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刺殺騎士團長》([日] 村上春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3AmScNCt_jEjkpiqZea_vw
書名:刺殺騎士團長
作者:[日] 村上春樹
譯者:林少華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780
內容簡介:
「我」,36歲,美術科班出身,原本愛好抽象畫,多年來為了養家糊口成為專業肖像畫畫家。結婚六周年紀念日前,妻子毫無徵兆地提出已有外遇,要求離婚,於是「我」獨自離家開車在外游盪了一個半月,最終應好友雨田政彥之邀,住進小田原郊外山間其父雨田具彥的舊居兼畫室,期待通過環境的改變調整心情。
奇妙的事件就發生在搬家後不到八個月的時間里。雨田政彥幫「我」介紹了山下繪畫班任教的工作,「我」和班裡的兩位人妻先後成了情人,經神秘鄰居免色的精心策劃,和班上的少女真理惠也建立了密切聯系。房子主人雨田具彥是著名日本畫畫家,「我」搬進那棟房子後不久,意外在閣樓發現了一幅雨田具彥不為世人所知的大師級作品,名為「刺殺騎士團長」。
由此,「我」被捲入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件……
夜半鈴聲與古廟洞口、神秘鄰居免色涉與繪畫班女學生秋川真理惠、「騎士團長」與「長面人」、現實世界與隱喻世界……
村上春樹用他擅長的層層剝開的寫法,將讀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1949年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1979年以《且聽風吟》(群像新人文學獎)登上文壇。主要長篇小說有《尋羊冒險記》(野間文藝新人獎)、《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谷崎潤一郎獎)、《挪威的森林》、《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 、《奇鳥行狀錄》(讀賣文學獎)、《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後》、《1Q84》(每日出版文化獎)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東京奇譚集》等短篇小說集、隨筆集、游記、翻譯作品等諸多著作。在海外也獲得多項文學獎項,2006年憑《海邊的卡夫卡》獲(捷克)弗蘭茨•卡夫卡獎、憑《盲柳睡女》(Blind Willow , Sleeping Woman)獲(愛爾蘭)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2009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2011年加泰羅尼亞國際獎、2016年安徒生文學獎。
㈢ 高分求 《聶小倩》文言知識點
浙江人氏寧采臣,為人慷慨豪爽,方正自重。常常對人說:「我一生中沒愛過第二個女人。」
寧采臣有次恰去金華,到城北後,進一座寺廟里休息。寺廟大殿寶塔十分壯麗,但地上長滿比人還高的蓬蒿,好像好久沒有人來過。東西兩側僧人居住的房舍,門都虛掩著,只有南面一間小屋的門上,好像掛著一把新鎖。殿東角有一片修竹,台階下有大池塘,里邊野藕叢生,已經開花。寧采臣很喜歡這個幽靜的地方。此時恰逢學使來主持考試,城中房舍租金很高,於是考慮在這里住下,就散步等待廟中僧侶回來。
傍晚時,有個讀書人來開南面小屋的門。寧采臣走上前行禮,並且告訴他自己想在此留宿。那個讀書人說:「這里沒有房主,我也是個在這里借宿的人。你不怕冷清住在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討教,真是不勝榮幸。」寧采臣很高興,鋪些蒿草當床,又架起木板當桌子,打算在這里住些日子。
這天夜晚月光皎潔,寧采臣和那位書生一起坐在大殿的走廊聊天,各自說自己姓名表字。書生自己說:「我姓燕,字赤霞。寧采臣想他是來應考的秀才,但聽他的口音,根本不像浙江人。於是追問那書生,書生自己說:我是陝西人。」語氣朴實誠摯。等到兩人說完了話,於是相別就寢。
寧采臣因為在陌生的地方居住,久久難以入睡。他聽見北邊房裡有人竊竊私語,好像住有家眷。他起身趴在北牆石窗下,悄悄看了一眼。看見短牆外一個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還有一個老婆子穿著褪色的紅衣服,頭上插有銀梳,一副駝背衰老的樣子,那兩人在月下說話。婦人說:「小倩為什麼久久不來?」老婆子說:「可能是好友來了吧。」婦人說:「她沒向姥姥發牢騷嗎?」老婆子答道:「沒聽到,但她看上去很憂慮。」婦人說:「小丫頭不能當作知己人看待。」
話未說完,就有個十七八歲的女孩進來了,模樣好像很美。老太婆笑著說:「背後不說人,我們兩個正說你呢,沒想到你這個小妖精悄悄進來了,幸虧我們沒說你什麼壞話。」老太婆接著說:「小娘子長得好比畫中人,我要是個男人,也會被你把魂勾跑。」女孩說:「姥姥不誇獎我幾句,還有誰會說我好?」婦人和女孩子說了些什麼,寧采臣沒有聽清。他想這是鄰居家眷的私語,所以躺回草床不再聽她們說話。過了一會兒,寺廟里一片寂靜。
寧采臣剛要入夢境時,覺得好像有人進了他的卧室。他急忙起身一看,發現是北院那個叫小倩的女孩子進來了。他不由得吃了一驚,問她進來干什麼,她說想跟他一起睡。寧采臣一本正經地說:「你不怕別人議論,我還怕別人說閑話呢。偶然一失足,就會成為一個道德淪喪的無恥之徒。」女孩說,夜裡沒人知道。寧采臣大聲責罵,女孩猶豫徘徊想要說什麼。寧采臣吼道:「快走開!要不然,我就要喊南邊小屋裡的人了。」聽了這話,那女孩有些害怕,只好走開了。剛走出門又轉身回來,把一錠金子放在寧的床褥上。寧馬上把它扔到院子的台階上,斥責說:「不義之財,弄臟了我的口袋。」女孩羞愧地揀起金子走了,嘴裡還說:「這個男人真是鐵石心腸。」
第二天一早,有個蘭溪的書生帶著一個僕人來應考。他們住在寺廟的東廂房裡。不料,書生竟在當天夜裡暴死了。死後發現,他的腳板心有個小限孔,像是被錐子刺的,還有一縷縷血絲流出來了。大家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過了一個晚上,書生的僕人也死了,他的症狀和書生一模一樣。晚上,燕生回來了。寧采臣問他知不知道死因,他認為這是鬼魅乾的。寧采臣為人耿直,根本沒把鬼的事放在心上。
到了夜裡,那個女孩子又來找他。她對寧采臣說:「我見過的人多了,但沒有像你這樣剛直的人。你有聖賢人的品德,我不敢欺騙你。我叫聶小倩,十八歲就病死了,埋在這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脅,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下賤勾當。我用容顏去迷惑別人,這本來並不是我願意做的。現在這寺中沒有人可以殺,鬼夜叉很可能要來殺你。」寧采臣聽了這話,十分驚駭,他請求小倩幫他想辦法。聶小倩說:「你跟燕赤霞住在一屋便能免除凶災。」寧采臣問了一句:「為何不去迷惑燕赤霞?」小倩回答說:「他是個奇人,鬼妖不敢接近他。」寧采臣又問:「你們怎麼樣去迷惑人呢?」聶小倩說:「和我親昵的人,我悄悄用錐子刺他的腳心,這樣,他很快就昏迷過去了,於是,我再吸他的血給妖怪喝。有時候,我用金子去勾引,其實那不是金子,而是羅剎鬼的骨頭。這東西留在誰那裡,就能把誰的心肝掏去。這兩種方法,都是迎合而今人們貪色好財的心理。」寧采臣問她什麼時候戒備,她說明天晚上。臨別時,小倩哭著說:「我掉進了大海,找不到岸。你是仗義君子,一定能救苦救難。如果你能把我的朽骨帶到一個清凈的地方安葬,我將感激不盡。」寧采臣答應了她的要求,問她的墳在哪裡,她說:「請記住,白楊樹上有烏鴉巢穴的地方便是。」說完出門,片刻消失不見了。
第二天,寧采臣恐怕燕赤霞外出,便早早到他房裡,邀請他喝酒。上午九十點鍾,酒菜准備好了。在酒席上,寧采臣留意觀察燕赤霞。寧采臣表示想和他同屋睡,燕赤霞推辭說自己喜歡清凈,寧采臣不聽,到了晚上,強行把鋪蓋都搬過來了,燕赤霞不得已,只好跟他同睡,他囑咐寧采臣:「我知道你是個大丈夫,對你也很欽佩。不過,我有些私事,不便明說。請你不要翻看我的小箱子。否則,對你我兩人都沒好處。」寧采臣很恭敬地答應了。後來,各自就寢。燕赤霞臨睡前把小箱子放在窗檯上,過了一會兒,他就鼾聲如雷。寧采臣半天也睡不著。大約一更時分,他發現窗外隱隱約約有人影,正慢慢靠近窗戶朝里看,目光閃閃。寧采臣很害怕,正要喊叫燕赤霞,忽然聽見有個東西從小箱子中飛出,像一匹白綢緞閃閃亮,折斷窗戶上的石格,猛然一射,隨即像電光一樣熄滅了。這時,燕赤霞醒來起身,寧采臣假裝睡著了,在暗中觀察他。只見燕赤霞拿起箱子檢查,從裡面取出一個東西,映著月光嗅了嗅。那東西亮晶晶的,大約有兩寸長,一片韭菜葉子大小。然後,燕赤霞把它緊緊包牢,又放進箱子里。燕赤霞自言自語:「什麼老妖怪,竟敢有這么大的膽子,把我的箱子都給弄壞了。」於是,他又躺下來。
寧采臣覺得太奇怪了,便起身問燕赤霞,並把剛才所看到的情節都告訴了燕赤霞。燕赤霞說:「既然我們已成好朋友,我也就不必再隱瞞了。我是個劍客。要不是那個石格子阻擋,妖怪當時就會死的。雖說它這次沒死,但他已受了重傷。」寧采臣問他剛才藏起來的是什麼東西,燕赤霞說是劍,並說剛才聞它,上面有股妖氣。寧采臣說想看看這柄劍,燕赤霞拿出來給他看,原來,這是一柄亮閃閃的小劍。於是,寧采臣更加重視燕赤霞。
第二天一早,寧采臣到窗外查看,發現地上有攤血跡。這天,寧采臣走出寺院,在寺院北邊,他看見一片荒冢。再一看,果然有棵白楊樹,樹上有個烏鴉巢。
寧采臣辦完事以後,急忙整理行裝准備回家。臨行前,燕赤霞設宴送行,並把破皮囊贈送給寧采臣,他告訴寧采臣:「這是劍袋。你好好收藏,它可以避妖怪。」寧采臣想跟他學劍術,燕生說:「像你這樣信義剛直的君子,本來是可以學的,但你是富貴階層的人,不是干我這一行的。」寧采臣撒謊說有個妹妹葬在寺院北邊,打算遷葬。於是,他挖出聶小倩的朽骨,用衣衾包好,租船返回家。
寧采臣的書齋靠近郊野。他回家後就將小倩的墳建在齋外。建好安葬後,他祭祀說:「可憐你孤零零的,把你葬在我小屋旁邊,這樣,你的悲歡我都能聽見,希望你不會被鬼雄欺負。一杯水酒,不成敬意,請不要嫌棄,把它喝了罷!」他祝福完以後正准備回家,忽然聽見身後有人喊道:「請等等我!」回頭一看,竟是小倩。聶小倩笑著謝寧采臣:「你的信義,我永遠也報答不盡。請讓我隨同你回去,拜見婆婆,就是做個丫頭小妾也心甘情願。」寧采臣細細打量她,見她肌膚細嫩,小腳尖尖,身材嬌嬌,嫵媚動人。
於是,便帶她一同回到書齋。寧采臣讓她先坐一會兒,他先進去告訴母親。他母親聽說後感到很吃驚。當時,寧采臣的妻子已病了很長時間,母親叫他不要聲張,以免刺激病人。他們母子正說著話,聶小倩已悄悄進屋,跪在地上拜見寧采臣的母親。寧采臣介紹說:「這就是小倩。」寧母驚慌地看了看她,心裡很害怕。聶小倩說:「我孤單一身,遠離父母兄弟。承蒙公子關照,使我擺脫了困境。因此,我願意侍奉他,以報答他的恩德。」寧母見她模樣很可愛,才敢與她說話。寧母說:「姑娘肯照顧我兒子,我這個老太婆當然很高興。只是我一生僅養了這個兒子,要靠他傳宗接代,不敢讓他娶個鬼妻。」小倩說:「我真的沒有二心。九泉之下的人既然得不到您的信任,那就讓我把公子當兄長對待,聽候您老人家的吩咐,早晚伺候,行不行?」寧母覺得小倩的話說得很真誠,便答應了。小倩說她想拜見嫂夫人,寧母推辭說寧妻患病在床,多有不便。小倩也就沒有去。接著,小倩立即到廚房,給母親做飯。她在寧采臣家進進出出,穿堂入室,像是來了很長時間一樣,一點都不陌生。
天黑以後,寧母有些怕她,要她先回去睡覺,卻不給她准備床被。小倩意識到這是母親趕她走的信號,於是,她就走了。經過寧采臣的書房時,她想進去,又不敢進,在門外徘徊。寧采臣叫她,她說:「房裡有劍氣,叫人害怕。前些時候在路途上不敢見你,就是這個緣故。」寧采臣頓時想起燕赤霞送給他的破皮袋,於是,他趕忙把袋子拿下來掛到別的房間去了。小倩這才進了書房,在燭燈邊坐下。坐了半天也沒一句話,後來,她問寧采臣:「你晚上讀書嗎?我小時候念過《楞嚴經》,現在多半已忘光了。請你幫我找一冊,夜晚空閑時我請大哥指點指點。」寧采臣答應了。 兩個人又無話可講,小倩也不說告辭。到了二更以後,小倩還坐在書房裡不走,寧采臣催她,她傷心地說:「我是外地來的孤魂,特別害怕到荒墓里去。」寧采臣說:「這里沒有別的床,而且兄妹之間,也應該避嫌。」小倩站起身,一副愁眉苦臉要哭的樣子,想邁步卻又邁不開步子。她慢吞吞地走出書房,過了台階就不見了。寧采臣心裡很可憐她,想留她睡在別的床上,又擔心母親會責怪。
第二天一早,小倩向母親請安,端水給她盥洗,家務活忙個不停,而且,樣樣都合寧母的心。傍晚時,小倩自動離開書齋。她經過書房時,經常借著燭光念經,直到寧采臣要睡覺時才凄然離去。本來,自從寧妻病倒以後,寧母便操持起所有的家務,她已疲勞不堪。自從小倩來到家以後,寧母就清閑多了。天長日久,寧母和小倩漸漸熟悉,她對小倩也越來越疼愛。到後來,寧母已忘記小倩是個鬼變的,而不忍心晚上叫她走,便把她留下來跟自己一起睡。小倩初來時,不吃不喝,半年後才開始吃點稀飯。寧采臣母子都很喜愛她,從來不說她是鬼。
不久,寧妻病逝了。寧母想收小倩做兒媳,但怕她不能生兒育女,小倩說采臣將有三個男孩,不會因為有鬼妻就沒有後代。於是,寧家大辦酒席,遍請親友。婚禮那天,小倩穿戴一新,大大方方地出來見親友,令滿堂親友都看呆了。人們不懷疑她是鬼,而懷疑她是仙人。於是各方的親戚都來祝賀他們,並且爭相拜見小倩.小倩擅長畫蘭花梅花,經常作畫答謝賓客,得到畫的人把畫收藏好並且以得到小倩的畫作為榮耀。一天小倩靠在窗前,憂心忡忡的樣子。忽然問:「革囊在哪裡?」寧采臣說:「因為你怕它,所以把它收藏在了其它地方。」小倩說:「我受到生人的氣息已經很久了,應該不再害怕,最好將革囊掛在床頭。」寧采臣詢問她這樣做的原因,小倩說:「這幾天以來,心裡的憂患沒有停止過,料想金華的那妖怪,記恨我逃跑了,恐怕早晚要找過來。」寧采臣於是拿革囊過來。小倩反復看了看,說:「這個是劍仙用來盛裝人頭的,現在破成這樣,不知道殺了多少人。我現在看到它,也還是渾身發抖。」於是把革囊懸掛起來。第二天又讓寧采臣移掛到門口。晚上兩人點燈相對而坐,忽然有一個象鳥一樣的東西飛來了。小倩嚇得躲到了夾幕里,寧采臣看著那個東西如夜叉一般,雷電般的眼睛,血色的舌頭,渾身發光快速向前,到了門口停住了,徘徊了好久,慢慢靠近革囊,用爪子抓取革囊,好像要將它撕裂。革囊忽然響了一聲,變得跟簣一樣大,恍惚之間有鬼物從革囊里突出半身,並且將夜叉揪入了革囊,於是就安靜了下來,革囊也變回之前的樣子。寧采臣又驚又怕,小倩也出來了,高興地說:「沒事了!」一起看革囊裡面,只有清水而已。
幾年後,寧采臣考中進士,小倩也生下一個男孩。後來寧采臣又納妾了,小倩和她各生了一個男孩。他們的孩子後來也成了一個有名望的人。
㈣ 《挪威的森林》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ZCUU9YvTOO5FWw4vp8thw
書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樹
譯者:林少華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380
內容簡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影響了幾代讀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講述主角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苦悶彷徨,最終展開了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旅程。徹頭徹尾的現實筆法,描繪了逝去的青春風景,小說中彌散著特有的感傷和孤獨氣氛。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後,該小說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風靡不息。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18年2月,推出該書的全新紀念版。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 ),日本當代作家。京都府人。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拉夫卡》、《天黑以後》等。作品真實反映當代日本都市人群的生活、心理,風格洗練,富於想像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刻的社會批評精神,在世界各地影響廣泛,因其筆下人物與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都市青年群體有著共通之處,故尤其能夠得到青年閱讀層的喜愛和共鳴。
㈤ 《挪威的森林》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AYWtqhwfHXTLlaghlnk5vw
書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樹
譯者:林少華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380
內容簡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影響了幾代讀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講述主角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苦悶彷徨,最終展開了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旅程。徹頭徹尾的現實筆法,描繪了逝去的青春風景,小說中彌散著特有的感傷和孤獨氣氛。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後,該小說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風靡不息。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18年2月,推出該書的全新紀念版。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 ),日本當代作家。京都府人。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拉夫卡》、《天黑以後》等。作品真實反映當代日本都市人群的生活、心理,風格洗練,富於想像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刻的社會批評精神,在世界各地影響廣泛,因其筆下人物與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都市青年群體有著共通之處,故尤其能夠得到青年閱讀層的喜愛和共鳴。
㈥ 哪位大神有村上春樹的《天黑以後》pdf書籍百度雲盤資源
《天黑以後》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Ocgxv2ENS5DzmlE3aq2EA
天黑以後.村上春樹
㈦ 《挪威的森林》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jBN5lJVZpKwpggatTM-ryg
書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樹
譯者:林少華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380
內容簡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影響了幾代讀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講述主角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苦悶彷徨,最終展開了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旅程。徹頭徹尾的現實筆法,描繪了逝去的青春風景,小說中彌散著特有的感傷和孤獨氣氛。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後,該小說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風靡不息。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18年2月,推出該書的全新紀念版。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 ),日本當代作家。京都府人。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拉夫卡》、《天黑以後》等。作品真實反映當代日本都市人群的生活、心理,風格洗練,富於想像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刻的社會批評精神,在世界各地影響廣泛,因其筆下人物與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都市青年群體有著共通之處,故尤其能夠得到青年閱讀層的喜愛和共鳴。
㈧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日] 村上春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JVPyE-WtdcWsVs1VjqxVEg
書名: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作者:[日] 村上春樹
譯者:施小煒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247
內容簡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是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性作品,歷時六年完成。
一個人,寫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長篇小說,超過五十種語言譯本。雖然擁有享譽世界的知名度,但關於村上春樹,許多事情始終包裹在神秘的面紗中:他是怎樣下定決心走上職業小說家之路?對他來說,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麼?究竟如何看待芥川獎與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家看似風光,卻是份孤獨的職業。三十五年來,村上春樹在孤獨中編織著美妙動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摯誠懇又不失幽默地講述自己寫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夢想與幸福的人生往事。
不論是作為聲名顯赫的作家,還是認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為人們帶來信心和勇氣。《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就是村上春樹熱愛生活、追求夢想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村上春樹,日本作家。生於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突破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七天 突破100萬冊,創日本文學史上最快突破100萬冊的紀錄。寫作之餘,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
譯者 施小煒,翻譯家、學者,旅日多年。譯有《老師的提包》《1Q84》《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天黑以後》《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等。
㈨ 《圖書館奇談》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圖書館奇談》([日] 村上春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koN3xALv6Op8XqVUqDYsyQ
書名:圖書館奇談
作者:[日] 村上春樹
譯者:施小煒
豆瓣評分:6.6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頁數:64
內容簡介:
村上春樹最扣人心弦之作!
這部小說中的所有元素都充滿隱喻,本書是村上小說世界的入口。
為了弄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征稅方式,少年決定去圖書館尋找答案。依照指引,少年來到地下的107室。眼前是一扇奇特的門,敲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門開了,一個長相詭異的老人找來三本書,但只能在閱覽室里讀。少年跟著老人走進漆黑的閱覽室,他這才發現,他似乎永生都將囚禁於此……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日本著名作家。生於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突破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萬冊,創日本文學史上最快突破100萬冊的紀錄。寫作之餘,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
卡特•曼施克(Kat Menschik)
德國畫家。2007年獲特洛伊斯多爾夫圖畫書大獎。
施小煒
翻譯家、學者,旅日多年。譯有《老師的提包》、《1Q84》、《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天黑以後》、《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等。
㈩ 《社會心理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心理學》(E·Aronso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社會心理學
作者:E·Aronson
譯者:侯玉波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1
頁數:517
內容簡介:
《社會心理學》(第5版)(中文第2版)作者是美國傑出的社會心理學家,第一作者Elliot Aronson教授是美國心理學會(APA)成立110多年來唯一包攬傑出寫作獎、教學獎和研究獎這三個主要獎項的心理學家,《社會心理學》(第5版)(中文第2版)凝聚了作者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內容全面完整、系統連貫,涵蓋了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和研究方法,以及個體對社會和自我的認識、個體態度和從眾行為、團體過程和人際溝通、親社會行為和攻擊行為等社會心理與行為特徵,反映了在健康、環境、法律等領域中社會心理學的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
埃里奧特·阿倫森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2002年他當選世紀百名最傑出心理學家之一。他現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名譽教授和斯坦福大學的特邀訪問教授。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生活在反猶太情緒嚴重的街區,而我們是那裡惟一一家猶太人。我不得不在每天傍晚的時候去猶太學校。我是這個街區中惟一一個去猶太學校念書的少年,這使我很容易地成為街區中一些年紀較大的惡棍的攻擊目標。在天黑以後從猶太學校回家的路上,我經常被游盪的歹徒搶劫,他們還高喊著反猶太的侮辱性的字句。
我非常清晰地記得,在被一頓暴打之後我坐在圍欄上,為流血的鼻子或撕破的嘴巴止血,我為自己感到難過,並且很想知道這些小孩為什麼會如此討厭我,即使他們根本就不認識我。我思考著,那些小孩到底是被教育成憎恨猶太人的,還是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天生就是那樣。我想知道他們的憎惡是否能被改變——如果他們多一點了解我,他們會不會就不那麼恨我了呢?我反思了自己的性格。如果情況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如果我比他們塊頭更大、身體更強壯的話,我會沒有什麼原因地把他們痛打一頓嗎?
當然,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但最終我發現這些都是很深刻的問題。大約30年後,作為一個社會心理學家,我很幸運地得到一份工作,它使我能夠回答其中一些問題,並創造一些技術來減少這種使我成為一名受害者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