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測試車的安全性
汽車專業碰撞試驗,目前在國內比較有影響力和可信度的是中保研
Ⅱ 什麼是壓縮歪
壓縮永久變形
Ⅲ 新買的冰箱如何快速測試好壞
1、顏色與外觀
冰箱的顏色與外觀質量可從下面幾個方面仔細觀察:冰箱顏色均勻,符合要求,表面光潔、平整,沒有刮損;各種配件齊全完好,不會有松動的感覺;門封四角的焊接平整,沒有高低不平的現象;冰箱內壁要光滑、無裂紋、無氣泡、無異味、無色斑、沒有凹凸不平的情況。
星級標志清晰;箱體後部的冷凝器、過濾器、毛細管路沒有碰壞、壓扁。管路接頭無虛焊、油污等現象;檢查電冰箱製冷部位,可用因素檢據儀檢驗,製冷系統各部分不應有致冷劑泄漏,也可仔細觀察壓縮機與管路對焊處及其他管路焊口有無油污來判斷。
2、冰箱門的開關
冰箱的門有一定的磁力,需要稍微施加一點拉力才能拉開,關門的時候,當冰箱門靠近門框時,磁條產生的吸引力會使冰箱門自動關閉。冰箱關閉後,是沒有顯現縫隙的,應從上往下細細看一遍。
3、啟動速度
先嘗試接通電源,然後看冰箱啟動並進入運行的狀態;切斷電源,冰箱正常停機;再次啟動時,在一秒鍾內壓縮機能啟動起來,並正常運行,這說明壓縮機啟動性能良好。
4、運行時雜訊
在壓縮機運轉時,電冰箱會微微顫動,並聽到運行雜訊,但雜訊不應高於45分貝,即在安靜的環境中,只能聽到壓縮機輕微的嗡嗡聲,在離冰箱約一米遠處,應聽不到聲音。手摸箱體,不應有明顯的振動。
5、照明燈的關與閉
照明燈的正常運作情況是,打開冷藏箱門時,箱內燈亮,關閉箱門時,燈滅。
Ⅳ 三七灰土的環刀取樣,每個環刀的重量達到多少才能合格
三七灰土應該做輕型擊實來控制壓實度標准,有了三七灰土的擊實,用環刀取樣,就可以換算壓實度,也可以大概換算出環刀+試樣重在多少范圍內符合壓實度要求了。對大基坑每50-100m2應不少於1個檢驗點;對基槽每10-20m應不少於1個點。
依據《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DBJ08-225-1997)取樣土路基、石灰土墊層檢測頻率:每層1000m2測一組,每組3點.。(環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檢測頻率:
每100m測2點.(環刀法)。砂礫、碎石墊層、三渣基層檢測頻率:每層1000m2測1點.(灌砂法)。二灰土底基層檢測頻率:每層1000m2測1點(環刀法)進出口斜坡土基檢測頻率:每個測1點(環刀法)。
土壤容重按下式計算:
d=g•100/[V•(100+W)]、式中:d—土壤容重(g/cm3)、g—環刀內濕土重(g)、V—環刀容積(cm3)、W—樣品含水量(%) 。
三七灰土環刀簡介:
環刀是用來取原狀土的是做容重(土體密度)、壓縮、剪切和滲透等試驗必不可少的一種常用儀器,主要用來測定土體的壓實度。
環刀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使用時應刃向下,在切取土樣時避免歪斜,使其垂直均勻受力下切。使用前可將環刀塗抹少許凡士林。使用完畢後,應將環刀擦洗干凈並塗一些保護油等,以防生銹。
環刀的校驗:
環刀每年至少校正一次,並求出其體積和質量。
環刀的內徑需用卡尺測量,並要轉動不同角度至少三個直徑,准確至0.1mm,最大差值不得超過標准值的1%,取平均值。
環刀質量需要用感量0.01g的天平稱得,准確至0.01g
Ⅳ 怎樣判斷IC的好壞
一、 查板方法: 1.觀察法:有無燒糊、燒斷、起泡、板面斷線、插口銹蝕。 2.表測法:+5V、GND電阻是否是太小(在50歐姆以下)。 3.通電檢查:對明確已壞板,可略調高電壓0.5-1V,開機後用手搓板上的IC,讓有問題的晶元發熱,從而感知出來。 4.邏輯筆檢查:對重點懷疑的IC輸入、輸出、控制極各端檢查信號有無、強弱。 5.辨別各大工作區:大部分板都有區域上的明確分工,如:控制區(CPU)、時鍾區(晶振)(分頻)、背景畫面區、動作區(人物、飛機)、聲音產生合成區等。這對電腦板的深入維修十分重要。
二、排錯方法: 1.將懷疑的晶元,根據手冊的指示,首先檢查輸入、輸出端是否有信號(波型),如有入無出,再查IC的控制信號(時鍾)等的有無,如有則此IC壞的可能*極大,無控制信號,追查到它的前一極,直到找到損壞的IC為止。 2.找到的暫時不要從極上取下可選用同一型號。或程序內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開機觀察是否好轉,以確認該IC是否損壞。 3.用切線、借跳線法尋找短路線:發現有的信線和地線、+5V或其它多個IC不應相連的腳短路,可切斷該線再測量,判斷是IC問題還是板面走線問題,或從其它IC上借用信號焊接到波型不對的IC上看現象畫面是否變好,判斷該IC的好壞。 4.對照法:找一塊相同內容的好電腦板對照測量相應IC的引腳波型和其數來確認的IC是否損壞。 5.用微機萬用編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軟體測試IC。
三、電腦晶元拆卸方法: 1.剪腳法:不傷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錫法:在IC腳兩邊上焊滿錫,利用高溫烙鐵來回拖動,同時起出IC(易傷板,但可保全測試IC)。 3.燒烤法:在酒精燈、煤氣灶、電爐上燒烤,等板上錫溶化後起出IC(不易掌握)。 4.錫鍋法:在電爐上作專用錫鍋,待錫溶化後,將板上要卸的IC浸入錫鍋內,即可起出IC又不傷板,但設備不易製作。 5.電熱風槍:用專用電熱風槍卸片,吹要卸的IC引腳部分,即可將化錫後的IC起出(注意吹板時要晃動風槍否則也會將電腦板吹起泡,但風槍成本高,一般約2000元左右) 作為專業硬體維修,板卡維修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拿過來一塊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斷具體哪個元器件出問題呢?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介面、晶元等的損害 2.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晶元(特別是CMOS晶元)被擊穿。另外,主板遇到電源損壞或電網電壓瞬間產生的尖峰脈沖時,往往會損壞系統板供電插頭附近的晶元。如果主板上布滿了灰塵,也會造成信號短路等。 3.器件質量問題:由於晶元和其它器件質量不良導致的損壞。 清洗 首先要提醒注意的是,灰塵是主板最大的敵人之一。最好注意防塵,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晶元採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當然我們可以用三氯乙烷--揮發*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體之一。還有就是在突然掉電時,要馬上關上計算機,以免又突然來電把主板和電源燒毀。流程。 BIOS 由於BIOS設置不當,如果超頻……可以跳線清處,摘重新設置。如果BIOS損壞,如病毒侵入……,可以重寫BIOS。因為BIOS是無法通過儀器測的,它是以軟體形式存在的,為了排除一切可能導致主板出現問題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拔插交換 主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匯流排上的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採用交換法實質上就是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 觀看 拿到一塊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掃一下,看看沒有沒燒壞的痕跡,外觀有沒損壞,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藉助萬能表量一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晶元試試。(1).如果連線斷,我們可以用刀把斷線處的漆刮干凈,在露出的導線處塗上蠟,再用針順著走線把蠟劃去,接下來就是在上面滴上硝酸銀溶液。接著就要用萬能表來確認是否把斷點連接好。就這樣一個一個的,把斷點接好就可以了。注意要一個一個的連,切不要心急,象主板上有的地方的走線間的距離很小,弄不好就會短路了。(2).如果是電解電容,可以找匹配的換掉。萬能表、示波器工具 用示萬能表、波器測主板各元器件供電的情況。一個是檢測主板是否對這部分供電,再有就是供電的電壓是否正常。電阻、電壓測量: 電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電源和Power Good信號故障;匯流排故障包括匯流排本身故障和匯流排控制權產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則包括電阻、電容、集成電路晶元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為防止出現意外,在加電之前應測量一下主板上電源+5V與地(GND)之間的電阻值。最簡捷的方法是測晶元的電源引腳與地之間的電阻。未插入電源插頭時,該電阻一般應為300Ω,最低也不應低於100Ω。再測一下反向電阻值,略有差異,但不能相差過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導通,就說明有短路發生,應檢查短的原因。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系統板上有被擊穿的晶元。一般說此類故障較難排除。例如TTL晶元(LS系列)的+5V連在一起,可吸去+5V引腳上的焊錫,使其懸浮,逐個測量,從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採用割線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主板的壽命。 (2)板子上有損壞的電阻電容。 (3)板子上存有導電雜物。 當排除短路故障後,插上所有的I/O卡,測量+5V,+12V與地是否短路。特別是+12V與周圍信號是否相碰。當手頭上有一塊好的同樣型號的主板時,也可以用測量電阻值的方法測板上的疑點,通過對比,可以較快地發現晶元故障所在。 當上述步驟均未見效時,可以將電源插上加電測量。一般測電源的+5V和+12V。當發現某一電壓值偏離標准太遠時,可以通過分隔法或割斷某些引線或拔下某些晶元再測電壓。當割斷某條引線或拔下某塊晶元時,若電壓變為正常,則這條引線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來的晶元就是故障所在。 程序、診斷卡診斷 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介面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體維修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晶元(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基匯流排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行安裝於I/O匯流排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 IC集成電路的好壞判別方法 一、不在路檢測 這種方法是在ic未焊入電路時進行的,一般情況下可用萬用表測量各引腳對應於接地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並和完好的ic進行較。 二、在路檢測 這是一種通過萬用表檢測ic各引腳在路(ic在電路中)直流電阻、對地交直流電壓以及總工作電流的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克服了代換試驗法需要有可代換ic的局限*和拆卸ic的麻煩,是檢測ic最常用和實用的方法。2.直流工作電壓測量 這是一種在通電情況下,用萬用表直流電壓擋對直流供電電壓、外圍元件的工作電壓進行測量;檢測ic各引腳對地直流電壓值,並與正常值相較,進而壓縮故障范圍, 出損壞的元件。測量時要注意以下八 : (1)萬用表要有足夠大的內阻, 少要大於被測電路電阻的10倍以上,以免造成較大的測量誤差。 (2)通常把各電位器旋到中間位置,如果是電視機,信號源要採用標准彩條信號發生器。 3)表筆或探頭要採取防滑措施。因任何瞬間短路都容易損壞ic。可採取如下方法防止表筆滑動:取一段自行車用氣門芯套在表筆尖上,並長出表筆尖約0.5mm左右,這既能使表筆尖良好地與被測試點接觸,又能有效防止打滑,即使碰上鄰近點也不會短路。 (4)當測得某一引腳電壓與正常值不符時,應根據該引腳電壓對ic正常工作有無重要影響以及其他引腳電壓的相應變化進行分析,能判斷ic的好壞。 (5)ic引腳電壓會受外圍元器件影響。當外圍元器件發生漏電、短路、開路或變值時,或外圍電路連接的是一個阻值可變的電位器,則電位器滑動臂所處的位置不同,都會使引腳電壓發生變化。 (6)若ic各引腳電壓正常,則一般認為ic正常;若ic部分引腳電壓異常,則應從偏離正常值最大處入手,檢查外圍元件有無故障,若無故障,則ic很可能損壞。 (7)對於動態接收裝置,如電視機,在有無信號時,ic各引腳電壓是不同的。如發現引腳電壓不該變化的反而變化大,該隨信號大小和可調元件不同位置而變化的反而不變化,就可確定ic損壞。 (8)對於多種工作方式的裝置,如錄像機,在不同工作方式下,ic各引腳電壓也是不同的。 還要補充二 的是:3.交流工作電壓測量法 為了掌握ic交流信號的變化情況,可以用帶有db插孔的萬用表對ic的交流工作電壓進行近似測量。檢測時萬用表置於交流電壓擋,正表筆插入db插孔;對於無db插孔的萬用表,需要在正表筆串接一隻0.1~0.5μf隔直電容。該法適用於工作頻率 較低的ic,如電視機的視頻放大級、場掃描電路等。由於這些電路的固有頻率不同,波形不同,所以所測的數據是近似值,只能供參考。4.總電流測量法 該法是通過檢測ic電源進線的總電流,來判 ic好壞的一種方法。由於ic內部絕大多數為直接耦合,ic損壞時(如某一個pn結擊穿或開路)會引起後級飽和與截止,使總電流發生變化。所以通過測量總電流的方法可以判 ic的好壞。也可用測量電源通路中電阻的電壓降,用歐姆定律計算出總電流值。
Ⅵ 在強夯中怎樣能夠計算出他的影響深度和側向影響寬度有數據最好,謝謝
6 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
6.1 一般規定
6.1.1 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
6.1.2 強夯置換法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
6.1.3 強夯和強夯置換施工前,應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試驗區數量應根據建築場地復雜程度、建築規模及建築類型確定。
6.2 設計
(Ⅰ)強夯法
6.2.1 強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應根據現場試夯或當地經驗確定。在缺少試驗資料或經驗時可按表6.2.1預估。
6.2.2 夯點的夯擊次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並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 最後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於下列數值:當單擊夯擊能小於4000kN·m時為50mm;當單擊夯擊能為4000~6000kN·m時為100mm;當單擊夯擊能大於6000kN·m時為200mm;
2 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
3 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提錘困難。
6.2.3 夯擊遍數應根據地基土的性質確定,可採用點夯2~3遍,對於滲透性較差的細顆粒土,必要時夯擊遍數可適當增加。最後再以低能量滿夯2遍,滿夯可採用輕錘或低落距錘多次夯擊,錘印搭接。
6.2.4 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間隔時間取決於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當缺少實測資料時,可根據地基土的滲透性確定,對於滲透性較差的粘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應少於3~4周;對於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夯擊。
6.2.5 夯擊點位置可根據基底平面形狀,採用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可取夯錘直徑的2.5~3.5倍,第二遍夯擊點位於第一遍夯擊點之間。以後各遍夯擊點間距可適當減小。對處理深度較深或單擊夯擊能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宜適當增大。
6.2.6 強夯處理范圍應大於建築物基礎范圍,每邊超出基礎外緣的寬度宜為基底下設計處理深度的1/2至2/3,並不宜小於3m。
6.2.7 根據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提出強夯試驗方案,進行現場試夯。應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待試夯結束一至數周後,對試夯場地進行檢測,並與夯前測試數據進行對比,檢驗強夯效果,確定工程採用的各項強夯參數。
6.2.8 強夯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應通過現場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也可根據夯後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指標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有關規定確定。
6.2.9 強夯地基變形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有關規定。夯後有效加固深度內土層的壓縮模量應通過原位測試或土工試驗確定。
(Ⅱ)強夯置換法
6.2.10 強夯置換墩的深度由土質條件決定,除厚層飽和粉土外,應穿透軟土層,到達較硬土層上。深度不宜超過7m。
6.2.11 強夯置換法的單擊夯擊能應根據現場試驗確定。
6.2.12 墩體材料可採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礦渣、建築垃圾等堅硬粗顆粒材料,粒徑大於300mm的顆粒含量不宜超過全重的30%。
6.2.13 夯點的夯擊次數應通過現場試夯確定,且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 墩底穿透軟弱土層,且達到設計墩長;
2 累計夯沉量為設計墩長的1.5~2.0倍;
3 最後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於本規范第6.2.2條的規定值。
6.2.14 墩位布置宜採用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對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可根據基礎形狀與寬度相應布置。
6.2.15 墩間距應根據荷載大小和原土的承載力選定,當滿堂布置時可取夯錘直徑的2~3倍。對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可取夯錘直徑的1.5~2.0倍。墩的計算直徑可取夯錘直徑的1.1~1.2倍。
6.2.16 當墩間凈距較大時,應適當提高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剛度。
6.2.17 強夯置換處理范圍應按本規范第6.2.6條執行。
6.2.18 墩頂應鋪設一層厚度不小於500mm的壓實墊層,墊層材料可與墩體相同,粒徑不宜大於100mm。
6.2.19 強夯置換設計時,應預估地面抬高值,並在試夯時校正。
6.2.20 強夯置換法試驗方案的確定,應符合本規范第6.2.7條的規定。檢測項目除進行現場載荷試驗檢測承載力和變形模量外,尚應採用超重型或重型動力觸探等方法,檢查置換墩著底情況及承載力與密度隨深度的變化。
6.2.21 確定軟粘性土中強夯置換墩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時,可只考慮墩體,不考慮墩間土的作用,其承載力應通過現場單墩載荷試驗確定,對飽和粉土地基可按復合地基考慮,其承載力可通過現場單墩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
6.2.22 強夯置換地基的變形計算應符合本規范第7.2.9條的規定。
6.3 施工
6.3.1 強夯錘質量可取10~40t,其底面形式宜採用圓形或多邊形,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確定,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25~40kPa,對於細顆粒土錘底靜接地壓力宜取較小值。錘的底面宜對稱設置若干個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250~300mm。強夯置換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100~200kPa。
6.3.2 施工機械宜採用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設備。採用履帶式起重機時,可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採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
6.3.3 當場地表土軟弱或地下水位較高,夯坑底積水影響施工時,宜採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鋪填一定厚度的鬆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於坑底面以下2m。坑內或場地積水應及時排除。
6.3.4 施工前應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地下構築物和各種地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等,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損壞。
6.3.5 當強夯施工所產生的振動對鄰近建築物或設備會產生有害的影響時,應設置監測點,並採取挖隔振溝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6.3.6 強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 清理並平整施工場地;
2 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並測量場地高程;
3 起重機就位,夯錘置於夯點位置;
4 測量夯前錘頂高程;
5 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開啟脫鉤裝置,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後,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
6 重復步驟5,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准,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
7 換夯點,重復步驟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8 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並測量場地高程;
9 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後,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最後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鬆土夯實,並測量夯後場地高程。
6.3.7 強夯置換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 清理並平整施工場地,當表土松軟時可鋪設一層厚度為1.0~2.0m的砂石施工墊層;
2 標出夯點位置,並測量場地高程;
3 起重機就位,夯錘置於夯點位置;
4 測量夯前錘頂高程;
5 夯擊並逐擊記錄夯坑深度。當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時停夯,向坑內填料直至與坑頂平,記錄填料數量,如此重復直至滿足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准完成一個墩體的夯擊。當夯點周圍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可隨時清理並在夯點周圍鋪墊碎石,繼續施工;
6 按由內而外,隔行跳打原則完成全部夯點的施工;
7 推平場地,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鬆土夯實,並測量夯後場地高程;
8 鋪設墊層,並分層碾壓密實。
6.3.8 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測工作:
1 開夯前應檢查夯錘質量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
2 在每一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後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
3 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的夯沉量。對強夯置換尚應檢查置換深度。
6.3.9 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及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6.4 質量檢驗
6.4.1 檢查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測試數據和施工記錄,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補夯或採取其他有效措施。強夯置換施工中可採用超重型或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檢查置換墩著底情況。
6.4.2 強夯處理後的地基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應在施工結束後間隔一定時間方能進行,對於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間隔時間可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強夯置換地基間隔時間可取28d。
6.4.3 強夯處理後的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採用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工試驗。強夯置換後的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除應採用單墩載荷試驗檢驗外,尚應採用動力觸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換墩著底情況及承載力與密度隨深度的變化,對飽和粉土地基允許採用單墩復合地基載荷試驗代替單墩載荷試驗。
6.4.4 竣工驗收承載力檢驗的數量,應根據場地復雜程度和建築物的重要性確定,對於簡單場地上的一般建築物,每個建築地基的載荷試驗檢驗點不應少於3點;對於復雜場地或重要建築地基應增加檢驗點數。強夯置換地基載荷試驗檢驗和置換墩著底情況檢驗數量均不應少於墩點數的1%,且不應少於3點。
方案:
1 清理並平整施工場地,當表土松軟時可鋪設一層厚度為1.0~2.0m的砂石施工墊層;
2 標出夯點位置,並測量場地高程;
3 起重機就位,夯錘置於夯點位置;
4 測量夯前錘頂高程;
5 夯擊並逐擊記錄夯坑深度。當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時停夯,向坑內填料直至與坑頂平,記錄填料數量,如此重復直至滿足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准完成一個墩體的夯擊。當夯點周圍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可隨時清理並在夯點周圍鋪墊碎石,繼續施工;
6 按由內而外,隔行跳打原則完成全部夯點的施工;
7 推平場地,用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鬆土夯實,並測量夯後場地高程;
8 鋪設墊層,並分層碾壓密實。
Ⅶ 汽車常見故障診斷排除方法詳細
汽車駕駛異常:汽車駕駛異常表現為汽車不能按駕駛員的意願進行加速行駛、進行轉向和制動,可以覺察到汽車操縱機構和執行機構故障,除對油門踏板、制動踏板、離合器踏板和轉向盤及其傳動機構進行檢查和調整外,還應對汽車進行全面檢查。找出故障,維修正常,才能使用。
汽車故障診斷方法
汽車故障千變萬化,千奇百怪,種類繁多,但是故障診斷的方法和步驟都是一定的,只要基本方法正確,思路清晰,方法得當,故障診斷也是容易做出的。故障診斷的方法基本上可以歸納為12種:望問法、觀察法、聽覺法、試驗法、觸摸法、嗅覺法、替換法、儀表法、度量法、分段檢查法和局部拆裝法等。
(一)用望問法診斷故障:醫生看病需要「望聞問切」,汽車故障診斷也是一樣,其中望和問是快速診斷汽車故障的有效方法。汽車發生故障需要診斷,修理人員第一眼看到汽車時,就應做出汽車形式和使用年限的初步判斷,從外觀上即可了解汽車的形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從外觀或翻轉駕駛室暴露發動機,即可做出使用年限的判斷,有經驗的維修人員,甚至一下子就能做出汽車故障的判斷。一輛汽車需要修理,維修人員一定要向使用者和車主詢問,其中包括汽車型號、使用年限、修理情況、使用情況、發生故障的部位和現象,以及發生故障後做了哪些檢查和修理,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故障,這是一個捷徑。通過了解形式,可以反應出汽車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如果對汽車形式和結構了解,維修經驗豐富,診斷就較容易;如果了解不夠,查一查書和資料,也能掌握。通過深入的詢問,基本上可以了解到故障所發生的部位。例如,可以詢問到故障發生在發動機還是變速器;如果是發動機還能進一步了解到是電氣故障還是機械故障;如果是機械故障還能了解到是曲柄連桿機構還是配氣機構等,再進一步做出診斷就容易多了。故障確定後,排除與維修就容易了。
如果用戶講要對汽車進行大修,還應問清修發動機動力總成,修汽車底盤,修汽車駕駛室和車身,修汽車電氣和汽車空調等。哪些部分和總成是維修重點等,以便定出維修方案。
(二)用經驗法診斷故障:顧名思義,經驗法診斷故障,是憑駕駛員和維修人員的基本素質和豐富經驗,快速准確地對汽車故障做出診斷。
所謂基本素質,無論是駕駛員還是汽車維修人員,都必須向書本學習,並在實踐中提高,從而獲得基本的汽車知識和維修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汽車技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綜合體現,汽車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新的技術越來越多,因此,不努力向書本學習,不努力向實踐學習是不行的。例如對汽車上的柴油發動機的單體泵供油和調速技術以及國外新型柴油機新技術,都需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向書本學習,向資料學習,而後才能進行維修的實踐工作。只有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才是正確的實踐,才能在實踐中總結和積累經驗。所謂維修經驗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汽車維修的經驗,再遇到相同的故障和類似的故障一下子就可以解決。經驗有個人經歷的,經過總結和積累的經驗;還有是從書本上和其他途徑學習來的經驗。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不斷積累經驗,比較順利地對汽車故障做出判斷。例如柴油機出了故障,要將駕駛室翻轉,一時翻轉機構卡住了,駕駛室就翻轉不起來,有經驗者只要一推一撬一別,駕駛室立即翻轉;例如遇到柴油機飛車故障,眼看柴油機轉速急驟升高,響聲越來越大,沒有經驗怎麼動也不能使柴油機熄火,有經驗者只要輕輕將燃油箱上的燃油轉換閥門轉動45,柴油機立即熄火,避免一次惡性事故的發生。不難看出這都是經驗積累的結果。因此要不斷總結經驗,把經驗變成汽車維修的有力武器,不斷用新知識和新經驗武裝自己,用經驗解決汽車上的各種各樣的甚至是十分復雜的疑難故障。
(三)用觀察法診斷故障:所謂觀察法就是汽車修理工按照汽車使用者指出的故障發生的部位仔細觀察故障現象,而後對故障做出判斷,這是一種應用最多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故障診斷法。例如對發機排氣管冒藍色煙霧的故障,可以通過冒藍煙的現象來判斷,如在使用過程中長期冒藍煙,發動機使用里程又很長,一般可以判斷為氣缸或活塞環磨損,致使配合間隙過大,由於機油盤中的機油通過活塞環與缸壁之間的間隙竄入燃燒室引起的;如果只是在發動機剛一發動時冒出一股藍煙,以後冒藍煙又逐漸變得比較輕微,一般可以判斷為發動機氣門桿上的擋油罩老化或內孔磨損使擋油功能失效,而有少量機油沿著氣門桿漏入氣缸引起的。有經驗者可以准確判斷,經驗不足者還應進一步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用經驗和理論,做出周密的思考和推證,不能簡單草率,不能為表面現象所迷惑。有些現象對於有經驗者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的,那麼就要多看幾次,仔細的觀察,才能由表及裡,把故障現象看透。
(四)用聽覺法診斷故障:用聽覺診斷汽車和發動機故障是常用和簡便的方法。當汽車運行時,發動機以不同的工況運轉,汽車和發動機這個整體發出一種嘈雜的但又是有規律的聲音。當某一個部位發生故障時就會出現異常響聲,有經驗者可以根據發出的異常響聲,立即判斷汽車故障。例如發動機曲軸和連桿機構響、主傳動器響、傳動軸響,都可以輕易的判斷出來。對於一個好的駕駛員應在行車中鍛煉聽覺,聽清汽車各部位發出的聲音,並從中判斷出異響和故障。汽車和發動機出現故障送修時,汽車維修人員往往在停車狀態下起動發動機,讓發動機以不同的轉速運轉,以聽覺檢查和診斷發動機的故障;對於底盤和傳動器的故障,往往以路試的方法,讓汽車以不同工況行駛,檢查和聽診汽車故障;對於發動機的疑難故障,還可以藉助於聽診器和簡單的器具進行聽診,例如可用一個長桿聽診棒聽診曲軸和連桿機構的響聲,可以聽到配氣機構的響聲;可用一個膠管,插進量油尺孔中,下端在機油盤油麵之上可聽清曲軸響聲,可以聽到活塞環對口處的竄氣的響聲。在停車狀態檢查制動器,可在發動機熄火時踏一腳制動踏板,明顯可以聽到制動器抱死的聲音;抬起制動踏板可以聽到制動蹄恢復原位的聲音。因此訓練有素的駕駛員在行車中用了腳制動,除了根據汽車減速的反應外,還可以聽到制動器工作的聲音,這樣就能綜合的評價制動器工作是否正常。因此,汽車和發動機只要運轉就有響聲,首先應有好的聽覺,在汽車運行過程中隨時監聽汽車和發動機各部發出的聲音,隨著車速的變化,各處雜訊各有不同,能夠聽清正常的聲音,在正常聲音中判斷出異響,在異響中判斷出故障,當然要有理論和經驗做指導了。
(五)用試驗法診斷故障:用試驗法診斷汽車和發動機故障是常用方法之一,可用試驗法在汽車不解體或少解體的情況下檢查汽車和發動機的功能,以達到診斷故障的目的。所謂試驗,就是以試來驗證。判斷不清就來試一試。例如車主報告說汽車制動系統不靈,可在汽車停放位置踏下一腳制動踏板,制動系統立即發出一套制動動作,試驗者可以根據各制動器發出的響聲判斷制動系統的故障;如果一時還判斷不清的話,還可以路試一下,在一定速度下踏下一腳制動踏板,制動系統工作,試驗者可以根據汽車制動後的反應和各制動器發出的響聲等情況綜合判斷制動系統的故障。同樣,對於轉向系統的故障,試驗者可在原地轉一轉轉向盤,由轉向盤到車輪轉動的一套轉向動作可以判斷轉向系統的故障。如果判斷不清,可把汽車開走路試一下,有意識的在彎道上轉動轉向盤,轉向系統工作,試驗者可以根據轉向的反應和某處發生的異響判斷轉向系統的故障。對於發動機的故障,就要檢查發動機的運轉情況,試驗者以不同的轉速或加減速運轉發動機,憑經驗來觀察發動機的運轉情況,憑經驗來聽診發動機的響聲,一般可以找到故障。當某個照燈不亮,懷疑電路無電時,可用一根導線對地端短路試劃火檢查,有火時可以判斷為電路有電,無火再查。但是線路上多裝有保險絲和繼電器,試火要慎重。汽車和發動機正常運轉有一定規律,不正常就是發生了故障,不正常是可以試驗出來的,對於正常與不正常的判斷,要有理論和經驗做指導。
(六)用觸摸法診斷故障:人體和人的手腳都是靈敏的感覺器官,可憑感覺來診斷汽車和發動機故障,就像中醫切脈一樣。以汽車傳到人體上的感覺來判斷。人們乘坐汽車,可憑行車中汽車的振動情況判斷懸掛系統和減振器的損壞情況,一般駕駛員最敏感,常開一輛車,減振器失效後駕駛員都能感覺到。汽車要上公路或高速行駛,通常駕駛員都要檢查四個車輪,用腳踹車輪輪胎,可憑輪胎的彈力判斷出輪胎的氣壓,可憑輪胎的偏斜和擺振情況判斷輪轂軸承的緊固情況,就是典型的用腳觸摸法。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後,駕駛員可用手摸一摸輪胎的溫度,如是夏季輪胎磨的很熱,就要當心了。可用手摸制動鼓,試一試制動鼓的溫度;或以水淋在制動鼓上,看一看水的蒸發情況,就可以判斷制動鼓是否拖滯。當發現發動機過熱而冷卻系統中有冷卻液時,可用手摸一摸散熱器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判斷是節溫器損壞還是散熱器進水口堵塞;摸一摸水泵出水口膠管可以感到水流壓力波動,說明水泵工作正常。用手指的壓力檢查皮帶的松緊度,用手指感覺燃油泵的工作,以及用手摸檢查高壓油管的供油情況等,都是經常遇到的。在維修中,用手摸檢查摩擦面的磨損情況;用手感覺摩擦副配合的松緊度等,都是無處不在無處不用的。總之,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活是用手乾的,在幹活中就有感覺,而這個感覺就是故障診斷的最佳器具。
Ⅷ 應變能理論與拉伸歪變能概念
莫爾強度理論,沒有考慮中間主應力σ2的影響。但σ2及其升降變化對強度的影響已為試驗所證實;工程實踐中由卸荷引起應力調整後,σ1-σ3的剖面應力圓上的結構面,屬拉張性,法向應力為負。因側面邊界面與σ2壓應力的約束作用,在結構面傾向與σ1交角狀態中,交角愈大,其影響作用愈明顯,故θ=45°+φ/2的拉張剪切,顯現復雜的各向異性特徵。
剪應變能強度理論和八面體應力理論,考慮了岩體三維空間三個主應力作用對岩石強度的影響,剪應變能學說是從能量觀點出發,而八面體應力理論是以應力觀點為基礎,從不同角度研究岩石的強度條件,所得結果一致。此兩項為工程科技界常用的屈服准則,是基於三維壓應力或三維拉應力,假定壓與拉具有同樣的抗力強度所確立的三維強度准則。本書藉此理論求索實際情況在三維壓應力狀態下,一維應力出現反向變化,形成歪變能的強度特性。
2.2.3.1 剪應變強度理論
剪應變強度理論是從物理學觀點,提出了岩石破壞,必須克服岩石固有形狀和岩石強度基礎質點間的互作用力。當岩石在三向應力σ1、σ2、σ3作用下,剪應變能達到受力破壞時的極限形變能時,即為剪應變能的強度條件或破壞准則。岩石受三維應力作用產生應變,其反映的是全應變能,根據功能原理,其功的表示式為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式中:γ為剪應變,由前述破壞概念,此理論只限用於脆性破壞;故γij=0,因此岩石的全變能為:
依據廣義虎克定理
以三個不變數σ1、σ2、σ3表示,則整理後得全變能為: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全變能,包含了體變能和形變能兩部分。
岩石的體變能
式中: 為平均應力 ;ε為體積應變εV=ε1+ε2+ε3
整理後得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全變能UC包括體變能UV與形變能Uτ,即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形變能即剪變能,由全變能減體變能獲得,即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化簡得
在單軸的壓或拉的試驗時,σ2=σ3=0則屈服破壞時
σ1=σs σs為屈服強度
將上列條件代入式2.20,則得單軸壓或拉試驗屈服時的岩石形變能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闡明了單向受力達破壞時的剪變能即認為是其屈服條件。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即式(2.20)與式(2.21)相等。
則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這是從剪變能理論推演出的岩石強度條件和判據。
2.2.3.2 八面體應力理論
八面體應力理論認為,八面體上剪應力值達到材料臨界值,即將引起材料屈服破壞。
取軸坐標系與三向主應力平行一致的封閉八面體,使八個象限面上的等斜面的法線與三坐標軸的夾角相等,即法線與x、y、z坐標軸的夾角α、β、γ相等。
令
因為等傾
三個主應力在等傾斜面上的面積為Scosα、Scosβ、Scosγ
在力P的作用下根據力的平衡條件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則得平衡方程
傾斜面上作用力的合力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斜面上的法向應力,為面上各分力Px、Py、Pz在面法線軸上的投影之和,即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斜面上的剪應力
τ8八面體剪切強度
則
整理後得:
這是納達依(Nadai)1933年對米色士屈服准則所作的物理意義解。米色士(Mises,R.V.)認為,當八面體上剪應力等於材料單向受力至屈服時,則八面體上剪應力達極限值而屈服。
在單向受力達極限狀態時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則式2.23中的
按米色士建立的准則
則
所以
圖2.9 矢量在應力空間坐標系的分解
式2.24與剪變能強度條件式2.22相同。顯然岩石的破壞強度與σ2有密切關系。
2.2.3.3 屈服面的幾何圖形
為使屈服准則更形象化,往往將屈服准則以應力空間的幾何曲面表示,圖2.9介紹岩石內任一點應力狀態,在應力空間坐標系中用矢量 表示。 分解成兩個分量
由於ON是應力空間坐標系所選三角斜面的法線,且與三應力坐標軸的夾角相等,由上節可明確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由
則
所以
這是以法線ON為軸的圓柱方程,此圓柱面即米色士強度曲面。為簡便起見,可將圓柱面平行ON法線,投影到斜面上,形成一個圓,因斜面與三個主應力軸夾角相等,所以σ1=σ2=σ3=σm。具ON向靜水應力特點,σm為ON向靜水應力,此圓稱為π圓,圓周即為屈服強度軌跡線,π圓的半徑R,即為OS。
即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在工程現場,根據野外實際條件,求出調整後的三維應力,求其應力圓的半徑r,即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若r<R,岩石不會屈服破壞。
若r>R,岩石將發生屈服破壞。
圖2.10為π平面屈服軌跡線圖,圓為(2/3)1/2σt軌跡的米色士屈服軌跡線。正六邊形軌跡線是最大剪力能屈列斯卡屈服軌跡線。引用陳子光先生岩石力學性質與構造應力場書中6.22(b)圖。
圖2.10 π平面上屈服軌跡線①米色士屈服軌跡線;②庫倫-摩爾屈服軌跡線;③屈列斯卡屈服軌跡線
屈列斯卡准則max=(1/2)(σ1-σ2)=k,則2k=(σ1-σ2),在單軸拉伸時,σ2=σ3=0,因為σ1-σ2=σt,=σ1/2,故2k=σt。純剪時k=將作用應力的空間直角坐標系投影到π平面上,所得三個新坐標軸分別以σ1'、σ2'、σ3'表示,它們彼此夾角為120°。空間應力σ1、σ2、σ3與π平面法線之夾角餘弦為cosα=(1/3)1/2,所以與π平面夾角餘弦為cosβ=(2/3)1/2
因此
將σ1'、σ2'、σ3'分別投影到π平面上的xy軸上,則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在單軸拉伸時,因為σ1-σ2=σt,所以x=σt/21/2,是π平面平行σ2'軸的直線。同理可得其他軸域xy的關系式,得到由三對平行線組成正六邊形圖形,其外接圓半徑為[(2/3)1/2]σt。不等角六邊形,是莫爾強度准則在π平面上的軌跡線。熟知的莫爾—庫倫准則為=σntanφ+c或(σ1-σ3)/2=[(σ3+σ2)/2]sinφ+c·cosφ,按前述原理與方法步驟,即得其在π平面上的屈服軌跡線。在平面應力情況下,即σ3=0,σ1-σ2平面上,米色士屈服准則的式(2.24)簡化為σ21-σ1σ2+σ22=σ2t,其在π平面上屈服軌跡線為橢圓方程圖2.11。
在σ1-σ2平面上,屈列斯卡准則為: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即圖2.11所示的六條直線。
圖2.11 橢圓軌跡線
圖2.12 τ8=f(σ8)極限強度面
納達依強度條件是基於八面體上剪應力達到臨界值所致,而剪應力臨界值又是八面體上法向應力的函數,其條件為τ8=f(σ8)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處於反應力情況下,σ8≈0所以τ8=0這時空間坐標系中的強度曲面不再是圓柱形,而是一圓錐形,這一圖形是德魯克-勃拉克在米色士准則上考慮一個靜水因子形成τ=αI1+(J2)1/2形式,其在應力空間坐標系為圓錐形所佐證,式中: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圓錐形強度屈服曲面,比圓柱形屈服曲面較能反映岩石實際情況。
依據不同的應力狀態,形成岩石的不同破壞機理,及適於應用的強度准則,將圓錐形強度屈服曲面劃為三帶:①帶基本為張性破裂脆斷帶;②帶基本為剪切破壞帶,一般為壓剪,但亦可能出現張剪破壞,地表以下淺層部位,既有壓剪性結構面,亦有充填或未充填張剪性結構面;③帶基本為塑性流動帶,但亦有張剪脆斷類型,地震時一些震中發生在張斷裂部位即屬此特性。
2.2.3.4 歪變能討論
前述理論均為三維壓應力狀態其σ1>σ2>σ3,亦考慮了抗拉強度σt,但視壓與拉的強度相同,最大剪變能和八面體應力理論,是由研究金屬在三軸壓應力條件下產生塑性流動的屈服准則,應用於岩土工程中,並將岩石視為各向同性的物資。在三維壓應力下的強度特性,與三軸相似試驗的結果較符合。原研究中的抗拉條件,是最大主壓應力的泊松效應,或卸荷回彈效應所形成,其應力變化處於原三維壓應力范疇,所以基本在上述理論所界定的范圍。故工程研究中,根據各個理論准則,所求得的平衡條件,考慮到岩石的各向異性與設計力學參數的不確定性,加大安全系數並據以進行工程處理和校核檢測,但仍出現一些難於預測的情況,這時往往歸罪於f值衰變的復雜因素,沒有顧及到溫差應力這一反向應力與拉應力的耦合與疊加,稱為未被注意的匿動力,由於這一匿能的活動,造成岩體強度的脆性屈服破裂,並釋放波子力,產生巨大沖擊能,鑄成巨大災變。這是處於三維狀態下歪變能所釀成的惡果。
歪變能在剪變能強度中的影響。在有反向應力作用下,岩石所受三向應力為σ1、σ2、-σ3。按岩石力學慣例,拉張應力為負。其形成的應變,相應為ε1、ε2、-ε3。現研究最大剪變能所反映的歪變能情況。仍按能量理論求解形變能。
先求全變能
由廣義虎克定理
則得
體變能
因
則
剪變能
即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以式(2.25)與式(2.20)比較,若式(2.25)的-σ3為|σ3|時,兩式則完全一致,當考慮σ3的反作用方向,是反作用力,則為式(2.25)。
式(2.25)的應力空間坐標系,在π平面上為橢圓,其空間的三維應力為一變形橢球體,在地層深部,由於泊松效應,產生壓致拉張狀態時,屬於標準的變形橢球體,而在近地表的邊坡地區,反應力屬單向作用,無對應的力偶,所以屬於歪變的變形橢球體,將其稱之為歪變的變形紡錘蟲體更為確切,其極限強度曲面為橢圓拋物面,或歪變的橢圓拋物面。
在橢圓拋物面,屬完全的拉張狀態,此時σ1=0,σ2=0,-σ3=σt
則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強度條件為: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以(1/2)[(σ1-σ2)2+(σ2+σ3)2+(σ1+σ3)2]≥σ2t作為屈服脆斷的判據。單向反應力的三維應力橢球體,其剪變能按能量理論求解,所得式2.26與式2.22一致,與式2.24亦一致,說明以八面體應力理論研究亦可獲同樣效果。
屈列斯卡與米色士理論,著眼於壓應力條件下,金屬物質的屈服延展與破壞,所以圖(2.12)的②帶與③帶,與試驗和工程實際的一些情況相符。但在反應力作用下,深部應力的空間坐標系,亦呈現歪變橢球體狀態。高溫高壓岩體,因卸荷降壓而硬化,或由溫變所形成的溫差拉張性卸荷而硬化,使屈服值增加,但破壞值不變,其破壞特性,由塑性斷裂而變為脆斷破壞,所以反應力應變條件下八面體橢球錐形強度極限面不分帶。
自然陡高邊坡與人工陡高邊坡區,自然應力場勢已調整為最大主應力平行邊坡傾向,中間主應力基本平行邊坡走向,最小主應力垂直坡向與坡面,σ3一般與邊坡將釋放的勢能方向一致,但由於地形、岩性等局部因素影響,可形成一定的差異,這時邊坡穩定影響最有威懾性的位置,與新的應力空間坐標系略有差異,對邊坡穩定影響,則決定於偏應力量的大小。
在八面體應力理論中,應力強度與剪應力有關,而八面體剪應力又與偏應力張量第二不變數有關。米色士建議採用應力張量第二不變數來表示屈服准則(Kf)
即
當偏應力τσd≥Kf時,即產生屈服變形。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八面體上剪應力與應力偏量第二不變數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即τ28=(2/3)J2
則
由地貌地史研究與區域地應力測試資料,可掌握地區的宏觀地應力場以及局部地區地應力調整後的狀態與相應值的情況,則可採用式(2.27)和式(2.28),求所在工程具體位置處的應力狀態(τ8/σd),並與該狀態下岩體機械特性(τs/Rt)比較,則可判斷工程邊坡的穩定性以及變形破壞最易產生的型式。Rt岩石的抗拉強度,s岩石的抗剪強度值。
當τ8<s,σd≥Rt或τ8/σd<τs/Rt時,易產生脆斷的張裂變形。
當τ8≥s,σd<Rt或τ8/σd>τs/Rt時,則易產生剪切變形。
我們可以較簡便的方法進行判別,按地質應力橢球體分析法τmax=1/2(σ1-σ3),在單軸拉伸時,τmax=(1/2)σt,即τmax/σt=0.5;在三維應力狀態下,則τmax/σt=0.5-(σ3/2σ1)。當max/σt的比值增加時,剪切變形增加,比值減小時,脆性破裂的可能性增強。自然和人工邊坡,都處於三維狀態,所以,一般情況,τmax/σt<0.5,增加岩石產生脆斷張裂的特性。但由於卸荷回彈,牽涉到應力符號由正改變為負,則使τmax/σt>0.5增加了控制性的剪切變形。在野外的工程現場邊坡,這兩種變形型式可同時展現。
亦可應用三維應力狀態下的莫爾圓,及反應力作用下,引起應力調整性變化,並依據應力不斷調整後畫出諸多新的莫爾圓,以式(2.27)與式(2.28)求反向應力作用下σd與τ8的變化軌跡線。當三維應力為壓應力狀態時,其偏應力σd與八面體剪應力8
反應力應變岩石力學在工程中應用
其壓應力增加與卸荷減少,均按式(2.29)與式(2.30)求σd與τ8的軌跡線。當卸荷σ3成為張應力出現時,則按式(2.27)與式(2.28)求σd與τ8點軌跡變化線,在推力作用下,因泊松效應,深部亦形成拉張脆斷的臨界狀態。現以龍灘工程第18層鈣質泥岩的室內真三軸試驗成果,研究偏應力在三維應力圓上所處位置。第18層鈣質泥岩的岩層走向為N80°W,傾向NE,傾角約60°,壩基處18層鈣質泥岩中,具平行岩層走向,傾向NE,傾角近於直立的隱劈理發育,取垂直鑽孔中岩心,作室內三軸試驗,岩心軸向與岩層夾角為30°,與劈理面的夾角為20°。試驗圍壓,σ3=1MPa,σ2=5MPa,σ1=5.3σ3+17.3=22.6MPa,其三維應力圓如圖2.13,由式(2.29)得σd=11.43MPa,式(2.30)得8=9.33MPa,由σd與8值確定了圖上的M點,此點位於最大莫爾圓之內,兩個小莫爾圓之外,因此僅以應力變化中應力橢球體的最大莫爾應力圓代表三維應力圓的變化,即可獲得M點的變化情況。
圖2.13 龍灘壩址第十八層真三軸試驗成果三維應力圖
一個工程地區,由於地形地貌岩性構造所產生的差異,應力橢球體在各處展布的情況不同;地表與地下較深的部位,應力橢球的展布,受區域構造應力場及大斷裂控制。但研究三維應力圓應力演變的變化情況,無嚴密方向性限制,且由淺而深的應力橢球體的主應力方向變化是逐漸轉變的(圖2.14)。三峽壩區茅坪800m深孔,由淺至深,最大主應力方向由NE漸轉為NWW向,故可在σ-τ坐標系中,將莫爾最大應力圓的變化,作為統一連續處理,以研究受反應力作用,M點的特異變化。
圖2.14 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隨深度的變化(據國家地質局地殼應力研究所,1989)
如圖2.15,圖中A圓為單軸拉伸圓,B為單軸壓縮破裂圓,C1為三維壓縮強度最大莫爾破裂圖,C2-C7為三維應力按應力強度公式變化的強度圓,並依據A、B、C諸圓,作出莫爾強度包絡線。D圓為深2000m處三維應力狀態的最大莫爾圓,E為地表層三維應力狀態的最大莫爾圓,Dre與Ere圓,為受反應力作用後,三維應力變化後的莫爾圓。圓圖中M點,僅More與MEre1、MEre2的計算採用式(2.27)與式(2.28)其餘三維應力均處於壓應力狀態,採用式(2.29)與式(2.30)計算。C1-C7應力圓中的M點,隨應力增加而增大,但均在莫爾包絡線之內,未達屈服破裂界限。在深2000m處,莫爾應力圓遠小於莫爾包絡線。但在水庫蓄水,庫水沿張性斷裂下滲,則形成下述反應力,一為庫水對斷層約為20MPa的張力,一為庫水下滲在斷裂所產生的溫差應力,龍灘地區年平均氣溫約為20℃,地溫梯度採用一般情況的30℃/km,則2000m深處地溫為80℃,庫水下滲至2000m處,根據區內溫泉溫度,認為升溫至40℃,岩石的熱應力系數取0.4MPa/℃,則總的反應力為36MPa,與垂直斷層方向最大水平主應力31MPa相抵後,仍存有5MPa的張應力,在應力變化中,原σ1不變,σ2成為σ3,原σ3成為σ2,新應力狀態的最大莫爾圓與M點,均大於莫爾包絡線,說明岩體產生破裂,引發水庫地震。根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對龍灘壩區斷層岩樣作超微構造透射電鏡研究,獲溫度為350~400℃時,岩層產生斷裂破壞時的差異應力(σ1-σ3)為50~70MPa。當庫水下滲達2000m時,其產生的反應力與最大主應力之差,達50MPa多,與歷史上構造變動產生破裂的應力場條件一致,可證明採用圖2、15所判明情況的正確合理。因2000m處地溫為80℃,屬中低溫狀態,故選用差異應力為50MPa。據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對長江黃臘石滑坡區緩傾角張性正斷層中剪切碎粒岩樣,作透射電鏡超微構造分析,獲在低溫低壓環境中,岩體產生剪切破壞的差異應力為30~50MPa,在龍灘地表現所處應力環境下,由於日溫變化所形成的反應力的影響,其形成的Ere1圓,已超出莫爾包絡線-σ3<σ,但MEre1點卻在包絡線之內,表明σ2的側向制約,且σ1-|σ3|=15MPa<30MPa,故不會產生屈服破壞;Ere2圓,在年溫變化影響下,反應力可達10MPa,MEre2已位於莫爾包絡線之外,已達岩體屈服強度境界,由於σ1-|σ3|=20MPa<30MPa,可視為處於臨界狀態,但應預防其他反作用力的疊加。圖2.15諸應力的情況列如表2.4。
圖2.15 諸莫爾圓σd與τ8交點M的變化規律
Ⅸ 冰箱嗡嗡響聲音特別大是怎麼回事
電冰箱放置處地面不平或者安放不平穩是電冰箱產生噪音最常見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是擰動一下電冰箱底部的調節螺絲,調節高低,當調節螺絲接觸到地面,四角接觸到地面時即為最佳放置狀態。
檢查調整外管路與箱體之間連接加固部分是否松動,從而避免壓縮機工作時產生共振。所以外管路一定要固定好,螺栓要加彈簧墊圈,以防松動。
如果用手緊按壓縮機後,雜訊明顯減低,將手抬起雜訊又增大,一般是壓縮機底座固定減振膠墊受力不均或螺栓松動、壓縮機底板不牢固造成,應調整、擰緊連接部分螺栓和更換失去彈力的墊圈。
冰箱使用注意事項
冰箱長期停用時,應先切斷電源,取出箱內一切食品,將箱內外清理干凈,敞開箱門數日,使箱內充分乾燥並散掉冰箱內的異味。
如果排水管堵塞,水就會漏到冰箱內。所以要用鐵絲通一通排水管,除去積在排水管上的東西。
注意檢查電源線上是否有裂縫,防止漏電。清洗時用溫水或中性洗滌劑將冰箱內外清洗並擦乾,敞開冰箱門通風乾燥一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冰箱、人民網-冰箱科學使用,您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