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經濟史的目錄
序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經濟史的功能與范圍
第一節 經濟史與史學
第二節 經濟史與經濟學
第三節 經濟史的功能與范圍
第二章經濟史演進的軌跡
第一節 經濟史的主體及其追求目標
第二節 經濟史中的制度因子及制度成本
第三節 經濟發展趨勢與階段論
第四節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及大小國之分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中國經濟史階段劃分暨寫作大綱
第一節 中國經濟史上階段的劃分
第二節 本書撰寫方式
第二編古代社會
第四章原始社會
第一節傳說時期
第二節 唐虞時期
第三節 夏商二代
第五章西周(前1027-前771年)——封建制度之建立與衰落
第一節 出現近代國家雛形
第二節 封建制度的劃時代意義
第三節 封建制度下財經之優點
第四節 封建制度下財經之缺失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東周(前770-前222年)——由封建社會到重商主義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封建制度的崩頹
第三節 戰國的重商主義
第四節 東周財經的優異面
第五節 東周財經的缺失面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編 第一次一元體制:秦漢——郡縣制度
第三編附錄公元前中國經濟發展之階段——由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
第七章 由封建制度到一元體制:演變與特色
第一節 政治趨於專制
第二節 經濟趨於統制
第三節 社會趨於管制
第四節 大一統在經濟上的缺失
第五節 大一統在經濟上的貢獻
第六節 大一統與中國治亂循環
第八章大一統下的社會環境與政府角色
第一節 從戶口變遷看南方之逐漸開發
第二節 階級變遷與土地兼並
第三節 人民生活情況
第四節 財經職官概述
第五節 賦役制度及政策
第六節 貨幣金融制度
第七節 社會福利政策
第九章大一統下的經濟暨產業發展
第一節 公共建設
第二節 科技進步及企業家的出現
第三節 農業發展與重農措施
第四節 工業發展與公營事業
第五節 商業發展與經濟中心之分布
第六節 對外貿易的發展
第七節 秦漢財經得失
第八節 大一統的崩潰
第四編 第一次多元體制:後漢末至南北朝——塢堡經濟
第十章多元體制下政經特色
第一節 政治趨於乖離
第二節 經濟趨於隔離
第三節 社會趨於疏離
第四節 戰火蹂躪下的破碎經濟
第五節 隔離與疏離的經濟效果
第六節 多元體制對經濟的貢獻
第十一章多元體制下的社會環境與政府角色
第一節 南方嶄露頭角
第二節 階級變遷與宗教勃興
第三節 人民生活情況
第四節 政風與財經官制
第五節 賦役制度及福利政策
第六節 貨幣金融制度
第十二章多元體制下的經濟暨產業發展
第一節 人地關系的新整合
第二節 科技發展與公共建設
第三節 農工業發展與公營事業
第四節 商業發展暨經濟中心
第五節 國際貿易的曲折發展
第六節 多元體制下的財經得失
第七節 小結——由分裂趨向統一
第五編 第二次一元體制:隋至盛唐——府兵制度
第十三章第二次一元體制下政經特色
第一節 政治趨於開明專制
第二節 經濟趨於放寬統制
第三節 社會趨於鬆弛管制
第四節 略論隋唐制度對後世的影響
第五節 長安:世界性首都
第十四章第二次一元體制下的社會環境與政府角色
第一節 南方成為經濟重心
第二節 人民生活與由儉入奢
第三節 財經官制
第四節 府兵制度下的田制與稅制
第五節 貨幣金融制度
第十五章第二次一元體制下的經濟暨產業發展
第一節公共建設
第二節 農礦業之發展
第三節 科技暨工業發展
第四節 商業發展與經濟中心
第五節 隋唐對外貿易
第六節 隋唐財經得失
第七節 小結:天下又由合而分
第六編 第二次多元體制:中唐五代兩宋——區域經濟
第十六章第二次多元體制下政經特色
第一節 政治離而少乖
第二節 經濟離而不隔
第三節 社會離而鮮疏
第四節 亂世經濟殘破及救濟措施
第五節 財經制度的變革
第六節 此一期間經濟之病象
第十七章第二次多元體制下的社會環境與政府角色
第一節 宗教發展與社會倫理
第二節 東南愈重與西北愈輕
第三節 人民生活
第四節 財經官制
第五節 賦役制度之演變
第六節 公田、專賣及雜稅
第七節貨幣金融制度
第八節 社會福利與社會互助
第十八章 第二次多元體制下的產業暨經濟發展
第一節 公共建設:治水與養士
第二節 農礦業之發展
第三節 科技暨工業發展
第四節 商業暨都市發展
第五節 對外貿易之拓展
第六節 中唐至兩宋財經得失
第七節 小結:天下再由分而合
第七編 第三次一元體制:元明清——中央集權
第十九章第三次一元體制下政經特色
第一節 政治益趨專制
第二節 經濟益趨統制
第三節 社會益趨管制
第四節 中學西傳與歐風東漸
第五節 元代經濟擴大掠奪與明清對經濟的干預
第六節 資本主義在明代萌芽?
第二十章第三次一元體制下的社會環境與政府角色
第一節 民智漸開與逐利漸熾
第二節 南方擔當財經重任
第三節 人民生活
第四節 財經官制
第五節 稅制之演變
第六節 公田、專賣及雜稅
第七節 財政之疲敝
第八節 貨幣制度
第九節 信用制度
第十節 社會救助與福利
第二十一章第三次一元體制下的經濟暨產業發展
第一節 公共建設:交通與學校
第二節 農礦業之發展
第三節 科技暨工業發展
第四節 工匠與行會
第五節 商業暨都市發展
第六節 對外貿易之起伏與移民
第七節 元明清財經得失
第八節 小結:天朝淪為弱國
附錄 強迫學習的歷程——近代中國現代化的肇始
第八編結論
第二十二章結構間結論
第一節 經濟發展條件
第二節 政治分合與經濟發展
第三節 政治循環的經濟因子
第四節 戰爭與經濟
第五節 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
第六節 政府與經濟發展
第七節 文化與經濟發展
第八節 家族與經濟發展
第二十三章結構內結論
第一節 崇本觀念與農業發展
第二節 抑末觀念下的工業停滯
第三節 商業發展與企業家精神
第四節 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五節 科技與經濟發展
第六節 人口與經濟發展
第七節 土地與經濟發展
第八節 資本與經濟發展
第九節 產權、人權與經濟發展
第二十四章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 回顧
第二節展望
㈡ 中國經濟史的清末民初
近代的中國經濟發展的特色是逐漸被納入全球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早在清朝中葉開始,已有大量對外貿易活動,最初只集中在廣州一城,鴉片戰爭後擴展至沿岸各城市,如上海、天津、寧波等等。清末新興工業盛行,主要集中在東面沿海,發展至今日生產規模擴展至全國,為著名的「世界工廠」。同時,19世紀50-60年代,受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中國傳統小農經濟逐漸解體,從通商口岸開始,出現大量自由勞動力,為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基礎。
㈢ 求中國通史 呂思勉全集txt格式的。
鏈接: https://pan..com/s/14lTjhpIGbgf25qq0DO7EFQ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㈣ 求錢穆中國經濟史TXT或者pdf
㈤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吳曉波)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rvUsJVcFm5dqc-KRcwwmKA
書名: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作者:吳曉波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1
頁數:246
內容簡介: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再度發力!
向錢穆先生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致敬之作!
打破時間壁壘,勾勒歷代變法全貌!
探尋中國兩千多年來經濟變革的得與失!
如果不研究歷代經濟的變革,
其實無法真正理解當前的中國!
兩千七百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改制變法,使得齊國一躍成為霸主,傲視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時國庫充實,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為之緩解;公元1978年,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百年積弱的中國經濟再度崛起,重回強國之列。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歷了十數次重大的經濟變革,每一次變法,都順應社會發展而發生,也都對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今,新的社會發展又提出了繼續變革的要求……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經濟變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對中國歷史上十數次的重大經濟變法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變,坦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隱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內在邏輯與規律。辯駁得失,以史為鑒,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經濟史」。
作者簡介:
吳曉波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上下卷)、《跌盪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上下卷)、《浩盪兩千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吳敬璉傳: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肖像》、《大敗局》、《大敗局Ⅱ》等。其中《激盪三十年》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2008年《新周刊》新銳榜之年度圖書」,《跌盪一百年》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09年度十大圖書」,《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
㈥ 《中國經濟制度史論》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經濟制度史論》(趙岡)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cfdy5kdgCGSbpRkikU8x8w
書名:中國經濟制度史論
作者:趙岡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8
頁數:457
內容簡介:
近人對中國經濟史的研究,有輝煌的成就,但也有兩點可議的傾向。第一,斷代研究的方式比較盛行,往往無法看出長時期發展的前後脈絡。第二,有些人過分強調馬克思經濟史觀在中國歷史上的適用性,選擇史料來遷就理論構架。
作者以普通經濟學的觀點,重新檢討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性質,認它是一個古代的市場經濟,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分工以及相當自由的市場活動。以此理論基點出發,本書對這個市場做了具體的分析研究。市場可分為兩大類,即生產要素市場及成品市場。本書前6章,討論生產要素的市場。後4章,則討論成品市場。
作者簡介:
趙岡、陳鍾毅,都畢業於台灣大學經濟系,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分獲博士、碩士學位,後分別在美國兩所大學長期任教。為著名美籍華裔學者。
㈦ 中國經濟史大事年表
從秦漢開始吧
古代
漢:趙過推廣耦犁 出現代田法
北魏:實行均田制
南北朝:使用灌鋼法
隋唐:出現曲轅犁 創制了筒車
宋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推廣了稻麥復種制 出現高轉筒車 出現五大名窯
明朝:絲織業進入鼎盛時期 蘇州和杭州市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
明朝中後期:江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近代
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也受到西方的影響
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以自強求富為旗號,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外國開始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
1905: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中國電影開始起步
1909:馮如製成了中國的第一架飛機。
1920: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天津航線開通
新中國
1950:中央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實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1953:中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6:中共召開八大,制定了正確的路線。同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吧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1980:深圳 珠海 汕頭 廈門經濟特區建立
1984:中央開始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
1985:國務院決定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1990:中央決定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4: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200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上海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商業性磁懸浮列車線路。
(這是我們的經濟史的大事年表)
㈧ 如何評價侯家駒的《中國經濟史》
中國經濟史旨在闡釋中國經濟的歷史演進。兩千多年來,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一直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政治中心的遷移、戰爭災害的更迭、人口土地的流動、農商交通的發展在不斷改變。
㈨ 《中國經濟史》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經濟史》(錢穆 講授)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QFdxN3ViFmpA3yU6Tv6FzQ
書名:中國經濟史
作者:錢穆 講授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3-12
頁數:312
內容簡介:
故我們要研究中國政治史,或社會史,或經濟史,只當在文化傳統之一體性中來作研究,不可各別分割。我們當從政治史、社會史來研究經濟史,亦當從政治思想、社會思想來研究經濟思想,又當從政治制度、社會制度來研究經濟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則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領導。
——錢穆,《如何研究經濟史》
中國下一步的挑戰,或許在於重構與自身傳統與世界的聯系。在對西方學說理論的引進介紹之外,還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歷史演進。本書重視政治、社會、文化與思潮之間的相互聯系,涵蓋了歷朝歷代的土地制度、基礎設施投資(主要是水利及漕運)、貨幣制度與稅收政策、還包括政府還是市場主導的經濟思想爭論。
——林毅夫,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1954至1955年期間,錢穆先生曾於香港新亞書院先後講授「中國經濟史」及「中國社會經濟史」兩門課程,扼要地講述了由上古春秋戰國至明清時代的經濟情況及財政政策,並道出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軍事、法律、宗教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系,評價政策和朝代興亡之關系。
葉龍曾師從錢穆多年,詳盡筆錄及整理了先師兩門課程的內容,對一些內容做出了補釋,形成流暢易讀的文章,在香港《信報》經評版陸續刊出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最後集結出版形成本書。本書不僅填補了錢穆先生缺乏經濟專門史著作的遺憾,更令讀者能夠通過閱讀中國經濟史加深對錢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體悟錢穆先生強調要在文化傳統一體性中做研究的教誨。
貫穿全書的主要經濟問題包括農業經濟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業發展、貨幣制度改革、社會階層現象、稅制及徭役等。細讀兩千年的經濟史,我們可以發現,今天中國的社會經濟面貌深受歷史傳統的影響。希望此書能夠幫助讀者解讀目前推行政策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同時起到鏡鑒作用,將有益的經驗應用於今日商業社會,避免失敗的教訓重蹈覆轍。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歷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移居台灣台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思想史》等。
葉龍,香港能仁書院前院長、能仁哲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長。新亞書院哲學教育系及新亞研究所畢業,曾師從錢穆多年。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文學士、教育文憑、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歷任中學及大專文史科教師,講述先秦諸子經濟思想、中國經濟史、史記導讀、明清古文研究及中國佛教史等科目。著有《桐城派文學史》《桐城派文學藝術欣賞》《中國古典詩文論集》《王安石詩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學研究》及《中國、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㈩ 《中國經濟史話》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經濟史話》(戴揚本)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oPc6SxQLeUou6R2DmgbcpQ
書名:中國經濟史話
作者:戴揚本
出版年份:2010-4
頁數:152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史話》內容簡介:二十一世紀初開始,越來越多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址被發掘出來。這些深藏在地下的遠古文化遺物重見天日,便以無聲的語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類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