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序員的手是不是都容易得滑鼠病啊怎麼預防呢
呵呵,這個問題問的很實在。滑鼠病又叫滑鼠手,常用電腦的話當然是難免的。對此,專業醫生的作答是:長期使用電腦和滑鼠,容易得滑鼠手(即腕關節綜合征)。
其致病原因是,長期使用電腦鍵盤和滑鼠,可能與一種稱為腕關節綜合征的疾病有關,出現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發展下去可能導致神經受損,進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縮。問題出在每天重復在鍵盤上打字或移動滑鼠,手腕關節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活動,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或受壓迫,使神經傳導被阻斷,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另外,肘部經常低於手腕,而手高高地抬著,神經和肌腱經常被壓迫,手就會開始發麻,手指失去靈活性,經常關節痛。手指頻繁地用力,還會使手及相關部位的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而受損,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現麻木等一系列症狀。據調查,女性發生「滑鼠手」比男性多,這是因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
緩解方法:
1. 盡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使用滑鼠或打字時,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
2. 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滑鼠的高度,最好低於坐著時的肘部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操作電腦時對手腕的腱鞘等部位的損傷。
3. 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做,減少手腕受力。
4. 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滑鼠的按鍵,用力輕松適中為好。
5. 滑鼠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力的分散。
6. 使用滑鼠時配合使用「滑鼠腕墊」墊在手腕處。
7.業余時間應該多多參加活動和運動,特別是上肢運動和伸展運動。
動作1:用手錶做輔助器械,按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手腕25次。
功效:緩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覺。
動作2:手握帶有負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從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動作,然後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從下到上的運動,各25次,鍛煉腕屈肌。
功效:防治腕關節骨刺增生,增強手腕力量。
動作3:舒展身體各部位時,也要用力展開雙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鍾,做2至3次。
功效:增強關節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
動作4: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
功效:鍛煉手部骨節,舒緩僵硬狀態。
動作5: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各做10秒鍾,平穩呼吸。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
動作6:雙手持球(如網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動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
功效:增強手腕力量,鍛煉肢體協調能力。
動作7:雙掌合什,前後運動摩擦致微熱。
功效: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
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時,頸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過高,和胸部有一定距離,不要有壓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換右手臂
B. 滑鼠用久了,手動不了,原來是它
滑鼠用久了,手動不了,這種情況可能是「滑鼠手」。
病因: 由於腕管內壓力增高,腕管狹窄,壓迫從腕管內通過的正中神經及屈腕肌腱,導致功能障礙。
易患人群: 常使用滑鼠和鍵盤的人,如電腦繪圖員、程序員、編輯等。 鋼琴老師、記者、攝影師、礦工、裝配工等需要頻繁使用雙手的職業人群。 女性由於腕管比男性細窄,加上家務繁重,也非常容易患病。
判斷方法: 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適。 手掌和手指有刺痛和發麻的感覺。 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 夜晚或晨起疼痛較重。 手掌朝上,用食指和中指叩擊腕關節,拇指、中指和食指會感到疼痛感。 雙肘擱於桌上,前臂與桌面垂直,兩腕自然掌屈,腕關節會很快感到疼痛。
預防和緩解方法: 小動作的大幫助: 合掌下移:雙手合十於胸前,保持此動作不變的同時向下移動,有牽拉感後保持15秒。 合掌互壓:保持合掌動作,一手推壓另一手掌,在極限處,保持15秒。 叉手搖腕:雙手十指交叉相握,作屈伸、環繞動作。每小時反復做1020秒。 點按穴位:用拇指點揉曲澤、內關、大陵、魚際、勞宮等穴,每穴30秒。 注意事項: 保持正確的姿勢。 操作電腦30分鍾,應該休息片刻。 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鬆弛操作手,可緩慢彎曲手腕或做握拳動作。 使用一些小技巧,如用快捷鍵、左右手替換著使用滑鼠、使用靈活輕快的滑鼠、筆記本和台式機換著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