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振藩截拳道二十六種世界武技精華元素是什麼
1. 詠春(Wing Chun) 2. 北派螳螂拳(Northen Praying Mantis) 3. 南派螳螂拳(Southern Praying Mantis) 4. 蔡李佛拳(Choy Li Fut) 5. 吳氏太極拳(Tai-Chi Chuan[Wu Family Style) 6. 八卦掌(Pa Gua) 7. 形意拳(Hsing-I) 8. 白鶴拳(Bak--Hoo Pai/White Crane) 9. 鷹爪拳(Eagle Claw) 10. 內家拳(Ng Ga Kuen) 11. 五形拳(Ny Ying Ga) 12. 白眉派(Bak Mei Pai/White Eyebrow) 13. 北少林拳(Northern Shao Lin) 14. 南少林拳(Southern Shao Lin) 15. 北派(Bok Pai) 16. 大洪拳(Law Hom Kuen) 17. 擒拿(Chin Na) 18. 猴拳(Monkey Style) 19. 醉拳(Drunker Style) 20. 西洋劍(Western Fencing/Foli) 21. 西洋拳(Western Boxing) 22. 西洋摔角(Western Wrestling) 23. 柔術(Jujustu) 24. 菲律賓短棍(Escrima) 25. 菲律賓武功(Filipino Sikamn) 26. 泰拳(Muay Thai/Thai Boxing)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個《振藩截拳道二十六種世界武技精華元素》的提法,源自李小龍的菲律賓裔弟子--伊魯山度的再傳弟子保羅·弗奈克(PAUL FUNAK)的個人專著,因此未必可以完全代表李小龍本身的武術思想。在這種提法中,菲律賓武功、菲律賓短棍及詠春拳應當是最重要的三種------------------------------------------------------- 這26種武術大多是中國傳統武術,並不只是套路而已,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功力訓練、應敵方式以及對打練習等,只不過套路練習佔了較大比重而已。李小龍的截拳道截取各家武術精華,就是說他省略了各門派繁瑣的套路練習,只保留最核心的技術另外,這畢竟是伊魯山度的提法,而非李小龍自己提的,實際上也許不只這26種。例如李小龍曾經學過極真派空手道,他也曾跟空手道冠軍羅禮士學過高腿踢法,因此他的武術體系應該不可能不包括空手道才對
2. 截拳道具體包涵的26種武道都有哪些
1)太極拳(TAI CHI CHUAN):這是李小龍從其父親李海泉處學得的一種內家拳術,後成為振藩截拳道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振藩截拳道的標志便是一幅太極圖。
(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這是李小龍從葉問宗師處學得的一門注重實戰的近戰型拳法,並發展成為振藩截拳道中最關鍵的內容。而且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論都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例如「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便取自於詠春拳中的「無型之型,無式之式」。
(3)螳螂拳(PRAYING MANTIS):邵漢生先生曾給李小龍講授過螳螂拳,而李小龍到美國後,又參考書籍自修過著名螳螂拳家羅昆玉先生的螳螂拳。至今,振藩截拳道中很多地方都留有螳螂拳的影子,例如「打擊要害」(SOME TARGET AREAS)中的「八打」與「八不打」便直接來自於螳螂拳。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這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陳師傅處學得的一種極為兇悍、實用的南派拳法,例如,振藩截拳道中的「插捶」(KNUCKLE FIST)便直接來自於蔡李佛拳中。
(5)八卦拳(BART KUAR CLNA):這是李小龍從書中學到的一種集養生、技擊與健體於一體的內家拳術,因為這是三大內家拳術「形意、八卦、太極」之一,故李小龍沒有理由不潛心研究它。
(6)形意拳(YING YIE):李小龍對形意拳極為崇敬,因為在近代中國很多技藝高超的武學名家都學習過形意拳或出自形意門。而李小龍最佩服的形意拳名師則又是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大師。李小龍名聞天下的「寸勁拳」亦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從形意拳中最為受益的便是其發力,故在截拳道的很多技術中都有形意拳的影子。
(7)潭腿門(TAM TUEI):「精武體育會」入門拳法,由於邵漢生師傅早年曾在該會中學習及任教,所以他曾簡單地給李小龍講授過這一注重腿法修煉與運用的北方拳術,後來李小龍亦從書籍上專門研修過這一拳法。
(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梁子鵬教師早年曾給李小龍從理論上講解過這一拳法,而李小龍真正學鷹爪拳老師應是一本教授鷹爪拳的書籍,李小龍亦從中學到了很多擒鎖技術,因為鷹爪拳向以擒拿而著稱。
(9)彈腿門(SPRINGING LEG):這是李小龍從台灣省早期出版的一些武術書籍上學到的一種以腿法為主的北方拳術,而且李小龍的高超腿功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於這一基礎性拳法,這是一種實用價值很高的傳統拳術。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李小龍生前曾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習過這一「天下第一名拳」,他除了從一部介紹少林和尚習武的錄影帶上學習過少林拳外,亦從很多書籍上研修過少林拳,而且他看得最多的一部少林拳書是金佳福(KIM KAI FOOK)先生的一本著作。此外,李小龍生前還喜歡看《少林七十二藝練法》。
(11)羅漢拳(LAW HON KUNE):少林拳中的一種頗注重實戰的拳法,除了邵漢生師傅給他講授過這一拳法外,他亦在早期拍戲時跟其他叔伯學習過。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李小龍最崇拜的一位中國武術家便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霍元甲先生,並花時間專門研習過他的迷蹤拳藝,
(13)西嶽華拳(WA KUNG):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北派拳術。
(14)查拳(CHA KUNG):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典型的北方拳術。
(15)猴拳( MONKEY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門相當靈活、刁鑽、兇狠的拳藝。
(16)白眉派(DRAGON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頗為實用的南派拳術。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相當實用的南方拳術,李小龍在參加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面試時,曾表演過這一拳術中的動作。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這是李小龍早年在香港拍戲時跟一些步伯學習過的拳法,但真正進行研究則是在美國讀大學時。
(19)洪拳(HUNG KUNG):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期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武學名師學習過的一種硬橋硬馬的南派拳術,人們只知道這位師傅的綽號叫TAM。
(20)蔡家拳(CHOY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實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1)佛家拳(FUT GA ):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而實用的南派拳術。
(22)莫家拳(MOK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注重腿法運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3)李家拳(LI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4)劉家拳(LAU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是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南派武功。
(26)道家學說(TAOISM):道家理論直接影響與促進了振藩截拳道的發展,在李小龍的整個武學系統中,道家學說的影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太極」、「陰陽」與「五行」等便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理論,而這同樣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哲學底蘊與理論基礎。
(27)禪(ZEN):說到「禪」你一點兒也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李小龍生前確確實實曾對之潛心研究過,而且在其最權威的著述《截拳道之道》中,便曾專門對其進行過論述。
(28)易經(BOOK OF CHANGES):對這門古老的哲學,李小龍亦曾涉獵過。
(29)西洋拳擊(BOXING):對這門最古老的西方格鬥技藝,李小龍早在香港讀書時就曾跟體育老師學習過,亦通過錄影帶學習過「褐色轟炸機」喬.路易斯的拳擊技藝,並間接學習過拳王阿里的高超拳藝,這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李小龍除了早年跟哥哥學習過西洋劍技術之外,更於讀大學時專門修過這一課程。西洋劍術給李小龍的啟示是「強側置前」,其步法對李小龍的格鬥技藝亦有較大的提高與補充。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在振藩截拳道中,摔打技占很大的比例,而這一技術除了取自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些摔技外,很大程度上均直接來源於西洋摔跤。李小龍亦曾在讀大學時選修過這一課程。如今西洋摔跤已演變成為格鬥的主流。這種幾千年前在古羅馬角斗場的奴隸們中間流行的生死搏殺術亦已登上大雅之堂。
(32)柔道(JUDO):李小龍的第一位柔道老師是一位在香港經商的日本人,叫大兵衛(TAIHEIE),後又曾跟自己的一位好友兼弟子海伍德.尼希奧卡研習過這一近身格鬥的技藝,當時海伍德為「淵美柔道比賽冠軍」,亦為「黑帶群英殿」之「柔道悍將獎」獲得者。
(33)劍道(KENDO):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來自日本的格鬥藝術的,一位名叫和里積的日本武術家亦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獨特的實用型武技。
(34)柔術(JUJITSU):這是一種有別於柔道的更為兇殘,也更為全面的綜合性格鬥技藝(為日本古代忍者的必修課之一)。李小龍是向有「鎖制大師」之稱的「美國柔術之父」肯尼.拉貝爾學習這一來自日本的兇狠的以摔鎖為主的格鬥技藝的。
(35)法國拳術(FRANG KICK):又叫法國腿拳道,是一種滸於歐洲的實用型格鬥技術,也是一種以踢法為主體的拳道,李小龍曾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威猛的歐式拳道。
(36)薩瓦特(SAVATE):為法國的一種獨特的格鬥技藝,而且是一種踢、打、摔、拿皆可施展的綜合性拳術,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多有記載。
(37)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主要是指學自伊諾山度的莫律賓拳術、雙節棍、短棍及菲律賓短刀格鬥術,這對李小龍的功夫系統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38)空手道(KARATE):李小龍曾向多人討教過空手道技藝,如「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與查克.羅禮士等,並自學或研習過大山倍達所著的《空手道訓練學校》,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權威的一本空手道教科書。
(39)跆拳道(TAE KWON DO):李小龍是向自己的好友李峻九討教這一韓國國技的。
(40)泰國拳(MUAY THAI,亦可譯為THAI BOXING):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與錄影帶自學這一「世界第一搏擊運動」的,尤其是其「內圍戰法」對李小龍的影響頗大,當然李小龍亦曾潛心研究過其腿功訓練方法,這一點在其武學筆記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41)日式合氣道(AIKIDO):李小龍是通過植芝盛平先生的《合氣道》教材來研習其發力與用力均十分精妙的高度技巧性的武技的,因為植芝盛平為日式合氣道的創始人,同時亦同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42)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式合氣道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踢、打、摔、拿俱備以及腿法見長的綜合式格鬥技藝,除了李峻九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技藝外,他亦通過書籍自修過這一拳道。
3. 李小龍的截拳道都包括什麼功夫
1)太極拳(TAI CHI CHUAN):這是李小龍從其父親李海泉處學得的一種內家拳術,後成為振藩截拳道的核心內容之一,振藩截拳道的標志便是一幅太極圖。
(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這是李小龍從葉問宗師處學得的一門注重實戰的近戰型拳法,並發展成為振藩截拳道中最關鍵的內容。而且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論都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例如「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便取自於詠春拳中的「無型之型,無式之式」。
(3)螳螂拳(PRAYING MANTIS):邵漢生先生曾給李小龍講授過螳螂拳,而李小龍到美國後,又參考書籍自修過著名螳螂拳家羅昆玉先生的螳螂拳。至今,振藩截拳道中很多地方都留有螳螂拳的影子,例如「打擊要害」(SOME TARGET AREAS)中的「八打」與「八不打」便直接來自於螳螂拳。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這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陳師傅處學得的一種極為兇悍、實用的南派拳法,例如,振藩截拳道中的「插捶」(KNUCKLE FIST)便直接來自於蔡李佛拳中。
(5)八卦拳(BART KUAR CLNA):這是李小龍從書中學到的一種集養生、技擊與健體於一體的內家拳術,因為這是三大內家拳術「形意、八卦、太極」之一,故李小龍沒有理由不潛心研究它。
(6)形意拳(YING YIE):李小龍對形意拳極為崇敬,因為在近代中國很多技藝高超的武學名家都學習過形意拳或出自形意門。而李小龍最佩服的形意拳名師則又是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大師。李小龍名聞天下的「寸勁拳」亦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從形意拳中最為受益的便是其發力,故在截拳道的很多技術中都有形意拳的影子。
(7)潭腿門(TAM TUEI):「精武體育會」入門拳法,由於邵漢生師傅早年曾在該會中學習及任教,所以他曾簡單地給李小龍講授過這一注重腿法修煉與運用的北方拳術,後來李小龍亦從書籍上專門研修過這一拳法。
(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梁子鵬教師早年曾給李小龍從理論上講解過這一拳法,而李小龍真正學鷹爪拳老師應是一本教授鷹爪拳的書籍,李小龍亦從中學到了很多擒鎖技術,因為鷹爪拳向以擒拿而著稱。
(9)彈腿門(SPRINGING LEG):這是李小龍從台灣省早期出版的一些武術書籍上學到的一種以腿法為主的北方拳術,而且李小龍的高超腿功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於這一基礎性拳法,這是一種實用價值很高的傳統拳術。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李小龍生前曾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習過這一「天下第一名拳」,他除了從一部介紹少林和尚習武的錄影帶上學習過少林拳外,亦從很多書籍上研修過少林拳,而且他看得最多的一部少林拳書是金佳福(KIM KAI FOOK)先生的一本著作。此外,李小龍生前還喜歡看《少林七十二藝練法》。
(11)羅漢拳(LAW HON KUNE):少林拳中的一種頗注重實戰的拳法,除了邵漢生師傅給他講授過這一拳法外,他亦在早期拍戲時跟其他叔伯學習過。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李小龍最崇拜的一位中國武術家便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霍元甲先生,並花時間專門研習過他的迷蹤拳藝,
(13)西嶽華拳(WA KUNG):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北派拳術。
(14)查拳(CHA KUNG):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典型的北方拳術。
(15)猴拳( MONKEY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門相當靈活、刁鑽、兇狠的拳藝。
(16)白眉派(DRAGON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頗為實用的南派拳術。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相當實用的南方拳術,李小龍在參加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面試時,曾表演過這一拳術中的動作。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這是李小龍早年在香港拍戲時跟一些步伯學習過的拳法,但真正進行研究則是在美國讀大學時。
(19)洪拳(HUNG KUNG):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期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武學名師學習過的一種硬橋硬馬的南派拳術,人們只知道這位師傅的綽號叫TAM。
(20)蔡家拳(CHOY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實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1)佛家拳(FUT GA ):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而實用的南派拳術。
(22)莫家拳(MOK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注重腿法運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3)李家拳(LI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4)劉家拳(LAU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是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南派武功。
(26)道家學說(TAOISM):道家理論直接影響與促進了振藩截拳道的發展,在李小龍的整個武學系統中,道家學說的影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太極」、「陰陽」與「五行」等便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理論,而這同樣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哲學底蘊與理論基礎。
(27)禪(ZEN):說到「禪」你一點兒也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李小龍生前確確實實曾對之潛心研究過,而且在其最權威的著述《截拳道之道》中,便曾專門對其進行過論述。
(28)易經(BOOK OF CHANGES):對這門古老的哲學,李小龍亦曾涉獵過。
(29)西洋拳擊(BOXING):對這門最古老的西方格鬥技藝,李小龍早在香港讀書時就曾跟體育老師學習過,亦通過錄影帶學習過「褐色轟炸機」喬.路易斯的拳擊技藝,並間接學習過拳王阿里的高超拳藝,這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李小龍除了早年跟哥哥學習過西洋劍技術之外,更於讀大學時專門修過這一課程。西洋劍術給李小龍的啟示是「強側置前」,其步法對李小龍的格鬥技藝亦有較大的提高與補充。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在振藩截拳道中,摔打技占很大的比例,而這一技術除了取自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些摔技外,很大程度上均直接來源於西洋摔跤。李小龍亦曾在讀大學時選修過這一課程。如今西洋摔跤已演變成為格鬥的主流。這種幾千年前在古羅馬角斗場的奴隸們中間流行的生死搏殺術亦已登上大雅之堂。
(32)柔道(JUDO):李小龍的第一位柔道老師是一位在香港經商的日本人,叫大兵衛(TAIHEIE),後又曾跟自己的一位好友兼弟子海伍德.尼希奧卡研習過這一近身格鬥的技藝,當時海伍德為「淵美柔道比賽冠軍」,亦為「黑帶群英殿」之「柔道悍將獎」獲得者。
(33)劍道(KENDO):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來自日本的格鬥藝術的,一位名叫和里積的日本武術家亦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獨特的實用型武技。
(34)柔術(JUJITSU):這是一種有別於柔道的更為兇殘,也更為全面的綜合性格鬥技藝(為日本古代忍者的必修課之一)。李小龍是向有「鎖制大師」之稱的「美國柔術之父」肯尼.拉貝爾學習這一來自日本的兇狠的以摔鎖為主的格鬥技藝的。
(35)法國拳術(FRANG KICK):又叫法國腿拳道,是一種滸於歐洲的實用型格鬥技術,也是一種以踢法為主體的拳道,李小龍曾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威猛的歐式拳道。
(36)薩瓦特(SAVATE):為法國的一種獨特的格鬥技藝,而且是一種踢、打、摔、拿皆可施展的綜合性拳術,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多有記載。
(37)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主要是指學自伊諾山度的莫律賓拳術、雙節棍、短棍及菲律賓短刀格鬥術,這對李小龍的功夫系統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38)空手道(KARATE):李小龍曾向多人討教過空手道技藝,如「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與查克.羅禮士等,並自學或研習過大山倍達所著的《空手道訓練學校》,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權威的一本空手道教科書。
(39)跆拳道(TAE KWON DO):李小龍是向自己的好友李峻九討教這一韓國國技的。
(40)泰國拳(MUAY THAI,亦可譯為THAI BOXING):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與錄影帶自學這一「世界第一搏擊運動」的,尤其是其「內圍戰法」對李小龍的影響頗大,當然李小龍亦曾潛心研究過其腿功訓練方法,這一點在其武學筆記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41)日式合氣道(AIKIDO):李小龍是通過植芝盛平先生的《合氣道》教材來研習其發力與用力均十分精妙的高度技巧性的武技的,因為植芝盛平為日式合氣道的創始人,同時亦同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42)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式合氣道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踢、打、摔、拿俱備以及腿法見長的綜合式格鬥技藝,除了李峻九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技藝外,他亦通過書籍自修過這一拳道。
4. 我要李小龍技擊法還有別的截拳道之道 基本中國拳法.pdf 截拳道基本功訓練.txt 振藩截拳道入門
看完本《李小龍技擊法》就差不多能理解截拳道了。網上N多電子書。
5. 振藩截拳道
截拳道與李小龍的武術之路聯系太廣,而不能象陰天夜晚的星星般消失一空。那麼現在就是該再一次遙指月亮,企盼它能夠使截拳道之星光輝宇宙的時候了。同時,我們還要記住李小龍所說:「手指的作用只是用來指引光明之路。」
美國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
要想讓截拳道之星輝耀天空,照亮天國的美麗,那麼李小龍的密友河學生們就應聚會一起鑽研截拳道的意義和方向。於是1996年1月10日--11日,李小龍的13個直系弟子,包括他所創「振藩國術館」的助教木村武之和丹。伊魯山度,三個第二代學生,我,我女兒香凝,在西雅圖聚集一堂,會議期間產生了一系列有益於發揚光大李小龍武藝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決議。
概念與原始
我們的議題首先就對准武術刊物中最常見的議論。有一段時間,有兩類看似大相徑庭的觀點爭得相當厲害,那就是要堅持截拳道的概念還是要堅持截拳道的原始性。一方指責令一方拘泥於過去,幾乎使一成不變地模仿李小龍地動作,而忽略了他所強調地要發展,要適應時間和環境地改變而作相應改變。
「顯然,學習並不是純粹地模仿,也不是固定知識地簡單堆積或對知識進行動物似地反芻。學習似一個自我發現的連續式過程。這個過程永無終結。那麼截拳道的學習也不是知識的堆積,而是對錯誤的自我發現過程,這也可以說似一個(對錯誤)逐漸消減的過程。」
由此可見,李小龍所傳授的技巧和哲學知識並不存在一個固定不變的體系,並且可以看出,截拳道其本質也並不是一個事務,而是一個不斷地向更高層次自我實現地過程。因此,兩派之間的觀點並不存在本質的差別,不能單獨的以原始或概念來稱呼截拳道,這些稱號應該消除調。
目前,世界各地許多學校都標榜著教授截拳道,而其教練幾乎沒有甚至完全沒有截拳道教授水平和資格。使用截拳道這一名字和類似於此的名字的學校如此之普及,致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混亂,尤其對於那些渴望接受正規訓練的求學者,其受害更深。
為了區別於其他所謂「截拳道」的變體形式,而把李小龍教授的武技和哲學知識體系正式命名為「振藩截拳道」(JUN FAN JEET KUNE DO)
振藩復興
選擇「振藩截拳道」來命名具有重大意義,並經得起推敲。「振藩」是李小龍的中文名字,其中文的含義就是「自我振作,震驚藩邦」,李小龍正是以他獨特而具魅力的中國特色而震驚海內外。其次,李小龍在西雅圖成立的第一個武術學校就叫做振藩功夫學校,這名字當然具有歷史性意義。木村武之把一直教授的武術就叫做振藩功夫,因為這是李小龍居住在西雅圖時所使用的名稱。丹。伊魯山度所教授的課程中也包含振藩功夫,因此,歸於以上原因,我們在愛命名中仍保留「振藩」二字。
在此要著重強調一點:「振藩」於「截拳道」之間並沒有明顯的斷層,因為李小龍的藝術發展時一個連續不可分的過程。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得出,振藩截拳道應該申請作為非盈利性團體,這樣,從長遠利益著想,這一名稱才能獲得保護和承認。在會議評議中,我們引用了李小龍1971年文章中所講的一段話:
「很久以前,某一位藝術家發現了某一領域的真理,於是他花費畢生精力,抵住各種誘惑,埋頭對這一發現進行編籌。。。他死後,他的學生採納了他的構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傾向和他的方法,並把他們轉化成一種規則。。。。這樣,這種直覺產生的思想被轉化成了一種確切,鞏固的知識。這些善良,忠誠的追隨者們不僅把先哲們的知識變成一種神聖的聖物,而且把它變成了一座豐碑,一座埋藏著先哲睿智的豐碑。
另外,有些人把截拳道當作一門技巧有限的課程,它隨著李小龍的逝去而停止了發展(因為李小龍沒有時間完成他的研究了),也許每一類觀點都有他一定的道理。
有些人把李小龍的藝術簡單地看作是雜采眾家而得得折中混合物,這的確令人覺得困擾,煩心,然而也能夠理解這種看法為什麼存在,並且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另一方面,也僅僅是一點點道理而已。李小龍研究了各種類型的打鬥藝術,有東方的,西方的,古代的,現代的,他結合了拳擊,擊劍,柔術,永春中的規則和技巧,並冠以新名,但並不多。講這些的目的就是要說明作為原材料僅是一些毫無牽連,毫無邏輯的東西,而對其的研究,結合過程需要的是創造性。要知道缺乏真理的拼湊之物不可能久遠。
振藩截拳道道德准則
作為振藩截拳道這個集體的每一位成員,我們由一個共同的目標而聚集在一起,那就是:繼續發揚光大李小龍的武道藝術。現倡議所有的教練,實踐者,普通成員一定要協議遵守以下道德准則:
1尊敬並維護振藩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極其藝術的名稱及形象。
2成員彼此之間要互相尊重,要杜絕在背後傳播對其它成員不利的言論。如果成員間有誤會,應該私下裡互相交流一下或提交組織核心開會討論,而不允許在公眾場合相互攻擊。
3成員相互之間要充分交流對技巧知識,哲學理論的感受,見解,以便提高彼此的武技技能。
4要尊重下級成員的行動,包括助教,同事,指導者,雇員,要執行本文件導論部分提出的道德准則。如果某一成員與另一成員的學生發生矛盾,他應該將這一問題向此成員提出,請求調解。
5為了更好地加強訓練,會員可以學習一些振藩截拳道以外地技能。換句話說,會員可以學習其它武技來增強技能。但並不能把這」其它武技」稱之為振藩截拳道。
在西雅圖召開的開幕會議上,核心組織的成員討論通過了振藩截拳道的工作目標:
1。保存,發揚振藩截拳道之藝術並樹立對其創始人李小龍應有的尊敬。
2。向其它武術團體和公眾傳播真正的李小龍寫。錄或其弟子寫。錄的振藩截拳道藝術。
3。把組織建設成一個集振藩截拳道各方面知識於一體(包括體能訓練,技巧訓練,基本原則,科學基礎及哲學、思想、精神訓練等等)的知識富集中心。
4。把嚴其藝術傳播的質量關。
5。遵守《道德准則》,提倡核心組織成員,振藩截拳道指導老師及實踐者要相互尊重。
6。對那些正統,合法的振藩截拳道指導老師和實踐者進行認可。
總的來說,振藩截拳道是要作為一各傳播信息的教育團體而出現。借用李小龍的話說是:「核心並不是為了尋求人們的支持,也不是為了影響人們的意志」。我們的目的僅僅希望幫助求學者在探詢李小龍藝術的過程眾,開始獨立而富於思考地研究事務,拋卻循規蹈矩地陳規陋習。
振藩截拳道核心的目的之一就是認證那些正規合法的截拳道指導老師和實踐者。對於"認證「一詞,在人們心目中可能有些誤解,振藩截拳道是一個教育性組織,它不同於武術學校--它不賦予銜章和證書。在學生被認證為正規合法的振藩截拳道老師或實踐者之間,他首先必須通過他自己老師的資格肯定。
而能夠肯定其資格的老師必須是振藩截拳道核心的成員之一,不過在將來其成員范圍會有所擴大,當學生獲得了他老師的資格肯定後,他老師就可把學生推薦給核心,以獲得認證。3我們核心的目的,就是把這些獲得認證的指導老師推薦給前來探求來小龍藝術的學生。
振藩截拳道核心的成員有:
木村武之(TAKY KIMURA/顧問)--李小龍奧克蘭振藩國術館助教,此校依舊存在。
艾倫。喬(ALLEN JOE/顧問)--奧克蘭振藩國術館的學生,研究會的成員。
喬治。李(GOGE LEE/李鴻新)--奧克蘭振藩國術館的學生,曾協助李小龍設計過訓練設備。
格里戈龍。李(GREGION LEE)--中文名嚴萬法。嚴靜海(嚴靜海曾為李小龍在奧克蘭的助教)的兒子,現私下傳授武藝。
黃錦銘(TED WONG)--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為李小龍的私徒,研究會成員,現私人傳授截拳道。
李愷(DAN LEE)--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目前教授太極和振藩截拳道。
理查德。馬斯蒂羅(RICHARD BUSTILLO)---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領導者加利福尼亞,托蘭斯的IMB學會和研討會教學。
郝伯。傑克森(HERB JACKSON)--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李小龍的私徒,曾協助李小龍設計過訓練設備。
落瑞。哈特塞爾(LARRY HARTSELL)--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目前在MARINA DD ROY教學AT SEMINARS.
鮑勃。布爾默(BOB BREMER)--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目前小規模教授訓練班和研討會教學。
皮特。雅可布斯(PETE JACOBS)--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目前小規模教授訓練課。
史蒂夫。高登(STEVE GOLDEN)--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目前在太平洋西北小規模教授訓練班和研討會教學。
傑瑞。泡梯特(JERRY POTTET)--曾為洛杉機中國城振藩國術館學生,目前在作電影武術設計工作和私下教授。
克瑞斯。肯特(GHRIS KENT)--丹。伊魯山度的學生,目前在加利福尼亞的威尼斯擁有一所自己的學校。
湯米。江(TOMMY GONG)--黃錦銘的學生,目前在加利福尼亞的三藩市教學。
約翰。李特(JOHN LITTLE)--黃錦銘和李愷的學生。李小龍筆記和書的編撰者和研究者。
李香凝(SHANNON LEE KEASLER)--李小龍的女兒。從師於理查德。巴斯蒂羅習武,目前從師於黃錦銘和郝伯。傑克森。
琳達。李。卡德威爾(LINDA LEE CADWELL)--李小龍妻子,曾為西雅圖振藩功夫學校德學生,未從事教學。
截拳道目前的領軍人物之湯米克魯瑟斯———振藩截拳道頂級大師之一
另附國內振藩截拳道成員:
2008年,國內就有了第一批國際認證的截拳道教練,當時黃錦銘師傅的徒弟、美國振藩截拳道核心全職截拳道教練麥克·魯特爾師傅(MIKE RUTTER)到中國來舉行截拳道特訓營,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基本功扎實、武術基礎好、熱愛截拳道的年輕人(多為體育專業學生、體育研究生、運動員等)進行長時間的密集職業培訓,同年,獲得認證。次年麥克師父再次回到中國,舉辦了第二期特訓營,又再一次提升了「振藩截拳道」的技術水平。在訓練營結束時,麥克師父親自簽發了從美國帶來的截拳道等級證書,也是國內首批截拳道教練。隨後,在大量和國際截拳道導師接觸、交流與學習的過程中,這批教練們也豐富了自己的學識和增長了見識,並在各地開辦了截拳道協會和道館,至今仍在為截拳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在這里,我列舉部分教練名單供大家查閱,這些名單中的人都是跟隨國外李小龍親傳弟子或徒孫經過系統學習的:北京--史旭光(截拳道印心會)、南京--張安邦(原本截拳道館)、安徽寧國--舒擁軍、安徽蕪湖--張欣晨(安徽龍建博武道)、浙江寧波--王影巨、山東--軒慶龍、雲南昆明--曾箏(昆明截拳道禪武會)、湖南長沙--江傳榮(長沙好功夫截拳道館)、湖南婁底--王勝豪、上海--豐明合(上海武林風)、深圳--李小剛(金尊龍截拳道館)、重慶--龔源、國龍截拳道--李帥。另外,我也附上國內真正的截拳道傳人名單:湖南--郝鋼、湖南--朱建華。李小龍的徒弟李愷於2009年收他們兩為徒,並舉行了傳統而正式的收徒儀式,成為了截拳道第二代弟子。雖然他們相對於其他截拳道教練顯得比較低調一些,但他們確實是正式的截拳道弟子,以上所說的中國第一批截拳道教練中一大部分都是他們的徒弟,也就是截拳道第三代弟子了。郝鋼和陳琦平1998年就赴美跟隨木村武之、伊魯山度、黃錦銘等李小龍弟子學習截拳道和振藩功夫,回國後積極傳道。後郝鋼與朱建華又多次赴港跟隨黃錦銘師傅學習,得到了黃錦銘師傅的贊賞。
李小龍經常用水來類比於他所熱愛地截拳道哲學。它是中國道家哲學地延伸,也是振藩截拳道核心孜孜所求地學識。
6. 截拳道的精華元素
振藩截拳道的精華元素:
(1)太極拳(TAI CHI CHUAN):這是李小龍從其父親李海泉處學得的一種內家拳術,後成為振藩截拳道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振藩截拳道的標志便是一幅太極圖。
(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這是李小龍從葉問宗師處學得的一門注重實戰的近戰型拳法,並發展成為振藩截拳道中最關鍵的內容。而且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論都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例如「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便取自於詠春拳中的「無型之型,無式之式」。
(3)螳螂拳(PRAYING MANTIS):邵漢生先生曾給李小龍講授過螳螂拳,而李小龍到美國後,又參考書籍自修過著名螳螂拳家羅昆玉先生的螳螂拳。至今,振藩截拳道中很多地方都留有螳螂拳的影子,例如「打擊要害」(SOME TARGET AREAS)中的「八打」與「八不打」便直接來自於螳螂拳。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這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陳師傅處學得的一種極為兇悍、實用的南派拳法,例如,振藩截拳道中的「插捶」(KNUCKLE FIST)便直接來自於蔡李佛拳中。
(5)八卦拳(BART KUAR CLNA):這是李小龍從書中學到的一種集養生、技擊與健體於一體的內家拳術,因為這是三大內家拳術「形意、八卦、太極」之一,故李小龍沒有理由不潛心研究它。
(6)形意拳(YING YIE):李小龍對形意拳極為崇敬,因為在近代中國很多技藝高超的武學名家都學習過形意拳或出自形意門。而李小龍最佩服的形意拳名師則又是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大師。李小龍名聞天下的「寸勁拳」亦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從形意拳中最為受益的便是其發力,故在截拳道的很多技術中都有形意拳的影子。
(7)潭腿門(TAM TUEI):「精武體育會」入門拳法,由於邵漢生師傅早年曾在該會中學習及任教,所以他曾簡單地給李小龍講授過這一注重腿法修煉與運用的北方拳術,後來李小龍亦從書籍上專門研修過這一拳法。
(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梁子鵬教師早年曾給李小龍從理論上講解過這一拳法,而李小龍真正學鷹爪拳老師應是一本教授鷹爪拳的書籍,李小龍亦從中學到了很多擒鎖技術,因為鷹爪拳向以擒拿而著稱。
(9)彈腿門(SPRINGING LEG):這是李小龍從台灣省早期出版的一些武術書籍上學到的一種以腿法為主的北方拳術,而且李小龍的高超腿功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於這一基礎性拳法,這是一種實用價值很高的傳統拳術。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李小龍生前曾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習過這一「天下第一名拳」,他除了從一部介紹少林和尚習武的錄影帶上學習過少林拳外,亦從很多書籍上研修過少林拳,而且他看得最多的一部少林拳書是金佳福(KIM KAI FOOK)先生的一本著作。此外,李小龍生前還喜歡看《少林七十二藝練法》。
(11)羅漢拳(LAW HON KUNE):少林拳中的一種頗注重實戰的拳法,除了邵漢生師傅給他講授過這一拳法外,他亦在早期拍戲時跟其他叔伯學習過。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李小龍最崇拜的一位中國武術家便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霍元甲先生,並花時間專門研習過他的迷蹤拳藝,
(13)西嶽華拳(WA KUNG):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北派拳術。
(14)查拳(CHA KUNG):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典型的北方拳術。
(15)猴拳( MONKEY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門相當靈活、刁鑽、兇狠的拳藝。
(16)白眉派(DRAGON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頗為實用的南派拳術。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相當實用的南方拳術,李小龍在參加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面試時,曾表演過這一拳術中的動作。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這是李小龍早年在香港拍戲時跟一些步伯學習過的拳法,但真正進行研究則是在美國讀大學時。
(19)洪拳(HUNG KUNG):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期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武學名師學習過的一種硬橋硬馬的南派拳術,人們只知道這位師傅的綽號叫TAM。
(20)蔡家拳(CHOY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實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1)佛家拳(FUT GA ):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而實用的南派拳術。
(22)莫家拳(MOK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注重腿法運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3)李家拳(LI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4)劉家拳(LAU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是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南派武功。
(26)道家學說(TAOISM):道家理論直接影響與促進了振藩截拳道的發展,在李小龍的整個武學系統中,道家學說的影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太極」、「陰陽」與「五行」等便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理論,而這同樣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哲學底蘊與理論基礎。
(27)禪(ZEN):說到「禪」你一點兒也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李小龍生前確確實實曾對之潛心研究過,而且在其最權威的著述《截拳道之道》中,便曾專門對其進行過論述。
(28)易經(BOOK OF CHANGES):對這門古老的哲學,李小龍亦曾涉獵過。
(29)西洋拳擊(BOXING):對這門最古老的西方格鬥技藝,李小龍早在香港讀書時就曾跟體育老師學習過,亦通過錄影帶學習過「褐色轟炸機」喬.路易斯的拳擊技藝,並間接學習過拳王阿里的高超拳藝,這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李小龍除了早年跟哥哥學習過西洋劍技術之外,更於讀大學時專門修過這一課程。西洋劍術給李小龍的啟示是「強側置前」,其步法對李小龍的格鬥技藝亦有較大的提高與補充。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在振藩截拳道中,摔打技占很大的比例,而這一技術除了取自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些摔技外,很大程度上均直接來源於西洋摔跤。李小龍亦曾在讀大學時選修過這一課程。如今西洋摔跤已演變成為格鬥的主流。這種幾千年前在古羅馬角斗場的奴隸們中間流行的生死搏殺術亦已登上大雅之堂。
(32)柔道(JUDO):李小龍的第一位柔道老師是一位在香港經商的日本人,叫大兵衛(TAIHEIE),後又曾跟自己的一位好友兼弟子海伍德.尼希奧卡研習過這一近身格鬥的技藝,當時海伍德為「淵美柔道比賽冠軍」,亦為「黑帶群英殿」之「柔道悍將獎」獲得者。
(33)劍道(KENDO):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來自日本的格鬥藝術的,一位名叫和里積的日本武術家亦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獨特的實用型武技。
(34)柔術(JUJITSU):這是一種有別於柔道的更為兇殘,也更為全面的綜合性格鬥技藝(為日本古代忍者的必修課之一)。李小龍是向有「鎖制大師」之稱的「美國柔術之父」肯尼.拉貝爾學習這一來自日本的兇狠的以摔鎖為主的格鬥技藝的。
(35)法國拳術(FRANG KICK):又叫法國腿拳道,是一種滸於歐洲的實用型格鬥技術,也是一種以踢法為主體的拳道,李小龍曾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威猛的歐式拳道。
(36)薩瓦特(SAVATE):為法國的一種獨特的格鬥技藝,而且是一種踢、打、摔、拿皆可施展的綜合性拳術,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多有記載。
(37)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主要是指學自伊諾山度的莫律賓拳術、雙節棍、短棍及菲律賓短刀格鬥術,這對李小龍的功夫系統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38)空手道(KARATE):李小龍曾向多人討教過空手道技藝,如「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與查克.羅禮士等,並自學或研習過大山倍達所著的《空手道訓練學校》,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權威的一本空手道教科書。
(39)跆拳道(TAE KWON DO):李小龍是向自己的好友李峻九討教這一韓國國技的。
(40)泰國拳(MUAY THAI,亦可譯為THAI BOXING):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與錄影帶自學這一「世界第一搏擊運動」的,尤其是其「內圍戰法」對李小龍的影響頗大,當然李小龍亦曾潛心研究過其腿功訓練方法,這一點在其武學筆記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41)日式合氣道(AIKIDO):李小龍是通過植芝盛平先生的《合氣道》教材來研習其發力與用力均十分精妙的高度技巧性的武技的,因為植芝盛平為日式合氣道的創始人,同時亦同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42)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式合氣道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踢、打、摔、拿俱備以及腿法見長的綜合式格鬥技藝,除了李峻九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技藝外,他亦通過書籍自修過這一拳道。
7. 振藩截拳道核心都有誰
西雅圖出席組織成立大會的「核心」全體成員一致認為「振藩截拳道」組織的目的如下:
1、作為推廣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術及促進對於始創者李小龍的尊重。
2、根據李小龍的筆記及其親傳弟子的經驗將振藩截拳道武術及科學理論傳播到各武術團體及社會大眾。
3、作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術上的訓練、歷史上的基礎、科學理論、哲學及靈性思想上的學問等多方
面材料之寶庫。
4、對於傳播有關振藩截拳道武術及其始創者的資料,必須維持高度清晰的水準。
5、設立會員操守准則以達致各教者之間互相尊重包括與其他武術教者的相互關系。
6、對於合資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練及修習者作出承認。
總而言之,「振藩截拳道」組織視自身為知識的傳播機構,借用李小龍的一句話:「核心」既不謀求任何人的贊賞,也不力圖影響任何人朝向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能使一位熱愛並潛心研究李小龍武道藝術的人「開始察覺一切,而不是不加鑒別的盲目接受」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的了。
伊魯山度 辭離「核心」
「核心」就是振藩截拳道的董事局,它不是一個封閉的小圈子,新的成員將陸續加入。在「核心」的成立初期我們失去了一位重要成員,又得到了一位新成員。在參加了1996年1月的「核心」會議後不久,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武館的助教伊魯山度向「核心」請辭,決定以他自己二十多年的截拳道教學經驗去獨立完成小龍當年交給他的重任。他衷心祝願「振藩截拳道核心」,並將同樣地堅持和維護李小龍的武道藝術作為自己的目標,希望近年來出現在截拳道內部的不幸爭吵早日可停止。當伊魯山度辭離「核心」的時候,我感到不理解,此事對我打擊很大,我的調和與解釋也未能挽留他。他辭去的時候,要求以「退休」的身份離開。這意味著「激流勇退」,且他在「核心」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退休」這個詞實在不那麼恰當事實上,由於「核心」剛剛創立,「退休」一詞對它的任何成員都是不合用的。
接著,伊魯山度又提出以「顧問」身份離開,向我和木村武元表示,他願意與「核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分享他所掌握的小龍武道藝術知識。出於對伊魯山度多年對李小龍武道藝術教學的豐富經驗,「核心」基本上歡迎他做顧問的,但「顧問」的職務已授與「核心」的兩位成員木村武元和Allen Joe。由於伊魯山度在小龍生前或以後都是「核心」許多成員的師父,為表達大家的敬仰之情,伊魯山度被請求接受「資源顧問」這個榮銜。我們覺得,只有「資源顧問」一詞才恰如其份,也符合他的獨立性的願望。但是伊魯山度卻謝絕了這一邀請。伊魯山度由於其精湛的武技與非凡的振藩截拳道知識,受到他昔日眾多學生的高度尊敬,「核心」永遠歡迎他以活躍或顧問角色加入我們統一李小龍武道藝術的工作。伊魯山度是李小龍截拳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核心」的大門將依然對他敞開。「核心」熱切希望與其他一切熱愛和尊敬李小龍的人們一起共同推進我們的工作,而並不是用自己的個人方法表達出來。李小龍曾說過:我們不會孤立地工作,更不會去搞那種要求「獨占真理」而排斥其他意見。我們所尋求的,只是成為一座振藩截拳道知識的寶庫,這個地方正是一個武術家自我發現進程的起點。承認他們自己「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於合資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練及修習者作出承認。
可能有些讀者會對「承認」這個名詞不大理解,「振藩截拳道」不像一般的武術學校,它不授與段位和證書,任何一位合格的教練或學員在得到本組織承認之前,必須事先得到他教練的考核與認可。有資格考核頒證的教練必須是「核心」的現有成員,盡管在將來「核心」的成員資格將被放寬。當一位學生由他的教練頒證後,才可由教練將其進一步提請「核心」承認。我們確立這種「承認制度」的目的,是便於將來向熱愛李小龍武道藝術的公眾推薦合資格的教練。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名單:
木村武元(顧問) — 李小龍在西雅圖時期「振藩國術館」的首位助教。
Allen Joe(顧問) — 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
George Lee — 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製造師之一。
嚴萬法 — 嚴鏡海(已故)之子,現從事私人教學,嚴鏡海是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助教。
黃錦銘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現舉辦有關截拳道的研討會與私人教學。
李凱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從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學。
Richard Bustillo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指導加州IMB學院並在研討會教學。
Larry Hartsell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在加州LAMA學院任教並在研討會教學。
Herb Jackson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製造師之一。
Bob Bremer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Pete Jacobs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
Steve Golden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Jerry Poteet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擔任電影武打設計和從事私人教學。
Tim Tackett — 伊魯山度的資深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Chris Kent — 伊魯山度的資深弟子,現在加州威尼斯市擁有一所自己的學校。
Tommy Gong — 黃錦銘的弟子,現在加州三藩市從事教學。
John Little — 黃錦銘與李凱的弟子,李小龍的筆記與書籍的研究家兼作家。
李香凝 — 李小龍的女兒,曾向Richard Bustillo學武,現跟隨黃錦銘與Herb Jackson學習。
李蓮達 — 李小龍在西雅圖時期女弟子,迄今沒有教授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核心」歡迎小龍昔日的朋友與學生陸續加入。我們所感興趣的是通過過去的每一位小龍的朋友和學生的回憶,來不斷改善我們這座「寶庫」的歷史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核心」新成員的不斷增加,有關小龍當年的工作和振藩截拳道的知識必將不斷得到改善。
李小龍時常將其熱愛的截拳道哲學比喻為水,水有五大特徵:
1、水的形狀是可以隨著它的容器而改變的,例如:碗、杯及山谷。換言之,它的特質是有彈性的,適應力
強的,合作性強,及不會堅持己見的。
2、水是有耐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亦充滿力量;可以慢慢地侵蝕最堅硬的石頭。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比起
先聲奪人及過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挑戰。
3、水在靜止時是清澈的;但當水翻騰洶涌時是污濁及充滿破壞力。所以我們在心平氣和時才能靜心地自我
思考。
4、水能沖破障礙,任意地飄流及穿梭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不分界限,沒有偏袒任何方面,公平提供服務。
5、當你與水合作時,它是你的朋友;反之,當與水對抗時,它是你的敵人。膽小的人若然胡亂地在水中掙
扎擺動,是很容易遇溺;另一方面,冷靜的人在水中輕輕地浮動時,會自然地飄盪。當面對眾多敵人時
人們會進入無止境矛盾、疑惑及怨恨,因此溫柔及可信賴的人是較受歡迎及本身能得到內心平靜。
閃光
當父親李小龍去世的時候,其兒子李國豪年僅八歲。在他們共同渡過的短暫歲月里,小龍同國豪和年僅四歲的香凝一同游戲及訓練,渡過了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小龍去世一年以後我帶著他們兄妹倆遷居加利福尼亞州,國豪努力想在伊魯山度和父親的其他弟子的指導下恢復武術訓練,但父親的去世對他打擊是如此之大,以至他無法面對那些父親生前所酷愛的事物。國豪是十分活躍,從小到二十歲,國豪始終堅持跑步、騎單車、器械訓練,像運動員一般保持著驚人的體能。二十歲以前,他跟隨老師及他父親弟子圈外的一位朋友Mike Vendrell練習武術。但幾年後,他終於鼓起勇氣自己回到伊魯山度武功學院,在他父親老朋友的指導下,恢復了中斷十餘載的截拳道訓練。
他訓練刻苦,成績突出,表現出閃光的才華。很多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繼承父親之衣缽,成為新一代截拳道領袖,盡管國豪自己從沒有把這件事作為他的第一願望。但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一場不幸的失誤奪去了國豪的生命,人們的渴望也永遠成為泡影。
我相信生命是由能量與智慧組成的,雖以某種我們所知的方式熄滅,但它始終循環不息。就像那遙遠的星光,當它長途跋涉照到地球上的時候,那顆發出光芒的星可能早已不存在了。我相信李小龍與李國豪父子用生命的能量與智慧化作的不朽光華將繼續照耀我們,推動我們勇敢向前。小龍與國豪父子二人為武術所作出的貢獻及遺留給人類豐厚的武術遺產,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將他們的事業繼續發揚光大。
摘自《振藩截拳道香港分會》
8. 一些關於截拳道的問題
1
李小龍用這句話開始了他那篇發表在1971年9月號《黑帶》雜志的題目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從傳統武術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長文章。在小龍去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看來是頗有必要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這些年來,我不斷聽到截拳道世界中的爭論與混淆之言。小龍早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時的高級助教木村武元曾多次對我說,現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時候了,以確保李小龍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龍的第一代門徒全部去世後失傳。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龍的墓碑上刻著:「截拳道創始人」,我真誠地希望有一天小龍的徒孫輩們讀到這碑文時,會知道他們的師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創造力的天才。我為目前所讀到和聽到的關於什麼是「截拳道」這個名稱涵義的眾多片面解釋與論點感到痛苦。小龍曾說過:「一旦有人妄稱截拳道是什麼,或是與這個與那個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讓截拳道這三個字永遠消失罷!消除掉這虛有的名稱,只讓它的實質存在罷!截拳道只是個名稱罷了!」我一直對小龍這解釋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時我想:是的,讓它消失罷,小龍會更願意這樣,而不願讓人把這名稱用到一套有限的單純模仿他打鬥動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實用主義哲學教條折衷而成的大雜燴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體上。那麼顯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或許,「截拳道」這個名稱很久以前便應該消失了,但是現在,在小龍逝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這一名稱卻被越來越廣泛地與李小龍失傳的武術聯系在一起。現在是該再一次將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讓截拳道之光華通過的時候了。記住,像小龍說過的那樣:「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與周圍一切的光茫源頭。」為了研究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讓那些小龍的摯友與嫡傳門徒團結在一起來探究截拳道的含義與指導方針。
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龍最傑出的原始嫡傳門徒,包括小龍當年開館授武的兩大助教木村武元與伊魯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兒香凝和我,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制定了一系列對於永保李小龍的武術遺產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
原始派與概念派之爭
我們的討論變成傳媒中熱門的話題,當時爭論最多的是兩種表面上似乎背馳的觀點,那就是把截拳道分為「原始的」和「概念的」兩派。概念派指責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單純模仿小龍的動作而無視他關於不斷提高與改進現有武技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發展的遺訓。而原始派則斷言,概念派是建立在一套為適應發展而不斷改變的理論基礎之上,而這種做法將導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終消失。
我們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就會認識到,就像陰陽標志特徵:陰中帶陽,陽中帶陰,互為對方中包含要素,小龍當年傳授的原始內容,是包含了上述兩派中所共有的獨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學武之道,絕非是單純的模仿,亦非知識的簡單積累與混合。學武之道,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一個永無終止的過程。在截拳道中,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那些為我們所忽略而遺忘在背後的事物本源過程。顯而易見,世上存在著一個由李小龍親自創立並傳授的「未經混合」的武技與哲學體系;截拳道之要素並非一件單一事物,而是一個最大限度發展自我的獨特進程。因此結論是:「原始派」和「概念派」兩種截拳道學說所教授的知識並無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稱謂是無意義的,應早日消除,兩派應團結一致。但問題仍然存在,不管怎樣,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義。所以我們要盡力澄清。
與會者討論認為:目前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以傳授一些被稱作「截拳道」的東西為學校招牌,其傳授者只有一點點有限截拳道知識或根本不懂截拳道為何物。這些學校盜用「截拳道」之名,或僅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書藉來教授學生。這種做法已在公眾中導致對「截拳道」認識上有著極大的混亂,特別是對那些真心希望獲得正宗截拳道傳授的愛好者造成了很大損害。因此,我們開始便一致決定採用「振藩截拳道」之名來稱謂李小龍的真正武道藝術,期待將李小龍用畢生心血創立和傳授的武技與哲學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區別開來。
振藩的復興
我們選擇「振藩截拳道」這個名稱是頗具深義的。首先,「振藩」是小龍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裡的意思是「喚醒和震撼外邦」,小龍用的偉大中國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們的心靈。再者,小龍當年在西雅圖開辦為他生平的第一間正式武館時,便是命名為「振藩國術館」,由此可見「振藩」這個名稱的重大歷史意義。小龍的首位助教、嫡傳高足木村武元,至今仍以「振藩國術」之名向學生傳授小龍早年所傳的武藝,因為這個名稱是小龍當年在西雅圖生活期間親自製定的;伊魯山度也在教授小龍當年學校全部課程包括「振藩國術」在內。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兒李香凝在會上建議將真正由她父親創立的武術命「振藩截拳道」,這一提案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許並即時通過。應請注意的是,在「振藩國術」與「截拳道」之間並沒有一道十分明顯的分界線,因為小龍的武術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前後關聯、密不可分的過程。經過一段長時間討論,前來西雅圖與會者一致決定:「振藩截拳道」將被用作我們成立的非牟利團體的正式名稱,從而使這個名稱得到法律的保護與承認,並使後代獲益。
在這里,我們又想起了小龍在1971年所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我們可以假設,很久以前,有位武術家發現了部分真理。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拒絕將這些尚不完善的發現加以歸納總結……但當他過世以後,他的學生們把他的設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和他的理論當做一種教條來遵從……當屬於一個人天性中的流動直覺被後人固定為一種模式,成為一種混合的知識……如果這樣做,忠心的追隨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識的聖殿,而是一座被他們所埋葬的創立者智慧墳墓。」當然,我們成立這個組織,不會用規章制度和強硬命令去阻礙熱愛截拳道的人們追求個人解放的熱潮。
但組織有不同類型,其中有一類組織賦予自己一種職權,培養人盲從,目的是想使組織長久存在。這倒像小龍在批評「模式」的時候所說的那樣:「所謂」模式永遠不會被視作真理,因為它那僵化的規則與原理是不準被人違背。對於活生生的人來說,發揮個人的特長與創造力,永遠比盲從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突破束縛 獲得自由
小龍非常清楚,他所創造的打鬥方式並非任何一種「模式」,他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突破「模式」、「外型」和種種「教條」的束縛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出於這種美好的願望,我們的組織不會抑制會員的成長,並且鼓勵會員進步。我們決定使「振藩截拳道」成為另一種類型的組織,它成立的目的是通過追尋李小龍的武術資料,從而得到真理,我們可以從學術上的教材得到,例如:書、文章、錄音帶、錄像帶、專家研討會與個人輔導。決定成立這個組織,是因為我們一直為信念而奮斗。而這一信念,早在1975年經我允許而把小龍的筆記整理出版的《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時便已提出。當年小龍在整理筆記時,曾嘗試把這部書定名為《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釋義》),但他當時猶豫而沒有出版。他不太願意出版這部筆記,是擔心他的方法被拿來當作真理或效法的典範及永遠不準違背的教條。小龍逝世以後,我撫心自問,覺得小龍的筆記中所總結的知識是如此彌足珍貴,若永遠封存起來,對世人來說將是無可估量的損失。
有一個關於佛的傳說:「佛祖傳道,宣揚通過克服自我消除人的自私與彼此仇恨。這時魔鬼出現在他面前對他說:「您已經參透人生之真諦,但如果您把這些真理宣講給世人,是不會有人理解你的。」佛祖答:「終有一天有人能理解的。」這也是我出版《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的願望和對「振藩截拳道」組織的期望。
讓爭論開始
在那些片面執著於截拳道某些理論存在這樣一種趨向、把《截拳道之道》當作「聖經」,首先找出結論,然後便翻開這部書,找到當中相關的一頁作為判斷這種結論。截拳道被描繪成一種僅僅用來學習武術的「理論」。他們背誦著書中小龍所寫的內容:「無形,超越一切形式而又存在於一切形式之中,使用一切方法,又不為任何方法所束縛,其作用無所不在」的那些章節,作為他們論點的依據。另有一些人則稱,截拳道只是一套包含若干有限技術的課程,由於小龍沒有來得及完成他的武學研究體系便猝然去世,因此截拳道的發展與進化自小龍去世之日起便停止了。以常理而論,上述兩種觀點都有點道理。假如說,這兩種論點中的任何一種可以代表「截拳道」的全部含義的話,那麼小龍當年也無須用心血著成那厚厚的數千頁筆記,來闡述搏擊原則與技巧的本質、在訓練中培養勇氣的哲理、科學的基礎和超越於格鬥藝術本身之上的人生真義了。
當小龍的武術被人當作成各種元素的簡單組合或折衷混合物時,我感到痛苦。直到現在,我仍遺憾地看到上述錯誤觀念的存在與其負面影響。小龍曾經研究了所有類型的格鬥藝術(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和現代的),他融合了拳擊、劍擊、柔道、詠春以及其他諸多流派武術的原理與技巧。如果僅僅是將其他流派武技拿來,缺乏創造力地簡單混合,這種做法是我所不贊成的。因為,沒有什麼事物能遠離真理而存在。截拳道是李小龍為擁有兩只手臂兩條腿的人類而創立在原理基礎之上。任何一種技術只有適合這一基本原則,才是屬於小龍的個人表達方式的一部分。這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以藝術家的技巧和創造性的天賦來最終完成的。這套基本技法,科學和哲學原理,就是「振藩截拳道核心」所要維護的李小龍武術原則。假使每一位理解截拳道基本原理的人都能找到表達自我的獨特方式,那麼,他就應研究他所獲得的各種經驗,吸收有用的而摒棄無用的,並提出自己特有的理論闡釋。當他們找到返樸歸真的階段時候,他們就真正發現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截拳道表達方式。但如果沒有上述基石做鋪墊,一個人是絕不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如果蒙上天恩賜,小龍今天依然健在的話,截拳道將會有很大改變。但如果我們嘗試去揣測活著的小龍將會給截拳道甚麼新的指導方針,將是徒勞無益的。「振藩截拳道」不會去妄斷它的創始人會採取何種研究方針。「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位成員Pete Jacobs對此發表意見說:「妄說這個或那個是截拳道是無意義的,除非今天小龍在這里才有資格說它是或不是甚麼,其他說法都是解釋而已。如果你寫一本書來展示技法,你將背離小龍的全部立場和觀點。如果你寫一本書來展現小龍的哲學,則每個人的解釋又有所不同。去解釋小龍曾經怎樣做、怎樣尋求改變和自我提高,才是我們所能做的、唯一有用的事。」
一人有一票,在西雅圖開會的全體成員選擇了「振藩截拳道核心」這個名稱,來作為我們這個組織領導核心的稱謂。採用「核心」這個名字,是因為小龍常使用這個術語來描繪所有的格鬥形式或是「沒有圓周的圓形」。小龍在其書中寫下這些的時候總是談到「緊隨核心,由核心中獲得解放、回歸自由的本源」。「振藩截拳道核心」不像那些級別繁多的武術學校,沒有等級深嚴的管理,每個成員都有相同的權力參加「核心」所組織的活動。「核心」認為本組織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對李小龍的熱愛與懷念、描繪與理解以及「一點兒困惑」,都擁有均等的渴望去保存李小龍的武術。不論他們與李小龍共同渡過的時光是長或短,都值得重視及承認。這一點,也是卓有遠見的。
在西雅圖出席組織成立大會的「核心」全體成員一致認為「振藩截拳道」組織的目的如下:
1、作為推廣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術及促進對於始創者李小龍的尊重。
2、根據李小龍的筆記及其親傳弟子的經驗將振藩截拳道武術及科學理論傳播到各武術團體及社會大眾。
3、作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術上的訓練、歷史上的基礎、科學理論、哲學及靈性思想上的學問等多方
面材料之寶庫。
4、對於傳播有關振藩截拳道武術及其始創者的資料,必須維持高度清晰的水準。
5、設立會員操守准則以達致各教者之間互相尊重包括與其他武術教者的相互關系。
6、對於合資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練及修習者作出承認。
總而言之,「振藩截拳道」組織視自身為知識的傳播機構,借用李小龍的一句話:「核心」既不謀求任何人的贊賞,也不力圖影響任何人朝向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能使一位熱愛並潛心研究李小龍武道藝術的人「開始察覺一切,而不是不加鑒別的盲目接受」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的了。
伊魯山度 辭離「核心」
「核心」就是振藩截拳道的董事局,它不是一個封閉的小圈子,新的成員將陸續加入。在「核心」的成立初期我們失去了一位重要成員,又得到了一位新成員。在參加了1996年1月的「核心」會議後不久,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武館的助教伊魯山度向「核心」請辭,決定以他自己二十多年的截拳道教學經驗去獨立完成小龍當年交給他的重任。他衷心祝願「振藩截拳道核心」,並將同樣地堅持和維護李小龍的武道藝術作為自己的目標,希望近年來出現在截拳道內部的不幸爭吵早日可停止。當伊魯山度辭離「核心」的時候,我感到不理解,此事對我打擊很大,我的調和與解釋也未能挽留他。他辭去的時候,要求以「退休」的身份離開。這意味著「激流勇退」,且他在「核心」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退休」這個詞實在不那麼恰當事實上,由於「核心」剛剛創立,「退休」一詞對它的任何成員都是不合用的。
接著,伊魯山度又提出以「顧問」身份離開,向我和木村武元表示,他願意與「核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分享他所掌握的小龍武道藝術知識。出於對伊魯山度多年對李小龍武道藝術教學的豐富經驗,「核心」基本上歡迎他做顧問的,但「顧問」的職務已授與「核心」的兩位成員木村武元和Allen Joe。由於伊魯山度在小龍生前或以後都是「核心」許多成員的師父,為表達大家的敬仰之情,伊魯山度被請求接受「資源顧問」這個榮銜。我們覺得,只有「資源顧問」一詞才恰如其份,也符合他的獨立性的願望。但是伊魯山度卻謝絕了這一邀請。伊魯山度由於其精湛的武技與非凡的振藩截拳道知識,受到他昔日眾多學生的高度尊敬,「核心」永遠歡迎他以活躍或顧問角色加入我們統一李小龍武道藝術的工作。伊魯山度是李小龍截拳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核心」的大門將依然對他敞開。「核心」熱切希望與其他一切熱愛和尊敬李小龍的人們一起共同推進我們的工作,而並不是用自己的個人方法表達出來。李小龍曾說過:我們不會孤立地工作,更不會去搞那種要求「獨占真理」而排斥其他意見。我們所尋求的,只是成為一座振藩截拳道知識的寶庫,這個地方正是一個武術家自我發現進程的起點。承認他們自己「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於合資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練及修習者作出承認。
可能有些讀者會對「承認」這個名詞不大理解,「振藩截拳道」不像一般的武術學校,它不授與段位和證書,任何一位合格的教練或學員在得到本組織承認之前,必須事先得到他教練的考核與認可。有資格考核頒證的教練必須是「核心」的現有成員,盡管在將來「核心」的成員資格將被放寬。當一位學生由他的教練頒證後,才可由教練將其進一步提請「核心」承認。我們確立這種「承認制度」的目的,是便於將來向熱愛李小龍武道藝術的公眾推薦合資格的教練。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名單:
木村武元(顧問) — 李小龍在西雅圖時期「振藩國術館」的首位助教。
Allen Joe(顧問) — 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
George Lee — 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製造師之一。
嚴萬法 — 嚴鏡海(已故)之子,現從事私人教學,嚴鏡海是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助教。
黃錦銘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現舉辦有關截拳道的研討會與私人教學。
李凱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從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學。
Richard Bustillo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指導加州IMB學院並在研討會教學。
Larry Hartsell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在加州LAMA學院任教並在研討會教學。
Herb Jackson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製造師之一。
Bob Bremer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Pete Jacobs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
Steve Golden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Jerry Poteet —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擔任電影武打設計和從事私人教學。
Tim Tackett — 伊魯山度的資深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Chris Kent — 伊魯山度的資深弟子,現在加州威尼斯市擁有一所自己的學校。
Tommy Gong — 黃錦銘的弟子,現在加州三藩市從事教學。
John Little — 黃錦銘與李凱的弟子,李小龍的筆記與書籍的研究家兼作家。
李香凝 — 李小龍的女兒,曾向Richard Bustillo學武,現跟隨黃錦銘與Herb Jackson學習。
李蓮達 — 李小龍在西雅圖時期女弟子,迄今沒有教授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核心」歡迎小龍昔日的朋友與學生陸續加入。我們所感興趣的是通過過去的每一位小龍的朋友和學生的回憶,來不斷改善我們這座「寶庫」的歷史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核心」新成員的不斷增加,有關小龍當年的工作和振藩截拳道的知識必將不斷得到改善。
李小龍時常將其熱愛的截拳道哲學比喻為水,水有五大特徵:
1、水的形狀是可以隨著它的容器而改變的,例如:碗、杯及山谷。換言之,它的特質是有彈性的,適應力
強的,合作性強,及不會堅持己見的。
2、水是有耐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亦充滿力量;可以慢慢地侵蝕最堅硬的石頭。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比起
先聲奪人及過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挑戰。
3、水在靜止時是清澈的;但當水翻騰洶涌時是污濁及充滿破壞力。所以我們在心平氣和時才能靜心地自我
思考。
4、水能沖破障礙,任意地飄流及穿梭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不分界限,沒有偏袒任何方面,公平提供服務。
5、當你與水合作時,它是你的朋友;反之,當與水對抗時,它是你的敵人。膽小的人若然胡亂地在水中掙
扎擺動,是很容易遇溺;另一方面,冷靜的人在水中輕輕地浮動時,會自然地飄盪。當面對眾多敵人時
人們會進入無止境矛盾、疑惑及怨恨,因此溫柔及可信賴的人是較受歡迎及本身能得到內心平靜。
閃光
當父親李小龍去世的時候,其兒子李國豪年僅八歲。在他們共同渡過的短暫歲月里,小龍同國豪和年僅四歲的香凝一同游戲及訓練,渡過了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小龍去世一年以後我帶著他們兄妹倆遷居加利福尼亞州,國豪努力想在伊魯山度和父親的其他弟子的指導下恢復武術訓練,但父親的去世對他打擊是如此之大,以至他無法面對那些父親生前所酷愛的事物。國豪是十分活躍,從小到二十歲,國豪始終堅持跑步、騎單車、器械訓練,像運動員一般保持著驚人的體能。二十歲以前,他跟隨老師及他父親弟子圈外的一位朋友Mike Vendrell練習武術。但幾年後,他終於鼓起勇氣自己回到伊魯山度武功學院,在他父親老朋友的指導下,恢復了中斷十餘載的截拳道訓練。
他訓練刻苦,成績突出,表現出閃光的才華。很多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繼承父親之衣缽,成為新一代截拳道領袖,盡管國豪自己從沒有把這件事作為他的第一願望。但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一場不幸的失誤奪去了國豪的生命,人們的渴望也永遠成為泡影。
我相信生命是由能量與智慧組成的,雖以某種我們所知的方式熄滅,但它始終循環不息。就像那遙遠的星光,當它長途跋涉照到地球上的時候,那顆發出光芒的星可能早已不存在了。我相信李小龍與李國豪父子用生命的能量與智慧化作的不朽光華將繼續照耀我們,推動我們勇敢向前。小龍與國豪父子二人為武術所作出的貢獻及遺留給人類豐厚的武術遺產,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將他們的事業繼續發揚光大。
2
不清楚 可以向當地體育局了解
3女孩子可以練 但是要保持好體形的話不如練練愈加 跆拳道 女子防身了
截拳道實用性很好`
9. 截拳道的精華元素
yzォrwjpыёzォku∧博\gЧ單 振藩截拳道的精髓元素: (1)太極拳(TAI CHI CHUAN):這是李小龍從其父親李海泉處學得的一種內家拳術,後成為振藩截拳道的中心形式之一,因振藩截拳道的標志便是一幅太極圖。 (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這是李小龍從葉問宗師處學得的一門注重實戰的近戰型拳法,並開展成為振藩截拳道中最關鍵的形式。而且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實際都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例如「以無法為有法,以有限為有限」便取自於詠春拳中的「無型之型,無式之式」。 (3)螳螂拳(PRAYING MANTIS):邵漢生教員曾給李小龍講授過螳螂拳,而李小龍到美國後,又參考書籍自修過知名螳螂拳家羅昆玉教員的螳螂拳。至今,振藩截拳道中很多中央都留有螳螂拳的影子,例如「打擊關鍵」(SOME TARGET AREAS)中的「八打」與「八不打」便直接來自於螳螂拳。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這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從一位不願泄漏姓名的陳徒弟處學得的一種極為兇悍、適用的南派拳法,例如,振藩截拳道中的「插捶」(KNUCKLE FIST)便直接來自於蔡李佛拳中。 (5)八卦拳(BART KUAR CLNA):這是李小龍從書中學到的一種集養生、技擊與健體於一體的內家拳術,由於這是三大內家拳術「形意、八卦、太極」之一,故李小龍沒有理由不專心研討它。 (6)形意拳(YING YIE):李小龍對形意拳極為敬重,由於在近代中國很多技藝高明的武學名家都進修過形意拳或出自形意門。而李小龍最信服的形意拳名師則又是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巨匠。李小龍名聞天下的「寸勁拳」亦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從形意拳中最為受益的便是其發力,故在截拳道的很多技術中都有形意拳的影子。 (7)潭腿門(TAM TUEI):「精武體育會」入門拳法,由於邵漢生徒弟晚年曾在該會中進修及任教,所以他曾繁雜地給李小龍講授過這一注重腿法修煉與運用的南方拳術,事先李小龍亦從書籍上特地研修過這一拳法。 (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梁子鵬教員晚年曾給李小龍從實際上講解過這一拳法,而李小龍真正學鷹爪拳教員應是一本教授鷹爪拳的書籍,李小龍亦從中學到了很多擒鎖技術,由於鷹爪拳向以擒拿而著稱。 (9)彈腿門(SPRINGING LEG):這是李小龍從台灣省早期出版的一些武術書籍上學到的一種以腿法為主的南方拳術,而且李小龍的高明腿功在很大水平上便得益於這一基礎性拳法,這是一種適用價值很高的激進拳術。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李小龍生前曾花了很大的精神研習過這一「天下第一名拳」,他除了從一部引見少林和尚習武的錄影帶上進修過少林拳外,亦從很多書籍上研修過少林拳,而且他看得最多的一部少林拳書是金佳福(KIM KAI FOOK)教員的一本著作。此外,李小龍生前還喜歡看《少林七十二藝練法》。 (11)羅漢拳(LAW HON KUNE):少林拳中的一種頗注重實戰的拳法,除了邵漢生徒弟給他講授過這一拳法外,他亦在早期拍戲時跟其他叔伯進修過。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李小龍最崇敬的一位中國武術家便是「精武體育會」興辦人霍元甲教員,並花時間特地研習過他的迷蹤拳藝, (13)西嶽華拳(WA KUNG):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北派拳術。 (14)查拳(CHA KUNG):李小龍經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典型的南方拳術。 (15)猴拳( MONKEY STYLE):李小龍經過書籍自修過的一門相當靈敏、刁鑽、殘酷的拳藝。 (16)白眉派(DRAGON STYLE):李小龍經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頗為適用的南派拳術。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相當適用的南方拳術,李小龍在參與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面試時,曾扮演過這一拳術中的舉措。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這是李小龍晚年在香港拍戲時跟一些步伯進修過的拳法,但真正停止研討則是在美國讀大學時。 (19)洪拳(HUNG KUNG):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期跟一位不願泄漏姓名的武學名師進修過的一種硬橋硬馬的南派拳術,人們只知道這位徒弟的綽號叫TAM。 (20)蔡家拳(CHOY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適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學名拳之一。 (21)佛家拳(FUT GA ):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中央特徵而適用的南派拳術。 (22)莫家拳(MOK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注重腿法運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學名拳之一。 (23)李家拳(LI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中央特徵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學名拳之一。 (24)劉家拳(LAU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學名拳之一。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是李小龍經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南派武功。 (26)道家學說(TAOISM):道家實際直接影響與促進了振藩截拳道的開展,在李小龍的整個武學系統中,道家學說的影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太極」、「陰陽」與「五行」等便是道家學說的中心思論,而這異樣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哲學底蘊與實際基礎。 (27)禪(ZEN):說到「禪」你一點兒也不用感到奇異,由於李小龍生前確確實實曾對之專心研討過,而且在其最威望的著作《截拳道之道》中,便曾特地對其停止過論述。 (28)易經(BOOK OF CHANGES):對這門新鮮的哲學,李小龍亦曾涉獵過。 (29)西洋拳擊(BOXING):對這門最新鮮的西方格鬥技藝,李小龍早在香港讀書時就曾跟體育教員進修過,亦經過錄影帶進修過「褐色轟炸機」喬。路易斯的拳擊技藝,並直接進修過拳王阿里的高明拳藝,這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一項中心技術。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李小龍除了晚年跟哥哥進修過西洋劍技術之外,更於讀大學時特地修過這一課程。西洋劍術給李小龍的啟示是「強側置前」,其步法對李小龍的格鬥技藝亦有較大的提高與補充。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在振藩截拳道中,摔打技占很大的比例,而這一技術除了取自中國激進武術中的一些摔技外,很大水平上均直接根源於西洋摔跤。李小龍亦曾在讀大學時選修過這一課程。往常西洋摔跤已演化成為格鬥的主流。這種幾千年前在古羅馬角斗場的奴隸們中間盛行的生死搏殺術亦已登上大雅之堂。 (32)柔道(JUDO):李小龍的第一位柔道教員是一位在香港經商的日自己,叫大兵衛(TAIHEIE),後又曾跟自己的一位好友兼弟子海伍德。尼希奧卡研習過這一近身格鬥的技藝,事先海伍德為「淵美柔道競賽冠軍」,亦為「黑帶群英殿」之「柔道悍將獎」取得者。 (33)劍道(KENDO):李小龍是經過書籍自學過這一來自日本的格鬥藝術的,一位名叫和里積的日本武術家亦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共同的適用型武技。 (34)柔術(JUJITSU):這是一種有別於柔道的更為殘酷,也更為片面的剖析性情鬥技藝(為日本現代忍者的選修課之一)。李小龍是向有「鎖制巨匠」之稱的「美國柔術之父」肯尼。拉貝爾進修這一來自日本的殘酷的以摔鎖為主的格鬥技藝的。 (35)法國拳術(FRANG KICK):又叫法國腿拳道,是一種滸於歐洲的適用型格鬥技術,也是一種以踢法為主體的拳道,李小龍曾經過書籍自學過這一威猛的歐式拳道。 (36)薩瓦特(SAVATE):為法國的一種共同的格鬥技藝,而且是一種踢、打、摔、拿皆可發揚的剖析性拳術,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多有記載。 (37)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主要是指學自伊諾山度的莫律賓拳術、雙節棍、短棍及菲律賓短刀格鬥術,這對李小龍的功夫系統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38)空手道(KARATE):李小龍曾向多人討教過空手道技藝,如「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與查克。羅禮士等,並自學或研習過大山倍達所著的《空手道鍛煉學校》,這是事先世界上最威望的一本空手道教科書。 (39)跆拳道(TAE KWON DO):李小龍是向自己的好友李峻九討教這一韓國國技的。 (40)泰國拳(MUAY THAI,亦可譯為THAI BOXING):李小龍是經過書籍與錄影帶自學這一「世界第一格鬥活動」的,特地是其「內圍戰法」對李小龍的影響頗大,當然李小龍亦曾專心研討過其腿功鍛煉方法,這一點在其武學筆記中均有精細的記載。 (41)日式合氣道(AIKIDO):李小龍是經過植芝盛平教員的《合氣道》教材來研習其發力與用力均十分精巧的高度技巧性的武技的,由於植芝盛平為日式合氣道的開創人,同時亦同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42)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式合氣道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踢、打、摔、拿俱備以及腿法見長的剖析式格鬥技藝,除了李峻九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技藝外,他亦經過書籍自修過這一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