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CP網路編程一般都是怎麼封包解包的 怎麼才能解
位元組序一般是對數字而言的,字元串中編碼就定義了位元組的順序,所以使用相同的字元串編碼就確定了它相同的位元組順序。而數字的位元組序是歷史問題,目前都還沒統一,要處理數字位元組序的問題也很簡單,不要使用系統默認的數字寫入或讀取方式去讀取數TCP網路編程一般都是怎麼封包解包的? 怎麼才能解
2. 簡述TCP/IP中各層的功能
TCP/IP中共有七層,分別是:
物理層:完成相鄰結點之間原始比特流的傳說,控制數據怎麼被放置到通信介質中;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輸。主要網路設備有 網卡,網橋,交換機;
網路層:完成網路中主機間的報文傳輸;
傳輸層:是整個網路的關鍵部分,實現兩個用戶進程間端到端的可靠通信,處理數據包錯誤、數據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關鍵傳輸問題;
會話層:允許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會話關系,會話層提供的服務之一是管理對話控制;
表示層:涉及數據壓縮和解壓、數據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應用層:支持運行於不同計算機上的進程進行通信,而這些進程則是為用戶完成不同任務而設計的。
3. 請教高手:TCP如何 封包和解包
在源端加上源埠與目的埠號,在目的端根據目標埠號將數據去掉ICP頭部信息後送給相應的應用程序。
4. 怎樣安裝tcpp3full(1)
第二步:將tcpp3full.zip解壓;
第三步:當解壓目錄中找到install.exe,(是可執行文件,不是那個指向ms-dos的快捷方式。);
第四步:雙擊install.exe
第一個界面:按enter
第二個界面:Enter the SOURCE driver to use: 在鍵盤上按D, 回車;
第三個界面:enter the source path:不管,直接回車
第四個界面:通過鍵盤上的「上下鍵」,將「start installation」高亮;回車。
第五個界面:待安裝完全,出現「torbu c++ is now installed on your system. …………」在鍵盤上隨意按一個鍵,然後關掉安裝的dos窗口。
第五步:到d:\tc\bin\目錄下找到tc.exe, 雙擊運行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有用。
可參考:http://blog.163.com/gao_junfu/blog/static/911773292009712104846118/
5. 系統七解壓不了tcp,udp工具,怎回事,用系統解壓軟體不能。
合肥人都知道..............蜀山區修電腦人人都知道找啟航
6. TCP/IP網路七層協議、ISO七層模型
ISO七層模型由下至上為1至7層,分別為: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會話層(Session layer)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網路層(Network layer)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其中上三層稱之為高層,定義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和人機界面。什麼意思呢,就是上三層負責把電腦能看懂的東西轉化為你能看懂的東西,或把你能看懂的東西轉化為電腦能看懂的東西。 下四層稱之為底層,定義的是數據如何端到端的傳輸(end-to-end),物理規范以及數據與光電信號間的轉換。 應用層,很簡單,就是應用程序。這一層負責確定通信對象,並確保由足夠的資源用於通信,這些當然都是想要通信的應用程序乾的事情。 表示層,負責數據的編碼、轉化,確保應用層的正常工作。這一層,是將我們看到的界面與二進制間互相轉化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語言與機器語言間的轉化。數據的壓縮、解壓,加密、解密都發生在這一層。這一層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將數據處理為不同的格式,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文件擴展名。 會話層,負責建立、維護、控制會話,區分不同的會話,以及提供單工(Simplex)、半雙工(Half plex)、全雙工(Full plex)三種通信模式的服務。我們平時所知的NFS,RPC,Windows等都工作在這一層。
7. 如何解析TCP包內壓縮的html頁面數據
方案1:HOOK客戶端發起的HTTP請求,
把request 中的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參數去掉。讓伺服器別給你去壓縮。
方案2:直接在內核里解壓縮也不是不可以呀。
內核已經有現成的壓縮和解壓縮函數呀
8. ISO七層模型和TCP/IP協議的區別和作用是什麼
ISO七層模型由下至上為1至7層,分別為: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會話層(Session layer)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網路層(Network layer)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其中上三層稱之為高層,定義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和人機界面。什麼意思呢,就是上三層負責把電腦能看懂的東西轉化為你能看懂的東西,或把你能看懂的東西轉化為電腦能看懂的東西。
下四層稱之為底層,定義的是數據如何端到端的傳輸(end-to-end),物理規范以及數據與光電信號間的轉換。
應用層,很簡單,就是應用程序。這一層負責確定通信對象,並確保由足夠的資源用於通信,這些當然都是想要通信的應用程序乾的事情。
表示層,負責數據的編碼、轉化,確保應用層的正常工作。這一層,是將我們看到的界面與二進制間互相轉化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語言與機器語言間的轉化。數據的壓縮、解壓,加密、解密都發生在這一層。這一層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將數據處理為不同的格式,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文件擴展名。
會話層,負責建立、維護、控制會話,區分不同的會話,以及提供單工(Simplex)、半雙工(Half
plex)、全雙工(Full plex)三種通信模式的服務。我們平時所知的NFS,RPC,Windows等都工作在這一層。
傳輸層,負責分割、組合數據,實現端到端的邏輯連接。數據在上三層是整體的,到了這一層開始被分割,這一層分割後的數據被稱為段(Segment)。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連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連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務,流控(Flow control)等都發生在這一層。
網路層,負責管理網路地址,定位設備,決定路由。我們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這一層。上層的數據段在這一層被分割,封裝後叫做包(Packet),包有兩種,一種叫做用戶數據包(Data packets),是上層傳下來的用戶數據;另一種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發出來的,用來和其他路由器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
數據鏈路層,負責准備物理傳輸,CRC校驗,錯誤通知,網路拓撲,流控等。我們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換機都工作在這一層。上層傳下來的包在這一層被分割封裝後叫做幀(Frame)。
物理層,就是實實在在的物理鏈路,負責將數據以比特流的方式發送、接收。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IP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像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TCP
如果IP數據包中有已經封好的TCP數據包,那麼IP將把它們向『上』傳送到TCP層。TCP將包排序並進行錯誤檢查,同時實現虛電路間的連接。TCP數據包中包括序號和確認,所以未按照順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損壞的包可以被重傳。 TCP將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層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務程序和客戶程序。應用程序輪流將信息送回TCP層,TCP層便將它們向下傳送到IP層,設備驅動程序和物理介質,最後到接收方。 面向連接的服務(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們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況下使用TCP(發送和接收域名資料庫),但使用UDP傳送有關單個主機的信息。
TCP/IP網路七層協議、ISO七層模型?iso的作用 ISO七層模型由下至上為1至7層,分別為: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會話層(Session layer)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網路層(Network layer)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其中上三層稱之為高層,定義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和人機界面。什麼意思呢,就是上三層負責把電腦能看懂的東西轉化為你能看懂的東西,或把你能看懂的東西轉化為電腦能看懂的東西。 下四層稱之為底層,定義的是數據如何端到端的傳輸(end-to-end),物理規范以及數據與光電信號間的轉換。 應用層,很簡單,就是應用程序。這一層負責確定通信對象,並確保由足夠的資源用於通信,這些當然都是想要通信的應用程序乾的事情。 表示層,負責數據的編碼、轉化,確保應用層的正常工作。這一層,是將我們看到的界面與二進制間互相轉化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語言與機器語言間的轉化。數據的壓縮、解壓,加密、解密都發生在這一層。這一層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將數據處理為不同的格式,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文件擴展名。 會話層,負責建立、維護、控制會話,區分不同的會話,以及提供單工(Simplex)、半雙工(Half plex)、全雙工(Full plex)三種通信模式的服務。我們平時所知的NFS,RPC,Windows等都工作在這一層。
答案補充傳輸層,負責分割、組合數據,實現端到端的邏輯連接。數據在上三層是整體的,到了這一層開始被分割,這一層分割後的數據被稱為段(Segment)。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連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連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務,流控(Flow control)等都發生在這一層。 網路層,負責管理網路地址,定位設備,決定路由。我們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這一層。上層的數據段在這一層被分割,封裝後叫做包(Packet),包有兩種,一種叫做用戶數據包(Data packets),是上層傳下來的用戶數據;另一種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發出來的,用來和其他路由器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
答案補充
數據鏈路層,負責准備物理傳輸,CRC校驗,錯誤通知,網路拓撲,流控等。我們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換機都工作在這一層。上層傳下來的包在這一層被分割封裝後叫做幀(Frame)。 物理層,就是實實在在的物理鏈路,負責將數據以比特流的方式發送、接收。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補充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像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TCP/IP只有四層,分別是(應用層,傳輸層,互連層,主機—網路層)。
OSI模型有七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OSI協議晚於TCP/IP協議
9. linux-2.4 如何安裝 tcpmp
安裝過程參照以下步驟:
1、打開網址:www.tcpmp.org/ 下載 libpcap-1.0.0.tar.gz (512.0KB) 軟體包,通過命令 tar zxvf libpcap-1.0.0.tar.gz 解壓文件,並將其放入自定義的安裝目錄。
2、打開網址:flex.sourceforge.net/ 下載 flex-2.5.35.tar.gz (1.40MB) 軟體包,通過 tar zxvf flex-2.5.35.tar.gz 解壓文件,並將其放入上述自定義的安裝目錄中。
註:如果沒有編譯安裝此文件,在編譯安裝libpcap時,就會出現 「configure: error: Your operating system's lex is insufficient to compile libpcap.」的錯誤提示。
3、打開網址:ftp.gnu.org/gnu/bison/ 下載 bison-2.4.1.tar.gz (1.9MB) 軟體包,通過 tar zxvf bison-2.4.1.tar.gz 解壓文件,並將其放入上述自定義的安裝目錄中。
註:如果沒有編譯安裝此文件,在編譯安裝libpcap時,就會出現 "configure: WARNING: don't have both flex and bison; reverting to lex/yacc checking for capable lex... insufficient" 的錯誤提示。
4、打開網址:ftp.gnu.org/gnu/m4/ 下載 m4-1.4.13.tar.gz (1.2MB)軟體包,通過 tar zxvf m4-1.4.13.tar.gz 解壓文件,並將其放入上述自定義的安裝目錄中。
註:如果沒有編譯安裝此文件,在編譯安裝bison-2.4.1時,就會出現 「configure: error: GNU M4 1.4 is required」的錯誤提示。
5、而後依次進入目錄m4-1.4.13,bison-2.4.1,flex-2.5.35,libpcap-1.0.0 並執行以下命令:
(sudo) ./configure
(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10.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哪些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TCP/IP協議、HTTP協議、FTP協議、Telnet協議、FTP協議、SMTP協議、NFS協議、UDP協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