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中天现象的易中天现象
2006年易中天获得了《新周刊》颁发的“年度新锐人物奖”,《南方人物周刊》颁发的“年度魅力人物奖”,南方电视台颁发的“学术传播贡献奖”,以及《当代中国》颁发的“当代中国十大杰出人物奖”。更有意思的是,《财经时报》列出一份《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易中天以800万元名列第七。
易中天现象被誉为是学术界的“超男”现象,有点像当年的《老鼠爱大米》,一夜之间,红遍中国,当然,方式有点不同,《老鼠爱大米》更多是通过网络,易中天品三国更多是通过央视。显然,流行歌曲传播容易,而学术普及并不易。
易中天现象,第一步是登上《百家讲坛》,这很关键。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成为新世纪学术走出大学围墙的新方式。中国传统的学术传播方式主要是家学与书院制度的,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学术训练与人格修炼同步,只是那是有钱人的事情,大多数人不能享受。到了晚清,西方的大学引进了中国,学术开始在大学内传授,但现代媒体机构如出版社、报馆和杂志社为学术传播开辟了大学之外更加灵活的道路,《时务报》《新民丛报》《民报》《国粹学报》等是第一批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的杂志。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寻求出路,最后还是办杂志,《新青年》就这么产生了。但是从那个时候直到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学术思想的传播主要还是在大学传授,其次是通过学术杂志和报纸在学术领域内传播。学者走向电视的讲坛,学术思想的传播有了新的途径。在国外,还有着名哲学家在电视上进行辩论。学术进入媒体的公共领域是时代所趋,也是自身传播方式的拓展。
那么多的学者走上了《百家讲坛》,有很多人说话还是像大学课堂上一样,而易中天采用的话语方式就时髦多了,如用OK解释古代的“诺”,把周瑜说成帅哥,等等。
产生影响
易中天火了,成为了文化偶像。
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
其实百家讲坛的主要贡献是请了这些人去,让老百姓与学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所以,百家讲坛要感谢易中天,感谢刘心武,不要看着他们的书火了,都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中国老百姓在约20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道三国真相是什么了,能不急么?他们都有知情权啊。易中天满足了他们的权利,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点灯人,你就说他能不火吗?
还有一点:有许多人评价易中天,不过世人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易老师在百家讲坛栏目的讲说在中国添掀起了如日中天的热潮,当时的在学术界和全社会都流传一句话:“嫁人就嫁易中天”。意思当然就是说当代的女孩子要嫁人就要嫁像易老师这样的男人。
2.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关于人人平等,西方人有哪些观念
根据易中天教授所讲,关于人人平等,西方人有哪些观念,主要有以下4点:
1、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契约面前,人人平等
3. 华夏文明上下5000年,易中天却说只有3700年,你觉得这个说法靠谱吗
我觉得易中天这样说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道理。
从小我就喜欢看百家讲坛,从百家讲坛上我真的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因此自己初中高中的历史是学得非常扎实的,这都要得益于百家讲坛,记得自己那时候最喜欢的教授就是易中天教授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认为易中天教授他的这个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的。
4. 易中天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这两种思想内核是如何产生的
不知道易中天怎么认为,我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部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级别森严,不可逾越,以此维系社会正常运转。而西方则相反,看看1789年的时候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要说是如何产生的,就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讲清的了,
5. 中国明明有五千年历史,为什么易中天却说只有3700年
因为易中天是并不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算的。如果是从人们最原始的时间也就是石器时代开始算的话,那我们中国就是5000年历史,但是易中天的算法并不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算的,而是从夏朝开始算的,如果按照这样去算的话,那我们中国文化历史正是3700年。
总之,易中天先生说我们中国的历史有3700年,是因为他计算的时期并不是从石器时代开始计算的。
6. 易中天的《品人录》里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你认同哪一点
我认为易中天所写的《品人录》,真的是不错的。这本书里边其中提到的关于武则天雍正,刘邦以及项羽这些人,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的总结,我觉得说的很好。而且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易中天认为我们清朝比明朝好,我认为也有一定的道理。
易中天认为清朝的皇帝比明朝的皇帝好的多,因为清朝的皇帝每一个人都励精图治,一心一意的为着国家的发展做准备,而在明朝的皇帝,他们却有很多的人独裁专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害百姓。
我觉得综合来说易中天的《品人录》这本书写的还是很好的,写出了易中天自己对于历史上这些名人的看法以及对这些朝代更替的见解。我认为值得一看。
7. 易中天都出过哪些书
1、《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黄与蓝的交响》
黄与蓝的交响作者邓晓芒 / 易中天,本书作者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阐释了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剖析了中西美学思想在当代相互靠拢、融合的发展趋向,并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美学体系,显示出对中西方文化、美学的内在精神及其历史嬗变的深切体认和精确把握。
3、《品人录》
《品人录》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挖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全书讲述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有那么回事”的感慨。
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着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脸谱化了。
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
4、《汉代风云人物》
《汉代风云人物》是根据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的。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和人才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最后帮助武帝造就了辉煌盛世。
但是,这些功臣大多遭遇悲惨,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易中天用通俗的形式解读这些历史之谜,包括晁错之死与削藩、袁盎之死与士、窦婴之死与外戚、韩信被杀之谜。此外,作者还对刘邦的崛起和成功之谜进行了解读。
从这些解读中,读者可以明晰汉代政治运作的奥秘。汉代政治演变中,易中天没有能够分析东西汉几种主要的力量导致的政治危机,从而形成危机导致的改变。其中,外部竞争、内部后权、重臣、皇子、太监、天灾等危机以及皇帝寿命危机等导致的汉代政治危机。
5、《成都方式》
《成都方式》是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易中天。本书是易中天教授在2005年8月1日到10月1日两个月间就成都市启动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所做的访谈集,考察了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基层民主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的改革成果。
并就成都市的改革作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展示了在这一进程中站在改革潮头浪尖的官员们鲜明生动的形象,提供了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方式。
8. 邓晓芒凭借什么成为易中天口中唯一的哲学家
我认为邓晓芒之所以可以被易中天这么看重,一来上因为他们两人的交情非常深,是好友,易中天非常倾佩他,二来是因为邓晓芒的个人才华,在哲学上的贡献的确不低,不过易中天说是唯一的,我并是特别认可,当做他对好友的认可吧!
易中天可以说是这几年上媒体最多的一个知识分子,怼这怼那,评价了很多人,他说话带锋芒,还非常自傲,然而邓晓芒,应该就是他最佩服的一位同辈中人。
除此以外,易中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邓晓芒本人的确有本事。邓晓芒在哲学方面的贡献还是不小的,除了那些深的哲学以外,还写了很多普及入门哲学的书籍。而且不追求高位,为人踏实,在西方哲学研究上下了很多功夫。不仅易中天夸他,在同行内,他的文品,人品一直都倍受夸奖。
易中天对西方哲学非常感兴趣,而邓晓芒正是国内最知名的西哲专家之一,这也是易中天看中邓晓芒的地方。两个人追求一样,又是好朋友,说出这样的话不让人意外。
9. 关于易中天老师说孔子年龄的问题
孔子 普遍认为是活了73岁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
易老师不是说了嘛 如有硬伤 欢迎指正
这个事情确实是你对他错
10. 易中天节目中调戏女主持,是西方礼仪还是学者失态
现在说到知名支持人,大家会想想到谁呢?
我想大家肯定第一时间都会先想到董卿,周涛,朱迅,倪萍等人吧。
这几位的名气在支持届确实比较大。
董卿在观众的心里,一直都是“央视一姐”的形象,她的位置也无人能撼动。
只是她在事业正红的时候,却选择了嫁人生子,尽管这样,她在观众的心里,仍旧是一个很深的印象。
不过做主持,不仅颜值形象很重要,更是需要相当高的职业素养。
毕竟之前乐嘉做的荒唐事可不少,像在节目上辱骂金星,气走鲁豫,台上喝酒发酒疯的事情。
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不过发生这些事情之后,便很难在银幕上看见乐嘉了。
所以不管是易中天还是乐嘉,作为公众人物,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就会将自己的形象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