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韓愈pdf

韓愈pdf

發布時間:2022-05-22 03:44:10

㈠ 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原文

與韓愈論史官書

正月二十一日,某頓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獲書言史事,雲具《與劉秀 才書》,及今乃見書藁,私心甚不喜,與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謬。
若書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館下,安有探宰相意,以為苟以史榮一韓退 之耶?若果爾,退之豈宜虛受宰相榮己,而冒居館下,近密地,食奉養,役 使掌故,利紙筆為私書,取以供子弟費?古之志於道者,不若是。
且退之以為紀錄者有刑禍,避不肯就,尤非也。史以名為褒貶,猶且恐 懼不敢為;設使退之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貶成敗人愈益顯,其宜恐懼尤大 也,則又揚揚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於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猶爾,設使 退之為宰相,生殺出入,升黜天下土,其敵益眾,則又將揚揚入政事堂,美 食安坐,行呼唱於內庭外衢而已耶?何以異不為史而榮其號、利其祿者也? 又言「不有人禍,則有天刑」。若以罪夫前古之為史者,然亦甚惑。凡 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孔子 之困於魯、衛、陳、宋、蔡、齊、楚者,其時暗,諸侯不能行也。其不遇而 死,不以作《春秋》故也。當其時,雖不作《春秋》,孔子猶不遇而死也。 若周公、史佚,雖紀言書事,獨遇且顯也。又不得以《春秋》為孔子累。范 曄悖亂,雖不為史,其宗族亦赤。司馬遷觸天子喜怒,班固不檢下,崔浩沽 其直以鬥暴虜,皆非中道。左丘明以疾盲,出於不幸。子夏不為史亦盲,不 可以是為戒。其餘皆不出此。是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無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禍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誠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則同 職者又所雲若是,後來繼今者又所雲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則卒誰能紀傳 之耶?如退之但以所聞知孜孜不敢怠,同職者、後來繼今者,亦各以所聞知 孜孜不敢怠,則庶幾不墜,使卒有明也。不然,徒信人口語,每每異辭,日 以滋久,則所雲「磊磊軒天地」者決必沉沒,且亂雜無可考,非有志者所忍 恣也。果有志,豈當待人督責迫蹙然後為官守耶?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無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猶懼於此。今
學如退之,辭如退之,好議論如退之,慷慨自謂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猶所雲 若是,則唐之史述其卒無可托乎!明天子賢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 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為速為;果卒以為恐懼不敢,則一日可引去,又何 以雲「行且謀」也?今人當為而不為,又誘館中他人及後生者,此大惑已。 不勉己而欲勉人,難矣哉!

㈡ 高中必背64篇古詩文加翻譯的pdf,其他文件格式也行

初中部分(40篇)1孔子語錄amp;《論語》 2魚我所欲也amp;《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amp;《孟子》 4曹劌論戰amp;《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amp;《戰國策》 6出師表amp;諸葛亮 7桃花源記amp;陶淵明 8三峽amp;酈道元 9雜說(四)amp;韓愈 10陋室銘amp;劉禹錫 11小石潭記amp;柳宗元 12岳陽樓記amp;范仲淹 13醉翁亭記amp;歐陽修 14愛蓮說amp;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amp;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amp;宋濂 17關雎amp;《詩經》 18蒹葭amp;《詩經》 19觀滄海amp;曹操 20飲酒amp;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amp;王勃 22次北固山下amp;王灣 23使至塞上amp;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amp;李白 25行路難amp;李白 26望岳amp;杜甫 27春望amp;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amp;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amp;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amp;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amp;劉禹錫 32觀刈麥amp;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amp;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amp;李賀 35赤壁amp;杜牧 36泊秦淮amp;杜牧 37夜雨寄北amp;李商隱 38無題amp;李商隱 39相見歡amp;李煜 40漁家傲amp;范仲淹 41浣溪沙amp;晏殊 42登飛來峰amp;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獵amp;蘇軾 44水調歌頭amp;蘇軾 45游山西村amp;陸游 46破陣子amp;辛棄疾 47過零丁洋amp;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amp;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amp;張養浩 50己亥雜詩amp;龔自珍 高中部分(14篇) 1.勸學(節選)amp;《荀子》 2.逍遙游(節選)amp;莊子 3.師說amp;韓愈 4阿房宮賦amp;杜牧 5赤壁賦amp;蘇軾 6氓amp;《詩經》 7離騷(節選)amp;屈原 8蜀道難amp;李白 9登高amp;杜甫 10琵琶行amp;白居易 11錦瑟amp;李商隱 12虞美人amp;李煜 13念奴嬌搰壁懷古amp;蘇軾 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amp;辛棄疾

㈢ 哪有《反對黨八股》最好是PDF格式的

剛才凱豐⑴同志講了今天開會的宗旨。我現在想講的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怎樣拿黨八股⑵做它們的宣傳工具,或表現形式。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如果不連黨八股也給以清算,那它們就還有一個藏身的地方,它們還可以躲起來。如果我們連黨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對於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最後地「將一軍」⑶,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一個人寫黨八股,如果只給自己看,那倒還不要緊。如果送給第二個人看,人數多了一倍,已屬害人不淺。如果還要貼在牆上,或付油印,或登上報紙,或印成一本書,那問題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響許多的人。而寫黨八股的人們,卻總是想寫給許多人看的。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⑷。我們為什麼又叫它做黨八股呢?這是因為它除了洋氣之外,還有一點土氣。也算一個創作吧!誰說我們的人一點創作也沒有呢?這就是一個!(大笑) 黨八股在我們黨內已經有了一個長久的歷史;特別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有時竟鬧得很嚴重。 從歷史來看,黨八股是對於五四運動的一個反動。 五四運動時期,一班新人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教條,提倡科學和民主,這些都是很對的。在那時,這個運動是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那時的統治階級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學生,把孔夫子的一套當作宗教教條一樣強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總之,那時統治階級及其幫閑者們的文章和教育,不論它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條式的。這就是老八股、老教條。揭穿這種老八股、老教條的丑態給人民看,號召人民起來反對老八股、老教條,這就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個極大的功績。五四運動還有和這相聯系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大功績;這個反對老八股、老教條的斗爭,也是它的大功績之一。但到後來就產生了洋八股、洋教條。我們黨內的一些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則發展這種洋八股、洋教條,成為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東西。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條。這種新八股、新教條,在我們許多同志的頭腦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們今天要進行改造工作還要費很大的氣力。這樣看來,「五四」時期的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反對封建主義的老八股、老教條的運動,後來被一些人發展到了它的反對方面,產生了新八股、新教條。它們不是生動活潑的東西,而是死硬的東西了;不是前進的東西,而是後退的東西了;不是革命的東西,而是阻礙革命的東西了。這就是說,洋八股或黨八股,是五四運動本來性質的反動。但五四運動本身也是有缺點的。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他們反對舊八股、舊教條,主張科學和民主,是很對的。但是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這種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就影響了後來這個運動的發展。五四運動的發展,分成了兩個潮流。一部分人繼承了五四運動的科學和民主的精神,並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改造,這就是共產黨人和若干黨外馬克思主義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則走到資產階級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義向右的發展。但在共產黨內也不是一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發生偏向,馬克思主義沒有拿得穩,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這就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這是形式主義向「左」的發展。這樣看來,黨八股這種東西,一方面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因素的反動,一方面也是五四運動的消極因素的繼承、繼續或發展,並不是偶然的東西。我們懂得這一點是有好處的。如果「五四」時期反對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麼,今天我們用馬克思主義來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條主義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如果「五四」時期不反對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中國人民的思想就不能從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的束縛下面獲得解放,中國就不會有自由獨立的希望。這個工作,五四運動時期還不過是一個開端,要使全國人民完全脫離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的統治,還須費很大的氣力,還是今後革命改造路上的一個大工程。如果我們今天不反對新八股和新教條主義,則中國人民的思想又將受另一個形式主義的束縛。至於我們黨內一部分(當然只是一部分)同志所中的黨八股的毒,所犯的教條主義的錯誤,如果不除去,那麼,生動活潑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啟發,拿不正確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惡習就不能肅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而對於老八股和老教條在全國人民中間的影響,以及洋八股和洋教條在全國許多人中間的影響,也就不能進行有力的斗爭,也就達不到加以摧毀廓清的目的。 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這三種東西,都是反馬克思主義的,都不是無產階級所需要的,而是剝削階級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在我們黨內,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分極其廣大的國家,我們黨是處在這個廣大階級的包圍中,我們又有很大數量的黨員是出身於這個階級的,他們都不免或長或短地拖著一條小資產階級的尾巴進黨來。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狂熱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節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產生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它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洋八股,或黨八股。 要做對於這些東西的肅清工作和打掃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來必須得當,就是說,要好好地說理。如果說理說得好,說得恰當,那是會有效力的。說理的首先一個方法,就是重重地給患病者一個刺激,向他們大喝一聲,說:「你有病呀!」使患者為之一驚,出一身汗,然後好好地叫他們治療。 現在來分析一下黨八股的壞處在什麼地方。我們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筆法⑸來一個「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狀吧。 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麼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麼一定要寫得那麼長,又那麼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裡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麼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⑹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後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麼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麼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黨八股的第二條罪狀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有些黨八股,不只是空話連篇,而且裝樣子故意嚇人,這裡麵包含著很壞的毒素。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還可以說是幼稚;裝腔作勢,藉以嚇人,則不但是幼稚,簡直是無賴了。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⑺科學的東西,隨便什麼時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評的,因為科學是真理,決不怕人家駁。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表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卻生怕人家駁,非常膽怯,於是就靠裝樣子嚇人;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這種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它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從前許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常常有兩個名詞:一個叫做「殘酷斗爭」,一個叫做「無情打擊」。這種手段,用了對付敵人或敵對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對付自己的同志則是錯誤的。黨內也常常有敵人和敵對思想混進來,如《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四條所說的那樣。對於這種人,毫無疑義地是應該採用殘酷斗爭或無情打擊的手段的,因為那些壞人正在利用這種手段對付黨,我們如果還對他們寬容,那就會正中壞人的奸計。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對付偶然犯錯誤的同志;對於這類同志,就須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這就是《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五條所說的方法。從前我們那些同志之所以向這些同志也大講其「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一方面是沒有分析對象,一方面就是為著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無論對什麼人,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為這種嚇人戰術,對敵人是毫無用處,對同志只有損害。這種嚇人戰術,是剝削階級以及流氓無產者所慣用的手段,無產階級不需要這類手段。無產階級的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嚴肅的戰斗的科學態度。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至於以裝腔作勢來達到名譽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頭,不待說的了。總之,任何機關做決定,發指示,任何同志寫文章,做演說,一概要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這個才能爭取革命勝利,其他都是無益的。 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早幾年,在延安城牆上,曾經看見過這樣一個標語:「工人農民聯合起來爭取抗日勝利。」這個標語的意思並不壞,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筆不是寫的一直,而是轉了兩個彎子,寫成了「—ㄣ—」字。人字呢?在右邊一筆加了三撇,寫成了「[人彡]」字。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學士的學生是無疑的了,可是他卻要寫在抗日時期延安這地方的牆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發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則就很難得到解釋。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麼人看、給什麼人聽的,否則就等於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許多人常常以為自己寫的講的人家都看得很懂,聽得很懂,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他寫的和講的是黨八股,人家哪裡會懂呢?「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麼不看對象亂彈一頓呢?何況這是黨八股,簡直是老鴉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我們和無論什麼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裏面想些什麼東西,能夠做成知心朋友嗎?做宣傳工作的人,對於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 黨八股的第四條罪狀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⑻。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干癟得很,樣子十分難看。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一個人七歲入小學,十幾歲入中學,二十多歲在大學畢業,沒有和人民群眾接觸過,語言不豐富,單純得很,那是難怪的。但我們是革命黨,是為群眾辦事的,如果也不學群眾的語言,那就辦不好。現在我們有許多做宣傳工作的同志,也不學語言。他們的宣傳,乏味得很;他們的文章,就沒有多少人歡喜看;他們的演說,也沒有多少人歡喜聽。為什麼語言要學,並且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呢?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第二,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我們不是硬搬或濫用外國語言,是要吸收外國語言中的好東西,於我們適用的東西。因為中國原有語匯不夠用,現在我們的語匯中就有很多是從外國吸收來的。例如今天開的幹部大會,這「幹部」兩個字,就是從外國學來的。我們還要多多吸收外國的新鮮東西,不但要吸收他們的進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們的新鮮用語。第三,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由於我們沒有努力學習語言,古人語言中的許多還有生氣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當然我們堅決反對去用已經死了的語匯和典故,這是確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東西還是應該繼承。現在中黨八股毒太深的人,對於民間的、外國的、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不肯下苦功去學,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蹩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什麼是宣傳家?不但教員是宣傳家,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文藝作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幹部也都是宣傳家。比如軍事指揮員,他們並不對外發宣言,但是他們要和士兵講話,要和人民接洽,這不是宣傳是什麼?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只要他不是啞巴,他就總有幾句話要講的。所以我們的同志都非學習語言不可。 黨八股的第五條罪狀是:甲乙丙丁,開中葯鋪。你們去看一看中葯鋪,那裡的葯櫃子上有許多抽屜格子,每個格子上面貼著葯名,當歸、熟地、大黃、芒硝,應有盡有。這個方法,也被我們的同志學到了。寫文章,做演說,著書,寫報告,第一是大壹貳叄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還有大ABCD,小abcd,還有阿拉伯數字,多得很!幸虧古人和外國人替我們造好了這許多符號,使我們開起中葯鋪來毫不費力。一篇文章充滿了這些符號,不提出問題,不分析問題,不解決問題,不表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說來說去還是一個中葯鋪,沒有什麼真切的內容。我不是說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說那種對待問題的方法不對。現在許多同志津津有味於這個開中葯鋪的方法,實在是一種最低級、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來分類,不是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系來分類的。單單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沒有內部聯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說或一個報告,這種辦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戲,也會引導人家都做這類游戲,使人不用腦筋想問題,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質,而滿足於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什麼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既有問題,你總得贊成一方面,反對另一方面,你就得把問題提出來。提出問題,首先就要對於問題即矛盾的兩個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調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質是什麼,這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大略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但是還不能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還須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這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也要用分析,不然,對著模糊雜亂的一大堆事物的現象,你就不能知道問題即矛盾的所在。這里所講的分析過程,是指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常常問題是提出了,但還不能解決,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就是因為還沒有經過這種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因而問題的面貌還不明晰,還不能做綜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不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能濟事。因為這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的方法,在我們黨內很流行,所以必須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所辦的事才能辦好,我們的革命事業才能勝利。 黨八股的第六條罪狀是:不負責任,到處害人。上面所說的那些,一方面是由於幼稚而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責任心不足而來的。拿洗臉作比方,我們每天都要洗臉,許多人並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後還要拿鏡子照一照,要調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你們看,這是何等地有責任心呀!我們寫文章,做演說,只要像洗臉這樣負責,就差不多了。拿不出來的東西就不要拿出來。須知這是要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動的啊!一個人偶然一天兩天不洗臉,固然也不好,洗後臉上還留著一個兩個黑點,固然也不雅觀,但倒並沒有什麼大危險。寫文章做演說就不同了,這是專為影響人的,我們的同志反而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輕重倒置。許多人寫文章,做演說,可以不要預先研究,不要預先准備;文章寫好之後,也不多看幾遍,像洗臉之後再照照鏡子一樣,就馬馬虎虎地發表出去。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彷彿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這種責任心薄弱的壞習慣,必須改正才好。 第七條罪狀是:流毒全黨,妨害革命。第八條罪狀是:傳播出去,禍國殃民。這兩條意義自明,無須多說。這就是說,黨八股如不改革,如果聽其發展下去,其結果之嚴重,可以鬧到很壞的地步。黨八股裡面藏的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毒物,這個毒物傳播出去,是要害黨害國的。 上面這八條,就是我們申討黨八股的檄文。 黨八股這個形式,不但不便於表現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獲得發展,必須拋棄黨八股,採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這種文風,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實,尚未得到普遍的發展。我們破壞了洋八股和黨八股之後,新的文風就可以獲得充實,獲得普遍的發展,黨的革命事業,也就可以向前推進了。 不但文章里演說里有黨八股,開會也有的。「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假使每處每回無大無小都要按照這個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黨八股嗎?在會場上做起「報告」來,則常常就是「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部」,會是常常從早上開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總之,不看實際情形,死守著呆板的舊形式、舊習慣,這種現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 現在許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了,這很好。但是「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有些人則連「少許」還沒有實行,卻在那裡提倡「化」呢!所以我勸這些同志先辦「少許」,再去辦「化」,不然,仍舊脫離不了教條主義和黨八股,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沒有結果的。例如那些口講大眾化而實是小眾化的人,就很要當心,如果有一天大眾中間有一個什麼人在路上碰到他,對他說:「先生,請你化一下給我看。」就會將起軍的。如果是不但口頭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實行大眾化的人,那就要實地跟老百姓去學,否則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 今天會場上散發了一個題名《宣傳指南》的小冊子,裡麵包含四篇文章,我勸同志們多看幾遍。 第一篇,是從《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上摘下來的,講的是列寧怎樣做宣傳。其中講到列寧寫傳單的情形:「在列寧領導下,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第一次在俄國開始把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當某一個工廠里爆發罷工時,『斗爭協會』因為經過自己小組中的參加者而很熟悉各企業中的情形,立刻就印發傳單、印發社會主義的宣言來響應。在這些傳單里,揭露出廠主虐待工人的事實,說明工人應如何為自身的利益而奮斗,載明工人群眾的要求。這些傳單把資本主義機體上的癰疽,工人的窮困生活,工人每日由十二小時至十四小時的過度沉重的勞動,工人之毫無權利等等真情實況,都揭露無余。同時,在這些傳單里,又提出了相當的政治要求。」 是「很熟悉」啊!是「揭露無余」啊! 「一八九四年末,列寧在工人巴布石金參加下,寫了第一個這樣的鼓動傳單和告彼得堡城塞棉尼可夫工廠罷工工人書。」 寫一個傳單要和熟悉情況的同志商量。列寧就是根據這樣的調查和研究來寫文章做工作的。 「每一個這樣的傳單,都大大提高了工人們的精神。工人們看見了,社會主義者是幫助他們、保護他們的。」⑼ 我們是贊成列寧的嗎?如果是的話,就得依照列寧的精神去工作。不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不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也不是自以為是,誇誇其談;而是要照著列寧那樣地去做。 第二篇,是從季米特洛夫⑽在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的報告中摘下來的。季米特洛夫說了些什麼呢?他說:「應當學會不用書本上的公式而用為群眾事業而奮斗的戰士們的語言來和群眾講話,這些戰士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思想,都反映出千百萬群眾的思想和情緒。」 「如果我們沒有學會說群眾懂得的話,那麼廣大群眾是不能領會我們的決議的。我們遠不是隨時都善於簡單地、具體地、用群眾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來講話。我們還沒有能夠拋棄背得爛熟的抽象的公式。事實上,你們只要瞧一瞧我們的傳單、報紙、決議和提綱,就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常常是用這樣的語言寫成的,寫得這樣地艱深,甚至於我們黨的幹部都難於懂得,更用不著說普通工人了。」 怎麼樣?這不是把我們的毛病講得一針見血嗎?不錯,黨八股中國有,外國也有,可見是通病。(笑)但是我們總得照著季米特洛夫同志的指示把我們自己的毛病趕快治好才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切實領會下面這條起碼的規則,把它當作定律,當作布爾什維克的定律:當你寫東西或講話的時候,始終要想到使每個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號召,都決心跟著你走。要想到你究竟為什麼人寫東西,向什麼人講話。」⑾ 這就是共產國際給我們治病的葯方,是必須遵守的。這是「規則」啊! 第三篇,是從《魯迅全集》里選出的,是魯迅復北斗雜志⑿社討論怎樣寫文章的一封信。他說些什麼呢?他一共列舉了八條寫文章的規則,我現在抽出幾條來說一說。 第一條:「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 講的是「留心各樣的事情」,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我們怎麼樣?不是恰恰和他相反,只看到一點就寫嗎? 第二條:「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 我們怎麼樣?不是明明腦子里沒有什麼東西硬要大寫特寫嗎?不調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這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第四條:「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 孔夫子提倡「再思」⒀,韓愈也說「行成於思」⒁,那是古代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問題很復雜,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還不夠。魯迅說「至少看兩遍」,至多呢?他沒有說,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後發表。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復雜的,必須反復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 第六條:「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我們「生造」的東西太多了,總之是「誰也不懂」。句法有長到四五十個字一句的,其中堆滿了「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許多口口聲聲擁護魯迅的人們,卻正是違背魯迅的啊! 最後一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論宣傳的民族化。六屆六中全會是一九三八年開的,我們那時曾說:「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這就是說,必須反對空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活的共產黨員,必須聯系中國的革命實際來研究馬克思主義。 「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把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民族形式分離起來,是一點也不懂國際主義的人們的做法,我們則要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隊伍中存在著的一些嚴重的錯誤,是應該認真地克服的。」⒂ 這里叫洋八股廢止,有些同志卻實際上還在提倡。這里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志卻硬要多唱。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總之,有許多人把六中全會通過的報告當做耳邊風,好像是故意和它作對似的。 中央現在做了決定,一定要把黨八股和教條主義等類,徹底拋棄,所以我來講了許多。希望同志們把我所講的加以考慮,加以分析,同時也分析各人自己的情況。每個人應該把自己好好地想一想,並且把自己想清楚了的東西,跟知心的朋友們商量一下,跟周圍的同志們商量一下,把自己的毛病切實改掉。

㈣ 誰有《大中華文庫:韓非子》 (漢英對照) PDF

大中華文庫

《大中華文庫》幾乎是涵蓋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包括: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全2冊)、荀子(全2冊)、儒林外史(全3冊)、牡丹亭(全2冊)、西廂記、陶淵明集、楚辭、墨子(全2冊)、漢魏六朝詩三百首(全2冊)、紅樓夢(全6冊)、西遊記(全6冊)、水滸傳(全5冊)、三國演義(全5冊)、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搜神記(全2冊)、明清小品文、顏氏家訓、長生殿、關漢卿雜劇選、漢魏六朝小說選、南柯記、封神演義(全4冊)、兒女英雄傳(全2冊)、菜根潭、文心雕龍(全2冊)、邯鄲記、鏡花緣(全2冊)、老殘游記(全2冊)、浮生六記、管子(全4冊)、呂氏春秋(全3冊)、六韜、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黃石公三略、黃帝內經素問(全3冊)、列子、新編千家詩、阮籍詩選、四元玉鑒(全2冊)、商君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全2冊)、元曲三百首、初刻拍案驚奇(全4冊)、黃帝四經等51種92冊。


這個全套的《大中華文庫》均出自圖中右下角,基本上一本都不缺

大中華文庫目錄:


├─大中華文庫(pdf)3-2
│ [七俠五義 1 (漢英對照)].(清)石玉昆著.掃描版.pdf
│ [七俠五義 3 (漢英對照)].(清)石玉昆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1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2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3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4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三國演義 5 (漢英對照)].(明)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世說新語 1(漢英對照)].(南朝宋)劉義慶著.掃描版.pdf
│ [世說新語 2(漢英對照)].(南朝宋)劉義慶著.掃描版.pdf
│ [中國古代寓言選(漢英對照)].楊憲益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人物誌 漢英對照].伏俊璉(今譯) 羅應換(英譯).掃描版.pdf
│ [傷寒論 漢英對照].羅希文 (譯).掃描版.pdf
│ [儒林外史(全三卷)(漢英對照)].(清)吳敬梓著.掃描版.pdf
│ [南柯記(漢英對照)].(明)湯顯祖著.張光前譯.掃描版.pdf
│ [史記選1 漢英對照].安平秋(校譯)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史記選2 漢英對照].安平秋(校譯)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史記選3 漢英對照].安平秋(校譯)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掃描版.pdf
│ [吳子 司馬法 尉繚子 漢英對照].潘嘉玢 (譯).掃描版.pdf
│ [周易1 漢英對照].張善文(今譯) 傅惠生(英譯).掃描版 .pdf
│ [周易2 漢英對照].張善文(今譯) 傅惠生(英譯).掃描版 .pdf
│ [周易參同契(漢英對照)].(東漢)魏伯陽著 蕭漢明校譯 吳魯強 戴維斯英譯.掃描版.pdf
│ [唐代傳奇選(漢英對照)](唐)沈既濟等編著 王中立今譯.掃描版.pdf
│ [唐宋文選1(漢英對照)].(唐)韓愈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唐宋文選2(漢英對照)].(唐)韓愈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商君書 漢英對照].高亨(今譯) 戴聞達(英譯).掃描版.pdf
│ [四元玉鑒1 漢英對照].郭書春(今譯) 陳在新(英譯).掃描版.pdf
│ [四元玉鑒2 漢英對照].郭書春(今譯) 陳在新(英譯).掃描版.pdf
│ [壇經(漢英對照)]. 顧瑞榮今譯 蔣堅松英譯.掃描版.pdf
│ [墨子1 漢英對照].周才珠 齊瑞瑞(今譯) 汪榕培 王宏(英譯).掃描版.pdf
│ [墨子2 漢英對照].周才珠 齊瑞瑞(今譯) 汪榕培 王宏(英譯).掃描版.pdf
│ [天工開物 (漢英對照)].(明)宋應星著 潘吉星今譯 王義靜等譯.掃描版.pdf
│ [太平廣記選 2(漢英對照)].(宋)李昉等編.掃描版.pdf
│ [太白陰經 漢英對照].劉先廷(校釋) 朱世達(英譯).掃描版.pdf
│ [夷堅志選 漢英對照].王錫婷 等(今譯) 英格爾斯(英譯).掃描版.pdf
│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漢英對照].吳如嵩 吳顯林(校釋) 林戊蓀(英譯).掃描版.pdf
│ [孟子 漢英對照].楊伯峻(今譯) 趙甄陶 等(英譯).掃描版.pdf
│ [宋明評話選 1(漢英對照)].(明)馮夢龍 凌濛初編著.掃描版.pdf
│ [尚書 (漢英對照)].周秉鈞今譯.掃描版.pdf
│ [山海經(漢英對照)].陳成今著 王宏 趙崢英譯.掃描版.pdf
│ [戰國策 3(漢英對照)].翟江月英譯 今譯.pdf
│ [戰國策1 漢英對照].翟江月(譯).掃描版.pdf
│ [戰國策2 漢英對照].翟江月(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 1 (漢英對照)].(晉)干寶 黃滌明 丁往道英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 2 (漢英對照)].(晉)干寶 黃滌明 丁往道英譯.掃描版.pdf
│ [文心雕龍1 漢英對照].周振甫(今譯) 楊國斌(英譯).掃描版.pdf
│ [文心雕龍2 漢英對照].周振甫(今譯) 楊國斌(英譯).掃描版.pdf
│ [文賦 二十四詩品(漢英對照)].陸機司空圖著.掃描版.pdf
│ [新編千家詩 漢英對照].袁行霈(編) 徐放 韓珊(今譯) 許淵中(英譯).掃描版.pdf
│ [明清文選1 (漢英對照)].宋濂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明清文選2 (漢英對照)].宋濂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水滸傳 1(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2(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3(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4(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5(漢英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牡丹亭 1 (漢英對照)].(明)湯顯祖著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牡丹亭 2 (漢英對照 )].(明)湯顯祖著.掃描版.pdf
│ [蘇軾詩詞選 漢英對照].許淵沖 (譯).掃描版.pdf
│ [荀子1 漢英對照].張覺(今譯) 約翰·諾布洛克(英譯).掃描版.pdf
│ [荀子2 漢英對照].張覺(今譯) 約翰·諾布洛克(英譯).掃描版.pdf
│ [西廂記(漢英對照)].(元)王實甫著 許淵沖英譯.掃描版.pdf
│ [西遊記1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2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3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4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5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西遊記6 (漢英對照)].(明)吳承恩著.掃描版.pdf
│ [詩經1 漢英對照].陳俊英 蔣見元(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詩經2 漢英對照].陳俊英 蔣見元(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長生殿 (漢英對照)].(清)洪升著;楊憲益,戴乃迭譯.掃描版.pdf
│ [阮籍詩選 漢英對照]. 吳伏生(今譯) 格林鹿山 吳伏生(英譯).掃描版.pdf
│ [陶淵明集 漢英對照].熊治祁(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大中華文庫(pdf)3-1
│ [二刻拍案驚奇 1(漢英對照)].(明)凌濛初著 李子亮譯.掃描版.pdf
│ [二刻拍案驚奇 2(漢英對照)].(明)凌濛初著 李子亮譯.掃描版.pdf
│ [二刻拍案驚奇 4(漢英對照)].(明)凌濛初著 李子亮譯.掃描版.pdf
│ [兒女英雄傳 (漢英對照)].(清)文康著 費致德譯.掃描版.pdf
│ [六韜 (漢英對照)].聶送來譯.掃描版.pdf
│ [關漢卿雜劇選 (漢英對照)].(元)關漢卿著 楊憲益 戴乃迭譯.掃描版.pdf
│ [列子 漢英對照].李建國(今譯) 梁曉鵬(英譯).掃描版.pdf
│ [呂氏春秋1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呂氏春秋2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呂氏春秋3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國語(漢英對照)].王宏 趙崢英譯.掃描版.pdf
│ [封神演義 (Ⅰ、Ⅱ、Ⅲ、Ⅳ)(漢英對照)].(明)許仲琳編 顧執中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1(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2(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3(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4(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5(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本草綱目選6(漢英對照 )].(明)李時珍著 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李白詩選 漢英對照].許淵沖(英譯).掃描版.pdf
│ [杜甫詩選(漢英對照)].(美)華茲生英譯.掃描版.pdf
│ [夢溪筆談 1 (漢英對照 )].(北宋)沈括著 胡道靜 金良年 胡小靜今譯.掃描版.pdf
│ [夢溪筆談 2 (漢英對照 )].(北宋)沈括著 胡道靜 金良年 胡小靜今譯.掃描版.pdf
│ [楚辭 漢英對照].陳器之 李奕(今譯) 卓振英(英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文選1 (漢英對照 )].賈誼等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文選2 (漢英對照 )].賈誼等著 謝百魁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詩三百首1 漢英對照].弘征 熊治祁(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漢魏六朝詩三百首2 漢英對照].弘征 熊治祁(今譯) 汪榕培(英譯).掃描版.pdf
│ [洛陽伽藍記 漢英對照].曹虹(今譯) 王伊同(英譯).掃描版.pdf
│ [浮生六記(漢英對照)].(清)沈復著.掃描版.pdf
│ [淮南子1 漢英對照].翟江月(今譯) 翟江月 牟愛鵬(英譯).掃描版.pdf
│ [淮南子2 漢英對照].翟江月(今譯) 翟江月 牟愛鵬(英譯).掃描版.pdf
│ [淮南子3 漢英對照].翟江月(今譯) 翟江月 牟愛鵬(英譯).掃描版.pdf
│ [管子1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管子2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管子3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修).pdf
│ [管子4 漢英對照].翟江月 (譯).掃描版.pdf
│ [紅樓夢 1(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2(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3(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4(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5(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紅樓夢 6(漢英對照)].(清)曹雪芹 高鶚著.掃描版.pdf
│ [老子 漢英對照].陳鼓應(今譯) 傅惠生(校注) 韋利(英譯).掃描版.pdf
│ [老殘游記 2(漢英對照)].(清)劉鶚著 (美)哈洛德·謝迪克譯.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1(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2(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3(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聊齋志異選 4(漢英對照)].(清)蒲松齡著.掃描版.pdf
│ [花間集1(漢英對照 )].(後蜀)趙崇祚編 (美)傅恩英譯 張宗友譯.掃描版.pdf
│ [花間集2(漢英對照 )].(後蜀)趙崇祚編 (美)傅恩英譯 張宗友譯.掃描版.pdf
│ [菜根潭 漢英對照].姜汗忠(今譯) 懷特(英譯).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1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2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3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警世通言4 (漢英對照 )].(明)馮夢龍編著.掃描版.pdf
│ [論語 漢英對照].楊伯峻(今譯) 韋利(英譯).掃描版.pdf
│ [邯鄲記(漢英對照)].(明)湯顯祖著 汪培英譯.掃描版.pdf
│ [金匱要略 漢英對照].羅希文(英譯).掃描版.pdf
│ [鏡花緣 1 (漢英對照)].(清)李汝珍著.掃描版.pdf
│ [鏡花緣 2 (漢英對照)].(清)李汝珍著.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靈樞1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靈樞2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靈樞3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素問1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素問2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內經 素問3 漢英對照].劉希茹(今譯) 李照國(英譯).掃描版.pdf
│ [黃帝四經 漢英對照].餘明國 等(今譯) 張純 等(英譯).掃描版.pdf
│ [黃石公三略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漢英對照]黃朴民 等(校釋) 何小東(譯).掃描版.pdf
│├─漢法對照
││ [周易 漢法對照].張善文(漢譯) 菲拉斯特(法譯).掃描版.pdf
││ [孟子 (漢法對照)].楊伯峻今譯.掃描版.pdf
││ [莊子 (漢法對照)].劉家槐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法對照].楊伯峻(今譯) 董強(法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法對照)].楊伯峻今譯 董強法譯.掃描版.pdf│

├─大中華文庫(pdf)3-3
│├─漢德對照
││ [孟子 漢德對照].楊伯峻(今譯) 衛禮賢(德譯).掃描版.pdf
││ [老子 漢德對照].陳鼓應(今譯) 衛禮賢(德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德對照].楊伯峻(今譯) 衛禮賢(德譯).掃描版 .pdf
││
│├─漢日對照
││ [莊子 2 (漢日對照)].秦旭卿 孫雍長今譯 森三樹三郎日譯.掃描版.pdf
││ [論語 (漢日對照 )].楊伯峻今譯 孔健日譯.掃描版.pdf
││

││
│├─漢西對照
││ [莊子 2 (漢西對照 )].秦旭卿 孫雍長今譯 姜鳳光西譯.掃描版.pdf
││ [水滸傳 2(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3(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4(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水滸傳 5(漢西對照)].(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掃描版.pdf
││
│├─漢阿對照
│└─漢韓對照
│ [儒林外史 1(漢韓對照)].(清)吳敬梓著.金寬雄 金晶銀譯.掃描版.pdf
│ [儒林外史 2(漢韓對照)].(清)吳敬梓著.金寬雄 金晶銀譯.掃描版.pdf
│ [儒林外史 3(漢韓對照)].(清)吳敬梓著.金寬雄 金晶銀譯.掃描版.pdf
│ [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漢韓對照].吳如嵩 吳顯林(校釋) 金得順(韓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 2(漢韓對照)].(晉)干寶著.掃描版.pdf
│ [搜神記1 漢韓對照].黃滌明(校譯) 李元吉(韓譯).掃描版.pdf
│ [搜神記2 漢韓對照].黃滌明(校譯) 李元吉(韓譯).掃描版.pdf
│ [文心雕龍2 漢韓對照].周振甫(今譯) 金寬雄 等(韓譯).掃描版.pdf
│ [老子 漢韓對照].陳鼓應(今譯) 傅惠生(校注) 金德順(韓譯).掃描版 .pdf

├─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黃帝內經靈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 黃帝內經—靈樞(1)(中英對照超清版).pdf
│ 黃帝內經—靈樞(2)(中英對照超清版).pdf
│ 黃帝內經—靈樞(3)(中英對照超清版).pdf

└─大中華文庫英漢
古典詩詞名篇百首.pdf
古詩苑漢英譯叢詩經.pdf
史記選古文經典譯叢.pdf
宋詞古詩苑漢英譯叢.pdf
漢魏六朝小說選.pdf
洛陽伽藍記.pdf

㈤ 《古文觀止譯注》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古文觀止譯注》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3WlNIoMBgCKb7wO1SLK2g

?pwd=ikcm 提取碼:ikcm
簡介:《古文觀止譯注(修訂本)》吸收了宋代以來各種古文選本的一些優點,選用了大量堪稱「觀止」的古文。這些文章大部分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高,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經受了時代的考驗,成為我們今天所要批判繼承的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左傳》中的《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國語》中的《召公諫厲王止謗》,《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魯仲連義不帝秦》,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賈誼的《過秦論》,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以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許多文章,都是歷來公認的佳作,今天看來也是古文中的精華。


㈥ 如何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pdf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世界觀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但是真正做到即教書又育人的教師大概並不多吧!我們的教育理論、教育法提倡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等等。但這些卻未曾真正的融入過教育活動中。

「育人」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的德育。德育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各科教學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徑。因此,德育必須滲透每一個學科。可「育人」實際上多數時候都是班主任是主角,而其他的老師在德育方面大多都擔任配角。

我們的教育卻往往忽視品德教育。這並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廣大人民教育者們不稱職,更不是說我們的老師不會教書。事實上我們的大多數老師都是好老師。這主要原因是當今的教育制度把我們的教師逼得太緊。不僅使教師工作辛苦,更使學生感到學習任務繁重。這也是社會競爭所帶來的結果。

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學生的知識是有了。但我們的有些教材或課程似乎與現實脫節了,又的甚至很嚴重。其次,現在的封閉式教育也太過於嚴苛。我認為封閉式的教育是是把學生與社會進行分離。清朝閉關自守致使我國落後於其他國家。教育同樣如此,學生最終會走入社會。學生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有利於打開思維,鍛煉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封閉式使學生被束縛在校園這個特定而狹小的空間里。教育具有社會功能。同樣人的個性的本質屬性也是社會性,要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證。

因此,也使許多人形成了一個「定勢」,那就是學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數。就拿高中來說吧,只要考試結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學校排名次,,甚至與全市或全省的考生進行分數排名。最終搞成了分數才是最重要的事兒。這也是現代教育現存的問題之一 ——片面追求分數。從而有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這些問題使學生不是因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因為成績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努力,成績差的學生失去自信心。使學生成了學習的被動者。也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偏離軌道。整個中國教育界形成了一個風氣——知識「萬能論」。

「重知識輕能力」抹殺了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整天在書本之中徘徊,而沒有多少時間感知世界之靈、體驗生活之美等。從而使學生麻木,沒有創造力,缺乏思維「變勢」而形成了思維「變勢」。

「重知識輕能力」也是現代教育的問題之一。教育學中提倡能力重於知識,發展學生各項技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實現。

從課程發展觀看當代中國以「課程是知識」為主,這容易導致「重物輕人」。從教育發展前景來看,「課程是經驗」更適合我國教育。

歷史是向前發展的進程,教育也在不斷發展,但文明似乎在逆向發展。縱觀古今中外,文學的最高境界應該追溯到中國古代了。從「四書」、「五經」到《孫子兵法》,從孔子的儒家文化到孟子的「仁義之道」,從「絲綢之路」再到李白、杜甫、蘇軾的詩詞歌賦。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甚至影響了全世界。而今天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夠超越這千百年前的古人了,也沒有多少詩人作家可以造就出古詩詞的詩情畫意了。

都說智慧都裝在中國人的腦子里,但看一看在諾貝爾獎項上的中國人是屈指可數。我們的祖先卻在那時抒寫出了許許多多輝煌的篇章。但世界名人也大多數都是外國人。中華民族五千年華夏文明史,創造過多少奇跡,可到我們這里就再也沒有超越了,並且祖先為我們留下的東西,我們都不能完全地保留住。

這些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缺乏創新意識吧。

而教育又直接影響著這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知識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有可以超過知識的東西——靈魂。

教育傳授知識,不過我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對人的靈魂的塑造。而這關鍵在基礎教育。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形成個性,發展情感、態度、何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因此知識不是靈魂的真正「塑造者」,靈魂的真正塑造者應該是心理學中的「個性」。因此,教育者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塑造學生的性格。

如果分數是學習的動力,那麼一定會使學生泯滅掉一些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假如一個有責任感、有理想、有抱負、有價值取向的學習者,難道他不會主動的學習嗎?

但終究教育的改革是一條長遠的路程,只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廣大的教育學者們別忘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授業」時還有「傳道」、「解惑」更為重要。

㈦ 唐代四大詩人有哪些

四位唐代大詩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

㈧ 《韓文公廟碑》賞析

轉:

《韓文公廟碑》 40)我曾探討天理與人事的分別,認為人事可以用盡各種智巧手段而無所不通,只有天理是不容絲毫詐偽的。智巧可以欺矇王公,卻不能欺騙豬和魚;武力可以取得天下,卻得不到民心。所以文公的精誠,能夠撥散衡山的陰霾,但喚不醒憲宗的迷惑;能夠馴服殘暴的鱷魚,卻制止不了皇甫□、李逢吉的毀謗;能夠得到南海百姓的信服,享受百代的祭祀,而無法使自己在朝廷有一日的安定。因為文公所能做到的是合乎天理,做不到的卻是人事上的智巧。
此段參見:http://pc958.blog.hexun.com/678132_d.html

蘇軾的《韓文公廟碑》歷來膾炙人口,其中談氣的一段尤為精警:「孟了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凡是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的人,總是正氣在胸。大凡有這股正氣之人,就能秉公執法,敢冒權貴,就能戰勝外部世界的各種誘惑。
此段參見:http://www.csj.sh.gov.cn/gb/csj/cswh/wcyq/wen/userobject7ai4910.html

韓柳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其理論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得到了重視,也以多種文體和多樣的風格實踐了他們的理論.蘇軾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韓文公廟碑》).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A1%B6%BA%AB%CE%C4%B9%AB%C3%ED%B1%AE%A1%B7&pn=50&cl=3

蘇軾在寫《韓文公廟碑》時說:「那些忠勇之士在天上變作星辰,在地上變成山河。」他們雖死猶生,精神永存。顏氏兄弟的忠實氣節,張巡、許遠的英勇就義,把他們記在史冊上,長久不會被磨滅,這難道不是忠肝義膽、萬古流芳、永遠存在嗎?等到這些英靈升在天上,化作日月,就會永遠明亮而不會變暗;降落在地上,化作山川河流,就會滾滾流淌,長久屹立,不會停息。而那些不守臣子之道,不能精忠報國,反而實行叛逆行為的人,不能忍住自己的一己私利。結果最後留下罵名。
此段參見:http://www1.casd.cn/Html/rx/00491319_4.html

㈨ 《給孩子的唐詩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給孩子的唐詩課》(六神磊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l5puObGWnYFKtqWYyTPhdw

提取碼: 4q2r

書名:給孩子的唐詩課

作者:六神磊磊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頁數:332

內容簡介:

六神磊磊,「不勉強孩子背唐詩,我只負責讓孩子愛上唐詩。」

《給孩子的唐詩課》六神磊磊2019年全新力作,專門為孩子量身定製的唐詩課程。他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和專家們一起精心打磨,沿著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軌跡,帶領孩子去探尋那個五彩斑斕的詩的世界。

在這里,磊磊會用另一 種方法講唐詩。不搞填鴨和大量死記硬背,不搞全盤一字一句的賞析,不搞那麼多「標准答案」,而是帶孩子們穿越時光,來到公元618年去漫遊,做他們的遊伴。給他們講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們的故事,了解詩人們的小秘密、開心和憂傷。

作者簡介:

六神磊磊

本名王曉磊,新銳暢銷書作家,著名自媒體人,前資深時政記者

2014年開設微信公眾號,「讀唐詩」「讀金庸」系列以獨特視角和幽默風格,自成一家,創造自媒體寫作的高峰,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人之一

曾獲得年度最有態度自媒體,年度新銳榜「年度新媒體」(個人)等獎項

出版作品:

《六神磊磊讀唐詩》《你我皆凡人:從金庸武俠里讀出來的現實江湖》

㈩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錢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d-EnmxUJ8bxq74rdlO-Vw

提取碼:uxp5

書名: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

作者:錢穆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09-12

頁數:292

內容簡介: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4)》內容簡介:《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一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一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辟,系統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

本冊專論隋唐部分,重點論析唐代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兩大貢獻——古文運動和禪宗,及一些關鍵人物,如王通、韓愈、柳宗元、六祖惠能等,通過上溯魏晉下究宋明,透徹地點出了中國學術思想轉變之大關鍵所在。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並任教於家鄉的中小學。1930年經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台灣。著有學術著作六十餘種。

閱讀全文

與韓愈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8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3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2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35
dospdf 瀏覽:430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87
pdftoeps 瀏覽:492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5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5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3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80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32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8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82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11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4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4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13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5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