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梵高的人生經歷對作品和性格的影響是什麼
梵高,1853年生於荷蘭,1890年卒於法國。在西方繪畫史上,梵高是一個天才的畫家,一個傳奇的畫家,同時又是一個悲情的畫家,一個苦命的畫家。梵高的人生經歷無疑對其作品和性格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梵高是個天才的畫家。梵高出身貧寒,少年時就倍受生活艱辛。他沒有上過一天皇家美院接受正統的美術教育,也沒有幸遇「高人」點化,但他卻似乎有著超凡的藝術細胞和異乎尋常的藝術靈感,他的極富創造性的繪畫藝術使他不僅成為西方繪畫史上一個新的流派後印象派的創始人和重要代表,也使他成為十九世紀荷蘭和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抑鬱偏執和熱情奔放是梵高的多重性格特點,也是他傳奇而悲情的人生寫照。梵高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為世人留下了800多幅他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在西方繪畫史上寫下了濃重華彩的一筆。
② 如何看待梵高的一生
塞尚,《水果》
沒有一個人融入社會倫常,卻都成了藝術天幕上的星辰。約翰·雷華德是這樣描述他們的:「這是些不幸的天才,因為他們的藝術剛剛誕生便受到了摧殘;這又是些幸運的人,因為他們用自己的痛苦孕育出了不朽的藝術之花。」
時至今日,提到梵高,總離不開《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花》。乾枯、濃烈,比自畫像更像是自畫像。
、
梵高,《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花》
如果將芸芸眾生比作麥田,日光溫煦、雨露滋潤,梵高則像是麥田裡的向日葵,向陽而生,遇水頹敗。
沒有任何理由去嘲笑那近乎癲狂的割耳朵與歇斯底里,他的生活不能被理解,他的天才不能被理解,他的生命甚至到了百年後才真正被人理解。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百年後的中國,一個將梵高稱作「瘦哥哥」的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
其實,你的一隻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但你還要使用第三隻眼,阿爾的太陽
把星空燒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燒得旋轉
舉起黃色的痙攣的手,向日葵
邀請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畫基督的橄欖園
要畫就畫橄欖收獲
畫強暴的一團火
代替天上的老爺子
洗凈生命
紅頭發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開始點這把火吧
燒吧
25歲那年,他將自己的頭顱枕上了冰冷的鐵軌。比「瘦哥哥」自殺時還小12歲。他的名字叫查海生,也叫海子。
對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言,藝術完結之日,就是生命完結之日。
這樣看世界有點意思,微信公眾號:傅踢踢 微信id:futeetee
③ 梵高生活怎麼樣
<梵高生活> - 大師筆下的大師 很精緻的一部小書,可惜拿到的只是電子版,感覺不到書的質感與墨香。粗略看來裝幀設計還算精緻。 書內附置了許多幅梵高的創作。這無疑對於一個藝術愛好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梵高生活,豐子愷大師用很平實的語言,敘述了梵高生活的時代,背景, 以及梵高短暫波折的一生。 梵高,是藝術中的大師,他也算是一個幸運的人,一個完全不會處理日常生活的人,如果沒有他那憐愛的父親,弟弟,以及許多幫助包容他的人,也許他的人生路徑會完全改變。正是有了這些人,他才可以不顧一切的完全投入到創作中去。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變成了對畫畫的熱情,對藝術的探索,研究。一方面對他不能自理的不解,另一方面卻又折服於他對於藝術的決心,痴迷,天分。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荷蘭南部北布拉班特省的村莊津德爾特。他足跡歐洲大地追逐陽光,渴望在陽光下創作。短短的三十七年,給後人留下了兩千多幅畫作。如此高產也只有他這樣的勤奮的天才能做到吧。 正如豐子愷大師所言,作品及人,梵高把自己生活的經歷,喜悅,憂愁,以及悲歡離合的一生通過畫畫來表達。他一生窮困潦倒,一直沒有得到世人的賞識。去世後不久,他的作品便得到了好多人的追崇。 他對藝術痴狂一生,是印象派藝術的開創者,他大張旗鼓的鄙視與自己意見相左的畫本,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及畫畫技巧,我行我速的創作自己心中的作品。因從小受宗教的影響,他有一顆寬厚的心,經常把自己的錢拿給不如自己的人花,他的畫作也經常表達一些宗教情懷,如晚禱.畫作鏟煤工,則是對底層生活艱辛的一種真實表達。各種各樣的向日葵作品。也許是他太嚮往陽光,如向日葵般需要,渴望陽光。他的肖像代表作,唐吉老爹像,「不但描出人物的外部的形似而已,又必表出其人物的內部的感情,情緒與靈魂"。這幅畫作更是表達了梵高對唐吉老爹溫厚而真摯,對其多次幫助提攜的感恩。 《梵高生活》通過豐子愷大師的筆觸越發了解了梵高之所以成為的梵高。
④ 求《梵高傳:對生活的渴求》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梵高傳:對生活的渴求》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KzbaXT5Y06-6laRoqVwS8Q
⑤ 介紹梵高
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
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同年與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
此後,梵高的瘋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其他介紹: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而他的水彩畫十分出眾和油畫不分上下 。
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
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例如在梵高藝術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在埃頓時期,落日的翻滾、日里的農夫和農婦更多出現在他作品中。
網路--文森特·梵高
⑥ 急求《優雅的姿態 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人生》和《梵高生活》讀後感2篇,800字!!
記得上中學時,學校門口的文具店裡,會賣一種小小的、半本書大的明信片畫冊。在那個沒有版權的時代,梵高和他的人物、靜物其實很早就走入了許多人的青春期。如《星月夜》,我們互相贈送閱讀,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少年時的節日。後來讀《親愛的提奧》時,梵高喃喃自語的箴言才令人忽然覺得,藝術家的內心生活與俗眾樸素的對於美的領會相距甚遠。梵高說:「在我們的心靈里,也許有團大火,但從來沒有任何人走近這團火,以使自己得到溫暖;過路人只看見從煙囪冒出的一點煙,便從旁走過,繼續走自己的路。依你看,該怎麼辦呢?」
在讀《梵高生活》時,豐子愷細膩、同情的筆觸有如一個遙遠的知心人一般沁人心脾。他似乎是努力抑制著對於梵高不屈從於俗世價值的品德的熱愛,將梵高呈現為一個介入生活、熱愛勞工階層、熱愛自然的天才畫家。書中不止一次寫到「他的性質」,其實「性質」二字頗帶有「性情」、「本質」、「天性」的舊時意蘊,像對藝術品的珍賞。
豐子愷本人也是讀者們熟悉的藝術家與教育家。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編撰出版這本書時,命名為《谷訶(梵高)生活》。時隔八十餘年,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為本書題名,如藝術的跨海傳承、隔空慰藉。書中還輯錄了多幅梵高名畫,由一個藝術人望向另一個藝術人的目光,有如在美的鏡像中悄然輝映。
《梵高生活》中寫道:「古來藝術家有兩種類型:其一,純粹是一個『藝術家』或『技術家』。我們鑒賞他的藝術的時候,只要看他的作品,不必曉得他的人格如何與生活如何。其二,不僅是一個藝術家或技術家而是一個『人』……前者是印象派畫家莫奈,後者便是後期印象派畫家梵高。」可以說,梵高為藝術而生的短暫一生,暗含著藝術起源於生活,又與藝術家生命不斷沖突的必然,是多重復雜世相的隱喻。
藝術家用熱血所染成的「人生記錄」,在豐子愷筆下的梵高看來,得因於「生活是作品的說明文」。梵高努力從苦難者身上汲取養分,決心從繪畫上發表這一點悲哀。他的成長與許多人一起分享著磨折,如他的父親、弟弟提奧與好友高更。當讀者們疼惜他的孤傲與不俗,其實也能從《梵高生活》中看到他的親人們對藝術家生命的珍愛與支持。
當梵高的作品以更為通俗的方式走入尋常百姓家,人們是否還記得他心靈中的那團炙火。還是越來越多人如冷眼荒煙般的路過,將自己全部的生命才華投注於如火如荼的物質世界。在這個逸樂時代中,藝術家的私生活就是公眾的逸樂生活,所有的創作都淪為資本主義化的產品,人們在高度自覺地讓渡一切不可標的的藝術創造時,誰還記得梵高生前大膽地痛罵:「商賣是圖利。圖利是上品的盜竊!」
梵高直到27歲時,才開始大量畫畫。37歲自殺,留下了2000餘幅傑作。他的一生屢遭挫折。當人們一代又一代流傳他瘋癲割耳的怪異行徑時,或許從豐子愷的文字中可以體會到藝術家游離於日常與真理之間的掙扎。
《梵高生活》中寫到梵高父親臨終前對他說的最後的話:「我覺得死比生容易。死雖然苦,但生比死更苦。」無論對於平凡人、或是敏感的藝術家而言,生的苦楚如鮮血一樣象徵著傷口與疼痛。梵高深陷於精神疾病的過程中,他眼底所目及的苦難蒼穹,與麻木不仁、屈從於世的人們顯得那麼不同。「燦然的青玉與藍玉嵌成的天空,地獄一般的熱灼而腐爛的天空,熔金噴出一般的天空,其中懸著火輪一般的旭日。」梵高離世那一年的《法國水星》雜志創刊號上如是贊美他。
他就是那輪「團火」,照亮這個充滿了黑幕的時代。
⑦ 《梵高生活小說》好詞,好句,好段
梵高傳中喜歡的句子
她們貧苦,或許還不幸,但是痛苦使她們獲得了靈魂。
上帝是不存在的,事情就是那麼簡單——沒有什麼上帝,唯有一片渾噩——悲慘、苦難、殘酷、煎熬、黑暗和無盡頭的渾噩。
我們內在的思想常常外露出來嗎?也許在我們的靈魂中有一團熱火,但沒有人用它使自己暖和起來。過路人僅僅看到煙囪里冒出一點煙,照舊走自己的路。你瞧,該怎麼辦呢?一個人不能守護著這團內在的火,心懷這個刺激物,耐心地等待某個人走來坐在它旁邊的時刻到來嗎?
我將盡力而為,但我一點不輕視平凡,就其純粹的意義來說,輕視平凡的東西,就一定無法超越這個起點。
你永遠不會認識愛情,因為它不能生存,即使你的肌膚能夠忍住火燒的痛苦之嚴酷考驗,它也不能生存!」
一陣無聲的悲傷巨濤湧上他的喉嚨。他舉起左手捂住嘴,壓住阿姆斯特丹和整個世界也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已經受到判決和被認為一錢不值的喊聲。他的嘴唇嘗到了事與願違的慘苦的、慘苦的幻滅。
不論畫人物還是風景,他希望表現的不是感傷,而是嚴肅的悲痛。
「普通人的頭腦是依二元性來思考的:光和影、甜和酸、善和惡。那種二元性在大自然中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既沒有善,也沒有惡,只有存在和實踐。當我們描繪一個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描繪生活;當我們給那個行動命名——如邪惡或建狠——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主觀偏見的領域。
首先,我們認為一切的真實都是美好的,不論它的面貌會顯得多麼可怕。大自然的一切,我們全盤接受,一點不漏。我們相信,在粗糙的真實中,比在巧妙的謊話中,有更多的美;在下層社會中,比在全巴黎的沙龍中,有更多的詩意。我們認為痛苦是好的,因為它在人的全部感情中,是最深刻的。我們認為性是美的,甚至即使是由妓女和龜鴇所表演的。我們把個性放在丑惡之上,把痛苦放在可愛之上,把窮困的現實放在法蘭西的全部財富之上。我們全盤接受生活,不作道德上的裁判。
「我的畫家的手指長得馴服了,」他想,「即使我的軀殼漸漸碎裂。」
「你並不醜,文森特。你是美的。你自己在糟蹋和折磨了包裹著你靈魂的可憐軀體,但是你無法傷害你的靈魂。我愛的正是你的靈魂。當你用熱忱的勞動摧殘你自己的時候,靈魂將繼續生存……沒有盡頭,我就為這愛你。」
梵高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但卻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冥冥之中他的生命是為了創造那些畫而存在的。就像巴頓將軍說的,戰士最好的歸宿就是被戰爭勝利的最後一顆子彈打死。他對藝術的執著和激情是好的。但是他的生活是不敢贊同的。假如沒有供養他的弟弟,或者他的畫最後並沒有成功,那麼他就是一個極其失敗的人。他所缺的正是對生活對周圍人的責任感。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太多的束縛所以我們才不能成為藝術家。這本書可以指導我們對藝術的態度,但不能指導我們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藝術家那樣生活。我們只是平凡的人,我們只能妥協。
滿意望採納
⑧ 暑假有那些好書可以推薦下
1.《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費的》
《梵高生活》
推薦語:《梵高生活》是豐子愷編著的荷蘭繪
畫巨匠梵高傳記。這也是一本很易讀的小書,梵高的畫作穿插其間,豐子愷先生恬淡的描述,有如他擅長的漫畫,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梵高與豐子愷,乍
看毫無相似之處,卻都是全心投入藝術之人,同是東西畫技法融合的探索者,同樣在作品中表露至性至情。正因如此,豐子愷寫梵高,既有藝術家的敏銳與共鳴,點
出梵高投入創作時的狂熱和風格轉變,又滲入了東方的溫厚情味,余韻深長。
⑨ 《渴望生活梵高傳》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渴望生活:梵高傳(新版)》([美] 歐文·斯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XX0wxmd0nFvBFlJEly6rSQ
書名:渴望生活:梵高傳(新版)
作者:[美] 歐文·斯通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2
頁數:544
內容簡介: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僅26歲時的作品。歐文·斯通認為,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八十餘年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無數讀者。這部作品被譯成八十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感動億萬讀者。
作者簡介:
歐文·斯通(IrvingStone,1903-1989),美國傳記作家,生於加利福尼亞。像他的同鄉傑克·倫敦一樣,斯通的童年生活十分艱難,讀完中學後仍打工。讀完大學之後,獲南加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後去印第安納大學任教。他一生創作了二十五部傳記小說,其作品在歐美各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更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
⑩ 《渴望生活梵高傳》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渴望生活》([美國] 歐文·斯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BEz7vnVYjNEoz08aqGLRQg
書名:渴望生活
作者:[美國] 歐文·斯通
譯者:常濤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4
頁數:525
內容簡介: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歐文·斯通僅二十六歲時的作品。歐文·斯通認為,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七十餘年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無數讀者。這部作品也成為歐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譯成八十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感動億萬讀者。
作者簡介:
歐文·斯通(Irving stone, 1903-1989),美國著名傳記小說作家。青少年時期生活艱難,先後做過報童、推銷員、牧童等。南加州大學經濟學碩士。曾於印第安納大學任教。歐文·斯通一生創作二十五部傳記小說,傳主包括傑克·倫敦、米開朗琪羅、弗洛伊德、達爾文等歷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歐美各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更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