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內首例!雲伺服器侵權案二審改判,阿里雲不承擔法律責任
6月20日,首例雲伺服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二審改判,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駁回一審原告的所有訴訟請求,阿里雲公司不承擔法律責任。
這次訴訟源自一起 游戲 侵權案。2015年,樂動卓越公司發現一款侵犯自身知識產權的盜版 游戲 。該 游戲 運行在阿里雲上,在向阿里雲投訴無果後,遂於2015年11月向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阿里雲 斷開鏈接 、停止服務,向其提供資料庫信息,並賠償經濟損失。一審認定阿里雲應承擔侵權責任,賠償26萬余元。
該案是國內首例雲伺服器提供商責任認定問題的案件。
一審判決引發軒然大波。法律界高度關注雲服務商應當承擔何種責任;用戶數據與隱私的安全則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按照一審判決,雲服務商在接到投訴後應當審查用戶數據,將給數以百萬級的用戶的數據安全、商業秘密、用戶隱私帶來挑戰。
在此背景下,阿里雲公司表示:"作為雲伺服器提供商,既沒有任何權利去查看用戶的信息內容,也沒有任何理由去調用用戶的數據。只有收到司法部門的正式裁決和通知,阿里雲公司才會依照法律要求配合司法部門協助調查。"
二審中,圍繞雙方爭議焦點,北京知產法院從本案的法律適用、合格通知的判斷標准、雲伺服器提供者應當採取何種必要措施、阿里雲公司是否構成共同侵權及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等方面做出全面回應。
關於雲伺服器應當採取何種必要措施的問題,法院認為,根據阿里雲公司提供的涉案雲伺服器租賃服務的性質,簡單將"刪除、屏蔽或者斷開 鏈接 "作為阿里雲公司應採取的必要措施和免責事由,與行業實際情況不符。鑒於信息服務業務類型不同,以及權利人主張權利內容不同,阿里雲公司僅根據權利人通知即採取後果最嚴厲的"關停伺服器"或"強行刪除伺服器內全部數據"措施有可能給雲計算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帶來嚴重的影響,並不適當,不符合審慎、合理之原則。
至此,歷時兩年,北京知產法院最終確定阿里雲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該案不僅為國內首例雲計算服務責任案定 紛止 爭,也為未來雲計算行業發展確立了明確的法律規則,具有重大價值。
② 有沒有免費的雲伺服器 - 知乎
確實存在免費的雲伺服器,但通常包含有限的資源與期限。具體情況如下:
免費試用伺服器:部分雲平台提供免費試用伺服器資源,試用期通常為30天至1年不等。在試用期結束前,用戶需要支付相應的資源費用以繼續使用。
免費存儲空間:多數雲平台會提供有限的免費存儲空間,以滿足用戶的初步需求。當存儲空間超出免費額度後,用戶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免費資料庫資源:部分雲平台為新用戶提供免費資料庫資源,包括MySQL、PostgreSQL等,試用期通常為3個月至1年。試用期結束後,用戶需要購買相應的服務。
重點內容:雖然免費雲服務能滿足部分需求,但使用時需要注意資源的限制和試用期限。在選擇雲平台時,應綜合考慮穩定性、可靠性、技術實力與服務質量,以確保長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