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好!請問能否提供完整料的PIC單片機實用教程基礎篇+提高篇的pdf,謝謝!
如果是初學者,網上有郭天祥的《十天學會PIC單片機》,電驢上有的下(注意郭天祥有兩個單片機的教程,一個是51的教程,一個是PIC的教程,他講的對於初學者挺好的)
個人觀點:如果你說的資料比較好,建議去買書,看PDF不如看書方便,個人覺得買書的投資是不能省的,說不定將來的房子車子等等都靠這幾本書起家呢
② 如何成為單片機熟手
你要是學51單片機,那麼樓上說的(1)北航出版的單片機原理確實是本好書,我還要推薦 求實科技出版的好書 (2)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實例導航 還有人民郵電出版社的(3)例說8051
(1) 是基本原理
(2)(3)是一些程序應用例子(包括電路圖)
還有我建議你學pic系列的單片機,因為這種單片機,設計簡潔,我個人認為它的內部構造就是像你說的「簡明扼要」
你可以在網上找一下關於它的一些介紹,或者問我也行
如果你學pic系列的單片機
那我就推薦幾本好書
第一階段:
(1)北航出版社的 pic單片機入門與實戰(初學的時候看,一直看到第5章,等到該看第6章的時候換書,我覺得這本書前5章經典的不能再經典,從第6章開始垃圾的不能在垃圾)
(2)求實科技的 PIC單片機典型模塊設計實例導航[有一些程序應用例子(包括電路圖)]
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看完後再買下面這些):
(3)PIC單片機實用教程--提高篇(經典啊,個人認為)
(4)PIC單片機實用教程--基礎篇 (雖是基礎篇,但不要忽視,有定時器等章節)
第三階段:
不用買書了,接項目了,自己掙錢了
關於語言:是辨證的,
匯編:最接近硬體,用它編程序,可以在編程的時候,更加深對單片機內部結構的了解,而且匯編的實時性好,但是可讀性差,程序長,對編程者的匯編語言的水平有較高的要求
C語言:編程較容易,程序短,可讀性強,看實時性沒有匯編好,控制硬體也不想匯編那麼接近硬體
本人認為:二者皆有好的一方面,我建議先用匯編,匯編掌握了很好的時候再用c語言,最終達到用c嵌套匯編的編程風格。
對於那些一開始就用C的,本人絕對不支持,個人認為那是不可取的一條死路。
③ 如何快速入門pic16f873單片機開發
單片機的應用在後PC時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對處理器的綜合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綜觀單片機的發展,以應用需求為目標,市場越來越細化,充分突出以「單片」解決問題,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處理器為中心,外擴各種介面構成各種應用系統。單片機系統作為嵌入式系統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應用領域(嵌入式高端應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處理器構成),在這些應用中,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電池供電的應用越來越多,而且由於產品體積的限制,很多是用鈕扣電池供電,要求系統功耗盡可能低,如手持式儀表、水表、玩具等。
(2)隨著應用的復雜,對處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斷提高。既要外設豐富、功能靈活,又要有一定的運算能力,能做一些實時演算法,而不僅僅做一些簡單的控制。
(3)產品更新速度快,開發時間短,希望開發工具簡單、廉價、功能完善。特別是模擬工具要有延續性,能適應多種MCU,以免重復投資,增加開發費用。
(4)產品性能穩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護,又能方便升級。
-------------------------------------------------
1 單片機技術的發展特點
自單片機出現至今,單片機技術已走過了近20年的發展路程。縱觀20年來單片機發
展歷程可以看出,單片機技術的發展以微處理器(MPU)技術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
展為先導,以廣泛的應用領域拉動,表現出較微處理器更具個性的發展趨勢。
單片機長壽命 這里所說的長壽命,一方面指用單片機開發的產品可以穩定可靠地工作
十年、二十年,另一方面是指與微處理器相比的長壽命。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
MPU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以386、486、586為代表的MPU,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淘汰出
局,而傳統的單片機如68HC05、8051等年齡已有15歲,產量仍是上升的。這一方面是由
於其對相應應用領域的適應性,另一方面是由於以該類CPU為核心,集成以更多I/O功能
模塊的新單片機系列層出不窮。可以預見,一些成功上市的相對年輕的CPU核心,也會隨
著I/O功能模塊的不斷豐富,有著相當長的生存周期。新的CPU類型的加盟,使單片機隊伍
不斷壯大,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餘地。
8位、16位、32位單片機共同發展 這是當前單片機技術發展的另一動向。長期以來,單
片機技術的發展是以8位機為主的。隨著移動通訊、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高科技產品
進入家庭,32位單片機應用得到了長足發展。以Motorola 68K為CPU的32位單片機97年的
銷售量達8千萬枚。過去認為由於8位單片機功能越來越強,32位機越來越便宜,使16位
單片機生存空間有限,而16位單片機的發展無論從品種和產量方面,近年來都有較大幅
度的增長。
單片機速度越來越快 MPU發展中表現出來的速度越來越快是以時鍾頻率越來越高為標志
的。而單片機則有所不同,為提高單片機抗干擾能力,降低雜訊,降低時鍾頻率而不犧
牲運算速度是單片機技術發展之追求。一些8051單片機兼容廠商改善了單片機的內部時
序,在不提高時鍾頻率的條件下,使運算速度提高了很多,Motorola單片機則使用了瑣
相環技術或內部倍頻技術使內部匯流排速度大大高於時鍾產生器的頻率。68HC08單片機使
用4.9M外部振盪器而內部時鍾達32M,而M68K系列32位單片機使用32K的外部振盪器頻率
內部時鍾可達16MHz以上。
低電壓與低功耗 自80年代中期以來,NMOS工藝單片機逐漸被CMOS工藝代替,功耗得以
大幅度下降,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由3μm工藝發展到1.5、1.2、0.8、0.5、0.35
近而實現0.2μm工藝,全靜態設計使時鍾頻率從直流到數十兆任選,都使功耗不斷下降
。Motorola 最近推出任選的M.CORE 可在1.8V電壓下以50M/48MIPS全速工作,功率約為
20mW。幾乎所有的單片機都有Wait、Stop等省電運行方式。允許使用的電源電壓范圍也
越來越寬。一般單片機都能在3到6V范圍內工作,對電池供電的單片機不再需要對電源采
取穩壓措施。低電壓供電的單片機電源下限已由2.7V降至2.2V、1.8V。0.9V供電的單片
機已經問世。
低雜訊與高可靠性技術 為提高單片機系統的抗電磁干擾能力,使產品能適應惡劣的工
作環境,滿足電磁兼容性方面更高標準的要求,各單片機商家在單片機內部電路中採取
了一些新的技術措施。如美國國家半導體NS的COP8單片機內部增加了抗EMI電路,增強了
「看門狗」的性能。Motorola也推出了低雜訊的LN系列單片機。
OTP與掩膜 OTP是一次性寫入的單片機。過去認為一個單片機產品的成熟是以投產掩膜
型單片機為標志的。由於掩膜需要一定的生產周期,而OTP型單片機價格不斷下降,使得
近年來直接使用OTP完成最終產品製造更為流行。它較之掩膜具有生產周期短、風險小的
特點。近年來,OTP型單片機需量大幅度上揚,為適應這種需求許多單片機都採用了在片
編程技術(In System Programming)。未編程的OTP晶元可採用裸片Bonding技術或表面貼
技術,先焊在印刷板上,然後通過單片機上引出的編程線、串列數據、時鍾線等對單片
機編程。解決了批量寫OTP 晶元時容易出現的晶元與寫入器接觸不好的問題。使OTP的裸
片得以廣泛使用,降低了產品的成本。編程線與I/O線共用,不增加單片機的額外引腳。
而一些生產廠商推出的單片機不再有掩膜型,全部為有ISP功能的OTP。
MTP向OTP挑戰 MTP是可多次編程的意思。一些單片機廠商以MTP的性能、OTP的價位推出
他們的單片機,如ATMEL AVR單片機,片內採用FLASH,可多次編程。華邦公司生產的與
8051兼容的單片機也採用了MTP性能,OTP的價位。這些單片機都使用了ISP技術,等安裝
到印刷線路板上以後再下載程序。
-----------------------------------------------
8051類單片機 最早由Intel公司推出的8051/31類單片機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幾種單
片機之一。由於Intel公司在嵌入式應用方面將重點放在186、386、奔騰等與PC類兼容的
高檔晶元的開發上,8051類單片機主要由Philips、三星、華邦等公司接產。這些公司都
在保持與8051單片機兼容的基礎上改善了8051許多特性(如時序特性)。提高了速度、降
低了時鍾頻率,放寬了電源電壓的動態范圍,降低了產品價格。
一 . 總體設計 1.需求分析:了解並確定需求。例如確定需測的數據量及路數,確定需控制的對象及對象數量。
2.方案確定 : 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滿足需求,是用plc還是用單片機,當確定用單片機之後,還需具體確定是2051還是8031或8051,當然還要確定是哪個公司的產品,是Atmel公司的、還是motorola的產品。選定這些時,除了考慮晶元的性能之外,還要考慮經濟因素(看哪種最便宜)。
二.詳細設計 1.選電路
根據環境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電路。比如,用8051達到控制目的時,要選擇是用並口還是串口輸出;同樣是驅動大功率電路時,使用可控硅還是繼電器。這些選擇都要根據具體的環境條件和電路參數來決定。如不適合用繼電器的地方,必須考慮其他的方式。
2.制電路板: 用Protel軟體先制原理圖,再封裝,制PCB電路版,然後經過列印,轉印,腐蝕,焊接等工序後,制出實際的電路板。這一步中的部分工序,我們將在下一學期學習Protel之後自然會明白。
三.調試 1.粗調:用簡單程序,分別對各個功能模塊調試,看能否完成指定任務。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看電路是否可用,比如要LED顯示相應數值,如果不能正常顯示,則需檢查相應電路。
2.編程調試:在粗調無誤的情況下,用編好的程序對整個系統調試。當編程任務相當繁重時,要會用程序功能塊組合,適當調整功能塊的參數,適應當前任務。在本步調試過程中,我們會用到編程器、防真器等工具。
四.編寫文檔
文檔對一個系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幫助考官理解系統的獨特之處,又可適當增加別人對你的系統的興趣。如果說總體設計是好的開頭,那麼好的文檔就是好的結尾。編寫文檔要忠實於原設計方案,不能誇大也不必謙虛,要理清設計思路,並讓讀者從中了解系統「好」在哪裡。
結論:通過以上我的講述可知,在整個系統開發過程中,用到我們已學的課程有:《數字電路》,《模擬電路》,《電工學》,《單片機應用》,《Protel》,等。我們只要經過短期的培訓,就可以成為一個控制系統開發人員。由此可見,單片機系統開發並不象以前我們想像的那樣難。只要綜合應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很快成為一個系統開發方面的專業人員。
學習單片機的最有效方法是理論與實踐並重
對一個初學單片機的人來說,如果按教科書式的學法,上來就是一大堆指令、名詞,學了半天還搞不清這些指令起什麼作用,能夠產生什麼實際效果,那麼也許用不了幾天就會覺得枯燥乏味而半途而廢。所以學習與實踐結合是一個好方法,邊學習、邊演練,循序漸進,這樣用不了幾次就能將用到的指令理解、吃透、紮根於腦海,甚至「根深蒂固」。也就是說,當你此次學習完某幾條指令後(一次數量不求多,只求懂),接下去就該做實驗了,通過實驗,使你感受剛才的指令產生了控制效果,眼睛看得見(燈光)、耳朵聽得到(聲音),更能深刻理解指令是怎樣轉化成信號去控制電子產品的。說句過分的話,單片機與其說是學出來的,還不如說是做實驗練出來的,何況做實驗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過程。《電子製作》2003~2004的《手把手教你學單片機》講座就是基於這樣一種邊學邊練的理念展開的,從眾多的讀者反饋來看,效果特別好,許多讀者經3~6個月的學習已能開發簡單的產品了(如霓紅燈廣告牌控制、累加計數器等)。
學習單片機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持之以恆
學習單片機可不能「三天打魚、二天曬網」 ,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與決心,學習完幾條指令後,就應及時做實驗,融會貫通,而不要等幾天或幾個星期有時間後再做實驗,這樣效果不好甚至前學後忘。另外要有打「持久戰」 的心理准備,不要興趣來時學上幾天,無興趣時涼上幾星期。學習單片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持之以恆。
學習單片機要使用循環學習法使之根深蒂固
《手把手教你學單片機》講座入門起點低,很多朋友覺得好學、易學,很快就能將講座從頭至尾學完、學懂,但過了幾個月,在開發產品時對指令的具體作用就有些淡忘了。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對只短暫學過一遍的知識,充其量只比浮光掠影稍好。因此,較好的方法是,過一段時間後(1~2個月)再重新做一遍,這樣反復循環幾次就能徹底弄懂消化,永不忘卻。有道是:若人生能細看《水滸傳》10遍,那麼裡面的故事內容、人物場情將永生不忘。
學習單片機要進行適當投資購買實驗器材及書籍資料
單片機技術是一門含金量高的技術,一旦學會後,它給你帶來的效益回報當然也高,無論是應聘求職還是自起爐灶開廠辦公司,其前景是光明無限。因此在學習時要捨得適當投資購買必要的學習、實驗器材,另外還要經常去科技圖書店看看,購買一些適合自己學習、提高的書籍。總之,春天不播種哪來秋天的收獲?考慮到初學者的學習成本,《手把手教你學單片機》講座主要採用「程序完成後軟體模擬→單片機燒錄程序→試驗板通電實驗」的方法(現在的快閃型單片機其程序可燒寫1000次以上),而沒有採用價格昂貴的在線模擬器(ICE)進行實驗,這樣整套實驗器材(不包括PC機)只有幾百元,對大部分已工作的愛好者來說都有這個經濟能力承受。一旦當你掌握了單片機的編程技術,成為一個水平較高的單片機設計人員時,再買在線模擬器也不遲。
准備:
單片機燒錄器
單片機模擬器
單片機(89c2051,便宜)
軟體(Keil)
1、先找本單片機入門的書來看,對於寄存器不必很深的了解
2、照書上的電路圖搭好電路(復位、晶振、IO……)
3、將書上的范常式序燒入單片機跑(或者模擬,看程序運行)
4、當你做完IO流水燈實驗、串口收發數據實驗,再回去看書,能有更深的體會。
5、高級應用的書,或者做更多的東西~~
記得加我的分啊,謝謝了!!!!!!!!!!!!!!!
④ 這位大神能不能把PIC單片機實用教程基礎篇+提高篇的PDF發給我一份,萬分感謝
連接:http://202.197.127.34/2011/20110520/3_302011052020530515680157486.pdf
或者下載附件!
⑤ PIC單片機實用教程
PIC單片機的書本本來就不多。因為PIC單片機的種類非常多。從6引腳的到64引腳的單片機都有。其內部集成的功能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沒有一個針對某款晶元的書本,大致都是講理論的。
如果要學,請直接到PIC的生產商MICROCHIP公司的官網上找「數據手冊」(電子文檔免費下載的),那裡講了各種PIC單片機的數據資料(有中文版的)。樣例嘛,也有樣例文檔,是MICROCHIP公司的工程師寫的,但中文資料的不多。反正我就是看Microchip網站的資料和樣例文件學會PIC單片機(8位到32位的都有)的,你說的書我一本都沒看過。
⑥ 關於PIC16F876A單片機
PIC單片機實用教程基礎篇+提高篇,下載地址: http://221.5.250.210/dload1.html?cid=
⑦ 想學習51單片機 有什麼好得 比較基礎得書介紹
你要是學51單片機,那麼樓上說的(1)北航出版的單片機原理確實是本好書,我還要推薦 求實科技出版的好書 (2)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實例導航 還有人民郵電出版社的(3)例說8051 (1) 是基本原理 (2)(3)是一些程序應用例子(包括電路圖) 還有我建議你學pic系列的單片機,因為這種單片機,設計簡潔,我個人認為它的內部構造就是像你說的「簡明扼要」 你可以在網上找一下關於它的一些介紹,或者問我也行 如果你學pic系列的單片機 那我就推薦幾本好書 第一階段: (1)北航出版社的 pic單片機入門與實戰(初學的時候看,一直看到第5章,等到該看第6章的時候換書,我覺得這本書前5章經典的不能再經典,從第6章開始垃圾的不能在垃圾) (2)求實科技的 PIC單片機典型模塊設計實例導航[有一些程序應用例子(包括電路圖)] 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看完後再買下面這些): (3)PIC單片機實用教程--提高篇(經典啊,個人認為) (4)PIC單片機實用教程--基礎篇 (雖是基礎篇,但不要忽視,有定時器等章節) 第三階段: 不用買書了,接項目了,自己掙錢了 關於語言:是辨證的, 匯編:最接近硬體,用它編程序,可以在編程的時候,更加深對單片機內部結構的了解,而且匯編的實時性好,但是可讀性差,程序長,對編程者的匯編語言的水平有較高的要求 C語言:編程較容易,程序短,可讀性強,看實時性沒有匯編好,控制硬體也不想匯編那麼接近硬體 本人認為:二者皆有好的一方面,我建議先用匯編,匯編掌握了很好的時候再用c語言,最終達到用c嵌套匯編的編程風格。 對於那些一開始就用C的,本人絕對不支持,個人認為那是不可取的一條死路。
⑧ 初學pic單片機,用什麼教程比較快速
買周堅的《PIC單片機輕松入門》,用C語言講的,可帶你輕松入門,對數據手冊詳解的可看李學海的《PIC單片機實用教程》-有基礎篇和提高篇兩本,很經典的書。
⑨ 考單片機方面得研究生
以下是往年的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以供參考:
科目代碼及名稱:811 單片機原理
適用專業: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
一、考試目的及要求
「單片機原理」入學考試是為招收儀器儀表類碩士研究生而實施的選拔性考試。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對單片機原理各項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要求考生能夠系統地掌握單片機原理的基本知識,並具備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計算機基礎知識
數制及數制轉換;單片機的歷史及發展概況;單片機的發展趨勢;單片機的應用領域。
2. MCS-51片內硬體結構
主要介紹MCS-51片內的硬體結構。主要包括MCS-51的引腳、CPU、存儲器的結構、4個並行I/O埠、時鍾電路以及復位電路。
3. MCS-51的指令系統
包括MCS-51的匯編語言的指令格式、指令的定址方式,並從功能分類的角度來介紹數據傳送類指令、算術操作類指令、邏輯運算類指令、控制轉移類指令以及位操作類指令。
4. MCS-51的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主要內容包括: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各自的特點;偽指令;匯編語言源程序的匯編;匯編語言各種程序設計,如子程序設計,查表、關鍵字查找、數據極值查找、數據排序、分支轉移、循環以及碼制轉換子程序的設計。
5. MCS-51片內的各種功能部件
主要內容包括MCS-51片內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串列口。上述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有關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格式、功能以及如何進行編程。尤其是各功能部件的具體應用。
6. 各種硬體介面設計
主要內容包括MCS-51存儲器介面,I/O介面,鍵盤、顯示器、液晶顯示器、D/A、A/D介面設計與軟體驅動程序的設計。
7. MCS-51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和調試
前面介紹的所有內容的綜合。掌握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夠利用所有知識設計完成較復雜的應用系統。
三、考試的題型及比例
共計(150分)
填空題(20%)
簡答題(47%)
計算題(33%)
四、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
五、主要參考書目(可以多本)
(1).萬福君編著,《單片微機原理系統設計與開發應用》,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胡健等《單片機原理及介面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何立民等,《MCS-51 系列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8
(4).胡漢才 編著,單片機原理及其介面技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7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教學大綱
以往的單片機教材都是以介紹51系列單片機為主,該系列單片機指令系統復雜、與實踐電路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入門較困難。為此本課程選用美Microchip(微芯)公司的PIC16F87X單片機為主要講解對象,並且酌情兼顧PIC單片機大家族種的其他成員的個性以及全體成員的共性簡介,以便達到舉一還三的作用,打破傳統的單片機教學和學習模式,強調學用結合、邊學邊練、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盡可能降低初學者進入單片機世界的門檻。
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單片機以RISC結構、高性價比及靈活的介面界面優勢,在工業儀器儀表、電子器件、機電控制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能熟練掌握PIC單片的內部硬體結構原理,指令系統及編程技術,外圍硬體介面技術,系統地獲得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學會如何進行系統總體設計。在職研究生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李學海編著《PIC單片機實用教程—基礎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李學海編著《PIC單片機實用教程—提高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3、[美]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著 《PIC16F87X 數據手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以上兩篇均是往年相關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