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序員很厲害嗎
程序員只是在編程方面很厲害,其他的方面並不比別人強,甚至還會比別人差。
2. 工程師與程序員誰厲害
等於說是:
硬體程序員和軟體開發程序員相比,誰發展比較好唄?
近幾年,全球互聯網發展迅速,讓軟體人才變得炙手可熱。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加之軟體業的成本主要是人(硬體需要更多的設備投入),軟體工程師的薪資也更為豐厚。
「在大型設備比如工控和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硬體的處境就好很多,但對知識的要求也會高一些,不光數字電路和嵌入式底層軟體,模擬電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設計的知識也是必須的。沒有現成的晶元解決方案;沒有現成設計可供參考,系統的龐大,很長的生命周期,可靠性設計相關的需求(出錯可能出人命),都決定了硬體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深度的硬體技術也有了用武之地。」不過,在這種復雜度下,硬體工程師的受重視程度也是和待遇跟軟體相當。
硬體學習難度比較大,特別是開始階段,必須從電子技術,信息方面的只是開始。這些只是基礎,目前掌握計算機核心硬體技術的公司都是老外。基本上,我們更多的是應用別人的東西。但是,就電子硬體技術來說,從原理圖設計,PCB線路板設計需要更多的是經驗。所以作為一個電子工程師往往是越老越吃香。
軟體學習難度比硬體低,而且發展速度很快。需要掌握的基礎是操作系統,數據結構,資料庫,軟體工程等基礎只是,另外就是掌握一門或多門編程語言。對軟體來說,經驗沒有硬體那麼重要,知識和一個人的智商反倒比較重要。所以這是一個年輕人熱衷的行業,也是年輕人短期就可以拿到高薪的一個行業。
從發展前景看都不錯,只不過硬體工程師相對人數數量會少一點,待遇方面整體來講軟體會高一些,但具體到個人在選擇的時候還是以個人的興趣點為依託,特別是起步階段不要太在意工資高低,即使在工資非常高的行業水平達不到一樣還是適應不了,從就業的廣度看軟體工程師就業的機會更多一些,但參與競爭的人也多,就業機會多少主要是影響剛就業,進入技術成熟期階段就是看個人能力和發展潛力了,無論做什麼都要想辦法讓自己邁進技術金字塔的頂峰,所以入行階段看不出這些表面的東西,還要側重內在驅動力,如果就是對某一方面剛興趣直接去選擇,沒必要在意當前一兵一卒的得失,職業生涯路子長著那。
3. 為什麼年紀大的程序員都轉行了
我不確定多大年紀才算是「年紀大」。我今年43歲仍然做程序員。
從九幾年開始進入這一行,中間也曾自己做過傳統業行,也做IT行業不同崗位做過,在程序員的晉升通道中也做過研發總監,可這些,都沒法帶給自己那種寫代碼得到的樂趣。,最終還是又回到程序員崗位。
在中國,願意一直寫代碼的人,並不多,這是事實,但我的看法是,這並不是因為年紀的原因,也不是因為競爭的原因,而主要是【中國式職業規劃】和【IT企業的生存壓力】的帶來的。
中國式職業規劃
現在很多培訓機構、很多企業,都在談職業規劃。
企業告訴你:我們這個崗位的晉升通道是這樣的,巴拉巴拉巴拉……
這意思就是說,你來做這崗位吧,做若干年,你就可以在這個通道上往上爬一層……
那麼好了,不管這個晉升通道是什麼樣的,你一開始是程序員,爬幾步後肯定就不是了。
培訓機構告訴你:要有職業規劃,要有人生規劃。
在我看來,這是洗腦:他們的人生規劃的核心是"努力掙錢,然後去過幸福的日子",然後根據這個再推出相應的職業規劃:努力工作->獲取更高的職位->掙更多的錢->更努力工作……
如果信奉了這些,那麼,當一個程序員接近個人能力的瓶頸或者職業、行業的瓶頸時,感受到那種突破的壓力,他就會考慮轉換崗位以尋求更容易突破的方向。而遇到這類瓶頸的程序員,估計多數就是所謂的」年紀大「的范圍了。
中國經濟正處在高增速階段,這導致每個家庭、每個人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以保持與之同步,這一方面導致這種將」錢「作為核心詞彙的人生規劃大有市場,另一方面,也使中國企業的生存壓力高於其它國家。
IT企業的生存壓力
世界的變化正在加速,在IT這個行業尤其顯著。
對企業來說,速度就是利潤,就是生存的機會。早些年流行的一句話」快魚吃慢魚「把這個道理形容得十分形象。所有行業上,競爭都是越來越激烈,IT企業只會更甚。
二十年前,一個軟體開發公司可以花三到五年來打磨一個產品;十年前,這個時間只有一年;而現在,更是縮短到幾個月。
IT行業對開發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速度是的提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實現的:增加人手、優化開發流程、壓榨人力。前兩者對於一個具體的IT企業來說,在沒有業務變化的前提下,都是有明顯的極限的,所以,最終,還是落到第三個手段上:壓榨人力。
在你以為996就是程序員世界的現實時,真正的現實是:在996之外,你還得保持隨時待命的狀態:電話保持通暢、微信常開什麼的只是小兒科,網上隨手搜搜就能搜到程序員深夜在馬路邊、地鐵上改代碼的消息。這種對工作時間的壓榨,在其它職業上是很少見的。所以,程序員的工作壓力之大,也是少見的。
基於這兩個主要原因,程序員,尤其在中國,年輕化相對於其它行業是十分明顯的。
但是,當擺脫了經濟壓力後,大部分人還是會想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或事業去投入自己的精力與時間的,這時,如果對coder是真愛,還是會再次回到這個崗位上的。只是,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企業與這類人在工作時間方面的沖突難以調和,所以,這類人就比較少見了。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會有更多的大齡程序員活躍在代碼界的。
4. 大家都知道高級程序員很吃香,那麼高級程序員和黑客到底誰更厲害
非從業人員對於程序員和黑客的外在形象就存在著不一樣的認知,因為電視電影和網路上的段子,普通的程序員一般都是有才能卻一點不風趣的男性,常年一件格子襯衣,幾根稀疏的頭發,雖然賺的錢不少,卻不會花錢裝扮自己;而黑客的形象就完全是另一種,他們很神秘,可能我們身邊隨便一個人在暗地裡都可以是黑客,黑客還喜歡穿黑衣服,帶黑色的帽子,不喜歡以真面目示人。
相對的,普通程序員也不會關注黑客關注的很多點,比如CAPTCHA這種可能就直接引入個第三方的來防禦了,並不會自己去實現一遍。還有加密演算法這種,也幾乎只有黑客才會去研究。普通程序員可能研究的就是壓縮演算法。黑客的攻擊手段多種多樣,有的甚至不會寫代碼,比如《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里就有一位,根本不寫代碼,通過翻垃圾桶,開鎖偷看資料這類操作搜集很多有用的信息,從而發起攻擊。一般稱這種為手段『社工攻擊』。
5. 程序員老了怎麼辦
很多人都是說程序猿是吃青春飯的,上了年紀的程序猿將會面臨著腦力或者體力不支的問題,導致一些老程序猿不再被公司重用或者重視,甚至面臨失業的危險。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其實程序猿老了未必就沒有用了,很多老程序還是大用用武之地的。
6. 普通的程序員和大神級的程序員有什麼區別
你好,普通程序員只能做一些重復簡單的事情,大神級程序員可以解決普通程序員解決不了的難題,還可以給普通程序員建框架。
7. 作為高齡的程序員,跟同行人還有競爭優勢嗎
本文會給你一些Java工程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思考,也給很多二三十歲對職業前途迷茫的同學一些建議。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幫你梳理一下程序員,讓你知道如何規劃我們的程序員,從20歲初出茅廬到40歲老碼農的半條命。
首先我們來看看a 程序員三四十歲的時候有什麼可以捍衛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從反面來看。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程序員犯過哪些錯誤,導致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後期缺乏競爭力?
適合老年人的幾種職業發展途徑程序員看了以上內容,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什麼樣的老年人程序員能被各種30多歲甚至40多歲的公司青睞?
(1)成為技術大牛,掌握公司核心技術
第一種方式是掌握自己行業的各種技術,即使離開這家公司,也是其他公司的對象。我舉個例子。比如你一直在互聯網行業工作,負責並經歷過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系統架構設計。對於一個互聯網系統,如果你想支持1億用戶,有什麼技術挑戰,如何設計,你都經歷過這些過程。如何支持每秒10萬個並發請求,如何設計系統支持數百億的數據存儲。你知道這一切。那麼這個時候,你就有了核心技術。
即使你現在的公司不要你,你也會被其他公司完全爭奪,因為很多公司需要大規模系統、高並發經驗、海量數據經驗的架構師。
一千人的部隊很容易得到,但一個人很難找到。很容易招到很多工資20-30 K的高級工程師,把一個模塊做好。但是很難招聘到一個能掌控全局,在貴公司掌握復雜大系統的資深架構師。這樣的人很有價值,很多公司都需要。
這個時候你雖然三十多歲了,但是因為你有核心的技術能力和核心的結構能力,你是公司技術的最後一道防線,很多崗位對你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再舉個例子,比如大數據領域。現在你已經工作了10多年,有了深厚的技術基礎,可以完全優化大數據領域的各種系統,比如hadoop、spark、hbase、kylin、elasticsearch等等。遇到問題可以從源代碼層面推斷解決,可以修改開源項目的源代碼進行二次開發。
那麼這個時候,你就有了核心技術。未來大數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因為各個行業都有大量的數據,很多公司需要最好的專家來解決自己的大數據問題。所以,即使你已經40歲了,但是你已經積累了多年的核心技術能力,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頂尖牛人來坐鎮,解決各種技術難題。
所以如果想往這個方向走,建議一定要從20多歲開始規劃自己的技術學習和職業發展。大家一定要想好自己想學什麼技術,想學多深,想在什麼樣的公司積累經驗,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到你三四十歲的時候,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技術能力,你的核心技術會像「九陽沈工」一樣保護你的身體,讓你留在職場,保持熱度。
(2)深入業務,成為業務領域的專家型人物
第二條路線,可以考慮成為某個業務領域的專家。你可以在一些業務絕對難且深、業務極其復雜、行業持續發展、業務領域的知識持續保值的領域進行深度挖掘。比如電信、金融、銀行、保險、金融、ERP等等。在這些領域的公司里,你不僅可以做技術工作,還可以注意積累這方面的業務知識。就像電信系統和ERP系統一樣,業務極其復雜,包含了很多東西。如果能持之以恆,深入挖掘各種商業知識和商業體系,成為這方面的商業專家也是很有價值的。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對於很多特定的行業來說,沒有高水平的技術是可以做出一個系統的,但是最好的業務專家對其進行控制是絕對必要的,這樣才能設計出一個與特定行業相對應、業務極其復雜的系統。所以很多同學,如果走傳統行業的系統發展方向,可以考慮多關注業務積累,將來成為頂尖的業務專家。這樣,即使你40歲了,行業也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老專家」繼續支撐公司的業務發展。
(3)帶領團隊:踏上技術管理之路
另一種方式是走技術管理的道路,相信大家都懂。作為任何公司的老闆,他都需要技術經理,技術經理需要懂技術,但不是特別精通,但必須有很強的團隊管理能力。作為團隊經理,你需要有駕馭公司大技術方向的能力,有足夠的行業人脈和資源去招募和組建合適的技術團隊。另外,你應該能夠制定出技術團隊的工作流程和規范,在團隊之間定義和分配責任,讓每個團隊能夠有效合作,最終成功支持公司的業務發展。這個管理就兩個字,其實背後的知識很棒。要把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不同的人擰成一根繩子,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做好公司的配套工作。其實這里很難,考驗一個管理者的水平。如果可以從幾個人的小主管,到幾十人的技術負責人,再到幾百人的高級技術經理。
如果你能朝這個方向發展,其實到了40歲,你就會有相應的競爭力,因為很多老闆需要你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來掌控公司的技術團隊。當然,說實話,真正能做好技術管理的人很少。尤其是我們有技術背景的學生,普遍比較內向害羞,不太會交際。所以對於大多數普通工程師來說,個人還是推薦技術專家或者業務專家以上的路線,機會比較多,更適合大多數人。
(4)轉換其他崗位或行業
如果有人說,我對技術沒那麼熱情,想當專家,又討厭整天在業務上工作,沒有做技術經理的天賦,怎麼辦?然後30多歲的時候可以考慮寫代碼,做點別的。比如考慮轉型為產品經理?考慮做互聯網運營?還是考慮做軟體銷售?也就是說,你可以考慮考上一定的技術背景,轉型到技術行業的其他崗位,在其他崗位積累經驗,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更何況在北上廣工作了10年,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在老家買了房子,然後回老家做生意,比如開餐館什麼的。這也是一種方式,只是這個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網路資源都不一樣。
總結
最後一句總結: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需要仔細想想,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你會積累哪些核心競爭優勢。然後仔細考慮這些優勢是否是剛畢業的年輕人絕對不可替代的,其他公司的高級職位是否一定有你這樣的人。把這些事情考慮清楚,剩下的就是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在此期間,你可能會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最初的決定。但還是那句話:相信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主動心態,用眼淚完成自己選擇的路!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30多歲的我,只能「用」各種技術,十幾二十種技術,什麼都能用。但是沒有技術深度,沒有競爭力,只是一些使用上的經驗。
如果是這樣的話,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在一到兩年內學會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也許在關鍵時刻可以取代你。這些傢伙只是沒有經驗,但是他們可以加班來彌補,而且他們要求的工資比你低很多。希望每一個程序員兄弟都有美好的未來和生活。程序員這條路充滿了困難、障礙和挑戰。但它也充滿機遇,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最後引用最近很火的電影《哪吒》的台詞來結束全文:我的命運由我決定!
8. 為什麼現在的程序員,真正的大牛非常少
簡單算個賬:近十多年來,中國的各種大學每年有30萬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加上其他行業的轉入,編程崗位每年新增超過20萬人,全國的規模大約300萬。平均每人年15萬成本,大約需要4500億成本。市場有多大呢?手機萬億級,互聯網萬億級,游戲萬億,企業服務市場萬億。至於不足的那部分在哪裡呢?中國之外, 還有很多國家。
而IT和編程這種轉移成本幾乎為零的行業,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佔領。以美國為例, 它本國市場規模比中國還大, 卻也佔領了世界上其它國家包括中國的大部分市場。美國大約有700-800萬程序員,編程工資相當於中國的2-3倍,原因正是因為我們不能自給。世界范圍來看, 把上面的市場單位換成美元就好了。
當程序員, 確切的說是碼農, 是一個見錢最快的職業, 這也就導致現在干這個的特別多,各種培訓機構也滿天飛。當然, 程序員也是有分水嶺的, 這取決於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多少。也有一些比較精深的知識,如數據結構演算法、編譯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面向對象等這些, 如果能掌握,會讓一個程序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巨大的提高 , 也有了向高階程序員進化了資格 。 然而, 對於一份普通的寫代碼的工作, 這些東西最多隻能算是綿上添花, 掌握與不掌握, 對於飯碗沒有本質的影響 。 假如把掌握這些知識作為程序員的入門標准, 那麼程序員的數量估計會少一大半。不過話說回來, 不應該說程序員的數量多, 而是整個IT行業的從業人員多, 像做設計、產品、運營這方面的人, 數量不比程序員少吧。
9. 程序員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
我個人認為,程序員的「黃金時代」,並沒有結束。
第一,雖然IT人員是在不斷的湧入,但是互聯網,智能終端也在不停的更新迭代。
09年的時候,android和ios開發可謂火得一塌糊塗。當年學ios和android的程序員薪資輕松過萬。慢慢的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html5前端工程師一度成了為企業招聘的香餑餑。後面人工智慧火遍大江南北。業內掀起一片學習python潮。 甚至被高中列為必修課了。由此可見,互聯網企業對程序員的需求並不會隨著大批人員的湧入而飽和,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企業只招聘中高級的程序員哦。未來幾年,隨著5G的商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程序員依然會是企業的香餑餑。
10. 如何看待程序員的工作是否真的可替代性強,老程序員到了35歲以後會被公司嫌棄
其實35歲對於大多數在私企工作的人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坎。
因為35歲之後人的體力會下降,相對來說,有的時候在一家公司呆長了,公司相對來說會喜歡招新人,因為那樣成本更低,如果你沒有自身特別高的價值,極有可能被淘汰。
說到底還是需要自身的能力,如果35歲之後某項技術特別強,就算是在一家公司裡面待不下去了,還可以去其他的相關行業,或者是在前期就考慮多種技能,隨時轉崗做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