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戊戌变法中创办了几所学堂
印象中只有京师大学堂吧!即今天的北大的前身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
⑵ 何锡麟的中共中央编译局原顾问
1915年1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军粮城,曾先后在南京金陵中学和北平汇文中学读书。
1933年秋,在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34年春,在苏州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1935年6月,参与组织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后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北平社联,任执委。
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北平社联书记、北平文总执委兼党团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市委文委会委员、北平学委会干事会主席。
1937年11月,到长沙临时大学学习。
1938年3月,到抗大第三期学员班学习。同年5月,调入延安马列学院编译部从事马列经典着作翻译工作,后兼任延安女子大学教员。
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经济研究小组组长。
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党报社论撰写、教材编写及翻译工作。
1944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教导主任。
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外事组从事翻译及研究工作。
1945年6月,到中央政治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6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东北局社会部调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地委宣传部部长,吉林大学教育长兼文法学院院长、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团团长,军调第33执行小组支部书记兼翻译,吉林省民主学院教育长。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学教育长。同年6月,任东北大学(曾改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长。
1952年11月至1961年10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6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78年,任中央编译局顾问。
1987年12月离休。
2002年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13年8月15日,何锡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深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何锡麟同志的学生和生前友好分别致电或致函,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敬献花圈。
何锡麟同志病逝后,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到何锡麟同志家中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中央编译局领导贾高建、俞可平、魏海生、王学东、陈和平、杨金海,原局领导宋书声、韦建桦、顾锦屏等同志以各种方式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何锡麟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并参加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和干部职工,以及何锡麟同志的亲友、同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何锡麟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20世纪30年代,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何锡麟主编了进步刊物《丧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3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何锡麟同志曾在延安从事马列经典着作翻译工作。1943年初,到中央宣传部工作,从事马列着作、特别是列宁选集的翻译工作,也为中央领导翻译其他资料。1944年冬,调入中共中央外事组。在此期间,何锡麟从国外刊物中摘录资料,译成中文,编成《供您参考》,送中央主要领导参阅,受到肯定和表扬。延安时期,何锡麟同志主要翻译的作品有:《马恩丛书》中的《资本论提纲》和《政治经济学论丛》,以及《列宁选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等卷,为党的思想理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何锡麟同志服从党的安排,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对用马列主义指导教育工作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期间,何锡麟大力提倡用马列主义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成立教职工马列主义业余大学,同时开办马列主义、共运史、教育学等研究班为全国各个大学,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力量。何锡麟为全校作了题为《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报告,并邀请党和国家各条战线的领导同志以及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到学校作报告。在何锡麟的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于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明确为中学培养政治课教师。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成为现今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系科。何锡麟同志在担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期间,身体力行,亲自给学生授课,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党的三大作风教育。何锡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南开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何锡麟同志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严谨治学,积极推动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动向的研究,为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提供了宝贵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何锡麟同志受到冲击,但他始终矢志不渝,坚信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将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
何锡麟同志任中共中央编译局顾问期间,十分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的编译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加学术研讨会。离休后,仍然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在90多岁高龄时,何锡麟每天都坚持看电视新闻,读书学习,为编译局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积极协助编译局筹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展览,接受采访并撰写回忆录。何锡麟十分关心编译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经常给青年同志讲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鼓励青年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具有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何锡麟同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近些年来,在历次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活动中,何锡麟都率先垂范,积极响应。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先后交纳特殊党费和捐款共计28000元。2009年,把自己几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贵图书捐献给编译局图书馆。何锡麟还捐款50万元,用于青年人才培养。中央编译局用此捐款设立了“何锡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锡麟青年人才奖”。何锡麟用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何锡麟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和教育战线上无私奉献,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何锡麟同志的逝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
何锡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⑶ 常见的事业单位有哪些
常见的事业单位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全国人大培训中心、全国人大信息中心、中国人大杂志、 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最高学府,是党中央直属的重要部门,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2、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称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成立于1942年,是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副部级单位,主要任务是编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翻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和领导人着作。
3、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
4、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5、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于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⑷ 编辑委员会是什么意思
编辑大型的或重要的出版物,如报刊、丛书、全集、文集、词典、工具书、成套教科书等,为集思广益,都成立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编委会通常由主编、副主编和若干编辑委员组成。编委会成员大多为该出版物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编委会成员的产生,由上级指派或学术团体推举,也有由出版单位聘任的。编委会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纂)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在编委会领导下,还设置编辑部,从事该出版物的具体编辑(纂)事宜。
某些报刊、丛书、全集、文集、词典、工具书、成套教科书等,为集思广益,都成立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通常由主编、副主编和若干编辑委员组成。编委会成员大多为该出版物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编委会成员的产生,由上级指派或学术团体推举,也有由出版单位聘任的。
编委会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纂)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
在编委会领导下,还设置编辑部,从事该出版物的具体编辑(纂)事宜。
编辑委员会的名称源于近代的委员制。中国古代校修官书,一般由朝廷派有关大臣及文学侍臣主持,虽也设置专门机构,延揽专人从事,但它们和近代出现的委员制的编委会不同。至20世纪初叶,中国出版界尚未见有编委会的名称。例如,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辞海>,经历20年,先后参与其事的有一至几十人。到1936年出版时, 并未用编委会的名义。 1915年由陈独秀编辑的<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到1919年才正式成立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组成的编委会。五四运动以后,编委会的名称才逐渐多起来。1979年出版的新版《辞海》,“前言”中叙述了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的经过和它的工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编委会的组织、性质、作用等概况,还表明编委会在征得出版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有权确定编辑成果的出版时间,改换出版的单位。并在书后刊印了编辑委员会主编、副主编、编辑委员、分科主编等人的详细名单。
编委会的称谓有时要按照出版物的性质不同而不同。1938年由蔡元培主持出版的《鲁迅全集》,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1951年开始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署名为“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近年来出版的《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及《毛泽东着作选读》等,署名为“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上述几种不同称呼的委员会,实质上就是编委会。
书籍的编委会一般为业务性组合,主编和编委来自各方面各单位,任务完成后即解体。报纸、期刊的编委会则是长期的。有的出版社也设立主持全社编辑方针和重要图书规划的长期性的编委会。至于编辑、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则为常设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编委会。在通常情况下,由编委会主持编纂的书籍上,都附有编委会成员的名单。
在新闻机构中,编辑委员会是掌握编务、行政的集体领导机构 (在设有社务委员会的新闻机构中,编辑委员会只主管编辑业务 )。编辑委员会通常由社长、副社长(设有社委会的新闻机构)、总编辑、副总编辑、秘书长和若干委员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机构的编辑委员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和管理。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新闻机构也设有编委会,负责新闻采访、编辑和传播;编辑委员会成员和总编辑、主编,由财团、董事会委任。
中国新闻机构编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有:学习并研究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示,完成各项新闻报道任务;审议和制定编辑部定期的或专题的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审议和制定本单位经营管理、基本建设、技术设置、职工培训、生活福利、公共关系和外事往来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领导业务研究、专业职称评定及干部聘任工作;培养和挑选各种专门人才,任免、奖惩所属干部。
⑸ 席泽宗的人物经历
1927年6月9日,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
1941~1944年间,席泽宗在陕西洋县国立七中二分校上初中,虽然生活极为清苦,但此处施行的是新式教育,席泽宗开始在这里接触到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学。
1941年9月21日,发生的日全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4年,进入兰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即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席泽宗读了许多课外读物,其中有张钰哲写的《宇宙丛谈》,是一本天文学的科普文集,正是此书使席泽宗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席泽宗在上海考取了中山大学天文系。
1947年10月,他靠同乡、同学的帮助前往广州入学。
1948年元旦,他在广州《越华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预告今年日月食》。此后他一面学习,一面在广州《建国日报》、《前锋日报》、《大光报》、《南方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华侨日报》、《工商日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大部分是关于天文学的,但也有诸如《准备迎接文化建设》、《原子舞台上的角色》、《女性中心说》、《兰州风光》等多种题材。
195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着作《恒星》,那时他还是个学生。
席泽宗从中山大学毕业时,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他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即科学出版社的前身。席泽宗在编译局担任《科学通报》的编辑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主管编译局的副院长竺可桢。
1954年,和戴文赛合作翻译了苏联阿米巴楚米扬等人的《理论天体物理学》,此书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后,曾长期被作为研究生的教材。当时苏联天文学界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超新星爆发与射电源的关系很感兴趣。苏方曾致函中国科学院,请求帮助调查有关的历史资料。竺可桢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席泽宗。这是席泽宗涉足天文学史研究之始。此时他面临科学道路上的第二个转折,蜚声中外的《古新星新表》问世。
1954年秋,在竺可桢的大力倡导组织下,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竺自兼主任,叶企孙、侯外庐兼副主任。委员会在历史二所(即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设一研究小组,席泽宗为兼职成员。
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科学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科学史部分就是在竺可桢主持下,由叶企孙、谭其骧和席泽宗起草的。
1957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席泽宗脱离科学出版社,来此专作研究工作。此后很长时期内,他一直担任该室最大的一个组——天文、工艺、化学、物理史组长。
1965年,李约瑟即致函竺可桢,建议推荐席泽宗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当时席尚为助理研究员。
从1958年起,席泽宗协助叶企孙负责《中国天文学史》的编撰和组织工作,然而书稿从1959年起不断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而被修改。
1966年,“文革”十年开始,这是中国科学文化的一场浩劫,但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席泽宗和同仁仍坚持不懈,尽可能争取到一点“合法”的地位来进行科学史研究。由席泽宗和严敦杰、薄树人等五人合作的《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纪念哥白尼诞生500周年》一文,就可视为一个这样的例证。此文在1973年发表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1975年,在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在原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78年起,席泽宗担任该所的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并负责筹建了该所的近现代史研究室。
1983年~1988年间,席泽宗担任所长。在为科学史研究事业的组织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席泽宗仍然勤奋地进行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有价值、有影响的论文。
1984年,他成为中国天文学史专业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
1991年,膺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7年8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1997LF4、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5472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被命名为“席泽宗星”。
2008年12月27日23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⑹ 中国十大出版社排名
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着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www.souid.com)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稳坐第一的宝座,这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吧!有很多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这个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一直到大学,据说人教还是由太上老君开创的呢!
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着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www.souid.com)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它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它是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的一所大型出版社,邓小平同志亲自为该出版社提笔写下了出版社的名字。
3、重庆出版社
2018十大着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www.souid.com)
重庆出版社是一所大型的出版社,在2018出版社排名中排名第三,它的前身是西南人民出版社,在1980年的时候改名成为重庆出版社。该出版社向社会提供了很多的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益的图书。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十大着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www.souid.co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创立于1979年,是一个集外语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教育出版集团,企业综合实力、销售码洋、年利润和总资产在国内出版界位居前三。
5、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8十大着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www.souid.com)
江苏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是十大出版社排名之一,主要出版学校和业余教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育科学理论、学术着作。建社至今,苏教社走过了20载风雨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市场经济的磨练,从稚嫩迈向成熟,带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未来的期盼,步入了崭新的世纪。
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十大着名出版社排名 前三名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www.souid.co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均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资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均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之全资子公司。
⑺ 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会议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2、会议地点: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
3、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所编译局译成中文)(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
“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虽然没出席大会,但由于他当时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他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作的贡献,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4、会议意义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⑻ 衣俊卿的人物履历
1990年6月,原中央编译局长衣俊卿曾因怕影响仕途与妻离婚。
2007年3月起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2007年4月起担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2010年2月起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
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免去其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
2014年的“第九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被免职22个月后的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首次出席公开学术活动并作主题报告 。
⑼ 国家一级出版社都有哪些
如图所示:
需专题报批的相关类别和选题,提交相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出版审查,审查范围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资质、编辑人员资质、作者资质和内容问题等。
(9)编译局是哪年成立扩展阅读: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版事业开始有了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1.9)、上海书店(1923.11)、长江书店(1926.11)、华兴书局(1929)先后成立。一大批私营出版企业,如华夏书店、光华书店、开明书店等和着名的商务印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新华书店兼有出版、印刷和发行三重任务。1950年全国新华书店第二届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从此,出版、印刷、发行分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