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鍗佸ぇ緙栫▼鍩硅鏈烘瀯
鍗佸ぇ緙栫▼鍩硅鏈烘瀯濡備笅錛
緙栫▼鐚銆佺ョ▼絝ョ編銆佸皬鐮佺帇銆佷箰楂樻暀鑲層佽礉灝旀満鍣ㄤ漢銆佺摝鍔涘伐鍘俉alimaker銆佹柉鍧︽槦鐞冦佹瀬瀹㈡櫒鏄熴佹牳妗冪紪紼嬨乂IPCODE絳夈
緙栫▼鐚浠嬬粛錛
緙栫▼鐚鏄涓鍥芥湰鍦熺殑緙栫▼鏁欒偛杞浠訛紝鏄娣卞湷鐐圭尗縐戞妧鏈夐檺鍏鍙歌嚜涓葷爺鍙戠殑涓嬈懼浘褰㈠寲緙栫▼宸ュ叿騫沖彴錛岄潰鍚7-16宀侀潚灝戝効錛屼笓娉ㄧ爺鍙戦傚悎涓鍥藉効絝ョ殑緙栫▼鏁欏︿綋緋匯
2018騫5鏈堬紝鑾峰井鍏夊壋鎶曘侀挓榧庡壋鎶曞拰娑岄摟鎶曡祫1.3浜緽杞鋙嶈祫銆2018騫5鏈堬紝鎺ㄥ嚭綰誇笂鏁欏﹁劇▼--灝忕爜鐜嬪湪綰匡紝瀹屾垚鈥滅嚎涓+綰誇笂鈥濈殑涓氬姟甯冨矓銆2019騫2鏈堬紝鑾峰緱B+杞浜垮厓綰ц瀺璧勩
2020騫3鏈堬紝鑾峰緱1.5浜縋re-C杞鋙嶈祫銆2022騫8鏈堬紝2021-2022瀛﹀勾NOC澶ц禌鍏ㄥ浗鍐寵禌鈥滃姞鐮佹湭鏉ョ紪紼嬧濊禌欏規敮鎸佸崟浣嶃
2. 什麼是C++
C++這個詞在中國大陸的程序員圈子中通常被讀做「C加加」,而西方的程序員通常讀做「C plus plus」,「CPP」。 它是一種使用非常廣泛的計算機編程語言。C++是一種靜態數據類型檢查的、支持多重編程範式的通用程序設計語言。它支持過程化程序設計、數據抽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泛型程序設計等多種程序設計風格。
在C基礎上,一九八三年又由貝爾實驗室的Bjarne Strou-strup推出了C++。 C++進一步擴充和完善了C語言,成為一種面向 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C++目前流行的編譯器最新版本是Borland C++4.5,Symantec C++6.1,和Microsoft VisualC++ 2012。C++提出了一些更為深入的概念,它所支持的這些面向對象的概念容易將問題空間直接地映射到程序空間,為程序員提供了一種與傳統結構程序設計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編程方法。因而也增加了整個語言的復雜性,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
C++由美國AT&T貝爾實驗室的本賈尼·斯特勞斯特盧普博士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明並實現(最初這種語言被稱作「C with Classes」帶類的C)。開始,C++是作為C語言的增強版出現的,從給C語言增加類開始,不斷的增加新特性。虛函數(virtual function)、運算符重載(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繼承(multiple inheritance)、模板(template)、異常(exception)、RTTI、命名空間[1](name space)逐漸被加入標准。[2]
1998年國際標准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頒布了C++程序設計語言的國[3]際標准ISO/IEC 1988-1998。C++是具有國際標準的編程語言,通常稱作ANSI/ISOC++。[4]
1998年是C++標准委員會成立的第一年,以後每5年視實際需要更新一次標准。C++0x最終國際投票已於2011年8月10日結束,並且所有國家都投出了贊成票,C++0x已經毫無疑義地成為正式國際標准。先前被臨時命名為C++0x的新標准將被稱為C++ 2011。C++ 2011將取代現行的C++標准ISO/IEC 14882,它公開於1998年並於2003年更新,通稱C++98以及C++03。國際標准化組織於2011年9月1日出版發布ISO/IEC 14882:2011,名稱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gramming languages -- C++ Edition: 3。
計算機誕生初期, 人們要使用計算機必須用機器語言或匯編語言編寫程序。世界上第一種計算機高級語言誕生於1954年, 它是FORTRAN語言。 先後出現了多種計算機高級語言。 其中使用最廣泛、影響最大的當推BASIC語言和C語言。
BASIC語言是1964年在FORTRAN語言的基礎上簡化而成的, 它是為初學者設計的小型高級語言。
C語言是1972年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研製成功的。 它不是為初學者設計的,而是為計算機專業人員設計的。 大多數系統軟體和許多應用軟體都是用C語言編寫的。
但是隨著軟體規模的增大, 用C語言編寫程序漸漸顯得有些吃力了。
C++是由AT&T Bell(貝爾)實驗室的Bjarne Stroustrup博士及其同事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C語言的基礎上開發成功的。 C++保留了C語言原有的所有優點, 增加了面向對象的機制。
C++是由C發展而來的, 與C兼容。 用C語言寫的程序基本上可以不加修改地用於C++。 從C++的名字可以看出它是C的超越和集中。 C++既可用於面向過程的結構化程序設計, 又可用於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混合型的程序設計語言。
C++對C的「增強」,表現在六個方面:
(1) 類型檢查更為嚴格。
(2) 增加了面向對象的機制。
(3)增加了泛型編程的機制(template)
(4)增加了異常處理
(5)增加了運算符重載
(6)增加了標准模板庫(STL)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是針對開發較大規模的程序而提出來的,目的是提高軟體開發的效率。不要把面向對象和面向過程對立起來, 面向對象和面向過程不是矛盾的,而是各有用途、互為補充的。
學習C++, 既要會利用C++進行面向過程的結構化程序設計, 也要會利用C++進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更要會利用模板進行泛型編程。
C和C++關系
但是,C是C++的基礎,C++語言和C語言在很多方面是兼容的。因此,掌握了C語言,再進一步學習C++就能以一種熟悉的語法來學習面向對象的語言,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C timeline
1978 k&R C---->1988 ANSI C-->1995 ISO C
學習C語言最經典的還是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發展歷史
C++語言發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80年代到1995年。這一階段C++語言基本上是傳統類型上的面向對象語言,並且憑借著接近C語言的效率,在工業界使用的開發語言中占據了相當大份額;
第二階段
從1995年到2000年,這一階段由於標准模板庫(STL)和後來的Boost等程序庫的出現,泛型程序設計在C++中占據了越來越多的比重性。當然,同時由於Java、C#等語言的出現和硬體價格的大規模下降,C++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第三階段
從2000年至今,由於以Loki、MPL等程序庫為代表的產生式編程和模板元編程的出現,C++出現了發展歷史上又一個新的高峰,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以及和原有技術的融合,使C++已經成為當今主流程序設計語言中最復雜的一員。[7]
優點
C++代碼
· C++設計成靜態類型、和C同樣高效且可移植的多用途程序設計語言。
· C++設計成直接的和廣泛的支持多種程序設計風格(程序化程序設計、資料抽象化、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泛型程序設計)。
· C++設計成給程序設計者更多的選擇,即使可能導致程序設計者選擇錯誤。
· C++設計成盡可能與C兼容,藉此提供一個從C到C++的平滑過渡。
· C++避免平台限定或沒有普遍用途的特性。
· C++不使用會帶來額外開銷的特性。
· C++設計成無需復雜的程序設計環境。[8]
出於保證語言的簡潔和運行高效等方面的考慮,C++的很多特性都是以庫(如STL)或其他的形式提供的,而沒有直接添加到語言本身里。關於此類話題,Bjarne Stroustrup的《C++語言的設計和演化》(1994)里做了詳盡的陳述。
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C語言很好的結合,甚至目前大多數C語言程序是在C++的集成開發環境中完成的。C++相對眾多的面向對象的語言,具有相當高的性能。
C++引入了面向對象的概念,使得開發人機交互類型的應用程序更為簡單、快捷。很多優秀的程序框架包括MFC、QT、wxWidgets就是使用的C++。[9]
代碼性能
人們一般認為,使用Java或C#的開發成本比C++低。但是,如果充分分析C++和這些語言的差別,會發現這句話的成立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軟體規模和復雜度都比較小。如果不超過3萬行有效代碼(不包括生成器產生的代碼),這句話基本上還能成立。否則,隨著代碼量和復雜度的增加,C++的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造成這種差別的就是C++的軟體工程性。[9]
缺點
C++由於語言本身過度復雜,這甚至使人類難於理解其語義。更為糟糕的是C++的編譯系統受到C++的復雜性的影響,非常難於編寫,即使能夠使用的編譯器也存在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難於被發現。[9]
由於本身的復雜性,復雜的C++程序的正確性相當難於保證。也有人提出不支持多線程的原語等缺陷。不過有如此多的知名人士提出了如此多的缺陷,正說明C++被廣泛使用和成功。
c++語言由於過度的復雜性,以及與unix的文化相抵觸,在unix/linux領域受到很多著名人士(比如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與著名黑客Eric S. Raymond)的強烈批評與抵制。
C++基本數據類型和表達式
數據是程序處理的對象,數據可以依其本身的特點進行分類。我們知道在數學中有整數、實數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字元串來表示人的姓名和地址,有些問題的回答只能是「是」或「否」(即邏輯「真」或「假」)。不同類型的數據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整數和實數可以參加算術運算,但實數的表示又不同於整數,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字元串可以拼接;邏輯數據可以參加「與」、「或」、「非」等邏輯運算。
我們編寫計算機程序,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客觀世界中的現實問題。所以,高級語言中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數據類型和運算。C++中的數據類型分為基本類型和自定義類型。基本類型是C++編譯系統內置的。
基本數據類型
C++的基本數據類型如下表所示(表中各類型的長度和取值范圍,以面向IA-32處理器的VC++ 2008和gcc 4.2為標准)。
類型名 長度(位元組) 取值范圍
bool 1 false,true
char
1 -128~127
signed char 1 -128~127
unsigned char 1 0~255
short(signed short) 2 -32768~32767
unsigned short 2 0~65535
int(signed int) 4 -2147483648~2147483647
unsigned int 4 0~4294967295
long(signed long) 4 -2147483648~2147483647
unsigned long 4 0~4294967295
float 4 3.4X10^(-38)~3.4X10^(38)
double 8 1.7X10^(-308)~1.7X10^(308)
long double 8 1.7X10^(-308)~1.7X10^(308)
編輯本段編程技巧
new和delete
運算符new和delete提供了存儲的動態內存分配和釋放功能,它的作用相當於C語言的函數malloc()和free(),但是性能更為優越。使用new較之使用malloc()有以下的幾個優點:
(1)new自動計算要分配類型的大小,不使用sizeof運算符,比較省事,可以避免錯誤。
(2)自動地返回正確的指針類型,不用進行強制指針類型轉換。
(3)可以用new對分配的對象進行初始化。[11]
inline
對於頻繁使用的函數,C語言建議使用宏調用代替函數調用以加快代碼執行,減少調用開銷。但是宏調用有許多的弊端,可能引起不期望的副作用。例如宏:#define abs(a)(a)<0?(-a):(a)),當使用abs(i++)時,這個宏就會出錯。
所以在C++中應該使用inline內聯函數替代宏調用,這樣既可達到宏調用的目的,又避免了宏調用的弊端。
使用內聯函數只須把inline關鍵字放在函數返回類型的前面。[11]
函數重載
在C語言中,兩個函數的名稱不能相同,否則會導致編譯錯誤。而在C++中,函數名相同而參數數據類型不同或參數個數不同或二者皆不同的兩個函數被解釋為重載。
使用函數重載可以幫助程序員處理更多的復雜問題,避免了使用諸如intabs()、fabs()、dabs()等繁雜的函數名稱;同時在大型程序中,使函數名易於管理和使用,而不必絞盡腦汁地去處理函數名。同時必須注意,參數數據類型相同,但是函數返回類型不同的兩個函數不能重載。[11]
參數傳遞
在C語言中,如果一個函數需要修改用作參數的變數值的時候 ,參數應該聲明為指針類型;當參數的大小超過一個機器字長時,通過傳值方式來傳遞參數的效率較低,也需要用指針。由於C語言的指針可以進行p++,--p,p+=1等算術運算,所以編譯器無法在編譯的時候確定指針引用的變數。對於復雜的程序,使用指針容易出錯,程序也難以讀懂。在C++中,對於上述情況 可以使用引用來代替指針,使程序更加清晰易懂。引用就是對變數取的一個別名,對引用進行操作,這就相當於對原有變數進行操作。[11]
預設參數
在C++中函數可以使用預設參數。
通常的情況下,一個函數應該具有盡可能大的靈活性。使用預設參數為程序員處理更大的復雜性和靈活性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所以在C++的代碼中都大量地使用了預設參數。
需要說明的是,所有的預設參數必須出現在不預設參數的右邊。亦即,一旦開始定義預設參數,就不可再說明非預設的參數。否則當你省略其中一個參數的時候,編譯器無法知道你是自定義了這個參數還是利用了預設參數而定義了非預設的參數。[11]
使用STL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標准模板庫), STL的代碼從廣義上講分為三類:algorithm(演算法)、container(容器)和iterator(迭代器),並包括一些工具類如auto_ptr。幾乎所有的代碼都採用了模板類和模板函數的方式,這相比於傳統的由函數和類組成的庫來說提供了更好的代碼重用機會。
作用符被重載,使得我們可以像訪問數組一樣訪問vector中的元素。[11]
使用模板
.模板的概念。
模板是C++的一個特性,是函數和類可以作用於不同的類型上而不需要針對每一個具體類型重復相同的代碼。與模板相反,我們已經學過的重載(Overloading),對重載函數而言,C++的檢查機制能通過函數參數的不同及所屬類的不同。正確的調用重載函數。例如,為求兩個數的最大值,我們定義MAX()函數需要對不同的數據類型分別定義不同重載(Overload)版本。如果使用模板就可以只寫一個通用的MAX模板,而不需要針對每個類型重復相同的邏輯。
指針與引用的區別
指針與引用看上去完全不同(指針用操作符「*」和「->」,引用使用操作符「&」),但是它們似乎有相同的功能。指針與引用都是讓你間接引用其他對象。你如何決定在什麼時候使用指針,在什麼時候使用引用呢?
首先,要認識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指向空值的引用。一個引用必須總是指向某些對象。因此如果你使用一個變數並讓它指向一個對象,但是該變數在某些時候也可能不指向任何對象,這時你應該把變數聲明為指針,因為這樣你可以賦空值給該變數。相反,如果變數肯定指向一個對象,例如你的設計不允許變數為空,這時你就可以把變數聲明為引用。[12]
3. 少兒編程學校哪家好
成人編程國內做的好的是傳智播客,如果傳智播客開設個少兒編程,應該會有很多人。目前已經開設了,叫酷丁魚,帶著孩子去學習過,孩子倒是挺感興趣的,說實在的,我這個大人都看不懂,我家孩子倒是很喜歡。
4. 學機器人有是什麼好處
學機器人好處:機器人課程是指通過組裝、搭建、運行機器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你像如北京這邊 碼高機器人做的還不錯。孩子學習機器人課程好處總結如下:
1. 激發想像力,創造力,提高動手能力。通過機器人的多樣化搭建,孩子們自己動手去操作的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創新的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尤其是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水平。
2. 輕松理解學科知識,用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機器人課程是綜合多種學科的科目,它由各種傳統的學科構成,例如:數學、物理、結構、化學、地理、生物、建築、能源、信息技術等。這樣的課程也要比傳統的基本學科的內容要豐富,而且可以將這些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會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這些知識。
3. 增加逆商教育,積極面對失敗,提高孩子抗挫能力。
4. 培養孩子們的求知能力,如何尋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還能訓練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以及整體與精細的動作。
5. 幫助孩子們學習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機器人這一橋梁,培養孩子們與各類人的交流能力以及清晰的表達能力。
5. 編程珠璣適合什麼人群呢
比較適合中年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具體好在哪裡,我也不太能說清楚。應該算是思路上給我的幫助會是比較大吧。全書總共有十五章,每個章節都很少,但是很實用。先幫你回顧基礎知識,然後會讓你學到很多的提升性能的一些建議。最後一大部分是一些實際的應用,例如排序、取樣問題、搜索、堆、字元串之類的知識。因為都是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所以不會顯得很枯燥,讓我看得也比較入迷。
拓展:
1、書的內容圍繞程序設計人員面對的一系列實際問題展開。作者Jon Bentley 以其獨有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引導讀者理解這些問題並學會解決方法,而這些正是程序員實際編程生涯中至關重要的。《編程珠璣(第2版)》是計算機科學方面的經典名著。
2、《編程珠璣(第2版)》的特色是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有趣而又頗具指導意義的程序,對實用程序設計技巧及基本設計原則進行了透徹而睿智的描述,為復雜的編程問題提供了清晰而完備的解決思路。《編程珠璣(第2版)》對各個層次的程序員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
3、Jon Bentley,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被譽為影響演算法發展的十位大師之一。他先後任職於卡內基-梅隆大學(1976-1982)、貝爾實驗室(1982-2001)和Avaya實驗室(2001年至今)。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教授期間,他培養了包括Tcl語言設計者John Ousterhout、Java語言設計者James Gosling、《演算法導論》作者之一Charles Leiserson在內的許多計算機科學大家。2004年榮獲Dr.Dobb's程序設計卓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