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高麗史pdf

高麗史pdf

發布時間:2022-05-23 13:23:45

1. 求一個《高麗墓誌銘集成》的pdf

網路私信你了,有《高麗墓誌銘集成》的PDF

2. 資治通鑒 第200卷的譯文

資治通鑒第二百零零卷

【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績閹茂七月,凡六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下詔稱:「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許敬宗奏:「故特進贈司空王仁佑告身尚存,使逆亂餘孽猶得為廕,並請除削。」從之。
乙卯,百官上表請立中宮,乃下詔曰:「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待從,弗離朝夕,宮壼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
丁巳,赦天下。是日,皇後上表稱:「陛下前以妾為宸妃,韓瑗、來濟面折庭爭,此既事之極難,豈非深情為國!乞加褒賞。」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彌憂懼,屢請去位,上不許。
十一月,丁卯朔,臨軒命司空李績齎璽綬冊皇後武氏。是日,百官朝皇後於肅義門。
故後王氏、故淑妃蕭氏,並囚於別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竅壁以通食器,惻然傷之,呼曰:「皇後、淑妃安在?」王氏泣對曰:「妾等得罪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又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乞名此院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處置。」武後聞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捉酒瓮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王氏初聞宣敕,再拜曰:「願大家萬歲!昭儀承恩,死自吾分。」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貓。尋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武後數見王、蕭為祟,被發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己巳,許敬宗奏曰:「永徽爰始,國本未生,權引彗星,越升明兩。近者元妃載誕,正胤降神,重光日融,爝暉宜息。安可反植枝幹,久易位於天庭;倒襲裳衣,使違方於震位!又,父子之際,人所難言,事或犯鱗,必嬰嚴憲,煎膏染鼎,臣亦甘心。」上召見,問之,對曰:「皇太子,國之本也,本猶未正,萬國無所繫心。且在東宮者,所出本微,今知國家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竊位而懷自疑,恐非宗廟之福,願陛下熟計之。」上曰:「忠已自讓。」對曰:「能為太伯,願速從之。」
西突厥頡苾達度設數遣使請兵討沙缽羅可汗。甲戌,遣豐州都督元禮臣冊拜頡苾達度設為可汗。禮臣至碎葉城,沙缽羅發兵拒之,不得前。頡苾達度設部落多為沙缽羅所並,餘眾寡弱,不為諸姓所附,禮臣竟不冊拜而歸。
中書侍郎李義府參知政事。義府容貌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狡險忌克,故時人謂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謂之李貓。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元年(丙辰,公元六五六年)
春,正月,辛未,以皇太子忠為梁王、梁州刺史,立皇後子代王弘為皇太子,生四年矣。忠既廢,官屬皆懼罪亡匿,無敢見者;右庶子李安仁獨候忠,泣涕拜辭而去。安仁,綱之孫也。
壬申,赦天下,改元。
二月,辛亥,贈武士彟司徒,賜爵周國公。
三月,以度支侍郎杜正倫為黃門侍郎、同三品。
夏,四月,壬子,矩州人謝無靈舉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討平之。
己未,上謂侍臣曰:「朕思養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為朕陳之。」來濟對曰:「昔齊桓公出遊,見老而飢寒者,命賜之食,老人曰:『願賜一國之飢者。』賜之衣,曰:『願賜一國之寒者。』公曰:『寡人之廩府安足以周一國之飢寒!』老人曰『君不奪農時,則國人皆有餘食矣;不奪蠶要,則國人皆有餘衣矣!』故人君之養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東役丁,歲別數萬,役之則人大勞,取庸則人大費。臣願陛下量公家所須外,餘悉免之。」上從之。
六月,辛亥,禮宮奏停太祖、世祖配祀,以高祖配昊天於圜丘,太宗配五帝於明堂;從之。
秋,七月,乙丑,西洱蠻酋長楊棟附、顯和蠻酋長王羅祁、郎、昆、梨、盤四州酋長王伽沖等帥眾內附。
癸未,以中書令崔敦禮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丙申,固安昭公崔敦禮薨。
辛丑,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擊西突厥,與歌邏、處月二部戰於榆慕谷,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副總管周智度攻突騎施、處木昆等部於咽城,拔之,斬首三萬級。
乙巳,龜茲王布失畢入朝。
李義府恃寵用事。洛州婦人淳於氏,美色,系大理獄,義府屬大理寺丞畢正義枉法出之,將納為妾,大理卿段寶玄疑而奏之。上命給事中劉仁軌等鞫之,義府恐事泄,逼正義自縊於獄中。上知之,原義府罪不問。
侍御史漣水王義方欲奏彈之,先白其母曰:「義方為御史,視奸臣不糾則不忠,糾之則身危而憂及於親為不孝,二者不能自決,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殺身以成子之名。汝能盡忠以事君,吾死不恨!」義方乃奏稱:「義府於輦轂之下,擅殺六品寺丞;就雲正義自殺,亦由畏義府威,殺身以滅口。如此,則生殺之威,不由上出,漸不可長,請更加勘當!」於是對仗,叱義府令下;義府顧望不退。義方三叱,上既無言,義府始趨出,義方乃讀彈文。上釋義府不問,而謂義方毀辱大臣,言辭不遜,貶萊州司戶。
九月,括州暴風,海溢,溺四千餘家。
冬,十一月,丙寅,生羌酋長浪我利波等帥眾內附,以其地置柘、栱二州。
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二萬騎,別部鼠尼施等二萬餘騎繼至,前軍總管蘇定方帥五百騎馳往擊之,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亘山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害其功,言於知節曰:「今茲雖雲破賊,官軍亦有死傷,乘危輕脫,乃成敗之法耳,何急而為此!自今當結方陳,置輜重在內,遇賊則戰,此萬全策也。」又矯稱別得旨,以知節恃勇輕敵,委文度為之節制,遂收軍不許深入。士卒終日跨馬被甲結陳,不勝疲頓,馬多瘦死。定方言於知節曰:「出師欲以討賊,今乃自守,坐自困敝,若遇賊必敗;懦怯如此,何以立功!且主上以公為大將,豈可更遣軍副專其號令,事必不然。請囚文度,飛表以聞。」知節不從。至恆篤城,有群胡歸附,文度曰「此屬伺我旋師,還復為賊,不如盡殺之,取其資財。」定方曰:「如此乃自為賊耳,何名伐叛!」文度竟殺之,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師旋,文度坐矯詔當死,特除名;知節亦坐逗遛追賊不及,減死免官。
是歲,以太常卿駙馬都尉高履行為益州長史。
韓瑗上疏,為褚遂良訟冤曰:「遂良體國忘家,捐身徇物,風霜其操,鐵石其心,社稷之舊臣,陛下之賢佐。無聞罪狀,斥去朝廷,內外�黎,咸嗟舉措。臣聞晉武弘裕,不貽劉毅之誅;漢祖深仁,無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遷,已經寒暑,違忤陛下,其罰塞焉。伏願緬鑒無辜,稍寬非罪,俯矜微款,以順人情。」上謂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責之,卿何言之深也!」對曰:「遂良社稷忠臣,為讒諛所毀。昔微子去而殷國以亡,張華存而綱紀不亂。陛下無故棄逐舊臣,恐非國家之福!」上不納。瑗以言不用,乞歸田裡,上不許。
劉洎之子訟其父冤,稱貞觀之末,為褚遂良所譖而死,李義府復助之。上以問近臣,眾希義府之旨,皆言其枉。給事中長安樂彥瑋獨曰:「劉洎大臣,人主暫有不豫,豈得遽自比伊、霍!今雪洎之罪,謂先帝用刑不當乎!」上然其言,遂寢其事。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
春,正月,癸巳,分哥邏祿部置陰山、大漠二都督府。
閏月,壬寅,上行幸洛陽。
庚戌,以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帥燕然都護渭南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發回紇等兵,自北道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嗣業,鉅之子也。
初,右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及族兄左屯衛大將軍步真,皆西突厥酋長,太宗之世,帥眾來降;至是,詔以彌射、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自南道招集舊眾。
二月,辛酉,車駕至洛陽宮。
庚午,立皇子顯為周王。壬申,徙雍王素節為郇王。
三月,甲辰,以潭州都督褚遂良為桂州都督。
癸丑,以李義府兼中書令。
夏,五月,丙申,上幸明德宮避暑。上自即位,每日視事;庚子,宰相奏天下無虞,請隔日視事;許之。
秋,七月,丁亥朔,上還洛陽宮。
王玄策之破天竺也,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以歸,自言有長生之術。太宗頗信之,深加禮敬,使合長生葯。發使四方求奇葯異石,又發使詣婆羅門諸國采葯。其言率皆迂誕無實,苟欲以延歲月,葯竟不就,乃放還。上即位,復詣長安,又遣歸。玄策時為道王友,辛亥,奏言:「此婆羅門實能合長年葯,自詭必成,今遣歸,可惜失之。」玄策退,上謂侍臣曰:「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漢武帝求之,疲弊生民,卒無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李對曰:「誠如聖言。此婆羅門今茲再來,容發衰白,已改於前,何能長生!陛下遣之,內外皆喜。」娑婆寐竟死於長安。
許敬宗、李義府希皇後旨,誣奏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與褚遂良潛謀不軌,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欲以為外援。八月,丁卯,瑗坐貶振州刺史,濟貶台州刺史,終身不聽朝覲。又貶褚遂良為愛州刺史,榮州刺史柳奭為象州刺史。
遂良至愛州,上表自陳:「往者濮王、承乾交爭之際,臣不顧死亡,歸心陛下。時岑文本、劉洎奏稱『承乾惡狀已彰,身在別所,其於東宮,不可少時虛曠,請且遣濮王往居東宮。』臣又抗言固爭,皆陛下所見。卒與無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朝大漸,獨臣與無忌同受遺詔。陛下在草土之辰,不勝哀慟,臣以社稷寬譬,陛下手抱臣頸。臣與無忌區處眾事,咸無廢闕,數日之間,內外寧謐。力小任重,動罹愆過,螻蟻餘齒,乞陛下哀憐。」表奏,不省。
己巳,禮官奏:「四郊迎氣,存太微五帝之祀;南郊明堂,廢緯書六天之義。其方丘祭地之外,別有神州,亦請合為一祀。」從之。
辛未,以禮部尚書許敬宗為侍中,兼度支尚書杜正倫為兼中書令。
冬,十月,戊戌,上行幸許州。乙巳,畋於滍水之南。壬子,至祀水曲。十二月,乙卯朔,車駕還洛陽宮。
蘇定方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至金山北,先擊處木昆部,大破之,其俟斤懶獨祿等帥萬餘帳來降,定方撫之,發其千騎與俱。
右領軍郎將薛仁貴上言:「泥孰部素不伏賀魯,為賀魯所破,虜其妻子。今唐兵有破賀魯諸部得泥孰妻子者,宜歸之,仍加賜賚,使彼明知賀魯為賊而大唐為之父母,則人致其死,不遺力矣。」上從之。泥孰喜,請從軍共擊賀魯。
定方至曳咥河西,沙缽羅帥十姓兵且十萬來拒戰。定方將唐兵及回紇萬餘人擊之。沙缽羅輕定方兵少,直進圍之。定方令步兵據南原,攢槊外向,自將騎兵陳於北原。沙缽羅先攻步軍,三沖不動,定方引騎兵擊之,沙缽羅大敗,追奔三十里,斬獲數萬人;明日,勒兵復進。於是胡祿屋等五弩失畢悉眾來降,沙缽羅獨與處木昆屈律啜數百騎西走。時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陸部落聞沙缽羅敗,皆詣步真降。定方乃命蕭嗣業、回紇婆閏將胡兵趨邪羅斯川,追沙缽羅,定方與任雅相將新附之眾繼之。會大雪,平地二尺,軍中咸請俟晴而行,定方曰:「虜恃雪深,謂我不能進,必休息士馬。亟追之可及,若緩之,彼遁逃浸遠,不可復追,省日兼功,在此時矣!」乃蹋雪晝夜兼行,所過收其部眾,至雙河,與彌射、步真兵合,去沙缽羅所居二百里,布陳長驅,徑至其牙帳。沙缽羅與其徒將獵,定方掩其不備,縱兵擊之,斬獲數萬人,得其鼓纛,沙缽羅與其子咥運、婿閻啜等脫走,趣石國。定方於是息兵,諸部各歸所居,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復生業,凡為沙缽羅所掠者,悉括還之,十姓安堵如故。乃命蕭嗣業將兵追沙缽羅,定方引軍還。
沙缽羅至石國西北蘇咄城,人馬飢乏,遣人齎珍寶入城市馬。城主伊沮達官詐以酒食出迎,誘之入,閉門執之,送於石國。蕭嗣業至石國,石國人以沙缽羅授之。
乙丑,分西突厥地置蒙池、昆陵二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左衛大將軍、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押五咄陸部落;阿史那步真為右衛大將軍、蒙池都護、繼往絕可汗,押五弩失畢部落。遣光祿卿盧承慶持節冊命,仍命彌射、步真與承慶據諸姓降者,准其部落大小,位望高下,授刺史以下官。
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並如雍州。
是歲,詔:「自今僧尼不得受父母及尊者禮拜,所司明有法制禁斷。」
以吏部侍郎劉祥道為黃門侍郎,仍知吏部選事。祥道以為:「今選司取士傷濫,每年入流之數,過一千四百,雜色入流,曾不銓簡。即日內外文武官一品至九品,凡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約准三十年,則萬三千餘人略盡矣。若年別入流者五百人,足充所須之數。望有厘革。」既而杜正倫亦言入流人太多。上命正倫與祥道詳議,而大臣憚於改作,事遂寢。祥道,杜甫之子也。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
春,正月,戊子,長孫無忌等上所修新禮;詔中外行之。先是,議者謂貞觀禮節文未備,故命無忌等修之。時許敬宗、李義府用事,所損益多希旨,學者非之。太常博士蕭楚材等以為豫備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義府深然之,遂焚《國恤》一篇,由是凶禮遂闕。
初,龜茲王布失畢妻阿史那氏與其相那利私通,布失畢不能禁,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告難。上兩召之,既至,囚那利,遣左領軍郎將雷文成送布失畢歸國。至龜茲東境泥師城,龜茲大將羯獵顛發眾拒之,仍遣使降於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布失畢據城自守,不敢進。詔左屯衛大將軍楊胄發兵討之。會布失畢病卒,胄與羯獵顛戰,大破之,擒羯獵顛及其黨,盡誅之,乃以其地為龜茲都督府。戊申,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為龜茲王兼都督。
二月,丁巳,上發東都;甲戌,至京師。
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以舊安西夏為西州都督府,鎮高昌故地。
六月,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將兵攻高麗之赤烽鎮,拔之,斬首四百餘級,捕虜百餘人。高麗遣其大將豆方婁帥眾三萬拒之,名振以契丹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
秋,八月,甲寅,播羅哀獠酋長多胡桑等帥眾內附。
冬,十月,庚申,吐蕃贊普來請婚。
中書令李義府有寵於上,諸子孩抱者並列清貴。而義府貪冒無厭,母、妻及諸子、女婿,賣官鬻獄,其門如市,多樹朋黨,傾動朝野。中書令杜正倫每以先進自處,義府恃恩,不為之下,由是有隙,與義府訟於上前。上以大臣不和,兩責之。十一月,乙酉,貶正倫橫州刺史,義府普州刺史。正倫尋卒於橫州。
阿史那賀魯既被擒,謂蕭嗣業曰:「我本亡虜,為先帝所存,先帝遇我厚而我負之,今日之敗,天所怒也。吾聞中國刑人必於市,願刑我於昭陵之前以謝先帝。」上聞而憐之。賀魯至京師,甲午,獻於昭陵。敕免其死,分其種落為六都督府,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盡波斯,並隸安西都護府。賀魯尋死,葬於頡利墓側。
戊戌,以許敬宗為中書令,大理卿辛茂將為兼侍中。
開府儀同三司鄂忠武公尉遲敬德薨。敬德晚年閑居,學延年術,修飾池台,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交通賓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終,朝廷恩禮甚厚。
是歲,愛州刺史褚遂良卒。
雍州司士許禕與來濟善,侍御史張倫與李義府有怨,吏部尚書唐臨奏以禕為江南道巡察使,倫為劍南道巡察使。是時義府雖在外,皇後常保護之。以臨為挾私選授。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四年(己未,公元六五九年)
春,二月,乙丑,免臨官。
三月,壬午,西突厥興昔亡可汗與真珠葉護戰於雙河,斬真珠葉護。
夏,四月,丙辰,以於志寧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乙丑,以黃門侍郎許圉師參知政事。
武後以太尉趙公長孫無忌受重賜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議廢王後,燕公於志寧中立不言,武後亦不悅。許敬宗屢以利害說無忌,無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後既立,無忌內不自安,後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會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朋黨事,敕敬宗與辛茂將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誣奏季方欲與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歸無忌,伺隙謀反,今事覺,故自殺。上驚曰:「豈有此邪!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於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今元舅復然,使朕慚見天下之人。茲事若實,如之何?」對曰:「遺愛乳臭兒,與一女子謀反,勢何所成!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竊發,陛下遣誰當之?今賴宗廟之靈,皇天疾惡,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實天下之慶也。臣竊恐無忌知季方自刺,窘急發謀,攘袂一呼,同惡雲集,必為宗廟之憂。臣昔見宇文化及父述為煬帝所親任,結以昏煙,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復典禁兵,一夕於江都作亂,先殺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禍,於是大臣蘇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傾隋室。前事不遠,願陛下速決之!」上命敬宗更加審察。明日,敬宗復奏曰:「去夜季方已承與無忌同反,臣又問季方:『無忌與國至親,累朝寵任,何恨而反?』季方答雲:『韓瑗嘗語無忌雲:「柳奭、褚遂良勸公立梁王為太子,今梁王既廢,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於外。」自此無忌憂恐,漸為自安之計。後見長孫祥又出,韓瑗得罪,日夜與季方等謀反。』臣參驗辭狀,咸相符合,請收捕准法。」上又泣曰:「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若果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敬宗對曰:「薄昭,漢文帝之舅也,文帝從代來,昭亦有功,所坐止於殺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殺之,至今天下以文帝為明主。今無忌忘兩朝之大恩,謀移社稷,其罪與薄昭不可同年而語也。幸而奸狀自發,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猶不早決!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間不容發。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遷延,臣恐變生肘腋,悔無及矣!」上以為然,竟不引問無忌。戊辰,下詔削無忌太尉及封邑,以為揚州都督,於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給。祥,無忌之從父兄子也,前此自工部尚書出為荊州長史,故敬宗以此誣之。
敬宗又奏:「無忌謀逆,由褚遂良、柳奭、韓瑗構扇而成;奭仍潛通宮掖,謀行鴆毒,於志寧亦黨附無忌。」於是詔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寧官。遣使發道次兵援送無忌詣黔州。無忌子秘書監駙馬都尉沖等皆除名,流嶺表。遂良子彥甫、彥沖流愛州,於道殺之。益州長史高履行累貶洪州都督。
五月,丙申,兵部尚書任雅相、度支尚書盧承慶並參知政事。承慶,思道之孫也。
涼州刺史趙持滿,多力善射,喜任俠,其從母為韓瑗妻,其舅駙馬都尉長孫銓,無忌之族弟也,銓坐無忌,流巂州。許敬宗恐持滿作難,誣雲無忌同反,驛召至京師,下獄,訊掠備至,終無異辭,曰:「身可殺也,辭不可更!」吏無如之何,乃代為獄辭結奏。戊戌,誅之,屍於城西,親戚莫敢視。友人王方翼嘆曰:「欒布哭彭越,義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義,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聞之,不罪也。方翼,廢後之從祖兄也。長孫銓至流所,縣令希旨杖殺之。
六月,丁卯,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初,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時稱允當。至是,許敬宗等以其書不敘武氏本望,奏請改之,乃命禮部郎中禮志約等比類升降,以後族為第一等,其餘悉以仕唐官品高下為准,凡九等。於是士卒以軍功緻位五品,豫士流,時人謂之「勛格」。
許敬宗議封禪儀,己巳,奏:「請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後俱配皇地只。」從之。
秋,七月,命御史往高州追長孫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韓瑗,並枷鎖詣京師,仍命州縣簿錄其家。恩,無忌之族弟也。
壬寅,命李績、許敬宗、辛茂將與任雅相、盧承慶更共覆按無忌事。許敬宗又遣中書舍人袁公瑜等詣黔州,再鞫無忌反狀,至則逼無忌令自縊。詔柳奭、韓瑗所至斬決。使者殺柳奭於象州。韓瑗已死,發驗而還。籍沒三家,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常州刺史長孫祥坐與無忌通書,處絞。長孫恩流檀州。
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義府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義府既貴,自言本出趙郡,與諸李敘昭穆;無賴之徒藉其權勢,拜伏為兄叔者甚眾。給事中李崇德初與同譜,及義府出為普州,即除之。義府聞而銜之,及復為相,使人誣構其罪,下獄,自殺。
乙卯,長孫氏、柳氏緣無忌、奭貶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貶永州刺史。於志寧貶榮州刺史,於氏貶者九人。自是政歸中宮矣。
九月,詔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駒半等國置州縣府百二十七。
冬,十月,丙午,太子加元服,赦天下。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勛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績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
閏月,戊寅,上發京師,令太子監國。太子思慕不已,上聞之,遽召赴行在。戊戌,車駕至東都。
十一月,丙午,以許圉師為散騎常侍、檢校侍中。
戊午,侍中兼左庶子辛茂將薨。
思結俟斤都曼帥疏勒、朱俱波、謁般陀三國反,擊破於闐。癸亥,以左驍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撫大使以討之。 以盧承慶同中書門下三品。
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等與高麗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破之。
蘇定方軍至業葉水,思結保馬頭川。定方選精兵萬人、騎三千匹馳往襲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詰旦,至城下,都曼大驚。戰於城外,都曼敗,退保其城。及暮,諸軍繼至,遂圍之,都曼懼而出降。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五年(庚申,公元六六零年)
春,正月,定方獻俘於乾陽殿。法司請誅都曼,定方請曰:「臣許以不死,故都曼出降,願丐其餘生。」上曰:「朕屈法以全卿之信。」乃免之。
甲子,上發東都;二月,辛巳,至並州。三月,丙午,皇後宴親戚故舊鄰里於朝堂,婦人於內殿,班賜有差。詔:「並州婦人年八十以上,綿版授郡君。」
百濟恃高麗之援,數侵新羅;新羅王春秋上表求救。辛亥,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帥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以伐百濟。以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將新羅之眾,與之合勢。
夏,四月,戊寅,上發並州;癸巳,至東都。五月,作合璧宮。壬戌,上幸合璧宮。
戊辰,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候將軍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並為冷岍道行軍總管,各將所部兵以討叛奚,仍命尚書右丞崔餘慶充使總護三部兵,奚尋遣使降。更以樞賓等為沙磚道行軍總管,以討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送東都。
六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早午,車駕還洛陽宮。
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長,頗不自安,或私衣婦人服以備刺客;又數自占吉凶。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廢忠為庶人,徙黔州,囚於承乾故宅。
丁卯,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盧承慶坐科調失所免官。
八月,吐蕃祿東贊遣其子起政將兵擊吐谷渾,以吐谷渾內附故也。
蘇定方引軍自成山濟海,百濟據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進擊破之,百濟死者數千人,餘皆潰走。定方水陸齊進,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餘里,百濟傾國來戰,大破之,殺萬餘人,追奔,入其郭。百濟王義慈及太子隆逃於北境,定方進圍其城;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帥眾固守。隆子文思曰:「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借使能卻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遂師左右逾城來降,百姓皆從之,泰不能止。定方命軍士登城立幟,泰窘迫,開門請命。於是義慈、隆及諸城主皆降。百濟故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詔以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
壬午,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將兵討思結、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三戰皆捷,追奔百餘里,斬其酋長而還。
冬,十月,上初苦鳳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後決之。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
十一月,戊戌朔,上御則天門樓,受百濟俘,自其王義慈以下皆釋之。蘇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赦天下。
甲寅,上幸許州。十二月,辛未,畋於長社。己卯,還東都。
壬午,以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蒲州刺史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將兵分道擊高麗。青州刺史劉仁軌坐督海運覆船,以白衣從軍自效。
如果有郵箱 就直接給你發過去了。。。這還沒完。。

3. 輸入法中的「鄭碼」是怎麼打字的

鄭碼:北京鄭易里發明,26碼元純形碼,部件代碼按字母順序編排,170個字根,其中有144個字根為多字元字根,按書寫順序取碼。三字詞取碼「1+2+1」。

根據漢字的形態信息,賦予每個字或詞一個代碼,稱為漢字的字形編碼,簡稱形碼。《鄭碼》是一種形碼,編碼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把方塊漢字看作由構字單元組合而成,基礎的構字單元是字根,最小構字單元是筆畫。

舉例:「艮、卩、魚、口」4個字根可以合成「即、鯽、唧」等 3 個字根,字根「木、曰」和筆畫「」可合成「札、電」 2 個字

字根排列的先後順序叫根順,根順與書寫順序一致。

按逆過程可以把漢字分解成字根和筆畫,按根順依次排列後,代入字根和筆畫的代碼,就能得出漢字的編碼。將編碼輸入計算機,通過機內碼轉換,漢字信息便存貯在計算機里。

舉例:

鯽 --- 魚\ R 艮\ X 卩\ Y --- RXY

電 --- 曰\ K \ Z --- KZ

《鄭碼》利用字形信息編碼,確立了「筆畫-字根-整字-詞語」這樣一個檢索序列。就是說,用幾種筆畫的筆形來率領上百個字根,用上百個字根率領上萬個漢字,用上萬個漢字率領數萬條詞語。

為了不同用戶的需求,《鄭碼輸入法》分為《普及型》和《標准型》兩種。《標准型》重碼率低,適合高速盲打輸入。它不但適用於當前通用字元集的 6763 個漢字的輸入,而且用同樣的編碼規則,在WINDOWS 98 中,還能方便地輸入大字元集的 20902 個漢字。《普及型》的編碼規則簡單易學,但不能用來輸入大字元集漢字。《普及型》可以作為《標准型》的學習階梯,因為二者字根的代碼有共性,因此用熟練後能自然過渡到《標准型》。
你可以去鄭碼吧學習鄭碼輸入法!

★flaiy★ 回答時間 2008-05-28 12:50
檢舉

鄭碼和五筆相比五筆推出時間要早,至於說好壞嘛,各有各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鄭碼比五筆更規范一點,但是字根明顯比五筆要多,還有用鄭碼打詞是比較痛苦的,沒有五筆自然。不過鄭碼也沒有了五筆的識別碼。
在GB的范圍內五筆的重碼比鄭碼少。在GBK及更大的范圍內鄭碼的重碼更少,因此鄭碼適合於專門輸入古文等工作的人員,而五筆更適合於普通的工作者。
鄭碼的歷史

如果要說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中文筆畫輸入法(字形碼),絕對不是五筆字型,而是鄭碼。

對大多數人來說,鄭碼是我們最熟悉同時又最陌生的輸入法。它是windows系統中唯一預裝的一套筆畫輸入法,除了鄭碼之外,其它的全拼雙拼、微軟拼音、智能ABC等都是拼音碼。然而我使用電腦的時間超過10年,從未見過任何一個人會使用鄭碼的人。

從windows95開始,所有的中文windows系統(95/98/NT/2000/XP)都預裝了鄭碼。這到底是為什麼?鄭碼到底是誰發明的?為什麼微軟公司選擇的是鄭碼而不是五筆字型?鄭碼真的有什麼過人之處么?

鄭碼到底是誰發明的?

鄭碼的發明人是我國著名文字學家、享譽海內外的《英華大詞典》主編鄭易里教授。我家裡正好就有他編著的這本詞典,1965年版,鉛字印刷的,現在已經老舊老舊的了。所以,對他的名字我覺得很親切。

鄭碼和五筆字型的淵源

鄭易里教授研究漢字拆分方案幾十年,1980年時候完成了世界上首個只用通用鍵盤的26個英文字母鍵將漢字代碼輸入計算機的《26鍵位漢字拆根輸入碼方案》。但是他將自己多年對字根、對漢字編碼理論和方案的研究心得和發明成果都無私地傳授給了王永民等人。王永民等人在鄭的研究基礎上完成了五筆字型的發明。可以說,如果不是他當時的無私奉獻,現在佔中國統治地位的筆畫輸入法,就絕對不是五筆字型了。五筆誕生以後雖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和榮譽,但鄭易里仍覺得五筆對於漢字的拆分不是很合理和完善,特別是不太符合漢字的文字規范,因此繼續不斷研究改進,在他的女兒鄭瓏的幫助下,最後共同發明了更為規范和完善的中文筆畫輸入法---《字根通用碼》。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鄭碼。

鄭碼的過人之處

《鄭碼》以單字輸入為基礎,詞語輸入為主導,用2-4個英文字母便能輸2字詞、多字詞和30個字以內的短語;在這種字詞交融輸入之下,輸入一個漢字的平均碼長是1.8-1.9鍵之間。他備有兩個詞庫,分別收錄25000和50000條詞語。為了不同用戶的需求,鄭碼輸入法分為《普及型》和《標准型》兩種。《標准型》重碼率低,適合高速盲打輸入。

《鄭碼》的優勢是,在漢字文字規律方面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具有規范、易學、快速、通用的特點(當然,這個易學和快速,是相對於當時的筆畫輸入法而言的),有條件在中、小學和社會上推廣應用。鄭碼因此獲得了國家無數的獎項和榮譽。(現在看來,目前中文錄入速度最快的應該是五筆字型,已經超過每分鍾300個字。而鄭碼的最高速度大約是240字。而最簡單易學的輸入法,我想還是拼音吧:D)

但是,鄭碼具備有其它輸入法無法替代的一個重要優勢:在不改變編碼規則和字根代碼的前提下,可以方便地給10萬漢字編碼。也就是說,學會用《鄭碼》輸入幾千個常用漢字,用同一方法編碼,還可以輸入幾萬個中國的生僻漢字以及日本和韓國的漢字。有了鄭碼,我們可以輕易的完成中日韓三國的漢字錄入工作,可以完成《說文解字》乃至《康熙字典》這樣超大字元集漢字的錄入,這一優勢是其他輸入法所不可比擬的。

1994 年末,三星公司受韓國政府委託,來中國大陸引進漢字輸入法,以完成韓國訓民中文系統和將超過5000萬漢字的珍貴國寶《高麗大藏經》(其實這個大藏經也是高麗王朝在北宋年間從中國引入的)電子化的工作,中文信息學會向韓國推薦了十幾種輸入法。不久三星公司派來三位專家。在中文信息學會的配合下,馬不停蹄地將這十幾個「碼」輪番考核、測試、篩選。經過嚴格測試和考核,公司高層領導最後決定,原來准備選三種「碼」(輸入法)的打算,現在決定只選一種就可以了,那就是鄭碼。韓國三星集團的理事長總結時候說:「《鄭碼》是1995年三星最成功的技術引進。」

鄭碼和windows的淵源
《鄭碼》經過一系列國家級的測試、鑒定、評審,都認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之後。這個經過千錘百煉的漢字編碼系統可以定型推廣了。鄭易里建議接過他的接力棒的中易公司又瞄準了新的目標——曲線漢字型檔。因為,這是除了我們無力問津的操作系統以外的中文信息處理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漢字型檔是中文信息處理的最終表現,因為大家看見的不是輸入法,也不是操作系統;而是用精美的漢字列印出來的文章。電腦用漢字型檔的初級階段是由各個「點」組成的漢字字形。稱為用「點」來描述漢字。它不能無級放大、縮小,要像鉛字一樣大小分號,而且略大一些的點陣字、筆劃邊就像鋸齒一樣難看。當時通用的排版系統上的漢字型檔是中等技術級的矢量漢字型檔。即是用直線來描述漢字字形,直線部分自不必說,而曲線部分,是用許多折線來組成。這種漢字型檔,稍一放大,就會由於顯出曲線部分的折線來,產生變形而無法使用。當中易公司要進入漢字型檔開發領域時,決心越過矢量漢字型檔,迎頭趕上世界最先進的用曲線描敘漢字字型庫的技術。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 2—3 個公司有這種用曲線描敘西文的技術,而用曲線描述漢字要比西文龐大復雜的多。公司利用世界上已公開的曲線描述字形的很少資料,組織軟體工程師們向曲線字型檔的縱深領域進攻,同時聘請國內最權威的字模專家做字形的技術總監,並和中國標准技術開發公司專門開發國家標准點陣字型檔部門合作,一場向世界最高水平,符合國際曲線標准漢字字模的戰役全面展開!

做曲線漢字字模是一件周期長、技術水平很高、風險大、資金投入大的項目。中易公司已連續創業4年,基本上都在完善《鄭碼》而沒有什麼收入。當為尋求開發曲線漢字型檔的資金,向一些大電腦公司尋求合作時,他們卻認為符合國際標準的 20902 個漢字的曲線漢字型檔的應用時機還很遙遠。現在就投入大量資金開發風險太大,怕得不償失,於是都婉言謝絕。

但是中易公司認為,在信息時代,技術的更新,不是逐步到來的,而是像三級跳跳來的。我們是中國人,不但要在漢字輸入法方面世界領先,在漢字型檔的技術領域,也要領先,才不愧對發明漢字頗講書法藝術的老祖宗!

事情果然像預料的那樣,1994 年初,世界最大的美國微軟公司把剛剛誕生才幾個月的 Windows3.2 中文版就准備拋開,全力開發 32 位操作系統的 Windows 95 中文版。包括中、日、韓三國的 20902 個漢字的國際標准。美國微軟的工程師很快來北京調查,誰家有這 20902 個國際標準的漢字型檔?哪個輸入法能支持(檢索)這 20902 個漢字?他們馬上找到了中易公司,他們在了解《鄭碼》能不能支持(檢索)20902個國際標准漢字時,中易公司給他們演示的卻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國家6萬電腦大漢字型檔的輸入(檢索)。他們看到《鄭碼》只用4鍵就能迅速准確地輸入 6 萬漢字時,驚訝之極,難以言表。即然6萬字都這么干凈、利索地輸入,20902 個漢字還在話下嗎。再問到誰家有這 20902 個曲線漢字型檔時,中易公司輕松地將列印好的全套樣本展現在他們眼前。以後的半個月,他們曾4次派不同級別的工程師和管理專家來中易公司咨詢考查,確認一切完備無誤後,要了樣品才滿意離去。

從這以後,隨著Windows中文版的推廣,《鄭碼》和中易字型檔一起進入了千萬中文用戶的電腦中。

4. 《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喬鳳岐)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zyNUoU_E6LoW0wvDBPAb5g

提取碼:axwd

書名: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

作者:喬鳳岐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2-1

頁數:232

內容簡介:

《中國學者文叢: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以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的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從高麗的起源開始,討論了高麗與漢唐時期的中原各個皇朝的政治聯系,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定位問題。高麗民族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與中原歷代皇朝的關系發展史。《中國學者文叢: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以此為線索,討論高麗名稱的由來和高麗的建國問題,與各個皇朝的政治、軍事沖突,以及高麗各個時期的疆域的向外擴展與變化。

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的原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中國學者文叢: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從三個方面對其作了簡要探討。隋朝和唐朝東征的軍事活動,是《中國學者文叢: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討論的重點,其中涉及到隋唐皇朝的徵兵和軍隊建制等制度性問題、隋唐兩朝的糧草籌集與運輸方式的異同,以及隋煬帝親征高麗、唐太宗親征高麗、唐軍攻克百濟、收復平壤等重要歷史事件。

高麗進據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各個地區以後,為了達到長期佔有這些地區的目的,在進出這些地區的交通要道上,修築了大量的山城、關隘等軍用設施,以鎮壓當地土著居民的反抗。實際上,高麗修築的這些設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原皇朝的。高麗修築在各個區域的山城、關隘大體上構成了一套阻止中原軍隊東進的防禦體系。由手史籍對於高麗的山城、關隘等問題的記載甚少,所以,探討這方面問題時依靠了現有的考古資料。本文試圖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並形成了自己的一點兒看法。

隋唐東征高麗戰爭歷時兩朝近七十年,在戰略戰術的運用方面,前後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中有幾個比較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顯示,正史中對於有些問題的記載存在失誤,本文對其中的個別問題有所考證。

對於隋煬帝三征高麗和唐太宗親征高麗問題,《隋唐皇朝東征高麗研究》進行了比較性的探討。從歷史地理學角度討論隋唐皇朝歷次徵兵區域、糧草調配、行軍路線等問題。

作者簡介:

喬鳳岐,漢族,河南新鄭市人,1964年10月出生。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師承施建中先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隋唐史、民族史和中國歷史地理。現為許昌學院副教授,主講《中國歷史地理學》、《中國封建社會研究》、《隋唐思想史》等課程。發表有《隋文帝平陳前後三個信州之設置及其歷史沿革》、《隋煬帝首征高麗用兵人數考》、《論開皇年間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唐太宗親征高麗與李靖卧病相州》等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數篇被評為省、市級優秀論文。

5. 去韓國高麗大學需要什麼條件

韓國高麗大學錄取條件為:

一、語言學院

國內正規高中畢業學生即可,學費為162萬韓幣/一期(3個月) 不包括語言課程教材。

二、大學本科

1、持TOPIK等級證書、高麗大學韓國語學院結業證書、英語成績中一種以上者可以提交申請

2、無明確錄取標准,持TOPIK4級以上證書時較有希望被錄取。

(5)高麗史pdf擴展閱讀:

高麗大學特色

1、高麗大學不但為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機關的經驗,以實踐為基礎開發出具有實用性的教材,用此教材講授活靈活現的韓國語,目的是為了能盡量滿足每位學生的不同要求,以便學生們能學好韓國語,實現各自的夢想。

2、高麗大學所有的課程都會在30多個韓國語會話專用小課堂里進行。此外,還有通過具有大型屏幕的影像室,電腦講課室,大中型禮堂等設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

3、在韓國語文化教育中心的講師不僅能結合韓國語的特徵進行全面的理論研究,而且從實際的教學課堂上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另一方面,他們也會盡量的幫助學生了解韓國的生活和文化。

4、韓國語文化教育中心不僅讓學生們在教室里學習韓國語,而且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讓他們從教室走到外面去體會韓國的實際生活,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

6. 哪位大哥大姐能給我一個 《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的PDF或者word什麼的,我感謝萬分啊!!!!!!!!

唐代石刻文獻的重要收獲
——評《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特輯》
陳尚君
今年五月在北京見到千唐志齋主人張鈁先生的外孫女李鳴女士,她因為與我是大學同年級同學,因此談得很投機,
給我看了有關張鈁先生家族的許多珍貴資料,還談到河南文物部門准備紀念張先生的安排,最後說到千唐志齋近十多
年來廣徵石刻碑誌,數量多達五六百方,有許多珍貴的發現,而且不久有出版的可能,引起我更大的興趣。我始終認
為二十世紀唐代石刻文獻的大宗發現,極大地改變了唐代文史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全新的氣象。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三十年代張鈁千唐志齋的一千二百多方藏品。近 二十多年新發表的大批唐代碑誌,其 中超過一半發現於洛陽一帶。
以千唐志齋的地位和影響,新藏品肯定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十分值得期待。承西安碑林博物館王慶衛先生告知,我得
以見到這批新志的目錄,不久又得見全書。披覽所及,深感此批墓誌是最近二十多年來洛陽地區新發表墓誌中分量最
大的一批,其中涉及到唐代政治、社會、文化、民族等方面的記載極其豐富,且絕大多數為首次刊布,具有極其重大
的學術研究價值,是唐代石刻文獻的又一次重要收獲。
《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藏志特輯》( 後文徑稱《特輯》,引錄時僅注頁碼), 三秦出版社 2006 年 6 月出版,署吳
剛主編,王京陽、趙跟喜、張建華副主編,點校者除三位副主編外,還有陳忠凱、袁憲、馬馳三位,其中趙跟喜為洛
陽千唐志齋博物館館長,《前言》由其撰寫;馬馳為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可以說是文物學者與唐史學者合作整理的
成果,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準。全書收入墓誌共 589 篇,唐以前35 篇,宋以後 33 篇,唐五代墓誌凡 521 篇,其中極
少數為舊志,如《元顯儁墓誌》,可能發表雖早,後歸千唐志齋,因收入。個別墓誌在他處也曾發表,如崔顥《唐故
太子洗馬滎陽鄭府君(齊望)墓誌銘》也見於趙君平《邙洛碑誌三百種》,絕大多數為近十多年出土而為千唐志齋收
集,並在《特輯》中首次發表,顯得特別珍貴。
《特輯》承《全唐文補遺》的一貫體例,因收入千唐志齋近年所得全部墓誌而稍作變通,將唐以前和宋以後墓誌
六十多方,作為附錄收入,是妥當的處置。這些墓誌中,確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獻。唐前所出弘農楊氏的多方墓誌,王
慶衛先生已經另作文考試。李 清臣撰范仲淹妻張氏墓誌,涉 及范氏家室生平關系至大,就 不必我再費辭言了。范 杲( 小
傳作范景,恐誤,杲為宋初名臣范質子)撰劉溫叟墓誌,對於五代史研究關系至大。我先前作《舊五代史新輯會證》
未能利用,是很可惜的。其中關於劉岳家世和溫叟知貢舉始末的記錄,尤其珍貴。
當然,《 特輯》在體例、標點、作者等方面,仍有一些細節出入。如因為全部唐墓誌均按照時間先後編次,以致盧
載、崔從、崔沆、柳雍門等有二篇之作者,均兩次列目,有失《全唐文》作者歸一的原則。標點之出入,如 244 頁《崔
氏墓誌》「 以山越叛,換裴君實施於戎事,以疆場之近,而夫人不獲乎偕行」,「 換」當作「渙」, 應連上句讀,「 疆場」
應作「疆埸」。 未見拓本,可能是原本如此。再如 358頁《唐故巨鹿魏府君墓誌銘》「 曾祖知南府,皇守侍中、戶部尚
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以其下文求之,知為玄宗相魏知古,「 南府」二字不可解,可能屬於誤錄而失校。182 頁《崔
氏墓誌銘》「 父神基」保存了「基」字末筆的闕筆,也沒有必要。以上諸點均屬細節出入,並不影響全書的基本質量。
石刻文獻多數都屬於私家文獻,但因為寫於特定時地,為特定原因寫作,與史書之為官方史家系統整理成史者有
很大不同。墓誌當然是為死者蓋棺而作的作品,具有不可避免的掩瑕頌德的目的,即使稱為諛墓也不為過。但若學者
善於綜合分析,去偽存真,也可以發現許多可以補充史實的重大記錄。現在的墓誌考釋類文章大多是將墓誌所述與史
書比讀,以資於解讀墓誌,若有與史書不同或者史書不載者,就認為可以訂補史書。這種方法不能算錯,但史書不能
備載一個時代的所有雞毛蒜皮的事情,墓誌有而史書不載者非常正常,不必指責史書。對此,岑仲勉先生在《貞石證
史》中已經有過經典的論述。本文即擬秉持此一立場,重點揭示本書中所包含的有資唐代文史研究的重要信息。
《特輯》提供了大量唐代著名文人的文章,可以提到的很多,在此僅舉兩個具體的例子。杜甫《壯游》詩雲:「 斯
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自註:「 崔鄭州尚,魏豫州啟心。」 魏啟心的詩文一直沒有存世者。本書收入開元二十一年
太子中舍魏啟心撰《唐故冀州刺史姚府君夫人弘農郡君楊氏墓誌銘》,頗有文采,對於研究杜甫早期生平很重要。順
2
便提到,崔尚的墓誌也已經在《洛陽新出土墓誌釋錄》發表,可知崔曾為杜甫祖父杜審言賞識,詩歌也頗負時名。中
唐著名詩僧清江,今存詩一卷,其生平詳《宋高僧傳》卷一五本傳,但無文章傳世。本書收其撰《唐故安國寺清源律
師墓誌》,志主即《宋高僧傳》所稱之「與同學清源從守直和尚下為弟子」之清源,守直則應從《文苑英華》卷七八
六皎然《唐杭州靈隱山天竺寺故大和尚塔銘》作守真。此篇可以見到清江的文章才能,見到他與清源的同學深情,在
僧文中頗罕見。同時,墓誌提到清源是嚴挺之孫,嚴武子,而前引《宋高僧傳》和皎然文均稱其為越州人,對於了解
嚴武一家的實際占籍,也提供了重要線索。
《特輯》收錄有詩篇傳世者之墓誌,即有邵炅(146 頁姚重晠《唐故朝請大夫行尚書考功員外郎上柱國魏郡安陽
邵府君墓誌銘》)、張錫(152 頁邢巨《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工部尚書絳州刺史上柱國平原郡開國公張府君墓誌銘》)、許
景先(160 頁韓休《大唐故吏部侍郎高陽許公墓誌銘》)、鄭虔(詳下)、 崔備(324 頁張惟素《唐故諫議大夫清河崔府
君墓誌銘》)、 徐放(327 頁元佑《唐故朝散大夫守衢州刺史上柱國徐君墓誌銘》)、 賀蘭遂(341 頁許豐《唐故河南賀
蘭府君墓誌銘》)、 盧 載( 376 頁盧載自撰《 唐朝議郎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盧載墓誌銘》)、裴 夷直( 397
頁李景讓《唐故朝散大夫守左散騎常侍贈工部尚書裴公墓銘》)。 墓 志提供了這些作家研究的完整資料。如賀蘭遂,《日
本國見在書目》中有其集二卷,《千載佳句》中存其詩十多聯,但其生平一直無從考索。友人孫猛方作《日本國見在
書目》的箋證,苦無資料,我告之此墓誌已出,很感興奮。自撰墓誌,《 特輯》中有兩篇,盧載自撰墓誌是很有特色
的一篇。盧載不按當時的習俗備載家世閥閱,而是自稱「性靈疏愚,言語方質,才知聳善,未及有方」, 並引與友人
書,以為「身不登神仙,道不濟天下,過此以往,則皆略同,便當處山」, 可見其自負之高。墓誌中引到他自認為得
意的文章,有「《 建中德音述》一篇,是興起德宗皇帝終美之意;《文定》一首,是伸陳伯玉微婉被謗之由」, 另有為
魏博節帥起草的文書,可以見到他道濟天下的努力。遺憾的是,雖然官至兵部侍郎,但僅存《元德秀誄》一文和寫於
南嶽的兩句詩。此 篇墓誌的發現,讓 我們有機會了解一位傲兀文人的自負和追求。日 本京都大學川合康三教授曾著《 中
國的自傳文學》(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9 年出版蔡毅中譯本),著力研究有個性人士在自傳中的個人描述。盧載此篇與
《全唐文補遺》第八輯收梁寧《唐故尚書水部員外郎以著作郎致仕彭城劉府君墓誌文》所引劉復自敘,是近年發現文
獻中最有特色的兩篇自傳,值得向川合教授作介紹。劉復有文集三十卷,凡五百多篇,今存詩十多首,較盧載稍微幸
運一些。
《特輯》中墓誌的文學史料也極其豐富。樊宗師《樊湊墓誌》( 278 頁),是繼《千唐志齋藏志》收錄其《樊涚墓
志》後再次發現其遺文。這位以文章怪奇名世,但被韓愈許為「文從字順各識職」的文章家,再次讓世人看到其為文
平易順暢的一面,證明韓愈的評價確非虛譽。陳翃《唐故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駕部郎中兼同州長史郭公(湜)墓誌銘》
(271 頁)記墓主「著書數十卷」, 今存惟《高力士外傳》一種,是研究開元天寶軼事的重要著作,墓誌提供了作者
的完整傳記。陳翃撰有《郭汾陽家傳》,雖然已經亡逸,但宋人引用尚多。本志是其撰文墓誌第二次出土。裴虔餘《唐
故秀才河東裴府君(岩)墓誌銘》雲:「 數年之間,遂博通群籍,能效古為歌詩,迥出時輩,多誦於人口。前輩有李
白、李賀,皆名工,時人以此方之。」 裴岩沒有詩傳世,時人的評價恐不免誇張,但以李白與李賀並提,這是很早的
例證,當為文學史家注意。本書 315 頁收前試大理評事王建撰《李仲昌墓誌》,作者是否詩人王建,還有待查考。
崔胐《劉元貞墓誌》(196 頁,題長不錄)是體例很特殊的一篇墓誌,志主為玄宗天寶間的宿衛將領,任職三十
五年,卒於任。作者始稱「君子則爾哭,小人則爾歌。小人歌公德,君子哭公恆。」 又雲「君子必哭也,小人必歌也」,
在墓誌末則附歌一首:面松岳兮小有陽,東望溟兮飲太行。夾河洛兮地一藏,奉天勞兮憩北邙。窀穸奄兮不重光,大
賢郵兮物感傷。甫奇谷兮三畛強,永為古兮從此張。」 體式還是墓誌中常見的騷體,但稱為歌,值得注意。在墓誌中
引詩作,《 特輯》中只有一例,即盧蕃《唐故越州剡縣尉盧府君(廣)夫人隴西李氏合袝墓誌銘》引錄盧廣赴剡縣任
時,吟詩雲:「 掛席日千里,長江乘便風。無心羨鸞鳳,自若騰虛空。」《 全唐詩》沒有收錄盧廣的詩。附帶說到,《 洛
陽新出土墓誌釋錄》收《崔尚墓誌》,收錄崔尚所獻《溫泉詩》和賈升頌美崔尚詩的斷句,為石刻存詩的最近例證。
就文學研究來說,《 特輯》發表墓誌中學術價值最高的無疑是鄭虔墓誌。謹全文抄錄如下:
大唐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府君並夫人琅瑘王氏墓誌銘並序
公諱虔,字趍庭,滎陽人也。本枝自周,因國氏鄭,爾來千有餘年,世為著族。曾父道瑗,隨朗州司法參軍。
大父懷節,皇澧州司馬,贈衛州刺史。父鏡思,皇秘書郎,贈主客郎中、秘書少監。公則秘書之次子。源長慶深,
世繼其美。公神沖氣和,行純體素,精心文藝,克己禮樂。弱冠舉秀才,進士高第。主司拔其秀逸,翰林推其獨
步。又工於草隸,善於丹青,明於陰陽,邃於算術,百家諸子,如指掌焉。家國以為一寶,朝野謂之三絕。解褐
3
補率更司主簿,二轉監門衛錄事參軍,三改尚乘直長,四除太常寺協律郎,五授左青道率府長史,六移廣文館博
士,七遷著作郎。無何,狂寇憑陵,二京失守,公奔竄不暇,遂陷身戎虜。初脅授兵部郎中,次國子司業。國家
克復日,貶公台州司戶。非其罪也,國之憲也。經一考,遘疾於台州官舍,終於官舍,享年六十有九,時乾元二
年九月廿日也。夫人琅瑘王氏,皇鳳閣侍郎平章事方慶之孫,皇侍御史晙之女。承大賢之後,盛德相繼。母儀母
則,傳在六親;婦道婦容,聞於九族。享年廿有五,以開元十四年十一月二日,先公而歿。嗣子元老、野老、魏
老。有女五人。既奉胎中之教,又承庭下之訓。動乃應規,言必合則。咸以世事多故,或處遐方,唯長女、次女、
幼子在焉。初,公以權厝於金陵石頭山之原,夫人在王城南定鼎門之右,頃以時艱,未遑合袝。昨以詢於長老,
卜於龜筮,得以今年協從是禮。長女、次女相謂曰:「 吾等雖伯仲未集,而吉歲罕逢,今誓將畢乎大事。」 於是自
江涉淮,逾河達洛,萬里扶持,歸於故鄉。昨以六月廿五日,將啟城南故窆,言歸鄭氏新塋。大隧既開,玄堂斯
儼。盤藤繞塔,彰神理之獲安;葛蔓縈棺,未精誠之必感。青烏有言曰:「 地之吉,草木潤。神之安,福後胤。」
此其是也,必不可動。僉曰:「 此其為萬代檉檟,胡造次而易哉!」 於是長女、次女等嘆曰:「 不歸故鄉,亦聞古禮。」
遂以大歷四年八月廿五日,袝於夫人故塋,崇禮經也,議不可動也。外生盧季長備聞舊德,書此貞石。銘曰:於
昭我舅,道德是尊。才高位卑,天道奚論。茫茫野田,蒼蒼古原。凄涼對闕,冥冥雙魂。隴月夜明,松風晝昏。
千秋萬祀,傳於子孫。鼎門之右,龍門之側。鬱郁佳城,志滎陽塋域。
關於此篇墓誌的價值,我將另文詳細考釋。在此先述要點。十多年前作《鄭虔生平與著述補考》(收入《鄭虔研究續
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出版),依據杜甫《八哀詩》注,認為鄭虔與鄭審為叔侄,並據鄭審家世推定為鄭
述祖五世孫。現據此志及其他鄭氏家族墓誌,知前述推論並不錯,但鄭審僅是鄭虔從侄,為虔父鏡思兄進思之孫。鄭
虔生年,臨海鄭廣文紀念館考證為 685 年,並於去年舉辦了其誕辰 1320 周年的紀念活動。據本志,則鄭虔生卒年應
為 691 年至 759 年,可見據詩文和宗譜考證之難以精密。鄭虔曾登進士第,以往記載中都沒有述及,可以補《登科記
考》之缺。鄭虔七次仕歷的經過,也大致可以得到印證。鄭虔妻為武後相王方慶孫女,屬顯宦世族之家。《 特輯》另
收鄭虔撰文之《大唐故右千牛衛中郎將王府君(暟)墓誌銘》,為洛陽發現的第三方鄭虔撰文的墓誌,暟為方慶第六
子,為虔奉妻族命而作。鄭虔陷偽的任官,史書作水部郎中,墓誌作兵部郎中,又多國子司業一職。鄭虔至德二年冬
貶台州司戶,到乾元二年九月去世,包括赴台州路途,一共不足二年。以往根據杜甫詩和宋人杜詩注,認為鄭虔亡於
廣德二年,顯然差距很大。事實是杜甫在秦州一帶生活時,鄭虔即已經去世,由於相隔太遠,消息不通,杜甫在數年
後方得知鄭虔噩耗。墓誌對於杜甫一系列詩歌的解讀,也都有意義。鄭虔的喪葬和子嗣,墓誌都交待得很清楚。大約
在台州病故後不久,即權殯於金陵,到大歷四年歸葬洛陽,時距去世已經十年。現在臨海有鄭虔墓,似乎需要重新檢
討。鄭虔入袝夫人王氏故塋,有些特殊,故墓誌有詳細說明。但在已見唐代墓誌中,也有類似情況。鄭虔的子嗣,墓
志提到元老、野老、魏老三子,並雲營葬時,二子在遐方。鄭虔長子元老墓誌也已經出土,見《全唐文補遺》第八輯
103 頁,名忠佐,字元老,貞元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其父子墓誌都沒有留居台州的記錄,今臨海有大量鄭虔遺裔,
各支譜系出入很大,也有重新審視的必要。
就藝術史研究來說,包佶《大唐故朝請大夫盛王府司馬諸王侍書上護軍范陽張公(懷瓌)墓誌銘》(236 頁),對
於唐代著名書學理論家張懷瓘的家世、生平研究,極其重要。今人薛龍春著《張懷瓘書學著作考論》(天津人民美術
出版社 2005年 7 月出版)對懷瓘生平考證已詳,本志稱張家「僑居於廣陵」, 與《述書賦》稱張氏為海陵人雖有細節
出入,大體近是。志沒有敘及為張華之後,薛著認為懷瓌曾孫《張中立墓誌》稱華後疑出依託,可得佐證。墓誌雲:
「曾祖禮。祖隆,唐太子左司御率。父紹宗,贈宜春郡太守。」 可以考知其家世系。薛著依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疑與張說為同一支,但其祖隆與張氏還河東之祖張隆名同,恐非其後人。墓誌述其曾祖禮與父紹宗皆無官職(《張紹
宗墓誌》稱紹宗為邵州武岡令),紹宗贈官當因其二子位達之故。又稱懷瓌為紹宗第五子,天寶十四載卒,年六十四,
可據以推知懷瓘約生於垂拱前後。
就唐代家庭社會史研究而言,《 特輯》也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貴的資料。筆者不久前發表《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分析唐代男性為其妻、妾所作墓誌及其感情和家庭生活的狀況,所得亡妻墓誌凡八十七篇、亡妾墓誌十九篇。據本書
則可以再補充亡妻墓誌十二篇,即劉肱《大唐前同州澄城縣主簿南陽劉肱妻河東裴氏墓誌》( 174 頁)、薛襄《大唐前
陳留郡陳留縣尉薛襄故夫人王氏墓誌銘》(193 頁)、郭湜《大理司直郭湜故妻隴西李夫人墓誌銘》(248 頁)、盧士瑀
《大唐范陽盧公故夫人清河崔氏墓誌銘》(285 頁)、高錫《唐高氏故夫人夫人河東裴氏墓誌銘》(294 頁)、 盧載《唐
前黔中觀察推官試太常寺協律郎盧載妻鄭氏墓誌銘》(308 頁)、盧士瓊《唐東都留守推官試大理評事盧君故夫人滎陽
4
鄭氏墓誌銘》(314 頁)、 郭文應《唐安州都督法曹參軍郭文應亡妻范陽盧氏墓誌銘》(330 頁)、崔彥崇《唐故滎陽鄭
夫人墓誌銘》(340 頁)、皇甫弘《唐涇原節度掌書記試太常寺協律郎皇甫弘妻博陵崔氏夫人墓誌銘》(343 頁)、張澹
《和州烏江縣令敦煌張公故夫人范陽盧氏墓誌銘》(369 頁)、崔鎮《唐鄉貢進士崔鎮亡妻滎陽鄭氏墓誌銘》(396 頁),
加上《書法叢刊》2005 年 4 妻刊出的李峴為妻撰墓誌,使今存唐亡妻墓誌達到了百篇,確是很可觀的珍貴記錄。亡
妾墓誌也可以增加一篇,即孫絿《王氏墓誌銘》。此志整理者加括注雲「孫絿妻」, 不太准確。墓誌中雲:「 余年十七,
命爾為箒妾,逮今僅紀矣。」 王氏的身份確為妾而非妻。此批墓誌包含的研究信息非常豐富。比方《王氏墓誌銘》中,
孫絿雲:「 余湎於酒,爾能排之;余不好書,爾能勵之。每言及是,不覺垂涕良久。余自嘆曰:『 為男子身,束身冕首,
不能行世間美事,反惰其業,為酒所惑,使兒女子勉誡,得不悲乎!』 遂擲瓢命秩(疑當作帙),貫覽墳典,不三二歲,
且有所補。一日,朋友俳余曰:『 孫氏子可謂道長矣。』 餘思之,乃爾之力也。」 這一段,幾乎就是《李娃傳》後半浪
子回頭故事的減縮版。墓誌記王氏臨終所言:「 余父冢長安中,苟終,願歸窆於其側。」 也是值得玩味的。雖然孫絿解
釋此語為「歿則侍父以孝」, 並以子女祭奠為由沒有遵從其遺言,仍窆於孫氏墓地,而此點因關涉唐代出嫁婦女與其
本家的關系,以及妾在葬制中的選擇,特別值得重視。
《特輯》收錄洛陽出土唐代世家大族墓誌之重要,趙跟喜館長在《前言》中已經說到:「 這批新收墓誌大多出於洛
北邙山、洛南萬安山、龍門西山及偃師、關林等地,其價值彌足珍貴,如萬安山出土的李、盧、姚、范官僚家族墓誌,
龍門張溝一帶出土的多與皇親國戚有關聯的人物墓誌等,其中人物事件或見諸史冊,或補缺拾遺,皆可印證唐史之一
般。」 全書可以補充唐史或者考訂唐代世家譜系的資料實在太豐富,本文難以一一遍舉,可留待學者今後進一步的研
究。在此僅舉皇甫氏一例。鄭薰《唐故中散大夫守給事中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刑部侍郎皇甫公(鉟)墓誌銘》雲:「 其
先自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為宋司徒。生仲,仲生發,發以王父字為族。漢興,改父為甫,因氏焉。至武帝初,雍
州牧鸞始自魯國遷茂陵,故起鸞為始祖。鸞生裒,舉至孝,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儁,東漢復為安定都
尉。儁生稜,渡遼將軍,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為郡著姓。稜有八子,為八祖,墳墓皆在安定郡城之西石虎谷口。
八祖之後,皆出安定,關中謂之望族,故世為安定人。公即渡遼第六子旗之後也。」 雖然皇甫氏的得姓原委,在《元
和姓纂》卷五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都有所述及,但都沒有此節詳盡。有關皇甫氏占郡安定的始末,以及八祖
墳墓地點的記錄,尤 其珍貴。其 材料來源顯然是鄭薰得自皇甫家人提供的譜牒記錄,雖 漢前事實的記載可能會有出入,
但對於了解漢唐間世族發展歷史和皇甫氏家族的重要性,相信會引起學者的興趣。
又梁涉《大唐故中散大夫襄陽郡別駕上柱國李府君(庭芝)墓誌銘》雲:「 十一代祖暠,晉涼武昭王。天寶中,主
上感肇霸之初,載興王之業,有制冊為興聖皇帝。俾四公之後,咸屬籍於宗正焉。」《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雲開元二
十三年以姑臧、絳郡、武陽(一作陵)、南陽四房復附屬籍,與此作天寶中不同。庭芝為義琛孫,出姑臧大房,可以
知道當時恢復宗室屬籍的具體情況。
至於文學世家的材料,可以舉著名詩人王之渙家族為例。曲石藏王之渙墓誌,曾為學者反復研究。其實在《千
唐志齋藏志》中,還有此一家族的四方墓誌,我在 20 年前曾撰文介紹(《 文學遺產》1987 年第 5 期《跋王之渙祖父
王德表、妻李氏墓誌》) 。近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王洛客墓誌》發表(《書法叢刊》2002 年3 期,又見北京大學
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中國古代碑帖拓本》),詳細記載了其一生的文學活動。本書又收入之渙堂弟王之咸
墓誌(229 頁)及之咸子王綰墓誌(280 頁),為此一文學家族研究增加了新資料。
唐代海運史研究資料歷來很少。《 特輯》169 頁徐安貞《朱淑墓誌》雲:「 父玄泰,幽州大都督府司馬、攝侍御史、
兼河北道海運使。樓船鯨飛,輶車隼擊。」 208 頁李涓《大唐故北海郡千乘縣令盧府君(均方)墓誌》雲:「 調補洺州
平恩縣丞。秩滿,海運使朱玄泰奏君押運。越海有連檣之漕,安邊有如京之防。且溟渤窮乎天壤,通波亘於萬□ 。舳
艫電逝,委輸雲集。君皆飾躬履險,率先啟行,昭宣國章,敷惠邊土,使我東夏,保大定功。」 所敘都是開元年間由
朱玄泰實際領導、盧均方參與的從江南通過海路向河北運輸糧食物資的實際情形,對於了解唐代經濟史,以及安史之
亂發生的原因和睢陽保衛戰對於阻厄亂軍奪取江南的意義,也有參考意義。朱玄泰在兩《唐書》中未見述及。
有關唐代交通史的資料,可以舉出一例。華良夫《唐故殿中侍御史李公(舉)墓誌銘》雲:「 滿歲,調授京兆盩
厔尉。縣居劍南東西川穀口,中使、節制郎吏、西南夷宣詔使暨遷客,入者於是乎整駕,出者於是乎稅息,亭傳馬牛
之損,斃不絕日,府為病而難其任。」 所述長安往兩川經過盩厔時的境況,是很難得的記錄。
有關民族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資料,《 特輯》也極其豐富。我認為史料價值最高的,一是韋承慶撰《大周故鎮
軍大將軍行左金吾衛大將軍贈幽州都督上柱國柳城郡開國公高公(質)墓誌銘》(79 頁),二是缺名《唐故右領軍中
5
郎將使持節招撫仆羅大使天水趙府君(臣禮)志文》(210 頁)。 高質為高麗貴族,墓誌記其十九代祖後漢末封王賜姓
並得賜鐵券文雲:「 宜令高密子孫,代代承襲,自非烏頭白,鴨綠竭,承襲不絕。」 又載質「曾祖前,本蕃三品位頭大
兄;祖式,二品莫離支,獨知軍國及兵馬事;父量,三品柵城都督、位頭大兄兼大相」。 對於研究高麗史極其重要。
墓誌記高質總章間歸唐後,歷任軍職,萬歲通天二年任瀘河道討擊大使、充清邊東軍總管,在與契丹叛軍作戰中,困
守孤城,城陷被俘而遇害於磨米城。上世紀初洛陽曾出土高質子高慈墓誌,羅振玉收入《唐代海東藩閱志存》,有關
其先世及父子戰死的內容,與本篇記載一致,可以參看,相信會引起學者較多的注意。趙臣禮一生除曾貶官瓊州的一
段經歷外,在武後時期經歷了西域的多次邊疆沖突和招撫出使,更曾兩次擔任招慰仆羅使,後在歸途中卒於武威。墓
志以其與張博望(騫)相比,可以見到其經歷的特殊。
最後,特別想指出的是,最近幾年發表的唐代墓誌數量極其巨大,為唐代文史研究提供了空前豐富的資料,造成
了近年石刻文獻研究的學術熱點。1997 年,日本學者氣賀澤保規編《唐代墓誌所在總合目錄》時,所得凡5482 件;
2004 年此書出版新版時,達到 6459 件,除增加了《全唐文》收錄的文獻保存的一部分外,多數為新發表者。2004
年以來,新發表的成批墓誌,除本書外,還有《全唐文補遺》第八冊、《邙洛碑誌三百種》、《洛陽新出土墓誌考釋》
等,總數約達到 1500 方。此外,另行發表而特別重要者,我以為還可以舉出魏烜《裴懷古墓誌》(《中原文物》2005
年 5 期戴霖文)、《 王洛客墓誌》(《書法叢刊》2002年3 期)、崔至《崔翹墓誌》(《書法叢刊》2006 年2 期)、徐浩《李
峴墓誌》(榮寶齋刊拓本,又見《書法叢刊》2005 年 4 輯)、令狐畲撰《狄兼謨墓誌》(《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 年
1 期刊趙振華等文)、房凝《支謨墓誌》(《洛陽大學學報》2006 年 1 期董延壽等文)等。此外,如陸邳《楊良瑤神道
碑》(《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 年 3 期張世民文)、智嚴《珪禪師紀德幢》(《敦煌研究》2004 年 6 期李文生文)等,
也有重要史料價值。趙跟喜館長在本書《前言》中說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洛陽出土的墓誌,「 主要有千唐志齋
六百餘方、洛陽文物二隊四百餘方、洛陽師范學院三百餘方、洛陽宋氏、劉氏、王氏等五百餘方,其他散存於市縣文
物單位,流散外地者幾近千方。」 除《特輯》外,洛陽師范學院藏品部分發表於《洛陽新出土墓誌釋錄》,洛陽民間私
人藏品部分收入趙君平《邙洛碑誌三百種》,洛陽文物工作隊藏品收入《洛陽出土歷代墓誌緝繩》和《洛陽新獲墓誌》
者約有一千方。估計已經出土而至今未曾發表者,仍有一千多方。千唐志齋秉著學術為天下公器的態度,及時完整地
發表全部藏品,提供學術界作進一步的研究,實在是一件造福學林、功德無量的善事。十分期待有關藏家也能及時發
表藏品,共通開創唐代石刻研究的新局面,並由此為唐代文史研究帶來新氣象。

7. 誰有鄭麟趾著《高麗史》PDF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8%DF%C0%F6%CA%B7&classid=0&format=&order=&uid=&page=0
到這里找

8. 韓語電子詞典

要說詞彙最多的絕對是IriverD35

親要相信我它裡面有109個詞典其他絕對比不上

我也想買不過有點貴媽媽不同意

下面是我手機的資料

an大小:140.6x88x21.6(mm)

重量:283g

USB:USB2.0

機器操作語言:韓文

音效:Normal,Classic,Live,Pop,Rock,Jazz,U.bass,Metal,Dance,Party.SRSWOWHD,UserEQ

屏幕:109.2mm4.3英寸TFTLCD(480x272WQVGA,26萬色)手寫屏

工作溫度范圍:-5℃--40℃

持續工作時間:15小時LCDOPEN亮度正常MP3播放35小時視頻播放5小時

電池:內置鋰電池充電時間4小時30分[USB]充電器2小時

支持操作系統:Windows2000/XP/Vista

配件:D35機器,耳機,觸控筆,USB接線,設置CD,說明書。

詞典功能:

收藏夾:各語言3000個(包含用戶單詞夾總共支持最多15000個)

歷史:最多1000個

轉跳:沒有轉跳次數限制(最多支持回溯最後10個目標)

字型檔:Unicode2.0為基礎(韓文11,172字/CJK漢字20,902字/日語漢字8,358字/編外漢字4,681字/特殊文字47,596字/以ISO-IEC10646為標準的各個國家的多種漢字系統)

英語:英韓字典韓英字典柯林斯英英字典柯林斯注意用語字典柯林斯慣用語字典RandomHouse英英字典TOEIC(托業)字典高考字典IT用語字典

中文:中韓字典(高麗語言研究所)韓中字典(高麗語言研究所)

日語:日韓字典韓日字典日語漢字日語外來語主體日語會話

韓語:韓韓大字典漢字詞典古代成語韓國民族文化網路字典

本詞典支持109本字典

其他會話:口袋旅行書(12國語英中日德法意西俄巴西蒙古印尼越南)

多媒體功能:

PDF瀏覽:機器內置的AdobePDF瀏覽器文本瀏覽支持頁數小字體26000頁中字體28000頁大字體40000頁收索支持最多15字(韓文標准)

CSD瀏覽:TXT,DOC,XLS,PPT,HWP,PDF文件可以轉化為CSD後瀏覽

圖片瀏覽:支持格式JPEG,GIF,BMP,PNG支持解析度JPEG最大3200x2400,GIF/BMP/PNG最大1024x768

視頻:AVI(OpenDivx480x27230fps1000kbps,MP3128kps44.1kHzstereo)

WMV(WMV480x27230fps500kbps1-passCBR,WMA128kbps44.1kHzstereo)

Flash:AdobeFlashLite2.0.2(15fps/audioADPCM/mp3128kbps44.1kHz)

音頻格式:MP3WMAOGG

bitrate:MP3,WMA:32kbps~320kbps,OGGQ1-Q10

Tag信息:ID3V1Tag,ID3V22.0,ID3V23.0,ID3V24.0

響應范圍:20Hz-20KHz

耳機功率:左18mW+右18mW:(16歐)音量最大

信噪比:90dB(MP3)

響應修正:±3dB

FM:接收頻率范圍:87.5MHz~108MHz

天線:獨立天線

DMB功能:不支持

其他信息:

字體大小12x12/16x16/24x243種大小

便簽:500個(每張2000字)

電話簿:2000個

日程:2000個(每個200字)

日歷:陽歷/農歷可換到2043為止

紀念日:1000個(D-day功能支持)

世界時間:35個城市的日期和時間標示

計算器:16位最大數字

單位換算:14種各類單位換算

9. nurian x50 x70 x90有什麼區別nurian的電子詞典,除了能查韓語外,還能查英文么

1.首先是官網的說明,翻成中文: X20內置 英語 韓國語 日語 法語 德語 俄語 義大利語 泰國語 西班牙語 中國語 葡語詞典11個國家語言! 24BIT TFT LCD(4.1")支持30種內容檢索 迅速而強大的CPU 支持手寫功能 標准而生動的發音 支持FM收音機 MP3功能讓您享受聽覺盛宴 自動開關機 強大的售後服務(兩年) 收錄8種語言會話 連續查詢功能 可閱讀電子書 Voice recording 密碼防盜功能 字體調整功能 其它附加功能: 充電電池/清晰的高解析度液晶屏幕/ USB2.0高速介面/快速查詢功能/附加檢索功能(例句、俗語、歷史查詢、拼寫查詢、模糊查詢功能)/ 日程管理、個人菜單、個人賬本、PC連接等完備功能/ 內置一般計算器以及科學計算及科學圖表、換算、單位換算等高級計算器 LCD: 4.1英寸TFT 顯示屏(107*66mm) Size: 139×90×23mm 顏色: 黑色+銀色 重量: 約230克 仿電腦鍵盤的設計,讓打字不再是負擔。 139*90*23mm的機身使用含有氧化鋁的材質,盡顯高級的黑 銀搭配色調,洗煉的外形設計。 超大容量的電池,一次充電可以是用很長時間,保證了方便的攜帶使用性, 採用了鮮明的4.1寸 24bit Color TFTLCD,精煉的操作菜單,無論是誰都可以簡單方便的操作。 除了詞典外,還收錄了大量的會話練習。 詞典功能除外,還有動影像,MP3,文本閱讀,錄音,E-BOOK的華麗的多媒體功能。 收錄了英語字典最高認知度的可林斯高階,中文字典最權威的高麗文化研究所出版的中韓韓中字典,日語方面是最權威的新明解日日字典 綜合檢查機能:在輸入欄內輸入要查詢的單詞,可以查詢出電子詞典了所收錄的所有語種的解釋。 語音練習場:強大的學識機能,各種會話練習,讀音練習。 收音機功能。 辭典功能: 英語:英韓字典 韓英字典 柯林斯高階 同類詞詞典(英) 用法詞典(英) 習語詞典(英) 英韓英字典 英韓習語 韓英習語 英韓習語(另一種) 11國語字典 Vocabulary 33000 高中必備字 MD學識英韓字典 BBI演繹字典 景會話 英文會話 多國會話 貿易會話 隨筆**(不會翻譯) 精英**(不會翻譯) idiom talks1 idiom talks2 動畫字典 網路圖解 動畫語法 動畫短語 俚語字典 詞根字典 互動英語 新聞英語 總統演講 名詞詞典 (共33本) 漢語:中韓字典 韓中字典 現代漢語 中文表現語 中文管用語 中文近義詞 HSK詞彙 成語詞典 英漢詞典 (共9本) 日語:日韓字典 韓日字典 日日字典 日本語字典 同訓異字 形容詞用法 擬音/擬態 副詞用法 日文漢字 日文字匯 日本語核心字匯和例文 實用日本語會話字典 日語管用語 日語近義詞 日語句型 (共15本) 韓語:韓韓詞典 漢韓辭典 韓文時事 民俗文化 韓文俗語 (共5本) 共62本 2.其他的問題: 1)屏幕是4.1寸寬屏,支持MP3,不過機器自帶內存不大,建議插張SD卡。視頻的話,也支持,不過採用的是nurian的自有格式,隨機光碟應該附贈轉換軟體,如沒有,可到官網下。(前幾天幫人下過) 2)我用的X30,X20的升級產品,目前還不支持pdf文檔瀏覽,僅支持txt。X20的話,可想而知。 3)圖片自由縮放,不支持。。。 綜上,一部詞典而已額,畢竟不是notebook。。。建議用來好好學習韓語。。。裡面的字典不錯。 3.關於追加問題: 1)nurian是為韓國人學習外語設計的哦,所以沒有對本民族語言的發音(意指在韓中中韓韓韓那些詞典里)。。。不過,在11國詞典能查到那個韓語單詞的話,就可以發音啦。但是11國語詞典詞彙量不大,記得不錯大約有27500個詞。查不到的話,就真沒法發音咯。 2)在英語詞典裡面有本多國會話詞典,在裡面按對應英文的數字鍵,可以快速切換語言,以便學習多國語言的常用對話。 3)fn鍵,開機後有個快速搜詞的功能,按下Fn可以迅速選擇搜索條輸入語言。。。其實這鍵挺雞肋的,因為用觸筆更快。。。。 嘛,學習語言,你一定知道,貴在堅持,只要能一如既往,結果就一定不錯,好好加油咯~我也在學習韓國語同時還有日本語。。。。。。以後有關留學啦之類的問題,還得多請教您~~ ;)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10. 請教王建高麗的具體歷史

以下是王建的生平典故~

建(約767-831)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發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別具一格,《調笑令》,原題為「宮中調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末句斬釘截鐵,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台》:「揚州池邊小婦,長干市裡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純是白描,別有情趣。

唐代詩人。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後,離開軍隊,寓居咸陽鄉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後,「白發初為吏」(《初到昭應呈同僚》),任昭應縣丞。長慶元年(821),遷太府寺丞,轉秘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後行跡不詳。

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愛憎分明。如《田家行》、《簇蠶辭》、《當窗織》、《織錦曲》、《促刺詞》、《去婦》、《水夫謠》、《海人謠》等,反映了勞動人民備受殘酷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特別對勞動婦女的悲慘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權豪凶橫和藩鎮混戰等黑暗的社會現實;《古從軍》、《遼東行》、《渡遼水》、《涼州行》等,抨擊了給廣大人民帶來災難的開邊戰爭,同時也譴責了邊將的無能,不知收復失地,表現了既反對窮兵黷武,又慨嘆國土淪喪的進步立場。此外,他還有一些作品,如《賽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寫了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寄遠曲》、《鏡聽詞》等,表現了婦女對出門遠行親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衛詞》等,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和被壓迫者的斗爭精神。也有少數作品,流露出人生無常、嘆老傷貧等消極情緒。

王建樂府詩,善於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詩中發議論,而是運用比興、白描、對比、映襯等手法,通過各種形象或人物的自白來再現現實;或在結尾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體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較短。語言通俗明晰而凝煉精悍,富有民歌謠諺的色彩。用韻平仄相間,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換韻,節奏短促,激越有力。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樂府詩特有的藝術風格。

王建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地描繪宮禁中的宮闕樓台、早朝儀式、節日風光,以及君王的行樂游獵,歌伎樂工的歌舞彈唱,宮女的生活和各種宮禁瑣事,猶如一幅幅風俗圖畫,是研究唐代宮庭生活的重要資料。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指出它的內容「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詩中的描繪也栩栩如生,因而廣為傳播,頗有仿作。魏慶之《詩人玉屑》引《唐王建宮詞舊跋》說,後世「效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體,有一部分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因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也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傳》)。但這些詩往往雜有消極頹廢思想,藝術上也缺乏明顯特色。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多可誦之作。還寫過《宮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

王建的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今傳刻本有:《王建詩集》10卷,南宋陳解元書棚本;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此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刊本校補排印。《王建詩集》8卷,明汲古閣刻本。《王建詩》8卷,《唐六名家集》本。《王司馬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王建詩集》10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宮詞》1卷,有單刻本及明顧起經注本。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

二、

王建(847-918)】 五代十國時前蜀國的建立者。前蜀高祖。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西)人。少時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生,後投忠武軍(治許州,今河南許昌)。僖宗為避黃巢起義軍兵鋒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頭率兵入蜀,被號為隨駕五都,歸宦官田令孜指揮。令孜認其為養子。後分典神策軍。宦官楊復恭掌禁軍,疑王建,出之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組織起800人的隊伍,逐步擴大地盤,佔領成都西、南諸州。大順二年(891),攻佔成都。乾寧四年(897),破梓州(東川節度使治所),佔有東西兩川之地。天復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三年,唐封王建為蜀王。王建北有漢中,東有三峽,割據蜀地的基礎穩固。後梁開平元年(907),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武成二年(909),王建頒《永昌歷》。天漢元年(917),改國號為漢。次年,復號為蜀。當時中原戰亂,文士多奔於蜀,王建目不知書而喜與文士談論。前蜀建立後沒有大規模戰爭,民眾得以繼續進行生產。

三、
收三千里河山,高麗太祖-王建
公元九世紀初,立國已經900餘年的新羅王朝王權衰落。隨著「安史之亂」以後唐的日益衰敗,新羅的統治同樣陷入了危機之中。
新羅經歷了「弓福之亂」後,在公元880年新羅王朝中心金州迎來了個迴光返照的「城中無草屋」的興盛期以後終於無可奈何的衰落下去了。公元887年第五十一代真聖女王即位,這時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已經十分微弱了。

同大唐的衰落原因極其相似,以元宗、哀奴起義為開端,農民暴動再掀起高潮,各地地方豪族勢力乘機紛紛自稱將軍、城主,憑武力據地設置獨立的權力機構,新羅王室所領被不斷的蠶食,最後只相當與以金州為中心的一個地方政權了。

在弱肉強食的兼並戰爭中,甄萱與弓裔脫穎而出,剪除了其他勢力與新羅平分天下。 甄萱,尚州農民出身,軍人起家。他最初不過是一介步卒,後因累積戰功而被新羅朝廷拔擢為將軍。他在朝鮮半島西南沿海地區積聚實力,准備舉兵。真聖女王六年(公元892年),甄萱乘農民起義之機起兵,糾集一群亡命之徒襲取了武珍州(全羅南道光州),後又據完山州(全羅北道全州)自立,初時號稱「新羅西面都統治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使兼御使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等,公元900年稱王。聲稱要復興被新羅所滅的百濟,定國號百濟,史稱後百濟。

弓裔,公元899年起兵自立之初,自稱新羅王室出身,乃憲康王之庶子。孝恭王五年(公元901年),弓裔放棄正統,在開城建都稱王,聲稱復興高句麗,定國號高句麗,史稱後高句麗。公元904年改國號為摩震,獨自建元。公元905年遷都鐵圓(江原道鐵原郡),復改國號泰封。隨即向新羅展開激烈攻勢又出兵北方,更從海路南下襲百濟後背,一時間所向披靡,銳不可當。但弓裔的統治沒有一點仁政的味道。他因為仇視新羅,就試圖殺死所有的新羅人。弓裔利用佛教來維系自己的統治,他自稱彌勒佛,頭戴金幘,身披方袍,以長子為青光菩薩,以季子為神光菩薩。他曾經自述「佛經」二十餘卷,其中全是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歪理邪說。有僧人釋聰批評弓裔所授皆為「邪說怪談」,弓裔聽說以後,立即將釋聰逮捕,用鐵錐活活打死。和世界上一切暴君一樣,弓裔對自己的部下百般猜忌,有許多人因為他的無端懷疑而被誅殺。為了震懾人們的心理,弓裔宣稱自己具有洞察別人內心世界的神力,結果搞得他的部下人人自危。弓裔的倒行逆施終於導致了他的垮台,從而使他的心腹大將王建登上了朝鮮的歷史舞台。

王建字若天,松岳郡(京畿道)人,生於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王建在弓裔部下累任松岳城主、鐵原太守,因戰功而成為弓裔的最得力的將領,統率西南海域的水軍,實力漸增。關於王建的出身,史籍上眾說紛紜,不乏疏漏。《高麗世系》一書記載了高麗時代流傳的許多關於王氏祖先的傳說。此書略雲,太祖王建之先名虎景、自稱聖骨將軍。虎景生康忠,康忠有子寶育,天資慈惠,入知異山修道。寶育之女配唐貴姓,生作帝建,作帝建晚年居俗離山長岬寺,常讀佛典卒。作帝建之子曰隆建,即世祖而太祖之父也。時桐里山有道誢,與世祖相見如舊識,同登鵠嶺究山水之脈,上觀天文,下察地理,築松岳之新第,預言將一統三韓,誕生英主雲雲。然而,這種說法其實是出自高麗毅宗王時金寬毅的《編年通錄》,是後人的假作。據《松京志》雲: 《麗史》論曰,金永夫、金寬毅皆毅宗朝臣也。寬毅作《編年通錄》,永夫采而進之。其剳子亦曰寬毅訪集諸家私畜文書,其後閔漬作《編年綱目》,亦因寬毅之說。獨李齊賢援據《宗族記盛源錄》,斥其傳訛之謬。齊賢一代名儒,豈無所見而輕有議於時君世系乎?(中略)《太祖實錄》乃政堂文學修國史黃周亮所撰也。周亮仕太祖孫顯宗朝。太祖時事,耳目所及,其於追贈,據實書之。以貞和為國相之配,以為三代而略無一語及於世傳之說,寬毅乃世宗時微官,且去太祖二百六十餘年,可舍當時實錄,而信後代雜出之書邪?(《松京志》卷七)

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王氏源於開城西面的禮成江下游的禮成港。這里在八、九世紀時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樞紐,也是一個商賈雲集的都會,朝鮮半島前往中國大陸的貿易就是以此為起點的。現在估計王氏原本是依靠貿易起家的巨商,其後逐漸壯大為開城地方頗有勢力的豪強。王建的父親王隆建控制了開城並將其作為據點,公元896年王隆攜子王建歸附了弓裔,此後的王建便成為了弓裔部下的得力干將。新羅景明王二年(公元918年)弓裔部下軍官起事,王建的心腹騎將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和朴智謙驅逐弓裔擁戴王建為王(弓裔在出亡的路上被殺)。《東國通鑒》卷十二並《高麗史•太祖本紀》雲,太祖二年,遷都松岳郡,升郡為開州,創建宮闕。王建同樣自稱為高句麗的後繼者,定國號為高麗,定年號為天授。至此,朝鮮半島後三國的局面正式形成了。 高麗與後百濟迅速陷入了對峙與戰爭中。

公元920年(高麗天授三年)王建首先向新羅景明王發出聯合的信息,向新羅聘使,同年,甄萱攻陷新羅西部的大耶城,進軍高麗南端的進禮城,新羅向王建求救。 隨之開始了長達16年的統一戰爭。戰爭初期雙方互有勝負形成了拉距,雙方都積極的向外界尋求援助。公元922年百濟遣使日本希望日本加入半島的戰局,但日本回絕了。於是甄萱又入貢後唐,換取了「持節都督全武等州軍事行全州刺使海東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事」。此外弓裔早在公元900年剛剛稱王時就向吳越派遣了使節(實際上公元896年他就向當時還未稱王的浙東節度使錢鏐派遣過使節)。但後百濟的外交活動並無助其在戰爭中取得優勢。(當時的中原王朝本身的實力就很有限,所謂的封號只不過是一紙空文,而江南割據政權的力量就更弱了。)

公元926年,高麗與百濟之間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決戰。9月後百濟直取金州,10月城陷,城陷之時,景哀王正與妃嬪游鮑石亭、擺曲水宴,結果俱為百濟兵所獲。王建親自領兵赴援,大敗而歸,王建僅以身免。景哀王自盡,甄萱雖然取勝,自是付出相當代價的,於是12月甄萱主動向王建提出休戰。王建於翌年3月表示同意。甄萱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加緊整軍備戰,獲得喘息的機會。5月起在慶尚北道北部,忠清北道南部再開戰端。公元929年後百濟在慶尚北道勢如破竹,進展迅速。同年甄萱又一次向日本請援,又被拒絕。

從公元930年開始高麗展開了反擊,這一年王建在古昌郡大破後百濟。公元933年王建遣使入後唐朝聘,得封為高麗國王。同年,王建廢自立年號「天建」,開始採用後唐所賜的年號「長興」。得到中原王朝冊封的王建獲得了正統的名義,得以名正言順的取代新羅統一半島。公元934年,高麗大軍南下忠清道,甄萱再次以「和親」為名向王建提出休戰的請求。當時,軍中諸將大都以為甄萱勢孤請和,進言王建允准「和親」,惟獨老將瘐黔弻力言不可不戰。王建採納了瘐黔弻的意見,派遣精銳騎兵數千,奇襲後百濟軍,大獲全勝。高麗在運州取得了對後百濟決定性的勝利 ,熊津以北之地盡入高麗。

公元935年後百濟發生內亂,甄萱長子神劍聯合二子良劍和三子龍劍幽禁其父於「金山佛宇」,弒殺被甄萱立為儲君的四子金剛,自立為王。公元935年夏六月,甄萱帶著最小的兒女「奔羅州,請入朝」,向老對手王建俯首稱臣。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對於這一事件《高麗史》中有一段記載:「.....冬十月壬戌(10月30日)新羅王金傅,遣侍郎金封,請入朝...... 十一月甲午(12月1日),新羅王率百僚發王都,士庶皆從之.香車寶馬連亘三十餘里,道路填咽、觀者如堵。沿路州縣供億甚盛,王遣人問尉。 己未(26日),羅王上書曰:『本國久經危亂,歷數已窮,無復望保基業,願以臣禮見!』不允。 十二年辛酉(29日),群臣上奏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一國二君,民何以堪?願聽羅王之請!』...... 除新羅國為慶州......。」 這里所記載的是新羅末王敬順王金傅向王建臣服的史實。9年之前朴氏出身的景哀王為甄萱所殺,後百濟王在金州燒殺搶掠之餘並未滅亡新羅。他將金氏王族後裔金傅扶上了新羅國王的寶座,身為傀儡的金傅眼看國土日窘、僅剩金州一隅,決定向王建臣服。他的兒子反對道:「當與忠臣義士謀,收合民心以死守國。」(《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然而,新羅的江山畢竟已經無可挽回,不過臣服後的金傅和新羅的王室還是受到了王建的禮遇。王建將長女樂浪公主許給金傅為妻,封金傅為樂浪王仍以新羅舊都慶州交其治理。

公元936年夏六月後三國的歷史在一件戲劇性的事件中劃上了句號。甄萱主動向王建請兵去討伐自己的三個不孝子,他說「願仗威靈,以誅賊子」(《高麗史•太祖本紀》)。王建當然不可能錯失良機,他與甄萱「親率三軍赴天安,進次一善。神劍率文武官僚出降。得逆臣能奐,數罪誅之。」(《東國史略•高麗紀》)老子打兒子來成全別人的天下,這樣的事情在世界史的舞台上也是罕見的。不過王建以神劍「為人所脅且歸命乞罪」將其赦免。不久以後,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卒於黃山佛舍」。 王建將良劍和龍劍流放晉州,不久便將二人殺死。同時任命甄萱之婿朴英為規爵佐丞,以示對甄氏的懷柔之意。

統一半島之後,王建面臨著兩大難題的考驗:對內如何鞏固高麗王朝的統治;對外如何面對新近崛起的強鄰——契丹。王建參照泰封、新羅和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為新興的高麗王朝初步確立了中央政府的架構。高麗置三省:內議、廣評和內奉省,其中又以廣評省的地位最為重要。廣評省下轄選、兵、民刑、禮、工六官,分管國家的各種事務,可以說是高麗王朝的中樞所在。高麗的最高軍事機關為循軍部,軍隊由從自耕農當中征發的府兵組成。此外,駐扎在都城開京的六軍,具有禁軍地位,直接由國王掌握。從高麗王朝朝廷的結構來看,它在表面上完全承襲了中原隋、唐帝國的中央集權利制度。然而表面上的類似無法掩蓋高麗王朝和中華上國社會基礎上的巨大差異。王建所建立的高麗王朝歸根到底是在地方豪族支持下建立的(其實王建的家族也是眾多豪族中的一員),高麗王國的統一程度是無法與中原王朝相比的。

地方豪族勢力的興起和新羅後期各地軍鎮的建立有著直接的聯系。新羅朝廷設置軍鎮是為了扼守戰略要沖以保衛國土,前期軍鎮主要設在北部邊境以防禦渤海國。但是隨著海賊的騷擾對海上貿易的威脅日益嚴峻之後,新羅朝廷開始在南部沿海地區建立一系列的要塞。張保皋(即弓福)鎮守的清海鎮、位於今日南陽的官城鎮和江華島上的穴口鎮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三鎮。和張保皋一樣,這些鎮將所掌握的武裝大都是以其家族成員為核心的私兵。他們在事實上世世代代控制著遠離京城金州的大部分新羅國土,這些地方望族在他們的地盤上廣築城池,因此他們也被稱為「城主」。這些城主大都以官軍的名義駐扎一方,並從自己的`屬民當中徵募士兵,所以在史籍中他們往往被稱為「將軍」。城主的社會背景是復雜的,張保皋那樣起於草莽的自不待言,有些城主也是從具有京城貴族背景的人中產生的。這些金州的貴族有些出身於真骨貴族、有些則出自身份較低的六頭品,他們因為犯罪或是在政治斗爭中失敗而被逐出了京城。不過,更多的城主則是在地方上的豪門望族。有勢力的家族把周圍的土地和百姓置於自己的控制後,大大的擴充了自己的勢力。這兩類城主逐漸代替了由朝廷委派的地方官,成了地方上的「土皇帝」。

王建的統一標志者王朝戰爭的結束,但是地方上的城主們和他們的城寨依然保持著獨立和半獨立的地位,這一點和後三國時期並無區別。早在王建登位之初,就有許多豪族前來依附,據《高麗史》太祖十三年二月乙末條記載:「是時,新羅以東沿海州郡、部落皆來降。自溟州至興禮府、總百十餘城。」這些豪族的歸附對於當時力量較弱的王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因而在他定鼎天下之後,是不能不加以回報的。此外,那些跟隨王建出生入死的將領們在地方上的權勢是受到朝廷認可的,太祖在地方上的統治還得靠他們的維系。為了安撫地方的豪族,並將他們納入王朝的統治體系,王建採取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地方豪族連姻的策略,是為了鞏固王室和豪族之間的關系,促使在他們為了高麗政權的強化、社會的安定上作出貢獻。王建和全國二十多個大族有姻親關系,比如貞州柳氏、平山瘐氏和朴氏、廣州王氏。另一方面,王建按照地方豪族對王朝的功勛、他們多領城邑的大小、多寡,將全國大小豪族的領地相應的設置成府、州、縣,執掌這些府、州、縣的官員依然是原來的豪族,這樣一來他們就被王建納入了高麗的國家機器中,高麗的郡縣制由此而來的(高麗的地方政區設置沿襲我國的唐朝,包括道、府、州、郡、縣這五級,王建時代府、州、郡、縣僅僅是一個開端,至高麗成宗十四年(公元995年),地方政區的設置才告一段落)。盡管王建想方設法籠絡地方豪族,他們仍然不願安分守己(王建政策的本身也有從容豪族的缺點),王建死後兩年就爆發了「王規之亂」,差點沒顛覆高麗王朝,這場叛亂宣告了王建懷柔策略的失敗。

如果說在對待國內豪族的問題上,王建採取了懷柔和推恩的策略,那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建在朝鮮半島的北部積極進取的戰略。在王建經略北境的全盤戰略里,平壤的重要地位是值得一提的。自公元668年被唐軍攻破以後,平壤逐漸荒廢,王建以防禦女真侵擾為由將平壤升格為西京,派遣從弟王式廉為長官駐守。在高麗王朝的早期,西京平壤的長官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只需要對國王本人負責,其部下官員的任免完全由長官自己決定。與此同時,王建採取了移民實邊的策略,將大量的人口從半島的南部遷往北部。王建的這些措施增強了高麗北部的邊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國土面積。

高麗太祖天授八年(公元925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興兵滅亡渤海國,並以皇太子耶律倍為人皇王,在渤海故地建立了「東丹國」。到公元928年,由於契丹用兵中原的需要和渤海遺民的不斷反抗,「東丹國」被遷移到了遼東,一時間廣袤的渤海故地成了無人過問的空地。渤海的滅亡,使高麗與契丹的關系迅速緊張,契丹與後百濟的盟約更使王建不能不有所防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麗開始主動的吸納渤海的遺民,自天授十一年(公元928年)三月「渤海人金神等六十戶來投」起,渤海人便源源不斷的湧入了高麗境內。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天授十七年(公元934年)「渤海國世子大光顯率眾數萬來投」,四年後「渤海人朴升以三千餘戶來投」,景宗獻和王四年(公元979年)「渤海人數萬來投」。公元942年,契丹再次遣使高麗為修復國交做最後的努力,結果失敗。據《高麗史•太祖世家》所載:「壬寅二十五年冬十月,契丹遣使來遺橐駝五十匹。王以契丹嘗與渤海連和,忽生疑貳,背盟軫滅。此甚無道,不足遠結為鄰,遂絕交聘。流其使三十人於海島,系橐駝於萬夫橋下,皆飢死」。於是,高麗與契丹的關系徹底決裂。與此同時,王建經略北邊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統治的末期,高麗的北境已經遠及今咸境南道的永興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過了新羅。

高麗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佛教的興盛,這一點和獨尊儒術的李朝是截然不同。既然提及高麗佛教,太祖王建對佛教的熱忱是不能不提的。據《東國通鑒》卷十兒並《高麗史•太祖本紀》記載,太祖二年,遷都松岳郡,升郡為開州,創造宮闕。又建法王、慈雲、王輪、內帝釋、舍那、天禪、新興、文殊、圓通、地藏十寺於京內,此乃高麗官辦寺院之始。縱觀王建一朝,他在全國各地廣建寺院、佛塔,其中最著名者莫過於開京內所立之七層寶塔和平壤所建之九層寶塔。王建推崇佛教的原因,除去他個人的宗教信仰以外,也有維系國家穩定的考慮。李齊賢所撰之《開國寺重修記》中記載:「天授十八年,太祖用術家之言,造開國寺,募卒伍為工徒,破戈盾充結構,所示偃兵息民也。」由此可見,王建利用宗教為己所用的用意。晚年的王建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白雲山內院寺事跡》有雲:「太祖敕諸州,建叢林,設禪院,造佛造塔,凡至三千五百餘所」王建此舉,如果不是出於真誠的信仰,是很難做到的。

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高麗太祖王建薨,年六十七。王建傳給惠宗義恭王遺訓十條,茲抄錄一二如下:

其一曰,我國家大業,必資諸佛護衛之力,故創禪教寺院,差遣住持焚修,使各治其業。後世奸臣執政,徇僧請揭,各業寺社,爭相換奪,切宜禁之。

其二說,諸寺院皆道誢推佔山水順逆而開創。道誢雲,吾所佔定外,妄加創造,則損薄地德,祚業不久。朕念後世國王公侯、後妃朝臣,各稱願堂,或增創造,則大可憂也。新羅之末,競造浮屠,衰損地德,以底於亡,可不戒哉?(《高麗史》卷二)

可見,王建對於佞佛事的危害並非沒有認識,但是他的後世子孫終究還將為此付出代價。不過,王建對此已經無能為力,因為這位文武雙全的好國王安息了。

閱讀全文

與高麗史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6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1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0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33
dospdf 瀏覽:428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85
pdftoeps 瀏覽:490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3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3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1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78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30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6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80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09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2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2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11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3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