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命令」的近義詞是什麼
「命令」的近義詞是:號令敕令夂箢下令號召驅使吩咐
『貳』 跟命令有關的詞語
礙難遵命 礙:妨礙;遵:遵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命令或吩咐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4回:「防務吃緊,兵不敷用,職守所在,礙難遵命。」
不得違誤 公文用語,不得違反命令,耽誤公事。
朝令暮改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出處: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朝令夕改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出處: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從令如流 從令:服從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出處:《商君書·畫策》:「是以三軍之眾,從令如流,死而不旋鍾。」
發號施令 號:號令;施:發布。發布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出處:《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經訓》:「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奉令承教 奉:遵從;承:接受。遵從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別人的命令、意圖去辦事。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免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奉命唯謹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謹:小心謹慎。指服從命令,小心謹慎。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五:「諸官奉命唯謹。」
奉命惟謹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出處:明·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俯首聽命 聽:服從,順從;命:命令。形容人馴順的樣子。
出處:《舊五代史·杜重威傳》第一百零九回:「召諸將會,告以降敵之間。諸將愕然,以上將既復,乃俯首聽命,遂連署降表。」
敢不承命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麼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麼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出處:《儀禮·士昏禮》:「吾君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拱手聽命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聽從對方的命令,毫無反抗。
出處:《明史·陳九疇傳》:「邊臣怵利害,拱手聽命,致內屬番人勾連接引,以至於今。」
麾之即去 命令他走就離開。形容服從指揮,聽候調遣。
出處:宋·辛棄疾《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詞:「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須來。』」
金口木舌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出處: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軍令如山 軍事命令象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來襄陽原為探母,情有可原,卻忘記軍令如山,凡不聽約束者斬無赦。」
『叄』 「指令」的近義詞是什麼
指令:讀音[ zhǐ lìng ];指導;號令;舊時公文的一種,是上級對下級呈請的批示;告訴計算機從事某一特殊運算的代碼
近義詞
指示,命令,號令,指導,指揮,指引,指使
造句
妞妞非常聰明,它會根據我們發出的指令坐下、趴下、站立、握手、行禮。
操場上彩旗飄飄,入場式開始了,在五星紅旗的指令下,首先進場的是鼓號隊,她們英姿颯爽的身姿,邁著整齊的步伐,打著整齊的鼓點,一步步的前進著。
幾聲隱約的雷聲從天邊傳來。雲兒們似乎聽到了指令,都聚在一起,隨之越聚越多,不一會兒就成了墨色。
將軍,我還有一個指令要給你。為那天殺的橄欖球隊做些事吧!
上下左右鍵控制出腳,層出不窮的指令,讓你應接不暇。
『肆』 命令ordered的英文同義詞
command; order; directive; instruction; adjure 都含有命令的意思。
『伍』 往常、納悶、受騙、違抗、竄過、命令的近義詞
往常的近義詞:平常
納悶的近義詞:驚訝
受騙的近義詞:上當
違抗的近義詞:違背
命令的近義詞:號令
竄過無近義詞
一、平常
拼音:píng cháng
釋義:
1、普通;不特別:話雖~,意義卻很深刻。
2、平時:他雖然身體不好,但~很少請假。
出處: 沙汀 《獸道》:「 魏老婆子平常總是勾著頭走過去的,不敢沾惹。」
二、驚訝
拼音:jīng yà
釋義:覺得很意外,很奇怪,很驚異。可以用作形容詞和動詞。有驚異、驚奇之意。
出處:《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那親眷們看見,無不驚訝,嘆道:『怎麼就出得這許多金子?』」
三、上當
拼音:shàng dàng
釋義:指中了別人的奸計而受騙。
出處: 茅盾 《光明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能隨便輕信,隨便盲動,隨便上當。」
四、違背
拼音:wéi bèi
釋義:違反;不遵守:~誓言。~規章制度。
出處:曹禺 《雷雨》第二幕:「可是人家說一句,我就要聽一句,那是違背我的本性的。」
五、號令
拼音:hào lìng
釋義:號召、命令;傳呼的命令。
出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總兵號令一聲,那些兵一 齊渡過河去了。」
『陸』 形容「命令」的成語有哪些
1、令行禁止
【拼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解釋】: 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執行認真。
【出處】: 《管子·立政》:「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2、朝令夕改
【拼音】: zhāo lìng xī gǎi
【解釋】: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出處】: 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3、軍令如山
【拼音】: jūn lìng rú shān
【解釋】: 軍事命令象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發布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與了軍令狀。」
4、令不虛行
【拼音】: lìng bù xū xíng
【解釋】: 指制定的法令必須切實執行。
【出處】: 《管子·重令》:「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虎行。」
5、一紙空文
【拼音】: yī zhǐ kōng wén
【解釋】: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6回:「近來又有了什麼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
『柒』 表示命令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命令的詞語比較常見的如下;
【發號吐令】:發:發布;號:號令;令:命令。發布命令,下指示進行指揮。
『捌』 普通的近義詞和喧嘩的近義詞和命令的近義詞
樓主,您好!
普通是一個形容詞,其近義詞主要有:一般,尋常,平凡,平常。
喧嘩是一個形容詞,其近義詞主要有:吵鬧,喧囂,喧鬧,熱鬧,紛擾,
鼓噪
。
命令是一個動詞,其近義詞主要有:下令,號令,號召,吩咐。
以上,望樓主予以採納,謝謝!
『玖』 命令的近義詞是口令對不對
不對。
命令的近義詞是:吩咐、驅使、號召、下令、號令、敕令、指示、指令。
『拾』 命令的近義詞都有哪些詞語
命令近義詞:下令,號令,號召,吩咐,敕令
[拼音] [mìng lìng]
[釋義] 1.由上級向下級發布的權威性的指示 2.由具有正當權威或權利的人所下的特定或日常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