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處理 > 視頻壓縮關鍵技術

視頻壓縮關鍵技術

發布時間:2022-03-07 10:47:16

1. 為什麼說壓縮技術是多媒體技術的關鍵

多媒體技術(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
真正的多媒體技術所涉及的對象是計算機技術的產物,而其他的單純事物,如電影、電視、音響等,均不屬於多媒體技術的范疇。[1]
媒體(medium)在計算機行業里,媒體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傳播信息的載體,如語言、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等;其二是指存貯信息的載體,如rom、ram、磁帶、磁碟、光碟等,主要的載體有cd-rom、vcd、網頁等。多媒體是近幾年者出現的新生事物,正在飛速發展和完善之中。
多媒體技術中的媒體主要是指前者,就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位化,並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互動式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它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傳統方法,符合人們在信息時代的閱讀方式。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計算機的使用領域,使計算機由辦公室、實驗室中的專用品變成了信息社會的普通工具,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管理、學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詢、商業廣告、軍事指揮與訓練,甚至家庭生活與娛樂等領域。

2. 怎樣實現視頻無損壓縮

小丸子工具箱

3. 為什麼壓縮/解壓縮技術是多媒體要解決的關鍵技術!

簡單地講,是因為處理過程需要壓縮和解壓縮。如果壓縮率提高20%,就能在壓制視頻時提高20%的速度。另外,降低碼率而達到同樣的效果還能在播放時降低功耗,這一點對於移動設備相當關鍵。

4. 關於視頻壓縮H.246技術標准

H.264標準是ITU-T的VCEG(視頻編碼專家組)和ISO/IEC的MPEG(活動圖像專家組)的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 Team)開發的標准,也稱為MPEG-4 AVC,它作為MPEG-4 Part10,是「高級視頻編碼」。 H.264/MPEG-4的應用范圍是非常廣闊的,它可以適用於多種網路,其高效的編碼性能,H.264/MPEG-4可滿足多種應用的需求,目前主要應用在以下領域;基於電纜、衛星、Modem、DST等信道的廣播;視頻數據在光學或磁性設備上的存儲,基於ISDN、乙太網、DSL無線及移動網路的公話服務、視頻流服務、彩信服務等,除了以上介紹的應用,基於H.264/MPEG-4的平台,還會擁現很多新的應用。 H.264具有很強的抗誤碼特性,可適應丟包率高、干擾嚴重的信道中的視頻傳輸。H.264支持不同網路資源下的分級編碼傳輸,從而獲得平穩的圖像質量。因此採用H.264視頻壓縮技術的聊天工具能夠獲得更高解析度的視頻影像,即使採用Modem撥號上網的低速率上網方式也能夠實現清晰的視頻影像傳輸。 其關鍵技術: (1) 幀內預測編碼 幀內編碼用來縮減圖象的空間冗餘。為了提高H.264幀內預測編碼的效率,在給定幀中充分利用相鄰宏塊是空間相關性,相鄰的宏塊通常含有相似的屬性。因此,在對一給定宏塊編碼時,首先可以根據周圍的宏塊預測(典型的是根據左上角的宏塊,因為此宏塊已經被編碼處理),然後對預測植的差值進行編碼,這樣,相對於直接對該幀編碼而言,可以大大減小編碼率。 H.246提供六種模式進行4X4像素宏塊預測,包括一種直流預測和物種方向預測,對於圖象中含有很少空間信息的平坦區。H.246也支持16X16的幀內編碼。 (2) 幀間預測編碼 幀間預測編碼利用連續幀中的時間冗餘來進行運動估計和補償。H.246的運動補償支持以往的視頻編碼標准中的大部分關鍵特性,而且靈活地添加了更多的功能,除了支持P幀、B幀外,H.246還支持一種新的流間傳送幀-----SP幀。 ① 不同大小和形狀的宏塊分割 ② 高精度的亞像素運動補償 ③ 多幀預測 ④ 去塊濾器 (3)整數變換 (4)量化 (5)熵編碼 補充: http://www.elecfans.com/soft/162/2008/200806043945.html pdf英文文檔 http://bbs.dvbcn.com/h264cn.pdf 中文 補充: http://ke..com/view/56322.htm
求採納

5. 在視頻會議系統中關鍵技術是什麼

肯定是音視頻壓縮技術了,我們現在用的佳美迅的連通寶的音視頻壓縮技術是目前全球比較先進的,100多kbps即可開流暢視頻會議。

6. 視頻壓縮技術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何為融合 所謂融合實際上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在數據傳輸方面。以前分別基於PSTN電話網上的語音數據和基於有線電視同軸電纜上的視頻數據,以及基於IP的信息數據,都被整合在一個網路中進行傳輸,這個物理媒介就是融合網路。它統一了在不同網路上傳輸的多種數據。但是融合網路還有一層含義是在應用層面。它把以前各種異構網路上的應用全部整合到一個IP網路上,從而實現在應用上的大統一,這是一種更直觀的理解。 統一的TCP/IP協議使各種基於IP的業務都能互通,如數據網路、電話網路、視頻網路都可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技術有很多優勢,如企業在現有設施基礎上,通過融合技術將數據、語音及多媒體信息建立在統一網路平台上,既降低了管理和企業運 營的成本,又提高了企業工作效率。融合技術的迅猛發展又將使網路本身增加很多新的延展特性。 由於IP對物理距離不敏感,因此,融合將有助於解決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人們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現工作和生活需求,如可以利用一條線路使移動用戶具有區域網接入、Internet接入、PBX分機、語音郵件以及高速撥號等相關特性。 推進網路融合的因素 追求高效的通信技術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直是企業IT建設的關注點。以前人們試圖在ATM和幀中繼網路上實現多業務復用系統,把話音、傳真、留言放在同一終端設備上。這幾年來,新的話音壓縮技術、IP網路上的H.323和SIP呼叫信令技術、媒體流傳輸技術的商業應用突破,都為企業更有效地利用單一通信平台完成商業通信開辟了新的道路。 以前企業通常需要幾個獨立的網路來組成,如企業的話音通信系統,由企業的內部程式控制電話交換系統,連接公共電話系統的PSTN組成。任何跨區域/機構的通話業務都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同時企業通常還擁有內部數據通信網(Intranet)系統,由數據區域網和租用公共通信專線或採用虛擬專線(VPN)連接各個分支機構和遠程移動用戶。 實施融合網路則能改變傳統企業的業務通信系統,這就需要摒棄那些只能提供部分通信服務的、多個分離的專用系統,轉而融合這些分離的企業話音、數據網路和業務,創新和提升資源利用,使之能夠在統一的平台上支持話音、數據、兼視頻業務,降低成本,開拓企業新應用和服務。 融合網路解決方案還可以消除企業機構和員工之間的通信距離界限,為員工及業務夥伴之間提供更好的協同工作環境。便捷、有效的通信手段可帶來更好的客戶服務,從而加強公司與客戶的關系。此外,一體化和簡潔的通信能夠提高生產力,讓員工能夠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並且按優先次序處理重要信息。隨著流動性及靈活性的提升,員工可以隨時隨地工作,並能保持甚至提高工作質量。 和所有的新興技術一樣,融合網路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系統幫助用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過贏得客戶的認同增加競爭優勢。實現融合網路的核心就是在統一從有線網路到無線網路的平台上,真正將話音、數據、視頻應用技術融合成為突破商業通信障礙的利劍,最終服務於客戶。 另外,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融合網路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帶寬和傳輸質量的保障。隨著計算機網路帶寬的不斷提高和IP服務質量的不斷改善,在數據網上傳輸視頻信號已逐漸成為可能。目前已經有了很多種視頻應用,例如遠程監控、視頻點播、電視會議、遠程教學等等。伴隨著網路傳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個企業,尤其是能夠擁有一個高帶寬的企業網路,將可以非常容易地利用這個高帶寬的融合網路,傳輸視頻信號以及其他多業務數據信息。 部署融合網路前的關注點 對許多企業而言,如何同時實現數據、語音以及多媒體信息的高質量傳輸,成為影響企業高效運作的重要因素。 但事實上,企業在實施融合網路前,會考慮很多實際的問題: 首先是融合的質量。服務質量在IP語音解決方案領域一直備受關注。在管理完善、帶寬充足、延遲特性良好的IP網路上,也需要保障服務質量,以達到對語音、數據及視頻業務的優先排序。由於區域網同廣域網及Internet之間的互聯,服務質量監控和管理的復雜性也隨之增加了。可用性是融合質量的重要體現,能否達到7×24小時的服務非常重要。此外考慮到視頻業務對帶寬的需求,帶寬容量也是網路融合質量的一個前提。 其次是融合網路的安全性。通過交換型區域網或專用IP區域網傳輸的基於IP的語音業務是相對安全的,但如果在Internet上或配置為共享廣播區域的區域網上傳輸,則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對於沒有採用專線的用戶來說,這一問題更加突出。語音加密並結合能夠減少延遲的輔助處理器是一個可行之路,當然,同時還要採用VPN和防火牆技術。網路的可移動性和靈活性對融合的成本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也是用戶關注的焦點。 具體要求具體對待 對許多企業而言,如何實現IP網路下各種信息的融合,才能節約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在考慮建設和管理融合網路的基礎搭建前,關鍵是如何把應用融合在一起。 第一,融合網路需要提高可用性 網路上的應用越來越多,造成網路的流量越來越大,尤其是需要高帶寬支持的應用更是消耗了大量帶寬。大量應用無序競爭使得關鍵業務無法保障、服務質量急劇下降。 當然增加帶寬是一個方案,這也是目前較通常的做法,但其結果是成本的無休止的增加,以及即使這樣也無法從機制上保障業務質量的無奈。隨著新應用的出現和現有應用的頻繁使用,網路資源必定出現競爭壓力。因此需要規范、控制應用佔用資源的優先順序別。 第二,融合網路需要更高的安全性 為了加強競爭優勢,企業的傳統應用越來越多的移植到基於網路的系統上,實現深層次的融合網路。正因為如此,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安全風險。如何簡單、及時的實施信息資源的訪問控制和授權用戶的網路接入成為融合網路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融合網路的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設計階段,憑借一些網路工具和服務商能夠向融合網路用戶提供總體評估,其中包括有關提高企業融合網路中語音服務質量(QoS)的精確細節。例如,網路工程師通過網路發送模擬VoIP呼叫,並使用網路評估工具在網路上收集有關抖動、延遲和丟包等可能降低語音QoS因素的數據。這些信息同時發送給資料庫工具,資料庫工具能夠分析有關合成語音通信以及呼叫路徑中每台路由器和交換機使用情況與性能狀況的數據。最終,這些分析將幫助工程師確定融合通信瓶頸等潛在問題,並避免融合網路安裝後的性能問題。 網路融合是趨勢所在 隨著越來越多的語音應用相繼被開發出來。IP協議的服務質量也得到了不斷的改善,在數據網上打電話已經成為現實。這一現實使得原本非常昂貴的長途電話變得非常便宜。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話網路和數據網路逐漸合二為一,即話音信號通過數據網路傳輸已經成為現實和普及的趨勢。電話網路和數據網路的合並將大大降低通訊網路的運營成本,簡化網路的管理,對於用戶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了費用。 融合網路不僅僅帶來了成本的節省和網路管理的簡化,此外其最大的益處在於IP技術滿足了移動和便捷性的需求。移動的便捷性則在於,通過IP網路,可以實現PC和PC、PC和電話、電話和電話的對接。很多企業願意採用新的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全球性企業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需要企業融入一個全球化的架構,融合網路的架構是全球化的,在有互聯網的地方,就可以和合作夥伴進行語音和數據通訊。 基於融合網路的IP電話代表的是一種工作方式、一種溝通的途徑,現代化企業的通信應該是基於IP融合網路的通信,其中包括語音、視頻、即時簡訊、傳真、呼叫中心、CRM系統等。由於採用了基於IP的語音和數據融合網路,辦公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7. 多媒體技術關鍵技術3個標准

(1)視頻音頻信息的獲取技術;

(2)多媒體數據壓縮編碼和解碼技術;

(3)視頻音頻數據的實時處理和特技;

(4)視頻音頻數據的輸出技術。

8. 簡述多媒體的關鍵技術

1數據壓縮和編碼技術:數據壓縮和編碼技術是多媒體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處理音頻和視頻信號時,如果每一幅圖像都不經過任何壓縮直接進行數字化編碼,那麼其容量是非常巨大的,現有計算機的存儲空間和匯流排的傳輸速度都很難適應
2數字圖像技術:在圖像、文字和聲音這三種形式的媒體中,圖像包含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人們的知識絕大部分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圖像的特點是只能通過人的視覺感受,並且非常依賴於人的視覺器官。數字圖像技術就是對圖像進行計算機處理,使其更適合於人眼或儀器分辨,並獲取其中的信息。
3數字音頻技術:多媒體技術中的數字音頻技術包括聲音採集和回放技術、聲音識別技術和聲音合成技術三個方面。三個方面都是計算機上的音效卡實現的,音效卡具有將模擬的聲音信號數字化的功能。
4數字視頻技術:數字視頻技術和數字聲頻技術相似,只是視頻的寬度更高,大於6MHZ,而聲頻的寬頻只有20KHZ。數字視頻技術一般包括視頻採集回放、視頻編輯和三維動畫視頻製作。
5多媒體通信技術:多媒體通信技術突破了計算機、通信、廣播和出版的界限,使它們融為一體,利用通信網路綜合性地完成文本、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傳輸和交換。
6多媒體資料庫技術:多媒體資料庫是一種包括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資料庫。由於一般的管理系統處理的是字元、數值等結構化的信息,無法處理圖形、圖像、聲音等大量的非結構化的多媒體信息,因而這就需要一一種新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對多媒體數據進行處理。
7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是一門綜合技術,是多媒體技術發展的最高境界。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完全沉浸式的人機交互界面,用戶子處在計算機產生的虛擬世界中,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還是感覺到的,都像在真實的世界一樣,並通過輸入和輸出設備可以同虛擬現實環境進行交互。

9. 在視頻會議系統中關鍵技術是:( )

視頻壓縮技術關繫到視頻會議的清晰度
音頻傳輸演算法關繫到音質的流暢度和清晰度
桌面分享的分辨技術關繫到流暢度和清晰度
在這些那麼核心的技術上,RHUB是做得比較好的一家。

10. 數字電視的視頻壓縮技術

論文題目是:數字電視接收機的視頻壓縮技術
幫寫內容:(1)選題依據及研究意義;
(2) 選題研究現狀;
(3)研究內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
等)

一共是三點,請大家教一下我這三點該怎麼寫?!

註明:論文我已經寫好了:下面是論文提綱(含論文選題、論文主體框架)
論文選題:數字電視接收機的視頻壓縮技術

第一章:緒論
一、數字電視的發展及視頻壓縮的必要性;
二、視頻圖象數字壓縮的客觀依據;
三、數字電視與接收機(機頂盒);
四、電視信號模數轉換標准;
第二章:數字電視機頂盒技術
一、什麼是數字電視機頂盒;
二、數字電視機頂盒的基本原理;
三、數字電視機頂盒的結構;
四、數字電視機頂盒的主要技術;
第三章:視頻壓縮編碼技術
一 空間或時間性編碼;
二. 加權;
三. 遍歷(Scannng);
四. 熵編碼;
五. 空間性編碼器;
六. 時間性編碼;
七. 運動補償;
八. 雙向編碼;
九. I、P 和B 畫面;
十. MPEG 壓縮器;
十一. 預處理;
十二. 類和級;
十三. 小波;
第四章:視頻圖象壓縮標准
一、H.261標准;
二、JPEG標准;
三、MPEG-1壓縮編碼標准;
四、MPEG-2壓縮編碼標准;
五、MPEG-4壓縮編碼標准;
結束語 ;
參考文獻 ;
問題補充:題目是學校幫我選擇的! 大家可以幫忙把這三點寫一下嗎?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寫! 或者大家幫我寫前兩點也好了~ 謝謝幫我忙的所有朋友! 拜託各位了!我開題16號就要交了

看看這個能不能幫您!
一、如何選擇問題

我一起縈繞於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里,導師薛瀾教授反復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 puzzle 是什麼?」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薛老師問題以其特有的儲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於提出問題的「層次」。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集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範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範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審視我最初提出的問題「中國半導體產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這僅僅是對現象的探詢,而非有待求證的理論命題。我的理論命題是:「中國產業政策過程是精英主導的共識過程嗎?」在這個命題中,「政策過程」、「精英政治」、「共識訴求」三個術語勾勒出研究的理論大體范圍和視角。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實背後,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范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結」或「熱點」。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症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沖突範式等。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後,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為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准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縮小研究范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存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范的學

術論文。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 )時間:從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為,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 )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 1980 - 2000 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准,在這個「信息冗餘」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麼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准,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麼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麼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於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范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范的方法為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於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於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並具體實施於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閱讀全文

與視頻壓縮關鍵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nity程序員簡歷 瀏覽:63
單片機ifelse 瀏覽:695
如何理解php面向對象 瀏覽:96
macword轉pdf 瀏覽:848
python列表求交集 瀏覽:873
解壓包如何轉音頻 瀏覽:447
機明自動編程軟體源碼 瀏覽:325
php埠號設置 瀏覽:541
phperegreplace 瀏覽:320
androidgridview翻頁 瀏覽:537
ssh協議編程 瀏覽:635
如何開我的世界電腦伺服器地址 瀏覽:861
玄關pdf 瀏覽:609
程序員學習論壇 瀏覽:940
程序員的毒雞湯怎麼做 瀏覽:548
安卓怎麼降級軟體到手機 瀏覽:281
雲與伺服器入門書籍推薦產品 瀏覽:636
delphi編程助手 瀏覽:763
電腦遇到伺服器問題怎麼辦 瀏覽:515
加工中心編程結束方法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