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苹果iOS源代码泄露始末是怎样的
本周早些时候,iPhone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iBoot的源代码被泄漏到了GitHub上。比较幸运的是,这些代码是老的iOS 9版本,并且这些泄漏的源代码中,少了最核心的部分,所以是不会被有心人利用起来的。
事实证明,这些代码最初来自于苹果的一名底层员工,这名员工在2016年从苹果公司获得了这些代码,并且分享给了几位在越狱组织干活的朋友。
这名员工对苹果公司并没有感到不满,而且也不是怀着其它恶意来窃取代码。相反,他只是受到朋友的鼓励,本着为越狱组织添砖加瓦做贡献的心理获取了这些源代码。
这名员工拿走了iBoot源代码,以及其它一些还没有被广泛泄露的代码,并且随后将这些代码和一个5人小组进行了分享。
“他把所有的东西,各种各样的苹果内部工具都拿出来了,”一位事件内部人士告诉Motherboard网站。
最早获得代码的5人小组并没有打算分享这些代码,但不知何故,某位成员放出了部分源代码。
这位内部人士表示:“我个人从来都不希望这些代码被泄露出来,因为随之而来的必然将是法律风暴。苹果公司内部社区真的充满了好奇的孩子和青少年。我知道有一天,如果这些孩子得到了它,他们会愚蠢到把它推到GitHub。”
这些代码在2017年其实已经开始了广泛的流传,越狱和iPhone研究社区的很多人试图停止这些分享行为,但最终无法避免这部分代码主要部分的泄露。
不过据消息人士表示,此次代码泄露并非完全的泄露,只是一部分代码的拷贝副本。
泄露之后,苹果公司在向MacRumors声明中确认了代码的真实性,并指出这是一个已经被iOS 11所取代的三年前操作系统,并且只在少数设备上使用。
苹果公司表示,“三年前的老源代码似乎已经被泄漏,但是从设计上来说,我们的产品的安全性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源代码的保密性,在我们的产品中嵌入了许多硬件和软件保护层,始终鼓励客户升级到最新的软件版本,从最新的保护中受益。“
iBoot代码泄漏不应该是普通用户关心的问题,因为苹果有许多保护层,像Secure Enclave,并且不依赖源代码保密来保证用户的安全。但是泄露可能会使人们更容易找到漏洞来创建新的越狱。
2. 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其中有哪些微软公司
外媒报导,瑞士一名开发者兼逆向工程师Tillie Kottmann日前借着开发人员工具搜集发现:由于基础架构上的配置不当,来自科技、金融、零售、电影、电商、制造等行业的数十家企业公开资料库的原始码已在网路上被曝光, 受害者包括微软、迪士尼、联想、AMD、高通、摩托罗拉、华为海思、联发科、GE家电等50家知名企业,网络灾情堪称史上最严重!
包括微软、Adobe、联想、AMD、高通、联发科、通用电气、任天堂、迪士尼等50家公司在内的源代码被泄露上网。开发人员Tillie Kottmann在受访时称,因为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他已经撤回源代码。源代码也没啥用,除非你能根据源码发现漏洞,漏洞才有价值!!应该是TJD泄露的,故意还是不小心就难说了。
网友们纷纷表示,没损失情况下早发现当然好,但是现在已经泄露了。这个消息里的最大潜台词难道不是架构有问题吗?现在全球的cpu架构专利都在谁的手里?互联网世界那些鼓吹互联自由肯定开心了,互联网边界的围墙碉堡又松动不少。抓人呀,看是谁偷谁的东西!上次推特也是美国人自己干的吧。基础架构又特么不是我们搭的,别甩锅啊,说不定是美国政府专门干的好事
3. 源代码泄露会发生什么
摘要 源代码系统泄露一般会带来系统的被攻击,系统漏洞的暴露。
4. 担心源代码泄露出去,怎么办
源代码泄露,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被动泄密二是主动泄密。
被动防泄密,是指非员工之外的人,窃取代码,防范有如下:
1、目录加密:源代码目录加密保护,外人拿不到。
2、代码混淆器:对源代码进行“加工”,加一些乱七八糟没有意义的代码进去,让窃取者疲于发现核心代码部分。
3、核心代码部分,用C++等复杂程序语言实现。
主动防泄密,是指员工擅自拿走公司核心代码,防范如下:
1、服务器目录加密保护,防止公司人员拿走。
2、员工端电脑加密保护,源代码限定只能在公司使用。
3、SDC沙盒加密软件,不限制上网的同时,起到源代码保护的作用。
5. 对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这件事,你怎么看
据外媒报道,由于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有人担心泄露的代码会被用于犯罪,比如一位安全专家表示,“在互联网上失去对源代码的控制,就像把银行的设计图交给抢劫犯一样。”
Kottmann将代码发布在了公开平台GitLab上,将之标记在“机密”、“机密和专属“两个标签之下,然后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发布了获取链接。据商业内幕7月28日报道,安全专家Jake Moore称,将这些源代码公之于众,能够让网络攻击者更容易窃取公司的机密信息。
为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不必要的信息输入及登记尽量不要去做,非正规APP尽量不要安装使用。这危害的是所有在使用这些公司产品的用户的安全呐。说实话 影响不大。拿到别人的源码 只能帮别人找找漏洞,找到了你可以利用漏洞搞点事情。多家公司同时出现,推测应该暴露很久。
6. 微软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会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隐患
据外媒报道,包括微软、Adobe、联想、AMD、高通、联发科、通用电气、任天堂、迪士尼等50家公司在内的源代码被泄露上网。开发人员Tillie Kottmann在受访时称,因为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他已经撤回源代码。
科特曼表示,他在一个很容易访问的代码存储库中,找到了硬编码的凭据,他正在努力将其删除,以免造成更大的破坏。科特曼还表示,其将遵守移除要求、并乐意提供可增强公司基础架构安全性的信息。有人担心泄露的代码会被用于犯罪,比如一位安全专家表示,“在互联网上失去对源代码的控制,就像把银行的设计图交给抢劫犯一样。”影响很大,通过代码审计可能发现一些未被纰漏的漏洞,而这些很大程度是高危。
也有我们国家的企业被泄露,而且大数据时代,这些公司的产品你不可能一个都没用的,作为用户也会受到影响。希望相关的公司尽快解决这件事,避免对消费者带来不好的影响。
7. 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的原因是什么
开发人员Tillie Kottmann在受访时称,这是因为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他已经撤回源代码。
据外媒报道,包括微软、Adobe、联想、AMD、高通、联发科、通用电气、任天堂、迪士尼等 50 家公司在内的源代码被泄露上网。
此番,任天堂被偷跑的代码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让外界得以深入了解一系列经典游戏背后的秘辛,包括马力欧、马力欧赛车、塞尔达传说、F-Zero零式赛车和精灵宝可梦系列游戏。甚至,任天堂的代码还包括预发布作品、完全可玩的一些游戏原型甚至是从未完成“胎死腹中”的项目。
(7)系统源码泄露扩展阅读:
代码被公开之痛
每一次源代码被公开,伴随着的都是巨大的损失。
比如大疆前员工将含有公司商业机密的代码上传到了 GitHub 的公有仓库中,造成源代码泄露的事件。根据当时的报道,这些源代码,攻击者可以 SSL 证书私钥,访问客户的敏感信息,比如用户信息、飞行日志等等。根据评估,这次泄漏代码一共给大疆造成了 116.4 万的经济损失。
再比如,2019 年 4 月,B 站整个网站后台工程源码泄露,并且“不少用户密码被硬编码在代码里面,谁都可以用。”
当天,在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托管平台 GitHub 上,出现了名为“哔哩哔哩bilibili 网站后台工程源码”的项目。据悉,该项目由账号“ openbilibili ”创建,由于网站的开源性质,登录网站者均可使用。当日 B站股价跌 3.27%。
虽然很快被封禁,B 站也已经报警处理,但有不少网友克隆了代码库,隐患已经埋下,补救起来也颇为头疼。当然,除了主动泄露私钥,还有很多人在 GitHub 上把登录信息和明文密码也都一起开源的。
而这些被开源的代码一旦被黑客利用,造成的损失就要看黑客的心情了。
8. 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这意味着什么
据外媒报道,包括微软、Adobe、联想、AMD、高通、联发科、通用电气、任天堂、迪士尼等50家公司在内的源代码被泄露上网。开发人员Tillie Kottmann在受访时称,因为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他已经撤回源代码。
目前,泄露者Kottmann的推特个人简介中写着“可能正在泄露你的源代码”,置顶推文上写着“如果你获取了任何机密信息文件或源代码,你认为应该将他们公之于众的,请联系我”。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为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不必要的信息输入及登记尽量不要去做,非正规APP尽量不要安装使用。尽量的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尽快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对消费者或者自己的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
9. 源码泄露如何修复
你是源码泄漏怎么挽回,避免损失,还是源码有问题要修改修复啊?前者是要重新做安全,该修改的部分可以修改一下,后者是要查找到问题,具体根据你项目来,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再问我提供技术支持吧
10. 公司的源代码应该怎么保护,防止泄密呢
推荐使用域之盾系统,域之盾系统安装方便点点鼠标即可完成安装部署,操作简单 功能全面,可针对日常办公/文字编辑/图纸编辑/图片编辑进行一键透明加密,比如在域之盾管控端设置好针对WORD文件加密以后,客户端上的word文档会自动加密,加密以后的文件任何形式的非法外发拷贝传输 打开都是乱码 装有域之盾客户端的电脑设备之间可以无障碍传阅,也可以设置外发文件的生命周期,最大打开次数 最长打开天数 多方面保护数据安全不被泄密 域之盾系统的桌面管理功能支持实时画面,屏幕录像,微信QQ 钉钉 聊天记录 网页浏览 网址搜索记录等 可有效帮企业监督员工上网行为,适合企业使用
1. 透明加解密
系统根据管理策略对相应文件进行加密,用户访问需要连接到服务器,按权限访问,越权访问会受限,通过共享、离线和外发管理可以实现更多的访问控制。
2. 泄密控制
对打开加密文档的应用程序进行打印、内存窃取、拖拽和剪贴板等操作管控,用户不能主动或被动地泄漏机密数据。
3. 审批管理
支持共享、离线和外发文档,管理员可以按照实际工作需求,配置是否对这些操作进行强制审批。用户在执行加密文档的共享、离线和外发等操作时,将视管理员的权限许可,可能需要经过审批管理员审批。
4. 离线文档管理
对于员工外出无法接入网络的情况可采用系统的离线管理功能。通过此功能授权指定用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接入网络仍可轻松访问加密数据,而该用户相应的安全策略仍然生效,相应数据仍然受控,文档权限也与联网使用一样。
5. 外发文档管理
本功能主要是解决数据二次泄密的威胁,目的是让发出的文档仍然受控。通过此功能对 需要发出的文件进行审批和授权后,使用者不必安装加密客户端即可轻松访问受控文件,且可对文件的操作权限及生命周期予以管控。
6. 审计管理
对加密文档的常规操作,进行详细且有效的审计。对离线用户,联网后会自动上传相关日志到服务器。
7. 自我保护
通过在操作系统的驱动层对系统自身进行自我保护,保障客户端不被非法破坏,并且始终运行在安全可信状态。即使客户端被意外破坏,客户端计算机里的加密文档也不会丢失或泄漏。