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生兒吃魚肝油的作用
先說結論:有條件可以補充DHA,每日補充400-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2歲以下奶量足夠則不需補鈣。
關於維生素D和補鈣見我另外一個回答:一歲左右的寶寶需要補鈣嗎?補鈣會使寶寶提前學會走路嗎? - Cecilia 的回答
在這個問題下面說說DHA對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性。
DHA是什麼?
DHA(Docosahexaenoic acid)即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ω-3(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世界衛生組織指出,ω-3脂肪酸是維持人體健康和發育必需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來源包括植物和動物兩種。與亞麻籽油和油菜籽油中的ω-3脂肪酸不同,魚油和海藻油含有長鏈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由於人體自身不能合成DHA和EPA,所以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量。(鏈接:世界衛生組織)
DHA對寶寶大腦有什麼作用?
國外研究表明,DHA對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生長和機體組成具有重要作用(Lauritzen L,2001;Martinez M,1998;Fewtrell M S,2002;Uavy R,2005)。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避免動物感官超負荷(sensory overload),而在2009年,該機構的研究又發現,患有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強迫性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亨廷頓疾病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人群體內omega-3脂肪酸過低。這一結果顯示出DHA對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作用。(鏈接:New Study Links DHA Type of Omega-3 to Better Nervous-System Function)
為國內爸媽們所熟知的西爾斯醫生索性就將ω-3脂肪酸和DHA稱為「大腦食物」(Brain Food),認為寶寶的眼睛和身體發育都需要DHA等不飽和脂肪酸。(鏈接:Omega-3 and DHA as Brain Food)
歐洲兒科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學會(ESPGHAM)於2007年發布的文章中表明,在飲食中補充DHA能影響短期內的視覺功能,但長期作用還有待考證。(鏈接:http://www.espghan.org/fileadmin/user_upload/guidelines_pdf/con_28.pdf)
國內的實證研究不太多,基本都是總結國外的研究成果。不過,武漢工業大學的郭艷芬等發表在《油脂營養》2011年第9期上題為《發育期補充DHA對大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一文中,對144隻斷奶的雄性小白鼠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發育期補充一定劑量的DHA可以增強大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但長時間大劑量的補充DHA不僅會降低大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還可明顯增加其毒副作用。
DHA推薦攝入量是多少?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DHA雖好,過量卻有害!成都中醫葯大學的李湛發表在《生物技術世界》2015年01期的題為《EPA DHA對體內脂質代謝影響的研究進展》一文中指出:
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其分子結構中分別含5個和6個雙鍵,在體內極易被自由基攻擊,發生脂質過氧化作用。這種脂質過氧化將造成免疫細胞膜的損傷,可能導致機體老化、引起高血壓和腦溢血,並導致癌變的發生等一系列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亞洲、非洲、歐洲針對6個月-5歲的兒童開展了一系列隨機實驗,並對攝入DHA和PPQ(多糖)的有效性、安全性進行了分析,最後推薦6個月-3歲寶寶每天攝入體重(kg)X40毫克的DHA,3-6歲寶寶每天攝入體重(kg)X20毫克的DHA。(鏈接:http://www.who.int/selection_medicines/committees/expert/18/applications/D_Piperaquine.pdf)但不建議孕期前三個月及體重低於5kg的寶寶補充DHA。(鏈接:WHO | Dihydroartemisinin + piperaquine (Inclusion) -- Alts and Children)
歐盟食品安全局2009年為歐盟委員會制定的攝入標准(EFSA-Q-2008-466)中提到(鏈接:EFSA - Scientific Opinion of the NDA Panel: Dietary reference values for fats):
滿6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推薦每天攝入100毫克DHA;
孕期及哺乳期媽媽,推薦每天攝入100-200毫克DHA;
對普通成人,推薦每天攝入共計250毫克的DHA和EPA(萌媽註:一般要求DHA和EPA按照1:1比例添加,因此這條的意思就是說每天攝入125毫克DHA和125毫克EPA)
其實,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2013版)中,推薦0-3歲的寶寶每日攝取100毫克DHA即可。
其中,0~6 個月嬰兒 推薦攝入量為DHA占總能量的 0.10%~0.18%,約占總脂肪酸 的0.35%。(鏈接:http://www.cnsoc.org/information/policy2_3.html)
由於母乳中本來就已含有DHA,因此西爾斯醫生建議吃配方奶粉的寶寶每天補充100毫克DHA,至少持續到2歲。
如何給寶寶補充DHA?
DHA最早是從母乳中發現的。母乳中不僅含DHA,而且其吸收率是最佳的(沒有任何其他食物可以與之匹敵),因此母乳是寶寶補充DHA的最佳食物來源。
除此之外,西爾斯醫生按照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含量高低進行了食物推薦,分別是:海產品(尤其是三文魚)、亞麻籽油、鱷梨(即牛油果)、菜籽油、堅果醬(致敏性較高,建議2歲以後的寶寶添加)。
盡管不少科普文章認為國外之所以推薦DHA膠囊是因為相較於魚肉更便宜和便攜,並認為吃魚就夠了,不必額外補充DHA。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卻是這樣說的:雖然魚類是ω-3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有多種魚類可能已被甲基汞或聚氯聯(二)苯污染(PCB),反而會危害胎兒發育 。這些潛在有害的污染物更多地蓄積於魚肉內,在魚油中相對較少。然而孕婦攝取未經提煉的魚油製品時也可能存在安全性問題,因為這些製品中可能含有農葯和PCB殘留物。來自魚油/海藻油的DHA和EPA的劑量,依據孕產婦和兒童需要多少DHA和EPA才能獲得潛在益處而不同。……多數婦女每日約攝入2.7克EPA和DHA 12,如果把這一攝入量換算為食物來源,則孕婦每日須攝入300克熟制三文魚;由於妊娠期女性可能接觸到污染物,這可能不一定符合孕婦限制食用魚類的警示。盡管孕婦偶爾抱怨魚油口感不好,但補充魚油似乎不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如出血並發症或不適)。簡言之,考慮到深海魚類所可能受的污染,還是補充膠囊比較安全,建議各位媽媽忍耐一下魚油膠囊不好的味道。
如果是人工喂養的奶粉寶寶,各位爸媽記得看一下配方奶標簽上DHA的含量,一般來說DHA和EPA的添加量1:1,DHA每日攝入量為100毫克即可。
小結
各方研究成果表明,DHA確實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Dr.魏說的能提到寶寶3%-4%智力水平的文獻我沒查到),所以應該給寶寶補充DHA。
補充劑量:滿6個月到3歲的寶寶,每日推薦補充100毫克DHA。
來源:母乳(懷孕3個月以後及哺乳期媽媽推薦每天補充100-200毫克DHA),部分食物(亞麻籽油、牛油果、菜籽油、2歲以上寶寶可食用堅果醬)、含DHA的魚油膠囊;進口的配方奶一般都含DHA,可以計算一下劑量,足夠的話就不用額外補充了。
今年母親節在北京婦產醫院門口遇到《最強大腦》的評委Dr.魏(北大心理系副教授)參與某品牌活動,正好就這個問題和Dr.魏進行了交流。Dr.魏說,已經有實證研究發現,給寶寶補充DHA能提高3-4個智商點(比如,智商值可由99提到高102-103)。除了推薦給寶寶補充DHA以外(Dr.魏一再強調「我真的不是給品牌做廣告,而是有實證的數據支持的!」),Dr.魏還有以下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建議:
盡管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時期,但到10歲之前寶寶的大腦都在發育過程中,爸媽們可以有意識促進寶寶的認知發展;
雖然不提倡過早地教寶寶認讀,但是在親子共讀(繪本)的過程中,一邊給寶寶講故事,一邊順便給寶寶指一下各種繪本上出現的物件,會對促進寶寶的大腦想像力極有幫助;(Dr.魏的原話是:「會幫助寶寶開啟一扇想像世界的大門,非常神奇!」萌媽腦補了一下,大概是有相關實驗表明,此時寶寶大腦的多個區域和迴路都被點亮了,當然,這僅僅是腦補。)
選擇幼兒園時需關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質量和投入,這一點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將造成很大影響;
胎教並非一無是處,適當地輕拍肚子和說話,有助於促進寶寶聽覺等功能的發育。
❷ 90%的新生兒坐月子期間都會出現濕疹和上火,原因有哪些
大多數是因為新生兒出汗較多,再加上清理不及時,所以很容易會誘發濕疹。經過統計發現,90%的新生兒在一個月之內都會出現濕疹和上火的情況,其實這在新生兒當中再正常。新手爸媽看到寶寶的小臉通紅,上面還布滿了小疙瘩,通常會非常心疼,那麼究竟為什麼新生兒會出現濕疹和上火呢?其實大多和清理不及時有關。
春季是嬰兒濕疹的高發季節,屬於過敏性疾病的一種,病程時間通常很長,甚至有一些孩子會1~2個月還沒有痊癒。所以在這期間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清潔工作,可以適當塗一些潤膚術幫助孩子恢復。因為濕疹期間孩子會感覺到瘙癢,所以父母要避免孩子抓撓,以免留下傷疤。
❸ 《孩子的世界從嬰兒期到青春期》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孩子的世界》(黛安娜•帕帕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hXIUL2MEz1lBjkGKo5Oow
書名:孩子的世界
作者:黛安娜•帕帕拉
譯者:郝嘉佳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新曲線
出版年份:2013-1
頁數:656
內容簡介:
《孩子的世界:從嬰兒期到青春期(第11版)》是一本關於兒童身心發展的心理網路書,它由三位科學家母親結合親身的育兒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而寫成。全書分為6編,共17章。它從懷孕開始系統全面的揭示了一個新生命誕生和發展的歷程。第1編「走進孩子的世界」告訴你兒童發展科學家如何研究孩子的發展,指出遺傳和環境共同影響孩子的成長;第2編「人之初」闡述了懷孕、胎兒發育、產前護理、分娩、新生兒的特徵等知識,並就這些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給出了建設性的指導;第3~6編分別從生理、認知和心理社會三個方面探討「嬰兒期和學步期」、「兒童早期」、「兒童中期」以及「青少年期」孩子的成長過程,揭示了0~18歲兒童大腦、身體、視覺、聽覺、語言、思維、情緒、信任、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特徵,揭示出兒童發展的規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黛安娜•帕帕拉(Diane E. Papalia):威斯康星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博士。她在眾多知名的專業雜志上發表了大量文章。其中大多數是關於人的認知發展的,這是其研究的主要關注點。帕帕拉博士在智力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領域頗有建樹。她與薩莉•奧爾茲、露絲•費爾德曼合著的暢銷教科書《發展心理學》現已更新到第10 版。 薩莉•奧爾茲(Sally Wendkos Olds):一流的職業作家,她已在一些頂尖雜志上發表過200 多篇文章,同時也有7 本面向普通讀者的著述問世,另外她還與帕帕拉博士合著了三本教材。她所寫的書籍主題寬泛,既有專業教科書也有普通讀物,其中 《多動症兒童的養育》一書榮獲美國國家醫學協會家庭服務獎。她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主修英國文學,輔修心理學。讀書期間,她當選為美國大學優等生之榮譽學會學員,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露絲•費爾德曼 (Ruth Duskin Feldman):一流的職業作家和教育家,她參與了《發展心理學》的第4 版、第7 版、第8 版、第9 版和第10 版的寫作,同時也參與了《孩子的世界》的第8 版、第9 版、第10 版和第11 版的更新。她還是《成人發展、老齡化和兒童發展》一書的合著者。她曾經是一位教師,對小學到大學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深入和實際的了解,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她為多家報紙和雜志撰稿,並通過媒體向全國各地作關於教育和天才兒童的演講。她畢業於西北大學,成績優異,並被選為美國大學優等生之榮譽學會學員。
譯者簡介:
郝嘉佳,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畢業。
岳盈盈,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畢業。 陳福美,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博士畢業。
郭素然,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後,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畢業。
趙敏,北京風行在線技術有限公司用戶研究工程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畢業。
❹ 新生兒最先形成的條件反射是什麼
新生兒最先形成的條件反射是什麼?寶寶身體是很脆弱的。寶寶有些時候,對於身體的感知是不如成人的。尤其是在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他具備一些基本能力,但是他並沒有一些後天所需要的學習的東西。我們知道哪些新生兒最先形成的條件反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吧。
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對於人來說是最基礎的反射條件。因為膝跳反射,控制中樞神經在於幾歲,而不是在大腦。這是一種條件反射的東西,是先天具備,不需要後天學習。所以當我們檢查自己的膝跳反射是否具備時,就可以檢查出我們的膝蓋或者是中樞神經有沒有損壞,或者是受傷。新生兒也具備這種條件。因為新生兒的脊髓他是特別完整的。所以新生兒具備完整的膝跳反射。
❺ 新生兒的運動反射都有哪些為什麼這么說
孩子新生兒出生後就具備了較強的運動能力,如果讓他俯卧,他會慢慢地抬起頭轉向一側,這時用手掌抵住他的腳,他還會做出爬行的樣子。如果雙手扶著新生兒的腋下讓他站直,他的雙腳會自動做踏步動作。新生兒的運動能力,一部分是屬於原始反射,如踏步反射。這種動作會在新生兒後期(約58天左右)逐漸消失。
五:跆拳道反射
父母常常會見到寶寶在床上睡覺的時候,彷彿在阿膠的模樣。跆拳道反射在三四個月的情況下消失。
六:梯步反射
懷著寶寶把它放到桌子上,讓它有一隻腳可以觸碰到桌面上,你能發覺放桌子上的這只腳會往上抬,而另一隻腳會降低,彷彿寶寶要梯步一樣。這類反射在2個月上下的過程中會消失。
❻ 新生兒要准備幾個包被一個包被夠用嗎
個人覺得一般需要兩條,一個肯定是不夠。
我想和你分享抱被的技巧。懷孕期間,媽媽會為寶寶准備一些生活用品,如尿布、嬰兒衣服、濕巾、被子等,這些都是新生兒所需要的。例如,被子是用來包裹嬰兒的。寶寶剛出生時,會給外界帶來很多不適。用被子包好後,可以防止寶寶哭。新生嬰兒准備抱多少個?
新生兒抱被准備幾個
1、首先,把被子弄平,把孩子放在上面;
2、然後把孩子的腳包起來;
3、盡快把被子的側麵包好,最好放在父母的左側;
4、最後,包住另一邊,用綳帶固定。
注意:將嬰兒抱在左側。調查顯示,無論習慣用左手還是右手,超過80%的父母都會自然地把寶寶抱在左手上。因此,寶寶很少哭鬧,體重增長快,發育也不錯。據說,這是因為當寶寶被抱在左邊,聽到父母的心跳時,寶寶會有一種安全感和舒適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皮膚比較嫩,而被子可以說是皮膚的第二層,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避免身體受涼。因此,家長要明白,學會正確使用被子是非常重要的。
❼ 出生醫學證明改成了電子版,會有哪些好處
首先最大的好處就是防止新生兒被拐賣,因為電子出生證明有採集父母的照片。其次,再也不用擔心弄丟出生證明了,需要拿著出生證明辦理的事務,也簡單方便了。據說等到2021年的年末就可以實行全國范圍內的電子化醫學證明了,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如今都是電子化,很是方便,減少了需要拿一大推文件去辦理業務的麻煩了。
❽ 實用兒科學最新版是第幾版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