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飛實戰電子的單片機課程如何有買過的朋友嗎
我覺得產品質量還是挺不錯的
㈡ 單片機屬於計算機專業還是物理電子專業的課程
單片機是電子專業的課程。
㈢ 單片機從零開始怎麼學
第一階段:是先瀏覽教科書里的硬體部分,大至了解單片機的硬體結構。如ROM、RAM、地址、I/O口等,以及看一些廠家的MCU資料(Data Sheet),來加強MCU所提供各項資源的印象。呵呵,還是得先看書。看不懂的就問老師,問知道的人。可以理解,我以前在學校也是對單片機一點兒也不理解,其實簡單點的說單片機就是一塊集成晶元,但是不同的地方就是可以通過編程來改變其引腳的電平高低。大二學了數電沒有?學過數點你就會理解高低電平的含義。另外,大一的時候學過計算機基礎了吧。你可以用計算機的原理來理解單片機。比如說 ROM 其實就像計算機的硬碟一樣,是用來裝東西的,裝你運行的程序。
第二階段:就是了解二進位數字、十六進位數和軟體方面的內容。盡管有很多高級語言可用於單片機的編程,但我覺得初學還是以匯編語言為好,更有利於和硬體結合,掌握硬體結構。知道匯編語言、機器語言、指令、 程序等概念後,從MOV指令開始,學習匯編語言和編程,在此如51的MCU匯編語言系統有11條指令,簡單又好理解它們怎樣和硬體聯系,更有助於一般學習單片機的指令整合與運用.因此其方法可先了 解幾條基本的MOV指令和它的機器語言,大致建立起單片機的硬體和軟體概念,來知道單片機的硬體是由指令控制指揮的。
第三階段按照編程環境的使用手冊,熟悉使用編程環境。現在的編程環境一般都和電腦相連,只要具備基本電腦知識的人都可很快掌握操作步驟。
第四階段是依靠實驗板,學習掌握單片機的匯編語言指令系統和簡單編程。同時和前面所學硬體知識結合組裝,起到主學軟體,鞏固硬體的雙重作用。
開始 時可用別人編的簡單程式在實驗板上進行驗證、分析,主要是熟悉該學習方法,在應用方面主要針對單片機I/O各項介面的使用,如A/D,D/A,PWM輸出的應用,LCD與VFD的控制,以及如何規范各項串列輸出入口的通訊協定等,對其所控制的各項元器件須先分析驅動能力,如電流電壓問題等。
匯編語言熟悉後,建議盡快學習C語言的編程,畢竟C語言有功能豐富的庫函數、運算速度快、編譯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實現對系統硬體的控制。C語言是一種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它支持當前程序設計中廣泛採用的由頂向下結構化程序設計技術。此外,C語言程序具有完善的模塊程序結構,從而為軟體開發中採用模塊化 程序設計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使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已成為軟體 開發的一個主流。用C語言來編寫目標系統軟體,會大大縮短開發周期,且明顯地增加軟體的可讀性,便於改進和擴充,從而研製出規模更大、性能更完備的系統。
另外,我覺得一開始很多的概念可能你都不怎麼理解的,光看書也難理解,還得多問人,還有找一樣好的模擬軟體,一定要會用。在學指令的時候一條一條的驗證,那樣才會理解。
就比如一個非常簡單的 REG 0000H
AJMP 30H
MOV 20H #05H
END
看看模擬軟體的寄存器,內部數據存儲器裡面的數據有什麼改變。當你看到20H單元上的值變成了5,你就知道 MOV 20H #05H 的含義。但是光看書,可能就理解不出來。
㈣ 單片機怎麼學吖
推薦用書學習,效果比較好。強烈推薦《8051徹底研究:基礎篇》一書,我看這書幾乎是只花半天就明白上手了,最好在結合復旦大學出版的單片機原理應用教材,因為前者重實踐後者重理論,理論實踐相結合有助進一步深入。
網站也如:「51單片機學習網」,初學者的最好平台。
保證你兩天就徹底學會
友情提醒:學會不難,貴在堅持!
㈤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有必要學習單片機嗎請給理由
需要
單片機作為 微機的一種具體體現,絕對算得上是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能力課程,所以必須學習。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幹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計算機上機訓練、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一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不少於30周。
單片機學習方法:
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和C語言知識。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屬於抽象學科,要把它學好還得費點精神。在你學習單片機之前,覺得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基礎不好的話,不要急著學習單片機,應該先回顧所學過的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知識,為學習單片機加強基礎。否則,你的單片機學習之路不僅會很艱難和漫長,還可能半途而廢。筆者始終認為,扎實的電子技術基礎是學好單片機的關鍵,直接影響單片機學習入門的快慢。有些同學覺得單片機很難,越學越復雜,最後學不下去了。有的同學看書時似乎明白了,可是動起手來卻一塌糊塗,究其原因就是電子技術基礎沒有打好,首先被表面知識給困惑了。
單片機屬於數字電路,其概念、術語、硬體結構和原理都源自數字電路,如果數字電路基礎扎實,對復雜的單片機硬體結構和原理就能容易理解,就能輕松地邁開學習的第一步,自信心也會樹立起來。相反,基礎不好,這個看不懂那個也弄不明白,越學問題越多,越學越沒有信心。如果你覺得單片機很難,那就應該先放下單片機教材,去重溫數字電路,搞清楚觸發器、寄存器、門電路、COMS電路、時序邏輯和時序圖、進制轉換等理論知識。理解了這些知識之後再去看看單片機的結構和原理,我想你會大徹大悟,信心倍增。
模擬電路是電子技術最基礎的學科,它讓你知道什麼是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放大器等等以及它們的工作原理和在電路中的作用,這是學習電子技術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一般是先學習模擬電路再去學習數字電路。扎實的模擬電路基礎不僅讓你容易看懂別人設計的電路,而且讓你的設計的電路更可靠,提高產品質量。
單片機的學習離不開編程,在所有的程序設計中C語言運用的最為廣泛。C語言知識並不難,沒有任何編程基礎的人都可以學,在我看來,初中生、高中生、中專生、大學生都能學會。當然,數學基礎好、邏輯思維好的人學起來相對輕松一些。C語言需要掌握的知識就那麼3個條件判斷語句、3個循環語句、3個跳轉語句和1個開關語句。別小看這10個語句,用他們組合形成的邏輯要多復雜有多復雜。學習時要一條語句一條語句的學,學一條活用一條,全部學過用過這些關鍵語句後,相信你的C基礎建立了。
當基礎打好以後,你會感覺到單片機不再難學了,而且越學越起勁。當單片機乖乖的依照你的邏輯思維和演算法去執行指令,實現預期控制效果的時候,成就感會讓你信心十足、夜以續日、廢寢忘食的投入到單片機的世界裡。可以這么說,扎實的電子技術基礎和C語言基礎能增強學習單片機信心,較快掌握單片機技術。
實驗實踐
這是真正學習單片機的過程,既讓人興奮又讓人疲憊,既讓人無奈又讓人不服,既讓人孤獨又讓人充實,既讓人氣憤又讓人欣慰,既有失落感又有成就感。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學過的人深有體會。思想上要有刻苦學習的決心,硬體上要有一套完整的學習開發工具,軟體上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1.有刻苦學習的決心
首先,明確學習目的。先認真回答兩個問題:我學單片機來做什麼?需要多長時間把它學會?這是你學單片機的動力。沒有動力,我想你堅持不了多久。其次,端正學習心態。單片機學習過程是枯燥乏味、孤獨寂寞的過程。要知道,學習知識沒有捷徑,只有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到真功夫。再次,要多動腦勤動手。單片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很注重實際動手操作的技術學科。不動手實踐你是學不會單片機的。最後,虛心交流。在單片機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你向有經驗的過來人虛心求教,否則,一味的自己埋頭摸索會走許多彎路,浪費很多時間。
2.有一套完整的學習開發工具
學習單片機是需要成本的。必須有一台電腦、一塊單片機開發板(如果開發板不能直接下載程序代碼的話還得需要一個編程器)、一套視頻教程、一本單片機教材和一本C語言教材。電腦是用來編寫和編譯程序,並將程序代碼下載到單片機上;開發板用來運行單片機程序,驗證實際效果;視頻教程就是手把手教你單片機開發環境的使用、單片機編程和調試。對於單片機初學者來說,視頻教程必須看,要不然,哪怕把教材看了幾遍,還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尤其是院校里的單片機教材,學了之後,面對真正的單片機時可能還是束手無策;單片機教材和C語言教材是理論學習資料,備忘備查。不要為了節約成本不用開發板而光用Proteus軟體模擬調試,這和紙上談兵沒什麼區別。
3. 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單片機C語言編程理論知識並不深奧,光看書不動手也能明白。但在實際編程的時候就沒那麼簡單了。一個程序的形成不僅需要有C語言知識,更多需要融入你個人的編程思路和演算法。編程思路和演算法決定一個程序的優劣,是單片機編程的大問題,只有在實際動手編寫的時候才會有深切的感悟。一個程序能否按照你的意願正常運行就要看你的思路和演算法是否正確、合理。如果程序不正常則要反復調試(檢查、修改思路和演算法),直到成功。這個過程耗時、費腦、疲精神,意志不堅強者往往被絆倒在這里半途而廢。
學習編寫程序應該按照以下過程學習,效果會更好。看到常式題目先試著構思自己的編程思路,然後再看教材或視頻教程里的代碼,研究人家的編程思路,注意與自己思路的差異;接下來就照搬人家的思路親自動手編寫這個程序,領會其中每一條語句的作用;對有疑問的地方試著按照自己的思路修改程序,比較程序運行效果,領會其中的奧妙。每一個常式都堅持按照這個過程學習,你很快會找到編程的感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久而久之會形成你獨特的編程思想。當然,剛開始,看別人的程序源代碼就像看天書一樣,只要硬著頭皮看,看到不懂的關鍵字和語句就翻書查閱、對照。只要能堅持下來,學習收獲會事半功倍。在實踐過程中不僅要學會別人的常式,還要在別人的程序上改進和拓展,讓程序產生更強大的功能。同時,還要懂得通過查閱晶元數據手冊(DATASHEET)里有關晶元命令和數據的讀寫時序來核對別人常式的可靠性,如果你覺得常式不可靠就把它修改過來,成為是你自己的程序。不僅如此,自己應該經常找些項目來做,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和積累更多的經驗。
硬體設計
當編寫自己的程序信手拈來、閱讀別人的程序能夠發現問題的時候,說明你的單片機編程水平相當不錯了。接下來就應該研究硬體了。硬體設計包括電路原理設計和PCB板設計。學習做硬體要比學習做軟體麻煩,成本更高,周期更長。但是,學習單片機的最終目的是做產品開發----軟體和硬體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統。所以,做硬體也是學習單片機技術的一個必學內容。
電路原理設計涉及到各種晶元的應用,而這些晶元外圍電路的設計、典型應用電路和與單片機的連接等在晶元數據手冊(DATASHEET)都能找到答案,前提是要看得懂全英文的數據手冊。否則,照搬別人的設計永遠落在別人的後面,你做的產品就沒有創意。電子技術領域的第一手資料(DATASHEET)都是英文,從第一手資料里你所獲得的知識可能是在教科書、網路文檔和課外讀物等所沒有的知識。雖然有些資料也都是在DATASHEET的基礎上撰寫的,但內容不全面,甚至存在翻譯上的遺漏和錯誤。當然,閱讀DATASHEET需要具備一定的英文閱讀能力,這也是阻礙單片機學習者晉級的絆腳石。良好的英文閱讀能力能讓你在單片機技術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遊。
做PCB板就比較簡單了。只要懂得使用Protel軟體或 AltiumDesigner軟體就沒問題了。但要想做的板子布局美觀、布線合理還得費一番功夫了。
嫻熟的單片機C語言編程、會使用Protel軟體或 AltiumDesigner軟體設計PCB板和具備一定的英文閱讀能力,你就是一個遇強則強的單片機高手了。[2]
抗干擾設計
在提高硬體系統抗干擾能力的同時,軟體抗干擾以其設計靈活、節省硬體資源、可靠性好越來越受到重視。下面以MCS-51單片機系統為例,對微機系統軟體抗干擾方法進行研究。
抗干擾
在工程實踐中,軟體抗干擾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一、消除模擬輸入信號的雜訊(如數字濾波技術);二、程序運行混亂時使程序重入正軌的方法。本文針對後者提出了幾種有效的軟體抗干擾方法。
㈥ 單片機c語言編程
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入門課程,說起來容易,說起來難。學習單片機C語言,首先要了解這兩個東西是什麼。單片機入門編程主要是學習C語言,其次是電路和編程語言。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學習中必讀的模擬電、數字電、電路三本書,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看書的目的是因為網上教程太多,容易出現偏差。其實只要能懂電路原理,就能開發單片機軟體。簡介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不是執行某種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將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中。相當於一台微型計算機,與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是缺少I/O設備。綜上所述,晶元變成了電腦。它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為研究、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和結構的最佳選擇。單片機已經廣泛應用於智能儀器、實時工業控制、通訊設備、導航系統、家用電器等領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單片機技術得到了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這項技術的實際應用也越來越成熟,單片機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單片機在智能電子技術中的發展和應用,單片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無論是自動測量的實踐,還是智能儀器的實踐,都可以看到單片機技術的身影。在當前的產業發展過程中,電子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在工業生產中,人們已經成功地應用了電子信息技術,將電子信息技術與單片機技術相結合,有效地提高了單片機的應用效果。作為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單片機技術在電子產品領域的應用豐富了電子產品的功能,為智能電子設備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了新的途徑,實現了智能電子設備的創新和發展。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單片機
你應該先學習C語言。你可以讀譚浩強和單片機的書,循序漸進。別擔心。基礎好,什麼都能說。
如果你沒學過微機原理,建議你先學完再買本上海馬超的書,一周就能看懂了~
不認同無意義的光。《C編程》確實創造了一時的輝煌,這種輝煌很可能會延續下去,但不代表就是最好的。這本書之所以流行,是因為當時沒有辦法學習C,這本書很好理解。但是現在這本書太落後了,甚至3版還在用老標准,現在大家普遍用C99標准。老標准不能用Dev C編譯而且好像提問者應該知道C的基礎,推薦《單片機C語言編程及實例》這本書。直接搜索就能找到PDF版本的下載。-馬克·提埃洛
看譚浩強老師的。清華大學出版的《飢餓》。
㈦ 學習單片機需要什麼基礎課程
單片機是軟體硬體結合的產物,學習單片機之前最好有模擬電子和數字電路基礎,如果會C語言,開發則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