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机器概念与算法

机器概念与算法

发布时间:2022-06-21 23:54:34

❶ 机器学习新手必看十大算法

机器学习新手必看十大算法
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新手需要了解的 10 大算法,包括线性回归、Logistic 回归、朴素贝叶斯、K 近邻算法等。
在机器学习中,有一种叫做“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定理。简而言之,它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算法对所有问题都有效,在监督学习(即预测建模)中尤其如此。
例如,你不能说神经网络总是比决策树好,反之亦然。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数据集的大小和结构。
因此,你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尝试多种不同算法,并留出一个数据“测试集”来评估性能、选出优胜者。
当然,你尝试的算法必须适合你的问题,也就是选择正确的机器学习任务。打个比方,如果你需要打扫房子,你可能会用吸尘器、扫帚或拖把,但是你不会拿出铲子开始挖土。
大原则
不过也有一个普遍原则,即所有监督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建模的基础。
机器学习算法被描述为学习一个目标函数 f,该函数将输入变量 X 最好地映射到输出变量 Y:Y = f(X)
这是一个普遍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根据输入变量 X 的新样本对 Y 进行预测。我们不知道函数 f 的样子或形式。如果我们知道的话,我们将会直接使用它,不需要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数据中学习。
最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是学习映射 Y = f(X) 来预测新 X 的 Y。这叫做预测建模或预测分析,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作出最准确的预测。
对于想了解机器学习基础知识的新手,本文将概述数据科学家使用的 top 10 机器学习算法。
1. 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可能是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最知名和最易理解的算法之一。
预测建模主要关注最小化模型误差或者尽可能作出最准确的预测,以可解释性为代价。我们将借用、重用包括统计学在内的很多不同领域的算法,并将其用于这些目的。
线性回归的表示是一个方程,它通过找到输入变量的特定权重(称为系数 B),来描述一条最适合表示输入变量 x 与输出变量 y 关系的直线。
线性回归
例如:y = B0 + B1 * x
我们将根据输入 x 预测 y,线性回归学习算法的目标是找到系数 B0 和 B1 的值。
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从数据中学习线性回归模型,例如用于普通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优化的线性代数解。
线性回归已经存在了 200 多年,并得到了广泛研究。使用这种技术的一些经验是尽可能去除非常相似(相关)的变量,并去除噪音。这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技术,可以首先尝试一下。
2. Logistic 回归
Logistic 回归是机器学习从统计学中借鉴的另一种技术。它是解决二分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Logistic 回归与线性回归相似,目标都是找到每个输入变量的权重,即系数值。与线性回归不同的是,Logistic 回归对输出的预测使用被称为 logistic 函数的非线性函数进行变换。
logistic 函数看起来像一个大的 S,并且可以将任何值转换到 0 到 1 的区间内。这非常实用,因为我们可以规定 logistic 函数的输出值是 0 和 1(例如,输入小于 0.5 则输出为 1)并预测类别值。
Logistic 回归
由于模型的学习方式,Logistic 回归的预测也可以作为给定数据实例(属于类别 0 或 1)的概率。这对于需要为预测提供更多依据的问题很有用。
像线性回归一样,Logistic 回归在删除与输出变量无关的属性以及非常相似(相关)的属性时效果更好。它是一个快速的学习模型,并且对于二分类问题非常有效。
3. 线性判别分析(LDA)
Logistic 回归是一种分类算法,传统上,它仅限于只有两类的分类问题。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类别,那么线性判别分析是首选的线性分类技术。
LDA 的表示非常简单直接。它由数据的统计属性构成,对每个类别进行计算。单个输入变量的 LDA 包括:
每个类别的平均值;
所有类别的方差。
线性判别分析
进行预测的方法是计算每个类别的判别值并对具备最大值的类别进行预测。该技术假设数据呈高斯分布(钟形曲线),因此最好预先从数据中删除异常值。这是处理分类预测建模问题的一种简单而强大的方法。
4. 分类与回归树
决策树是预测建模机器学习的一种重要算法。
决策树模型的表示是一个二叉树。这是算法和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没什么特别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单独的输入变量 x 和该变量上的一个分割点(假设变量是数字)。
决策树
决策树的叶节点包含一个用于预测的输出变量 y。通过遍历该树的分割点,直到到达一个叶节点并输出该节点的类别值就可以作出预测。
决策树学习速度和预测速度都很快。它们还可以解决大量问题,并且不需要对数据做特别准备。
5. 朴素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是一个简单但是很强大的预测建模算法。
该模型由两种概率组成,这两种概率都可以直接从训练数据中计算出来:1)每个类别的概率;2)给定每个 x 的值,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一旦计算出来,概率模型可用于使用贝叶斯定理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当你的数据是实值时,通常假设一个高斯分布(钟形曲线),这样你可以简单的估计这些概率。
贝叶斯定理
朴素贝叶斯之所以是朴素的,是因为它假设每个输入变量是独立的。这是一个强大的假设,真实的数据并非如此,但是,该技术在大量复杂问题上非常有用。
6. K 近邻算法
KNN 算法非常简单且有效。KNN 的模型表示是整个训练数据集。是不是很简单?
KNN 算法在整个训练集中搜索 K 个最相似实例(近邻)并汇总这 K 个实例的输出变量,以预测新数据点。对于回归问题,这可能是平均输出变量,对于分类问题,这可能是众数(或最常见的)类别值。
诀窍在于如何确定数据实例间的相似性。如果属性的度量单位相同(例如都是用英寸表示),那么最简单的技术是使用欧几里得距离,你可以根据每个输入变量之间的差值直接计算出来其数值。
K 近邻算法
KNN 需要大量内存或空间来存储所有数据,但是只有在需要预测时才执行计算(或学习)。你还可以随时更新和管理训练实例,以保持预测的准确性。
距离或紧密性的概念可能在非常高的维度(很多输入变量)中会瓦解,这对算法在你的问题上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这被称为维数灾难。因此你最好只使用那些与预测输出变量最相关的输入变量。
7. 学习向量量化
K 近邻算法的一个缺点是你需要遍历整个训练数据集。学习向量量化算法(简称 LVQ)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它允许你选择训练实例的数量,并精确地学习这些实例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习向量量化
LVQ 的表示是码本向量的集合。这些是在开始时随机选择的,并逐渐调整以在学习算法的多次迭代中最好地总结训练数据集。在学习之后,码本向量可用于预测(类似 K 近邻算法)。最相似的近邻(最佳匹配的码本向量)通过计算每个码本向量和新数据实例之间的距离找到。然后返回最佳匹配单元的类别值或(回归中的实际值)作为预测。如果你重新调整数据,使其具有相同的范围(比如 0 到 1 之间),就可以获得最佳结果。
如果你发现 KNN 在你的数据集上达到很好的结果,请尝试用 LVQ 减少存储整个训练数据集的内存要求。
8. 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可能是最受欢迎和最广泛讨论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
超平面是分割输入变量空间的一条线。在 SVM 中,选择一条可以最好地根据输入变量类别(类别 0 或类别 1)对输入变量空间进行分割的超平面。在二维中,你可以将其视为一条线,我们假设所有的输入点都可以被这条线完全的分开。SVM 学习算法找到了可以让超平面对类别进行最佳分割的系数。
支持向量机
超平面和最近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间隔。分开两个类别的最好的或最理想的超平面具备最大间隔。只有这些点与定义超平面和构建分类器有关。这些点被称为支持向量,它们支持或定义了超平面。实际上,优化算法用于寻找最大化间隔的系数的值。
SVM 可能是最强大的立即可用的分类器之一,值得一试。
9. Bagging 和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最流行和最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它是 Bootstrap Aggregation(又称 bagging)集成机器学习算法的一种。
bootstrap 是从数据样本中估算数量的一种强大的统计方法。例如平均数。你从数据中抽取大量样本,计算平均值,然后平均所有的平均值以便更好的估计真实的平均值。
bagging 使用相同的方法,但是它估计整个统计模型,最常见的是决策树。在训练数据中抽取多个样本,然后对每个数据样本建模。当你需要对新数据进行预测时,每个模型都进行预测,并将所有的预测值平均以便更好的估计真实的输出值。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对这种方法的一种调整,在随机森林的方法中决策树被创建以便于通过引入随机性来进行次优分割,而不是选择最佳分割点。
因此,针对每个数据样本创建的模型将会与其他方式得到的有所不同,不过虽然方法独特且不同,它们仍然是准确的。结合它们的预测可以更好的估计真实的输出值。
如果你用方差较高的算法(如决策树)得到了很好的结果,那么通常可以通过 bagging 该算法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10. Boosting 和 AdaBoost
Boosting 是一种集成技术,它试图集成一些弱分类器来创建一个强分类器。这通过从训练数据中构建一个模型,然后创建第二个模型来尝试纠正第一个模型的错误来完成。一直添加模型直到能够完美预测训练集,或添加的模型数量已经达到最大数量。
AdaBoost 是第一个为二分类开发的真正成功的 boosting 算法。这是理解 boosting 的最佳起点。现代 boosting 方法建立在 AdaBoost 之上,最显着的是随机梯度提升。
AdaBoost
AdaBoost与短决策树一起使用。在第一个决策树创建之后,利用每个训练实例上树的性能来衡量下一个决策树应该对每个训练实例付出多少注意力。难以预测的训练数据被分配更多权重,而容易预测的数据分配的权重较少。依次创建模型,每个模型在训练实例上更新权重,影响序列中下一个决策树的学习。在所有决策树建立之后,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并且通过每个决策树在训练数据上的精确度评估其性能。
因为在纠正算法错误上投入了太多注意力,所以具备已删除异常值的干净数据非常重要。
总结
初学者在面对各种机器学习算法时经常问:“我应该用哪个算法?”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1)数据的大小、质量和特性;(2)可用的计算时间;(3)任务的紧迫性;(4)你想用这些数据做什么。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数据科学家在尝试不同的算法之前,也无法分辨哪种算法会表现最好。虽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机器学习算法,但本篇文章中讨论的是最受欢迎的算法。如果你是机器学习的新手,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起点。

❷ 机器学习的算法和普通《算法导论》里的算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异同

作者:董可人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4976006/answer/29682806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算法导论里的算法本质上是对有精确解的问题,如何更有效率地求得这个解。这个效率可以是计算时间更短,也可以是计算过程所需要的空间更少。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给定一个乱序数组,如何快速的将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或者找到其中的中位数。这些问题都有确定且唯一的答案,一般都会有一个笨方法(穷举或遍历),只要一步一步来就可以解,所谓算法只是如何精简步骤,更快更省事地找到这个解。这些算法处理的数据也都是结构简洁且干净的类型,比如数组,二叉树,图之类的数据结构。数据规模对于这些算法而言,影响的是计算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不会因为规模改变而影响算法本身的逻辑以及计算的结果。

机器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没有精确解,也不能用穷举或遍历这种步骤明确的方法找到解,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学习”这个属性,即希望算法本身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或计算环境的改变而动态的发现新的规律,甚至改变算法程序的逻辑和行为。

举例来说,可以是把一千份文档归类到不同的几个类别里。最简单的可以是给定几个类别,比如新闻,小说,诗歌等,算法来根据文章内容自动划分到对应的类别里。这里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即使让人做,也有很多模糊不能确定的地方,比如一篇法制晚报上的犯罪纪实是应该划到新闻,还是小说呢?或者说一篇长诗比如荷马史诗是应该归在小说还是诗歌呢?机器学习算法想要解决的,就是根据从文章内容里找到的规律,来自动的给出一个划分。而不同算法可以给出不同的解,这些解都可以是“正确”的,所以一般还需要人为设计一个评判标准来决定孰优孰劣。

也可以不事先给定类别,而是让算法自己去发现文章中的规律,把相似度高的文章划分到一起。这样不同的算法可能给出不同数量的类别划分,可能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也都可以是“正确”的划分。甚至什么是“相似度”,不同算法也可以给出不同解释,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词频及比例,也可以是句子的语法结构等。

更进一步的,你可能还希望这个算法能够用来判断一份新的文档的类别。而输入的新文档越多,也会进一步扩大初始数据集的规模,规模变大以后,原来数据中不明显的规律可能就变明显了。比如说原来一千份文档中只有一篇议论文,可能大多算法都无法把它单独划出一个类别,但当你持续输入一百份议论文后,数据中议论文的比例就变成了101/1100,差不多10%,这时候算法就应该划分出单独的议论文类别。在这个意义上,数据本身也对算法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和算法导论中的算法的一个本质区别。

技术上说,算法导论中的算法关注点在数据结构和计算复杂度,属于离散数学的一个分支,不涉及微积分等高等数学概念。机器学习的算法本身是基于概率,统计和优化(optimization)等理论和技术,从这个角度上说给人感觉更“数学”一点。

在具体的实现细节上,机器学习的算法会大量应用算法导论中的技术来改进计算效率。但需要强调这仅仅是对底层实现来说,在算法本身的逻辑上,二者没有太多联系。换句话说,算法导论中的技术可以帮助你写出更快的程序来运行机器学习算法,但是这对机器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本身是没有什么帮助的。熟练使用二叉树散列表,准确估算一个图算法的复杂度,都没有任何可能帮助你猜到在女朋友过生日时送什么礼物最好(使用了机器学习算法的淘宝君却很可能知道!)。因此不要把它们看成是搭积木拼构件的关系。

最后,如果以上解释仍然让你费解,那么还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算法导论是教你如何数数,而机器学习基本上相当于星座算命。一个很机械,一个靠忽悠,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具体分析见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4976006

❸ 机器学习常见算法分类

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❹ 想了解机器学习,需要知道哪些基础算法

❺ 自主学习算法和机器学习的区别

自主学习算法和机器学习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
1、机器学习算法: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
2、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ML, Machine Learning)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
二、学习过程不同
1、机器学习算法:学习系统的基本结构。环境向系统的学习部分提供某些信息,学习部分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以增进系统执行部分完成任务的效能,执行部分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分。
2、深度学习:通过设计建立适量的神经元计算节点和多层运算层次结构,选择合适的输人层和输出层,通过网络的学习和调优,建立起从输入到输出的函数关系,虽然不能100%找到输入与输出的函数关系,但是可以尽可能的逼近现实的关联关系。三、应用不同
1、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和机器人运用。
2、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其他领域。

❻ 机器学习有哪些算法

1. 线性回归
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线性回归可能是最广为人知也最易理解的算法之一。
2. Logistic 回归
Logistic 回归是机器学习从统计学领域借鉴过来的另一种技术。它是二分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3. 线性判别分析
Logistic 回归是一种传统的分类算法,它的使用场景仅限于二分类问题。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类,那么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是首选的线性分类技术。
4.分类和回归树
决策树是一类重要的机器学习预测建模算法。
5. 朴素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预测建模算法。
6. K 最近邻算法
K 最近邻(KNN)算法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KNN 的模型表示就是整个训练数据集。
7. 学习向量量化
KNN 算法的一个缺点是,你需要处理整个训练数据集。
8.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VM)可能是目前最流行、被讨论地最多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
9. 袋装法和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最流行也最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它是一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

想要学习了解更多机器学习的知识,推荐CDA数据分析师课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即“CDA 数据分析师”,是在数字经济大背景和人工智能时代趋势下,面向全行业的专业权威国际资格认证,旨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❼ 学会机器学习十大算法 什么水平

学习机器学习十大算法,相当于电脑的中级水平。
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算法中的指令描述的是一个计算,当其运行时能从一个初始状态和(可能为空的)初始输入开始,经过一系列有限而清晰定义的状态,最终产生输出并停止于一个终态。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不一定是确定的。随机化算法在内的一些算法,包含了一些随机输入。
形式化算法的概念部分源自尝试解决希尔伯特提出的判定问题,并在其后尝试定义有效计算性或者有效方法中成形。这些尝试包括库尔特·哥德尔、Jacques Herbrand和斯蒂芬·科尔·克莱尼分别于1930年、1934年和1935年提出的递归函数,阿隆佐·邱奇于1936年提出的λ演算,1936年Emil Leon Post的Formulation 1和艾伦·图灵1937年提出的图灵机。即使在当前,依然常有直觉想法难以定义为形式化算法的情况。
一,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基本操作是以指令的形式描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成为该计算机系统的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和操作有如下四类:[1]
1,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运算
2,逻辑运算:或、且、非等运算
3,关系运算: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等运算
4,数据传输:输入、输出、赋值等运算[1]
二,算法的控制结构:一个算法的功能结构不仅取决于所选用的操作,而且还与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有关。[

❽ 机器学习算法的定义或者概念是什么

机器学习跟传统编程不一样
机器学习是通过数据来调整模型精度,达到能解决问题的程度
所以核心是用数据来调模型
算法就是模型的一种说法

❾ 机器学习这些概念有什么区别

首先关注什么是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有下面几种定义:
机器学习是一门人工智能的科学,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如何在经验学习中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
机器学习是对能通过经验自动改进的计算机算法的研究。
机器学习是用数据或以往的经验,以此优化计算机程序的性能标准。
一种经常引用的英文定义是:
A computer program is said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E with respect to some class of tasks 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 P, if its performance at tasks in T, as measured by P, improves with experience E.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过去已知的数据中学习数据隐藏的规律,利用这些学习来的规律,在给定一定输入的情况下,对未来进行预测。
机器学习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机器学习已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检测信用卡欺诈、证券市场分析、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和机器人等众多领域。
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广义来说,有三种机器学习算法:① 监督式学习,② 非监督式学习,③ 强化学习,以下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区别。
监督式学习
定义:从给定的训练数据集中学习出一个函数,当新的数据到来时,可以根据这个函数预测结果。监督学习的训练集要求是包括输入和输出,也可以说是特征和目标。训练集中的目标是由人标注的。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
监督式学习的例子有:线性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K – 近邻算法、逻辑回归等。
非监督式学习
定义:与监督学习相比,训练集没有人为标注的结果。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有聚类。这种分析方式被广泛地用来细分客户,根据干预的方式分为不同的用户组。
非监督式学习的例子有:关联算法和 K – 均值算法。
强化学习
定义:通过观察来学习做成如何的动作。每个动作都会对环境有所影响,学习对象根据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反馈来做出判断。这个算法训练机器进行决策。它是这样工作的:机器被放在一个能让它通过反复试错来训练自己的环境中。机器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并且尝试利用了解最透彻的知识作出精确的判断。
强化学习的例子有: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有哪些?
线性回归
逻辑回归
决策树
SVM
朴素贝叶斯
K最近邻算法
K均值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
降维算法
Gradient Boost 和 Adaboost 算法

阅读全文

与机器概念与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开放远程服务器上的端口号 浏览:67
大规模单片机厂家供应 浏览:952
3dmax编辑样条线快捷命令 浏览:708
怎么获得音乐的源码 浏览:249
郭麒麟参加密室完整版 浏览:318
单片机排线怎么用 浏览:483
java字符串太长 浏览:868
python变量计算 浏览:115
网银pdf 浏览:134
iponedns服务器怎么设置复原 浏览:405
深圳电力巡检自主导航算法 浏览:436
十二星座的布娃娃怎么买app 浏览:321
反编译打包地图不显示 浏览:92
没有压缩的图片格式 浏览:468
斯维尔文件需不需要加密狗 浏览:300
柱加密区范围在软件中设置 浏览:706
纸质音乐压缩教程 浏览:33
安卓手机健康码快捷方式怎么设置 浏览:477
程序员是怎么发明的 浏览:175
新手程序员的职业规划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