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員想要出國工作有哪些可以努力的途徑
國內程序員來說,通常有三種途徑去出國工作。
1.進入跨國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然後內部轉組到國外的部門。例如,進入微軟中國工作一年後,申請轉組到國外總部工作,若能批准,則申請L-1簽證去國外工作。
2.直接應聘國外公司。這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當前不少國外IT公司直接從國內招人,比如谷歌、Facebook等。這些企業看中的是國內程序員扎實的計算機基礎以及豐富的項目經驗。拿到國外公司的聘書(offer)之後,申請的是H1B簽證去國外工作。不過,按照目前H1B申請與批准情況來看,H1B名額很快就用完了;每年4月1日開始提交申請,而要到10月1日才能合法工作,這要看公司能否等你半年。當然,很多大企業願意等。如果你拿不到名額,有些公司可以安排你先去別的國家工作,等到下一年申請到名額了,再派你去國外。
3.去國外留學,然後找工作。先持F1學生簽證去國外讀書,畢業後,找到了工作,轉為H1B簽證。例如:在中國科技大學讀計算機碩士期間,考GRE和托福並申請國外的學校,畢業後拿到全額獎學金去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四年後,畢業去微軟工作。這也是很多在美工作的中國程序員走的路。
4.在國外做對外漢語教師也是很有發展的,而且收入較高,但是要具備CETTIC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才可以任職。
Ⅱ 國外的中國程序員多嗎
多的,非常多。
先把程序員分成五個級別:低,中,高,頂級,大師(Linus這個級別)。
不管美國還是中國,低中程序員的比例大概都是超過80%,甚至90%的,這些程序員,不管中美,平均水平都差不多,說的不好聽一點,算是半體力活。
高級程序員,美國的比例是要高出來不少的,比如中國如果有5%,哪么美國可能有10%甚至15%,這個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美國人更聰明或者別的,而是因為美國的軟體行業更基礎一些,有大量寫OS/Database的程序員,這些崗位能讓程序員幹得更久一些(很多產品都有20年甚至30年的歷史),比如到50/60歲,那麼有這么提高水平的機會,高級程序員的比例自然更高,整體來講,比國內也要高一些。還有就是美國這些軟體作者的回報高,有更多的個人發展機會。
頂級程序員,這種就屬於比較少見的,像VUE作者等,這種沒辦法,國外的比例要高太多,原因也是和2類似。
大師級,這個中國和美國就完全沒法比了,我實在找不到中國有哪位可以和微軟的 David Cutler相比(還有很多類似的牛人,有興趣的可以去查IT名人堂,如VSC的Erich Gamma)。我都不說經濟原因等別的復雜內容了,就只說發展周期,美國搞了多少年計算機,中國才多少年。美國的行業規模有多大,希望中國以後也能有更多優秀的程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