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聖嘆評唐詩全編》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金聖嘆評唐詩全編》(吳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6FJ1gP9fQsuSdgR4v6L5A
書名:金聖嘆評唐詩全編
作者:吳鴻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1
頁數:632
內容簡介:
《金聖嘆評唐詩全編》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金聖嘆繼承了文學評點派的優長,其評點的《水滸》和《西廂記》以文筆詼詭流暢,見解別致尖刻,藝術剖析細密深入,而且融入個人思想情感,因此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甚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2. 《金聖嘆批評水滸傳(全二冊)》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金聖嘆批評水滸傳(全二冊)》[明]施耐庵著[清]金聖嘆評劉一舟校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eoHIjmqHOBfcnM2KkuEHZg
書名:金聖嘆批評水滸傳(全二冊)
作者名:[明]施耐庵著[清]金聖嘆評劉一舟校點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齊魯書社
出版年份:1991年1月第1版
頁數:1922
內容介紹:
《水滸傳》是民間無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其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水滸傳》描寫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6),因聲勢極盛,便在民間產生許多奇聞異說,流傳中不斷得到無名作者的加工增飾。施耐庵就是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說話藝術和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加工寫定成書的。
3. 金聖嘆對《水滸》的點評
其中皆何所言,不雷同耶?如是之事,總未能明於心。明年十一歲,身體時時有小病。病作,輒得告假出塾。吾既不好弄,大人又禁不許弄,仍以書為消息而已。
吾最初得見者,是《妙法蓮華經》。次之,則見屈子《離騷》。次之,則見太史公《史記》。次之,則見俗本《水滸傳》。是皆十一歲病中之創獲也。《離騷》苦多生字,好之而不甚解,記其一句兩句吟唱而已。《法華經》、《史記》解處為多,然而膽未堅剛,終亦不能常讀。
其無晨無夜不在懷抱者,吾於《水滸傳》可謂無間然矣。吾每見今世之父兄,類不許其子弟讀一切書,亦未嘗引之見於一切大人先生,此皆大錯。夫兒子十歲,神智生矣,不縱其讀一切書,且有他好,又不使之列於大人先生之間,是驅之與婢僕為伍也。汝昔五歲時,吾即容汝出坐一隅,今年始十歲,便以此書相授者,非過有所寵愛,或者教汝之道當如是也。吾猶自記十一歲讀《水滸》後,便有於書無所不窺之勢。吾實何曾得見一書,心知其然,則有之耳。
然就今思之,誠不謬矣。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無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學者誠能澄懷格物,發皇文章,豈不一代文物之林?
然但能善讀《水滸》,而已為其人綽綽有餘也。《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夫以一手而畫數面,則將有兄弟之形;一口吹數聲,斯不免再吷也。施耐庵以一心所運,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無他,十年恪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筆而寫百千萬人,固不以為難也。格物亦有法,汝應知之。格物之法,以忠恕為門。何謂忠?天下因緣生法,故忠不必學而至於忠,天下自然,無法不忠。火亦忠;眼亦忠,故吾之見忠;鍾忠,耳忠,故聞無不忠。吾既忠,則人亦忠,盜賊亦忠,犬鼠亦忠。盜賊犬鼠無不忠者,所謂恕也。夫然後物格,夫然後能盡人之性,而可以贊化育,參天地。今世之人,吾知之,是先不知因緣生法。
不知因緣生法,則不知忠。不知忠,烏知恕哉?是人生二子而不能自解也。
謂其妻曰:眉猶眉也,目猶目也,鼻猶鼻,口猶口,而大兒非小兒,小兒非大兒者,何故?而不自知實與其妻親造作之也。夫不知子,問之妻。夫妻因緣,是生其子。天下之忠,無有過於夫妻之事者;天下之忠,無有過於其子之面者。審知其理,而睹天下人之面,察天下夫妻之事,彼萬面不同,豈不甚宜哉!忠恕,量萬物之斗斛也。因緣生法,裁世界之刀尺也。施耐庵左手握如是斗斛,右手持如是刀尺,而僅乃敘一百八人之性情、氣質、形狀、聲口者,是猶小試其端也。
若其文章,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又何異哉!吾既喜讀《水滸》,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如此者,非吾有讀《水滸》之法,若《水滸》固自為讀一切書之法矣。吾舊聞有人言:庄生之文放浪,《史記》之文雄奇。始亦以之為然,至是忽咥然其笑。古今之人,以瞽語瞽,真可謂一無所知,徒令小兒腸痛耳!夫庄生之文,何嘗放浪?《史記》之文,何嘗雄奇?彼殆不知庄生之所雲,而徒見其忽言化魚,忽言解牛,尋之不得其端,則以為放浪;徒見《史記》所記皆劉項爭斗之事,其他又不出於殺人報仇、捐金重義為多,則以為雄奇也。若誠以吾讀《水滸》之法讀之,正可謂庄生之文精嚴,《史記》之文亦精嚴。不寧惟是而已,蓋天下之書,誠欲藏之名山,傳之後人,即無有不精嚴者。何謂之精嚴?
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是也。夫以庄生之文雜之《史記》,不似《史記》,以《史記》之文雜之庄生,不似庄生者,庄生意思欲言聖人之道,《史記》攄其怨憤而已。其志不同,不相為謀,有固然者,毋足怪也。
若復置其中之所論,而直取其文心,則惟庄生能作《史記》,惟子長能作《莊子》。吾惡乎知之?吾讀《水滸》而知之矣。夫文章小道,必有可觀,吾黨斐然,尚須裁奪。古來至聖大賢,無不以其筆墨為身光耀。只如《論語》一書,豈非仲尼之微言,潔凈之篇節?然而善論道者論道,善論文者論文,吾嘗觀其製作,又何其甚妙也!《學而》一章,三唱「不亦」;嘆「觚」之篇,有四「觚」字,余者一「不」、兩「哉」而已。「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其文交互而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法傳接而出。
「山」「水」「動」「靜」「樂」「壽」,譬禁樹之對生。「子路問聞斯行」,如晨鼓之頻發。其他不可悉數,約略皆佳構也。彼《莊子》、《史記》,各以其書獨步萬年,萬年之人,莫不嘆其何處得來。若自吾觀之,彼亦豈能有其多才者乎?皆不過以此數章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者也。《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其人不出綠林,其事不出劫殺,失教喪心,誠不可訓。然而吾獨欲略其形跡,伸其神理者,蓋此書七十回、數十萬言,可謂多矣,而舉其神理,正如《論語》之一節兩節,瀏然以清,湛然以明,軒然以輕,濯然以新,彼豈非《莊子》、《史記》之流哉!不然,何以有此?如必欲苛其形跡,則夫十五《國風》,淫污居半;《春秋》所書,弒奪十九。不聞惡神奸而棄禹鼎,憎《檮杌》而誅倚相,此理至明,亦易曉矣。嗟乎!人生十歲,耳目漸吐,如日在東,光明發揮。如此書,吾即欲禁汝不見,亦豈可得?今知不可相禁,而反出其舊所批釋,脫然授之於手也。夫固以為《水滸》之文精嚴,讀之即得讀一切書之法也。汝真能善得此法,而明年經業既畢,便以之遍讀天下之書,其易果如破竹也者,夫而後嘆施耐庵《水滸傳》真為文章之總持。
不然,而猶如常兒之泛覽者而已。是不惟負施耐庵,亦殊負吾。汝試思文,吾如之何其不鬱郁哉!
4. 急,金聖嘆點評水滸傳 六段原文及批語
熊貓,我是孫謀,給我加分!!!!!!!!!!!!!!!!!!!!!!!!!!!!!!!!!!!!!!!!!!!!!!!!!!!!!!!!!!!一)、宋江形象分析
自從《水滸傳》問世以來,一直對宋江的評價褒貶不一。宋江是《水滸傳》中最復雜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經得起琢磨的一個人物形象。他是陰險奸詐,還是忠義兩全?是道貌岸然,還是江湖好漢?
宋江的綽號
《水滸傳》里邊的每一個英雄好漢,基本上只有一個綽號。宋江卻有四個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而他每一個綽號,都表現了他在這個方面的特點,也表現出了這個人物的復雜性。
《水滸傳》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住,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如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作及時雨。
呼保義 第四個綽號就是「呼保義」。呼保義這個詞,一直到今天,大家都無法把它解釋清楚。有一種解釋說,保義是南宋時候武官的一個稱呼,叫保義郎。另外一種解釋,說「保」,就是保持的保;「義」就是忠義的義,「保義」即保持忠義,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樣叫他。大體上說,呼保義這個詞實際上講的是宋江對待國家的態度,對待朝廷的態度,對待皇帝的態度。
對宋江的第一個角度的理解:
《水滸傳》第18回宋江剛出場的時候,就對他有一個全面的介紹。他是世代務農,世世代代種地,守一些田園過活。自幼攻讀經史,受到傳統的文化教養。更主要的一點就是他所從事的職業。他在縣衙里邊當一個押司。所以從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養和所從事的職業,我們可以判斷,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義感,他的職業養成他處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的習慣,也培養了他喜歡玩弄權術的手段。這是我們對宋江的第一個角度的理解。
對宋江的第二個角度的理解:
第二,宋江到底是仗義的英雄?還是國家的忠臣?我們可以從他上樑山之前和上樑山之後的幾件事來分析一下。上樑山之前,他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蓋。並且為了怕事情暴露,殺死閻婆惜。從這些事情上來說,我們可以說宋江是一個仗義的英雄。那麼上樑山之後,他就變成了一個義軍的首領,他領導梁山兄弟的幾次戰役,都充分顯示了他的指揮和組織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後,他就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來的「替天行道」改為「順天護國」,這是一個國家的忠臣才有的行為。所以說無論我們以怎樣的主觀情感對宋江或褒或貶,或愛或恨,都不能否認他是中國古典文學人物畫廊里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
(二)、林沖形象分析
《水滸傳》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有生活的依據,而且能夠隨著生活矛盾的發展,他的性格要產生變化。《水滸傳》寫林沖的性格轉變,寫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據。他為什麼要變化?什麼時候變化?都是從生活出發,這是《水滸傳》的現實主義。
《水滸傳》中,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說,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寫一個正面人物,往往一開始就要寫他的優點。但是《水滸傳》不一樣,林沖在《水滸傳》里邊是個響當當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熱烈地歌頌他的。可是一出場就寫他的弱點,寫他性格里邊的弱點,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
「忍」之一:
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戲,奇恥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氣憤地去了。「當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先自手軟了」這五個字非常值得注意,這不是簡單的、一般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小說寫林沖怒氣未消,知道以後,扳過來,先自手軟了。但是「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這口氣。小說在這里寫得非常好,寫出了人物內心的活動。
林沖與魯智深此時的比較:魯智深就不買賬,魯智深有一段話是響當當的,跟林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去了」。一個是忍辱怕事;一個是疾惡如仇。一個是自己受侮辱、受壓迫不敢反抗;一個是看見自己的朋友受壓迫,就不能忍受,這兩個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忍」之二:
接下來還是寫林沖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說接著寫高衙內又收買了陸謙,讓陸謙把林沖的妻子騙到他家裡面樓上。林沖得知後,「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徑直奔到樊樓,前去找陸虞侯」。他拿起這個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內,而是去找陸謙。也就說,林沖已經開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圍有限。應該找高衙內,這里大概有兩個意思。第一,還是怕高衙內,不敢惹他。前面說了,權且饒他這一次。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讓了;第二,這是寫林沖重義。就是說陸謙是林沖的結義兄弟,背信棄義,不講義氣的人林沖是最痛恨的。講義氣是林沖性格當中非常美好的東西,很寶貴的東西。這是他以後能夠轉變,而且轉變以後革命性非常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沖發配滄州以後,還是能忍,還是忍辱負重。小說這里寫得非常精彩,他臨走之前寫了一封休書。這紙休書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寫出林沖的善良,他替妻子考慮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寫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為寫了一紙休書以後高衙內就不來了?照樣來。所以這些地方,一方面寫出他的善良,引起讀者對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讀者對於罪惡勢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滄州,有一個情節:押監他的兩個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燙水讓他洗腳,連讀者都不能忍了,他還是「忍」,後來走到野豬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內之託付要殺害林沖的地方。到這個時候了,而林沖一點都沒想到可能要殺他(武松到飛雲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殺他),你要捆就捆吧。換成另外的人,像魯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這種情景下絕不會這樣說。魯智深救下了他,要殺兩個公人,林沖極力阻擋。這時他還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滄州牢營不久,他從李小二口中得知來了幾個「尷尬人」,於是買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尋了幾日不著,「心下且自慢了」,又「忍」過去了;
滄州牢營安排他到草料場,這是個陰謀,林沖渾然不知,還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換個泥水匠修補」,「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還以為給他一個好的差事,到那兒去過得比較安穩。最後火燒草料場,他在山神廟裡面聽見陸謙他們三個人說話,要把他的骨頭揀回去到高俅那兒去領賞。這時林沖滿腔怒火一下子爆發出來,打開山神廟的門出去把幾個人殺了,然後造反上山,由此就實現了徹底地轉變。
小結:林沖走的道路是非常艱苦,林沖走了一個很漫長的、很艱苦的道路。作者寫林沖的轉變,它是有很多伏筆,譬如說他和陸謙是好朋友、結義兄弟,但是後來陸謙害他了,那麼他就曾經跟陸謙講:「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也就說,就是他在統治階級的壓迫之下,滿腔不平之氣。這個滿腔不平之氣,就是林沖能夠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最後實現了思想轉變,造反上山的基礎。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中級軍官,但是他一出場就是被壓迫的。所以雖然是統治階級里邊的人物,但是他所處的地位和廣大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有相通之處,這是他能夠轉變的一個基礎。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個社會的黑暗勢力、罪惡勢力,不斷地向他緊逼而來,所以他非常不滿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氣的。
幾個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較:
林沖上山的過程就是從能忍到不能忍、從懦弱到堅強、從屈辱到反抗,這么一個轉變過程。林沖上山是走了一個非常艱苦的道路。《水滸傳》寫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這個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關系的,這個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關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魯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樣;一點都沒有瞻前顧後,凄凄慘慘切切,軍官當不成就當和尚,和尚當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三)、《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
《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類: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數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
2、第二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個淫婦:二潘、閻婆惜以及盧俊義的賈氏夫人;
3、《水滸傳》裡面描寫了一個貞節娘子:林娘子。此外還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說有兩個老太婆,一個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閻婆惜的母親閻婆,一個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孫二娘 黑店老闆娘,孟州道十字坡開人肉包子鋪的,綽號母夜叉。她這個「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擦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間的關系是倒過來的。丈夫武藝沒她高強,而且這個店不是姓張,而姓孫,為什麼呢?孫二娘的黑店是祖傳的,她父親叫山夜叉孫元,是江湖上的前輩綠林中是有名的。這個形象以及她的作為,我們大概很難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這個黑店是「牆上掛了幾張人皮,樑上吊了幾條人腿」,這樣也算好漢嗎?是農民起義嗎?任何一個朝代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說到底,孫二娘就是一個嫻熟於江湖黑道的女人。
讀者對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扈三娘。因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卻是一個非常不成功的文學形象,不管《水滸傳》寫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筆濃彩,但是作為人物形象,作為藝術形象是單薄的,沒有性格可言,嫁給王矮虎已經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後又死於非命。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女性的一種輕蔑態度。她只是一個概念,一個符號。一個啞美人。這個符號就是:能征慣戰,美貌佳人。
潘金蓮是小說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後來有了《金瓶梅》,於是「潘金蓮」就成了「淫婦」的典型、代名詞。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潘金蓮本來是一個安分守己的想過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個有追求的女人,從她和武大的和睦相處到最後的毒殺親夫,潘金蓮有一個逐步墮落的過程。
潘金蓮有一個逐步墮落的過程。最初她還是有追求的,還是有一些獨立的想法。張大戶垂涎她,她本來可以弄一個小妾的名分,她不幹,被財主報復嫁了「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好一塊羊肉倒落在了狗嘴裡」(也就是現在說的「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心中不滿意,又經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中間還描寫她有一個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絕。在潘金蓮那裡,應該說是她慾望膨脹大於道德。在她那裡是沒有道德觀念的,當然一個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識幾個字,沒有什麼見識,可能是自然屬性高於她的社會屬性,本能壓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毀滅。
《水滸傳》中一段絕妙文字 小說第23回寫武松見嫂。
金聖嘆評:凡叫過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絕倒人也!
金聖嘆評:上篇寫武二遇虎,真乃山搖地撼,使人毛發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寫武二遇嫂,真又絲柳花朵,使人心魄盪漾也。
《水滸傳》中,為什麼如此塑造安排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觀為什麼如此落後?梁山好漢為何「不近女色」?
第一,《水滸傳》同《三國演義》一樣,寫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學」。打家劫舍,南征北戰,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沒有份的。但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盪的女性作為陪襯(如潘金蓮);另外,從話本演變而來的小說,為了招徠聽眾和讀者,還得配些「葷料」才對市井細民的胃口。
第二,傳統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男權文化和「女人禍水論」的投射。潘金蓮淫盪到了可怕的地步。我們文化中為什麼會塑造潘金蓮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惡女人和淫盪女人的形象呢?說到底還是男性作家對自己慾望的一種恐懼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這種有慾望的女人她特別可怕。她就沒有善終的,那她的這種命運結局是作家的一種道德理念在這里起作用。就是有慾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慾望的女人,我們文化就要給她判死刑。告誡現實生活中的女人,你們還是溫順一點的好,回去做賢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觀念」作祟。《水滸傳》描寫的是江湖綠林的故事。那麼江湖綠林中的准則,他們的觀念,跟一般社會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這是強人的一種觀念。比如殺人越貨,開黑店,實際上就是江湖黑道。為什麼走江湖黑道的他們會如此輕蔑女人呢?因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准則,他們是亡命之徒,嘯聚山林,打家劫舍。他們認為女人妻小是個累贅。生理需要可臨時去搶占。所以在《水滸傳》中描寫很多,小霸王周通搶壓寨夫人,王矮虎也做這樣的事情。所謂壓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實際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來剿,那麼這壓寨夫人一個都難逃做刀下鬼,要麼被自己的男人殺掉,要麼被俘以後,作為匪人家眷也都會死於一些官法。
歷史可以證實,比如說李自成,張獻忠,他們都做過這樣類似的事情。崇禎十二年,李自成在潼關園大敗,逃到商洛山中,當時覺得窮途末路,幾次要自殺。養子李雙喜勸阻了,他的大將劉宗敏為了輔佐李自成東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兩個妻子殺掉。然後其他的一些壯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黨們,一看大將軍劉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殺掉。這些妻子實際上都是壓寨夫人一類的,都是擄掠來的女人。殺掉以後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戰。李自成這樣才輕騎突圍,終於東山再起。這樣一種觀念,視女人為累贅,視女人為物品,他們把女人處死,就好像燒掉山寨一樣。那些女人是沒有人格地位的,這里邊我們可以看到《水滸傳》的作者,他也是這樣一種心態,輕視婦女,視婦女於草芥,如蟲蟻。
第四,是情節發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現以及王矮虎大戰扈三娘的情節,是要與第31回宋江許願給王矮虎找一個夫人的情節相扣;潘金蓮與武大、武松以及西門慶的種種糾葛,是武松一步步走上樑山的必然過程。
第五、錯誤的「養生」觀念作祟。比如說晁蓋,他是個財主,有錢,東溪村保正,仗義疏財,結交天下好漢。書中宋江出場大約是三十四五歲年紀。他跟晁蓋兩人見面的時候,說晁兄長我十歲,那晁蓋就是四十餘歲。小說中專門寫晁蓋,不娶妻子,只愛使槍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說,當時的這些綠林中人,認為練武藝跟近女色是矛盾的。這是中國古代一個養生學里邊的理論,古人認為練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氣。所以對女性的輕視也是意中之事。
5. 求金聖嘆對水滸的評價語(全部)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
《水滸傳》只是寫人粗鹵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鹵是性急,史進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鹵是蠻,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靮,阮小七粗鹵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鹵是氣質不好。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只如寫李逵,豈不段段都是妙絕文字,卻不知正為段段都在宋江事後,故便妙不可言。蓋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詐,故處處緊接出一段李逵朴誠來,做個形擊。
其意思自在顯宋江之惡,卻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此譬如刺槍,本要殺人,反使出一身家數。
近世不知何人,不曉此意,卻節出李逵事來,另作一冊,題曰"壽張文集",可謂咬人屎撅,不是好狗。
寫李逵色色絕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筆。他都不必具論;只如逵還有兄李達,便定然排行第二也,他卻偏要一生自叫李大,直等急切中移名換姓時,反稱作李二,謂之乖覺。試想他肚裡,是何等沒分曉。
任是真正大豪傑好漢子,也還有時將銀子買得他心肯。獨有李逵,便銀子也買他不得,須要等他自肯,真又是一樣人。
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吳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姦猾便與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卻心地端正。
宋江是純用術數去籠絡人,吳用便明明白白驅策群力,有軍師之體。
吳用與宋江差處,只是吳用卻肯明白說自家是智多星,宋江定要說自家志誠質朴。
宋江只道自家籠罩吳用,吳用卻又實實籠罩宋江。兩個人心裡各各自知,外面又各各只做不知,寫得真是好看煞人。
花榮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恁地文秀。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寫得另是一樣氣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個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對之,齷齪都銷盡。
楊志、關勝是上上人物。楊志寫來是舊家子弟,關勝寫來全是雲長變相。
秦明、索超是上中人物。
史進只算上中人物,為他後半寫得不好。
呼延灼卻是出力寫得來的,然只是上中人物。
盧俊義、柴進只是上中人物。盧俊義傳,也算極力將英雄員外寫出來了,然終不免帶些呆氣。譬如畫駱駝,雖是龐然大物,卻到底看來覺道不俊。柴進無他長,只有好客一節。
朱仝與雷橫,是朱仝寫得好。然兩人都是上中人物。
楊雄與石秀,是石秀寫得好。然石秀便是中上人物,楊雄竟是中下人物。
公孫勝便是中上人物,備員而已。
李應只是中上人物,然也是體面上定得來,寫處全不見得。
阮小二、阮小五、張橫、張順,都是中上人物。燕青是中上人物,劉唐是中上人物,徐寧、董平是中上人物。
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卻神行,一件不足取。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金聖嘆評水滸節選) 第九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金聖嘆評《水滸》節選)
夫文章之法,豈一端而已乎?有先事而起波者,有事過而作波者,讀者於此,則惡可混然以為一事也。夫文自在此而眼光在後,則當知此文之起,自為後文,非為此文也;文自在後而眼光在前,則當知此文未盡,自為前文,非為此文也。必如此,而後讀者之胸中有針有線,始信作者之腕下有經有緯。
不然者,幾何其不見一事即以為一事,又見一事即又以為一事,於是遂取事前先起之波,與事後未盡之波,累累然與正敘之事,並列而成三事耶?
如酒生兒李小二夫妻,非真謂林沖於牢城營有此一個相識,與之往來火熱也,意自在閣子背後聽說話一段絕妙奇文,則不得不先作此一個地步,所謂先事而起波也。
如莊家不肯回與酒吃,亦可別樣生發,卻偏用花槍挑塊火柴,又把花槍爐里一攬,何至拜揖之後向大多時,而花槍猶在手中耶?凡此,皆為前文幾句花槍挑著葫蘆,逼出廟中挺槍殺出門來一句,其勁勢猶尚未盡,故又於此處再一點兩點,以殺其餘怒。故凡篇中如搠兩人後殺陸謙時,特地寫一句把槍插在雪地下,醉倒後莊家尋著蹤跡趕來時,又特地寫一句花槍亦丟在半邊,皆所謂事過而作波者也。
陸謙、富安、管營、差撥四個人坐閣子中議事,不知所議何事,詳之則不可得詳,置之則不可得置。今但於小二夫妻眼中、耳中寫得「高太尉三字」
句,「都在我身上」句,「一帕子物事,約莫是金銀」句,「換湯進去,看見管營手裡拿著一封書」句,忽斷忽續,忽明忽滅,如古錦之文不甚可指,斷碑之字不甚可讀,而深心好古之家自能於意外求而得之,真所謂鬼於文、聖於文者也。
殺出廟門時,看他一槍先搠倒差撥,接手便寫陸謙一句;寫陸謙不曾寫完,接手卻再搠富安;兩個倒矣,方翻身回來,刀剜陸謙,剜陸謙未畢,回頭卻見差撥爬起,便又且置陸謙,先割差撥頭挑在槍上;然後回過身來,作一頓割陸謙富安頭,結做一處。以一個人殺三個人,凡三四個回身,有節次,有間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煩瑣,真鬼於文、聖於文也。
舊人傳言:昔有畫北風圖者,盛暑張之,滿座都思挾纊;既又有畫雲漢圖者,祁寒對之,揮汗不止。於是千載嘖嘖,詫為奇事。殊未知此特寒熱各作一幅,未為神奇之至也。耐庵此篇獨能於一幅之中,寒熱間作,寫雪便其寒徹骨,寫火便其熱照面。昔百丈大師患瘧,僧眾請問:「伏惟和上尊候若何?」丈雲:「寒時便寒殺闍黎,熱時便熱殺闍黎。」今讀此篇,亦復寒時寒殺讀者,熱時熱殺讀者,真是一卷「瘧疾文字」,為藝林之絕奇也。
閣子背後聽四個人說話,聽得不仔細,正妙於聽得不仔細;山神廟里聽三個人說話,聽得極仔細,又正妙於聽得極仔細。雖然,以閣子中間、山神廟前,兩番說話偏都兩番聽得,亦可以見冤家路窄矣!乃今愚人猶刺刺說人不休,則獨何哉?
此文通篇以火字發奇,乃又於大火之前,先寫許多火字,於大火之後,再寫許多火字。我讀之,因悟同是火也,而前乎陸謙,則有老軍借盆,恩情朴至;後乎陸謙,則有莊客借烘,又復恩情朴至;而中間一火,獨成大冤深禍,為可駭嘆也。夫火何能作恩,火何能作怨,一加之以人事,而恩怨相去遂至於是!然則人行世上,觸手礙眼,皆屬禍機,亦復何樂乎哉!
文中寫情寫景處,都要細細詳察。如兩次照顧火盆,則明林沖非失火也;上拖一條棉被,則明林沖明日原要歸來,今止作一夜計也。如此等處甚多,我亦不能遍指,孔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矣。」
給你個網址 上面都是http://wenku..com/view/884605f69e31433239689332.html
加分啊 呵呵
6. 金聖嘆批評水滸傳by金聖小說免費下載百度雲盤地址
《金聖嘆批評水滸傳》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i5LDDlTAI6k_LOIQ5P3QuQ
作者:金聖嘆(清)
簡介:該書講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大凡讀書,先要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如《史記》須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發揮出來,所以他於《游俠》、《貨殖傳》特地著精神。乃至其餘諸記傳中,凡遇揮金殺人之事,他便嘖嘖賞嘆不置。《水滸傳》卻不然。施耐庵本無一肚皮宿怨要發揮出來,只是飽暖無事,又值心閑,不免伸紙弄筆,尋個題目,寫出自家許多錦心綉口,故其是非皆不謬於聖人。後來人不知,卻是《水滸》上加忠義字,遂並比於史記發憤著書一例,正是使不得。
7. 求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書籍電子書百度網盤下載
《水滸傳》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Msn-1_KbVWi19aZzD8ggA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8. 《傳世古典名著百部《金聖嘆讀批《水滸傳》》》txt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7pENyUrZpdfnwbbQUBL3EA
9. 哪裡有金聖嘆評點的水滸傳電子書下載多謝!
這套水滸全集電子書里收錄了.但只有批註,沒有加原文.網上資源有限.建議買書
http://52ebook.com/book_9518.html
http://..com/question/17857045.html?fr=qrl3
金聖嘆是清初點評大師,腰斬《水滸傳》,成為70回本。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
《水滸傳》只是寫人粗鹵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鹵是性急,史進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鹵是蠻,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靮,阮小七粗鹵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鹵是氣質不好。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只如寫李逵,豈不段段都是妙絕文字,卻不知正為段段都在宋江事後,故便妙不可言。蓋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詐,故處處緊接出一段李逵朴誠來,做個形擊。
其意思自在顯宋江之惡,卻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此譬如刺槍,本要殺人,反使出一身家數。
近世不知何人,不曉此意,卻節出李逵事來,另作一冊,題曰"壽張文集",可謂咬人屎撅,不是好狗。
寫李逵色色絕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筆。他都不必具論;只如逵還有兄李達,便定然排行第二也,他卻偏要一生自叫李大,直等急切中移名換姓時,反稱作李二,謂之乖覺。試想他肚裡,是何等沒分曉。
任是真正大豪傑好漢子,也還有時將銀子買得他心肯。獨有李逵,便銀子也買他不得,須要等他自肯,真又是一樣人。
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吳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姦猾便與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卻心地端正。
宋江是純用術數去籠絡人,吳用便明明白白驅策群力,有軍師之體。
吳用與宋江差處,只是吳用卻肯明白說自家是智多星,宋江定要說自家志誠質朴。
宋江只道自家籠罩吳用,吳用卻又實實籠罩宋江。兩個人心裡各各自知,外面又各各只做不知,寫得真是好看煞人。
花榮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恁地文秀。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寫得另是一樣氣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個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對之,齷齪都銷盡。
楊志、關勝是上上人物。楊志寫來是舊家子弟,關勝寫來全是雲長變相。
秦明、索超是上中人物。
史進只算上中人物,為他後半寫得不好。
呼延灼卻是出力寫得來的,然只是上中人物。
盧俊義、柴進只是上中人物。盧俊義傳,也算極力將英雄員外寫出來了,然終不免帶些呆氣。譬如畫駱駝,雖是龐然大物,卻到底看來覺道不俊。柴進無他長,只有好客一節。
朱仝與雷橫,是朱仝寫得好。然兩人都是上中人物。
楊雄與石秀,是石秀寫得好。然石秀便是中上人物,楊雄竟是中下人物。
公孫勝便是中上人物,備員而已。
李應只是中上人物,然也是體面上定得來,寫處全不見得。
阮小二、阮小五、張橫、張順,都是中上人物。燕青是中上人物,劉唐是中上人物,徐寧、董平是中上人物。
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卻神行,一件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