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HCIE必做實驗之CloudCampus VXLAN 虛擬化園區網路方案部署
基本概念:虛擬化園區網路架構由三個部分組成,Underlay、Fabric和Overlay。Underlay是構建在實體網路設備上的物理拓撲,用於提供園區內的互聯互通能力。Fabric基於物理拓撲,通過虛擬化技術構建的邏輯拓撲,實現Underlay網路資源的池化,一網多用。Overlay通過創建VN(Virtual Network)實例,構建邏輯隔離的虛擬網路,一個VN代表一個業務網路。
網關分為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類型。集中式網關由Border擔當,統一管理,簡化運維,所有跨子網的流量通過網關轉發,但可能不是最優路徑。分布式網關由Edge負責,便於擴展網路規模,跨子網流量的轉發路徑最優,但網關的部署、故障定位及網路運維相對集中式復雜。
實驗目的包括:掌握站點創建及設備上線流程;Fabric網路的創建、資源部署和Underlay網路的自動化部署流程;Overlay網路部署流程;業務隨行及准入控制部署流程;手動注冊控制器IP地址的方式;通過iMaster NCE控制器WEB界面進行AR路由器業務配置的方法。
實驗需求涉及HQ(總部)和AGG(匯聚層)設備,以及CORE(核心層)設備,AR(出口路由器)作為DHCP伺服器,為內部設備分配IP,並作為HQ與雲端的連接點。雲端部分通過交換機模擬,負責連接HQ與iMaster NCECampus控制器,且交換機作為控制器的網關。
VXLAN網路實驗採用分布式網關模型,ACC(接入層)設備作為Edge節點,CORE(核心層)設備作為Border節點。
實驗步驟包括預配置規劃,完成預配置與控制器互通,配置AR1作為DHCP伺服器,並實現路由可達與NAT功能。
實驗心得:部署BGP協議,使用BGP EVPN作為VXLAN控制面,簡化配置。在不同VN實例間實現互訪,通過靜態路由配置。分布式網關與集中式網關操作的區別主要在於控制器下發的配置不同,分布式網關的Edge設備作為二、三層網關,而集中式網關的Edge設備作為二層網關,Border作為三層網關。
Ⅱ vn.py發布v2.5.0 - Web應用後端服務
vn.py發布的v2.5.0版本主要改進了Web應用後端服務,具體更新內容如下:
引入FastAPI作為後端伺服器:
資料庫結構改動:
簡化更新過程:
Web應用服務啟動與配置:
FastAPI介面文檔:
擴展交易系統功能:
界面介面剝離功能簡化:
注意:若資料庫結構有變化,可能需要先刪除舊數據,然後根據新結構重新下載或進行遷移操作。對於RQData用戶,可以直接重置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