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处理好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当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后,发现了计算的规律:个位数只能与个位数直接相加、十位数只能与十位数直接相加、百位数只能与百位数直接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再把几个得数合并,这是学生感悟算理的过程;最后进行优化计算过程,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写成竖式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普遍适用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出竖式,再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这就是算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算理与算法有这些关系: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算法却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算法必须以算理为前提,算理必须经过算法实现优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2. 如何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活动方案9月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 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一直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 际计算教学中我们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演 练,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以练代想” ,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而 新课标的实施,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但在一节课中,过分强调 算理,忽视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过分强调学生对算理的体验与 学习,忽略了对算法的归纳总结,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计算教 学,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实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就 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主题。 活动目的: 1、探讨计算教学中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2、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 展和提高。 活动时间:2012 年 9 月 28 日 活动形式:课例研讨 活动过程: 1、研究准备,确定主题。 2、教师选定课题,讲课教师进行个人相关教学设计。 结合主题,评议交流,选定课题。围绕“如何促使算理与算 法的有效结合” ,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 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 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3、执教研讨课例,四年级牟永丽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乘法位,五年级的王昕老师执教《循环小学》两节课。 在具体的课例教学中,进一步探讨让学生经历构建算法的过程, 实现算理和算法的内在统一,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 4、课后评议,再次探讨 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后评议,再次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教学实 践的情况。 5、活动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