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蠻龍的侏羅紀最大的食肉恐龍
2013年7月,科學家們在葡萄牙的發現了屬於蠻龍的、年代來自晚侏羅紀提通階的一窩被壓碎的恐龍蛋和胚胎材料。
恐龍蛋和胚胎化石一起被發現是罕見的,具有相關聯蛋殼和胚胎的非禽類恐龍僅有蜥腳類恐龍Massospondylus和一類被稱為「虛骨龍」的衍生獸腳類恐龍來代表。Ricardo Araujo及其同事描述了大量簇集在一起的蛋殼碎片和胚胎骨頭及牙齒後,他們將這個胚胎歸入譚氏蠻龍。這也是斑龍超科、蠻龍屬第一個胚胎和恐龍蛋化石。這個胚胎和恐龍蛋的化石的年代被認為來自於15200萬年前。

2. 什麼恐龍吃肉
食肉的恐龍有:霸王龍、永川龍、虛骨龍、堅足龍等。
1、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2、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全長約11米,站立時高2.85米,最高速度50km/時。永川龍有一個又大又高的頭,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鋒利的牙齒。脖子較短,身體也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可以用來支撐身體,奔跑時,則要將尾巴翹起,作為平衡器用。
3、虛骨龍(學名Coelurus)又名空尾龍,是指屬於虛骨龍科下的一種,生活於晚侏羅紀的啟莫里階至提通階,距今約1億5000萬年前。虛骨龍是種小型、二足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為2.4米,體重最大可達20千克。族群從小到大皆有,包括偷蛋龍及奔龍,一般認為鳥類起源於小型的虛骨龍。
4、堅足龍是腔骨龍科的一屬恐龍。由於它的學名已由一種鞘翅目的昆蟲所有,故被三位昆蟲學家更名為Megapnosaurus(意為「大死亡蜥蜴」)。但是一些古生物學家並不喜歡這個名字,而這兩個名稱亦有使用。
3. 迪士尼動畫片《恐龍》中的食肉牛龍真實存在
它在暴風雨中出現的鏡頭真的很恐怖,慘白的電光映著它紅色的皮膚,頭上的一對短角更是為它們增添了幾分氣勢。 這部影片中出現的猛獸就是食肉牛龍,它們是一種非常有名的獸腳類恐龍,它們生活在晚白堊世南美洲大陸,是當地生物圈食物鏈頂端的巨型掠食者。食肉牛龍的骨骼化石在南美的多處地點被發現,特別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骨架非常完整,甚至有的化石還保存了皮膚的印痕,看上去其生前的皮膚鱗片應該是非常華麗。 食肉牛龍長著一個巨大的腦袋,其眼睛上面還引人注目地長了一對突出的骨質的像牛角一樣的東西。這樣的裝飾有什麼用呢?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現在流行的說法是,這些牛角物除了作為交配時恐嚇對手的標志,也可能如現今植食動物那樣為爭奪交配權而進行撞角一類的競爭。此外,在抵抗強大的天敵時,這只角也是極為重要的武器。 食肉牛龍的前肢非常奇怪,和它巨大的體形比起來,前肢簡直小得可憐,而且極不發達,就是以前肢短小著稱的暴龍也要比它們強壯,所以許多第一眼見到它的人還以為這對超短的指爪是直接從肘部長出的。但食肉牛龍那兩條長而強壯的後腿使它比其它一些大型肉食性恐龍靈敏得多,它可以迅速撲向獵物,在獵物還沒反應時就將它們抓獲。
4. 為什麼大的恐龍吃草小的恐龍吃肉
體型大小與是否肉食素食是無關系的,飲食習慣是在進化過程中慢慢形成的。
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體質,相對的所需營養比重也決定了恐龍的食向,因為在三葉蟲時代蟲子都吃植物,然而通過進化,能吃到植物的進化成草食恐龍,不能吃到植物的因為沒有辦法只能捕殺同類來維持生命,漸漸地就變成了肉食恐龍。肉食恐龍的身體結構逐漸變得後肢粗壯,前肢退化,這是為了適應捕殺動物這一行為。較大的頭、嘴和尖利的牙齒為了適應能夠吃到動物硬的部位。
吃草的恐龍:梁龍,地震龍,腕龍,馬門溪龍,三角龍,五角龍,甲龍,副龍捷龍,慈母龍,鴨嘴龍,鐮刀龍。
吃肉的恐龍:霸王龍,高棘龍,棘龍,食肉牛龍,宣漢龍,異龍,異特龍,恐爪龍,猶他盜龍,小盜龍,翼龍,暴龍。
5. 食肉恐龍是怎麼捕獵的
在恐龍世界裡,食肉恐龍雖然兇猛,但也並不是每天都能捕捉到獵物而填飽肚子,它們餓肚子的現象也經常發生,尤其是那些個子小的肉食恐龍。
為了生存,它們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捕獵方式。
成群結隊地捕殺獵物成了食肉恐龍們捕獵的一種主要方式。
你想,食草恐龍一般個頭都比食肉恐龍大,有的大幾倍,更何況,食草恐龍一般是群居生活,一大群一大群地在一起,而且,它們也有自衛工具,比如身上的厚厚鎧甲、棒槌似的尾巴、可怕的尖角等等,單個的食肉恐龍一般難於下手。於是,它便像今天的狼群那樣,集體出動。
恐爪龍,身長約3.3米,它們一旦瞄準獵物,便一齊奔上去,把目標圍住,然後趁其不備,有的從後面撲上去,有的用利爪撕扯對方的皮肉。
腕骨龍,約1.8米長,這么小的身材,單個兒覓食可能非但找不到,反而會填了大型食肉恐龍飢腸轆轆的肚子。於是,幾只腕骨龍聯合出擊,運氣好,也可能掀翻一隻身軀龐大的梁龍。這就是集體「狩獵」的好處。
古動物學家在南部非洲的玻利維亞發現的化石表明:遠在侏羅紀時代,整個群落的食草恐龍常被多達50隻以上的食肉恐龍圍追堵截,那情形,現在想一想,都覺得毛骨悚然。
當然,也有樂於單獨「狩獵」的,像霸王龍這樣的大型食肉恐龍,找到食物並成功地把對方變成口中美餐的機率比較大,所以,單個的大型食肉恐龍也是食草恐龍和小型食肉恐龍的巨大威脅。
6. 食肉恐龍有哪些
1、迅猛龍
【迅猛龍】(屬名:Velociraptor)又譯伶盜龍、速龍,其意為「敏捷的盜賊」,是一種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生活於8300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它是一種小型馳龍類,體長約2.07米,臀部高約50厘米,體重約15千克。它是捕食行動迅速的活躍捕食者。迅猛龍的大腦較大,腦重與體重比在恐龍中屬於最大的之列,由此顯示它們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恐龍。迅猛龍的模式種為蒙古迅猛龍,也是目前唯一確定的已知種。
兇猛指數★★★☆☆
2恐爪龍
【恐爪龍】(屬名:Deinonychus)恐爪龍是一種體型輕巧、奔跑快速的獸腳類肉食恐龍。身長約為3米,具有刀劍般銳利的牙齒,恐爪龍用兩腳站立,前臂比較短。每隻手上有三個帶著尖長爪子的手指,每隻腳有四個腳趾,其中一個腳趾上長著約12厘米的利爪。它有個長尾巴,它的眼睛非常大,所以能看得很清楚。恐爪龍非常聰明,它們成群打獵。它吃任何它可以捕殺並撕裂的動物。它和其他馳龍科成員一樣長著羽毛。
兇猛指數:★★★☆☆
3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屬名:Giganotosaurus)的含義是「巨大的南方爬行動物」。南方巨獸龍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恐龍中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南方巨獸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前肢很長,前爪最長為56厘米,還可以利用這個長長的前肢和非常尖利的長前爪輔助捕獵。休息時可以用四肢走路。咬合力為8噸以上,它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30厘米長。南方巨獸龍作為異特龍的後裔,有個又細又尖又長有強壯的尾巴。南方巨獸龍身高為6米以上,身長為14米左右,體重約為15噸,生存於白堊紀中期,距今約1億年至9千5百萬年前,發現地點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
兇猛指數:★★★★★
4鯊齒龍
【鯊齒龍】(屬名:Carcharodontosaurus)是非洲發現過的最大的肉食恐龍,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特殊發現,是至今發現的最大型的食肉恐龍之一。只有南方巨獸龍比其大。鯊齒龍巨大的頭骨有5.5英尺長,帶著一打又薄又利的牙齒,有些像鯊魚的牙齒。難怪它被稱為「鯊魚牙齒的蜥蜴」。鯊齒龍長14米,高5—6米,比霸王龍長1.5米,鯊齒龍的股骨長1.45米,鯊齒龍的頭骨有1.63米長。鯊齒龍和南方巨獸龍都被劃為鯊齒龍類。
兇猛指數:★★★★☆
5異特龍
【異特龍】(屬名:Allosaurus)又稱躍龍、異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最長可達12到13米。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於1億550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相較於大型、強壯的後肢,它們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爪大而彎曲,長度為25公分。尾巴長而重,可平衡身體與頭部。異特龍的骨架和其它獸腳亞目恐龍一般,呈現出類似鳥類的輕巧中空特徵。
兇猛指數:★★★☆☆
6蠻龍
【蠻龍】(屬名:Torvosaurus)蠻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屬於蜥臀目的肉食龍類。蠻龍的體形龐大,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兇猛而且殘忍,專門以捕殺各種植食性的恐龍為食。於是被稱為侏羅紀晚期恐龍界的冷血殺手。蠻龍的頭骨很長,經測量,蠻龍的頭約有1.2米長。蠻龍巨大的體形並沒有影響它捕食時的速度,它可以迅猛地撲倒獵物,不過蠻龍的身形卻很狹長,長度竟達10-12米,這使得它很難通過狹長彎曲的通道。
★★★★☆
7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屬名:Tyrannosaurus)含義:暴君蜥蜴,模式有效種是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霸王龍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陸生性食肉類之一,體長13米,僅頭部就有1.1米長,身高達5米。頭骨笨重,高而側扁,牙齒極為發達。頸骨較短,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肩帶退化,肩胛骨細長,而肱骨短小,長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細弱,僅有二指,亦可能殘存第三指。
兇猛指數:★★★★☆
8特暴龍
【特暴龍】(屬名:Tarbosaurus)是截至目前為止在亞洲發現過最龐大的食肉恐龍,是十分兇猛的巨型食肉恐龍,體型略瘦。典型的特暴龍身長約有10至12米。身高約有4米,重6、7公噸,嗅覺靈敏。這個品種在7500萬至6500萬年前,在今天的蒙古相信很常見。古生物學家根據身體構造,指出暴龍最早源於空骨龍;到白堊紀末期, 暴龍類似品種則分支成2種。一種是亞洲蒙古的特暴龍,另一種是北美洲本身的達斯布雷龍。
兇猛指數:★★★☆☆
9棘背龍
【棘背龍】又名棘龍,它是棘龍亞科存在「衣缽繼承者」的最好的證據。棘背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它高大強壯,戰鬥力不亞於霸王龍。現在描述的棘背龍(Daspletosaurus)一般是指埃及棘龍。它身長19米,重20噸。頭很長,下頜長,牙齒象短劍。它的手臂巨大,且有利爪,並且後腿強壯有力,在短距離內奔跑速度很快,他的每隻腳有三個腳指頭,用來撕開獵物的肌肉。
兇猛指數:★★★★★
10滑齒龍
【滑齒龍】(屬名:Liopleurodon),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大型、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里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滑齒龍的化石有許多已在德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的侏羅紀地層發現,在當時歐洲是大面積海洋。關於滑齒龍的最大尺寸有些爭議。大多數殘酷滑齒龍的化石顯示它們可長到7到10米。滑齒龍屬有三到四個已承認的種。
兇猛指數:★★★★☆
7. 恐龍為什麼有的吃草,有的吃肉
體型大小與是否肉食素食是無關系的,飲食習慣是在進化過程中慢慢形成的。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體質,相對的所需營養比重也決定了恐龍的食向,因為在三葉蟲時代蟲子都吃植物,然而通過進化,能吃到植物的進化成草食恐龍,不能吃到植物的因為沒有辦法只能捕殺同類來維持生命,漸漸地就變成了肉食恐龍。肉食恐龍的身體結構逐漸變得後肢粗壯,前肢退化,這是為了適應捕殺動物這一行為。較大的頭、嘴和尖利的牙齒為了適應能夠吃到動物硬的部位。吃草的恐龍:梁龍,地震龍,腕龍,馬門溪龍,三角龍,五角龍,甲龍,副龍捷龍,慈母龍,鴨嘴龍,鐮刀龍。吃肉的恐龍:霸王龍,高棘龍,棘龍,食肉牛龍,宣漢龍,異龍,異特龍,恐爪龍,猶他盜龍,小盜龍,翼龍,暴龍。
8. 哪些恐龍是吃肉的吃肉時是什麼樣子
食肉龍
肉食性恐龍是以群頭大,後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龍.它們都屬於獸腳亞目,常常被稱為食肉龍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龍靠後肢行走;由於後肢要負荷龐大身軀的重量,因此行動起來可能不怎麼快速.它們的頭很大,雙顎很長,顎骨上整排巨大彎曲的利齒,看起來就像牛排刀邊緣的鋸齒一樣.肉食性恐龍主要以其他恐龍為食,有時也吃動物屍體.它們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後肢捕殺獵物,然後再藉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幫助,把獵物的肉撕扯下來吃.虛骨龍也是一種肉食性恐龍,但它們和一般肉食性恐龍完全不同.虛骨龍的體態輕盈,行動敏捷,有一雙便於抓取的長手臂和手掌,以及長又窄的顎骨.它們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為食.此外,虛骨龍也常會在大型肉食性恐龍吃飽後,撿剩下的殘渣碎屑吃.
怎樣區分肉食性恐龍與素食性恐龍
肉食性恐龍都有較大的頭和嘴,嘴裡的大而彎曲的利牙。例如我國四川發現的永川龍就有尖銳的帶鋸齒的、向後彎曲的牙齒。而霸王龍則生有利劍般的牙齒,牙齒邊緣也有鋸齒,其中最長的可達20厘米。而素食性恐龍的牙齒則平而直,沒有鋸齒,只能用於咀嚼。素食性恐龍的牙齒形狀和大小,取決於它們所吃的植物。例如,蜥腳類恐龍有勺形齒或釘狀齒,便於剪斷莖和葉。這是因為它們主要吃蘇鐵類和蕨類植物。鴨嘴龍類主要吃的是石松類植物木賊,這種植物含硅質較多,十分堅硬,所以鴨嘴龍的嘴裡上下左右都有牙齒,一個接一個,密密麻麻排成許多行,最多的可達兩千多顆,這是對長期吃硬食的一種適應。此外,肉食性恐龍有大的頭骨和齶骨,脖子粗短,一般用後肢走路。而素食性恐龍頭小脖子長,一般用四條腿走路。
肉食恐龍前5強
1. 霸王龍
霸王龍,學名Tyrannosaurs Rex的意思是暴君蜥蜴,肉食性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暴龍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 結束在白堊紀。暴龍的頭部非常的巨大(長約1.5米)。強而有力的顎部上長有鋸齒邊緣的牙齒,龐大粗壯卻像鳥類的兩腳上,指頭長有強力爪子。和粗壯的腳比較起來,暴龍的手臂小得與頭骨的反比,比人類的手要短,根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由於暴龍只用口捕臘,前肢絕少使用,因而漸漸變短變小,也因此演變成由後肢站立,前肢退化及後肢成為武器,因而演化成這種奇異的身體結構,暴龍雖然身軀龐大,骨骼卻是空心的,而且頭顱中有一些大而中空的洞,因而使得體重減輕,便於行走和捕臘。體長十四米,體高約五點五米,體重達七噸,暴龍的尾巴長又粗,看來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攻防武器,大概常以後肢及尾巴為重心,因此推測後肢和尾部份肌肉相當結實,破壞力比龍卷風還強大!
一般來說,學者們相信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為殘暴的恐龍,它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晚期,距離現在大約六千五百萬年。暴龍的身體高達十四米,體重大約十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具大的現生象。從暴龍的化石發現, 它的每顆牙齒大小不一,有的牙齒長度,比人類的手掌還要長,有的小如人類尾指一節,牙齒由尖頂到基部,都有斜旋鋸齒,其兇猛程度可見一斑,顎部強大驚人,是數十頭灣鱷顎頷力量的總和,暴龍的頭是所有恐龍中最大又最有力的,這種可怕的肉食性動物會用長著軍刀般利齒的巨顎,狠狠地一口咬死獵物,接著扭轉強壯的頸部,將嘴中的肉塊撕扯下來。張開的血盆大口更是嚇人,裡面生著二排向內彎曲的銳利牙齒,每顆有二三十厘米長,一但被咬住,即使是身上有著堅韌骨質甲胄的大型草食性恐龍也會承受不住。
2. 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恐龍中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第一具南方巨獸龍化石是在1994年由一個名叫Ruben Carolini的汽車修理工發現的。南方巨獸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它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8英寸長。南方巨獸龍作為異特龍的後裔,同樣有個又細又尖的尾巴。
科學家將脊椎動物的生物力學和古生物學結合起來,通過對比汽車的行使速度與卡洛琳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 carolinii)股骨的強度與進行相關的試驗,在高速奔跑時恐龍身體從搖動回復到平衡狀態的時間,以及從股關節的運動和平衡的在容許范圍的最大速度為秒速14米。這樣南方巨獸龍以最大時速奔跑可以達到50公里每小時。
3. 棘龍
棘龍是發現過的最大肉食恐龍它長17米,高7米,重5~7噸
棘背龍的頭部很大,有著一口鋒利的牙齒,前臂比後腿要小一些。大部分時間棘背龍用兩條腿走路和奔跑,不過它也能用四條腿行走。它的背部突起很多骨頭,表皮覆蓋在這些骨頭上,看起來就像小船上揚著的帆。對於棘背龍背上的「帆」的功能,古生物學家的猜想是在異性面前炫耀,或是用來調節體溫,也有可能是打鬥的武器。
4. 鯊齒龍
鯊齒龍這個名字發表於1931年但直到1995年的發現才使科學家了解到這種恐龍的真面目。鯊齒龍 是非洲以發現過的最大的恐龍。鯊齒龍長14米,鯊齒龍的股骨長1.45米,鯊齒龍的頭骨有1.63米長。比霸王龍的頭骨要長10厘米。僅次於南方巨獸龍1.8米長的頭骨。這三種恐龍被稱為最大的三種獸腳類恐龍。鯊齒龍的頭骨雖然大,但他的大腦只有霸王龍的大腦一半那麼大。鯊齒龍和南方巨獸龍都被劃為鯊齒龍類。
5. 懼龍
懼龍是霸王龍存在「衣缽繼承者」的最好的證據。懼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它高大強壯,戰鬥力不亞於霸王龍!1970年,考古學家們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發現了三具很完整的懼龍化石,後來在美國也有發現。懼龍身長9米,重4噸。頭很大,下頜厚,牙齒象短劍。後退強壯有力,每條腿上有三個腳指頭,但它的手臂軟弱無力,每隻手臂只有兩個手指(這幾點都和霸王龍雷同)。懼龍通常捕食與它一起生活的鴨嘴龍類和角龍類恐龍。
其他介紹:
迅猛龍 它雖然體型只有火雞那麼大,可它是地球上最兇猛的肉食恐龍之一。
恐爪龍 恐爪龍的兇猛程度遠勝那些體長10米以上的肉食恐龍,論群攻天下無敵,不到一會就能給比自己大得多得肉食恐龍開膛破肚,而且大型恐龍很難攻擊它。沒有一種大型的肉食恐龍能抵擋7隻恐爪龍的群攻。
異特龍 異特龍在侏羅紀是一代霸主,異特龍的群攻威力巨大,連阿普吐龍都能被其打敗了。
蠻龍 蠻龍是侏羅紀晚期很強大的恐龍,足以和異特龍相媲美.它擁有並不小於異特龍的身軀.聽聽它們的外號吧——侏羅紀晚期的帶血殺手。
特暴龍 它也是半食腐半食肉的恐龍,這就大大影響了它的兇猛程度.
9. 以前的恐龍世界最強恐的食肉恐龍是什麼恐龍
霸王龍
霸王龍是兩足行走,在0.65億年前白堊紀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廣闊地域。目前,科學家們仍置疑是否霸王龍是動作遲緩的食腐動物還是動作敏捷的掠食性動物,但無論它的食物是活著的還是死的,它口中的獵物一定很大,這種食肉性恐龍進食時一定非常血腥。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食肉動物,即使最大的普魯斯鱷也絕不是他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